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曾经的影娱巨头印纪娱乐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印纪传媒”)被裁定宣告破产。曾经的印纪传媒可谓是A股影娱巨头,总市值一度高达490亿元,其实控人肖文革的身价一度超200亿元,曾登顶成为“四川首富”。
< class="pgc-img">>公司银行账户余额只余371元
2024年4月3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在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发布“(2022)京01破25号之一《公告》”,于4月3日裁定宣告印纪传媒公司破产。
回顾此前,早在2022年1月,北京市一中院便已裁定受理湖北联投资本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申请印纪传媒破产清算一案,并指定北京市海问律师事务所为印纪传媒管理人(以下简称“管理人”)。
经过债权申报,2022年9月,北京市一中院认可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行等16家债权人对印纪传媒公司享有17.67亿元普通债权。
从其财务状况来说,印记传媒的财务报告仅披露至2019年三季度,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公司总资产26.61亿元,总负债13.96亿元。
但管理人向法院提交报告称,经管理人调查,印纪传媒公司银行账户余额371.07元,其名下持有的注册商标、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难度较大且实际变价处置的价值较低。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且不存在重整、和解情形,故管理人向法院申请宣告印纪传媒公司破产。
目前,印纪传媒还有两只违约的债券“17印纪娱乐CP001”“17印纪娱乐MTN001”尚未清偿,涉金额合计8.74亿元。
昔日股价超400亿元
实控人被称为四川首富
2009年,印纪传媒借助《建国大业》,正式进军电影业,在2014年之际借壳猪肉加工企业高金食品成功上市。
在借壳上市后的前三年,印纪传媒2014年实现营收24.6亿元,净利润4.36亿元,扣非净利润3.95亿元;2015年实现营收18.82亿元,净利润5.74亿元,扣非净利润5.05亿元;2016年实现营收25.06亿元,净利润7.31亿元,扣非净利润6.76亿元。三年均较为精准地完成了承诺利润。
在此期间,号称“A股唯一全球高概念娱乐品牌IP操盘手”的印纪传媒也凭借吴冰、丹·密茨二人在好莱坞的人脉,成功引进了一些美国大片,包括《钢铁侠3》《环形使者》等。并宣称买下了一系列IP,包括勇士宇宙系列、高魔奇幻“三界宙”(The Cosmere)品牌IP体系、《终结者2:审判日》经典影视IP品牌、“变形金刚”实景娱乐品牌IP、基于玛丽莲·梦露的动画形象“小梦露”(MiniMarilyn)品牌IP等。
伴随此,印纪传媒股价一路高升,2015年6月4日,印纪传媒市值超过400亿元,2016年,公司发展达到一个巅峰,当年实现营业收入25.06亿元,同比增长33.16%;实现归母净利润7.31亿元,同比增长27.27%。
作为实控人的肖文革,以在印纪传媒中直接或间接曾一度超过70%的持股比例,随着其成功上市,一时间上遍诸多国内富豪榜单,甚至还因最高达349亿元的身家,成为川股富豪第一人,被视为四川首富。
业绩忽然崩塌
实控人套现离场
虽然此前业务如火如荼,但自2018年起,印纪传媒突然“暴雷”,业绩遭遇滑铁卢。2018年,上市公司仅录得营收3.62亿元,同比暴跌83.44%;归母净利润更是巨亏17.86亿元。
2019年10月18日,*ST印纪(下称印纪传媒)的股票已经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1元),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属于股票终止上市情形。进入退市整理期。
以其当时最后收盘价来说,从465亿缩水为区区11亿,对比不可谓不大。
实际上,在其业绩暴雷之前,2018年1月,肖文革将其持有的印纪传媒1.07亿股股份转让给了安信信托,股份转让单价12.75元,套现金额13.6亿元;当年5月,肖文革分别转让其持有的8142万股,和印纪华城持有的708万股,每股均价11.8元,再度套现10.44亿元。
此外,肖文革还通过股权质押的方式获得20.46亿元的融资。据不完全统计,肖文革从上市公司累计套现金额高达44.5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印纪传媒曾有三位核心创始人物,分别为负责创意的美国人丹·密茨、原董事长肖文革和负责管理的吴冰。
然而如今的局面是,丹·密茨在上市公司中早难觅踪影;肖文革虽然身为印纪传媒实际控制人,但其早已在2015年底便请辞董事长一职,如今同样不知所踪;在原有财务总监、董秘辞职后,一人身兼董事长、财务总监、董秘数要职的吴冰,却早已入籍美国,近几年来,吴冰一直称病长期滞留美国。
来源:封面新闻 B51
疫情之下,首当其冲餐饮业受影响最大。我从来没想到,车公庙这家全深圳最大、最便宜、同时也是最知名的素食城——新梅园圆通素食城,从2000年始至今逾20年,现在却要歇业了。想当年我在天安数码城上班,发薪水打牙祭的日子,约上三五知己,红粉佳人,多是奔新梅园而来。那里,你可以扯起嗓门挺直腰喊:吃好,喝好,我买单!”——一位网友发文感叹道。
一张新梅园圆通素食城(车公庙店)的公告引起经常光顾这里的消费者热议。
公告里明确表示,新梅园2000年入驻深圳福田的车公庙,至今近20年。此次因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导致该店经营困难,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加上店铺租赁合约到期问题,该店决定暂定营业。公告里还同时表示,持有该店有效储值卡或餐券的顾客,可以继续在其集团旗下的其他门店继续消费,或者办理退款手续。
许多人担忧,20多年的老店都扛不过这次疫情,何况那些实力薄弱、资金紧张的街边小店?
