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记者 赵琳 见习记者 林娉莹
做得好的奶茶都出海了!自2018年11月“网红”奶茶喜茶开出首家海外门店后,相隔不到一年的时间,第三家海外店已经“新鲜出炉”——9月7日,其新加坡的Westgate门店开业。巧合的是,奈雪的茶去年也将新加坡作为出海首站。
新式茶饮近年来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资本的助推。《证券日报》记者据天眼查统计发现,2016年是新式茶饮资本入局的元年。此后,喜茶、因味茶、奈雪的茶和乐乐茶等陆续获得亿元级别的融资,特别是喜茶和奈雪的茶目前估值皆已达到几十亿元,成为该领域的“独角兽”企业。
然而,新式茶饮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得不开始面对门店激增带来的运营管理压力、行业竞争激烈下的产品创新需求,以及如何保持口感稳定等难题。此外,其高估值也屡遭市场质疑,此前传出奈雪的茶有意赴美上市,但经《证券日报》记者求证,并非事实。
新式茶饮:资本蜂拥而至
事实上,国内茶饮行业的发展历史不过二十余年。1997年与1998年,来自台北的Coco都可和来自上海的避风塘先后成立,掀开街边奶茶店的序幕。此后,现泡鲜煮茶、新式茶饮陆续诞生。2015年,奈雪的茶在深圳开出首家店,由于自带社交属性的“大店模式”、适合拍照分享的高颜值设计和“茶饮+软欧包”的搭配,一时风靡市场,一杯难求。
从最初的粉末速溶、液态即饮、到街头现制,再到如今花样百出的新式茶饮,国内茶饮已实现四次“升级”。招商证券指出,中国现代社会茶饮的发展源于人们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的变化,随着消费观念的升级和人们对健康的追求,最初的冲泡奶茶已经逐渐被市场淘汰,而这也是新式茶饮市场规模得以迅速扩大的重要原因。
新式茶饮行业无固定场景和消费时间段的特点大幅提高了坪效,二十几元的定价也填补了饮品市场的空白区间,其出众的商业模式开始吸引众多资本的注意。
《证券日报》记者通过天眼查了解到,奈雪的茶经营主体为深圳市品道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4年。2017年初,便得到天图资本的天使轮投资;2017年7月,天图资本投资加码,A轮融资1亿元;2018年3月,再获天图投资A+轮融资,估值达到60亿元。
相比奈雪的茶,喜茶的融资速度更快,估值也更高。喜茶前身为“皇茶”,目前的经营主体为深圳美西西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初。成立当年便获得IDG资本、今日投资的A轮融资,估值高达10亿元;2018年4月,又获得由龙珠资本领投的4亿元B轮投资。至此,喜茶的估值已达到90亿元。
此外,近期茶颜悦色获阿里巴巴间接投资一事也受到市场的关注。而关于喜茶已完成由腾讯参投的新一轮融资、奈雪的茶有意赴美上市的消息也广泛流传。
对于上述传闻,《证券日报》记者日前分别向喜茶与奈雪的茶官方求证,前者表示“新一轮融资目前无最新消息”。后者则辟谣称:“奈雪的茶短期内无上市计划,今年都在修炼内功,做团队、供应链建设和科技化打造。”
这些成立不过几年的奶茶品牌,估值动辄几十亿元,合理吗?毕竟卖出去的奶茶杯能绕地球一圈的香飘飘,在上市两年后,其总市值也不过百亿元出头。
对此,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目前已有的咖啡品类相似案例来看,只要能卖得出去的估值都合理,但不一定会被二级市场更广泛背景的投资者认可。”
快速发展的背后:隐忧浮现
资本的热捧带来的不仅仅有估值的大幅提升,也直接带动了这些新式茶饮的快速发展。以门店数量为例,目前喜茶已在超过35个城市开店267家,奈雪的茶也已在40多个城市开了近240家店。另据美团点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三季度,全国现制茶饮门店数已达到41万家,一年内增幅高达74%,而在2016年四季度,这一数据还不足20万。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新式茶饮也因过“快”,还面临着管理缺失、同质化等层出不穷的问题。
