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将至,年夜饭再度成为焦点话题。为解放双手,轻松享受新春佳节,不少消费者选择去餐厅预订年夜饭。然而,消费者预订年夜饭的过程并不尽如人意,一些餐厅的年夜饭不接受单独点菜,只能预订几种固定套餐,价格从2988元至8888元不等,还有些餐厅设置了人均888元的最低消费,这让消费者叫苦不迭(据1月24日《工人日报》)。
赶上年关,餐饮企业迎来了期待已久的行业“小阳春”。不少网友反映,“年夜饭一桌难求”“提前三个月都预订不上”。不过,餐饮企业生意兴隆了,附加要求也多了起来,诸如固定套餐、最低消费、限定用餐时间等等,使消费者在年夜饭消费过程中的体验感大打折扣。
从供需关系上看,餐饮企业能设定最低消费,无疑是“需大于供”的“卖方市场”给了他们底气。不过,想要在年夜饭市场上长久立住脚,餐饮企业就不得不考虑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年夜饭预订火爆背后的消费逻辑是什么?其次,当年夜饭市场有众多餐饮企业竞争时,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是什么?再次,餐饮企业提出各种不合理的附加要求套路消费者,是“利益最大化”的智举,还是“一锤子买卖”的短视之举?其实,消费者去餐厅吃年夜饭,无非是为了卸下一年的劳累轻松享受团圆时光,图个开心尽兴。若是哪家餐厅菜品精良、服务优质、价格公道,自然会有源源不断的“回头客”,甚至有媒体报道,有些消费者吃完当年的年夜饭便会直接预订下一年的年夜饭。不过,若是让消费者“乘兴而来,败兴而去”,不仅给消费者添了堵,也失了餐饮企业的口碑。
实际上,餐饮企业为年夜饭设置最低消费、固定套餐等种种门槛的现象并不罕见,并且有关行业监管部门早已关注到该问题,并出台了相应文件予以规制。2014年,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颁布了《餐饮业经营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禁止餐饮经营者设置最低消费;2021年5月施行的《北京市反食品浪费规定》也明确提出,餐饮服务经营者应当明示服务项目及其收费标准,不得设置最低消费额。可见,商家为年夜饭设置最低消费既不合理,也不合法。此外,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餐厅不允许消费者单独点餐,有侵犯消费者自主选择权之嫌。并且,价格高昂的套餐也不能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若是人员较少的家庭想在餐厅吃一顿年夜饭,满满一桌套餐可能会造成食物浪费。
预订年夜饭毕竟属于市场行为,餐饮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还是要倾听消费者心声,及时调整营销策略,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在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的前提下谋发展。对于年夜饭预订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消费者应及时将有关线索反映给消费者协会和市场监管部门,为餐饮行业的监管助力。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年夜饭承载着无数消费者对新年的憧憬和向往,也关乎着餐饮行业新年开局第一战的成败。这顿年夜饭要想吃得好,不仅需要消费者和有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更需要餐饮企业多一些真诚,少一些套路。
检察日报·法治新闻版
作者:石佳
来源: 检察日报正义网
< class="pgc-img">>024年5月30日,米其林在广州香格里拉大酒店隆重发布了2024版广州米其林指南。新版榜单共收录了105家餐厅,其中新增1家米其林星级餐厅和2家必比登推介餐厅。值得一提的是,米其林绿星首次在广州颁布,有1家餐厅荣获此殊荣,成为中国内地第3家米其林绿星餐厅。
小编还为大家整理了这105家餐厅的人均消费参考,感兴趣的朋友快来看看吧!
