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茶饮市场第一场大战即将在“中华第一商圈”新街口打响,本土茶饮品牌T COMMA与即将开业的茶颜悦色南京首店“硬碰硬”,战火一触即发——
日均客流达百万、拥有亚洲最大地铁站的新街口商圈,将成为这场千亿茶饮第一战的“主战场”,这场“茶饮大战”将邀请全国媒体、KOL、KOC共同参与,其影响力预计将吸引全国几亿年轻人关注,千亿之战,人人都是评委!
在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承办的南京文化商业内容创作大赛正式拉开帷幕之际,“中华第一商圈”的千亿茶饮大战的号角也正式吹响,邀请全国媒体和KOL、KOC共同见证新消费浪潮,在本次内容创作赛事中,将有10个万元大奖诞生,所有参与投稿的自媒体内容创作者还将有机会获得500至5000元不等的单项奖;入围者将获得大赛伴手礼以及官方纪念证书,大赛奖品总价值超过200万元!
新街口复苏:“宇宙中心”千亿大战一触即发
南京人熟悉的新街口众多商业体高楼林立,被亲切地称为“宇宙中心”,这里还有亚洲最大的地下地铁站,四通八达的地铁通道和众多吃喝玩乐店铺,为复工复产后的新街口带来源源不断的年轻人气。
茶饮界头部网红品牌——茶颜悦色,实施“中茶新做”新国潮路线,在长沙“大本营”高密度开店,颠覆时期曾经在五一广场0.64平方公里内,开了41家奶茶门店,“去长沙喝茶颜”一度成为潮流打卡的象征。
开业之初就被誉为“南京版茶颜悦色”到现在牢牢占据新街口茶饮店霸主地位的T COMMA,其“野心”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南京新街口0.28平方公里内,筹建仅8个月,T COMMA目前已经营业和正在装修的门店近60家,除了集合店,还有柠檬茶店、牛油果店、黑金店、文创店——五大品牌矩阵的密集开店策略,T COMMA依靠品质和性价比的网红形象,同样吸引镇江、常州、扬州、泰州、马鞍山、芜湖、滁州等南京周边城市年轻人专程到新街口喝奶茶。
命题“试水”:双第一!来中华第一商圈,见证千亿茶饮第一战
错过“0元打车”、“1元外卖”的互联网巨头战?现在,新一轮“商战”的“羊毛”来了——早在上个月,T COMMA就率先将主流高端茶饮打入10元以下区间,而其品牌相关负责人透露,在面对强劲对手的情况下,将“全场5折”常态化促销。
记者调查显示,茶颜悦色一直坚持做“新中式鲜茶”,用好料做好茶,每一杯茶现调现萃。如幽兰拿铁、蔓越阑珊等“明星款”主食材为:茶汤+奶油+坚果碎,核心产品均价16-18元/杯。尚不知道南京新店开业是否有促销活动。
南京本土茶饮品牌T COMMA主营鲜果茶,如满杯牛油果、牛果甘蓝椰等“明星款”主食材为:秘鲁牛油果+泰国香水椰,核心产品均价11-12元/杯,同品质售价仅为竞品三分之一,性价比相当高,甚至有消费者评价中表示“太值了,不知道他们赚什么钱,连买原料成本都不够”。
“茶颜悦色是非常优秀的品牌,我们内心当然希望能‘青出于蓝’,茶颜悦色开业也是我们的学习机会,我们希望从良性竞争中获得更好的成长,大家一起带动新街口商圈的复苏和人气。”在采访中,T COMMA品牌负责人表示,作为南京本土品牌“守土有责”,更对其产品品质充满信心。无论输赢,都欢迎消费者在茶颜悦色开业期间来见证T COMMA真正实力,并透露当天将以更大决心“迎战”茶颜悦色。
一个是茶饮界头部网红品牌抢占市场的攻坚战,另一个是新街口茶饮霸主品牌捍卫市场的保卫战,千亿茶饮市场第一场大战将在新街口引爆,两强对决到底谁会胜出,现场还将出现什么样的“白热化”竞争,T COMMA、茶颜悦色各自将如何出牌,我们拭目以待!
