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图片
图虫创意
文 | 赵文元 薛旭程
运营 | 苏倩茹 项文暄 张思妍
封面来源 | 图虫创意
冬日将至,企服赛道的投资人与创业者们,已经开始期待春天。
经历过2022年的黑天鹅乱舞,2023年,我们有望获得更多的确定性。全球企业数字化支出在显著回升,新机会已在孕育,中国企业期盼业绩增长与组织增效,希望用数字化智能化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进程只会向前,不会倒退,这是企服赛道投资人长期押注的底气。机遇何在,创新何为?36氪企服点评《双增对话》调研多家顶级投资机构的企服赛道负责人,寻找2023年,企服的方向与策略。
感谢以下机构投资人提供观点:
经纬创投合伙人 熊飞
真格基金合伙人 尹乐
创新工场执行董事 申文超
红点中国合伙人 刘岚
2023,企服的乐观之年
全球范围而言,IT企业支出已经回暖,尤其是软件和服务支出,将会引领全球IT支出的增长。
根据咨询公司Gartner此前发布的预测,2023年,全球IT支出将达到4.6万亿美元,相比2022年增加5.1%。这是IT支出复苏的显著征兆,要知道2022年相比2021年,同比增长只有0.8%。
同时,全球在软件和服务上的支出增长尤其强劲。各项IT支出中,软件支出同比增长达11.3%,IT服务紧随其后增长7.9%。
文章配图
Gartner副总裁John-David Lovelock说,IT支出抵御住了经济衰退的考验,CEO和CFO们决定在数字化业务上投入更多资源,而不是消减预算。
但企业花钱的逻辑正在发生变化。Lovelock认为,这一趋势显示出大家正在从购买技术,转变到构建技术来满足业务需求。而在经济不确定下,对于运营效率、成本节约的关注,也会让以前很多在后端运营的部门参与到数字化转型项目中来。—— 简而言之,数字化将更多与业务相关,与更多人相关。
而中国企业的数字化,也将在2023年迎来新的增长。
经纬创投合伙人熊飞强调,所有行业里,企服受当前经济大势的影响最小。因为中国数字化的趋势还在,数字化的预算可能会增速放缓,但不会减少。
红点中国合伙人刘岚认为,回顾整个信息化数字化的变革历程,第一步是财务系统的数字化;然后是生产制造、内部运营流程、交流协作的数字化;再来则是与上下游供应链去做信息化数字化改造。这些都做完以后,关注点就放在了沉淀在IT系统上的数据,基于数据探索更深入的分析和智能决策。中国的头部企业,目前处在数字化及部分功能智能化的临界点。
原创图片
与此同时,政策层面已经释放出清晰的信号,要建设制造强国、数字中国、网络强国。这些都让刘岚相信,对于企服领域有理由保持乐观,企服市场将在2023年春天回暖。
据刘岚透露,虽然过去一年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但是红点中国投资的几十家ToB企服企业的收入仍然保持增势,虽然部分企服客户的现金流和付款帐期有挑战,但购买续约的意愿依然在,这说明市场对企服的需求在增长。
企服赛道将有更多“大而美”的机会
中国企业数字化进程持续已有数十年,不少互联网领域的创业者涌入企服赛道,最终却遗憾停留于小而美的阶段。
熊飞建议,企服创业者要想获得规模化增长,长期而言仍要服务高客单价的大企业。中国中小企业生态仍待培育,中小企业寿命大概是美国的1/2,而且客单价过低。
而要获得可持续增长的另外一个关键是高续约率。只有高续约,规模化增长速度才会快。熊飞把企服公司比作保险公司,“企服公司的长期价值来自高续约率”。
原创图片
如何提高续约率,将成为企服赛道创业者们在2023年的高优先级问题。SaaS领域从业多年的张天宇在36氪企服点评的《双增对话》中曾说,国内To B企业往往来不及把PMF(Product Market Fit,产品市场匹配度)做得很成熟,就要抢占市场,往往是先追求增长,再想办法打磨产品,提高续费率。但疯狂拉新也意味着同质化低价竞争很严重,仅有的成熟客户会失去付费意愿。大批非成熟的客户会带着千奇百怪的需求折磨产品经理,导致产品冗杂,标准用户感觉越来越难用。长此以往,恶性循环。
