者 | 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
自助爆改“大排档”
最近,自助品牌们,纷纷盯上了大排档。
在小红书上,“大排档自助”有3万+篇笔记;抖音上,#自助大排档#话题也有85.2w次播放。
线上流量高涨,线下有品牌纷纷拓店,内参君在走访过程中,发现自助烤肉如姜胖胖、金宝饱、明洞阿姨、喜三胖等都在品牌名中强调了“大排档”的存在。
除了传统肉类、果蔬、甜点饮品等韩式烤肉自助常见餐品之外,门店还增加了炸鸡、紫菜包饭、铁板海鲜饼等特色小吃。小吃大多采用点餐+现场制作的模式,吸引许多消费者前去体验。
无独有偶,不少自助火锅品牌也加入了“大排档阵营”。
如大众点评必吃榜2022/2023上榜餐厅朱富贵火锅,就以“排挡自选海鲜火锅”为卖点,将传统大排档风格搬进了商场。
除了风格偏向大排档,如潮不二 · 牛肉火锅自助大排档、厂樂自助大排档等干脆直接在品牌名称上将火锅与大排档相结合,主打一个新奇特。
大排档自助,不讲性价比?
所谓“大排档”,最早起源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中国香港。因为摊档的牌照用大张纸做成,又吊在档口,所以大家称之为“大牌档”。后传入内地,就演变成了“大排档”。
一顶简陋大雨棚,三五盏白炽灯,几个折叠大圆桌,数个大红塑料凳,就构成了最基础的“大排档”形象。而如今的大排档自助们,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1、选址:开进商场、复古装修,彰显十足“市井风”。
大排档自助,最直观的升级在环境。
不少品牌在选址上更加偏好商场店。餐里眼大数据显示,姜胖胖近一年开店迅速,截止至8月份,有37家店选择了商场店,占比44.58%。
尽管选址“更高端”,店里的氛围却更接地气。在常州,厂樂自助大排档,通过装修风格打造复古氛围;在福建,朱富贵火锅的旗舰店直接将面积拓展到3000㎡,在商场里还原热闹市集。
眼前是丰富餐品、新鲜现做烟火气,耳畔有火锅咕嘟、食客闲谈,传统大排档的市井气,就这么完成了时代更迭。
2、产品:明档现切、单份减量,拉高顾客体验感。
除了环境更干净、更复古,明档现切也是不少品牌的主打特色。
前段时间,#小火锅为什么不受欢迎了#、#建议大家不要去吃自助小火锅#等词条冲上微博热搜,不少网友纷纷吐槽“吃一顿小火锅,吃的全是合成肉”。
而自助大排档火锅店,大多实现了明档加工。新鲜牛肉挂在档口,师傅手起刀落,将吊龙、牛板筋、牛腹肉在白色碟子中码得整整齐齐。部分以海鲜为主打餐品的餐厅,直接将水产养殖箱搬进了店里,顾客随吃随捞,更新鲜。
单份减量、一物多吃等模式也增加了消费者的体验感。
如朱富贵火锅,虽然名为自助,但使用了“小盘菜+低单价”的模式,既增加了餐品的选择范围,又让顾客得以品尝更多美味,体感上“吃的更爽”。
潮不二 · 牛肉火锅自助大排档则不仅提供新鲜生蚝,还可现做避风塘、蒜蓉烤等多种餐品,更有潮汕生腌、盐田肠粉、奶盖雪燕、汕尾小米等多种特色小吃,主打一个全面。
实际上,对于能吃饱、想吃好,更害怕被“割韭菜”的现代消费者来说,远离科技与狠活,能体验到更多美食,才是真正的物有所值。
3、价格:自助形式、正餐价格,性价比不如大排档。
从3元自助早餐,到9.9元的自助牛肉串串,再到29元自助小火锅,即使在自助这一品类,价格战也变得愈演愈烈。
《自助餐发展报告2024》显示,截至2024年7月,全国自助餐人均消费在80元及以下的门店数占比为52.6%,比2023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人均消费在100元及以下的门店数占比为66.9%,比2023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
尽管消费者们面对高价自助愈发审慎,但大排档自助,似乎尚未踏入价格战的怪圈。
说到底,大排档的吸引力,不止是人情味,更是其背后的超级平价。相比之下,大排档自助们更多是“学其行而不得其神”,在性价比上,仍可提升。
加码大排档
自助餐厅开始了“内卷”
在《餐饮的尽头,只有自助?》一文中,内参君介绍了当下的新奇特自助。一时间,似乎火锅、烧烤、小酒馆、快餐等所有餐饮品类都盯上了自助模式。