01
米其林绿星首次在广州颁布
米其林绿星于2020年首次在法国米其林指南中推出,现已在全球各地指南中推广。该奖项专门表彰在可持续美食方面表现出色的餐厅,鼓励行业转变和提高环保意识。绿星每年颁发,推荐那些以生态责任为核心、勇敢真诚地致力于可持续美食的餐厅。
评审员通过实地观察,考察餐厅在食材来源、季节性、菜单平衡、废弃物管理以及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环保倡议。一些餐厅甚至进一步增加对当地经济的贡献或实现能源自给自足。绿星并非品质标章,而是对那些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高度承诺的餐厅的肯定。
继北京和上海之后,今年米其林将广州首颗米其林绿星颁发给兰亭永餐厅。
广州首颗米其林绿星颁发给兰亭永餐厅
兰亭永主理人李永佳获奖后向美食导报表示,这离不开团队的努力和食客们对环保的支持。餐厅从项目开始就注重修复和保护,对社区进行绿化贡献,培养和推广环保意识。
菜品大量使用当地食材,自制腌制和发酵食品,取消塑料制品,巧妙运用剩余食材和酱汁,传达可持续美食的理念,坚持用可持续发展的食材烹制菜品,向食客传达了关于可持续美食的积极信息。
02
新上榜1家一星餐厅
由陈明媚主厨掌舵的闽菜餐厅“屿”首次登榜,获得米其林一星肯定。
餐厅选址在远离市中心的黄埔区,并与邻近的美术馆合作,在店内摆放了不少艺术品,加上雅致的装潢,整室文艺感十足。
餐厅主打闽菜,无论是食材还是厨师团队均来自福建。前菜建议选择晶莹剔透的土笋冻,口感鲜嫩脆滑,搭配芥末酱油和辣酱,色香味俱佳。招牌菜厦门姜母鸭软糯入味,带馥郁姜味和酒香,十分出色。
“屿”主厨陈明媚获奖后表示,一开始餐厅并非追求米其林荣誉,而是希望在与森林湿地公园相邻的美丽环境中,为客人提供视觉和味觉双重享受的正宗福建菜。同时注重食材新鲜和品质,通过现代视觉设计保持独特性和竞争力。
餐厅人均消费两三百元,定位不高端但吸引力强。
03
盘点“掉榜”餐厅
与2023版相比,今年仍然没有三星餐厅出现。二星餐厅共3家,全部是大家熟悉的老面孔,江-由辉师傅主理、御宝轩、泰安门,与前两年相比并无变化。一星餐厅共17家,其中新增1家是“屿”。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米其林入围餐厅从去年的58家,减少到今年的44家,直降14家。
其中悦轩、鹅公村(荔湾)、中国元素Ganèa厨房神话故事、凯盛私厨、荔湾亭、极炙(新天河宾馆)、芒果树(天河)、莫卡多、曼索蒂、明阁、泮溪、空中1号、惠食佳(越秀)、吴财记、禧京京、源记肠粉(华贵路)、沅江水(番禺)共18家掉出入围餐厅。
Chōwa、酒说·今宴、同福·尚品轩、星河湾·星景4家新晋入围。
04
广州米其林人均消费参考
目前,中国有11个城市加入了米其林指南,其中5个是内地城市,分别是广州、杭州、上海、北京和成都。目前,广州共有105家餐厅上榜米其林指南。
在广州,天河区的上榜餐厅最多,共有39家;其次是越秀区,有28家;海珠区则有18家。目前增城区、从化区和南沙区暂时没有上榜餐厅。
从菜系分布来看,中餐占据主导地位,其次是西餐。价格方面,米其林餐厅消费分为四个等级,结合消费大数据,“花费适中”的有49家,“精致时光”25家,“物美价廉”22家,“尽享奢华”9家。其中泰安门人均消费最高,2644元/人,老西关濑粉(文明路)人均消费最低,19元/人。
餐厅分类及人均消费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文|编辑|陈钰晶
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张楠 王琪鹏
龙年春节临近,京城年夜饭预订场面火爆,年夜饭包厢更是“一间难求”。记者发现,有的餐馆设置了最低消费标准,人均消费须达到数百元才能订包厢;有的推出了各式各样的套餐,大多在2000元起步,选套餐才能有包厢。有消费者指出,年夜饭预订设“最低消费”,间接助长了舌尖上的浪费。
大厅小桌也设“最低消费”
“大年三十儿晚上,有包厢吗?”近日,市民刘女士来到海淀区万柳购物中心的“眉州东坡”订位。虽然距过年还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服务员在查询之后却表示,他们除夕夜仅剩下最后一个包厢可以预订。
“我们一共有6个包厢,其他5个都已经订出去了。”服务员表示,包厢是有“最低消费”的,点餐时必须要达到2088元,否则就无法使用包厢。令人惊讶的是,除夕夜在大厅就餐,也需要达到一定标准。大桌的最低消费是每桌1588元,而小桌的最低消费则是人均200元。
