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奶茶店推出188元一杯奶茶。
惊呆了,最近杭州一家奶茶店推出的188元一杯的奶茶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记者探访了这家位于南宋御街的奶茶店,店铺面积不大,客人们都是将奶茶打包带走。店内提供各种新鲜茶叶,客人点单后店员会采用一壶一泡的形式制作奶茶。
< class="pgc-img">>这些高价奶茶是否物有所值?在价目表上除了价格较高的红颜旧和枞茗天下外,还有其他价格更亲民的奶茶可供选择。据悉,这款188元的奶茶加入了顶级龙井茶和顶级的小乌龙,采用的是顶级的食材,因此价格也非常昂贵。对于一些消费者来说这是一种享受和品质生活的方式,但对于普通的消费者来说这样的价格确实令人咋舌。
< class="pgc-img">>这家杭州奶茶店推出的188元一杯的奶茶确实让人感到惊奇,但对于一些追求品质和享受的消费者来说也许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端茶饮,开始下探。
采写 | 南都周刊记者 詹丹晴 实习生 覃超贤
编辑 | 王琦璋
继喜茶之后,奈雪的茶也大幅降价了。
3月17日,奈雪的茶宣布,产品全线降至30元以下,最高降幅10元,同时,推出20元以下新茶饮产品线轻松系列,每月新增一款“1字头”产品。
奈雪的茶部分产品降价前后对比,受访者供图
看来,高端茶饮纷纷“低下头颅”讨好大家,那消费者会买单吗?
30块的茶,拜拜
据悉,目前奈雪所有30元以上产品价格已下调至29元,60%的产品价格在14至25元区间,价格下移至9元起。
同时,奈雪还推出20元以下新茶饮产品线轻松系列,比起29块一杯的霸气葡萄、霸气芒果,轻松葡萄、轻松芒果定价为19元。
奈雪推出“轻松系列”产品,受访者供图
早在今年1月17日,“轻松系列”就曾作为限时活动推出,奈雪公关部工作人员告诉南都周刊记者,该系列产品销量持续走高,上市一个月以来,截至2月底,销量超160万杯。
对于调价原因,奈雪表示是基于品牌、数字化和供应链上的积累实现的,因此不影响产品品质和用料。
2月24日,另一个茶饮头部品牌喜茶同样宣布降价,喜茶表示,今年年内不再推出29元以上的饮品类新品,售价15-25元产品占比达到60%以上,未来将陆续推出“1”字头的饮品。
喜茶公关部工作人员告诉南都周刊记者,“(调价后)具体的销售数据我们不对外公布,但是高峰期爆单情况确实多了不少。”
喜茶2月份公布新的价目单
3月3日,乐乐茶宣布,部分饮品价格控制在20元以下,最低的饮品只要8元起步,同时推出“大口鲜果茶”的新产品线,售价19元起。此前,乐乐茶的价位区间主要集中在19-29元。
继奈雪、喜茶、乐乐茶先后降价后,记者了解到,市面上主流的茶饮品牌基本上已经告别30块钱的茶饮,不过乐乐茶的小程序上,包括车厘子西梅酪酪、车厘子草莓酪酪、樱花莓莓雪酪等多款饮品价格在30-33元间。
涨价招骂,那降价呢?
