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下都没能通过抑郁测试
除了那个一天到晚都乐呵呵的胃
……
喜茶在上海红火开业的时候,网友养乐多男孩洸洸曾开玩笑说想开一家丧茶店。
1个月后,“ 一家哭着做茶的丧茶店 ”,借着号称“排7小时队才能买到”的喜茶风,真的来了!
中国首家丧茶店,4月28日上海沮丧开业!
你不是一无所有你还有病啊乌龙茶”
“加油你是最胖的红茶拿铁”
加班不止加薪无望绿茶
前男友过得比我好红茶
……
产品取名真的“扎心”
而你却乐呵呵地排队
好气哦,喜茶排不到,丧茶也是
@爱吃肉的清儿
丧茶以黑色为主色调,店铺代言选择了丧气的“微博网红”王三三:一个并不可爱的羊驼。丧茶只是一个营业4天的快闪店,仅在4月28日- 5月1日期间营业。
而这那只“自杀绵羊”的名字叫做王三三,别名王三丧,真身是网易新闻主编,这背后……
其实就是饿了么和网易新闻共同合作的一次活动。这就注定丧茶被挤爆背后是靠营销驱动的,而非像喜茶靠产品驱动!
开业首日,丧茶同样排队、火爆、买不到。然而,与喜茶排队几个小时后仍然美滋滋不同,丧茶首日口碑表现却有点“小确丧”。消费者在现场并不能直接购买奶茶,而是需要在“饿了么“APP上下单,并向现场工作人员出示下单凭证才能领取奶茶。
网友评论调侃“小确丧”:
“从不排队,到每人限购四杯,再到每人限购两杯,2点30分到3点30分,这队伍就没动过,的确很确丧”。
“马德里的淡水鱼”留言说“这茶要多难喝有多难喝,同事买的乌龙玛奇朵倒出来奶盖是结块的,如果排队是一种体验的话,确实有点小确丧了”。
喜茶靠产品火,靠产品活
21岁的聂云宸创业,2012年,广东江门九中街开了一间小小的奶茶店,当时负责奶茶店的只有创始人聂云宸一人。迎上消费升级的浪潮,IDG、何伯权(乐百氏创始人)亿元投资了喜茶。
开店后,喜茶的生意很差,每天的营业额只有几十块钱。聂云宸能做的只有每天去网上搜评价,尤其是差评,从中了解顾客喜好,不断修改配方。这样的状况持续了半年,小店外开始排队了。
这更坚定了聂云宸坚持产品的心。
聂云宸说,从小城市起步,口味是否受欢迎,市场会立即给出最直观的打分,喜茶最初经历的考验恰巧是它的最佳试炼。
21岁创业的男生,在开店之前,竟然花了一年来调试产品,他说直到有一天觉得做出了大家喜欢的味道。
而作为借势营销的丧茶,仅开4天店,不过是一场秀而已。
消费升级,传统行业与线下创业的机会
2017年,创业潮流变了!
喜茶、鲍师傅、网红青团……
“左手一杯喜茶,右手一块包师傅!”喜茶排队成魔,鲍师傅火到山寨遍地。
网红美食起于线下实体店,兴于线上网络传播。排队大军的追捧,让黄牛问到了肉味,让投资人看到了机会。
相似的是,网红小吃代表,喜茶和鲍师傅都不是“一夜爆红”的新品牌,都是多年的“老字号”。
2017年,互联网创业似乎已经向下半场过渡。喜茶、便利蜂、迷你KTV、千聊、狼人杀被“42章经”称为今年的5个小风口而火。这背后的投资逻辑,大众的消费能力提高带来的消费升级以及文化娱乐新的机遇。
消费升级的背后是90后越来越抢的消费能力。他们对消费的需求与过去有很大差别,这就造成了产品升级、服务升级的新消费与内容创业有更多的机会。喜茶的胜利,有营销的因素,更是颜值经济的胜利!
而这一类型的创业给传统行业带来更多机会,对比之下,2017年纯互联网创业已经越来越难。
红杉中国基金合伙人刘星说:从今年开始传统行业似乎有一些领域在复苏。
下半场,比赛开始!
