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新乡日报】
原味羊蝎子、鸿运狮子头、意式肉酱面、黄河大鲤鱼、蒜香无骨鸡爪、虾仁锅贴豆腐??一场预制菜大餐即将来“席”。
4月10日至12日,2023中原农谷预制菜国际博览会暨产业发展论坛(以下简称“博览会”)将在河南省新乡市举行。4月6日,大河财立方记者从博览会组委会获悉,此次博览会以“中原美食 豫满天下”为主题,将邀请200余家预制菜相关领域企业参展。届时众多预制菜新品、爆品集中亮相,带来一场“色香味”俱全的预制美食之盛宴、商务洽谈之盛会。
【看点1】唱响“大合唱”,中原农谷“一核三区”所在地县(区)集中展出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2022年4月13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中原农谷”建设方案》,拉开全力建设中原农谷的序幕。随后,河南省委省政府发文明确,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成高地、十年进入全球一流”的目标,全力打造创新之谷、开放之谷、绿色之谷、智慧之谷、融合之谷。
中原农谷实施“一核三区”发展战略,总规划面积为1476平方千米。其中“一核”共206平方千米,包括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神农种业实验室、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国家现代种业产业园、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示范基地等。“三区”则包括以延津县部分区域为主体的东区,新乡县、获嘉县部分区域为主体的西区,以原阳县部分区域为主体的南区。
博览会现场,平原示范区、延津县、新乡县、获嘉县、原阳县将集中亮相,聚焦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原农谷建设、农业产业链打造、预制菜等主题,展示各地的发展与亮点。
【看点2】聚焦“拿手菜”,200余家企业携美食唤醒味蕾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培育乡村产业新业态,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这是预制菜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此前,包括河南省在内的多个省份出台政策,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壮大,众多企业加大投资布局,抢占预制菜万亿赛道。
预制菜持续炒热的当下,各家都有哪些“拿手菜”?预制菜领域又有哪些新风向?这场博览会将给出参考答案。
记者从博览会组委会获悉,截至目前,百胜中国、正大食品、蚂蚁商联、锅圈食汇、顺丰科技、京东科技、安井、牧原、双汇、千味央厨、三全食品、好想你、银金达、九豫全、雨轩股份、亲热集团、三味真厨等200余家预制菜产业链企业已确认参展,届时将携旗下预制菜热门产品集中亮相。
作为餐饮巨头,百胜中国早在2020年便加入预制菜赛道,在餐饮新零售“家庭厨房”领域不断探索,旗下品牌肯德基和必胜客都推出了各具特色的预包装食品。
据了解,在此次博览会上,“肯德基自在厨房”系列产品将精彩亮相。“肯德基自在厨房”已推出整切西冷牛排、微波三分半炒饭、经典原味酸辣粉、秘制鲜香鸡排、燕麦雪糕等产品。
此次博览会上,必胜客新零售“必胜优选”将携经典意式肉酱面、惠灵顿牛排、爆汁烤肠、奶油蘑菇汤等特色爆品参展。为居家消费人群提供安心美味又容易上手的解决方案,厨房小白也能在家轻松做出优质西餐。
“速冻大王”安井食品是速冻食品行业中最早着手布局预制菜品类的企业之一。近几年,预制菜在安井产品结构中的占比逐年增大,也一直保持较高的收入增长速度。
安井食品3月份发布公告显示,公司前两个月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37.4%,速冻火锅料、预制菜肴和速冻米面制品延续了良好的市场表现。公司预制菜第二增长曲线已初见规模,预制菜行业景气度较高,该板块业务有望快速上量。
据介绍,此次博览会上,安井食品将携带各色美食亮相,现场唤醒味蕾。
【看点3】翻新“快手菜”,椰香咖喱鸡、麻酱米线等新品邀您打卡