今年以来,关于茶饮店内的卫生问题屡被曝光。上半年,喜茶多地有门店被曝出存在门店不卫生和饮品出现异物等问题;奈雪的茶也有门店被投诉存在环境不卫生、店员制茶操作不合规等;Coco都可江苏淮安新亚店近日更是被当地监管部门检查出原料内存在霉变水果的问题。
对此,奈雪的茶公关总监王依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品牌发展迅速对人员和供应链的管理能力要求很高,后期我们会加大对团队管理的投入,加强人员的储备和培养。”
喜茶公关总监霍玮则对记者表示,门店卫生问题是其运营工作的重点,喜茶一直在不断加强门店的现场食品卫生管理,包括设置食品卫生安全及品控专员,在外场设立专职清洁员等。“喜茶将工作的重心都放在产品和品牌上”,霍玮称,“不可否认,随着开店扩张我们需要调整我们的公司管理以让这个品牌更好地走下去。我们相信保持成长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因为在公司早期其实难免会有很多问题,问题是常见的,最重要的还是成长。”
为寻找更好解决排队问题,喜茶最近还在深圳创维半导体GO店内试用了“自提柜”。《证券日报》记者实地探访时该店店员表示,“自提柜对我们的分茶效率提升很有帮助,外卖员拿错单的现象也大大减少了。”
但除了运营难题外,因缺乏有效壁垒、门槛低、且配方易被模仿,茶饮品牌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当前新式茶饮的原料集中在茶叶、水果、奶制品和甜品等,创新空间十分紧张。
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对于新式茶饮行业来说,因目前已没有太多可创新的产品升级空间,技术壁垒基本上已经不复存在。如今新生代的消费思维与消费行为相比从前差别很大,他们更注重消费的品质、场景、独特和服务;但随着新式茶饮品牌的同质化日益明显,每一家都差不多,人们对茶饮品牌选择的偏好其实没那么大。”
参与喜茶B轮融资的龙珠资本,其创始合伙人朱拥华认为,这种产品同质化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他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一问题的核心在于消费者洞察,哪一家能够在该能力上率先破冰,谁就胜券在握。目前这个阶段,大部分茶饮公司还无法做到通过机制来敏锐捕捉,这时候就是看创始人的。喜茶的创始人Neo(聂云宸)在这方面我是比较信服的。”
“产品同质化是不可避免的”。王小依也对此认同。她认为,行业未来的趋势是国际化和交织性,品牌间的边界会趋于模糊,不管是茶饮还是咖啡品牌,都会产生业务交织。
活下来的关键:品牌与创新
美团点评数据显示,从一线城市远低于低线城市的茶饮门店增速来看,一线城市的茶饮门店已逐渐趋于饱和。在此背景下,头部品牌早已开始出海,寻找更远的赛道。如喜茶与奈雪纷纷选择落地新加坡,打开出海第一步。朱丹蓬认为,出海是一种打造品牌的工具,这不仅可以拔高品牌的高度,更可以进一步提高其国内外知名度。
朱丹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后进的企业与资本越来越多,新式茶饮的行业竞争也日益白热化,但结合产业端与资本端看,最重要的还是品牌壁垒能否形成。“因为技术壁垒已基本不存在,现在该行业竞争的关键在于两大壁垒——品牌壁垒和规模壁垒。其中,规模壁垒是可以靠资本力量进行扩张而达到的,但单店的经营好坏,最终还是要靠其品质及品牌的支撑”,朱丹蓬对此称。
“今天的茶饮行业特别像战国时期,”朱拥华表示,“现在许多品牌成长都很快,例如奈雪、乐乐茶、长沙的茶颜悦色和郑州的蜜雪冰城等,老字号的一点点和coco也在加速成长。这说明了行业发展快,品牌意识强的公司都会吃到初期扩张的红利。这是所有公司一起努力出来的行业繁荣,但再往后发展,茶饮的下半场也就开始了。“朱拥华认为,未来茶饮市场的竞争肯定会加剧,但基于当下的市场状况看来,未来茶饮行业的市场增速在未来三年都会放缓,行业的竞争会从拼增量转向拼存量,而品牌将会主导市场变量。
(编辑 白宝玉 乔川川)
汇天眼APP讯 : 做得好的奶茶都出海了!自2018年11月“网红”奶茶喜茶开出首家海外门店后,相隔不到一年的时间,第三家海外店已经“新鲜出炉”——9月7日,其新加坡的Westgate门店开业。巧合的是,奈雪的茶去年也将新加坡作为出海首站。
