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年7月4日,南京果酱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因无法通过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联系到,被南京市雨花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这家成立于2015年的公司,以音乐和粉丝经济为核心,经营范围涵盖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组织、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等多个领域。然而,引起公众关注的不仅是公司的经营状况,更是其股东之一——知名歌手汪峰的身份。
汪峰,这位曾经以摇滚歌手身份闻名的艺人,近年来似乎更多地出现在商业新闻中。作为南京果酱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约7%的股份持有人,汪峰的投资版图远不止于此。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汪峰名下关联20家企业,涉及文化传媒、信息技术、投资管理等多个领域。这位歌手似乎正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不想当老板的歌手不是好艺人"这句戏言。
然而,商海浮沉,风险与机遇并存。南京果酱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遭遇,仿佛是给汪峰的商业冒险之旅浇了一盆冷水。公司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这无疑是一记警钟,提醒着艺人在跨界经商时需要更加谨慎。
回顾汪峰的音乐生涯,不难发现他一直是个敢于尝试的人。从摇滚乐队主唱到独立创作歌手,再到跨界商业投资,汪峰似乎总是在寻找新的突破口。就像他的歌曲《存在》中唱的那样:"我要让全世界的人都看到我的存在",或许在商业领域,他也怀揣着同样的雄心壮志。
然而,现实往往不如歌词中描绘的那般美好。南京果酱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遭遇,就像是给汪峰的商业梦想按下了暂停键。公司无法联系、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这些都是实打实的经营困境。不禁让人联想到汪峰另一首歌《怒放的生命》中的歌词:"我像一匹野马奔腾在草原",此刻的他,是否也在商海中感受到了类似的迷茫与挣扎?
有趣的是,汪峰的商业投资似乎也继承了他的音乐特色——多元化。从文化传媒到信息技术,再到投资管理,汪峰的投资版图可谓是五花八门。这不禁让人想起他的音乐风格,从摇滚到流行,再到民谣,汪峰总是能在不同的音乐类型中游刃有余。或许,在他看来,商业投资也是一种艺术,需要不断尝试、不断创新。
< class="pgc-img">>然而,正如音乐创作需要专注和精进,商业经营同样需要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南京果酱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遭遇,或许正是缺乏专业管理的结果。这不禁让人思考,艺人跨界经商,是否真的能够驾驭得了完全不同的领域?
回顾历史,不乏艺人成功跨界的案例。比如,周杰伦的音乐餐厅"Mr. J Italian"在台湾颇受欢迎;张艺兴的奶茶品牌"COCO都可"也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这些成功案例似乎在告诉我们,艺人跨界经商并非不可能,关键在于如何将自身影响力与专业管理相结合。
对比之下,汪峰的商业之路似乎显得有些坎坷。南京果酱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遭遇,或许只是冰山一角。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他的另一首歌《春天里》中的歌词:"这是一个奇迹般的春天,我们都一样曾经是孩子"。在商业的春天里,汪峰是否也像个初涉商海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学习和成长?