热红酒、草莓塔、螺蛳粉、酸辣粉、生椰拿铁、脆皮五花肉??如果问到去年哪类吃食最火,每个吃货心中或许都有自己的答案。
作为食品工业大省,河南发展预制菜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企查查今年年初发布数据显示,我国现存预制菜相关企业6.34万家,其中,河南有预制菜相关企业5932家,位居全国第二。在制造“爆款”方面,河南省食品工业协会2022年公布数据显示,全国80%以上的酸辣粉都是“河南造”,让河南的酸辣粉着实“火”了一把。此次博览会现场,河南多家食品行业龙头企业将集中亮相。在展示传统优势产品的基础上,也带来了新品。
“餐饮供应链第一股”千味央厨是中国速冻油条开创者。此次参展,千味央厨将带来椰香咖喱鸡、中华狮子头、中华腐乳扣肉、臭罗非鱼、虾仁锅贴豆腐等预制美食。
河南头部食品加工企业双汇此次参展将带来梅菜扣肉、红烧肉、八宝饭等菜肴产品,其中包括农家酥肉、麻酱/肥汁/香菇鸡丁/酸辣鸡胗米线等新品。
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随着消费者生活节奏以及工作节奏的持续加快,再叠加产业端对预制菜刚需性持续提升,预制菜将会进入新的加速周期。在预制菜迭代更新十分迅速的背景下,将预制菜做到“不时不食”,更具个性元素、网红特质,则能形成更强的关注度和吸引力。
【看点4】做好“热门菜”,原阳县多家企业“组团”参展
老家河南,吃在原阳。此次博览会上,多个县(区)的预制菜领域企业将“组团”亮相,其中包括近年来重点发展预制菜产业的原阳县。
诞生了“中国第一米”的原阳县,产业基础优势明显。近年来,原阳县抢抓新风口、跻身新赛道,出台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金九条”政策,集全县之力做大做强预制菜产业,上榜“2023年全国十大预制菜产业基地”,为中西部唯一。目前,原阳县拥有九豫全、雨轩、禾胜合、三味真厨、绝味鸭脖、巴奴火锅、三元、姐弟俩土豆粉、菊花开等知名食品企业100余家,产品种类突破4000种,辐射全国。
“2022年公司预制菜收入在总营收中占比约为8%,预计未来几年,这个比例将会提升至50%以上。”新乡市雨轩清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参展,雨轩股份将带来预制菜和烧烤类产品,比如原味羊蝎子、精品羊杂汤、御品羊脸肉、红油羊肚丝等。
此次展览会,河南九豫全食品有限公司将带着众多预制美味参展,美味背后,有技术的支撑。
“熟食类产品同质化严重,要从全生产链条上寻找突破口,提升产品质量。要做好预制菜,人才和专业团队是第一要素。”九豫全负责人介绍,九豫全与河南农业大学联合建立了食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通过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让预制菜产品更香、更鲜、更便捷。
据介绍,此次博览会现场设置了国际展台、国内展台、省内展台,并设置酸辣粉专项展台。在酸辣粉专区,豫道、食族人、嗨吃家、九月天、丽星等企业,将带着各种类型的酸辣粉参展,快来一起嗦粉吧。
【信息链接】
活动主题:中原美食 豫满天下
活动时间:2023年4月10日至4月12日
展会地点:新乡市平原(建业)体育中心会展馆A馆
论坛地点:新乡开元名都大酒店
本文来自【新乡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新社江门12月13日电 题:窑焗鸡:勾起广东台山游子乡愁的味道
作者 李晓春 郭军
“近日,在回村的沿途,看到有村民在田里挖番薯,瞬间让我想起来儿时跟堂哥他们偷挖番薯去焗窑的场景。”近日,现居加拿大多伦多的台山乡亲李女士回到广东台山探亲时,回想起儿时焗窑的片段,满脸的幸福。
“焗窑”,是台山乃至两广地区秋冬季喜闻乐见的一项乡村野外活动。人们在刚收成的番薯田、稻田等就地取材,用翻出的泥块按“下宽上窄”的规律,叠成塔状且留烧火口的泥窑。拾柴生火将窑壁上的泥块彻底烧红,然后把“塔尖”的泥块夹开,留出足够宽的位置,从上往下放入食材。紧接着将窑壁的泥块轻轻拍碎覆盖在食物周围,再从旁挖些碎泥覆盖严实,视食材而定,焗30至40分钟,即可“开窑”取食。
12月3日,广东台山乡间的一座“焗窑”。李晓春 摄
眼下,在台山各镇(街),不少农庄、营地、果园、餐厅、民宿为吸引顾客,纷纷亮出可提供焗窑、烧烤服务等广告内容,甚至有农场、餐厅每日限量供应新鲜出炉的窑焗鸡给食客选购。