参赛TIPS>>>
本次文化商业内容创作大赛中,将根据作品质量颁出10个万元现金大奖,同时图文赛道和短视频赛道中将分别设有最佳创意奖、最佳人气奖、最佳画面奖等多个单项奖,奖金及奖品总价值超过200万元!吃喝玩乐、创意拍摄、图文采写、剧情短视频……发挥你的想象力,在新街口商圈里拍出你的个性色彩吧!报名方式及通道近日会通过扬子晚报、紫牛新闻APP公布。
(转自: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月8日,杭州市区最高气温39.2℃。
截至昨日,今年杭州一共出现高温(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日数39天,其中6月份5天,7月26天,8月份8天。
杭州市气象台说,杭州总高温日数,历史纪录是56天,是在2013年。按照现在的高温发展势头,杭州高温日还有可能会超过半个月。也就是说,今年高温有可能创历史新纪录。
连续高温下的杭州,除了空调,冰也成了降温的一个选择。
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网友晒图▼
我要冰!
持续高温带火这门生意,
有老板一天卖出去五六百吨
杭州竟成制冰的老板司大进,这几天的电话就没有停过。他做了十多年的冰生意,版图也是越做越大,从杭州起家,现在全国100多个城市都有他的销售点。
“今年夏天实在有些忙。各个地方的气温都很高,跟个火炉一样。空调开开,用电量也增加。所以,很多地方还是会选择传统的用冰块降温。”司大进说,从他供货的情况看,杭州、宁波、南京、上海的用冰量名列前茅。
司大进的冰厂,主要提供两种冰块。一种是专门给市场提供的大型冰块,像杭州水产市场、勾庄农贸市场等。这种冰块也会销往工厂和办公室,一块100斤的冰,在一间1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可以用20个小时,“这段时间,这种100斤一块的大冰块,每天能卖出去两三百吨。”
另外一种是可食用冰,主要卖给奶茶店和酒吧,光杭州就有好几百家。
“可食用冰的火爆挺出乎我意料的。”司大进说,尤其是这段时间,七夕节加上立秋“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奶茶店的奶茶爆单,供冰量也是噌噌噌上扬,“可食用冰一天估计能卖出三四百吨,都超过了大型冰块的需求了。”
司大进告诉记者,今年是2022年疫情以来冰块生意最好的一年,尽管和三年前没疫情的时候还有差距:“从7月份开始,每天的冰块量都能销空,根据经验,这样火爆的场面可能会持续到9月底。”
主打冰粉和芋圆的钱江晚报小时小店“九份芋圆”老板施大叔也说,“这段时间用冰量特别大,点外卖的客人都会特别备注:多加冰。”
他的店里没有制冰机,都是购买10斤一袋的袋装食用冰:“加上芋圆、刨冰、冰粉和冰饮,差不多店里一天要用冰八九袋。去年同期,差不多才两三袋。这可是翻了三倍。天气太热,需求量大呀。尤其七夕那个时候,算得上店里的旺季,冰品特别受欢迎。立秋那天也很忙。”
一大早的杭州东山农贸市场,进进出出的人群中,不少人都撑着把遮阳伞,买完菜出门跨上电动车,要被晒得发烫的座椅“偷袭”,免不了说上一句:这天真热。
酷暑,菜市场用冰块的高峰期,也是运冰人们最忙的时候。
一天多运几十条冰
运冰人最近超忙
早上9点多,顾佳勇已经结束了运冰的工作。今年50岁的顾师傅,老家安徽马鞍山,当初是因为老乡做制冰行业,老乡带老乡入了行,已经干了12年的,现在主要负责包括东山农贸市场、骆家庄农贸市场等6家农贸市场的送冰工作。
为了一早能把冰块运到农贸市场摊位上,顾师傅凌晨2点多就要起床,“3点开始工作,一直忙到早上7点结束,现在是水产用冰最多的时候,有的摊位早上4点多钟就开,我也要早点起来,昼夜颠倒的生活,都已经习惯了。”
一条冰100斤,运冰的货车到农贸市场后,顾师傅要用铁夹拖着冰拉进市场,还要帮摊主们敲开,方便使用。
“今年夏天比往年热,用冰也多,最近很忙。除了农贸市场,还有一些单位也需要冰块,用来给机器降温。现在一天,我自己要多运几十条冰,最多的时候要200条冰。”
顾师傅告诉记者,农贸市场里用冰的主要是卖水产的商户,“鱼虾、海鲜都需要用冰来保鲜,一些活的水产,需要用冰来调节水温。大一些的水产摊位大,一天要用掉10条100斤的冰。这两天梭子蟹上市,最需要用冰。”
顾佳勇所在的宝丰冷冻冷藏有限公司,有8条生产线,开足马力一天能做一万两千多条。“冷库库存还有三万多条。我们主要是给批发市场、食品厂、化工厂、大酒店等供应冰块,杭州、海宁、湖州等地都有的。今年夏天,受高温天气影响,冰的需求量确实有所增加。”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高温加上梭子蟹上市
一个摊一天要用掉400斤冰
东山农贸市场,水产区面积很大,中午时分不少摊主还在忙着招呼顾客,活鱼、活虾、活蟹等品类多样。看到熟客赶来,有摊主热情招呼:“你看看今天这梭子蟹这品质,带点回去?”