然而,我们也不能否认汪峰在商业领域的努力和尝试。正如他的歌曲《光明》中唱的那样:"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汪峰在商业领域的探索,或许正是他追求更高成就的体现。尽管遇到挫折,但这种不断尝试、不断突破的精神,无疑值得肯定。
值得一提的是,汪峰的商业投资并非孤立事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艺人开始涉足商业领域。从林志玲的婚纱品牌到杨幂的影视公司,再到鹿晗的电竞俱乐部,艺人跨界经商似乎已成为一种趋势。这种现象背后,既有艺人寻求事业多元化发展的考虑,也有对商业价值最大化的追求。
然而,艺人跨界经商并非易事。除了需要专业的管理知识和经验,还需要平衡艺术事业和商业投资之间的关系。对于汪峰来说,如何在摇滚歌手和商业投资者这两个身份之间找到平衡,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 class="pgc-img">>南京果酱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遭遇,或许会成为汪峰商业生涯中的一个转折点。这次经历可能会让他重新审视自己的商业策略,也可能会促使他更加谨慎地对待未来的投资。就像他在歌曲《一起摇摆》中唱的那样:"让我们一起摇摆,摇摆摇出生命的色彩",或许在商业的舞台上,汪峰也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总的来说,汪峰的商业冒险之旅,既是一个艺人寻求多元发展的缩影,也是当代娱乐产业与商业深度融合的一个案例。尽管遇到挫折,但这并不意味着失败。相反,这可能是一个重新出发的机会。正如汪峰在歌曲《勇敢的心》中唱的那样:"我们都是勇敢的心,我们一起走过了风风雨雨",相信在商业的道路上,汪峰也会继续勇敢前行。
最后,我们期待看到汪峰如何应对这次商业挫折,如何调整自己的商业策略。同时,这个案例也给其他有意跨界经商的艺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无论是在音乐还是在商业领域,成功都需要专注、努力和不断学习。正如汪峰在歌曲《无处安放》中唱的那样:"我们都是孤独的光,照亮彼此的路",希望汪峰的经历能为更多艺人的商业之路提供借鉴和启示。
| 餐盟研究
今年下半年茶饮赛道最忙碌的投资人,不是一线VC,而是喜茶。
距离上次出手不到半个月,喜茶再次锚定标的。这次,喜茶选中了一家主打“分子果汁”的果饮品牌“野萃山”。
天眼查显示,11月11日,野萃山的关联公司深圳市豪麟餐饮有限公司新增喜茶(深圳)企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为股东。同时新增了喜茶创始人聂云宸为董事长。
交割完成后,喜茶将持股60%,成为野萃山的第一大股东。
短暂地在咖啡和酒饮赛道停留后,喜茶似乎“收心”回到自己的赛道,专注起了横向投资。
进击的喜茶:首次控股投资
花1000元喝一杯橄榄汁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用足一斤料,纯手工制作,耗时两小时以上。关键是想喝还不一定排得上队。
这样一杯天价橄榄汁来自被喜茶选中的“野萃山”。
野萃山成立于2019年,其前身为潮汕地区大火的果子冰品牌“TANK石炮台”。果子冰是潮汕当地流行的一种果汁饮品,主要以新鲜水果和酸奶为原料,与冰块混合搅打制成。
2017年到2018年,潮汕、汕头涌现出一大批果子冰饮品店。“TANK石炮台”曾因为售卖单价1000元一杯的“金玉三捻橄榄”而在社交平台上一夜蹿红。
从潮汕地区走向深圳后,野萃山“改头换面”,将分子料理技术与原有的制作工艺结合,把“分子果汁”作为卖点。在常规单品之外,应季推出一杯108元的榴莲汁、释迦汁这类昂贵的果饮产品。
自诞生之初,野萃山的客单价就保持在35元左右的高位,以复合型果汁产品为主,经典单品包括牛油果草莓卡士、芒果卡士、暖暖淮山等。
