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积分卡、引导做会员充值,开始成了一些饮品店抓牢顾客的手段。
哪种形式的卡片会更好用?哪种让人更想让人办理?体验了几十个品牌的使用流程之后,我总结了一些心得。
咖门|杨弯弯,发自上海
1
“喝一杯奶茶多一张卡”
黄小姐是一位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仗着吃不胖体质,几乎每天都要喝奶茶。
公司和住家周边的奶茶店,基本都被她尝了个遍,伴随着“打卡”的奶茶店越来越多,黄小姐钱包里的奶茶店积分卡比银行卡都要多,每次找到一家店,要积分时,总会翻好半天。
“真的很麻烦,但是不积分又觉得亏了。”站在奶茶店门口,翻着卡包的黄小姐如是说。
2
3种最常见的积分卡类型
但尽管都是积分,品牌间又有着些许区别——
1
最常见:“集齐10杯送1杯”的积分卡
长沙的茶颜悦色在这方面做得不错,只要去其门店买东西,就会得到一张叫做“集点卡”的纸质卡片,这张卡是免费的。
每买一杯就会被贴一张贴纸在卡片上算作积分,集满6张贴纸就可以送一杯价值12元的饮品,同时还能够在其另一家“知乎茶也”店兑换商品。
▲这是最常被使用的形式
这种会员卡非常传统,也没有门槛限制,进店购入就拿卡,买一次贴一张贴纸。
但这种形式有两个很明显的弊端:一是目前大家都推崇电子支付,带现金甚至带钱包出门的人越来越少,纸质卡片的遗忘率极高;其次,从消费心理学上来说,免费的东西会有一种不被珍惜的感觉。
同样采取这种积分模式的,还有朴茶。
朴茶是借助在微信的第三方电子平台,一块钱积一分,一个积分可以抵20个微豆,这个微豆就等于是第三方积分系统里面的“通货”,可以直接在电子积分系统里兑换产品。
▲电子积分的好处是可以兑换更多种类的商品
恋暖の初茶也是采用的线上入会、消费抵积分模式,但采用的是积分抵扣制度,且有限制——消费满20元,才能用积分抵扣5元购买商品。
▲这是对纸质积分卡的另一种延伸形式
虽然这类电子积分卡在简易化上比纸质的更胜一筹,但其核心是一样的,会有“不被重视”的可能性。
但积分制经久不衰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提高客户回头率和黏性;相关成本”延迟支付”,消费者需达到一定消费要求,才能获取相应优惠等。
那么如何能让消费者更珍惜,提高使用率呢?
独立战略营销顾问小马宋,曾在“TEDxLujiazui”演讲中提到这样一个建议——
在第一次给他盖五个杯子,然后他就发现,“哇,我已经完成任务的一半了,只要再努力积五杯就可以了”,这个东西在心理学上叫做损失厌恶。
▲用“损失厌恶”刺激购买
让消费者更明确感觉到他们“拥有的增值”和“失去的可惜”,从而舍不得轻易放弃。
2
进阶版:可以不断升级的会员制
T PLUS茶家采取的是会员积分等级制,入会门槛成本上为零,只需在微信端直接输入个人信息注册即可。
但他们都根据不同的积分数量,设置了对应的会员福利。
比如T PLUS茶家的积分等级为:V1、V2、V3,10元=1分,可用于兑换优惠券,享受会员福利。
▲可以不断升级的会员制
设定了相对细节的积分福利模式,好处是能够拉高用户的黏性,对于老会员而言,通过新鲜多变的花样,来刺激其进行反复消费,进行留存和二次转化。
3
打造出参与感的“荣誉卡”
在会员积分制的基础上,喜茶又做出了新的不同。
首先,喜茶的会员卡是需要购买的,根据不同的品牌营销活动,设计不同的卡片出售,售价38~98元不等。这一点和星巴克的星享卡有点类似。
另外,喜茶的会员系统主要搭载在微信小程序上,普通卡在购入后,会赠送一些优惠券,比如买一赠一等福利。
除了本身有一定门槛(需要购买)之外,喜茶也根据积分制定了不同的“会员等级”,并把等级打造得更有形式感:取代V1、V2、V3的是星球级、白银级、黑金级。
▲对卡片本身也进行设计
这样更有利于消费者产生“荣誉感”,刺激其反复消费进行升级、转化。
那么问题来了,“花钱入会不是会挡住一部分消费者了吗?”
