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来源 | 职业零售网综合大河报、大河商业
从汴京开封开到郑州的鲜风生活超市,被誉为“郑州胖东来”,不仅以高工资著称,更因丰富的商品、优质的服务而颇受年轻人欢迎,甚至被网友评价为“最接近胖东来的超市”。
近日,风超市在郑州的第二家门店——印象汇店盛大开业,该店占地面积达到7000平米,拥有近20000个SKU(单品数量)
在同一片社区,与鲜风超市仅一路之隔的永辉超市凤凰城店,却于7月11日正式宣布闭店。鲜风超市的逆势布局,显示出对未来前景的底气和信心。
鲜风生活郑州二店开业
首日销售额163万元、客流1.1万人次
7月26日,鲜风生活超市印象汇店正式开业,标志着鲜风在郑州市场的又一重要布局。
作为鲜风生活超市在郑州的第二家门店,该店以7000平米的超大面积、近20000个SKU的丰富商品种类,以及全方位的功能设施,成为目前鲜风所有门店中面积最大、商品最齐全、功能最丰富的门店。
开业首日,超市便迎来了1.1万人次的客流量,销售额高达163万元。与业界标杆胖东来调改后的永辉郑州首店(首日客流1.2万人次和销售额188万元)相比,展现了不俗的市场竞争力。
步入店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水果和蔬菜区,泰国榴莲、蓝莓、巧克力玉米等进口及有机产品应有尽有,价格亲民,吸引了不少顾客驻足挑选。
而右侧的烘焙区,榴莲千层蛋糕、核桃马里奥等新品烘焙美食更是香气扑鼻,引得年轻人纷纷排队尝鲜。
随着购物动线的延伸,酒水区、生鲜水产区等各具特色的商品区域逐一展现,罗氏虾、内蒙古鲜牛肉等热销商品供不应求,工作人员忙碌地补货以满足顾客需求。冷冻冷藏区、休闲食品区、洗化区等区域也各有千秋,为顾客提供了全方位的购物选择。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新门店特别设置了充满烟火气的熟食区,各式开封小吃如曹家烧麦、黄家包子等老字号美食悉数登场,让顾客在超市内就能品尝到地道的开封味道。这一创新之举,无疑为超市增添了更多的文化气息和人情味。
此外,超市还配套了完善的服务区,汇聚了山间晓厨、赵记传承、柠季等知名餐饮、茶饮品牌以及陈李济、奥佳华、作业帮等多元化业态,实现了“一站式”购物体验。
母婴室、顾客自助服务区、微波炉、医药箱等贴心设施的配备,更是让顾客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便利。
对于爱宠人士和购物量大的顾客,超市还提供了宠物推车、免费宠物尿垫以及送货上门等特色服务,让购物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人、货、场”重构
不足3000平米,首店年营收过亿
鲜风生活超市是一家鲜食类商品为主的零售企业,成立于2004年,经营门店达10家,员工超过1650人,总经营面积5万余平方米,门店遍布开封市、郑州市、杞县、通许县、尉氏县。
其中,郑州市场的布局尤为引人注目,2023年,鲜风超市首店落子熙地港,以不足3000平方米的面积,在首年就实现了年营收过亿的“战绩。
那么,鲜风超市凭什么?关键在于其对“人、货、场”三要素的深度重构与创新。
“人”:以人为本,企业尊重员工、员工尊重顾客
鲜有人知道,鲜风超市创始人在2004年开首家商场时,就前去学习当时已经颇有名气的优秀商超,从其身上取经。
同时,鲜风超市亦把以人为本,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一部分。
在印象汇店筹备期间,应聘人员如果没有应聘上,也可获得路费的新闻,就让鲜风超市冲上同城热搜。
根据大河报报道,鲜风生活人资主管白丽琴确认了消息的真实性。白丽琴表示,此次招聘新员工底薪6000元起步,一些专业度较高的岗位,如烘焙、医药、蔬果采购助理底薪为10000元,员工入职满一年还可享受15天年假。
此外,鲜风生活还向每位参加复试但未被录取的求职者,提供了一张200元的超市购物卡。在这样诱人的条件下,原定招聘名额200余人,不到三天就收到了超过2000份的简历,公司不得不提前两日关闭了招聘通道。
< class="pgc-img">>图来源:大河报。
“货”:重构供应链,低价品质兼得