从产品原料上看,野萃山和喜茶高度重合。巨峰葡萄、芒果、草莓等鲜果是两个品牌爆款单品的主要原料。比如喜茶有多肉葡萄、多肉芒芒甘露和芝芝莓莓,相应地,野萃山有巨峰葡萄、芒果卡士和水蜜桃草莓。
可见,喜茶想要通过并购野萃山完成产业链上的再次整合不无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野萃山在深圳乃至整个广东地区已经站稳脚跟,能够自负盈亏。
目前,野萃山的线下门店数量超过30家,单店平均月销量超过14000杯。其中,野萃山深圳购物公园门店曾创下单月11362单的纪录,登顶果汁品类全国销量榜。
虽然同样靠网红单品出圈,但野萃山和喜茶在品牌差异化上做了不同选择。野萃山的打法更像奈雪,意图想把茶饮变成像星巴克那样靠“第三空间”盈利的生意。
门店设置上,野萃山有标准店、旗舰店和ToGo外卖店三种。位于深圳十亩田的旗舰店是野萃山生意最为红火的三大门店之一,占地面积超过了1000平方米,拥有10个不同主题的空间,全店24小时营业。
鲜为人知的是,野萃山和喜茶并非“初识”。野萃山团队里有不少成员都是从喜茶走出来的。酷爱跨界联名的喜茶,早在2019年就和野萃山联手策划过营销活动。凭购买喜茶“牛油果酸奶波波”或“多肉葡萄”的小票,可以到野萃山门店兑换同款饮品。这次“免单对比”为喜茶推出的“牛油果”新品造了势,野萃山也收获了一批新粉丝。两强在深圳的首次碰撞后,以双赢收尾。
据悉,这次喜茶出资并购野萃山后,将会在产品创新研发、供应链体系建设等方面,为野萃山提供资源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喜茶首次控股投资。也就是说,喜茶从单纯地砸钱押注,变得更为“霸道”。
喜茶投资版图
喜茶的投资都集中在了今年下半年。
算上野萃山,喜茶出手已有5次。耐人寻味的是,喜茶每次投资的对象,似乎都毫不相干。
第一次出手,喜茶选择了与自身业务并不冲突的咖啡。
7月21日,上海本土精品咖啡品牌SeeSaw宣布完成A+轮过亿元融资,老股东弘毅百福跟投,喜茶却赫然出现在名单上。
双方没有碰面,喜茶创始人聂云宸用一个深夜电话就敲定了这笔投资。
杀入咖啡赛道,喜茶绝不是一时兴起。2019年3月,喜茶就推出了四款咖啡饮品,分别是咖啡波波冰、咖啡波波双拼、芝芝拿铁和芝芝美式。
不过,喜茶没有立即转型做精品咖啡的打算。在产品上,喜茶加入了大量的奶茶元素,比如珍珠、芝士、冰激凌等等,意在淡化咖啡的口感。
喜茶的做法并非先例。早在2018年底,CoCo都可上线精品滤滴咖啡,上海、南京两地的门店纷纷在早晨8点营业售卖早餐咖啡,成功招揽了喝奶茶和喝咖啡的两拨消费者。相比之下,喜茶的转型动作鲜有回声,首次上线咖啡饮品后反响平平。又过了一年,才推出了两款新品——雪山香草拿铁和雪山摩卡。
如今,喜茶两年前上新的咖啡单品只保留下了美式、拿铁和香草这三种咖啡店里常见的基础款。
喜茶的第二笔投资依然与咖啡相关。9月27日,喜茶将橄榄枝伸向燕麦奶品牌“野生YePlant”,新增对外投资安徽绿番茄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持股15%。
燕麦奶咖是近两年咖啡店里炙手可热的单品。借着燕麦奶在第三次咖啡浪潮中汹涌的势头,野生植物只花了一年时间就成长为国内to B的第二大燕麦奶供应商。
喜茶的这次投资,瞄准的是咖啡和燕麦奶的组合价值。一旦未来喜茶在咖啡上大展拳脚,就可以充分调动起两边的资源,既提前解决了供应链上的问题,又有打法可以借鉴。
接下来的两笔投资都发生在10月。喜茶左手投给了酒饮,右手牵起了茶饮同行。
新国潮预调酒饮品牌WAT的A轮融资由BAI资本、喜茶和番茄资本联合领投。
然而,在喜茶还未正式宣布投资WAT之前,WAT和SeeSaw就在9月推出了咖啡和酒饮的跨界联名。
不止于此,喜茶对SeeSaw的投资还不满一个月,SeeSaw就在上海静安区铜仁路推出其首家“日咖夜酒”的咖啡店。
不少业内人士推测,喜茶是想借SeeSaw试水“小酒馆”。
不过,喜茶早早就触碰过酒饮的边界。2018年,喜茶成都的黑金旗舰店推出过“春夏秋冬”四季酒饮新品;2019年,喜茶和百加得签订了合作计划,百加得会为喜茶提供出货保障。随后,喜茶推出了含低度酒精的限定饮品。
不难看出,喜茶这几次出手的思路一致:重做一遍尝试,用投资来降低试错风险。