张天宇建议,在早期有限的精力情况下,找到并服务尽量多的标准需求客户,逐步按照自己节奏打磨PMF,谨慎规模化,从一开始就关注客户体验与续费率,才能走出良性的SaaS倍增之路。
创新工场执行董事申文超相信,企服有很多“大而美”的机会,只不过发展阶段不一样,现在小而美的企业还需要时间发展壮大。美国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企业数字化,最近二十年逐步走向SaaS化。
“中国企服企业,面对数字化、SaaS化、智能化三波浪潮叠加,完全有机会从表面看上去的小而美进化成为技术领先、产品优质的世界级企业。”申文超说。
未来关键词:安全、成本、分布式办公、工业数字化
展望2023年,企服赛道前景虽然乐观,但道路仍充满挑战。
申文超建议企业客观审慎地评估明年的市场,广积粮,同时也要练好内功,把自己的技术壁垒夯实好。在一些诸如信创和国产替代等垂直领域,仍然具有持续增长的机会点。总之,真正优秀的硬科技企业,有足够的实力穿越周期。
“数字化、智能化是企业决胜未来的升级利器,前期的数字化投入目的是实现长期有效的增长。”申文超希望企服公司不仅要降本增效,更要成为企业离不开的“基础设施”。
原创图片
至于企服在2023年值得重点关注的领域,真格基金合伙人尹乐认为,云原生安全、云成本优化、分布式办公软件(包括协同工具的数据安全)、工业软件、APS(高级计划和排程系统)软件等会是真格基金持续关注方向。
原创图片
尹乐对此的解读是:
云计算安全伴随着云原生发展的整个过程,重要性毋庸置疑;另外云成本优化也值得关注,国内企业还处在业务上云的初始阶段,成本管控是决策者优先考虑的问题,而云成本优化应该从第一天就开始规划,并不断优化。
分布式办公软件,不只属于疫情时代。疫情加速了企业和个人远程协同办公的接受度。不仅是远程办公、协同办公软件,此生态中数据安全SaaS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领域。
工业数字化。AI技术在工业应用中,催生了很多新兴的应用场景和市场。同时工控安全产品也是一个重点和新的课题。
APS软件引入运筹学形成算法平台,给企业带来最优解决计划,为企业优化资源匹配和提升效率带来极大价值,解决切实问题。当前国内市场渗透率较低,前景可观。
而最近大热的AIGC,也将是真格基金关注的重点。在尹乐看来,大量生成式AI应用的落地,AI生成的写作、图像、视频、推荐系统等内容逐渐走入大家视野中,AIGC领域的创新涉及到数十亿的人工劳动力。“其实我们从2017年就开始投资相关领域的创业公司,这个概念对我们来说并不新颖。就目前来说,平台层面的公司正在不断涌现,应用层面尚处萌芽阶段,我们持续关注。”
刘岚则建议看到不同企业在数字化上的需求。中小企业的关注点在生存和开源节流,而大企业则会需要完善的内部管理合规,需要ESG和节能减排降碳,这些需求都需要IT系统的支撑。
出海寻机 底层软件更有机会但仍需谨慎
一些在国内市场感受到了内卷的企服创业者,开始把目光投向了海外,欧美市场付费习惯成熟,东南亚增长空间大,如此种种,都是他们看好出海的理由。
熊飞认为,对于出海,底层软件公司机会更大,因为底层软件公司即插即用,能够更容易去出海。日本、韩国、新加坡离中国近,好覆盖,是第一波容易去触达的市场。
对于尚未成熟的中国SaaS软件来说,出海服务仍然存在供需不匹配,难以适应当地需求的问题。
刘岚坦言:“如果创业者特别了解当地市场,在当地社会文化里头已经生活过十年以上,这种才能让人信服。如果一个长期坐在中国办公室里的创业者说,‘觉得美国或者欧洲或者是东南亚、亚非拉的市场很好’,那我不好判断,所以我投资时会避开这种项目。”
