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咖门,编辑丨居居
周末2天,茶饮老板都在沸腾。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梗又回来了,而且热度比去年还高:
史上最高营业额、排队N小时、忙到失去手臂、累晕在奶茶店……各种爆单的消息霸占了朋友圈。
大家到底创造了什么“神仙业绩”?我在全国范围内找了十几个品牌的老板,做了一个小调查。
1、“秋一杯”引发集体爆单!有老板累晕在店里
万万没想到,今年的“秋一杯”,比去年来得还要早一些。
去年9月,秋分时节,“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在微信、微博、抖音、小红书上爆红,掀起了一阵奶茶热。
今年8月7日,刚刚立秋,一大早朋友圈、微博就刷屏了,而且热度比去年更胜一筹。
我马上询问了朋友圈的茶饮同行。厦门品牌快乐番薯,在疫情+下雨的双重压力下,仍然卖出了今年最高营业额。
东北品牌700CC的一家门店,一小时超过100单,全天营业额超过了1.3万。
700CC一家门店在8月7日的销售情况
云南的麒麟大口茶,接连爆单排队超过2小时。
麒麟大口茶
湖北荆门的百特茶,响应疫情防控要求主推外卖,8月7日当天外卖从早到晚,出杯量超过平时的2倍,老板和店员“几乎累晕在店里”。
而悸动烧仙草,超500家门店营业额过万,外卖营业额涨幅178%,外卖订单量涨幅152%。
云南小店喏喏茶,6个小伙伴一天出杯2000+,美团一天577单,创造了5年营业额之最、出杯速度之最。
书亦烧仙草更是直接在微博发了一条消息:“各位亲爱的伙伴,因今天门店爆单,导致部分订单配送时效延长,对此造成各位秋天第一杯奶茶的延迟感到抱歉。”
“秋天的第一杯咖啡”,也因为接着奶茶的高光出现供不应求,均价6~8元/杯的幸运咖,多家门店日营业额破万。
朋友圈里的非茶饮行业人士,也都不约而同的在朋友圈晒奶茶。
立秋当天晚上,微博热搜紧跟其后,“喝完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失眠了”的热搜,阅读量过亿,在一些同城热搜榜上#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又来了#排到话题量第一。
还有网友真情实感吐槽:“我就想在奶茶店兼个职,没想到死在了‘秋一杯’手里!”
“3个人,平时三四千的业绩,昨天卖到了九千,从早上8点半到晚上11点半,没吃饭、没坐一下,忙到崩溃,发誓以后永远不在立秋当天喝奶茶……”
为什么今年的“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比去年更火了?
2、秋天第一杯奶茶,为什么今年更火了?
如果说去年的火爆,是毫无防备,那么今年的火爆,可以说是“早有预谋”。
1. 茶饮品牌早已“摩拳擦掌”
蜜雪冰城官微在8月7日早上7:55分,就以“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为话题,发出了“下次见面,你想请谁喝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当天中午12点,又在微博发起活动:“转发@你在乎的人,雪王送奶茶桶”,下午17点又专门为以“秋天第一杯奶茶”为主题,制作条漫。
古茗则邀请代言人章若楠,到古茗杭州的滨江天街店做一日店长,给粉丝们做“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喜茶的官方微博在秋分当天下午发出思乡龙眼即将下线的消息,并倡导大家把“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留给它们。
除此之外,CoCo都可、书亦烧仙草、益禾堂等品牌纷纷以#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为话题发布微博,该话题的阅读量已经突破24亿,讨论量超过110万。
在微信公众号,品牌也在立秋之前就已经开始营造气氛:
深圳品牌“屿蓝湾鲜果茶”在8月6日,就发出了“秋天第一杯奶茶”的微信内容。“人在茶在”在微信公众号发出“秋天的第一桶奶茶”倡议,并且放出了新品6.7折的福利款。
