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按:菜场作为连接千家万户餐桌的重要纽带,承载着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秉持着“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的宗旨,徐汇区聚焦“强管理、优环境、拓功能”,推进标准化菜市场升级改造,让市民家门口的“小菜场”发生了“大变化”。即日起,徐汇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徐汇区商务委,聚焦这一民生关键,推出系列报道。
当叮咚、盒马等互联网买菜平台兴起的时候,居民们还有哪些逛菜市场的理由?在徐汇,随着一批标准化菜市场全面升咖,逛市集不再是老年朋友的专属,而是重新回归成为大众的生活方式之一。
在徐汇,既有乌中市集这样与顶奢链接的高大上菜市场,也有全面提升老百姓幸福感的平民菜场标杆——尚上鲜·康兴市集。
这里的网红小店店面更宽敞了,连冰箱也升级了
中午时分,记者来到位于桂林西街31号的康兴市集,临街的是一家老字号熟食店“大富贵”,踏入市集,里面的店招店牌经过了标准化设计,明亮吸睛。紧接着,记者进入餐饮一条街,发现里面竟然有不少平民网红店。
蛋黄破壳而出,和面饼融合,蘸上酱料,一股诱人的香气扑鼻而来。“小敏鸡蛋饼”的店主小敏是安徽人,她来上海开店快30年了,对这个菜市场充满感情。2016年,经过《人气美食》节目的报道,她的店面人气急剧蹿升。“我煎的鸡蛋饼、韭菜盒子口感和别家不一样,酱料都是自己调制的。”
开店多年,让小敏引以为傲的是:“有不少顾客是祖孙三代都来光顾我的店,大家口口相传,帮我树立了口碑。”
时过境迁,小敏的店面变成了改良后的15~16平方米。“店面真的比以前大了很多。生意也更好了,还有人专门开着车子过来买我家鸡蛋饼的。”
“小敏鸡蛋饼”的隔壁邻居是“牛大骨牛肉汤”,焕然一新的店面比以前整洁许多,分成外卖区和堂食区。店主称,自己在这个菜市场扎根了20年,老顾客很多,舍不得离开这块地方。
“除了老字号、网红小吃店,还有我们新引进的85℃面包店、来伊份,以及即将入驻的必胜客等。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大型商场才有的餐饮服务。”尚上鲜·康兴市集负责人侯红文带着记者一路前行,驻足在了便民服务区,这里有家电维修、缝补衣物等种种功能齐全的便民小店。
进入室内菜市场,这里的布局清晰有序。侯红文指着冰箱介绍说,更新后,这里所有的冰箱、柜面都是定做的。隔着玻璃,顾客的手无法直接接触肉类等食物,同时,在与摊主交流时,口水也不会飞溅到肉品上,确保了食品的卫生与安全。
据了解,康兴市集项目面积约5800平方米,2023年8月启动项目升级改造,一层为菜市场,二层为餐饮,内街为早餐、便民服务,菜市场以及内街部分生鲜业态于2023年12月30日正式营业。
新市集既有舒适的环境,又保留了一些传统菜场的格局,购物环境进一步提升,硬件设施齐全,全场采用统一的智能电子秤,引进大数据设备,实现传统市场向新型市场的转变。记者注意到,菜市场门口安装了智慧大屏,显示销售数据,实时传送,消费者可以看到哪些菜的销量最高。
目前,康兴市集日均营业额20.48万元,高峰期销售额可达21.99万元;日均人流量3491人,每日人流峰值6475人次,是康健街道居民的主要副食品购物场所,且设有平价菜摊位1个,平价菜种类日均不少于5种,日均销售约2000斤。
在业态分布上,康兴市集在提供充足主副食品的基础上,还搭载了早餐、修补、百货等便民服务,融入餐饮、烘焙等品类,一期二期共计120个摊铺位,二期包含熟食卤味8家、早餐餐饮20家、小百货6家、便民服务12家、鲜花1家、食品零售2家。此外,康兴外围大铺业态包含面包烘焙、便利店、来伊份、引进老字号餐饮(“大富贵”)、药房等。
萌娃遇见康兴市集,出发“趣”买菜
