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桂林黄洛瑶寨村民展示瑶族服饰。记者 张汝锋 摄
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大寨村龙脊梯田的夏日景色。资料照片
这是阳朔县景色。资料照片
上世纪90年代,一首《我想去桂林》火遍全国,揭开了广西旅游的神秘面纱。去年以来,“小砂糖橘”圈粉无数,广西“科目三”席卷全球,为广西文旅带来“泼天流量”。今年上半年,广西继续放出“大招”引客,旅游热度持续提升,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82亿人次,同比增长14.2%,实现旅游总收入(花费)5024.61亿元,同比增长17.9%。
壮美边关、诗意山水、浪漫滨海、多彩民族……眼下暑期旅游热潮正盛,广西以更加开放和热情的姿态迎接八方游客,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新业态、新模式、新供给蓬勃兴起,为今年的“暑期档”增彩。美团数据显示,7月以来,广西文旅预订单量环比增长937.4%。
跨国“串门”火爆出圈
上午9时许,广西东兴口岸北仑河大桥上,中越两国游客络绎不绝。在桥中央的中越分界线上,导游吴钦妹正在指导刚入境的越南游客拍“一脚踏两国”的“打卡照”,“对,脚跨过中线,这样拍好看”。
暑期以来,中越边境跨境游持续升温,赴东兴旅游的越南游客激增。在东兴国门景区,街道两旁的咖啡店、百货店、小吃店人头攒动,不少游客手拿越南咖啡在印着中越两国文字的招牌前拍照。
“越南游客的游玩需求愈发多元化,他们喜欢品尝中国的奶茶、麻辣火锅、臭豆腐等特色小吃,还有体验中国古装旅拍。”吴钦妹说,防东铁路开通后,不少越南游客从东兴入境,再转动车到南宁、柳州等地游玩。
东兴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吴娟说,政府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方式,不间断宣传东兴文旅资源,提升城市品牌影响力。同时,依托东兴深厚的边海文化,深挖本地文旅资源,打造特色文旅品牌,推出个性化定制产品,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在另一中越边境旅游城市凭祥,为了迎接“暑期档”,凭祥南方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叶晓舟增加了10多名越南语导游。
“近两个月,旅行社接待持护照入境长线游和持出入境通行证跨境游的越南游客明显增多,每个月都有4000多人。”叶晓舟说,随着交通越来越便利,越南游客的旅游目的地已不再局限于凭祥,而是拓展到湖南张家界、贵州、杭州、广州等地,体验中国“深度游”。
不仅入境游火爆,出境游热度也在持续上升。“我们与20多家越南旅行社有合作,越南下龙、芽庄、美奈、岘港等地深受中国游客喜爱。”叶晓舟说,游客对旅游产品的品质化、个性化需求明显提升。相比以前的散拼和“大团游”,现在可以自由定制的“小包团”更受游客欢迎。
7月以来,广西出入境旅客流量增长迅猛,截至7月24日,友谊关口岸出入境人员达16.3万人次,东兴口岸出入境人员达54.7万人次。为应对暑期跨境旅游热潮,东兴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在口岸出入境旅客高峰期开足查验通道,主动对接驻地文旅部门及旅行社,实施入境旅游团预报预检工作机制,缩短团队验放时间。
夏季,位于中国和越南界河归春河上游的亚洲最大跨国瀑布——德天跨国瀑布进入丰水期,正值最佳观赏期。只见瀑布从悬崖上分三叠而下,激荡的水雾弥漫在山谷之中,在绿意映衬下更显壮观。游客或乘坐竹筏漫游碧波上,或登上高处观景台,多角度欣赏瀑布的美。
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是中国首个跨境旅游合作区。中越游客持合法有效证件,通过便捷手续穿越中越边境,就能到对方景区“串门”游玩,体验“一日游两国”。在景区里,不时可见越南导游举着小旗子,带领越南旅行团游览观光。