一些中小品牌在线下也都做好了准备,新乡封丘的海狸甜时甚至提前早早制作了“秋天第一杯奶茶”的吸管立牌,烘托氛围。
2. 冠军“奶茶控”玩梗,助推热度
奥运冠军也按捺不住对奶茶的向往,8月7日当天,陈若琳晒出郭晶晶的手工奶茶,并晒出两人合照发文称,“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是我郭姐给我做滴,幸福的冒泡”。
另一个奥运冠军何雯娜,则在昨天下午13:47,在家边看奥运会边喝奶茶,并发文“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搭配靓丽的花泳比赛,赏心悦目”。
冠军、明星的加入,助推“秋天第一杯奶茶”热度攀升。
3. 大V加入,“秋一杯”覆盖全网
微博粉丝1.03亿的头条新闻发微博:“比起贴秋膘,喝下#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显然是更要紧的事,网友纷纷去奶茶店排队了!”单条微博转发量3610、讨论量4381,超过了其平时的其他微博内容。
就连大熊猫也躺着中枪,因为没有及时睡觉,被萌宠博主发布了#喝完秋天第一杯奶茶失眠了#的话题。
吃喝玩乐博主,则纷纷在各大平台账号上发布如何在家自制“秋天第一杯奶茶”的教程。
8月7日、8日,B站大量博主上传奶茶测评、教程
各平台大V都纷纷发文、发视频,蹭“秋一杯”的热点,只要你在这一天看手机,无论微信微博,还是抖音快手,都逃不过“秋天第一杯奶茶”的围攻。
4. 一场全民参与的“奶茶狂欢”
这个周末的朋友圈,就是一场大型秀场,不管是老板请,还是老公送,或者是和闺蜜一起喝,最不济的也要在家泡杯红茶加上特仑苏。
和去年纯在消费者端发力不同,今年从素人到明星,从消费者到品牌,从行业到平台,从朋友圈到社交平台大V,大家一起合力打造了一场热度更高、范围更广的“秋天第一杯奶茶”狂欢。
如果说双11是电商的节日,那么“秋天第一杯奶茶”,能成为新茶饮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吗?
3、“秋一杯”,会变成奶茶狂欢节吗?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已经列入了2020年十大网络用语。
微博上一个#为什么立秋要喝奶茶#的话题下,一个高赞回答是“因为希望在微凉的秋天,收获第一份温暖”。
“这已经变成了一种生活的仪式感。”快乐番薯品牌负责人说。
本质上,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是一种低成本、轻操作的社交货币。和晒房晒车晒包晒表相比,52块钱,能把恩爱秀得清新脱俗,何乐不为?
它甚至变成了一种聊天时的“破冰问候”,和去年七夕的孤寡青蛙类似,这些神操作的爆红,都是在群体性孤独心理下,一种对惊喜或温暖的“上头”。跟风过后,收获自我认同与心理满足。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是新茶饮行业又一次全民级别的破圈,甚至大有和双11一样成为每年固定消费节的趋势。
形成消费节的意义在于,在每年固定的时间段里,人们会产生自发的群体行为,商家也更便于借此来来引导用户消费。
电商平台的双11购物节,带动了个体经营、信息科技以及快递行业的繁荣。
而目前来看,“秋天的第一杯奶茶”,需要行业、媒体、消费者共同努力持续打造,才能形成固定的“奶茶节”。
结语
虽然和双11相比,现制茶饮的经济效益微乎其微,但当奶茶从一种商品,变成一个社会现象、一种文化、一个节日,相比于其他类型饮料而言,这是就是一种行业的胜利。
而当“秋天第一杯奶茶”把秋天变成一个充满温暖的时刻,让人能用花钱找点乐子的方式,从日常琐碎的焦虑中逃离,也是一种商家和消费者的共赢。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饮市场快要被连锁品牌垄断了。
一条街上15家店茶饮店,可能13家都是连锁品牌,独立自创品牌只有2家,这在很多地方都渐成常态。
连锁品牌越开越多,占据更多位置、人力资源,抢占消费者注意力,独立品牌生存空间被挤压。
越来越残酷的竞争局面,如何解围呢?