倒了很多小店
上周五,上海、广东疫情防控级别从二级调整到三级,截至目前,全国仅剩北京、天津、河北、湖北、西藏等5省份为二级响应。
方正证券研报指出,上海、广东应急响应级别下调,代表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经济发达区域开始将重点继续倾向于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有助于推动餐饮、酒水等消费进一步复苏。万联证券研报也指出,在政策助力下,餐饮等线下消费场景有望加速恢复,带动各类食品终端动销加快。
的确,记者发现,随着复工复产的逐步推进,小区街边小店基本都已经开放,摆摊的小商贩也重新出现,尽管大多小店门口都贴着“不戴口罩禁止入内”的通知,提供消毒洗手液,提醒顾客进门前进行手部消毒,但各种繁琐的防疫工作并没有阻挡人们迈出家门的脚步、出门消费的欲望……很多行业乐观预测,疫情过后,必会有一波报复性的消费增长,助力经济复苏。
因疫情大受影响的各行各业,尤其是冲击影响较大的餐饮、旅游等行业,等待疫情过后报复性消费的到来,成了不少商家等待复苏重振的“救命稻草”。与此同时,启动放心消费节、发放消费券、给予企业补贴……多省也正采取多项举措促进商业业态有序恢复。在一大波真金白银的大红包鼓励下,不少人表示要第一时间上线抢券“买买买”,为零售、餐饮、旅游等行业回暖再添一把火!餐饮店门口再现人肉长队、商场里出现久违的人流……很多人感觉,疫情影响减弱,消费反弹,全面复苏了。
然而,部分商业复苏的背后,很多资金紧张的小店并没有熬过黎明前的黑暗,还未等到这根“救命稻草”就倒下了。
“疫情过后,福田车公庙变天了。本来打算到车公庙寻找晚餐,3个月没有来吃,居然发现一大堆餐馆倒闭了。新梅园素食餐厅倒了,曾经排长队的网红串串班花,还有火锅店华神龙都不营业了。细看了一下,曾经的美食基地‘十亩地’估计得有一半未营业或倒闭,即便是营业的,那种排队等吃的场面已经不复存在,还有许多空位。从吸纳大量从业人员的餐饮业可见今年经济形势严峻啊。” 网友在朋友圈里说。
昨日,记者前往曾经热闹非凡的深圳车公庙丰盛町商业步行街,如网友所说,尽管,相对于两月前,这里恢复了一定的人气,然而,“冷清“依旧是步行街里的主调。
曾经人潮涌动的地下步行街里,成片成片的关门店铺
常去的鞋店关门了。记者来到曾经多次光顾的鞋店,“旺铺招租”四个醒目的大字贴在关闭的店面前。透过已锁的玻璃大门,店内的鞋架已经搬空,空荡荡、黑呼呼的,门前凌乱的各种建筑木条,显示这里很久没有人来过了。这家鞋店,记者是知道的,在这开店至少四五年,做的都是老顾客,以往记者每次来,都能遇到三五个消费者在看鞋,老板娘一个人爬上忙下地翻库存。如今已是人去楼空。
旁边开着门的另一家鞋店,门口贴出六个大黑字 “撤店清仓处理”。“不算运费、房租,进价甩,都没人买,一天都卖不出几双鞋,实在干不下去了。”鞋店老板跟记者倒苦水。
隔壁的服装店遭受着同样的境遇。“去年进的货,十分之一都没有销出去。关店几个月,租金可是一分没得少。现在天都热了,谁还买冬天的针织衫和外套?往年,每个月能有小两万元的利润,年前到现在,不仅没赚钱,还赔进去2个月的房租。这几个月营业了,也没啥客人,营业额都不够店租。”服装店老板跟记者叨叨:“楼上的大商场里还有消费券吸引人,咱这小店,打折也没人来。”尽管房租远没到期,但她悲观地认为,今年上半年客流可能总体不好,亏本已成定局,只好贴出“此店转租”的公告。记者在数家小店逗留的时间里,几乎没有其他顾客进来,人气之清淡,可想而知。
不仅仅是连通地铁站的地下步行街里人流稀少,事实上,地面上三四层的购物中心里同样门可罗雀。记者发现,很多老牌的餐饮店、饰品店停止营业,或借疫情期间围栏装修,或直接关门大吉,偌大的购物广场里空荡荡的。
曾经繁华的步行街里,留下来坚守店铺的这些店主们,有人是因为坚持了多年的习惯,有人是为了留住客户,有人则是在创业中打拼梦想。但“亏损”成了这些小微企业、个体户的普遍遭遇,少则几万,多则近百万。餐饮、服装、美甲、零售等普遍受到疫情影响,小店铺在复工复产中走入“越小越难”的窘境,一批个体户不得已腾空店铺,合上锁头,关门转兑。
小店还能扛多久?