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自助品类本身也变成了一片红海,开始内卷并全新升级“大排档”模式。
对于餐馆而言,大排档自助能够有效拉高客流,更易实现盈利。
虽然增加了“大排档”的名头,但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些品牌的落点仍然是“自助”,自然避免不了想“吃回本”乃至“薅羊毛”的心理。
尤其“大排档”三个字,更是让本就琳琅满目的餐厅愈显丰富。如厂樂自助大排档,就在肉类货架旁写了“叁份就回本,伍份算你狠”的标语,自然更易激起消费者“全吃一遍”的好胜心。
与此同时,当自助餐厅化身大排档,食客们需要抵抗的,不仅是水果饮料蛋糕,还有各式各样好吃但饱腹的特色小吃,用其他的餐品把顾客喂饱了,成本自然也就摊薄了。
因此,大排档客流增加,但并非每个人都是“大胃王”,消费者能体验到更多美食,品牌也能实现盈利,看上去就达成了双赢的局面。
但是,在品牌名字后面加上“小吃大排档”或“大排档”,真的是一个好选择吗?
不可否认,这样的升级确实让人耳目一新,并吸引诸多消费者前来打卡,在这个抢夺客流的时代里,每个品牌都在通过自身努力力求成为人们的首选。只是单纯在环境和场景创新,纵然在短期内里创造高客流,但能否保持长久的稳定良好经营,还有待考察。
小结
当下餐饮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无论是“自助”还是“大排档”,要想长期经营都并非易事。
尤其随着市面上的自助餐厅逐渐细分,如大排档自助这般“大而全”的模式,在标准化和品牌拓店上会遇到更多困难。
从供应链建设到店铺选址、运营,再到门店服务,诸多细节都要精心打磨,才能在保证顾客满意度的前提下,最大额度提升自己的盈利空间。
这一阵大排档自助的风将吹向何方,或许值得期待。
年,自助餐赛道悄然翻红:创业者对自助餐的创业热情开始回升,自助餐企业数量和门店数量保持着稳中有增的趋势。为深入剖析自助餐赛道发展,红餐产业研究院近日发布《自助餐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自助餐赛道呈现平价化、下沉化、细分化和模式多元化等特点。
自助模式席卷整个餐饮赛道
自助餐这一用餐形式起源于欧洲,约20世纪八九十年代,自助餐开始走向普通大众。经过40年的发展,自助餐经历了大起大落,经营模式逐渐发生转变,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类主题餐厅,如火锅自助、烤肉自助、海鲜自助、日料自助等。此外,一些非自助餐厅也推出了自助模式,使得自助这种经营模式更加多元化。
《报告》显示,截至7月,抖音平台关于“海鲜自助”“自助火锅”话题的视频播放量达140.6亿次和25.8亿次;小红书平台关于“火锅自助”“海鲜自助”的相关笔记数分别为82万篇、76万篇;微博平台关于“自助餐”的话题阅读量为2.5亿次。
随着消费市场的回暖,创业者对自助餐的创业热情开始回升。《报告》显示,去年全国自助餐相关企业注册量近6000家,同比增长32.7%,为2019年以来的首次增长;今年1—7月,全国自助餐企业注册量为2600余家。自助餐企业数量和门店数量也一直保持着稳中有增的趋势,赛道容量持续扩张。去年全国自助餐企业存量超3.9万家,同比增长0.7%。截至今年7月,全国自助餐总门店数已超过6万家。
近年来,下沉市场涌现出了不少“平价自助餐”,如16元现炒自助快餐、29元自助小火锅、49元自助烤肉等。自助餐赛道的参与者众多,除了星级酒店的综合自助餐之外,自助餐赛道各细分领域也跑出了一些代表性品牌。如主打小火锅自助的围辣小火锅门店数已超过800家,主打中式烤肉的小猪查理川式市井烤肉门店数突破500家,主打比萨自助的比格比萨自助门店数也超过200家。与此同时,餐饮市场其他赛道也纷纷引入自助模式,如甜品自助、面包自助、素食自助、饺子自助、小龙虾自助、早餐自助、下午茶自助、小料自助、米饭自助等,整个餐饮赛道掀起了一股自助风潮。
从“吃回本”向健康饮食转变
随着近年来消费需求和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以更加实惠的价格享受到优质的美食和服务。