茶饮“寡头时代”真的来了
屈赫赫的茶饮店,开在四川的一个小城市。
几天前,他突然发现,隔壁的两家独立品牌茶饮店都转让了,一家转给了蜜雪冰城,一家转给了古茗。
几年前,整条街上还开着十几家茶饮店,现在已经不足10家。而这所有店里,自创门店只剩屈赫赫自己,其他都是书亦烧仙草、茶百道、兵之王、蜜雪冰城、古茗、茶屿等连锁加盟店。
隔壁店老板有时还会开玩笑说,这条街终于集齐了“成都茶饮F4”,指的是在成都开店较多的4个连锁品牌——书亦烧仙草、茶百道、古茗、蜜雪冰城。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于网络
>实际上,在全国多个区域,都在出现这样的“茶饮F6、F8、F10”局面。
在城市的一条步行街上、在一个县城里,70%茶饮店都是蜜雪冰城、古茗、一点点、CoCo都可、书亦烧仙草、茶百道、沪上阿姨、益禾堂等等有规模的连锁品牌门店,20%是区域连锁品牌,而独立自创品牌占的比重越来越少。
甚至在许多北方二三线城市,商场里是喜茶、奈雪,商场外小吃街是蜜雪冰城、CoCo都可的局面已经十分明显,越来越难找出几家十分有特色的自创品牌。
小吃街的蜜雪冰城,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以说,茶饮业正在进入“寡头时代”。
“寡头”是个经济学说法,描述的是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的局面,意思指向垄断。
当下的新茶饮,也在进入被几家连锁品牌占据更多市场、拥有更多资源的状态。
市场的竞争已经变成区域品牌和全国品牌间的PK、头部连锁品牌间的“硬碰硬”,独立小品牌的存有量越来越少。
连锁品牌用资源碾压,大树底下难长草?
对独立品牌威胁最大的,是连锁品牌门店通过资源碾压,对市场机会和消费者心智的占据。
首先,同样一杯草莓饮品,独立门店和连锁品牌间的口味差异不会特别明显,但成本差距很大。
草莓饮品
>连锁品牌可以通过规模化采购的方式,在同样成本下获得更好的原料,或者同样的原料,拥有更低的价格优势。
其次,消费者买一杯奶茶,已经不仅仅是买一杯产品,还有品牌的附加值、互动玩法、打卡功能。
< class="pgc-img">消费者拍照打卡
>连锁品牌通过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挖掘年轻人喜欢的流行元素、使用更漂亮的包装,会在同样价格下对消费者形成更大吸引力。
“同样卖18元/杯的产品,茶百道是和敦煌合作的,又能拍照发朋友圈,我们家18元就是一杯饮品,差距是可观存在的。连锁品牌可以用很多活动让年轻人产生认同,而我一个不知名的品牌,又能提供什么价值呢?”有独立门店老板跟我说。
茶百道和敦煌合作,图片来源于网络
>连锁品牌的高密度布局,占据了更多版面、有更多的曝光,让消费者在一个区域能频繁看到,内心的信任也会更高。
另外,为什么我们喜欢在高铁站、机场点麦当劳?连锁品牌在卫生干净整洁、门头形象感输出上,也会更有专业感。
连锁品牌的门头更有专业感,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就造成,一个顾客在自己家乡点连锁品牌,到新的地方去了,依旧会倾向选择连锁品牌。这种习惯认知的形成,是连锁品牌最核心的消费者资产。
比如,有行业人透露,即使在独立特色门店迭出的厦门等地,古茗在当地的人气和销量还是能做到超前的位置。
再有,连锁品牌调动资源也更有优势。在线下更受商场青睐,拿到好位置,外卖、小程序等新形式平台,都会更多向连锁倾斜资源和注意力。
甚至在招聘环节,工作薪资、工作的体面度、可以预见的晋升空间,连锁品牌也会更有吸引力。
这是连锁品牌天生的优势,所有行业都会经历这种被整合的过程。当下的茶饮行业,正在经历这一阶段。
垄断局面还在继续下探
连锁品牌还在更加快速地跑马圈地。
在资本方面,除了市场一贯已知的喜茶、奈雪、茶颜悦色等直营品牌获得融资。2020年结束前,古茗、7分甜、沪上阿姨等加盟品牌也都宣布拿到大额投资。
奈雪的茶招股书