包括投资主打桃味茶饮的茶饮品牌和气桃桃,喜茶还是复制了一遍“再做”的思路。
投资同为水果茶的和气桃桃,喜茶的意图也很明显。和气桃桃的客单价与喜茶的子品牌喜小茶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但和气桃桃已经完成了区域性复制走向全国,喜小茶如今还蛰伏在珠三角地区。
如何攻下下沉市场,喜茶还在酝酿。
茶咖酒大混战愈演愈烈,喜茶若是能借横向投资形成品牌矩阵,无疑会将护城河修得更深。
投资热潮来袭
投资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热。
同样是在今年下半年,蜜雪冰城、茶颜悦色等有实力的茶饮品牌,纷纷干起了VC们的活。
7月31日,茶颜悦色战略入股果呀呀的消息传出。后者成立于2013年,同样为长沙土生土长的茶饮品牌,主打鲜果茶。
茶颜悦色战略入股后,将会和果呀呀进行联名概念店、联名产品等形式的合作。
蜜雪冰城在做投资人这件事上,要比喜茶激进。甚至花费5000万人民币,专门注册成立了一家创投公司——雪王投资。
雪王投资成立一个月后,就出手投资了名为“汇茶”的广东茶饮品牌。汇茶成立于2015年,大本营位于广东东莞,门店主要分布在广东和海南两个地区。
汇茶专注于珍珠奶茶,主打产品是一款仅含天然木薯粉的“金焦珍珠奶茶”。汇茶和蜜雪冰城定位相同,目标都是下沉市场。
除了在同类里找投资对象,蜜雪冰城和茶颜悦色还开始“向上投资”,在供应链上投入大笔资金。
9月,重庆雪王农业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为5000万人民币。该公司由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100%控股,主要经营范围是农产品收购和加工。
同月,湖南省湘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为500万人民币,由湖南茶颜悦色文化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布局原料、农产品,能稳定茶饮的成本、保证品控以及安全性,同时也不失为最保险的投资法则。
早在2017年,喜茶就在贵州梵净山自有茶园。奈雪则在云南承包了165亩草莓园,实现全年草莓用料供应。
投资供应链,在新式茶饮头雁喜茶和奈雪身上都得到了正向回馈。
根据奈雪招股书的数据,奈雪的原料成本几乎占其成本结构的三分之一。2018年其原料成本占总成本的35.3%,2019年为36.8%,2020年降至35.8%。
在供应端上下功夫注定是一场持久的战役。但假设奈雪没有加大投入,原料成本受反季水果价格影响的浮动只会有增无减。
事实上,无论是向上投资,还是横向投资,新式茶饮们加固城池的急迫感显而易见。
极速扩张的热潮退却后,越来越多有实力的茶饮品牌想要通过投资来加速成长。
喜茶在其2020年报中提及,2020年全年新增主力店202家, 新增Go门店102家,全球61座城市共计拥有门店695家。距离喜茶当初定下的“开出800家门店”的KPI,还相差近百家。
除了一路高歌猛进突破2万家门店的蜜雪冰城。茶颜悦色也因为受疫情冲击,连续三次集中暂时关闭门店这样的情况。这似乎才是茶饮品牌生存的常态。
可见,在盘点投资收益那一天到来之前,喜茶们首先要挺过一次次的大浪淘沙。
<>18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小饿小困,就喝香飘飘”、“杯装奶茶开创者,连续七年销量领先”、“一年卖出七亿多杯,连起来可绕地球两圈”...你是否也曾被这些香飘飘广告语洗脑,但是杯子能绕地球两圈的香飘飘财务出大问题了!
-01-
一年卖出3亿杯的奶茶巨头
财务出现大问题!
这是一个十倍速变化的时代!
香飘飘奶茶,一年卖出三亿多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一圈!这是2009年香飘飘奶茶的宣传语,至今我们都依然很熟悉。
然而今天的香飘飘,如果想要绕地球一圈将要付出惨重的代价,一起看看!