营业额减少,但房租照交、工资照发,还要按期还贷,又遇融资难,是复工复产后的小微企业、个体户面临的共性困难。
据多家街边店主反映,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租金压力。没有收入来源的情况下,还要交租金,如果遇上好房东,还能减免一些租金,但是大部分店面这几个月的租金都是自己扛,扛不起,资金跟不上就倒下。
而另一方面,很多银行和金融机构向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发放贷款,但是个体工商户却很难申请到。即便申请到了,贷款终究还是要还的,只是缓一时,并不是救一世。至于疫情全面控制,目前还真不好预测,有说4月底的,有说6月初的,真是越听越焦虑。不管到什么时间全面控制,就意味着靠门店收入的小老板们,不会有什么收入,也不会有多少人到店消费,而房租还要扛,能扛多久,是个问题。
都出门了,为什么消费复苏没有预想中那么好?人都去哪了?
1、钱袋子缩紧了
从身边大多数朋友了解来看,想出门聚餐,吃火锅、烧烤,吃炸鸡,喝奶茶,成为了大多数人疫情过后最想做的事。很多行业也乐观地认为,疫情后,消费会有个报复性反弹。事实上,这种“报复性”并没有预想中那么猛、那么久,最多就是憋久了,想出门吃点好的补偿一下在家长久的隔离时光。这种并不会维持太久的补偿性消费,对大部分行业和企业来说,只能算杯水车薪,还不足够面对疫情下带来的影响和危机。
疫情期间压抑的消费需求或许并没有那么强烈。而“钱荒”更是不少家庭不得不去面对的头等大事。受疫情影响,一部分人群的收入会明显降低,很多人可能将会不得不面临着降薪、甚至被裁员的命运,“活下去”才是首要任务,即使享乐也不敢太放肆。
2、很多人还没有回来。
无论是住宅小区,还是商业写字楼,空置率的上涨显示着,很多人被迫离开,很多人还没有回来。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一线城市,有部分在当地并未有稳定工作和生活的人群,由于某种原因,不再返回原工作地和临时生活地,导致了现阶段这些小店消费为主的线下活动恢复速度不及预期。由于人员未完全回流而消费可能受到较大影响的劳动力输入型城市,在人口回流后,消费复苏的弹性也相对更大。
小微企业、个体户的经营状况代表一个城市的烟火气,尽管小店都陆续恢复营业,但能不能尽快恢复热闹的景象,还需要各方都来推一把力,出台一些接地气的救急政策,想方设法让他们生存下来。
本文源自e公司官微
天,湖北襄阳
一位平凡的餐馆老板娘
被无数网友点赞冲上了热搜
↓
< class="pgc-img">>截至昨日,
这条微博话题阅读量,
已经达到1.8亿次!
