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马连华 实习生 张婕
“民以食为天”,早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对于郑州市民来说,想吃上方便、放心、有营养的早餐真不是一件容易事儿。虽然自1997年开始,郑州曾六次推行民生早餐工程,但均未达到理想效果,民生早餐遭遇推行尴尬。对此,业内人士坦言,早餐工程在夹缝中生存,若想取得成效不但需要政府的补助,更需要市民转变早餐观念。
健康营养早餐快到“碗”里来
“能让人放心、舒适吃早餐的地方真是难找。平时只能在路边摊凑合。”这是很多郑州市民反映的一个问题。
对此,记者也深有体会。12月10日早上七点,记者绕郑州市政六街、政七街、农科路、经三路走了一大圈,想找一个吃早餐的地方,却未能如愿。
记者在位于农科路上的一家无名早餐店门前看到,前来买早餐的顾客已排起了长队,那阵势没有十几分钟根本买不到早餐。离其不远处的包子店更是生意红火,顾客把整个摊点围得水泄不通。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家包子店位于堆着建筑垃圾的胡同口处,只卖包子,没有其他餐品。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正在购买包子的市民得知,这周围没有正规的民生早餐工程示范点,为填饱肚子,也无暇顾及路边摊卫生问题了。
“我记得几年前街边的早餐车还有很多,可这两年基本找不到了。”郑州白领秦玉说,她的工作单位附近以前有一个比较固定的民生早餐车,但进入冬季以后,早餐车消失了,自己只能再寻觅地方买早餐。
20年推行六次 效果却并不理想
自1997年开始,郑州市先后六次推行早餐工程,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其问题出在哪儿?
郑州春光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春光表示,六次的推行中,只有2012年的那次让符合条件的春光早餐店拿到政府的补贴。当时,郑州市政府办公厅下发通知,经过申请并批准创建的早餐示范店,每建成一家且经过验收合格的,市财政按照实际投资额的50%给予资金补贴,最高不超过20万元。
“而郑州最近一次将早餐工程提上议程是在2013年,当时很多参与的早餐工程店以为看到了‘曙光’,没想到最后还是以失望告终。”王春光说,“郑州市政府下发的文件指出,符合条件的早餐店将补助30%。那次我们的连锁店开得比较多,原本以为能得到补助,但最终所有的早餐店都没有等到任何回复,可见民生早餐工程推行的效果明显不理想。”
大清早黄金早餐的孙经理告诉记者,大清早黄金早餐符合政府扶持的民生早餐工程行列,经多次申报都未得到回应,甚至有政府工作人员因手续烦琐而拒绝办理。“虽没有得到政府补贴,但早餐店的运营非常顺利,盈利也可观,所以也不再期待什么政府补助了。”孙经理说。
早餐工程如何在夹缝中生存?
“材料费高、房租高、人工费用过高,利润太低。”王春光一语道出早餐店面临的困难,不但面临“三高一低”的困难,早餐店还受到路边摊以及其他餐饮店转型销售早餐的冲击。
众所周知,路边摊没有房租,虽然材料以及食品安全方面没有保障,但是因为便捷,成了很多市民的选择。此外,还有一些大型的餐饮企业,如阿五美食、萧记等都开始销售早餐,这些对于早餐店都是冲击。
早餐店利润太低,而早餐企业推行的早餐车也遭遇尴尬。有过经营早餐车经历的李倩告诉记者,早餐需求量大的地方一般是在写字楼、企业、学校、商场门口等繁华地带,在这些地方销售早餐会被要求交纳各种费用,这也是很多早餐车消失的重要原因。
经过多次的浮浮沉沉,早餐工程的出炉究竟在哪儿?从全国范围看,早餐工程的尴尬并不是郑州所特有。目前,全国已有上百个城市实施了“放心早餐工程”,包括北京、天津、重庆、西安、武汉等地。然而,不少“早餐工程”似乎难逃“闪亮登台,黯然收场”的困局。
“补贴了一时,补贴不了一世。”省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认为,早餐问题,其实是个市场问题,政府不应包办,尤其是试图依靠若干食品企业或加工企业来包办几百万人的早餐问题,更是不太可能。
王春光也表示,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早餐市场需求也是无限大,郑州春光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也在考虑开设小面积的社区店,既免去高额的占位费,又可以让市民在家门口解决早餐问题。
今,满大街的春光早餐已让郑州市民习以为常。经过多年的培育,王春光把原来只有早上才喝的胡辣汤,变成了从早到晚都能喝。
春光早餐素有“社区家庭厨房”的称号,人均消费七块多钱,可以说是郑州最接地气儿的连锁餐饮品牌。每天在春光早餐就餐的郑州市民不会低于10万人!