>近段时间,搜索“茶饮上市”等相关消息,关于新茶饮第一股的讨论也异常激烈。谁会领跑上市,成为比获融资更受关注的话题。
或许,市场也在期待一个新茶饮的资本结果。
在市场的占领上,连锁品牌也在碾压式发展。2018年底,喜茶门店总数163家;到2019年底,总计390家;截至2020年12月31日,这一数字已经达到695家,接近翻番的增速。而在定位更普世的品牌,一年开店超1000家多个品牌都能实现。
下沉市场、偏远城市成为最后的热土,成为当下连锁品牌的布局重点。
2020年下半年,黑龙江七台河市一口气开出了3家蜜雪冰城,连锁品牌的布局已经到了最北边的小城。
而这一年,蜜雪冰城实现了茶饮业的万店规模,与此同时,门店数超3000家的茶饮品牌已经不少于10个。
这些品牌大多数占据性价比优势,产品均价集中在15元上下,符合下沉市场消费水平,都在带着大店、形象店,带着质感更高的产品到县城开店。
产品均价集中在15元上下,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样的局面,对当地的自创品牌难免带来冲击。
在一些区域市场,同一连锁品牌的加盟店开得距离越来越近。为了保证加盟店盈利,连锁品牌通常设有保护政策,比如同一品牌3公里以内不会开设多家店等。
而随着门店越开越多,这一局面正在被打破,加盟店间的竞争和风险变得明显。
一条街上的多家连锁店,是否都能很好地盈利?据知情人士介绍,主要决定因素还是和门店位置有关,开业时长、门店营销活跃度,加盟商的付出和勤奋度等也都存在关联因素。
“我们这条街上,书亦烧仙草开业最早、占的位置最好,消费者认知度一直在,整体效果不错;茶屿是最早开始打开外卖的,他们线上生意不错;茶百道最近一直做升级,也引来一波消费者。”知情人介绍。
来自外部市场的压力也在增加
茶饮市场面临的外部考验也在增加。
这一年,关于茶饮店食安突查的报道时有发生。头部茶饮品牌高管变更的消息,也会引起社会媒体的关注。
茶饮店食安突查的报道时有发生
>这或许能反映出,政府层面、社会层面、普通消费者,对茶饮店的要求在逐步提高。
这样的情况下,如何通过运营管控、减少或避免风险?如何在危机面前,做出专业、有效地处理和回应,都在变得急迫。
连锁品牌或许有调整的空间,自创品牌很容易一击致命。
实际上,从基层门店、到专业匹配的高管人才,连锁品牌在发展的稳定性、人才建设上,同样存在需求也存在难题。
布局的未来地,是供应链和平台化建设。茶饮店出售的是一杯杯产品,但当品牌连锁化发展,品牌间的差异和实力,在产品上的体现已经微乎其微。
当市场对茶饮业提出的是更高维度的需求,中小品牌的生存空间就更加狭窄。
PK连锁店,只能缝隙里扎根
自创品牌要做出竞争力,更考验老板的个人能力和素质,比如对消费者需求的敏锐洞察,对市场机会的把控等。
从屈赫赫最近的经验看,一些自创品牌过分纠结产品新鲜度、迷恋口感,基本等于“自杀”。
“不要把自己多好喝、比大品牌好喝多少当成竞争优势和谈资了,因为很少有消费者喝出区别,而且一味追求新鲜感、产品创新,只会让自己成本变高、品控复杂,然后流失掉一大批客户。”
他现在的做法是,在产品原料保持优势的情况下,输出品牌的显性价值。
比如最近推出的挂壁奶茶,营造出星空感,加入茶冻增加小料的丰富度;在杯子上粘贴贴纸,让花样玩法更多变。
挂壁奶茶,图片来源于网络
>输出特立独行的品牌风格,就能务实地抓住自己门店所在社区、所在写字楼的顾客,服务好准目标客群就有存在空间。
类似地,杭州弹一杯品牌,老板非常擅长从社交媒体上发现新的产品流行趋势,她总会快速抓住、并在自己的门店推出,吸引顾客。另外,她还稳定运营了2个手机的微信朋友圈,和熟悉的顾客形成高频互动。
可以说,抓住高颜值、高性价比这两个能直接被看到品牌价值,服务好能覆盖到的人群,形成稳定的消费客群,保持独立品牌的灵活性特征,发挥人情味优势,是属于自创品牌的可行性方式。
寡头时代的到来,意味着竞争环境的加剧。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连锁还是自创品牌,唯一能做的,就是紧跟市场变化、做对的事情,在每一次潮流中穿越。
情结束后,你最想做什么?