中旅国际广西区域公司品牌推广运维经理黎键坤说,暑假期间,景区举办了一系列特色活动,包括在归春河上展演中越两国传统歌谣的“中越公演水上歌会”、沉浸式体验两国文化风情的“中越跨国文化村”等,游客还可以亲手制作两国传统美食。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班华勤说,今年以来,广西不断优化入境旅游产品和线路供给,加强海外市场宣传推广和精准营销,尤其是赴东盟主要客源国开展推介交流,进一步深化与相关国家在开通直航、增加航班、市场推广、互送客源和项目投资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推动入境旅游市场热度持续增长。
景区焕新细节“拉满”
“原来山水画真的是写实派。”近日有博主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广西沿途风景,仿佛在看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山脉连绵起伏,峰峦叠嶂,云雾弥漫,仿佛白色的丝绸随风飘动。下面的村落和良田,在山云的衬托下显得更加静谧安详。这样的景观,在广西并不鲜见。
作为中国山水的靓丽名片,桂林因其自然美、生态美而成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之一,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暑假期间,阳朔遇龙河景区迎来旅游高峰期。每天从早到晚,游客有序在河堤沿岸各码头登上竹筏,顺着碧波荡漾,感受“人在画中游”的惬意之情。
竹筏漂流作为遇龙河景区“网红”项目,一直广受游客喜爱。景区副总经理赖玉芬说,景区在暑期“上新”了阳朔湾休闲漂、览胜桥至骆驼过江往返漂、富里桥码头至牛金嵅往返漂等产品。富里桥位于遇龙河上游,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在河面乘坐竹筏远远望去,半圆桥身与水中倒影形成一个环,将前方两岸的绵延山峦、叠嶂翠竹“框”入眼中,尽显诗情画意。
“老景区的新玩法”“老地标的新场景”正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到广西游玩。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黄耀林说,近年来,广西实施“文化润景”和“景区焕新”工程,充分挖掘广西文化底蕴,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迭代升级旅游产品和供给模式,讲好广西旅游故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景区。
夜幕降临,北部湾畔,一座“渔港”华灯初上,点亮了这里的雕栏玉砌。中西合璧的建筑群、交错林立的亭台楼阁……这是位于北海市合
浦县的海丝首港景区。随着全景交互式表演《水与火之歌》拉开帷幕,两千多年前合浦始发港舟楫往来、商贾云集的繁华画卷再现眼前。游客们或身临现场,或倚栏观看,分外入戏。
记者了解到,景区主创团队通过翻阅史书、实地调研,精心打磨剧本,打破传统演艺方式,让表演者走下舞台与游客互动,并将歌唱、舞蹈、戏剧、曲艺、杂技、魔术等表演形式融为一体,为游客带去沉浸式旅游体验。
暂离喧嚣城市,去乡村体验“慢生活”,赏美景、住民宿,是不少游客向往的“诗和远方”。广西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各地在推进县域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将这些资源巧妙地融入旅游开发,打造了一批地方特色浓厚、游客喜闻乐见、市场竞争力强的旅游业态或产品。
在三江侗乡,绿意盎然的梯田与独具特色的吊脚木楼群、蜿蜒曲折的公路交相辉映,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的目光;在龙胜瑶寨,晒花衣、梳长发、集体婚礼等民俗表演,将红瑶传统文化体验感“拉满”,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几乎每天都是游客爆满的状态,从早忙到晚。”这个夏天,资源县车田苗族乡石山底屯乡村公社农庄负责人兰永忠度过了最忙碌的两个月。在农庄门口,停放着好几辆旅游大巴,游客来了一波又一波。
石山底屯凭借其苗家风情和田园风光,加之临近漂流点和龙洞峡景区,很早就打响了名气。“随着乡村旅游、农家乐越来越多,很难再给都市人耳目一新的体验。”兰永忠说,“为了留住游客,我们把周边大棚建起来,把村民组织起来,农田种上有机稻,里面放荷花、鱼和田螺,还做起油茶等特色农产品,让游客充分体验农耕文化、感受田园气息。”