根据这一不成文的“规定”,如果一家三口想要在眉州东坡吃一顿年夜饭,必须要点够600元的菜品。“卤水拼盘69元一份,东坡肘子138元一份,砂锅现焗鸡煲55元一份,葱香四宝蔬39元一份,豌豆尖鲜肉虾仁水饺38元一份……”刘女士翻了翻菜单,5道菜的价格才339元,距离最低消费要求还相去甚远。“三口之家得点一大桌子菜才能够数。”刘女士表示,要按照这种规则来点菜,只能是“吃不了兜着走”。
在世纪金源购物中心一家名为“客堂”的客家菜餐厅,除夕夜预订包厢同样有“最低消费”。“小包厢可以点6至8人套餐,使用大包厢的话,至少要点2688元的10人套餐。”服务员说,如果实在不想选套餐,也可以单点,但必须要达到2688元以上才行。
建议年夜饭套餐“小型化”
记者走访发现,为满足市民预订年夜饭的需求,大多数餐馆都推出了各色套餐。在西城区“四世同堂”烤鸭店,一桌年夜饭价位从1288元到6888元不等,可以满足6到14人的需求。但要想坐得宽敞些,订大一点的包厢,就必须要点2388元以上的套餐。
“2388元的套餐是10位的,8个人也可以用。”服务员表示。记者看到,这份标价2388元的“吉庆有余”套餐菜单相当丰盛,包括烤鸭在内,一共是11道热菜6道凉菜,除此之外还有主食和汤羹。服务员表示,包厢虽然只能点套餐,但套餐的价格要比单点菜品加起来还要优惠些。“我们推出套餐只是为了方便备菜和制作,客人并不会吃亏。”
这种看似“不吃亏”的优惠,却让许多消费者无福消受。究其原因,随着家庭越来越“小型化”,大家族式的聚会越来越少。在年夜饭聚会中,常常出现小包厢坐不下,大包厢坐不满的尴尬。
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秘书长安少宁表示,餐饮企业在春节期间推出年夜饭套餐,是因为春节期间人手少、接待量大,餐饮企业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出菜慢的问题,消费者投诉一直居高不下。”相比之下,可以提前备餐的套餐就成了餐饮企业的选择。事实上,除了逢年过节、婚宴这种特殊情况,餐饮企业一般都不会推出套餐服务。
安少宁建议餐饮企业推出更多档位的年夜饭套餐,满足小型化家庭的需求。同时,餐饮企业也要做好服务,提前进行沟通,了解消费者的口味、偏好,避免食物因为不适口而浪费。“现在很多餐饮企业推出的年夜饭套餐是根据人数多少来制定菜单,有多少人就准备多少菜品,从而避免浪费。”
法规明文禁止“最低消费”
记者发现,一些餐馆在平日里其实并未设置最低消费,也并不强制要求消费者必须购买指定套餐方可预订包厢。“过年了嘛,大家放假,我们属于加班。”对于为何在春节期间设置“最低消费”,一位餐厅服务员这样解释。
“为了更好的就餐环境,多花点钱倒没什么,就是看到食物被浪费,有些不忍心。”市民于先生表示。
餐饮场所设置“最低消费”,一直为人所诟病,并引发不少消费纠纷。早在2014年,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就曾联合颁布《餐饮业经营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禁止餐饮经营者设置最低消费”。2021年,《北京市反食品浪费规定》提到,“餐饮服务经营者应当明示服务项目及其收费标准,不得设置最低消费额,不得诱导、误导或者迫使消费者超量点餐。”
近日,北京市地方标准《餐饮业食物减损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正公开征求意见。记者注意到,本次征求意见稿中也同样提到了禁止设置“最低消费”的内容。征求意见稿要求,包厢不设置最低消费,同时不强制消费指定套餐。
“设置最低消费肯定是不应该的。”对于预订包厢的消费限制,安少宁认为,餐饮企业可以收取适当的包厢服务费。“毕竟,使用包厢就相当于享受了包厢的服务,收取一定的费用,这对双方都很公平。”不过,因为餐饮企业地段、档次的不同,包厢服务费没有统一标准。安少宁建议,餐饮企业应当在明显位置注明包厢收费标准,让消费者明明白白花钱,从而避免纠纷。
“从控制成本的角度来说,餐饮企业也要减少浪费。”安少宁说,随着反对餐饮浪费深入人心,一些大的餐饮企业已经作出了表率。许多企业根据年夜饭的预订量预订食材,从而在源头上减少浪费。同时,消费者也要量力而行,做到不铺张浪费,吃不完的饭菜要打包。安少宁表示,政府、企业、消费者三方要共同努力,才能让年夜饭充满“烟火气”,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