鲜风超市开业的十家门店,几乎都做到了年营收破亿的行业传奇。在鲜风超市负责人看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货”这一核心的重新定义。
近段时间,胖东来爆改永辉超市,屡屡登上热搜。其中,胖东来通过自有品牌,把永辉超市七成产品下架,调换了90%以上的胖东来自有产品,也成为亮点。
从货方面来看,和胖东来类似,过往20年,发展质量可控、品质过硬、具有超高质价比的自有品牌,亦是鲜风超市坚实的商业壁垒。
在印象汇店中2万多个SKU中,40%的产品为鲜风超市自有产品。并且优化供应链资源,精选好物爆品并给予消费者最优惠的价格。
比如既有6.9元的精酿白啤1L、9.9元的纯粮白酒500ml、9.9元的熟豆浆1L、49.9元的葵花籽油5L,更有17.8元的洗衣液3KG,以及包括洗发水、护发素、沐浴露、洁面乳在内的鲜风9.9元洗护系列。
同时,鲜风还积极引入奥乐齐、山姆同款商品,并设立9.9元专区,包括婴儿级的洗洁精、6.9元/升的全麦白啤等,可谓是:品质低价,可以兼得。
此外,鲜风生活自有品牌“麦语鲜风”“鲜风医药”和“茶屿鲜风”则专精于烘焙、医药和茶叶领域,其中的“麦语鲜风”颇受年轻人欢迎。
目前鲜风生活已有超过100个烘焙单品,在收集市场反馈的基础上,新品SKU数量还在以每月超过10个的速度增加。
“场”:高质量服务,赋予满满情绪价值
鲜风超市在“场”的打造上同样不遗余力,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明亮、整洁、舒适的购物空间。
印象汇店不仅在硬件设施上下足功夫,如自建卫生间、配备母婴室等,还注重细节之处的用心,让顾客在购物过程中感受到满满的温馨与治愈。
此外,鲜风超市还巧妙地将开封特色小吃融入超市之中,如曹家烧麦、黄家包子等老字号美食的入驻,不仅丰富了商品种类,更让超市充满了“烟火气”,满足了消费者对于地域文化的情感需求。
鲜风生活超市通过“人、货、场”的全面升级与创新,成功打造了一个集高品质商品、人性化服务、特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零售新标杆,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与借鉴。
最后,
近年来,面对日益衰落的传统商超行业,一些商超巨头纷纷闭店以节约成本。鲜风生活超市却逆势而上,以一种更为稳妥、积极的方式进一步打开郑州这座新一线城市的市场。其独特的经营理念和创新模式,不仅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更为整个商超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据内部人士透露,鲜风在郑州的其他门店也在筹备当中,我们拭目以待。
/孟一
餐观局出品
在创业的圈子里,不一定有很多人知道柠季,但一定有不少人知道汪洁。
从去年十月开始,汪洁一直活跃在社交媒体上,拍短视频、做直播,高频输出关于人才和组织管理的内容,并作为讲师被北大创业营、交大等知名大学邀请去做分享与授课,前不久还受星链邀请,在长沙、成都先后开了2场打造企业“人力银行“线下课。
5月底,汪洁披露自己经历写了一篇《我从巨亏3000万到狂卖1亿杯,我是柠季汪洁》的文章,迅速成为阅读量33万+爆文,成功出圈,被各界创业者扩散转发。
< class="pgc-img">>图|公众号“柠季大汪姐”截图|餐观局制作
在这篇文章的评论区里,有不少创业者直呼汪洁的创业热情和不服输的精神深深地鼓舞了自己,更有一些创业者“化身”汪洁粉丝,分享着对自己受益匪浅的汪洁语录:
“创始人是人才招聘的第一责任人。”
“创始人要放下‘我执’ ,承认自己不是团队最聪明的人。”
“柠季的产品是柠檬茶,我的产品是人才和组织。”
……
亏过3000万,因为一句“扎心话”从投资人变成柠季创始合伙人,拿到字节跳动、顺为资本、腾讯投资等明星资本的数亿元投资;
在“黑天鹅”期间开局创业,带领团队扛过三年疫情,截至2024年6月,柠季签约门店数超过3000家。
为了吸引人才,汪洁把i型人的自己扔到直播场里开播分享,接受所有正负面声音。
永远生猛,永远在打怪升级,餐观局专访了自带能量场的连续创业者汪洁。以下是汪洁自述(有删减)。
< class="pgc-img">>图|受访者提供
1. 为什么我要做柠季?