《报告》显示,从自助餐消费者倾向的人均消费来看,百元以下的平价自助餐较受青睐。消费者对人均消费在50—80元区间的自助餐接受度最高,约占受访者的41.3%,其次是50元及以下和80—100元区间,占比分别为20.6%和17.7%。能接受百元以上人均消费的受访者约占两成,其中能接受人均200元以上的自助餐消费者亦有4.8%的占比。数据分析师认为,部分消费者追求“价高质高”的自助餐,高端自助亦有一定的挖掘空间。
对应消费者需求,《报告》显示,人均消费在100元及以下的自助餐门店占到了66.9%。其中,50—80元区间的自助餐门店数占比最高,为33.9%,其次是80—100元的人均消费,占比为14.3%。数据分析师表示,随着近年下沉市场平价自助小火锅的快速崛起,自助餐价格带进一步拓宽。而部分高端星级酒店自助餐为了吸引消费者,推出了自助餐早餐月卡、自助餐年卡等活动。
自助餐的社交属性较强,朋友聚会、情侣约会、家人聚餐、同事聚餐等场景均有一定的占比。《报告》显示,朋友聚会和情侣约会的占比较高,分别为27.1%和23.4%;家人聚餐、同事聚餐的占比也均超过了10%;独自享受场景占比不足一成。从实际用餐人数来看,2—4人的用餐人数占比超过了六成,小聚场景成自助餐的消费主流。
专家表示,虽然很多自助餐消费者仍然秉承“吃回本”的心态,但大部分消费者吃自助餐的观念已经从“吃回本”向健康饮食转变。《报告》同样显示了这一趋势,仅有23.5%的消费者表示吃自助餐“一定要吃回本”;在食物偏好方面,烤肉、火锅、牛排、海鲜等食物排名靠前,小吃、水果、甜品、饮料等食物也获得不少消费者喜爱。
此外,自助餐消费者在选择餐厅时,对产品的丰富度关注度最高。《报告》显示,关注菜品丰富度的消费者占比为52.1%;其次是食材新鲜和食物口感,占比分别为50.4%和42.8%;服务质量也是消费者关注的重要因素之一,占比为22.9%。专家表示,在此背景之下,部分定位中高端自助餐的品牌除了在食材和菜品品质上下功夫,还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比如免费提供儿童托管服务,提供帮顾客烤肉、去虾线等服务。
细分赛道有望跑出千店品牌
专家表示,自助餐赛道的再次翻红,印证了消费者对于这种高自由度用餐形式的消费热情未减,开放式烹饪展示、高参与度以及多样性的选择依然是自助餐的亮点所在。
《报告》指出,2022—2024年,我国餐饮行业大盘的人均消费呈现下滑态势,消费者在餐饮消费方面呈现出更为理性和审慎的态度。在这样的背景下,面向下沉市场的“平价自助”正好契合了当前消费趋势,以高性价比吸引了广泛的消费者群体,展现了良好的市场适应能力。
《报告》建议,聚焦单一品类的自助餐品牌更容易实现门店的快速复制扩张。一方面,受供应链繁杂、门店模型较重等因素的影响,“大而全”的综合自助餐品牌较难实现规模化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饮食消费观念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聚焦单一品类的自助餐厅愈加受市场欢迎。从自助餐各细分领域来看,小火锅自助、烤肉自助这两个细分赛道的供应链体系较为成熟,门店模型较轻,人均消费较为亲民,整体发展情况较好。目前这两个细分赛道均有品牌的门店数超过了500家,未来有望跑出千店品牌。
随着越来越多的非自助餐品牌开始引入自助模式,自助餐已经从一种餐饮业态向一种经营模式转变,成为正餐、快餐、小吃、团餐等业态在经营模式上的一种选择。专家表示,这种转变虽然会加剧自助餐赛道的市场竞争,但是也扩大了自助餐的生存空间。同时,还能为整个餐饮行业带来更多的创新可能性,创造出多样化的用餐体验,为餐饮行业注入新的活力,推动整个行业的持续发展与创新。
(王佳仪)
| 红餐智库,作者 | 红餐产业研究院
近年来,下沉市场涌现出了不少“平价自助餐”,如16元现炒自助快餐、29元自助小火锅、49元自助烤肉等。与此同时,餐饮市场其他赛道也纷纷引入自助模式,如甜品自助、面包自助、素食自助、饺子自助、小龙虾自助、早餐自助、下午茶自助、小料自助、米饭自助等,整个餐饮赛道掀起了一股自助风潮。
为何此前沉寂的自助餐赛道会重新翻红?自助餐赛道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亮点与趋势?消费者对自助餐的态度又如何?