新式茶饮近年来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资本的助推。《证券日报》记者据天眼查统计发现,2016年是新式茶饮资本入局的元年。此后,喜茶、因味茶、奈雪的茶和乐乐茶等陆续获得亿元级别的融资,特别是喜茶和奈雪的茶目前估值皆已达到几十亿元,成为该领域的“独角兽”企业。
然而,新式茶饮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得不开始面对门店激增带来的运营管理压力、行业竞争激烈下的产品创新需求,以及如何保持口感稳定等难题。此外,其高估值也屡遭市场质疑,此前传出奈雪的茶有意赴美上市,但经《证券日报》记者求证,并非事实。
新式茶饮:资本蜂拥而至
事实上,国内茶饮行业的发展历史不过二十余年。1997年与1998年,来自台北的Coco都可和来自上海的避风塘先后成立,掀开街边奶茶店的序幕。此后,现泡鲜煮茶、新式茶饮陆续诞生。2015年,奈雪的茶在深圳开出首家店,由于自带社交属性的“大店模式”、适合拍照分享的高颜值设计和“茶饮+软欧包”的搭配,一时风靡市场,一杯难求。
从最初的粉末速溶、液态即饮、到街头现制,再到如今花样百出的新式茶饮,国内茶饮已实现四次“升级”。招商证券指出,中国现代社会茶饮的发展源于人们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的变化,随着消费观念的升级和人们对健康的追求,最初的冲泡奶茶已经逐渐被市场淘汰,而这也是新式茶饮市场规模得以迅速扩大的重要原因。
新式茶饮行业无固定场景和消费时间段的特点大幅提高了坪效,二十几元的定价也填补了饮品市场的空白区间,其出众的商业模式开始吸引众多资本的注意。
《证券日报》记者通过天眼查了解到,奈雪的茶经营主体为深圳市品道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4年。2017年初,便得到天图资本的天使轮投资;2017年7月,天图资本投资加码,A轮融资1亿元;2018年3月,再获天图投资A+轮融资,估值达到60亿元。
相比奈雪的茶,喜茶的融资速度更快,估值也更高。喜茶前身为“皇茶”,目前的经营主体为深圳美西西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初。成立当年便获得IDG资本、今日投资的A轮融资,估值高达10亿元;2018年4月,又获得由龙珠资本领投的4亿元B轮投资。至此,喜茶的估值已达到90亿元。
此外,近期茶颜悦色获阿里巴巴间接投资一事也受到市场的关注。而关于喜茶已完成由腾讯参投的新一轮融资、奈雪的茶有意赴美上市的消息也广泛流传。
对于上述传闻,《证券日报》记者日前分别向喜茶与奈雪的茶官方求证,前者表示“新一轮融资目前无最新消息”。后者则辟谣称:“奈雪的茶短期内无上市计划,今年都在修炼内功,做团队、供应链建设和科技化打造。”
这些成立不过几年的奶茶品牌,估值动辄几十亿元,合理吗?毕竟卖出去的奶茶杯能绕地球一圈的香飘飘,在上市两年后,其总市值也不过百亿元出头。
对此,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目前已有的咖啡品类相似案例来看,只要能卖得出去的估值都合理,但不一定会被二级市场更广泛背景的投资者认可。”
快速发展的背后:隐忧浮现
资本的热捧带来的不仅仅有估值的大幅提升,也直接带动了这些新式茶饮的快速发展。以门店数量为例,目前喜茶已在超过35个城市开店267家,奈雪的茶也已在40多个城市开了近240家店。另据美团点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三季度,全国现制茶饮门店数已达到41万家,一年内增幅高达74%,而在2016年四季度,这一数据还不足20万。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新式茶饮也因过“快”,还面临着管理缺失、同质化等层出不穷的问题。
今年以来,关于茶饮店内的卫生问题屡被曝光。上半年,喜茶多地有门店被曝出存在门店不卫生和饮品出现异物等问题;奈雪的茶也有门店被投诉存在环境不卫生、店员制茶操作不合规等;Coco都可江苏淮安新亚店近日更是被当地监管部门检查出原料内存在霉变水果的问题。
对此,奈雪的茶公关总监王依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品牌发展迅速对人员和供应链的管理能力要求很高,后期我们会加大对团队管理的投入,加强人员的储备和培养。”