除了提供商业服务外,康兴市集还和附近社区的孩子们产生了链接。杜鹃园幼稚园中班和大班的小朋友们来康兴市集开展社会实践。逛市集是一趟“发现”的旅途,小小的市集容纳了生活百态。
其中,康兴市集参加杜鹃园幼稚园举办的主题为“爱在‘义’起,与你‘童’行”的爱心义卖活动。市集提供南瓜、西红柿、土豆、洋葱、胡萝卜、青椒共600份,参与“以书换蔬”和“套圈换蔬菜”活动。所换书籍和摊位所筹金额以杜鹃园幼稚园及新徐汇菜篮子公司名义分别捐献于康健社区云南大书房和康健社区公益基金。
今年“五五购物节”期间,尚上鲜·康兴市集聚焦“邻里买菜日”举办专题活动,在指定摊位推出优惠促销活动,让辖区老百姓得实惠。
尚上鲜·康兴市集不断进行转型升级,一系列全新举措落地实施,提升了市集的购物环境和服务质量,也推动了农产品销售的规范化和品质的提升,呈现出全新的风貌与丰富的业态。
1997年开张的康兴市集迄今已经27年了。在徐汇,类似这样的老牌菜市场数量不少。
新徐汇菜篮子公司运营部李菁介绍说,目前,公司升级改造的公办菜市场有10个,每家菜市场根据自己的特色度身定制了改造计划。比如备受年轻人喜欢的乌中市集,又如服务老百姓的凌陇市集,引进了更加年轻态的一些品牌。“去年我们改造了6家菜市场,今年还将继续。”
徐汇聚焦民生保障统筹推进服务能级
小菜场、大民生。菜场的改头换面、转型定位不仅是文明风貌的重要展示窗口,更体现城市更新的细节。今年,徐汇区商务委按照区委、区政府有关商务惠民工作部署,会同区相关部门及属地街镇,共同推进标准化菜市场升级改造各项工作,认真落实菜市场改造任务,进一步推动标准化菜市场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徐汇区商务委将继续围绕菜市场高质量发展开展好有关工作,持续提升管理能级。围绕徐汇区“建设新徐汇、奋进新征程”的目标及“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要求,结合不同的区域特点,打造一批菜市场建设亮点,提升一批菜市场服务品质。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职业餐饮网 王春玲
“覆巢之下,无完卵”。
每关闭一个商业综合体,意味着就有30%~40%餐饮商家将宣布结业。
作为餐饮生态上游,商业综合体和餐饮商家可谓唇齿相依。
然而2024年的秋天对于大多数商业地产来说都是“多事之秋”,前有武汉28年地标商业综合体轰然宣布撤退;后有刚开业不到4个月的北京特大商场也遭遇人流量挑战。
可以说,对于整个商业地产来说都不容乐观,甚至比疫情期间还难。
撤退的商场:
30%~40% 餐饮商户将何去何从?
据数据显示,全国百货商场相关企业数量曾超过15万家,而目前停业注销的相关企业就达到了11万家,这意味着超过七成的百货相关企业倒闭。
每倒闭一家商场,餐饮老板就深陷该何去何从的境地。
1、28年地标商场倒闭!餐饮老板被困在原地!
据联商网报道:8月7日,武商集团亚贸购物中心官微发布通知:因租约到期,亚贸广场将于2024年9月1日终止营业,并在相关业务及人员妥善安排后,拟注销亚贸广场。
另外,根据武商集团与武汉市亚洲贸易广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贸广场”)分别于2015年5月28日、2019年10月25日签署的《房屋租赁合同》及《房屋租赁合同》补充协议,武商集团租赁位于武昌区武珞路628号的裙楼,由分公司亚贸广场进行商品经营,租赁期限10年,即2014年9月1日至2024年8月31日。
上述公告意味着,武汉的这个地标性商场,将正式退出市场。亚贸广场于1996年开业,28年之久的陪伴,武汉人对其积攒了独特感情。亚贸广场宣布闭店的消息一出,便在社交媒体引起热议。诸多网友分享自己在亚贸广场的购物经历和记忆,表示“武汉伢的童年记忆又少了一块”。
2、开业仅4个月北京超大商场,人流面临不小挑战!