摊主说,他的摊位一天要用掉400斤冰,“鱼虾这些保鲜都要用冰块的,最近用冰量确实多了一些。天气热,水温高了不行,要用冰块降温。梭子蟹必须用冰的,耗冰量占了不少。”梭子蟹的保温箱里,塑料袋装着冰块浸在水中。
王伟英也在市场卖水产:“我这里现在一天用冰3条左右,今年夏天热,加上梭子蟹上市,用冰量比较大。一大早送冰的到市场来,我们再把冰存到保温箱里,用的时候拿出来。像今天早上送来的冰,上午就用得差不多了。”
王大姐是市场里的老商户了,30岁就开始卖水产,到现在做了二十六七年。
“以前的冰,几块钱一条,现在十多块钱一条。还好现在农贸市场里有空调,稍微好一些。但是水费、电费、冰加在一些,成本还是不少的。但是在东山农贸市场做生意,我心态还是比较平和的,市场的摊位费比较便宜,遇到疫情,还给我们减了租金。”王大姐说。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杨茜杨一凡
<>< class="tt_format_content js_underline_content autoTypeSetting24psection " id="js_content">文 / 秋 林
编辑 / 彭潇横
来源|氢消费出品(ID:HQingXiaoFei)
年味渐浓,俗话说,“饺子就酒越喝越有”,但对于库迪的经销商来说,“咖啡就酒”却别有一般风味在心头。
日前,就有媒体报道,在经历了联名物料不足、爆款供货不足的大起大落,以及夏天的价格战和漫长淡季的库迪联营商们,在临近年关,却被总部“逼着”卖酒,以至于部分联营商顿感“挠头”。
事实上,除了联营商外,近一年来,库迪的一套操作下来,连市场中的从业者们在谈及库迪的商业模式时,也只能“挠头”不解。
开奶茶店、卖甜品、注册酒类商标... ...或许库迪从未想过只卖咖啡,又或许库迪认为,凭借“八块八”一杯的咖啡,便是自己跻身于咖啡赛道中含金量最高的“投名状”,绝对的低价,便足以让自己持续留在茶饮的牌桌上。
但不管怎样,这次让联营商每家进2箱酒的操作,却着实触及了联营商的逆鳞,有库迪的加盟商在社交平台上控诉称,“每个门店必须进货两箱,一箱6瓶,并从门店账户直接扣款3360元。”
此外,外界曾推测,按照一家店进2箱酒算,库迪总部这次,至少能从6800家联营商身上圈几千万资金。
不顾联营商反对执意卖酒,库迪究竟是在业绩彻底下行前再割终端一波韭菜,还是布新局拉动增长第二曲线?
库迪卖酒,意欲何为?