昨天下午,在襄城南街功夫小子快餐店,老板娘李雪娇打开手机,翻阅这段时间发出的数百条短信,深怕错过了还未退款的顾客的回信。
一个多月前,打算停业转行的她为了退还充卡顾客的2万多元餐费,亏本续租3个月,以便顾客退款。
她守护诚信的样子让人暖心——接到通知后,不少顾客婉拒退款,以上门消费方式来力挺她;还有老顾客说,无论你搬到哪里开店,我们就跟你到哪里。
< class="pgc-img">>贷款续租三月
只想多坚持一天等更多顾客退款
20日下午两点半,功夫小子快餐店里还有两三位正在吃饭的顾客,老板娘李雪娇一边给一位顾客打单,一边提醒对方:“你记着下次带卡来,上面还有钱可以退。”
这段时间,她已经记不清说过多少次这样的提醒了,可顾客的反应大多是一样的:“没事的,我们相信你。”
2014年3月,李雪娇和丈夫杨涛租下这里,开了这家有八九十平方米的快餐店,临街,经营早中晚快餐。经过几年的经营,快餐店客流量还不少,疫情前还雇了6名员工。
可是,因为疫情和市民消费习惯的改变,餐饮店撑不下去了。
< class="pgc-img">>“一年的房租需要14万元,本来3月底就到期了,我们两口子打算转行。可是,考虑到之前还有不少顾客的餐费没有用完,我们不能一跑了之。” 李雪娇说,要是那样的话,自己的名声就坏了。
经统计,李雪娇需要给充值的顾客退2.1万余元,最多的有730元,最少的只有5元。
考虑到餐费一时半会退不完,夫妻俩和房东商量后,又续租了3个月,希望能够为每一位顾客办理退款。不过,由于疫情期间没有收入,李雪娇从网上贷了3万元才交了房租。
“每天只有四五百元的流水,和原来比差远了。”她说,计划6月30日关店,只要能多坚持一天,就能多一天等顾客上门退款。
连发数百条退款短信
手机一度被运营商屏蔽
接过她的手机,短信界面滑屏了十几次都没有到底,“只要充值了的顾客留有手机号,我都打电话、发短信或者加微信通知了。”
< class="pgc-img">>记者在快餐店的订单管理后台看到,充值了的顾客有680位,其中包括一些临时卡。
从4月中下旬开始,尽管对这家店仍有不舍,但她还是如实在短信中告知了顾客自己准备关店的打算,希望大家能及时来领回餐费。
“给这么多顾客逐一发通知,让运营商以为我是发虚假广告的,屏蔽了我的手机发送短信功能。”李雪娇随即向运营商客服解释,才恢复了相关功能。
很多接到电话或短信的顾客都感到不可思议。
< class="pgc-img">>“你是第一个这样联系的,以前在樊城一个店里也充过值,老板后来直接跑了。”一位顾客对李雪娇说,“诚信为本,你们以后的生意一定会非常好的。”
“即使只有5元钱的顾客,我们都会想办法通知到。”李雪娇说。“东门口有位顾客充一千元,现在还有七百多元。我告诉她,剩的钱在一个月内肯定用不完,就把钱要退给她。但她说‘不退’,我们夫妻俩的人品她信得过。”
还有一位顾客回复说:“生活不易,剩的钱不多补贴一下吧。感谢店主告知。”
< class="pgc-img">>考虑到一部分持有临时卡的顾客是参加培训班的学生,没有留下联系方式,李雪娇还特意托附近的培训班老师在微信群中广为通知,好让他们知晓。
顾客硬核力挺
坐8站公交连续5天来吃饭
如今,一个月过去了,李雪娇夫妇仅退回了1400余元餐费。
这是因为,他们的诚信退款行为让大伙儿选择了硬核力挺;有熟客赶来吃顿饭,希望能帮她一把;有听说这事的市民坐了8站公交,连续5天从樊城专门赶来尝一碗“诚信”面,用行动来支持她;房东付女士也尽自己所能,为夫妻两人减免了半个月的房租。
< class="pgc-img">>“太感动了!”李雪娇说,虽说现在生意难做,可看着这些顾客们的硬核力挺,她觉得真没有什么过不去的槛儿。
现在,李雪娇想在襄城民主路附近找一个房租在4000元左右、面积在60至70平方米的店面,继续经营下去,也方便剩余的顾客来退款。襄城红花园社区的工作人员得知她的想法后,这几天也忙着帮她转发朋友圈,寻找合适的房源信息。
李雪娇说,她不会辜负这些顾客朋友的信任,以后不管店开在哪里,她都会继续保持这种诚信的品质。
< class="pgc-img">>人间情义,
有时是岁月静好时的温柔以待,
有时是跌宕生活中的相扶相持。
一场疫情席卷而过,
风雨飘摇中的店铺面临倒闭,
但人心未倒。
老板夫妇逐个通知顾客退款,
身处危机却不贪图利益,
善良淳朴的他们,
秉持诚信把正能量传递。
以心换心,以德报德。
当诚信老板遇上感恩的顾客,
人间佳话正在续写。
那位每天专程坐车来支持他们的老顾客又来了
于是有了下面这段暖心对话
杨涛说,他计划找到新的店面搬迁后,就把天天正能量的获奖证书摆在新店显眼的地方,为他们和顾客之间的情义做个珍贵的纪念,也用在这种方式激励自己,坚持诚信为本,在传递正能量的路上一直走下去。
诚信为本,
自有好运相伴。
愿善良的人,
都能收获更多的温暖。
综合自襄阳晚报
(来源:天天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