近年来,农庄还增设了景观喷雾设备,以及民俗表演、打糍粑、打油茶等体验活动,全部雇佣本地村民务工。对于未来,兰永忠充满期待,“不仅要继续扩容山庄,接待更多游客,还要创立研学基地,打造研学旅游”。
各种玩法“燃动”消费
进入夏季,不少游客将目光转向云端。在桂林、北海、南宁等城市,直升机、动力伞、热气球、滑翔伞等低空旅游项目频频“上新”,从高空俯瞰大地美景的新玩法日益“出圈”。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有着‘天下第一滩’之称的北海银滩,石英砂沙质细腻柔软,在阳光照射下呈现银色的光芒,因而得名银滩,在空中看更直观……”百米高空上,北海通航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毕敏杰带领体验直升机空中飞行项目的游客,从另一种视角领略北海的美。
毕敏杰说,公司还开展了航空摄影、空中婚礼、出租飞行等精细化服务,当前正在完善通航基地建设,引进大型直升机,开通北海、钦州、防城港以及北海涠洲岛、海南三亚等旅游观光线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晚睡之城”“不夜城”……暑期以来,南宁在网络上以这样的标签“出圈”。入夜后的南宁灯火璀璨,各大夜间旅游与消费场景人潮如织。热气腾腾的烧烤、酸甜诱人的酸嘢、清爽可口的甜品……吆喝声与欢笑声交织,南宁夜市“愈夜愈美丽”,成为撬动暑期旅游的“流量密码”。
在民生广场·水漾市集,游客们品小吃、看江景,欣赏舞台表演,氛围感极佳;建政路夜市设置了快闪市集,将夜娱、夜市等多场景串联,让游客尽情感受非遗手作、潮玩的魅力;在“老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身着汉服的游客穿梭在骑楼、牌坊之中,仿佛穿越了时光。
夜间的南宁,除了有升腾的人间烟火气外,青秀山风景区还推出带着“仙气”的“南宁夜花园”,成为游客夏日消暑的好去处。“我们投用了雾森系统,在有效增加空气湿度、降低周围环境温度的同时,通过打造丁达尔效应,增加氛围感,丰富游客视觉体验。”南宁青秀山公司旅游服务部工作人员李慧莹说。
“夏日夜游”“清凉小城”周边游成为今年暑期出行新趋势。大众点评数据显示,7月以来,广西旅行相关笔记攻略数环比增幅接近40%,相关内容曝光量增幅超50%。其中,“夜游”相关笔记攻略数增幅接近100%。各地暑期旅游攻略中,百色、防城港成为热门“清凉小城”。
研学游、毕业游更是成为热门之选。老友粉、螺蛳粉、桂林米粉……广西人钟爱的“嗦粉”,不仅是一种饮食习惯,还成为一张文旅“新名片”。7月至9月,广西开展米粉文化研学游活动,打造米粉研学旅游新体验。
近日,来自辽宁、北京、河北、广东等地的青少年组成广西米粉文化研学旅游体验团,开启了为期6天的“嗦粉”之旅。他们从南宁出发,一路游览柳州、桂林、贺州等地,以广西米粉文化为切口,领略八桂大地的风采与魅力。
为接住暑期旺季的巨大“流量”,广西端出“文旅大餐”,满足市民游客对新场景、新玩法、新产品的需求,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欧余军说,广西精心推出夏季山水旅游产品,针对亲子游、研学游、自驾游市场推出10条夏季跨市山水旅游线路,实施“万千学子游广西”行动,推出14条研学旅游精品线路,开展多业融合促消费活动,吸引各地游客到广西观演出、赏文物、享赛事、品美食。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甘霖表示,广西将锚定建设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文化旅游强区和广西世界旅游目的地目标,推进文旅产业全链条深度融合,引导产业集聚,做大做强文旅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加快培育新产品新业态,建立健全现代文旅产业体系,扎实推进广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 陈一帆 黄凯莹 李欢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年来,国企招聘的热度逐渐提升,国家电网、辽宁烟草那更是热的一塌糊涂,不说别的,国家电网某年笔试和国考在同一天进行,你不懂这是啥意思?就是说白了,国家电网根本不惧国考会把他想要招聘的人抢走,因为电网的待遇实在是太好了。