在此番轮流降价前,喜茶和奈雪一直是新茶饮的高端代表,多款产品售价在28元以上。
2020年4月,喜茶部分产品价格涨到30元以上,多款产品价格上调了2元,奈雪个别产品上调1元。
当时在微博上,涨价曾引起网友热议,有媒体就#奶茶超过30元你还会再喝吗#话题发起投票,117万的网友选择“不会,被涨价劝退”,愿意尝试的网友仅有约10万人。
新浪新闻曾发起投票
尽管如此,在这轮涨价潮之后,2021年10月,喜茶还曾推出59元的饮品,分别为“整颗泰奶椰”“整颗金菠萝”。
针对此次价格下调至30元以下,喜茶和奈雪都表示,想让更多的人喝上优质茶饮。但是,从经营角度看,奈雪和喜茶似乎已经不得不调价了。
59元饮品的评价,图自微博@爱吃的甜饼怪
2月8日,奈雪的茶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42.80-43.20亿元,经调整亏损为1.35亿-1.65亿元,而2020年其经调整后净利润为1664万元。
事实上,如何实现盈利,仍是这几年摆在奈雪面前的现实问题。除了2020年经调整净利润为正数外,2018年、2019年奈雪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5658万元、1174万元。
奈雪在二级市场上并不被看好,自2021年6月30日上市以来,其股价一直波动下滑,截至2022年3月17日收盘,报4.86港元,较上市首日的18.98港元下滑了74.23%,市值缩水了210亿港元。
喜茶似乎也有了难题,2月9日,新浪财经报道称,喜茶内部正在裁员,涉及员工30%。当时,喜茶方面跟记者澄清称,相关传闻皆为不实信息,公司不存在所谓大裁员的情况,年前少量的人员调整为基于年终考核的正常人员调整和优化。
像喜茶、奈雪的茶这样的高端茶饮,为何越来越卖不动了呢?
餐宝典创始人、餐饮分析师汪洪栋告诉南都周刊记者,一些咖啡品牌之所以能卖到30块钱以上,主要是因为有第三空间的概念,很多消费者买杯咖啡是为了买一个位置。
他认为,“高端茶饮很难给消费者提供第三空间的服务,再加上,原来主打十几块钱的茶饮品牌,产品在不断进化、升级,有些产品已经不比高端品牌差,消费者在尝试了多种不同品牌后就会发现,喝30块一杯的茶可能有点像交智商税了。”
除了自身经营外,茶饮整体的市场环境也有影响。近几年来一直加速狂奔的新茶饮市场从去年开始有了放缓的势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1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新茶饮市场增速首次下滑到20%以下,为19.6%,未来2-3年,市场增速呈阶段性放缓,预计增速为10%-15%。
茶饮市场整体增速,来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21新茶饮研究报告》
价格战打响,谁会笑到最后?
新中式茶饮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三大价格带。过去,高端市场由喜茶、奈雪引领,中端市场则有茶颜悦色、茶百道、古茗、coco等品牌,而下沉市场则是蜜雪冰城、益禾堂。
中低端品牌门店数量有很大优势,而且,奈雪登陆港交所上市之后,2021年11月,古茗、茶百道也相继传出要赴港上市,虽然他们均否认了上述传闻。
消费者在购买茶饮时,也更倾向选择中低端品牌。艾瑞咨询发布的《新式茶饮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平均单价高于20元的新茶饮品牌市场占有率仅为14.7%,剩下的85.3%都由中低端茶饮品牌占有。
茶饮价格带,来源艾瑞咨询《新式茶饮行业研究报告》
这种种意味着,想要从这些品牌中抢夺中低端消费者,并不容易。
在广州上班的静静经常会喝喜茶和奈雪:去店里点上一杯,跟朋友聊聊天,她觉得二三十块钱一杯的茶饮并不算贵,但如果是外卖或者打包,她可能就会选择其他品牌。
奈雪、喜茶调价后,静静告诉记者,“其他茶饮品牌价格都是在悄悄往上涨的,相比之下,这两家降价后的价格现在我好像能接受了。”
经常喝奶茶的霏霏因为疫情在消费上变得更理性。在她看来,奶茶并非必需品,而且很多奶茶都会加入植脂末,果茶类产品大同小异,她会更倾向选择便宜而且口感不错的品牌。
霏霏告诉记者,“他们通过降价吸引消费者,让消费者产生性价比高的错觉。随着市场选择越来越多,在消费者心中,奈雪和喜茶降价后可能也不那么香了。”
听到奈雪、喜茶降价的消息,大学生小谢很开心,小谢很喜欢这两家店的茶饮,但是每次下单总会因为价格犹豫,碰上生活费紧张的时候,她只能点一些价格便宜的奶茶。小谢表示,“降价之后,我会更乐意去购买他们家的奶茶。”
与奈雪、喜茶降价形成反差的是,去年中旬,中低端茶饮品牌曾有过一波涨价潮。2021年4月,因原材料价格上涨,茶百道、coco、益禾堂、一点点等品牌相继涨价。今年1月7日,茶颜悦色宣布涨价,上涨幅度在1-2元之间,不过其产品区间主要仍在15-18元之间。
在价格上,高端品牌和中低端品牌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了,这也意味着在相交、相近的价格带上,未来将会有激烈的厮杀。
凌雁管理咨询分析师林岳接受南都周刊记者采访时指出,在品牌影响力方面,奈雪、喜茶还是有优势的,毕竟不少大众消费者因为它们贵转而消费其他品牌,所以它们价格下探一定程度上可以扩大用户人群。
“如果茶饮品牌价格区别不明显,品牌之间比拼的一个是品牌力,一个是产品力,产品力方面就看创新的速度和打造爆款的能力了。”林岳说。
(应受访者要求,静静、霏霏、小谢为化名)
一点点奶茶,要倒闭了?”