我没有经历过暴富,做生意都是一点点都是磕下去的。
大学一毕业我就问亲戚借了5000元,去做办公用品的生意,为了省运费,一个人坐着绿皮火车人肉背办公用品,肩膀勒出了一道道血印。
我经常去扫楼,比如一层楼有20个单位,就算19个单位都拒绝了我,但成一个就能给我带来1万块的订单,那时的工资水平是三四百块一个月。所以我扫楼的时候很快乐,那真是一个只要努力、就能赚钱的时代。
我以前是个脾气非常爆的人,但有次等一个客户,约的是早上9点,我一直等到了下午3点。就这样,我的脾气被慢慢磨平了,心态也练出来了。
2008年经济危机,我的办公用品生意也经历了周期,客户大幅缩减预算,我该如何保持稳定增长?无他,那就是把拜访的量做到足够大,业绩也能保持。
我的经历到这里,还是一个普通人靠勤奋改变命运的爽文剧本。
于是,我到处寻找机会,在日本时盯上了自助点餐机,因为觉得省人工。于是在完全不懂餐饮、不懂需求、不懂商业模式和软硬件的情况下,做了国内版的自助点餐机。努力生产、建团队,甚至为了测试点餐机,花了120万开了家餐饮店。
但当产品投向市场才发现,当时有很多五花八门的点餐软件,与我们的自助点餐机系统,根本打不通。不仅没给餐厅节省人工,反而带来了更多麻烦。
这个项目以失败告终。不仅亏了3000万,3年努力也白费了。
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下子就会了。我很感激这次吃瘪的经历,它让我彻底“沉下来”了,要敬畏创业,敬畏餐饮行业。
接下来三年时间,我开始举办餐饮行业大会,做加盟商,做投资人。在这个过程中,我对餐饮的认知飞速增长:优秀品牌如何做连锁?什么品牌是加盟商眼里的好品牌?什么团队是好团队?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创业路径也逐渐清晰起来。
2020年正值消费大热,我在做投资人,很快发现了一个尴尬的事实——不好的项目我看不上,好的项目又看不上我。当时我看好一个项目,对方创始人却问了我一句扎心的话,“汪姐,高瓴资本、红杉资本都想投我,你有啥优势?”
原来我所认为的资源、人脉等优势在对方眼里一文不值。既然好项目都轮不到我,那我就亲手干一个吧。
当时正好认识了我的合伙人傅傅,一个酷爱时尚的98年小朋友,学艺术的,喜欢弹钢琴唱歌,在柠檬茶的原产地广州上了六年学,对柠檬茶的感知很深。我和傅傅去广东考察时发现,柠檬茶历史久远,抗周期能力强,是一个「前十年存在,后十年也不会消亡」的优秀细分品类。
而且当时广东已经有6000家店,说明柠檬茶有规模化的可能。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柠檬茶没有走出广东?
因为广州的餐是淡的,他们佐餐喝的柠檬茶口味就更重一些,味道有酸、涩、苦。但如果柠檬茶要走向全国,像江西湖南等中部地区喜辣、口味重,就需要“口味淡”一点儿的饮品搭配,所以我们要把酸涩口味进行改良。
改良过后,第一家柠季小店,只有3平米,日流水很快卖到1.5万,卖爆了。
< class="pgc-img">>图|受访者提供
2. 为什么我特别重视人才?