近日,红餐产业研究院特别推出了《自助餐发展报告2024》,带大家一起洞察自助餐赛道的发展新动向。
自助餐“卷土重来”,下沉市场最有潜力
自助餐这一用餐形式起源于欧洲,约20世纪八九年代在我国开始流行。自助餐赛道曾经在高端自助品牌金钱豹的引领下进入爆发期,而后随着大量自助餐门店经营不善而陷入了调整和转型阶段。
近年来,一些聚焦单一品类的新派自助餐品牌兴起,同时部分非自助餐的品牌也引入了自助模式,自助餐赛道焕发出新的生机,并逐渐从一种业态向经营模式转变。
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7月,全国自助餐总门店数已超过6万家。企业数量方面,近年来自助餐的企业注册量虽波动较大,但企业数量保持着稳中有增的趋势。企查查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自助餐相关企业注册量近6,000家,同比增长32.7%;2024年1—7月,全国自助餐企业注册量为2,600余家。
1.华东地区自助餐门店占比近四成,三线及以下城市自助餐门店数占比过半
从全国各区域的自助餐门店数分布来看,华东地区的自助餐门店数占比最高,达38.0%。其次是西南、华北和华中地区,门店数占比均超过了10%。
具体到省级行政区,江苏、山东、四川的自助餐门店数占据了前三,门店数占比分别为9.8%、8.8%和7.5%。
从线级城市分布来看,三线城市的自助餐门店数占比最高,为22.3%。其次是二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门店数占比分别为21.7%和20.3%。值得注意的是,三线及以下城市的自助餐门店数占比为50.6%,下沉市场分布了较多的自助餐门店。
具体到城市,成都、北京、上海的自助餐门店数占据了前三,门店数占比分别为2.9%、2.6%和2.4%。自助餐门店数TOP10城市除了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之外,其他均为新一线城市。
2.部分自助餐品牌冲刺千店,自助模式向其他赛道蔓延
自助餐赛道的参与者众多,除了星级酒店的综合自助餐之外,自助餐赛道各细分领域也跑出了一些代表性的品牌。如主打小火锅自助的围辣小火锅门店数已超过了800家,主打中式烤肉的小猪查理川式市井烤肉门店数突破了500家,主打比萨自助的比格比萨自助门店数也超过了200家。
从这些自助餐品牌的所属品类来看,覆盖了火锅、烤肉、西餐、异国料理等多个品类,赛道参与者愈发多元化。
随着自助餐热度的升温,自助模式也引起了餐饮市场的高度关注,一些其他赛道的品牌也在尝试引入自助模式。诸如甜品自助、面包自助、小龙虾自助、麻辣烫自助、快餐自助、早茶自助、下午茶自助等不同类型的自助餐厅也在不断涌现,自助模式在整个餐饮行业内迅速蔓延。
3.自助餐人均消费跨度较大,人均百元以下的门店占比超六成
由于自助餐涵盖了众多品类,品牌定位也不尽相同,因此,其人均消费呈现出较大的跨度,既有30元以下的亲民价位,也有超过300元的高端选择,可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红餐大数据显示,人均消费在100元及以下的自助餐门店占到了66.9%。其中,50~80元区间的自助餐门店数占比最高,占比为33.9%,其次是80~100元的人均消费,占比为14.3%。
值得注意的是,人均消费在50元以下的自助餐门店占比为18.7%,随着近年下沉市场平价自助小火锅的快速崛起,自助餐价格带得到进一步拓宽。
自助模式多元化发展,平价化、下沉化、细分化成趋势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自助餐品牌从丰富自助模式、聚焦品类、调整价格定位、开拓下沉市场等方面积极谋变,以寻求长远的发展。
总体来看,自助餐赛道主要呈现了以下亮点:
1.自助模式多元化发展,并渗透到多条餐饮赛道
近年来,经历过调整期的自助餐赛道再次升温,同时自助模式也变得更加多元。