< class="pgc-img">>相信国家电网和辽宁烟草的待遇大家都有耳闻,这种众所周知的薪资待遇我就不多说了,今天咱来说说咱辽宁的地方国企,你们的毛豆老师费劲巴力的给你们整来的数据,你们可得好好看为了这些数据,我白搭了好几杯奶茶呢。
< class="pgc-img">>从总体上来看,辽宁地区国企的工资并没有想象中的多,平均工资在3000-4000的范围波动,最低的大概在2500左右,这里要提醒一下广大的应届毕业生,现在大学生满地都是,在毕业找工作时候一定要脚踏实地,尤其是像国企这种单位,表面工资是很难达到你们心里价位的;不过你们仔细想一想,为啥工资如此“少”,每年还有数不尽的人削尖了头也要进国企?
< class="tt-column-card" data-content='{"new_thumb_url": "http://p1.toutiaoimg.com/img/pgc-image/c7b4b17175f740a789f4cb1b42c9a77e", "title": "\u8fbd\u5b81\u56fd\u4f01\u62db\u8058\u5927\u6c47\u603b", "distribution_user_id": 1608102378024963, "price": 5, "column_id": "6728309398583640323", "author_description": "\u66f2\u8001\u5e08\u8bf4\u62db\u8058", "share_price": 3, "thumb_url": "http://p1.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c7b4b17175f740a789f4cb1b42c9a77e", "sold": 5}'>>如果真是待遇不好国企里的人为啥不离职?国企外的人为啥还那么想进?
< class="pgc-img">>重点来了
考国企为啥?就图个稳定的合同?图个铁饭碗?要是仅为了这些,那和考公务员有啥区别?
毛豆老师今天给你们细细的分析一下,你们考不考无所谓,但是我得说点个人观点:
1.稳定性:
国企里正规说法不叫“带编制”,也不叫“正式编”编制这个词仅适用于公务员和其他公职类。在国企里,大家全是“合同工”小伙伴们所谓的“带编制”,正规的说法叫“正式工”咋区分是不是“正式工”最简单的方式看你的劳动合同,合同上甲方如果是国企名头,那就是正式的。如果是XX劳务派遣公司,那么就属于派遣制的;
国企的“正式工”与公务员的“带编制”一样,都是国家承认存在的职位,如果不是极特殊的情况,国企是不会开除“正式工的”。
< class="pgc-img">>2.日常福利:五颗星
国企在福利待遇这一块要比其他公职类岗位好得多,为啥?因为国企毕竟是个企业,虽然有国家政府的参与,但是它主体上还是一家企业,企业的好处在于,效益好,自然各种福利待遇就能上的来,平时给你发个购物卡、锅碗瓢盆、柴米油盐都是经常的事儿。
啥?这玩意才值几个钱?傻孩子,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你得知道,如果月月你家大米不用花钱,你得省下来多少钱,所以千万别忽视国企给的日常福利待遇,月月这么发,也不少钱呢;
< class="pgc-img">>3.年终奖:我勒个去,星不够
国企有年终奖,我的天啊,公务员没有吗?有,但是没国企多;国企年终奖咋发。国家电网年终奖7-12万、中储粮年终奖在5-7万不等、国电投年终奖第一年1万,第二年2万,第三年3万……以此类推。。。我举例子这几个多一些,就算少的年终奖也都过万了;
除了年终奖,一些企业还有季度奖金、月度奖金或者N多种形式的奖金。
< class="pgc-img">>4.社保:五颗星
国企的社保交的都是最高线,基本上都是按12%给你交五险一金,除了五险一金,像移动会有六险一金,烟草会有六险二金,邮政会有七险二金;总之,五险一金是最基础的,现在很多国企流行在五险一金的基础上增加补充医疗保险、大病险、企业年金等不同形式的福利待遇。
< class="pgc-img">>5.工资:0颗星
说国企工资0颗星也对也不对,说对,是因为有些国企的薪资待遇每月大概在2000-3000元,工资看似不多,福利待遇超好。
说不对,是因为像中储粮每月大概4000-5000不等、多一点的电网每个月4000-8000不等。还有就是抚顺市国际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给出的工资大概在10-15万/年。
< class="pgc-img">>国企工资可能真的不多,但是各种福利待遇、年终奖加一起要比市面上的公职类单位、私企好得多,你们觉得呢?