香飘飘刚出现的时候,市场非常火爆,2004年,一年卖出三亿多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一圈!2009年,一年卖出七亿多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两圈!2011年,一年卖出十亿多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三圈……
近日,奶茶巨头香飘飘发布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利润突然断崖式下滑,净利润同比下降79%,亏损扩大至5458.6万元。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据报道香飘飘的广告费增长了77%。这就更奇怪了,为何巨额的广告却换来大幅的业绩下滑?
< class="pgc-img">>一亿的广告费,换来了5000万销售,这账怎么算,都亏本。
-02-
艰难的上市过程
上市后出现财务变脸:交出最差财报!
8月30日,香飘飘收到了交易所问询函,要求对经营情况和财务情况做详细说明,在此之前,香飘飘交出了最差半年报。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香飘飘实现营业收入 8.7亿元,同比增长55.4%;实现归母净利润-5459 万元,同比-78.9%,扣非-6858 万元,同比-49.4%。其中,二季度营业收入2.2 亿元,同比-13.4%;实现归母净利润-8289 万元,较去年同期亏损扩大。
这是有数据可查的香飘飘,亏得最厉害的半年,也是上市后的第一份中报。
说起香飘飘的上市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历时六年最终在2017年11月30日登陆上交所。
客观讲,香飘飘是一个具有周期性特征的企业,业绩往往在三、四季度发力,主要原因是快冲奶茶在天冷时更适宜消费。即便如此,首份中报就巨亏还是大大超出了投资者的预期。
< class="pgc-img">>四年广告费用高达11亿,净利润收入约9亿
2018上半年,香飘飘实现营业收入8.7亿元,收入大幅增长,然而利润亏损也在扩大。2018上半年净利润为-5458万元,同比降低78.92%。
这和其大手笔的广告投入是分不开的。从财报中,我们可以看到,香飘飘上半年销售费用为3.17亿元,其中广告费用高达1.14亿元,同比去年同期的0.64亿元,增幅高达78%,占总营收的比重也超过了13%。
过去的四年中,香飘飘一直热衷于电视、综艺等节目的广告投入,营销费用约为11亿,高于四年间总计约为9亿的净利润。
< class="pgc-img">>
研发费用极低
与广告费的大手笔不同,香飘飘在产品研发上历来十分“吝啬”。根据资料,2012年至2017年,香飘飘的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不超过1%。而本期的研发费用仅为368.3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4.9%。
< class="pgc-img">>
8月17日香飘飘股票跌停。8月20日香飘飘再度重挫。
通过比较近几年的财务数据,更清晰的显示出香飘飘的成长性遇到了问题,仅有上市前的2016年交出了营收和利润齐增长的“佳绩”。伴随着2018年中报净利润出现滑铁卢,香飘飘由盛转衰的拐点或许已经到来。
< class="pgc-img">>上市后香飘飘便出现财务变脸,相较2016年业绩的全面爆发,2018年中报业绩出现净利润大幅倒退,迎来了市场一片质疑。
从公司经营上来看,不需要融资体现了现金流的健康,比如同为快消行业的老干妈,因为“不缺钱”而拒绝IPO。但从另一方面来讲,拒绝拥抱资本市场的香飘飘在发展中错失了太多的机会,2017年末才得以上市的香飘飘终于获得资金大面积建造液体奶茶生产线,开始了自己迟到六年多的追赶脚步。
香飘飘最终成功上市,但是还是出现一些隐患:没有任何风投机构的香飘飘在IPO后出现了罕见的一幕,蒋氏家族(蒋建琪——香飘飘的创始人及其妻子、女儿以及蒋建琪实控的投资公司)控股比例高达88.63%,此外蒋建琪的小学同学蔡建峰也持有1.26%,在这种情况下中小股东的利益又能否得到保障呢?
< class="pgc-img">>-03-
香飘飘的悲剧在不断上演!
未来只有稳定的能力!
