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去哪里吃饭?”
提到滨州西区的美食街,很多人会脱口而出大学创意文化城。鸡蛋灌饼、黄焖鸡米饭、牛肉汤、砂锅烩面、麻辣烫、米线炸串... ...各式各样的餐厅小店,各类风味美食边走边尝,更能在熙熙攘攘的街上闲逛,享受一天来难得的安逸。大学创意文化城北邻滨州学院,每逢饭点,特别是傍晚时分,深入到街巷中,整条街弥漫着各种食物的香味。餐饮经济的火爆在给人们提供各类美食的同时,也让许家佳园居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今年62岁的石文华是市西街道许家佳园小区居民,他和老伴儿都是小区的保洁员。闲暇时,石文华喜欢在大学创意文化城溜达,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心里就不由自主地开心。“这里生意火爆,房租就会水涨船高。”石文华说,虽然两个孩子都已成家立业,但前些年老大一家遭遇不幸,日子比较紧吧,也最让他放心不下,他就把分到的商铺给了老大一家。每个月几千块钱的房租收入,彻底解决了石文华的后顾之忧,让他过起了惬意的生活。在许家佳园小区,几乎人人都是房东,靠房租收入生活成了居民们端起的“铁饭碗”。“在建设大学创意文化城之前,这样的生活是根本想象不到的。”原许家党支部书记石永青说。
2002年之前,说起滨州城市范围,滨城区市西街道康家居委会就是滨州城区的西部边界,许家居委会则是名副其实的城郊村。2002年黄河小区和市政大楼奠基,滨州整个西区建设正式拉开序幕。伴随滨州西区开发建设的推进,周边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征用开发,到2009年许家居委会这个世代依靠种地谋生村落面临无地可种的局面。
“村民们过惯了半截木头半截铁的日子,没有了地,急得在家蹦高。”石永青回忆,为了解决村民经济收入问题,让村民“失地不失收”,村“两委”广泛争取党员群众意见,对许家村进行了整体规划,并提出了“家家住楼房,户户有商铺”的致富路。
2011年大学创意文化城开工建设,2013年底建成投入使用,居民家家分到了商铺,当年就有了回报。
< class="pgc-img">>“大学创意文化城刚开始营业的时候,黄河五路沿街店铺一年房租在35000元,现在已经到了60000元,翻了一番。平均下来每个店铺一年房租收入45000块钱。” 许家党支部书记彭建军介绍,依托滨州学院庞大的学生消费群体,辐射周边20里地,大学创意文化城餐饮经济十分火爆。从早上开始一直到晚上10点多,都有店铺在营业,有些甚至通宵营业。大学创意文化城的火爆给经营业户带来丰厚收益的同时,也让“房东”居民们安了心。不仅如此,大学创意文化城从中段往南的三四层承包给宾馆用作客房,每年增加集体收入百万元。
随着经营的逐渐火爆,车辆乱停乱放、广告牌匾杂乱等现象越来越突出。借助近年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契机,市西街道先后多次投入资金对大学创意文化城进行提升改造。安装了停车架、休息凳,更换了路灯,对商铺牌匾进行统一规划。同时督促经营业户改善店内卫生,面貌大有改观,仅用50多天就让大学城变了模样。
走在大学创意文化城,沿街店铺门前随处可见美团、饿了么、UU跑腿外卖小哥的身影,这里已经成了西区外卖小哥集中地。今年以来,市西街道依托社区党建阵地,打造了“市西小哥·红蜂先行”新就业形态党建工作品牌,在大学创意文化城设立“市西街道红蜂驿站”,为快递、物流、外卖小哥提供避暑取暖、歇脚充电、饮水就餐等场所服务,帮助快递、物流、外卖小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增强快递、物流、外卖小哥的获得感和归属感。
大学创意文化城,不仅丰富了人们的休闲娱乐生活,也拉动了城市经济的活力与繁荣。像石文华这样,以这种方式成功融入城市,是许家村民万万没有想到的。(记者 张迎宾)
< class="pgc-img">>案 | 刘强东没干成的的事,他们差点干成了 。
2021年3月某日的傍晚五点,上海的天空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原本已经开始转暖的天气,因为这一场雨再次变得寒冷起来。
此时望着正在给店里唯一一桌客人数签子的服务员,还在读书的大学生王多余的心好像也因为这场雨变得寒冷起来,脑海中不断的响起自己合伙人兄弟的话:
“要不算了吧,我们也快实习了,实习之后我们是顾不了这家店的,张三要上班,没有我们看着,他一个人顾不过来的。想想你多少次因为客人需要而看店到凌晨,第二天还要上课。而且我们已经亏了5个月了,再亏下去更难受,就当创业失败了吧。”
失败了吗?可能吧,理智让王多余劝自己放弃,但心里有另外一个声音一直在反驳。
听说刘强东在大三的时候开了家小餐馆,什么都不懂,居然连交完转让费要持续交房租都不知道,因为缺乏管理和监督,钱被员工贪光亏了20多万 。
而我们把五毛钱一串的串串,曾经干到过7万(月入)的营业额,这可比刘强东当时强多了。
要不是旁边突然杀出来一个夜市摊,营业额也不至于会差到现在一个月才两万左右。
只要再等等,等今年(2021年)10月夜市摊结束,生意就会再回来的,到时候挣钱了,当老板不比打工香吗?