从表面上看,会员卡需要购买的确会缩小一部分会员的比例,毕竟要花钱嘛,掏钱包之前还是需要想一下的。
但其实这也是一种“筛选机制”。
首先,花了钱,会让人觉得从中获取的权益是自己付费“拥有”的,而更加珍惜,从而增大进一步消费的可能。毕竟,愿意花钱加入会员的,也代表了对于品牌已经拥有了一定程度的喜爱和信任,是准核心目标客群。
其次,从消费心理学角度来说,“我”出钱买了一张卡,会有一种参与感,这种参与感使得“我”对于这个品牌产生不一样的情感交互,能够提升用户忠诚度。
3
结 语
如今的茶饮店已经不再是当年街边随便开一开,顾客买了就走人,一拍两散的年代。
从经济学角度出发,积分制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勾引”方式,把消费者先拉进自己怀里,然后再慢慢通过不同的福利哄好不让他们走远。
但面对不同品牌的不同积分卡,要想成为消费者的“专属”,只有站在他们的角度,在个性化和更贴心上,做到极致了。
>上就要520了,又到了一年N次的虐狗时刻,与此同时有些奶茶店已经着手为520这个“节日”做准备了,不放过每一个可以营销的机会点。
你的门店有没有准备520的活动呢?
节日营销是借助节日的理由来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和拉高营业额,在设置活动时应该围绕“引流、成交、复购”这三个主要的环节。
1、引流
设置5.20节日产品
特殊节日上新,在产品研发时,首先需要根据节日的主要颜色,既有的印象色来提取,圣诞节是红茶、绿色和白色,而520这个节日就适合粉色、红色的产品,比如草莓酸奶,讨TA欢心。
PS:不想单独上新产品时,也可以挑选目前店里符合节日氛围的产品做活动产品。
设置5.20的活动
520这一天的主要受众是情侣,玫瑰和情侣、告白几乎是划等号的关系,如果男生在520这天还不送玫瑰,那就等着送命吧。
在这一天,奶茶店也可以和鲜花店异业联盟,比如情侣持结婚证买奶茶送鲜花抵用券;凭奶茶小票购买玫瑰花可减免XX元等。
当然也可以换个角度思考,推出“关爱单身狗”的活动,凡是单身的顾客进店均可享受折扣或免费加小料活动~
引流方式
(1)人员拦截引流:在3.8女神节时,某社区奶茶店在店里就做了赠送玫瑰花的活动,安排专门的人员、设计了专门的KT版,加店长微信就送玫瑰花。
(2)氛围引流:在条件(城管)允许的条件下,喇叭一开、条幅一拉、海报一出、玩偶服装一穿,叫卖声一喊出,你就是整条街最靓的仔。
(3)当地大V引流:比如上海、深圳地区,很多品牌在上新或者节日宣传前,都会选择微信KOL推广,性价比比较高,用户也很聚焦。
2、成交
成交就是转化,无论是通过线上、线下哪种方式吸引到顾客进店,成交转化这一步非常重要,前期投入了时间和宣传费用,成交时也要注意能够激发顾客的自媒体,激励她在微信/微博/小红书/抖音等平台进行宣传。
如何让顾客自发为我们的产品宣传呢?
这时候要求产品的颜值或者包装能够成为她的社交货币,产品包装是最大的媒体,高颜值的产品才值得拍照发微博和微信;
产品的口味深得她心才会自发向身边的朋友安利,引起口碑宣传;
线下点单、线上外卖都可以设置“积赞减免”、“好评晒图”等激励机制;活动本身有意思足以充当社交货币也会引起自发宣传。
3、复购
通过活动引流的顾客,如何产生下一次的复购呢?