无论寻找内生动力,还是向外拓展空间,尹乐强调了不确定之下对常识坚守的重要性:“首先,活着才是硬道理。在现在市场环境下,开源节流,保证账上有18到24个月的现金流,保证公司长久的安全性,另外,企业要找到真正的功底,修炼好内功。”
不求各个都成为巨头,但求“做一望二”。这是熊飞对优秀的中国企服公司的期望。“做一就是,先扎扎实实做到10亿人民币的收入,望二就是,未来能做到一个二三十亿,甚至四五十亿。”
点击右侧链接了解更多详情:https://topics.36kr.com/topic/1984188649865736
共享2023年企服发展机遇,了解餐饮、电商、零售、快消等等诸多行业的数字增长心法,请关注WISE 2022上将会登场的36氪企服展评节暨数字增长大会,36氪企服点评年度榜单也将同期发布,了解更多详情请看下图↓
原创图片
原创图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36氪企服点评”(ID:qifudianping-36kr),作者:双增对话,36氪经授权发布。
<>< class="pgc-img">>月16日,习近平2019年首次国内考察第一站来到了河北雄安新区。这是时隔近两年之后他再访雄安。两年间,千年之城勾勒出了怎样的蓝图?这次考察,总书记在雄安看到了什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时政新闻眼》为您带来前方报道团队的新鲜信息。
1
在这里,看见雄安的未来
习近平考察雄安的第一站是市民服务中心。他听取了雄安新区总体规划、政策体系及建设情况的介绍。在市民服务中心内的规划展示中心,可以看到雄安新区的来龙去脉,也能看见这座千年之城的未来。
< class="pgc-img">>△规划展示中心的一展厅“新时代的战略决策”。(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 class="pgc-img">>△这里展示的是雄安新区规划理念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孕育历程(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展厅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了《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和最近刚刚批复的《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
△京畿大地上的这一抹未来之蓝,就是雄安新区,规划面积1770平方公里。(图片来源于《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
< class="pgc-img">>△这是雄安新区建设的起步区,规划建设用地100平方公里。上方红点标注的位置就是习近平这次去看的市民服务中心。(图片来源于《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
雄安新区即将进入开工建设阶段。起步区中的启动区(红色虚线之内)将会“打头阵”。启动区要建成什么样子?12家国际一流团队打起了擂台,提供了高水平的规划方案。最终,三个团队胜出。
△雄安新区视频沙盘(央视记者章猛拍摄)
在展厅的结尾部分展出的是近期重点工程项目,其中就包括去年12月刚刚开工的雄安高铁站枢纽片区。
< class="pgc-img">>△雄安高铁站枢纽片区效果图(央视记者拍摄)
在这个展区,习近平通过大屏幕连线建设工地现场。
△正在雄安高铁站工地作业的工人 (央视记者杨立峰拍摄)
< class="pgc-img">>△雄安高铁站工地(央视记者黄京辉拍摄)
2
“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这里是怎样做到的?