>标题:后备箱摆摊,图的啥?
有人开跑车卖布偶赚零花钱 有人开五菱卖咖啡追寻自由
“出摊了!”
6月18日的郫都区袋鼠集夜市,十辆小汽车排成一行,汉堡、咖啡、鸡尾酒、提拉米苏、韩式方便面……摆满了不同车辆的后备箱,车窗、车顶被装饰得光彩夺目。极低的成本,通常一两千至两三万,便可以开启这样的创业之路。
更多的后备箱摊主,则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各种“竞品”之间竞争激烈,被一些摊主形容为就像“甄嬛传”。有人把后备箱摆摊当作是一种生活体验,有人则当成是赚外快的副业,还有的是为企业品牌引流。对于大部分摊主来说,则是创业起步的过渡,而非归宿。
车队
十辆车抱团摆摊
入驻夜市 每周摊位费300元
18日晚上8时许,记者来到袋鼠集夜市,沿着夜市走了近100米,见到了十辆小汽车组成的“后备箱集市”。每辆车不到两平方米的后备箱被塞得满满当当,车窗和车顶挂着光彩夺目的LED灯,面前的人行过道上弥漫着各种香气。
一辆橘黄色配白色涂装的五菱面包车,看起来颇有几分“嬉皮士风格面包车”的味道。车身上贴着“街头美食汉堡”的招牌,下方写着“100%当天牛肉现做”的标语。紧挨着的是一辆吉普SUV,一个黑色的小冰箱就占去了后备箱的一半,旁边摆着小蛋糕、布娃娃和气球。摊主主营甜品,口号为“恋爱哪有甜品甜,九种口味任性选”。
再往里走,还可以见到开在后备箱里的咖啡摊、奶茶摊、蛋糕摊、方便面摊等。记者咨询了其中两家,据称启动资金只花了一千多和两千多,创业成本极低。
一名摊主介绍,在后备箱摆摊的圈子里,多辆车一起摆被称为“车队”。能够抱团的关键因素是“不能是竞品”,不能产生激烈竞争。各摊主之间互帮互助,经常互相送东西吃。
夜市运营方袋鼠集文化传媒公司总经理何娟告诉记者,前期他们招募了两个后备箱摊主并进行扶持,后来渐渐扩大到现在的规模。几名后备箱摊主告诉记者,入驻夜市每周摊位费是300元,“这里人流量大、管理规范等,所以花这个钱是值得的。”
摊主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但摆摊只是过渡,未来想开门店
一年前,原本在某教培机构当数学老师的小吴,辞去教职,学起了做甜品。她说,这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在自认对提拉米苏、麻薯球、千层蛋糕等甜品的制作方法比较“拿手”后,小吴约3个月前开着家里的宝马出摊了。“以前去西南交大门口摆过,但发现客流并不稳定。”小吴随后发现了袋鼠集夜市。“这里人流量还不错,便很快入驻了。”
启动资金只花了约两千元,主要用于购置一个烤箱和一堆进口奶油。挂在后备箱顶上的3个LED灯,是卖汉堡的摊主大哥借给她的。“店名”取得很简单直接:这有甜品。讲究氛围感的她,用小闪灯把后备箱绕了一圈。
18日22时许,记者见到小吴时,售价一块12元的两大盆子提拉米苏已卖得只剩一块。她准备把这最后一块送给旁边的摊主。
小吴每天午后开始做甜品,下午4点左右出摊,直到把当天做的全部卖完,便收工回家,回到家通常已是晚上12点左右。