库迪此次卖的是茅台保健酒旗下的两款产品茅台不老酒(花之久)和茅坛酒(谷之欢),门店售价均为599元,官方认证库迪拿到了这两款酒的全球独家经销权。
(图片来自库迪咖啡小程序)
据悉,库迪总部给终端配酒后,随即有联营商在小红书上质疑总部“强制卖酒”的动机。
随后库迪官方给联营商的回复称,两款酒的订货与门店日常订货保持一致,首批订货时两款酒各一箱,不扣货款,款项将在4月30日统一结算,未售部分公司统一收回。已扣款门店于1月22日完成退款至门店余额账户。
据了解,此次茅台不老酒(花之久)和茅坛酒(谷之欢)两款酒的销售,是库迪和茅台签订的青年就业基金和乡村振兴基金项目。该项基金专项用于新生代就业指导及乡村振兴帮扶工作。
库迪承诺,上述基金将由库迪咖啡从该两款酒的销售中每瓶抽取10元投入,每年不足1000万元部分由库迪咖啡补足,超过1000万元时上不封顶。在库迪咖啡小程序上也标注着,“每瓶销售所得捐赠10元用以支持青年就业&乡村振兴公益”。
库迪为什么卖酒,最容易让人产生联想到的就是“摊派”。即按照目前每家门店摊派两箱白酒合计3000多元来算,全国6800家店统统进货,就可以为总部带来2000多万的“带货”利润。
不得不说,库迪在全国拥有的6800家门店,就相当于库迪在全国有6800家白酒销售终端。正值春节,消费者走亲访友、送礼聚会对白酒的需求又很高,库迪很容易通过给终端上这两款酒,圈一波钱到总部。
跳出实际利益,从宏观的品牌建设上来看,库迪此次直接卖茅台酒的动作,实则大有深意。
一则库迪的消费群体主要是年轻人,在让年轻人以599的价格拥有“轻奢茅台酒”的同时,这两款酒主打公益、为年轻创业群体赋能,很容易圈一波年轻人的好感。
二则库迪本身在全国拥有6800家门店,相当于是一个面对全国性市场的消费平台,有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和庞大的消费人群,跟茅台保健酒的产品有一定的匹配度,消费人群上有一定的重叠度,因此有一定的“带货”销售能力。
再割韭菜,
还是增长布新局?
去年11月,有加盟商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致库迪咖啡公司管理层的一封信”,其中就提到了自己花45万开店,毛利太低快要撑不住了。当初加盟时公司承诺的店面可回收,在真正回收时又出现层层阻碍。
事实上,不断有联营商在网络上反馈,库迪供应链存在大问题,比如爆品饮品的原料供应时常出问题,比如顾客到门店兑换周边产品时门店缺货,导致店员频频挨骂;再比如在产品研发上,饮品名称上新勤,但落到实际饮品上“换汤不换药”;再比如品控拉垮和联名设计款和年轻人需求脱节等等。
(图片来自小红书)
库迪为什么细节问题做不好,最核心因素还是“钱不够”,资金链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如果说9.9的瑞幸创始之初玩的是一场由投资人入局的资本游戏,那么如今8.8的库迪玩的则是更加“刺激”的由无数加盟商入局的资金链游戏。而这场游戏,妙就妙在库迪几乎全程是拿着联营商的钱办事。
库迪的谋划有多精巧?一方面,在去年7月库迪联营商加盟最凶猛之际,库迪才拿着几千家联营商的加盟费在安徽马鞍山当涂创建首个供应链基地,而这原本是茶饮品牌在创建之初就应该重金布局的环节。另一方面,库迪持续补贴用户拉低价格,做高杯量扩大规模,为的就是吸引新一轮加盟商加盟重获资金“血包”。
但事实证明,库迪目前的供应链能力并不能维持门店的正常运营,难免有给联营商“画大饼”的嫌疑。
去年7月,库迪安徽马鞍山市当涂县的供应基地正式揭牌,库迪当时承诺联营商基地去年下半年就可以投产,预计年产能将达到4.5万吨,成为国内最大单体咖啡烘焙工厂。但随后,库迪首席策略官李颖波又改口说,当涂华东供应链基地将于2024年初陆续投入运营。
或许,供应链维持不了高速扩张、有大量加盟商退出、资金链变紧等的这些问题,本身就在库迪运营的考虑统筹范围内。
因此,“懂营销”的库迪,从未将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
去年11月底,库迪旗下聚焦健康奶茶赛道,主打原叶鲜奶茶,覆盖纯茶、鲜果茶等产品的奶茶品牌“茶猫”首家测试店正式上线。今年1月3日,库迪咖啡又宣布人机协作战略,有人、无人值守两种状态轮番切换的门店能够实现24小时服务,库迪咖啡及旗下品牌都将应用该战略。
除了卖咖啡和奶茶,食品和酒业都是库迪的重要布局。据天眼查App显示,库迪科技(海南)有限公司申请注册了多枚“库迪马天尼”“库迪酱香”“库迪威士忌冷萃”“库迪酱香冷萃”等商标,国际分类为酒、餐饮住宿、方便食品等。
库迪何时能熬成瑞幸?