王多余又觉得自己可以坚持了,但仔细回忆2020年11月的时候,自己不也是这么想的吗?
明明自己当时听到的消息是说,这个夜市只在这里开1-2个月就走了,但实际上到了2021年3月还开着,周围的餐饮店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说是10月份一定结束,可万一不结束呢?
而且即便结束了,生意就一定回得来吗?
“我该拿自己的前途学业,赌上这家店的未来吗?”
不盘不知道,一盘吓一跳
2020年7月初,王多余和张三、王二盘下来的串串店试营业,第一件事儿自然是热情的邀请认识的同学们捧场。却遭遇到了很多同学的拒绝,究其原因,有同学告诉王多余二人,他曾经因为吃那家串串店而拉肚子,很多同学都跟他有相同的遭遇。
听着同学们的解释,王多余心里咯噔一下,“坏了!莫不是被老板娘坑了?”
王多余原本是上海某医学院大学的学生,在大一的时候应征当兵入伍,在当兵期间和张三、王二成为了很好的战友兄弟。2019年服役结束后,张三选择了去上班,而王多余和王二则选择继续回到母校学习,继续之前没有完成的课程。
其中,王二因为在当兵之前,曾经在学校里面承包过一个快递业务,后来因为当兵走了,就把业务转给了别人,现在回来后,王二觉得还是想再做点生意,就想拉王多余入伙。
一开始,王二提出的建议是在网上搞一些刷单之类的业务,但王多余觉得,如果要做,是不是那种看得见摸得到的实业会更好一些。
机会出现在了2020年疫情之后,在家憋了几个月、成功返校的王二和王多余在一家串串店吃串串的时候,打听到店老板娘想转掉自己手里的店。
店老板娘告诉他们,这个店已经开了有4年,但自己家里面小孩子要上小学,同时自己的老公也一直在外地,她一个人忙不过来就想要把店转出去。
后来王多余在回忆的时候猜想,这个老板娘真正转店的原因可能是当时生意不是特别好,但当时的王多余三人并没有想那么多,就决定把店接下来了。
王多余接下的串串店,在离自己学校最近的商业广场绿地的一楼,而这个商业广场的位置就在王多余大学的两个学院中间,基本靠王多余学校的师生养活,人流量比较稳定。
同时,因为学校有食堂,所以串串店正好和食堂的菜品有所区别,这也他们选择盘下这家串串店的原因。
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店铺的运营情况,王多余特意去查询了串串店的名字,发现是个四川的品牌,虽然不出名,但好歹是个连锁,所以三个人当时的心里都是高兴的。
经过和老板娘、绿地的各方讨价还价,王多余三人最终以18万多一点点的价格拿下了整个串串店,其中包括转让费和该店的加盟费,最后再加上一个给到绿地的5万块钱的押金。
等到所有东西都办好以后,开店已经是7月份的事情了。这里还有个小插曲:绿地这边有规定,一家店签的合同,这家店合同到期了,如果不续租,重新下一家店过来接手的话,就要换掉头牌和里面所有的装修,因为这些东西是上一家店的。
< class="pgc-img">>但这样的话这个门头包括店里面的装修就得重新搞,投入的话可能还要多出个十几万。最后王多余他们只能选择以老板娘的名义续租,再转让给王多余三人。
签好合同以后,王多余三人就开始着手开店了,但这店不盘不知道,一盘吓一跳。在邀请同学们来串串店捧场的时候,发生了之前那一幕,王多余三兄弟才发现这家店是进了学生黑名单的死亡串串店。
大力抓卫生,救活死亡串串店
王多余和王二三人瞬间回忆起来,一切的卫生问题其实在一开始就有迹可循的。
盘店前的几天,王多余三人去店里找老板娘聊天,突然有客人问王多余有没有酸梅汤?(老板娘的串串店会为客人提供免费的酸梅汤)
王多余到后厨问老板娘还有酸梅汤吗?有客人需要。老板娘非常豪爽的说了一声“有!”,转身就拿起原本装酸梅汤的水壶把酸梅汤粉倒进去,然后直接在水龙头上面就自来水就冲好,再拿出去给客人倒好好,整套动作说是行云流水也不过分,而王多余当时就满脸震惊的呆在原地,一瞬间心里非常难受。
在王多余还在震惊当中的时候,王二却转身快步走了出去,察觉到王二情绪不对的王多余也随后跟了出去,并问王二:“你怎么了?”