喜茶公关总监霍玮则对记者表示,门店卫生问题是其运营工作的重点,喜茶一直在不断加强门店的现场食品卫生管理,包括设置食品卫生安全及品控专员,在外场设立专职清洁员等。“喜茶将工作的重心都放在产品和品牌上”,霍玮称,“不可否认,随着开店扩张我们需要调整我们的公司管理以让这个品牌更好地走下去。我们相信保持成长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因为在公司早期其实难免会有很多问题,问题是常见的,最重要的还是成长。”
为寻找更好解决排队问题,喜茶最近还在深圳创维半导体GO店内试用了“自提柜”。《证券日报》记者实地探访时该店店员表示,“自提柜对我们的分茶效率提升很有帮助,外卖员拿错单的现象也大大减少了。”
但除了运营难题外,因缺乏有效壁垒、门槛低、且配方易被模仿,茶饮品牌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当前新式茶饮的原料集中在茶叶、水果、奶制品和甜品等,创新空间十分紧张。
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对于新式茶饮行业来说,因目前已没有太多可创新的产品升级空间,技术壁垒基本上已经不复存在。如今新生代的消费思维与消费行为相比从前差别很大,他们更注重消费的品质、场景、独特和服务;但随着新式茶饮品牌的同质化日益明显,每一家都差不多,人们对茶饮品牌选择的偏好其实没那么大。”
参与喜茶B轮融资的龙珠资本,其创始合伙人朱拥华认为,这种产品同质化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他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一问题的核心在于消费者洞察,哪一家能够在该能力上率先破冰,谁就胜券在握。目前这个阶段,大部分茶饮公司还无法做到通过机制来敏锐捕捉,这时候就是看创始人的。喜茶的创始人Neo(聂云宸)在这方面我是比较信服的。”
“产品同质化是不可避免的”。王小依也对此认同。她认为,行业未来的趋势是国际化和交织性,品牌间的边界会趋于模糊,不管是茶饮还是咖啡品牌,都会产生业务交织。
活下来的关键:品牌与创新
美团点评数据显示,从一线城市远低于低线城市的茶饮门店增速来看,一线城市的茶饮门店已逐渐趋于饱和。在此背景下,头部品牌早已开始出海,寻找更远的赛道。如喜茶与奈雪纷纷选择落地新加坡,打开出海第一步。朱丹蓬认为,出海是一种打造品牌的工具,这不仅可以拔高品牌的高度,更可以进一步提高其国内外知名度。
朱丹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后进的企业与资本越来越多,新式茶饮的行业竞争也日益白热化,但结合产业端与资本端看,最重要的还是品牌壁垒能否形成。“因为技术壁垒已基本不存在,现在该行业竞争的关键在于两大壁垒——品牌壁垒和规模壁垒。其中,规模壁垒是可以靠资本力量进行扩张而达到的,但单店的经营好坏,最终还是要靠其品质及品牌的支撑”,朱丹蓬对此称。
“今天的茶饮行业特别像战国时期,”朱拥华表示,“现在许多品牌成长都很快,例如奈雪、乐乐茶、长沙的茶颜悦色和郑州的蜜雪冰城等,老字号的一点点和coco也在加速成长。这说明了行业发展快,品牌意识强的公司都会吃到初期扩张的红利。这是所有公司一起努力出来的行业繁荣,但再往后发展,茶饮的下半场也就开始了。”朱拥华认为,未来茶饮市场的竞争肯定会加剧,但基于当下的市场状况看来,未来茶饮行业的市场增速在未来三年都会放缓,行业的竞争会从拼增量转向拼存量,而品牌将会主导市场变量。
逢周末黄昏时分,浦江镇汇中村的青年空间栖村内热闹非凡,来自四面八方的年轻人汇聚一堂。摩托车爱好者们将这里设定为他们的聚会地;“铲屎官”们则携带自家的猫狗,特意前来参加这场别致的“林下派对”。一个有趣的共同点是,几乎每位参与者手中都握着一杯“朱老师的茶”。
今年上半年,一位拥有教师背景的80后青年朱军平,做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决定,将他的奶茶店开设在了闵行的乡村之中。这一举措不仅吸引了大量年轻人专程为“朱老师的茶”而来,更为这片乡村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人气。那么,是什么促使朱老师将奶茶店开进乡村?而“朱老师的茶”又有着怎样的独特魅力,能够如此吸引人呢?