2023年5月,库迪咖啡率先开启“夏日冰饮季、天天9.9”活动,低价覆盖全部门店。一个月内,瑞幸开启“万店同庆”优惠活动,也将价格定在9.9迎战库迪。
随后,库迪咖啡进一步将咖啡价格打到8.8元每杯。总部和老大哥瑞幸“贴身肉搏”打价格战,让多数刚入行的库迪联营商苦不堪言。
(图片来自库迪咖啡微博)
去年第三季度,瑞幸联名茅台,推出酱香拿铁的爆品,打下了首日销量542万杯、单品销售额突破1亿元的战绩,并让瑞幸第三季度的总净收入同比上长了84.9%。
随即,库迪推出“米咖”应战,联名五常大米推出“米乳拿铁”,在海报上写下“酱香?还是米香?”的库迪,活动宣传语直接定为“深夜的酒伤您的肝,清晨的粥养您的胃”,直指瑞幸。虽然库迪的“米咖”同样反响不错,一度断货,但和瑞幸的酱香拿铁相比,成绩仍旧不足挂齿。
本是“一母同胞”的瑞幸和库迪,迟迟无法从双方的价格战中脱身。但两者都对国内咖啡市场从绝对高端到中低端的下沉,有着突出贡献。
瑞幸对于国内咖啡行业的意义在于创造了消费,培养了用户。瑞幸“奶咖、快取、性价比”的经营理念,加快催熟国内的现制咖啡市场,对于是原本就有不少提升空间的非一线城市,瑞幸早期互联网烧钱式打法使得现制咖啡的高频需求逐渐延伸到二三线城市。
相比瑞幸,库迪出道就是趁着行业的东风,“新壶装旧酒”,手握最适配当时市场需求的营销打法,相比于其他零经验的同类新玩家,可谓是妥妥赢在了起跑线。相比瑞幸,库迪推出的0加盟费、总部仅收机器原料等成本的加盟模式,更是大大推进了下沉市场的拓店进程,库迪仅用一年就达到了瑞幸四年的开店数量。
总的来讲,有行业人士分析,从人均饮用咖啡量来看,下沉市场是咖啡行业目前以及未来的主要增量市场。用户渗透是第一步,而咖啡具备一定的成瘾性,第二步低频用户变为高频用户,多有成瘾性的自然渗透,因此下沉市场会有两波红利。
曾经的瑞幸靠着口感改良后的产品和性价比打通了第一步,如今的库迪正靠着擦边过线的口感和更低的价格加速推动下沉市场从低频到高频的转化。
降价为8.8后,卖一杯赔一杯,库迪的联营商一直靠总部每杯咖啡补贴的续命。瑞幸和库迪的价格战何时才能结束?
答案或许只有两种,一种是库迪拓店过程中资金链断裂提前退场,另一种就是咖啡在下沉市场的红利见底,两个品牌均无能为力,只好各自另辟出路。
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是,即便刷爆朋友圈的“酱香拿铁”的瑞幸,今年年初再次推出冠以“龙年第一杯茅台”的“酱香巧克力”,也罕见的出现了遇冷,或许,消费者对此类营销玩法的心理阈值已经被提高了,跨界营销,尤其是相同品类的“二创”,越来越像经典电影IP“炒冷饭”一样,备受冷落。
但如果站在这个角度来看,去年,瑞幸请顾客喝上酱香拿铁,是产品和营销上的创新;那今年开年,库迪就直接“请”加盟商喝上茅台保健酒,倒也算是一种在受众和渠道上的特立独行。
只是相较以手捧一杯“酱香拿铁”为乐的瑞幸用户,直接上手两箱白酒的经销商,却未必能笑得出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