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名:蟹粉豆腐
上海蟹粉豆腐是一道江南地区特色名菜,历史悠久,据传在清末时期由上海菜馆的厨师们创制,目前已成为上海餐饮文化的代表之一。其最大的特点是使用了特殊的烹饪手法,把咸蛋黄、螃蟹等食材和内脂豆腐巧妙结合,使得豆腐既保持了嫩滑的口感,又带有螃蟹的鲜美,令人回味无穷。
上海蟹粉豆腐不仅口感独特,而且营养价值极高。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适量食用可以为身体补充所需营养,促进新陈代谢。
第六名:八宝鸭
上海八宝鸭历史非常悠久,可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原始版本是来源于《随园食单》中的“蒸鸭”,经过改良后现在已经成为上海的一道传统名菜。它以鸭子为主要原料,并以腊肠、香菇、栗子、银杏、冬笋、熏干、胡萝卜、糯米等八种名贵食材作为填充料,采用复杂的制作工艺制作而成。蒸煮过程长达3个小时,鸭肉和八宝料紧密结合,原汁原味,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
第五名:油爆虾
上海油爆虾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一道经典的上海本帮菜。它的口感酥脆,肉质鲜美,是上海招牌美食之一。油爆虾在制作过程中需要炸和炒两个步骤,先将大虾进行炸制至虾壳酥脆,再在锅中加入湖南椒、姜蒜等调料进行爆炒,直至入味。
上海油爆虾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其名字来源于其制作方式中使用的高温爆炒。在清代,上海的餐饮业开始兴起,油爆虾作为一道家常菜,逐渐在上海流行开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油爆虾的制作方法和口味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
上海油爆虾的特点在于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虾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有益。同时,油爆虾的制作过程中使用的油爆炒方式,使得虾肉更加鲜嫩多汁,口感更加丰富。
第四名:清蒸鲈鱼
上海清蒸鲈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该菜品的制作方法特别,主要以新鲜的鲈鱼为主料,去除内脏和鱼鳞后,采用清蒸的方式进行烹饪,这是上海的招牌菜,保留了鲈鱼的原汁原味。清蒸鲈鱼的特点是肉质鲜嫩,口感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此外,清蒸鲈鱼的制作过程中,不需要添加任何调料,如盐和料酒,这也是其独特之处。清蒸鲈鱼的制作技巧也很重要,需要掌握好火候和时间,以保证鱼肉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在上海,清蒸鲈鱼是一道非常受欢迎的菜品,无论是在豪华聚会还是家常菜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第三名:糖醋排骨
上海糖醋排骨是一道上海传统名菜,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相传,糖醋排骨最初是由一位上海名厨发明的。这道菜的特点在于其酸甜的口感,由醋和糖搭配制成,使排骨表面呈现出亮红色。制作过程中,需要先将猪排骨腌制10分钟,再裹上生粉油炸至金黄色。然后,在锅里加入糖和醋烧制,直到收汁。烧制过程中,需要小火慢炖或大火烧开,最后大火收汁。此外,上海糖醋排骨还会加入芝麻和莲藕等香料和食材,使其味道更加独特,营养价值也更高。这道菜在清朝就已经十分流行,如今已成为上海美食的代表之一。
第二名:红烧肉
上海红烧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的中国,至今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这道美食体现了上海的地域特色,也是上海人民生活中的默认菜品,体现了这座城市的饮食文化和传统情感。
上海红烧肉具有几个主要特点。首先,尽管有些红烧肉的烹饪时间较长,但上海红烧肉的烹饪方式独特,口感鲜美,营养丰富。其次,上海红烧肉的选材非常讲究,选用的是肥瘦相间的五花肉,这是上海红烧肉的独特之处。最后,上海红烧肉的口感鲜嫩,肉质酥软,入口即化,这是上海红烧肉的一大特色。
上海红烧肉的制作方法也非常独特。首先,将五花肉切成小块,用开水焯水,去除血水和杂质。然后,将焯水后的五花肉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酱油、糖、料酒等调料,用小火慢炖,直到五花肉变得酥软。最后,将炖好的红烧肉装盘,撒上葱花即可。
第一名:上海小笼包
上海小笼包是一道汁多皮薄、脚踏实地的中国传统美食,由上海特色小吃厨师于清朝末年改良。制作过程将面粉、猪肥瘦肉、皮冻等原料调和成精制的面团,然后在顶部添加装饰物,再用传统的制作方式将包子皮擀薄弄匀。蒸熟后的小笼包,皮薄如纸,肉馅饱满,汤汁丰富,味道鲜美
上海小笼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的上海,经过苏州厨师的改良,加入鲜肉馅并在顶部添加装饰物,形状和口感不断优化。由于它的高制作要求和独特口感,小笼包已成为上海独具魅力的标志性美食,现已远扬全国和世界各地。
上海小笼包的制作方法包括和面、调馅、包制和蒸熟。制作时需注意包子皮的擀制和馅料的调制。上海小笼包与姜丝、米醋一同上桌,更能体现其独特的风味。
三届上海咖啡文化周以“活力上海 梦想齐啡”为主题,将于5月20日至6月2日期间举办,进一步打造新型消费节庆、举办创意文化活动、推动产业能级提升、形成市区联动格局,努力将咖啡文化打造成为上海一张新的世界级城市名片。一起来看看有哪些亮点吧!