20年前,24岁的南阳农民王春光来到郑州,带着在平顶山早餐市场打拼6年的经验和全部家底,希望能在省城大展身手。
2000年,第一家“春光早餐工程”在金水区亮相,此后经过12年的稳步发展,凭借两家直营店,稳步积累,直到2012年的7月第一家加盟店开业,在接下来的三年多时间,一口气在全省开出两百多家。
本次最新开业的春光早餐,最大的亮点是格外关注产品营养,被王春光称为“2.0版本”,代表着春光早餐今后的发展方向。
“早餐提供的营养和能量,占人体一天消耗总量的70%,但人们在这上面花的钱不足30%,晚餐提供的营养和能量占比不到30%,花费却接近70%。”王春光认为,“人们现在很多生活习惯是不健康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健康的早餐理念。”
春光早餐的创新和贡献,一是拉长了早餐的营业时间,二是大大丰富了“早餐”的经营内涵。除了包子、油条、韭菜馅饼,豆沫、八宝粥、胡辣汤等以外,逐渐丰富产品结构,近两年更是引入了烩面、米皮、麻辣烫、砂锅类主食,增加了家常小炒档口,让人们在生活节奏很快的情况下,也能便捷的获得满足。
定位为营养早餐之后,春光下一步将陆续推出老年、孕妇、儿童等营养套餐,在单品上也标出蛋白质、热量等物质的含量,让消费者对自己吃了多少营养一目了然。
“之前,有很多社区邀请我们去做社区服务,但所能提供的面积只有五六十平方,这种面积对我们的标准店来说远远不够。但当我们的形象店做起来以后,以形象店为支撑点,方圆一两公里内进行配送,社区店只要简单加工一下就可以销售了。这是我们以后的一个发展方向。”
王春光坦言:“考虑到早餐的特性,为了保证口感最佳,很多产品暂时还不能全部工业化和标准化,初步考虑主要配送一些杂粮干调和包子馅料等,因此规模不会太大。”
在王春光看来,2016年的机遇大于挑战。房租下降了、员工好找,加上“搅局者”退出,“老品牌”陨落,为新品牌扩大和占领市场认知,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如今春光早餐估值千万将近亿级。
本文来自生意我最行,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关注创业家公众号(ID:chuangyejia),读懂中国最赚钱的7000种生意 ]
河网讯(记者 刘杨 刘晓明)3月19日郑州有序开放餐饮企业堂食服务,如今一个月过去了,市区里早餐店经营状况如何?
4月20日上午8点多钟,位于紫荆山路顺河路交叉口的方中山胡辣汤总店门前排着长队,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前来就餐的市民有序扫健康码、打包取餐或进店就餐。胡辣汤是河南人的最爱,2月22日,方中山胡辣汤总店刚复工开门时,市民排队盛况曾刷屏了朋友圈。
“按照要求,我们店3月20日恢复堂食,接到通知的当晚,店里就连夜召集员工进行全面消杀,桌椅重新摆放等。”方中山胡辣汤总店负责人姚提仙告诉大河网记者,刚恢复堂食时,对于进店就餐的顾客,他们做了严格规定,扫码、测温通过后,市民要戴着口罩按照指引找空位待餐,就餐人员间隔距离不得少于1米,且只能同向而坐,避免面对面就餐,要等服务员上餐后才可以摘掉口罩。
随着疫情的好转,堂食的顾客也越来越多。“没恢复堂食前,一直是赔着钱的,现在人流量比之前好很多,大家慢慢也放心了,生意也在逐渐好转。”姚提仙说,现在进店堂食每个人都要扫健康码,门口排队时专门有工作人员负责提醒和查看。每天早上7点半往后,用餐人数比较可观,但整体情况不如往年。
“店内就餐很有秩序、不乱,我们用餐就放心多了。”正在店内就餐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他是从漯河出差到郑州,对这家胡辣汤店早有耳闻,特地过来尝一尝。
而记者沿紫荆山路往前走不过50米,“尚笼蒸品精致鲜包”“杭州小笼包”等接连4家餐饮店店门紧闭。位于紫荆山立交桥附近的连锁早餐店王春光营养早餐,店内也是空空落落,仅有几个人正在用餐。“跟以前对比,店里人流量少了近三分之二,恢复堂食后,有略微的好转,幅度不大。”春光早餐工程紫荆山店工作人员王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之前早餐饭点的时候店里都能坐满,现在6点多刚开门的时候,店里会陆续来二十多个人,上班前8点多的时候会再来一小拨,剩下的时间店里基本都是空的。
王春光营养早餐是一家连锁餐饮店,王博告诉大河网记者,公司现在每天巡逻,十六七家店有几家已经关门了,好几家还在赔着钱,还有一部分是刚能顾着成本,盈利的很少,“不过这几天,有一部分店营业额开始每天上涨200元,正在缓慢上涨,正在慢慢变好吧,希望早日完全恢复正常”。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