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年生鲜电商的探索喜忧参半:好的一面在于,随着前置仓、社区小店等新业态陆续铺开,近场景成“标配”,消费者到家服务已经做到30分钟达,品类及玩法丰富度也稳定提升;但问题也突出体现在最后1km的高履约成本,不少创业者因此长期陷入亏损经营状态。
以生鲜前置仓为例,其终端履约节点分为“城市中心仓→前置仓→社区/CBD用户”,且中间链路缺一不可。但C端生鲜消费本身有全品类特征,需要较强的商品供应链支撑,且30分钟达所反映出来的生鲜需求,本身带有很强的偶发性特征,配送效率及作业规范要求苛刻。
纯仓模式之外,基于线下门店的生鲜业态也不在少数,比如mini店、社区生鲜便利店等。36氪近期所接触的我家智能精选便利店(以下简称“我家便利店”),便是一个基于便利店周边500m的社区居民及写字楼白领便利消费的综合服务业态。
我家智能精选便利店,图据官方
这跟7-ELEVEn、全家、罗森等传统便利店有明显不同。我家便利店创始人谢群向36氪表示,我家便利店是以便利店赛道为主,但不纯粹以便利店主营业务方向作为运营主体,而是以新零售的打法提升便利店运营效率,并通过自主研发的整套无人化运营技术解决方案,打造“白天有人、夜间无人”24小时便利经营模式。
谢群告诉36氪,我家便利店与传统便利店品牌最大的差别是线上线下结合、以及高复购品类延展,对选址适配性要求降低很多,更多服务门店周边500m住户。
具体来说,我家便利店是以类前置仓逻辑进行落地覆盖,打造涵盖“生鲜+餐饮”的仓店配一体式便利网络。每个门店都是一个中小型的仓储配送中心,中央大仓只需要对门店供货。一方面可以到店自提,或者由店长配送到家,实现低成本覆盖社区500m生活圈。
我家便利店主要落地社区商圈、CBD商圈两大场景,据谢群表示,我家便利店选品围绕高频刚需品类,以强复购率为导向,针对不同场景有不同特色产品。其中写字楼门店主打办公室餐饮,从外卖、早午餐、水果切入,居民社区主打“500m生鲜到家”,以生鲜、小吃为主。
值得一提的是,在餐饮方面,我家便利店除提供关东煮、鲜食盒饭等传统便利店鲜食非标产品外,还接入门店周边餐饮商家供应链,完成热链餐饮对写字楼的前端配送。正在谢群看来,写字楼餐饮消费时间较为固定,为高峰时段聚集性订单需求,即时性需求较低。我家便利店主要是通过集中订单,集中配送的形式,解决餐饮性价比和时效性的痛点。
在供应链层面,来自门店及线上订单进行整合后,共享上游物流进行饱和性配送,从而降低单笔订单的配送成本,同时战略合作中粮、未来果坊、香港加多餐日本食品等第三方供应商,打造特色商品供应链体系。
中国便利店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根据CCFA一项针对便利店行业的报告显示,2016年~2018年期间,便利店业态增速领跑整个零售业态,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8%,是零售业各业态中销售、门店两个主要指标增速的2.5倍到3倍。
进入2019年以后,政策利好再度加持。在当年7月9日,商务部办公厅发文鼓励推动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发展。但仍需注意的是,中国便利店市场目前仍处于发展早期,以外资品牌为主导,本土品牌刚刚兴起,连锁化程度仍不足,且多数以深耕当地市场为主。
我家便利店成立于2017年底,在2018年5月,完成第一家门智能化门店的打样。我家便利店早期聚焦布局深圳市场,截至2019年底,我家便利店在深圳落地70家门店,占据机场、进出口按等核心渠道,以及地王大厦、大中华、凤凰大厦等地标建筑,平均店效为15万元,复购率达87%。
2020年,我家智能便利店计划新增100家加盟店,流水目标近1亿元。未来三年,我家便利店计划以华南为据点,完成广东、广西单区域重点覆盖,在这之后向全国重点城市进行扩张。
团队方面,创始人兼CEO谢群有17年零售管理经验,多次创业经验,曾任职劲霸男装分总,类名创项目CEO,明星无人便利店项目联合创始人兼COO;联合创始人兼执行总裁王旭免有15年零售行业从业经验,曾任职中信国检(阿里健康)分总,2009年成功创造7天优品创始人,2019年转型国际供应链,成为华南地区头部供应链服务商。
我家便利店2018年至今已完成三轮融资,最新一轮融资发生在2019年7月,完成3000万元Pre-A轮融资。我家便利店正在寻求新一轮融资。
<>饮利用互联网打造新式的餐饮零售模式,是非常值得餐饮产业研究的全新方向,我们来分享一个餐饮新零售的场景:
<>< class="pgc-img">餐饮新零售模式
>>分享案例:
海鲜餐馆的海鲜档与海鲜供应链合作设置智能的终端售卖系统,让顾客亲自来选择购,由餐馆来提供餐饮服务即按食各要求来做,这个过程中餐饮店的老板的单次利润减小了,但是顾客会有主动参于感和对这家餐馆的信任度加强,最重要的是顾客的社交化帐户被这家餐饮店拿到了,而且在扫码的过程中又可直接绑定这家餐馆的线上新零售平台,这个线上餐饮新零售平台不仅包括不同美食餐谱、外送服务、还有其它美食及相关产品供选择,还是可提前预订服务,这个餐馆的线上可以是小程序,也可以是利用小程序的周边搜索功能来吸粉和推广,再次将线上的资源转下实体店深受服务。
<>< class="pgc-img">餐饮新零售模式
>>那大家看到了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新零售的三个本质,餐饮要零售化就要解决这三个核心:
1、供应链问题即减轻自己的供应链风险,共享供应链;
2、共享共赢的生态化思维比如虽然餐饮店单次利润变少了,但是风险也小了,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社交化数据服务系统,而且线上的裂变+口碑+社交化的影响力可以裂变,再次拉动了实体的客源问题;
3、线上的零售平台系统。