>一度引发行业热议的网红茶饮店“丧茶SUNGTEA”,已默默的在福建市场布局了5家门店。据丧茶官微门店数据显示,丧茶分别在厦门、福州平潭、龙岩、晋江拓店。除了厦门有2家门店外,其他3城市各有一家。其中,位于中华城北区一楼的丧茶店,目前已处营业状态,据了解,该门店面积40㎡。
据悉,“丧茶SUNGTEA”的母公司是宁波苏格糖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4年,旗下包括“丧茶SUNGTEA”、“苏格先生甜品”、“芷茶”和“食珍”四个品牌。
相较于市场上大多数品牌的宣传手段,丧茶SUNGTEA的营销方式就显得“另类”。丧茶SUNGTEA号称,每天一杯负能量。给顾客建议,喝完请勿在店内自杀等等。奶茶的名字更是千奇百怪,叫你丑不仅是因为胖奶茶、前男友过得比你好拿铁、碌碌无为红茶、工资不涨水果茶、浪费生命绿茶……
事实上,“丧文化”的营销是以人们对生活不如意的共鸣刺激着购买欲,运用了商业界常见的逆向思维营销模式。而从目前的影响力来看,“丧茶SUNGTEA”的营销手法不亚于任何一家网红店。
据丧茶SUNGTEA相关人士此前透露,丧茶SUNGTEA经营模式采取城市中心区域直营+外围加盟。开放了一、二、三线城市加盟资格,选址以城市主商圈、商业综合体为主。每家门店的面积在20㎡-100㎡之间,30㎡-60㎡最适宜。
靡大江南北的喜茶,不仅推动了年轻人的消费升级,也带动了整个奶茶行业的发展。怒怼喜茶,主打丧文化,原以为只是脑洞清奇的网友恶搞一番的丧茶如今开到现实生活中来。4月28日,中国首家“丧茶”店在上海开业。与喜茶、鲍师傅、杏花楼青团等“网红”一样,“丧茶”店门口人流络绎不绝。开业当天,由于排队人数较多,店家还宣布每人限购两杯。同时,不在门店配送范围内的用户可以支付100元排队费使用“饿了么”的帮买帮送服务进行点单。正如其名,这家丧茶店不惜把常识、习惯、传统文化拧过来,“哭着做茶”,“沮丧”开业,店面以负能量的黑色为主色调,饮品名称也是匪夷所思,所推出的6款饮品取名都非常“丧”,如“你的人生就是个乌龙玛奇朵”“你不是一无所有你还有病啊乌龙茶”等。
据悉,这次的“丧茶”快闪店,从整体策划到落地实现,整个周期两周都不到。开业仅半天,丧茶开店的消息就贴满了各大新闻平台和自媒体账号,成为热点事件,丧茶店门口排起了上百米的长队,引得各路网友纷纷前来围观,自发传播。这个五一节假期,广大网友觉得最有参与感的事情,可能就是拿着一杯丧茶拍照,或者在社交媒体议论丧茶。
最初创意源于网友玩笑
据了解,丧茶以快闪店的形式只营业4天(4月28日—5月1日)。这家现实版“丧茶”奶茶铺整体为黑白搭配风格,墙体黑色,字体白色,服务人员的着装也是一身黑衣。在墙上的茶品列表上,“丧茶”共列出了6款系列卖品,“你的人生就是个乌龙玛奇朵、你不是一无所有你还有病啊乌龙茶、加油你是最胖的红茶拿铁、爱上一匹野马头上一片草原奶绿、前男友过得比我好红茶、加班不止加薪无望绿茶”;口味上分为“丧到极致无糖、七分丧三分糖、丧到刚刚好半糖”三种,价格则在18元到20元不等。
快闪店是一种短期经营的时尚潮店,指在商业发达的地区设置临时性的铺位,供零售商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若干星期)吸引消费者,推销其品牌,随后又消失不见。根据RET睿意德发布的《中国快闪店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的“快闪店”已经进入快车道,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00%;到2018年,二三线城市的各类快闪店将占整个“快闪店”市场份额的54%—72%;预计到2020年,快闪店在中国将超过3000家,成为品牌营销的重要法宝。
借助喜茶和丧文化这两大IP,这次营销话题足够吸引眼球。值得注意的是,网传丧茶最初的创意来自于一位微博网友。在“网红”喜茶刷爆社交网络的同时,一位名为“养乐多男孩洸洸”的网友在3月25日发了一条微博称:想在喜茶对面开一家丧茶,主打一事无成奶绿、碌碌无为红茶、依旧单身绿茶、想死没勇气玛奇朵、没钱整容奶昔、瘦不下去果茶、前男友越活越好奶茶、加班到死也没钱咖啡、公司都是比你年轻女大学生果汁。叫号看缘分,口味分微苦、中苦和大苦。
丧文化引起年轻人共鸣