近期,关于奶茶界顶流“一点点”的话题在社交媒体上持续发酵。
诸如“大众为什么不喜欢喝一点点了”“一点点渐渐退出奶茶界了”以及“你还喝一点点吗?”等词条频频冲上热搜榜。
尽管商家火速为此辟谣,但一点点奶茶,近年来的发展似乎稍显疲态。
不仅面临着市场份额下滑、创新能力不足、形象老化等多重困境,门店下滑千余家也是不争的事实。
面对新式茶饮和鲜果茶的冲击,这个曾经是茶饮界顶流的一点点,如今它真的“老去”了吗?
“手摇茶之王者,是简单又高级的一点点奶茶”,这杯简单却不简单的手摇茶,和30多年前发家的台南50岚有很大渊源。
最初50岚仅是台湾台南一家简陋的摊贩式茶饮,后来逐渐发展为店铺经营。
经历近20年的发展,50岚在宝岛已有4个区域代理,拥有500多家分店,规模在全宝岛位居第二。
2010年,50岚的大区代理商楼更深在进军大陆市场时,却发现50岚已被其他商家抢先注册使用。
于是,他将50岚更改为“一点点”,2012年12月,“一点点奶茶”在上海开出首家门店。
没想到,“一点点”在市场上表现异常出色,一举成为手摇茶的领军者。
在起步阶段,“一点点”奶茶就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
从价目表看出,一点点大多数价钱在10元出头,对比茶饮界20元以上的喜茶、奈雪的茶,相当实惠。
茶底也是“一点点”的特色,每一口都能让人品尝到茶的特有香气,诸如茉香奶绿、乌龙奶茶、四季奶青、红茶玛奇朵等饮品。
对茶底精细处理过的奶茶 ,更深受大多数年轻人的喜爱,成为他们心中的佳品。
在产品质量控制方面,“一点点”奶茶也做到了极致。
为确保每一杯奶茶的口感和新鲜度,他们采取了严格的质量把控措施。
以制作珍珠奶茶为例,他们坚持现场制作珍珠,绝不过夜,确保其新鲜度和口感。当中每一颗珍珠也都经过精心制作,Q弹有嚼劲。
同时,一点点奶茶还注重选择优质茶叶和鲜奶,确保饮品原汁原味。
为适应年轻消费者对健康、时尚的追求,一点点奶茶还适时推出了低糖、低脂的健康茶饮系列。
这种精准的市场定位策略成功吸引了大量追求健康生活的年轻人,为品牌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2015年,“一点点奶茶”开始爆火,微博和朋友圈被频繁刷屏,线下更是排起了长队。
相信许多年轻人都不曾忘记,“一点点奶茶”别具一格的“呼喊式”服务。
当你踏入“一点点奶茶”店,便听到店里员工齐声高喊“欢迎光临”,待你取餐后准备离开时,所有的员工又会异口同声地高喊“欢迎下次光临”。
这种独特的标准话术服务在奶茶界堪称是独树一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另外,“一点点奶茶”在个性化定制服务方面做出了创新,推出了免费加小料和隐藏菜单等特色服务,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免费加小料的服务让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喜好,在购买奶茶时自由添加各种小料,如珍珠、波霸、椰果、布丁等,打造出独一无二的专属奶茶。
这些独特的组合是由“一点点奶茶”的粉丝们通过不断尝试和分享而发掘的,口味独特而富有创意。
这些个性化定制服务曾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多个热点话题,如“一点点攻略”“一点点测评”以及神秘的“隐藏菜单”,吸引众多的微博大咖、社交达人和在校学生关注和参与。
不难想象,个性化定制为“一点点奶茶”催生了一批独特的用户群体,他们像网红一样热衷于探索隐藏菜单,并乐于分享自己的点单攻略。
在当时,这种特定群体的出现,持续吸引大量年轻人的关注和追随,无疑为“一点点奶茶”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点点奶茶”之所以在茶饮界独占鳌头,不仅得益于其优质的服务和出色的产品,还归功于其先进的管理模式。