(1)赠送可下次使用的代金券、满减券
这次节日做活动,要为活动后做打算,买多少送多少元的代金券,下次购买产品可使用,且每款产品可使用一张。
(2)积点卡
积分卡,是茶饮店常用的营销手段。消费者集满若干积分后享受指定福利,比如免费兑换一杯奶茶。
茶饮店通常操作流程是,消费者每买一杯奶茶就盖一个章,如果换个玩法,在消费者第一次购买时,就直接盖5个章,这时距离集满10个章还差一半,极大刺激消费者的复购。
这是利用消费者“损失厌恶”的心理,即当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目标是10个章,消费者已经拥有一半,就不想被剥夺另一半,这刺激他再买5杯奶茶。
(3)引流到微信私域流量
有意识地通过微信个人号,尝试把在门店消费过的顾客都添加到个人微信号上,话术是:加微信可以查询订单详情、加微信可赠送10张装的湿纸巾等。通过线下向线上引流,又进行了进一步精细化运营,达到用户在微信上的长期复购,以及顾客裂变的目标,从而实现营业额的成倍提升。
奶茶店做活动时可将这些顾客引流到老板或店长的微信上,可在结账时设置加微信好友或者进群的机制:加店长的微信可免费加小料一份哦,群里每周二都有秒杀下午茶的活动,非常划算,比在店里购买还要便宜哦。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消费者多买、不断复购,是饮品店最大的希望。
最近我发现,成都有一个品牌就用“麻将”吸引消费者忍不住下单很多杯。CoCo都可、沪上阿姨也常做刺激复购的营销活动。
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用一枚麻将,吸引消费者多下单
成都SOHA唆哈·手打柠檬茶是个以麻将为主题的品牌,最近,其产品的一个动作,让人忍不住多下单。
这个亮点来自于杯盖——产品出品时,杯盖上有一枚麻将,背面朝上,翻开后露出花色。
针对这个花色,门店设置了惊喜:如果买了多杯饮品,翻开的麻将花色有两张相同,就可享受第二杯半价;三张相同,赠店内指定饮品;四张相同,赠店内任意饮品+隐藏饮品。
这个创意不仅结合了成都本地的特色——麻将;对消费者来说,还增加了趣味性,有类似抽盲盒的刺激感,忍不住多下单;对于品牌来说,就容易带动复购和大单的产生。
我从社交平台上看见,不少消费者会因此选择一次购买多杯,或者拉上朋友拼单。
仅从这个活动本身来看,抽麻将看花色,是通过一定的博弈心理,起到吸引消费者不断下单的目的,从而帮助门店提升购买量和复购率。
当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让消费者到店后愿意多买、反复买是每个茶饮品牌的心愿。除了这家柠檬茶品牌,我发现:连锁品牌也在找到各种方法,引导消费者复购。
整理了一些案例,一起来看。
让消费者买买买,
CoCo、沪上阿姨的营销太拼了
1. 沪上阿姨用礼物“诱惑”
沪上阿姨最近和造字工房合作出了一系列书签,书签内容颇为有趣,都是一些耳熟能详的文人名句,再结合茶饮进行二次创作。
如朱自清《背影》中的“我去买几个橘子,你就站在此地,不要走动”,改成了:“我去买几杯杨枝甘露,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不仅贴合年轻人时下流行的梗,还与茶饮做结合,表达出一种年轻人态度。
沪上阿姨还针对这系列书签做了活动:集齐3款不同书签,去门店和店员对暗号,就能兑换杜邦纸背袋,背袋容量很大,收纳或购物都很方便。
这样,对于想要背袋的消费者来说,集齐3款书签的动力就产生了,自然引发复购或多次购买。
2. CoCo都可推升级版积点卡