今年4月,位于北京昌平的超级合生汇开业,这个辐射京北百万客群的商场从立项开始就引发了超级多关注,试营业首日客流破22万人次!
以巨大的穹顶为中心,一张京北商业新画卷正徐徐展开。据赢商网报道,在开业时北京超极合生汇东区吸引500+品牌中,包括40余家区域首店及全新业态,当日开业率达95%。
其中不乏左庭右院鲜牛肉火锅、小菜园新徽菜等品牌,也一度成为北京餐饮人争先打卡学习之地。
然而,仅仅4个月的时间就有媒体报道其有关闭门店,为了核实这一消息,职业餐饮网记者也在昨天进行了实地探访,发现并没有报道中的规模性倒店,但的确不少门店空空如也,也许是工作日的关系11:30-12:30本应该是中午用餐高峰期,部分商家一中午就遇接待几桌的尴尬。
这对于46万平米的北京超级合生汇来说,持续有人流量确实是不小的挑战。
而能活着的还算幸运,今年6月30日重庆沙坪坝王府井闭店;据北京商报报道7月份永辉超市,未来将关3家北京门店;8月1日上海梅龙镇广场歇业通知;8月12日汕头东厦卜蜂中心贴出告示将于9月12日正式结业……
这样的歇业、关停、几乎每个月都在每一个城市出现。这也意味着,每一次关停背后都有30%~40%的餐饮商户被困在原地,它们有人本来就度日如年,有人生意很好,却也无法阻挡潮水涌动的方向……
覆巢之下,无完卵!
《遥远的救世主》一书被很多人称为商海沉浮的圣经,里边有一段大致意思是:“当我们觉得无法突破的时候,总希望有救世主能够出来拯救我们,殊不知最后才发现真正的救世主只有自己。”
1、一边是过剩的商业综合体,一边是消失的客流!
你有多久没去购物中心了?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中国购物中心TOP100企业新开及拟开情况统计显示,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汇客云多口径统计,2023年全国新开购物中心398座。其中,新开购物中心持续发力三线及以下城市。
抛开存量市场不谈,仅2023年一年广州就开出了19个新购物中心、北京18个、上海15个、一个面积8657.32平方公里的苏州去年竟然也新增了12个商业综合体。
(数据来源于赢商网)
正和岛做过一组数据统计:“2015年,全国购物中心场日均客流4.7万人;这一指标在2023年时,降为2万人。”
顾客端呈现冰点状态,不少城市综合体商家都表示今年没人逛街了。一个和尚有水喝,两个和尚挑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道理在现实中显现。
整个商业综合体市场,一边倒闭,一边批量开,受伤买单的餐饮商户。
2、一边是没有花活的商场,一边是只看不消费的上帝!
然后与表面繁荣的商业地产相比,消费者端的购物欲望却出奇的“性冷淡”。
一边是整不出来花活的商场,面对过剩的房地产,每个销售想的都是尽快多招客户,品牌招租同质化严重,今天在这个商场看的的品牌,下一个商场保准能看到,想找一个特色餐饮店对于顾客来说难于上青天。
这也让消费者疲软乏味,非必要不逛商场,衣服、鞋子、玩具只是看看不消费,或试穿后网购;餐饮可选择的比较多,全国进入9.9时代,要三家比价,比品牌后,才艰难地从口袋里掏出钱。
职业餐饮网小结:
作为餐饮上游,商业综合体和餐饮商户是属于栓在一条绳子上的蚂蚱,唇齿相依。
没有好的商业地产环境,就很难产出优秀卓越的餐饮品牌,没有恒业就没有恒产,也许我们距离真正意义上的百年老店品牌仍然任重道远。
-END-
主编丨陈青 统筹 | 杨阳
源:【海报新闻】
海报新闻记者 朱晓冲 报道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在重庆新光天地商场内的一家餐馆,有两只老鼠在后厨乱窜,引发关注。
7月30日,海报新闻记者采访了该商场,工作人员表示,市场监管部门已责令涉事店铺停业整改,并对相关区域进行了全面消杀。
cript src="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本文来自【海报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