一杯让人怦然心动的茶
“这里的每款茶饮都好喝,清爽解腻,很适合炎炎夏日。”一个周末的傍晚,朱老师的“铁粉”张勇照例过来捧场。店铺内,朱军平在他的小店忙着做各式各样的茶饮,张勇来回穿梭在集市、林下空间和奶茶铺间,将一杯杯茶饮传递给年轻人。
这家开在乡村里的“朱老师的茶”位于栖村一角,面积并不是很大,一个晚上的点单量却能达到近百单。柠檬茶、鲜乳茶、新鲜果茶、椰椰系列、咖啡……小店茶饮品种很多,每一杯都是十几二十元,主打一个性价比。
张勇因一杯柠檬茶与朱老师结缘,那时,一群年轻人经常在浦江网红桥下举行后备箱集市,朱军平带着他的流动茶饮出现,因产品口味独特、性价比高,疯狂“圈粉”,张勇也是其中一位。
张勇说,被朱老师“圈粉”,不光是茶的魅力,味道好只是一部分,更多的是冲着朱老师这个人而来。
朱军平,来自浦江大治河以南的光继村,因为曾经是一位小学体育老师,大家都叫他朱老师。在朱军平的心中一直有一个创业梦,虽然当时已在教育事业闯出一番天地,但他还是毅然决然从学校辞职。从来不会做奶茶的他,只是因为喜欢喝奶茶,开启了他全新的茶饮创业梦。
“一次偶然我品尝到喜茶首创的芝士奶盖,被其口感‘征服’,创业的种子就在心中萌芽了。”朱军平介绍,2018年,他加盟了一家品牌奶茶店,从如何制作一杯茶开始,尝试经营一家门店。由于市场多变,朱老师的创业初体验虽经历了15个月的努力,但还是以失败告终。
“我不怕失败,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随后几年,他又尝试加盟其他两家品牌店,但由于奶茶赛道“内卷”愈发严重,其中一家店被迫关店,还有一家店基本维持运营。“身边不少人劝我转行,但我没有放弃,一边学习如何运营店面,一边专注于新品的研发。”
2022年的夏天,是朱军平人生中的又一转折点。“我经常去浦江郊野公园滨江漫步区运动,看到大家喜欢在闵浦大桥下打卡,我就想如果这个时候他们能坐在江边,喝着茶饮,聊天赏景,应该是个不错的体验。”
于是,朱军平将自己的一辆小车改造成流动茶饮车,把自己研发的一款暴打柠檬茶送到了这群年轻人的身边。没想到这款茶饮不仅给人们带来清凉的口感,还成为一杯社交茶饮。朱老师迅速“出圈”,生意好时,一个晚上就可以卖出300杯。许多骑行爱好者慕名而来,成为他的首批忠粉。被更多人认可的朱军平重拾信心,也萌发了创立自主品牌的想法。“他们都叫我朱老师,我的茶就叫朱老师的茶”。
朱老师开着这辆车来到浦江网红桥,将流动的社交茶送进年轻人群中
一次转角爱上“它”的邂逅
去过古镇、商场,到过江边、居民区,朱军平考察了很多地方,现在茶饮店品牌这么多,一个商场内就可能扎堆开好几家饮料店,竞争相当激烈,还有一些位置好、人气高的店铺,租金也相应较高。这家店应该选址在哪里?在浦江网红桥下重拾信心的朱军平,想到将他的小店开在这群年轻人的身边。朱军平开始到处兜兜转转,却在一次回家路上,锁定了方向。
“我看到隔壁汇中村怎么和自己小时候不一样了,这里新建了篮球场、党群服务中心,到处是美景,随手一拍就是大片……”朱军平感到很兴奋。
汇中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陶佳瑛曾经也是光继村的书记,朱军平找到了陶佳瑛,提出想在乡村开奶茶店的想法。
彼此的汇中村,正因大治河以南乡村振兴的发展契机发生了一场巨大的改变。陶佳瑛介绍,汇中村是大治河以南“一带六村”乡村振兴示范区中的第一个创建村,经过创建,村庄环境变美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来了。栖村,是汇中村一处开放式的田园空间,这里原本是村委会的办公地和一片没人走的林地,通过打造成为年轻人聚集的休闲空间。为了留住年轻人,扶持年轻人创业,陶佳瑛想到进一步打造这个充满活力的社交空间,助力乡村振兴。