在小吴看来,摆摊三月左右,她的生意挺顺利的,唯一的困难是太过劳累。旁边的摊主告诉记者,小吴说得“太谦虚”,其实后备箱摆摊常常要在阳光下暴晒,也会忍受让人瑟瑟发抖的寒风,“绝对不轻松”。
小吴告诉记者,目前她的收入每月一万余元,她希望攒够钱以后,开一个甜品门店。对于她来说,后备箱摆摊是一种过渡,而不是归宿。
生存
会遭遇同品类摊主的竞争 看天吃饭,一旦下雨就得停止营业
Ray是一位来自辽宁抚顺的姑娘,一口东北腔,只身一人来到成都打拼。她顶着一头利索的短发,喜欢独来独往,唯一的伙伴是后备箱顶上坐着的大猩猩公仔。
Ray把自己的浅蓝色五菱宏光mini电车,停在了较场坝的一条巷子里。周围人流量不大,但她相信“酒香不怕巷子深”。后备箱里摆着调酒用具、咖啡机和一大堆洋酒,主营各种鸡尾酒、啤酒和咖啡。路边再支两张露营用的桌子和板凳,坐下便可以小酌几杯。
不一会儿,来了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他们点了威士忌和伏特加,Ray递给记者一瓶科罗拉。四个人围坐在一起,喝酒聊天。
“在这里喝酒很随意,很多女孩子去酒吧会精心打扮一番,但这里不需要。”Ray会把自己的经营故事发在抖音上,做一些引流,“抖音上慕名过来喝酒、喝咖啡的人还挺多,时间久了就成了朋友。”
Ray在酒吧里当过调酒师,当时只把后备箱摆摊当成副业,偶尔空了就摆一摆。大概两个月前,她开始专心摆摊。
与小吴那种定点摆摊不同,Ray面临着更多的困难。Ray说,首先点位很难找,“当你找了一个地方,稳定下来后,有了稳定的客源后,遇到有同品类摊主的竞争,还会另寻他处。”她称,天气也会影响经营,一旦下雨就得停业。
目前,Ray摆摊的月收入在几千至一万余元。她的梦想是开着车自驾游,把后备箱里的酒和咖啡带给全国各地的朋友。下一站,也许会去大理。
现状
大部分是兼职 有的为品牌引流,有的为体验生活而入局
23岁的小王摆摊另有目的。她在郫都区与4S店的同事摆了韩式方便面摊,电源来自新能源车。此前,他们仅仅用电车的K歌系统表演唱歌,希望借此多加点客户的微信,同时开直播,为4S店做线上引流。
6月18日,他们开卖韩式方便面,启动资金只花了1000余元;制作简单,方便面放进电磁炉,加上小料即可。
小王说,公司非常支持他们这样引流。从位于成华区的4S店,到郫都区的摊点,来回要花两个多小时。白天上班,晚上摆摊到深夜,小王和同事一直在坚持。
有一些后备箱摊主,则是为了获取生活体验而入局,或者是为了“好耍”。有人开着法拉利卖布偶、开着路虎卖泡面,常常在熊家桥路网红打卡点成为一景。不过也有豪车车主说:“开豪车也有赚零花钱的自由。”对此,有的路人觉得他们是在炫富,也有路人觉得这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还有人在入局后,很快就黯然退局。不久前常常在建设路摆摊的小李告诉记者,卖提拉米苏的摊主太多了,“市场非常卷”。她不愿意加入一些“车队”抱团取暖,于是在摆了两周后,重启打工生涯。(王拓)
来源:成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