王二拿出一根烟猛吸了一口回答道:“他妈的,我就说我以前为啥喝完酸梅汤以后老感觉不对劲!”听着王二语气里浓浓的憋屈,王多余一时之间不知道是应该安慰他,还是笑他。
因为王二真的是一个很喜欢串串的人,在这个地方吃过好几次。
后来,再经过同学们的反应,王多余觉得有问题可能不只是兑自来水的酸梅汤,包括腌制菜品,碗筷这些东西,可能都需要整改。王多余二人告诉同学:“等我们开业以后,你尽管来吃,保证卫生!”
< class="pgc-img">>7月中旬开始,王多余三人正式接手店铺后,就把里面所有的卫生,都重新打扫了一次,任何卫生死角都没放过,三个人整整花了半个月时间,才把店里面所有卫生搞干净,并且进行了重新布局。
同时也加强了员工的管理,比如直到现在想转让店了,还坚持给从事洗碗、弄菜等接触性工作的阿姨提供一次性手套,王多余认为生意不好也就算了,万一被人查到卫生也不好,那不是生意没得做,还得交罚款得不偿失吗。
这之后三人就联系了曾经拉肚子的同学来吃,再次询问他们有没有拉肚子,得到的反馈是没有以后,三人就放心的正式开店了。
至于经营层面,三个人轮流看店,平时王多余和王二比较有空就他们负责,等王多余和王二需要期末考试的时候,张三就会抽时间过来看店。
基本上每一周都会总结一下问题然后去改善。在他们自身上也找到很多问题,比如王二平时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几个兄弟自然是知道他,但是做生意,王二老是拉个脸,客人肯定会不高兴。
王多余劝王二说:“你可能觉得你没什么,但是人家看到你拉这个脸就心里不开心,人家是来消费来了,花钱消费买的就是一个开心。”
王二也觉得王多余说的有道理,自己去吃饭也会更喜欢笑脸相迎的,后来王二也就改了,面对男客人就笑嘻嘻的叫大哥,问大哥几位,美女几位。
他们还反思了自己抽烟的问题。以前三人喜欢在店里抽烟,抽烟的客人可能觉得没什么,但是有些不抽烟的客人会觉得闻着烟味难受,他们就改到了去外面抽。后来店里也禁止了客人抽烟,会劝说客人到店外面抽。
努力没有白费,本来因为疫情,王多余三人心里是很担心的,但可能是同学们在疫情期间都憋疯了,也可能是他们的努力起了作用,在刚开始的三个月里,店里的生意还是令他们很满意的,多的时候一个月可以有7万的营业额,4万的纯利润。
想想他们自己不到半年就可以回本,做梦都要笑出来,但没想到会被突然冒出来的夜市打进尘埃里。
夜市开业以后疯狂自救,却无济于事
2020年10月底的时候,绿地的夜市正式开始营业,11月份开始,烧烤也试开了以后,各种小吃在夜市疯狂蔓延,受到影响最重的就是绿地原本的餐饮店,王多余三人串串店的营业额一下子缩水过半。
< class="pgc-img">>这时候的压力就出来了:店面每个月支出人工8500元、房租15000元、水电再来个1000多,店里的营业额却越来越少,夜市最火的时候,他们的营业额每个月低的时候只有1万多点,眼看着账面每个月都在亏钱,流动资金肉眼可见的减少,王多余三人非常着急,想来各种方法试图拯救自己的店。
他们把基本上所有的办法基本都想过,并且试过,但都收效甚微。
比如之前店里面的老板没上过的美团、大众点评。王多余他们自己就出了5000块钱做宣传,见这个项目没什么起色,后来又上外卖。
结果外卖成本太高了,出外卖的味道和麻辣烫差不多,但竞争力远不如麻辣烫。王多余分析:“这个东西不好弄,因为你一个菜品一根签子一块钱,但是要上外卖的话就得三块钱,因为这三块钱我拿到手其实就一块钱,其他两块钱你交平台费、骑手配送费、打包盒,还有宣传的所有的那种费用……总之,客人点五十几块钱,吃麻辣烫能吃好多菜,但是我们的50块钱就没几个东西,给人家客人的感觉就不太好。”
而成本无论是对于顾客还是王多余他们这样的老板来说都说过高的存在,王多余告诉探案:有一次人家客人点了有个57块钱的,王多余给人家弄好送过去,结果客人打电话过来说是“我这个菜是不是被人吃过?”