“今天做窑焗鸡,下午4时左右出炉,欢迎下单!每只都是现杀现做的放山鸡,按鸡个头大小分别售63元(人民币,下同)和66元。”12月3日,台山台城街道桂水村小鲜农场负责人余伟洪在微信朋友圈介绍,当天推出25只窑焗鸡都满足不了顾客的需求,熟客的回购率很高。
“进入秋冬季,台山乡间焗窑的氛围愈加浓厚,四处都能见到焗窑的踪迹。除了焗番薯之外,很多人喜欢焗鸡、焗猪脚。”余伟洪介绍,他成功把儿时的焗窑爱好,变成了如今的营生手段,每天重复杀鸡、腌制、包裹到送货等过程,乐此不疲。
12月3日,在广东台山,打开包裹外层的锡纸,“窑焗鸡”色泽金黄、香气四溢。李晓春 摄
同时,当地也有把窑焗鸡打造成日常美食供应的食肆,台山四九镇禾味农家饭店就是其中之一。禾味农家饭店负责人伍家富表示,他目前用可重复使用的碎砖块代替泥块,并特制了方便烧柴、不受雨天影响、可移动的灶炉状底座,将碎砖块在底座上叠成窑,操作方便快捷、食物干净易熟,每个窑可放入6只鸡,可4个窑同期进行。
“昨晚有几位从美国回来的朋友到家里吃饭,我特意订了2只窑焗鸡。从农场取回家之后,剥开层层锡纸,里头的鸡还是热乎乎的,腌制配料和鸡油香混在一起扑鼻而来!直接用手撕开几大块装盘,大家边吃边说‘好过瘾’!”台山市民雷先生表示,用手抓着边扯边吃的方式,令人爱不释手。
对于讲究“鸡有鸡味”的广东人来讲,台山窑焗鸡的选材决定了出品的口感,若想吃起来鲜香不腻、爽滑不柴,足龄的放山鸡、农家养的土鸡是首选。对于大部分台山游子而言,焗窑的场景,烟火气中往往会混合着泥土的气息,在维系和加深感情的同时,容易勾起他们对家乡台山的美好回忆。(完)
新社江门2月22日电 题:拾童趣、品美食:广东台山“鳅”烧味爽
作者 李晓春 郭军
香煎泥鳅。 李晓春 摄
时下,在广东江门,“捉泥鳅”常见于商场、景区、农庄推出的亲子类活动中,家长与孩子们共同参与,其乐无穷。而对在农村长大的“50后”“60后”甚至“70后”来说,野外的溪、沟、渠、河、湖,才是他们当年捉泥鳅的主场,那段记忆里深藏着一份童趣和一丝乡愁。
据介绍,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广东台山农村,泥鳅与黄鳝常见于灌溉用的水渠(当地称之为“水圳”)。村民中不乏捕鱼能手,渔获随手可得,甚至不借助任何工具,徒手捉也能收获满满。
“我记得小时候,村口那条水圳,每逢(早晚造水稻)放水耙田、插秧阶段,在圳口或圳底少水的地方很容易捉到泥鳅,可用竹编的‘篸仔’捞、空手捉或用自制的短柄小鱼叉插。”2月18日,现居澳大利亚墨尔本的“50后”台山乡亲宏叔跟中国亲友微信聊天时说道,当年捉泥鳅十分容易,但由于煎泥鳅费油,导致多数泥鳅成了家禽的口粮。
“本地的野生泥鳅,鱼身细、短且一般会散布有黑色小斑点,背鳍、尾鳍的边缘呈淡淡的橙黄色或金黄色,一旦受到惊吓,会有上下快速游走的应激反应。”台山三合镇年逾八旬的伍大爷介绍,在野外,泥鳅受惊后容易往水下的泥底钻,而且会顺势把水搞浑,但其有晚上在水底栖息的习性,用灯光一照就能发现。
在台山乡镇的茶楼饭馆,每天饭市推出的泥鳅焖花生、生焗泥鳅煲、香煎泥鳅、椒盐泥鳅、泥鳅芫荽豆腐汤、泥鳅冬瓜汤、泥鳅腐竹汤等菜式,很有当地乡味特色,若选用野生泥鳅烹制,出品更受追捧。
“煎泥鳅,需用小火煎制,要有点耐心,才能煎得好。”台山水步镇从事餐饮业三十多年的刘师傅介绍,刚煎好的泥鳅酥香扑鼻,搭配些提前炸熟的花生食用,风味更佳。如今,部分食肆为了出品高效,直接用油炸的方式代替小火煎制,口感完全不同。
“我每次来这吃饭,一见有野生泥鳅,就想吃生焗泥鳅煲。用柱侯酱焗出来的味道,特别鲜香。”2月19日,在台山四九镇禾味农家饭店用餐的食客赵先生表示,养殖泥鳅同野生泥鳅有明显区别,养殖的个头比较匀称且骨头吃起来偏硬,而野生的大小不一且骨头吃起来偏软。
在台山的菜市场中,野生泥鳅供不应求。“近期,野生泥鳅价格在每公斤100元至140元人民币之间。货多时,可按客户要求略作挑拣。货少时,不会摆出来卖,毕竟连供应茶楼都不够。”台城街道富城市场一鱼贩透露,如今市场上虽有养殖泥鳅销售,且价格相对便宜,但当地人更喜爱野生泥鳅。
泥鳅腐竹汤。 李晓春 摄
“我妈喜欢将煎过的泥鳅煲汤,煲腐竹、白萝卜、菜果、冬瓜、节瓜等,既可当菜,又可当汤。”台山“90后”市民许女士说,老一辈人把野生泥鳅比作“水中人参”,据闻用其烹汤有增强免疫力、改善贫血、补肾壮阳、预防心脑血管病等食疗功效。
“在台城大亨一家茶楼,平日有‘泥鳅煮酒’供应。”台山美食爱好者黄先生推荐说,泥鳅煮酒是一道滋补特色汤品,喜欢吃猪腰煮酒、鸡子煮酒的食客,值得前去体验一番。
近期,内地电视剧《狂飙》热播,让取景地台山再次走进公众视野,剧中出现的美食和食肆备受关注,已在台山乃至江门五邑地区掀起一波美食打卡热潮,带旺了当地餐饮和旅游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