从自助模式的类别来看,有全自助模式、半自助模式、分时段自助模式和灵活自助模式。其中,半自助模式是餐厅里的部分菜品实行自助模式,部分菜品实行点餐模式;而分时段自助是在某一特定用餐时段实行自助模式。
正是由于自助模式的多元化,部分非自助餐品牌也推出适合自身的自助模式。比如海底捞、探鱼、师烤·豆花烤鱼等品牌推出了小料自助、冰粉自助,和合谷、嘉和一品、南城香等品牌推出了早餐自助,满记甜品推出了午市甜品自助和夜宵自助等。
2.“平价自助”兴起,自助餐人均消费向百元以下倾斜
随着近年来消费需求和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以更加实惠的价格享受到优质的美食和服务。因此,不少创业者以“平价自助”切入自助餐赛道,如16元的现炒自助快餐、29元的自助小火锅、49元的自助烤肉等。而部分高端星级酒店自助餐为了吸引消费者,推出了自助餐早餐月卡、自助餐年卡等活动。
从自助餐的人均消费变化趋势来看,2022—2024年自助餐的人均消费有下滑趋势。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7月,全国自助餐人均消费在80元及以下的门店数占比为52.6%,比2023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人均消费在100元及以下的门店数占比为66.9%,比2023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
3.品牌瞄准下沉市场扩张,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数占比上升
近年来,很多自助餐品牌瞄准下沉市场的消费潜力,在下沉市场迅速拓店。比如小火锅自助品牌仟味一鼎自助小火锅、围辣小火锅等品牌超7成以上的门店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烤肉自助品牌小猪查理川式市井烤肉、汉釜宫等品牌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门店数占比超过了六成。部分高端自助餐品牌也在拓展下沉市场,如上井精致料理陆续进驻了河南洛阳、河南安阳等城市,目前其门店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占比超过了10%。
据红餐产业研究院观察,近三年,下沉市场的自助餐门店数占比在上升。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7月,全国三线及以下城市的自助餐门店数占比为50.6%,比2023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比2022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
4.赛道细分化,自助餐品牌聚焦品类规模化发展
从目前的自助餐品牌及其规模来看,聚焦品类的自助餐品牌拓店速度相对更快。比如,烤肉自助、火锅自助、比萨自助等细分赛道均跑出了数百家门店的品牌,而综合自助品牌少有门店数突破百家。一方面综合自助产品种类多,供应链管理和品控难度较大;另一方面,综合自助的门店模型较重,开店成本和运营成本均较高,拓店难度进一步加大。
聚焦到单一品类的自助餐细分赛道,可通过主打产品塑造差异化,提升品牌辨识度。同时,较少的产品种类更容易实现产品的标准化,有利于门店的快速复制扩张。
火锅、烤肉类自助餐门店领跑,牛排、海鲜“自立门户”
近年来,自助餐细分化趋势渐显,一批自助餐品牌主打更细分、更聚焦的细分主题自助,比如火锅自助、烤肉自助、牛排海鲜自助、日料放题等,这些细分主题自助逐渐占领自助餐市场。
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7月,全国自助餐门店中,火锅类自助餐的门店数占比最高,为27.2%;其次是烤肉类自助餐,占比为22.1%;主打牛排、海鲜的自助餐门店数占比也不低,为17.9%;主打日式放题和比萨自助的自助餐亦有一定的占比,分别为3.7%和1.3%。
1.自助小火锅发展迅速,以高性价比占领下沉市场