在陶佳瑛的带领下,朱军平走进栖村。“这里有装修一新的空间,还有优惠的创业扶持政策,‘拎包’就能开店。”朱军平决定在这里试一试。“我做茶饮品牌的初衷也是想要吸引更多年轻人回归乡村,而新空间也是为了让更多年轻人短暂地逃离都市,回归乡间,这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
在这里,朱军平认识了更多年轻小伙伴,因为各个小伙伴的资源,栖村这个年轻的空间,越来越有人气,“朱老师的茶”也成为这个空间的一个标志,吸引着各方来客。
“我也考察过全国许多城市和他们的茶饮业,钻研他们的茶饮配方、创新口感、风格设计。”在一遍遍摸索后,朱军平找到了他的品牌定位——回归乡野,让更多人喝上性价比高的健康茶饮。
一个个无限可能的跨界合作
就在大家向往的“诗与远方”的栖村,更多的小伙伴也有着微妙的联系,“朱老师的茶”店铺人手不够,其他小伙伴会来帮忙,而朱老师也因此有了更多尝试,去跨领域做平时不曾做过的事,比如在市集设摊共同宣传关爱流浪动物,和小伙伴共同打造林下休闲空间等。现在,前来栖村参加活动的年轻人会来“朱老师的茶”买饮料;冲着“朱老师的茶”来这里打卡的人也会去空间撸撸猫,加入关爱流浪动物的行动中,在这里的年轻人开始了各种跨界合作,并乐在其中。
这样的跨界合作还只是开始,开在乡村里的茶饮店还能有哪些创新?朱军平想到了另一种方式——将自己的茶饮店与父母的餐饮店进行联动,把父母的手作糕点引入到他的茶饮店。
朱军平的父母经营着一家本地农村特色的餐饮店——龙妹农家乐,小店经营近30年,在浦江当地享有美誉,更有许多市中心的粉丝慕名而来。
朱军平的爸爸朱龙根是个憨厚的中年汉子,不善言辞,是土生土长的鲁汇光继村人,继承了上海本地农民勤劳踏实的优点,妈妈王根妹,也是贤内助,坚持手工制作美食,龙妹农家乐便是夫妻名字中各取一字命名而来的。
虽然开在村里,但因为富有农村特色,店内各种传统糕点和特色小吃十分受欢迎。每年春天,龙妹烧卖上市,前来小店品尝烧卖的顾客可以从店门前一直排到路口。在龙妹农家乐,大家不仅可以品尝到原汁原味的乡土本地菜,还有浦江传统老八样。
“都说奶茶+甜品是绝配,我们不如来个茶饮+本地点心的搭档。”朱军平介绍,他的茶饮店不是开在市中心,而是开在农村,就应该有一些农村的特色,“我们正在研发新的点心品种,既要保留传统,也需要一点创新,比如在造型上有些改变。”朱军平介绍。
朱军平的想法也得到了父母的支持,“来,我们家的小老板,尝尝这道点心怎么样?”在龙妹农家乐,父亲朱龙根将刚完成了一块方糕放在朱军平的跟前,请儿子品尝,眼里传递的满是对儿子的认可和骄傲。
在朱军平父母的眼里,儿子已然长大,曾经儿子从学校辞职创业,父母也有不解,看着儿子的店铺越做越好,父母也从心里认可和支持儿子的选择。以田园为起点,父子俩将再一次扩大他们乡村事业。
前不久,“朱老师的茶”开进了浦江社区,二店正式营业,吸引许多人慕名前往。同时,朱军平和其他小伙伴还计划开出三店。就在朱军平的家乡,这里充满着无限的可能……
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蕴藏着无限的生机与希望。随着乡村振兴的大幕徐徐拉开,越来越多的人怀揣梦想投身其间,其中不乏有志向的年轻人,他们主动选择回乡创业、就业,成为推动乡村振兴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闵行区浦江镇大治河以南区域有6个保留保护村,它们成片聚落,也是离市区最近的乡村都市片区。如今,在这片热土上,生态、文化、人才、产业等方面正开启全面的振兴,这场振兴乡村的“风”,吹散了人们的烦恼,也带来了对于未来美好的向往。
来源:今日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