王多余问“怎么被别人吃过了?”客人说“感觉怎么这么少?”王多余只能无奈的回答客人:“我说我都不知道怎么跟你讲,确实这个东西你点外卖就是这样。你想吃,我还是建议你来店里面,因为你外卖三块钱吃一根,你到店里面三块钱就三根。”
王多余还告诉探案:“像我们锅底那种油,煮一次就倒掉了,堂食一个锅底可以涮很多串串,但外卖,客人点个五十几块钱的菜,就得用一包料,非常的不划算。”
所以之后他们也就慢慢的放弃了外卖这条路了。
王多余还尝试在学校的表白墙(学校的可以发任何信息的广告点)做宣传,也不见起色。后来又听说绿地沿河的一家店亏了90多万,人家直接不干了,不要了,给了自己巨大的打击。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王二对王多余的劝说,和王多余自己的纠结。
但好在大家心态都比较好,有盈利大家一起平分,亏的时候一起都亏,倒也不伤感情,王多余也不曾后悔接手这家店,无论盈亏可以和朋友个自己的地方聚聚总是开心的。就是不知道如今这家店还经营的下去吗?
王多余没有那个信心,也不敢拿自己的未来去赌,最终还是决定把店转让出去,即便最后转不出去,合同到期也可以拿回5万的押金,算是及时止损,让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毕业实习去,或许,比在这里看店好。
<>700多万在校人数、9450亿年消费额,对于便利店行业来说,千亿级的校园市场,还是蓝海一片。
苏宁在焕新节期间动作频频,3月18日,苏宁小店全国第5000家店在四川交通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开业。苏宁快消集团总裁卞农在开业现场表示,作为成都首家校企合作实训店,苏宁将携手校方共同投入资源,共建共享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培养高校复合型实战人才。
< class="pgc-img">>?卞农在现场公布了苏宁小店最新的服务覆盖范围——5000家门店、71座城市、25000个社区、7500万用户。
苏宁小店全国第5000家店开在成都校园,成为四川首家校园小店,绝非偶然,其中显露出布局校园市场的战略意义。
校园是一个巨大市场,3700多万在校人数以及每年3%—4%的增长率,具有旺盛的购买力以及巨大的市场延伸能力。2018年《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显示,中国校园市场整体规模9450亿,其中“餐饮零食”“生活日用”类占比高达47%。苏宁小店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位于四川交院的这家苏宁小店,在品类选择上按照大学生消费特点进行了精选,产品以餐食、日用、鲜食为主,还有咖啡、冰淇淋等休闲零食,重点匹配了校园市场消费最高的“餐饮零食”“生活日用”两大类。
< class="pgc-img">>?在校大学生年龄段在18岁到25岁之间,单笔消费价格低但频次高,他们作为互联网原住民,高度认同电商消费,对新鲜技术事物等更乐于推崇传播。
苏宁小店线上APP+线下门店的双中心运营模式,优质的产品和服务,配合丰富的线上玩法,能够为他们提供良好的体验。苏宁小店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四川交院的这家苏宁小店针对00后重度使用QQ作为社交工具的现状,提供了QQ币卡产品。此外,针对大学生收发快递的需求,小店也匹配了快递服务。
艾瑞咨询《2018大学生消费洞察报告》显示,00后在校大学生具备超前的消费意识, 50.7%的大学生使用过分期产品。同时,在校大学生处群居状态,活动范围集中,这给苏宁小店的营销和推广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四川省高校数量全国排名前十,苏宁小店进入四川高校只是第一步。当这些学生步入社会后,其后续价值更具备想象力。苏宁小店覆盖了社区店、CBD店、政府机关店、地铁店、医院店、产业园区店、公寓酒店店等场景,在大学校园期间接受苏宁小店的服务,步入社会后,在消费习惯和情感情怀因素加持下,更容易成为苏宁小店的忠实用户。
< class="pgc-img">>?卞农还表示,要把苏宁小店打造成为“智慧零售时代全品类、全渠道的社区O2O生活服务平台”。
当天上午,苏宁全国校企深度合作实训基地项目:苏宁—四川交院“智慧零售双创”基地也在四川交通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成功揭牌。基地立足市场、面向教学、服务师生,着力打造为全国校企产教融合的典范代表之一。
不同于普通的便利店,苏宁小店通过“线上APP线下门店+服务”的模式,打通苏宁体系中的物流、科技、文创、体育、金融、投资、置业各个业态,囊括了餐饮、快递、家政、共享设施、金融理财、休闲娱乐、二手房等多层次服务,进而满足大学生毕业之后面临的购房、购车、装修、结婚等大额消费刚需。
对于以上种种可能,当下最重要的是,正是苏宁小店正在做的——通过校企合作的进入校园,培养种子用户,提前筑起用户的护城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