吃火锅,看电影,还要喝奶茶!
最近
微博上#我实在太想喝奶茶了#的话题
短时间内就引发了几千万人讨论
你已经多久没喝奶茶了?
还记得奶茶的滋味吗?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
宅家多日重迎“放风”的年轻人们
又开始了逛吃逛吃逛吃的节奏
作为外带和外卖属性较强的食品之一
饮品店消费迎来了小爆发
< class="pgc-img">>最近淘宝和饿了么公布了近一周的外卖数据
写字楼的奶茶果汁外卖订单量翻了一倍
看来厦门吃货们已经禁不住奶茶的诱惑啦
为此,集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集美所加强监管,对在美团和饿了么销售订单靠前的KOI、莓超疯、sevenbus、快乐番薯、古茗、老塞行动咖啡、小鹿茶、85度C、逢甲冰巢室、驳二等10家人气饮品店进行了突击检查。
01
食材仓库大清仓
对饮品店的冰箱、仓库开展“清仓行动”,以仓库食材、原料有效期、贮存方式为检查重点,未发现过期食品。
对制作饮品的各种原材料和食品添加剂的索票索证情况,进行现场查验核对,均能够提供进货凭证。
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发现KOI、莓超疯、sevenbus、古茗、老塞行动咖啡、逢甲冰巢室、驳二均存在已开封的食材未密封保存、自制半成品未覆膜、标签未明确制作和保存时间等问题。
02
原料包材大检测
< class="pgc-img">>饮品店的水果茶、鲜榨果汁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执法人员利用快检箱对快乐蕃薯、莓超疯、古茗、sevenbus这4家饮品店使用的草莓、芒果、苹果、胡萝卜、茶叶这5种食材的农残进行了现场检测,检测结果均为合格。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执法人员重点检查了一次性杯子的进货凭证,并利用ATP试剂对一次性杯子的洁净度进行了随机测试,检测结果均为合格。
03
操作规范全面查
通过对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情况、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持有情况、店面环境状况、店员操作规范等情况的检查,发现这几家饮品店的食品安全状况总体良好,但还存在一些细节上的不足,例如部分饮品店存在垃圾桶未加盖、清洁工具离操作台过近、台面使用的食品原料未加盖保存的问题。
xxxx
制冰机也是饮品店的重要设备之一。执法人员检查发现,除了小鹿茶外,其他9家饮品店的制冰机都存在冰铲直接存放在制冰机内或者只配备了冰铲存放桶但未配置清水及消毒水的问题。
xxxx
制冰机使用小贴士
●配置冰铲以便取冰,不得直接用手或其它非专用工具取冰。冰铲使用后不得留置在制冰机内。
●配置清水和消毒水。冰铲要在消毒水中浸泡后,用清水清洗方可使用。
●制冰机内外定期清洗消毒,滤芯滤网定期更换。
根据检查发现的问题,执法人员均已现场开具检查单并提出整改意见,后续将根据店内反馈的整改情况适时开展回头看。
04
外卖配送突击查
为了保证外卖配送安全,执法人员对古茗、sevenbus、逢甲贡茶这3家饮品店的外卖打包、人员配送等问题进行检查。3家饮品店外卖均有专人打包,并在饿了么等外卖平台上传员工当日体温。
■ ■■■■
执法人员发现,所有取外卖的骑手均按要求全程佩戴口罩。执法人员对骑手的体温及骑手的配送箱和配送车进行检查,并向骑手宣贯了疫情期间外卖服务的注意事项。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接下来
集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会继续
坚持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两手抓、两不误
切实保障咱集美郎“舌尖上的安全”
< class="pgc-img">>▌集美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食安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