最近,湖南、广东等地的CoCo都可有个新活动(部分门店):饮品附赠拼拼乐卡片,卡片内容为门店产品图,一张图被分成3张不同图案。消费者抽到对应的图案,就可以撕下贴到积点卡上,集齐一款产品3张图后,就可以兑换对应饮品。
这个活动里,一共有6款产品的拼图,都是CoCo都可门店的常驻饮品,如果集齐6款,还将获得一份神秘礼物。
从本质上说,这个活动就是传统积点卡的升级版——不仅能积点,还加入了抽奖的惊喜,让消费者参与的动力更足。
3. 还有积点卡的再再升级版
除此之外,CoCo都可还有个类似活动,活动名为“寻找小灯泡/小香瓶”。购买单杯饮品,会附赠mini杯赠饮,赠饮杯型很别致,是圆滚滚类似灯泡的样子,也有地区是香水瓶造型。
虽然造型不同,但本质上的玩法一致:
小灯泡赠饮会附赠一张贴纸,集够三个贴纸图案,可以兑换30张VIP兑换券,即让消费者实现一个月免费喝CoCo。
小香瓶活动是有6款图案,集齐3款不同图案,可兑换一杯饮品,4款不同图案兑换香薰补充液,5款不同图案兑换30张VIP兑换券,6款不同图案除了30张兑换券外,还将赠送一瓶大牌香水。
可以看出,这些品牌为了吸引复购,不断拼智商、加入新创意、重新设置游戏规则。最后,消费者都得用点真金白银的支持,再加点运气才能得到好处,但这个过程中,大单就产生了。
年轻人为什么总会为这些活动上头?
从小时候的小浣熊,到这两年流行的盲盒,再到这些茶饮品牌的复购玩法,本质都是一种逻辑:多买点、再加点运气,就有机会得到想要的惊喜。
现在的年轻人,面对“未知产品”,总有消耗不完的热情。这样的活动,就是把年轻人的心理抓得死死的:
1. 参与就有奖励
从社交平台看,对于这几类活动,由于其未知性,大多数消费者的反应都是新奇、愿意参与,也有不少消费者主动提出多人拼单。
相同价格,可以有“再来一杯”的奖励,也能得到赠饮(CoCo的小灯泡/小香瓶)或周边(沪上阿姨的书签),不会抽到空奖和不喜欢的产品,怎么参与都不亏。
看起来不难、又有好处,年轻人都想试试。
2. 让人上头的博弈
不管是翻开的麻将花色,还是抽到的奶茶图案,每一次开奖的过程,都有一份期待。
这样的博弈心理很容易让人“上头”,当结果未达到心理预期时,更容易再次投入。
3. 离成功很近,就想试试
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之处,都瞄向“3”,集齐3个兑换赠品。
“3”款的设定其实很耐人寻味,卡在“很好收集,但也不太容易”的微妙区间,无论手气多好,都至少需要购买3杯,才能兑换最基本的礼品。
对消费者来说,2款不同/相同花色很好集齐,但3款就有重复的可能性,离成功只差一步,冲还是不冲?假如集齐三款,还有剩余的奖励在等着,要不要再冲?
升级版积点活动,建议你试试
对有需求的门店,这样的积点活动思路可以考虑跟上。
先说优势:
1. 促进点单,管理产品
门店推出类似活动,可以设定参与活动的产品——推荐招牌或易操作、出品快的产品,控制原料使用量和成本,起到优化产品结构和做好原料管理的作用。
控制原料使用量和成本
>2. 新店宣传,留存顾客
另外,我观察到,这类活动基本都是新开业门店在进行,通过有趣的活动让消费者关注到新店,再让这些活动刺激复购,是帮助门店将新客转化成老顾客的思路,起到积累顾客的作用。
但值得注意的是:
- 品牌要帮助顾客考虑“中奖率”,兼顾消费者心理落差和门店成本的控制;
- 从社交平台看,对于赠送的饮品,大多门店提供的是指定饮品,但可能不是消费者想要的,门店就要考虑清楚赠送的规则。
拉新顾客的动作,品牌已经花了很多精力、进行了很多年。
而这类刺激多买、复购的玩法,门店将会越来越有需要。
比起直接的宣传、买一送一,这些需要设计的营销互动或许更复杂,但也是为门店制造创意壁垒、带来价值的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