习近平随后来到市民服务中心内的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视察服务窗口,与工作人员、办事群众和企业代表交流。
< class="pgc-img">>△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央视记者张淳拍摄)
这里正在用数字技术打造“一站式”政务办理模式,真正实现让群众和企业“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在政务服务中心,正在办理营业执照的企业主施广强。(央视记者卢心雨拍摄)
施广强说,他所在的北京企业“便利蜂”能来到雄安新区经过了一场“考试”。雄安新区的初心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对企业的“门槛”要求非常严格。不过,政务服务中心只用了大半天就办完了他以往需要近二十个工作日才能完成的审批流程,这让他很开心。
△当天的业务办理状态都通过这块屏幕实时显示出来。(央视记者卢心雨拍摄)
< class="pgc-img">>△这是当天在政务服务中心办好营业执照的部分企业代表。(央视记者卢心雨拍摄)
3
雄安新区的智能“神器”
雄安将要创建未来之城、绿色之城、创新之城。习近平到访的政务服务中心,就有一个高科技的名字——“被动式建筑”。
△被动式建筑模式,就是充分利用被动式自然能源和内部热源,既能保证舒适度,又可以实现低能耗运行。(央视记者卢心雨拍摄)
在习近平这次考察的路线上,一些智能环保“神器”随处可见。
< class="pgc-img">>△一辆小型无人驾驶智能公交车在市民服务中心行驶。(央视记者拍摄)
< class="pgc-img">>△“无人神器”们一字排开,从左到右分别是:无人送餐车、无人配送车、无人物流车、无人清扫车、无人快递车、无人驾驶电动汽车、无人驾驶公交车。(央视记者王晓东拍摄)
整个市民服务中心,就是智能环保的产物。作为雄安新区第一个城市建设项目,它采用的是装配式建造方式,这里的8栋单体建筑是像搭积木一样建起来的。
△这栋装配式建筑是一座酒店。它的每一个房间都是一个提前装配好的大盒子,包括盒子里的家具和电器。整个酒店的68个房间就相当于68个盒子。(央视记者王晓东拍摄)
人们还可以在市民服务中心体验未来的智慧城市生活,这里设有无人超市、健身房、餐饮机构、书店等。在无人超市,消费者可以刷脸购物。
< class="pgc-img">>△无人超市(央视记者王晓东拍摄)
< class="pgc-img">>△无人超市里每件商品都贴有专属的价格芯片。(央视记者卢心雨拍摄)
< class="pgc-img">>△市民在入口处通过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刷脸绑定支付信息就可以进入超市购物。选定完商品后,在出门处,通过芯片智能识别就可以自动完成结算。(央视记者卢心雨拍摄)
4
在千年之城编织蓝绿
在雄安,每一棵树都是有身份的。二维码就是它们的身份证。通过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高科技建立智能平台,可追溯全生命周期管理。
< class="pgc-img">>△这就是树木ACX7586的铝制二维码,它是树的身份证。(央视记者张淳拍摄)
< class="pgc-img">>△您可以试试用微信扫描指示牌上的二维码进入小程序“雄安森林”,之后在小程序中扫描ACX7586这棵树的二维码,来看看它的“身份信息”。(央视记者张淳拍摄)
< class="pgc-img">>△《时政新闻眼》扫描后,发现这是一棵“幸福的”白皮松。有四位养护人一起照顾它。(央视记者张淳拍摄)
先植绿,后建城。2017年11月13日,“千年秀林”的第一棵树、第一片林在9号地块扎根。未来,雄安新区的蓝绿空间将占70%,这片千年之绿也将与雄安共同成长。
△千年秀林(央视记者黄京辉拍摄)
习近平的新年首次国内考察正在途中。除了雄安新区,他还将去哪些地方,关注哪些大事?《时政新闻眼》将继续为您带来报道。
监制/申勇 唐怡
记者/沈忱 龚雪辉 郁振一 卢心雨 钱江 王帅南
编辑/潘梦莹 郭爽
?央视新闻
>文物修复大师”创意产品
升级改造后,耳机功能优化不少
改造后的艾灸诊疗床
顶端新闻记者王丹文/图
从百年前最具创造性的红蓝椅,到至今仍在使用的可口可乐经典小蛮腰瓶,工业设计自诞生之日起便在帮助产品“涨颜值”“提气质”,如今更是产业链中极具增值性的一个环节。
在郑州市金水区国基路上,伫立着两座颇有设计感的大楼,这里是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建设的全国唯一的知识产权创意产业专业类服务试点园区。5万平方米的起步区吸引着582家企业入驻,年营业收入达22.71亿元,成为河南创意设计服务、知识产权产出、前沿技术研发人才的密集高地。
从一年俩订单到业务量翻十倍
“工业设计绝不只是一个时髦的概念,越来越多的公司愿意让设计公司来加快转型升级。”提起这些年河南企业对于设计的观念改变,浪尖设计郑州分公司负责人杨翔感慨颇多。浪尖设计是以工业设计为核心的产业化创新服务机构,拥有两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2013年进入园区,杨翔也随着回到家乡郑州工作。经验丰富的他本打算大干一番,却接连碰壁,第一年只接了两个订单。