2016年夏天,以“葛优躺”为先锋的一场比废大战拉开了序幕,无数个90后青年从这个十几年前播出的电视剧的镜头里看到了真实的自我。几乎是突然之间,与传统价值观大相径庭的流行语爆炸式地在网络上传播开来,“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感觉身体被掏空”等带有一些绝望性质的语言,成为年轻人新一轮的个性标签。悲伤蛙、长腿的咸鱼、马男波杰克等,在“葛优躺”的带领下先后上阵,不断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其实这股“丧风”已经吹了很久了,活动方只是选择恰当的时间,满足了年轻人需求。把正面品牌内核包装成看似的负能量,一把戳中了年轻人。“干了这杯小确丧,生活总会出现困扰,并不至于悲惨,虽然密集出现,但是依然怀有希望。”饿了么方面透露,这次只开4天的丧茶快闪店,只是饿了么“创意热店”的第一波。预计饿了么将不仅以传统品牌餐厅,更是以用户喜爱的网红餐厅作为切入点,真正意义上去完善对于品质的定义和解读。“新零售的启动,配送业务的完善,让饿了么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和用户一起玩。”饿了么人士表示。
丧文化一词并没有准确的定义。有人称其大致是指今天的一些年轻人热衷颓废和绝望,并着力表现那种麻木不仁、冷漠无情、行尸走肉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但相比正能量,丧文化的反鸡汤更能引起大众共鸣。
因此,嗅觉灵敏的商家也早就看到了市场所在,丧文化营销,丧茶并不是第一个。在丧茶之前,四川成都一个创意团队“试物所”针对丧文化推出了一款“没希望”酸奶,台湾奶茶品牌moonleaf也曾推出过4款“消极杯”,日本咖啡品牌UCC还发起过一场叫做“大人的腹黑语录”的营销活动。
观点
生活好丧但还是要好好过
“丧文化”是真的丧吗?其实并不是,当鸡汤文占领朋友圈,年轻人普遍焦虑但是主流文化却要求进取的背景下,“丧文化”不过是反其道而行的一种文化形式,看似反正统,反进步,反奋斗,其实是给年轻人提供一种焦虑现实中的安全感。
此外,“丧文化”也是一种自嘲表达。和丧茶对应喜茶类似,在冯小刚的电影《大腕》中也有类似情节,电影中一场葬礼的赞助商之一就是“报丧鸟”(对应西装品牌“报喜鸟”)。不过,区别于电影中的反讽,丧茶以及其背后的丧文化是年轻人的“自黑”,一种幽默的情绪表达形式。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丧文化营销大多还是从“生活好丧但还是要好好过”的角度出发,将正面的情感包装成看似负能量的反鸡汤。
不论是丧茶还是负能量奶茶,随着“小确丧”的流行,反鸡汤营销正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品牌推广和宣传当中。一方面,风趣幽默的宣传文案在增强了品牌的创意感、让品牌形象更加丰满的同时,也和消费者之间形成了共鸣,消费者自然心甘情愿为这文案创意买单。另一方面,反鸡汤能够“搭配”这些“丧文化”产品的基础也在于,产品的目标人群和“丧文化”的流行圈层具有一定的重合性。此外,“丧文化”的传播渠道以各类社交网络为主,虽然从单一圈层切入,但是因为社交平台的开放性,影响人群范围却被指数级扩大,因此,对于品牌而言,反鸡汤营销不失为一种高性价比推广模式。
但前车之鉴常常发生在一些网红店的身上。比如黄太吉煎饼,产品的短板很容易在它强势的营销中被持续放大,并消耗掉整个品牌势能。噱头足、营销强,系统作战能力弱,是很多网红店昙花一现宿命的根由。
丧茶的聪明之处在于,它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是一个PR行为,并通过一种类似行为艺术的快闪方式,完成了对目标客群注意力的收割。
而对行业来说,扎实本分做运营是根本。如果连基本功都做不好,那么即便面对风口,热闹也是别人的,你还是什么都没有。因此,基于丧文化的产品和营销,虽然常有机遇成为爆款,但往往不能形成真正的商业模式。看来,“丧茶”过后,这场吹进年轻人心里的风,大概还会再换个方向。本报综合自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 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