咖啡产业发展能级提升
上海咖啡产业高峰论坛
聚焦咖啡新势力、新产品、新模式,举办国内最高规格的咖啡产业高峰论坛,通过10多场主题分享,洞察咖啡消费新趋势,热议行业切实问题。大会现场将发布咖啡行业人才标准,见证“新国标”诞生。
上海国际酒店及餐饮业博览会
HOTELEX上海国际酒店及餐饮业博览会于5月29日-6月1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浦西·虹桥)举办。同期,通过举办上海国际咖啡展,世界咖啡师系列赛事及行业交流等活动来巩固上海在咖啡垂直领域的领先地位,并扩大市场影响。
推动产销联动
联合市合作交流办,于5月27日在虹桥品汇举办“好咖啡 云南豆”专场推介活动,组织云南上海两地咖啡企业互访,推动上海咖啡企业在云南投资发展,通过“展示+销售”“线上直播+线下推广”等形式拓宽云南豆销售渠道,做好对口帮扶工作。
开展咖啡主题公益活动
饿了么、美团将通过咖啡消费进行公益捐赠,星巴克将在上海千家门店举办主题咖啡教室,免费分享上海咖啡文化。上海宋庆龄基金会拟成立咖啡专项公益基金,助力云南咖农培训、“咖2代”就业、咖农助医等项目。
打造全新城市名片
“一起咖啡吧”融媒体活动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总站“一起咖啡吧”沪上咖啡嘉年华活动与2023上海咖啡文化周深度合作,挖掘上海各区咖啡文化特色,推出系列荣誉榜单评选,通过线上线下融媒体传播方式,推出创新玩法,让全球观众透过一颗咖啡豆多维度了解上海乃至中国咖啡产业的发展活力。
年度十大人物评选活动
联合人民网举办“咖啡产业年度十大人物评选”,塑造一批榜样人物,推广一批典型经验做法,进一步提升上海在咖啡产业的影响力。
咖啡特色街区专题报道
携手新华社开展“特色咖啡街区”报道活动,突出特色街区作为咖啡文化重要载体的作用,让市民游客从特色街区感受咖啡文化、从咖啡文化感受城市魅力。
“活力上海·告白世界”活动
亮相国际地标
以“活力上海·告白世界”为主题,联动“Z世代”青春主体,联合IP SHANGHAI围绕彰显城市精神品格、传递城市情感温度、追溯城市文化记忆三个维度,开展作品征集。依托IP SHANGHAI媒体矩阵、外宣媒体、驻沪外媒,联动纽约时代广场、伦敦莱斯特广场、日本东京涩谷、法国巴黎商区、多伦多央街等海外大屏以及海外社交媒体人气KOL,小红书、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进行成果宣传,展现“Z世代在上海”的咖啡日常,凝聚青春力量,彰显创新活力。
市区全年广泛联动
2023上海咖啡文化周将继续依托各区,结合各区特色资源,开展各类主题咖啡活动,扩大活动覆盖面的同时,形成贯穿全年的效应,立体展现上海城市的魅力。
资料:上海发布
编辑:王 博
责编:颜文彬
< class="pgc-img">婆红烧肉
>< class="pgc-img">千岛湖泉水鱼头汤
>< class="pgc-img">鲍鱼焖猪手
>< class="pgc-img">早生贵子
>< class="pgc-img">八秒油爆虾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陈少波
1977年出生,
中式烹调高级技师,
国际烹饪艺术大师,
1994年从业,曾在上海多家星级宾馆和酒店任职。
2006年自己创立“聚鑫阁”品牌,主营本帮菜、浙江菜,旗下至今已有22家餐厅,员工达到1200余人。
擅长品牌定位与行业创新,并以富有远见的战略眼光、新颖独到的商业见解及卓有成效的实战经验,赢得了上海餐饮界的广泛瞩目和认同。
2016年参加上海第四届烹饪大赛荣获冠军创意奖,
2016年参加世界弘博餐饮联盟第八届名厨烹饪艺术家(腾达杯)美食争霸赛荣获特金奖,
2017年参加好食材国际厨艺邀请赛荣获特金奖,
2017年参加第七届弘博婚宴美食节荣获团体金奖,
2017年参加弘博海鲜美食节荣获海鲜特等奖,
2017年参加弘博“万润杯”百万特色菜美食节荣获特金奖,
2018年参加“初味觉醒”弘博美食节荣获特金奖。
2023年入选《中华美食工匠》第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