餐饮零售不是单纯的把餐饮产品当成零售产品送外卖的过程,而且要整体的新零售思维,线上线下结合,包括群体与服务、终端配送、线上平台、数据分享、服务共享等多个方法的综合融合
<>< class="pgc-img">餐饮互联网新零售模式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所有个体的餐饮店可以这么结合,与当地餐饮供应链合作,建立这种餐饮新零售生态合作体系,无论是对供应链的提供方,还是餐饮店都是有好处的,这种模式就是餐饮零售化的思考方向,我叫孙洪鹤,欢迎大家交流,我每天都会拍摄短视频分享。
>互联网创业投资不懂营销怎么办?请关注孙洪鹤-互联网创投导师、品牌营销专家《创业五部宝典》主编,每天都更新原创视频、分享创业新方法,欢迎留言提问,感谢关注和点赞。
尽管新冠肺炎疫情让行业业态遭受全方位重创,但餐饮业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品牌优先理念将被更多消费者接受,也必将成为引领餐饮新零售快速发展的助推器。”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韩明在解读日前发布的《新冠疫情下中国餐饮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时说:“一些低风险地区的餐饮堂食企业以及大型连锁餐饮企业的复工率已达60%,远远高于平均值。根据‘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的原则,餐饮企业按照外卖、团餐、堂食、包间等正在有序复工。但目前行业复工比率较低,复工比例在30%以下的占比93%,73%的餐企复工比例在10%以下。”
此次,由中国饭店协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与2003年的非典疫情相比,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在地域分布上更广,在传播速度上更快,国家所采取的相关防护措施也更为严格,疫情对餐饮行业的冲击无论是在冲击面还是冲击力上都超过了2003年的非典。
众所周知,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餐饮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困难。韩明告诉记者,中国饭店协会一直高度关注行业的损失情况以及面临的困难和诉求。2020年2月21日至23日,中国饭店协会开展了第二轮行业调查,共收集典型餐企问卷309份,形成《新冠疫情下中国餐饮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报告》。
“报告调研的多数餐企认为,行业营收遭受重创,但疫情结束后行业可以迅速恢复。”韩明指出,疫情发生后,餐企采取三大策略展开自救,积极有序复工。目前,餐饮企业正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增加线上业务以及调整菜单作为前三大应对举措,其次是增加原材料、半成品新零售、调整门店结构、调整人员结构、引入新的投资者,自建原辅料基地等。
《报告》认为,疫情能否得到有效快速控制,直接决定着餐饮行业受冲击的程度。因此,依据党中央的全面部署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是减少餐饮行业损失的根本,在此基础上积极实现复工复产是减少行业损失,实现长期向好发展的有效路径。
报告指出,餐饮行业为社会贡献了超过2600万个就业岗位,稳定餐饮行业就是稳就业、稳增长、促消费、惠民生。中央和各地方政府不断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帮助餐饮企业渡过难关。饮食健康也将成为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疫情后,绿色、健康、安全将成为餐饮消费主导。消费者将进一步实现从“买便宜”到“买信任”的转变,商家信用更会成为消费关注重点,供应链可追溯将进一步得到强化,双筷、公筷等餐桌服务规范会进一步普及,餐饮行业将不断通过加强自身标准化建设和提高安全健康管理能力重塑消费信心。
《报告》还展现了疫情期间,餐饮行业加速线上业务进程,开拓在线经济运营的新模式。报告显示,为应对疫情,各餐饮企业纷纷转战线上业务以自救。微信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微盟宣布向全国餐饮企业免费开放微盟外卖小程序,并对接美团、大大、邻趣等第三方平台支持餐饮行业开展外卖以及电商零售业务。
上海三大运营商还将为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小企业免费提供6个月以上的云视屏会议等云上办公服务。普度科技提供技术抗疫解决方案,实现机器人无接触送餐。这些新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推动餐饮行业数字化办公及服务进程,为重构运营管理流程提供了技术性支持,为提高行业运营效率打下基础。
韩明认为,疫情过后餐饮行业会出现报复性反弹,资金较为充裕、供应链系统完善、经营良好的品牌头部企业将迎来发展新机遇。餐饮行业将不断探索发展线上外卖、自有平台打造以及打造社区商超和推动半成品速食生产等新形式,进一步推进新餐饮与新零售融合发展。餐饮企业要更加关注管理效率的提升和模式的转型,建立行业专项发展基金,使之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保障。
作者:【记者刘战红北京报道】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