当时国内开始推广加盟模式,即由加盟商向商家交纳加盟费,自行采购五金物料、支付培训费和担保金,并给予商家一定的流水提成。
可是这种加盟模式明显存在不足,就是品牌公司往往不参与实际经营,致使加盟商素质参差不齐,容易造成品牌店倒闭机率飙升。
基于这样的缺陷,“一点点奶茶”采取更为严格的加盟管控措施。
他们设计了一套与众不同的资金管控模式,要求门店销售额必须进入总部监控账号,再按比例分配利润给加盟商。
在经营过程中,万一出现资金断裂或亏损,加盟商需及时补足资金。
这种加盟模式赋予了加盟商高度的灵活性,他们只需投入所需的资金,而无需过多参与日常的运营管理。“一点点奶茶”负责全面的运营管理。
除了对资金运营严格监控外,一点点在挑选加盟商方面也十分严谨和细致,甚至有传闻只允许宝岛的人才有资格加盟的说法。
就这样,“一点点奶茶”凭借其优化和创新的经营模式,门店数量迅猛增长。
从窄门餐眼的数据来看,2015年下半年,“一点点奶茶”门店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2016年,一点点门店每月均有近30家新店开张。
随后几年间,一点点门店增速持续加快,2019年达到了最高峰值,全年新开886家新店,月均开店数量超过70家。
此外,“一点点奶茶”的先进管理模式也体现在标准化管理。
这个标准管理包括了门店选址、装修、设备等方面。
例如,在门店选选址方面,“一点点奶茶”会根据人流量、消费水平、竞争情况等因素进行评估和选择。
在装修方面,一点点奶茶颇具匠心,会统一设计和施工,保证门店的形象和风格一致。
“一点点奶茶”奶茶仅用了3年时间,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品牌,一跃成为茶饮界的顶尖品牌。
2017年,总部全面统计并分析了各地店铺的经营情况,结果显示,“一点点奶茶”的年销售额达到了20亿,创下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品牌和茶饮品层出不穷,品牌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曾经风光无限的“一点点奶茶”也遇到了困境。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消费者对新鲜感的追求愈发强烈。不再满足那些传统且一成不变的产品,而是积极追求创新、独特且与众不同的的体验。
甚至很多消费者将购买新品视为一种仪式感。
而“一点点奶茶”的招牌产品如四季奶青、波霸、红茶玛奇朵等,多年来并未有太大的变化。
“一点点奶茶”的产品日渐老旧,已不再满足市场需求,也很难获得市场的认可和消费者的青睐。
其次,“一点点奶茶”近年来频频陷入“质量门”事件,无疑是造成品牌逐渐走向没落的原因之一。
2020年8月24日,宁波周女士在余姚泗门店购买了11杯奶茶,发现其中一杯红茶玛奇朵的杯子内壁有根头发,于是与店员进行沟通。
门店负责人态度恶劣,不但拒绝道歉,还怀疑杯里的头发是周女士故意放进去。
更意想不到的是,待周女士再进一步与涉事门店沟通时,店铺员工却要报警,称周女士妨碍他们做生意为由,拒绝协商。
2021年10月13日,杭州市某市场监管人员对部分奶茶店进行突击检查,在一点点奶茶店内,发现冰箱内放置了过期奶霜,工作人员解释由于工作繁忙,没有及时倒掉。
另外,根据黑猫投诉平台的数据,“一点点奶茶”被投诉主要在饮品上偷工减料,饮品制作过程中存在卫生问题,比如喝到苍蝇、虫子等异物。
至此,“一点点奶茶”因食品质量安全,让品牌形象和口碑出现大幅下滑。
“一点点奶茶”2021年达到门店数量的巅峰,高达4000多家,但截止到2023年11月,门店数量已经锐减近1000家,仅剩3018家。
同时,新开的门店数量也出现下滑趋势。自2020年起,一点点新开门店数量从764家一路下降至281家。
另外,随着市场的演变,品牌所面临的挑战也在不断演变。从最初的门店建设,到后期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供应链建设。