作为自助餐赛道门店数最多的细分领域,火锅类自助餐品牌为了塑造差异化进一步细分。
比如,七掌柜自助火锅、谭三娘鲜切牛肉自助火锅等品牌主打川渝火锅自助;仟味一鼎自助小火锅、龍歌自助小火锅、农小锅等品牌主打小火锅自助;锦城川喜鱼稻田蛙、重庆何乌鱼、小阿煲牛腩牛杂羊肉自助等品牌主打有料火锅自助。此外,还有部分自助餐品牌主打异国料理火锅,如韩式部队锅、泰式火锅等。
其中,自助小火锅发展最为迅猛。比如,发源于河南的围辣小火锅门店数已突破了800家,仟味一鼎自助小火锅、陈钢串串香、苏小北回转小火锅、农小锅等品牌的门店数也都超过100家。
在人均消费上,自助小火锅品牌的人均消费主要集中在30元左右,主打高性价比。因此,自助小火锅在下沉市场十分受欢迎。
2.烤肉自助发展较快,部分中式烤肉品牌冒头
近年来,自助餐赛道中的烤肉自助发展也较快。不仅有发展较早的韩式烤肉、巴西烤肉,如韩盛·盛江山自助烤肉、汉釜宫、拉蒂娜巴西牛排馆、拉丁餐厅巴西烤肉自助等,主打中式烤肉的自助餐也有部分品牌冒头。如成立于2020年的小猪查理川式市井烤肉主打川派烤肉,已拥有530余家门店,仅2023年这一年,其新开门店就超过了240家;成立于2022年的集牧自助烤肉营地主打东北烤肉,门店数约30家。
这些烤肉自助品牌的人均消费主要集中在60~100元区间。从烤肉方式来看,韩式烤肉品牌主要采用电烤方式,中式烤肉多使用炭烤方式,而巴西烤肉则是后厨烤好后再现切给消费者。
此外,诸如韩风源烧烤涮自助餐厅、钱小奴创意自助等自助烤肉品牌采用涮烤一体锅或者给消费者提供火锅涮煮食材,让消费者可同时体验烤肉自助与火锅自助,以提升就餐体验。
3.牛排、海鲜“自立门户”,品牌多为综合型自助
早期,牛排、海鲜等产品是综合型自助餐吸引消费者的卖点。近年来,牛排、海鲜开始“自立门户”,不少自助餐品牌将牛排或海鲜作为餐厅主打产品,甚至直接在品牌名称或门店名称中加上牛排或海鲜等字眼,开辟出了自助餐的细分赛道。
例如,吉布鲁牛排海鲜自助主打牛排和海鲜,其门店数已超过190家;豪德亨牛排自助餐厅、快乐爱斯米牛排自助、贝拉厨房牛排自助餐厅等品牌主打牛排自助;星伦多自助料理、蚝英雄、Mr.Fish鱼鲜生海鲜放题等品牌主打海鲜自助,部分品牌甚至通过高端海鲜食材提升品牌档次和客单价。
从这些品牌的主要产品来看,除了主打的牛排和海鲜外,还有比萨、意面、烧烤、烤肉、小火锅、中式菜品、甜品、水果等,保留了综合型自助产品种类多样的特点。
4.星级酒店自助餐月卡、年卡吸睛,主题自助提升消费者粘性
传统的酒店自助餐在自助餐赛道也占据着重要市场地位。据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数据,2023年全国星级酒店总营业收入1,609.0亿元,同比增长36.6%,其中,餐饮收入634.1亿元,占星级酒店总营收的39.4%。
此前,星级酒店的自助餐厅主要面向酒店内部房客提供餐饮服务。之后,众多星级酒店自助餐厅向大众消费者开放,推出了单次自助套餐。但这些星级酒店自助餐的单次人均消费通常高达数百元,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价格偏高,因此普通消费者的就餐频率偏低。
为了吸引酒店周边的消费者,一些酒店如费尔蒙、喜来登、希尔顿、万豪以及北京新国贸饭店等,推出了诸如早餐自助月卡、午餐或晚餐自助年卡等优惠活动。此外,为了增强消费者体验,一些星级酒店还不断推出不同主题的自助餐,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用餐体验,从而提升其吸引力和消费者粘性。
结语
当前,自助餐赛道的再次翻红,也印证了消费者对于这种高自由度用餐形式的消费热情未减。红餐产业研究院“2024年餐饮消费大调查”数据显示,五成以上的自助餐消费者每月至少吃一次自助餐。
随着近年来消费者在餐饮消费方面的态度愈加理性和审慎,面向下沉市场的“平价自助”正好契合了当前消费趋势。未来,性价比高、供应链成熟、门店模式轻的小火锅自助与烤肉自助有望跑出千店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