与六年前第一次闯关IPO时相比,如今的奶茶行业早已是红海一片,不仅液体奶茶市场趋于饱和,在COCO奶茶、答案茶等抖音爆红的奶茶店及各类无菌罐装奶茶品牌的挤压下,香飘飘早年间积累下来的优势已不再明显,很难与之抗衡。
< class="pgc-img">>香飘飘现在的悲剧,两年前“康师傅”和“统一”就已经上演。
康师傅和统一曾经中国方便面行业的两大巨头,这两大巨头为了抢占式份额还不断的火拼,它们甚至一度共消耗掉40亿根火腿肠用于购买方便面的赠品。
然而从2016年开始,两大巨头同时陷入困境:当年“康师傅”营收同比下降8%,净利润同比下降24.3%!当年“统一”的收入同比下降了5.1%,净利润同比下降了27.2%!
真是奇怪了,这送出去的40亿根火腿肠不仅没有换来业绩的增长,反而使它们陷入僵局?!
< class="pgc-img">>无论是香飘飘,还是康师傅/统一,都已经稳坐行业巨头了,究竟是原因什么让它们跌下神坛?
其实在2016年,美团、饿了么这两大兴起的互联网外卖平台,才是打败方便面的真正对手。
之前大家之所以吃泡面,是因为图个方便快捷,不用再下楼去找餐厅吃饭了,省时又省事,而后来送餐的外卖服务实在太便捷了,有各种美食作坊,还有奔波不停的送餐小哥,我们随时都要可以吃到各种特色饭菜,这时我们真的没必要可怜兮兮的啃方便面了。
无论你搭配的香肠多好,这都不是一个等级的服务,说白了这根本不是同一纬度的竞争。
< class="pgc-img">>同样的道理,这两年线下的网红奶茶店的出现,才是导致香飘飘业绩下滑的真正原因!
这些线下奶茶店提供的产品非常多样化:佐料可以自选;含糖量可高可低;温度可以常温和加冰,等等,奶茶店几乎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喜好定制饮品,体验式最重要的是那么多骑手都在摩拳擦掌,随时把饮品送到我们面前。
这时我们再看香飘飘这种冲泡式饮品,就会觉的太枯燥太标准化了,它和方便面的本质是一样的。
虽然奶茶店的奶茶和外卖提供的快餐未必就是健康的,但最起码在丰富性和便捷性上有了大幅提升。
不是香飘飘和康师傅不够努力,或者做的不够好,它们已经很厉害了,做到了行业第一,只是时代忽然变了。
这个时代正在从以“产品”为中心转移到以“服务”为中心,随着社会分工的完善,“标准化产品”必然会被“定制化产品+服务”取代,这就是消费升级的根本逻辑!
如果香飘飘还停留在“一年卖出N亿杯,环绕地球N圈”的粗放营销层面,而不能改进体验式服务,就很难再和奶茶店的竞争中扳回一局!
香飘飘奶茶以一句“一年销量N亿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M圈”的广告语,深入人心。
如今这个时代,不同行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大家都在互相越位:
我们都知道:美团是做外卖的,滴滴是做打车的,高德是做地图的,它们井水不犯河水。
然而忽然有一天滴滴也开始招募了骑手干外卖,美团宣布进军打车业务,高德甚至也大张旗鼓干起了顺风车。
< class="pgc-img">>以前,市场虽然很残酷,但我们最起码知道谁是敌人、谁是朋友。现在呢?我们完全分辨不出来孰敌孰友了!
未来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稳定的能力。
生活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路太平坦,只能带你去到平淡的地方。
如果有一天你觉得很累,请不要难过,那是因为你正在走上坡路!
如果有一天你觉的太过安稳、顺水顺风,那可能意味着你正在走下坡路。
时代在发展,竞争对手在改变。
这场战争,永远没有终结,谁都有可能会成为跨界的打劫者。
香飘飘还能走多远,还能走多久,谁都未可知。但愿,还能看到让人惊喜的香飘飘。
未来只有一种稳定:是你到哪里都有饭吃!
本文来源:自水木然、商界杂志、投融界、洪攻略、财经天眼等,由【总会计师之家】整理发布。
欢迎关注我,了解更多的国内外财经大事以及行业最新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