毕竟供应链是品牌运营的核心,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品质、成本和交付。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多家头部茶饮品牌都已经建立供应链。
不仅有蜜雪冰城、沪上阿姨、茶百道、古茗等大品牌进行了供应链建设,连规模较小的喜茶、奈雪的茶、霸王茶姬也开始涉足供应链领域。
而“一点点奶茶”至今没有自建工厂,这意味着在供应链方面相对薄弱,并会导致增加品控难度、成本上升和交付效率下降,甚至难以保证满足消费者更高要求。
例如,喜茶推出了各种水果茶、芝士茶等新品,每一种都引来消费者的热烈追捧。
奈雪的茶则注重茶饮与烘焙的结合,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的口感。
而Coco都可则以原味珍珠奶茶、鲜芋奶茶和黑糖珍珠鲜奶作为招牌饮品,受到年轻人和学生的青睐。
没有供应链补给,“一点点奶茶”在创新方面显得毫无优势。
另一方面,在备受资本关注的茶饮市场中,众多新兴品牌已经获得了融资支持。
比如全国仅有1000多家门店的奈雪的茶,早已获得融资,并成功完成上市。
而“一点点奶茶”仍未有任何公开融资信息。
这一情况使得一点点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为缺乏足够的资金,也难以扩大品牌规模、提升品质和开展营销活动。
事实上,近年来奶茶圈的竞争愈发激烈,平均每两年就有一次重大的更新迭代。
特别是这几年,茶饮赛道迎来大爆发,各大品牌都在努力寻求创新与突破。
根据有关统计数据,2016-2022年我国现制茶饮行业市场规模由291亿元增长至2939亿元,市场总体翻了十倍,平均每年增长率高达近50%。
随着喜茶、奈雪的茶等新兴品牌的崛起,新式茶饮风潮开始盛行。
相较于传统的台式奶茶,新式茶饮更加健康、天然,口感也更加丰富。
同行的茶百道和古茗等品牌迅速跟风,在产品上进行升级,定位在中等价格区间,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蜜雪冰城则通过深耕供应链,将“低价”策略发挥到极致,实现了快速增长。
这些品牌的涌现,逐渐蚕食了“一点点奶茶”的市场份额,抢走了部分消费者。
庆幸的是一点点奶茶虽然“老去”,但仍有一部分忠实拥趸发起“保卫战”,力挺这个曾备受喜爱的品牌。
昔日网红奶茶,如今风光不再,贡茶、鹿角巷、避风塘等品牌,因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转变,逐渐失去光环。
在激烈的竞争中,只有不断创新、紧跟市场趋势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品牌才能生存下来。
针对“一点点奶茶”目前所处困境,其法务总监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地表态:
“一点点从未放弃过市场,我们对茶饮市场始终充满信心!
新品牌的行业百花齐放,有的崭露头角,有的黯然失落,这些都是常事,我们会持续努力,不断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未来一点点要开到5000家。”
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一点点奶茶”需要寻找与其他品牌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以突破“中年危机”的困境,实现逆势增长。
-END-
参考资料:
每日人物:《初代网红1点点,为什么被年轻人抛弃?》
知乎:《一点点奶茶为什么火了》
星空加盟网:《一点点奶茶市场调查与分析(一点点奶茶的市场分析优劣势)》
澎拜新闻:《一点点为什么输了?》
氢消费:《初代奶茶界网红“一点点”,正在一点点“老去”》
作者:聪慧
编辑:柳叶叨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