为此,杨翔团队前期做了大量的市场培育工作,让企业知道设计的重要性。
杨翔举例,他们曾为郑州三晖电气有限公司三相电能表自动化检定装置生产线进行造型、色彩、材质等方面的整体改造,改装后的生产线不仅视觉效果大大提升,易操作性、稳定性、舒适度也大大增强,被马来西亚客户一眼相中,签订了6000万元的合同,产品附加值较之前提升了30%,成为创意设计助推河南企业走向“一带一路”的典型。
“入驻第三年,业务量就翻了10倍。”杨翔说,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许多企业感到同行的“内卷”,一参加展会,就发现产品质感、用户体验等不如别家,显得“傻大憨粗”,倒逼着企业主动寻求设计。
经过改造后的灸床,售价涨了7倍
用设计提升制造,浪尖曾创造过不少精彩案例。
在公司的展台上,摆放着一些产品模型,杨翔拿起一个蓝牙耳机告诉记者,这款耳机的制造公司是省内唯一生产无线调频听力耳机的企业,品质过硬,但19.9元的定价基本没什么利润空间,而升级改造后的耳机可以折叠,功能优化了不少,价格也就“水涨船高”到49.9元,当月的销量就达近3万台。
但在杨翔眼里,工业设计绝对不是片面的外观设计和功能优化,它甚至可以转化科研成果,把一个观念变成实物。
郑州浪尖曾结合人体工程学,对河南中医药研究院的艾灸诊疗床进行技术改造,生产了全国第一台近红外多功能灸床,改造后的产品每台售价从6000元上升为50000元,并帮助该研究院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件,外观专利1件。
“传统的艾灸床体验不好,人躺在那里身体稍微抖动就可能烫伤。我们从科研理论出发,5个月的时间里,团队进行了市场调研,找到差异化和核心竞争力后,进行模具设计、产前评估。”杨翔说,有效率才有效益,一个护士可以同时照看4~6个人,只要输入艾灸方法、时间等就可自动运转。
孵化IP,外观设计授权园区内就能搞定
河南博物院许多IP的出圈一次次掀起网络热潮,例如去年火到断货的“文物修复大师”。与河南博物院合作设计该产品的就是园区内的郑州美俱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该公司负责人焦斌说,中国创意设计也吸引了海外的注意,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对文物修复类IP很感兴趣,目前正在跟他们谈合作,产品预计今年会投入市场。同时,该公司还与园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共同设立产学研基地,学生们可以感受最前沿的设计理念,“比如2015级学生任政威,曾在这里实习,后来他创立公司主导了‘行星发动机AR模型’的研发,促进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和商业航天的首次跨界合作。”
创意的迸发孵化出超级IP,而有市场价值的产品容易被竞争对手抄袭,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迫在眉睫。
目前园区内设置有中国郑州(创意产业)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提供外观设计专利快速授权、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一站式”综合服务,使外观设计专利由原来3~6个月的授权周期,缩短到10个工作日,实现知识产权保护与产品研发上市同步。
2017年底,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计划在春节前推出新的思念小小汤圆系列产品,想利用销售旺季的时间打开市场、抢占先机。“提交产品包装袋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当天完成预审,5个工作日就得到授权。”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主任姚琳介绍说,赶上元宵节前销售旺季,思念迅速将产品投放市场,2018上半年销售额达到1.2亿元。
多家企业成河南工业设计行业“排头兵”
目前,创意园区以发展知识产权经济为引领,重点发展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知识产权服务、软件研发四大产业,仅起步区企业从13家增长到582家,营业收入从420.46万元增长到22.71亿元,成为全省创意设计服务、知识产权产出、前沿技术研发人才的密集高地。
园区招商局局长许士柯介绍,园区设计企业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近年来业务范围由省内开始逐渐扩展至山东、安徽、江西、四川等地,服务涉及医药、电子、餐饮等多个行业领域。郑州一诺工业设计有限公司、郑州飞鱼工业设计有限公司、郑州浪尖产品设计有限公司等先后荣获中国设计红星奖、德国红点奖、IF产品奖等国际顶级奖项,成为河南工业设计行业的“排头兵”,用创意设计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