2018-2019年,我做了两年瑞幸顾问。这段经历,让我对团队,对人才与组织有了全新认识,而且近距离的看到了如何设定目标,制定战略,把握节奏,带领团队持续打胜仗
柠季的愿景是想要做成“全球并购之王”丹纳赫那样的公司,丹纳赫收购了400多家公司,以DBS系统指导企业发展。我们想将柠季的管理体系、数智化系统、加盟商资源和供应链等,赋能给被收购企业。所有的事也都是需要人去实现的,所以我会尤其重视人才和组织的力量。
在柠季,我的主要精力就花在找人才、找项目上。2022年我在BOSS直聘的活跃时长高达360天,另外5天是因为我在国外,没办法登录。
招募人才这个事情上,我一直是不遗余力,而且在探索更高效的方式。
有很多人疑惑,我为什么要做直播?我其实是一个典型的i人,更愿意自己待着。
但猎头公司TTC创始人肖玛峰Max的话点醒了我:
1、你一直在跨界找优秀的人,但是要明白一点,跨界的人根本不知道柠季是谁,那从了解柠季、信任柠季、再到加入柠季,这个时长最少需要2年,这个时间成本你愿意支付吗?
2、优秀的人基本上都不会在原地等你,通常都是在企业里担任要职,从柠季进入他的视野到他开始有想法离开当前的公司,再到顺利交接,怎么着也得3-6个月,有的时候会更长时间,这个时间成本你愿意支付吗?
3、姑且当你运气好,这个人无比适合,加入以后还要熟悉业务、熟悉团队,再到他真正发挥作用,那差不多也需要1-2年时间,这个时间成本你愿意支付吗?
我的回答是,不愿意。
就这样,我把所有需要了解、信任的信息前置,把柠季是谁、我们的价值观、用人标准等等内容录制成视频,甚至开抖音直播,开始做创始人IP,做雇主品牌建设,吸引优秀的适合的人了解柠季、进而加入柠季。
< class="pgc-img">>图|受访者提供
那为什么我要花费这么大力气找人才?
因为我非常清楚——优秀的人才各司其职,我的时间和精力都能腾出来,思考和部署更长远的规划。
我经常说柠季是我最幸福的一次创业,因为我懂得运用组织的力量,核心团队里的人都比我牛。
这么多牛人为什么愿意跟我一起干?要知道,好多人都是跨界来的,像互联网这些行业本来就比餐饮行业工资高,我要给的工资肯定要比餐饮高,但相比人家之前那个行业,人家是降薪来柠季,他们为什么愿意来?为的就是一起干到一个很大的未来。
找人对我来说不难,比找人更难的是磨合。各种年龄段、各种教育背景、经历、性格都大不相同,要一起共事,该怎么做呢?
在内部,我和CEO花了一年时间吵架。我相信团队中沟通的重要性,所以还写了一份如何正确吵架的说明书,比如,要表达的是情绪,而不是情绪化表达;我们要面对的是问题,而不是把彼此当成问题。
关于人才培养,我希望员工可以把柠季当成跳板,成长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我反复说过这个故事:一个员工刚加入柠季时月薪1.5万,两年后他跳槽拿到了150万年薪的offer。很多人不理解:汪姐,你辛辛苦苦培养的人,就这么让人挖走,你不觉得可惜吗?我说:一旦柠季有能力不断培养出百万年薪的人,后来的成百上千优秀的人才会更愿意加入进来呀!那我的人才池不就源源不断了吗?
< class="pgc-img">>图|受访者提供
3. 为什么我提倡长期主义?
国家提倡要有“耐心资本”。但巴菲特也说过,没人愿意慢慢变富。
回首我的创业之路,我依然认为,只有坚持长期主义,才能获得真正的稳定的成就。
我在备忘录里也保留这么一段话:长期主义的行为、复利效应的成长,所带来的经济收益,才是你能真正掌控、真正能hold得住的。因为在长期的积累当中,你的大脑结构逐渐升级,变得可以与你的经济财富地位相匹配;反之,一夜暴富这类的收益,来得快也去得快,因为你的大脑在这种状态下,大概率也建立起了与之相匹配的短期模式,最可怕的是对任何长期的规划都失去耐心。
所以,即便大家都说柠季已经很快了,但其实我们奉行的是“克制”和长期主义的发展战略。
事实上,我们在柠季开店之前就做完了3年规划、5年战略,我们也一步步按照规划完成了各个节点的事情。
正如我们在柠季创业之初建立的柠檬园一样。种树不是第二天就能长出果子,这和我们创业做餐饮一样,都需要时间。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给行业带来一点小小的变化,给合作伙伴带来多一点儿利润,进而吸引更多人才加入,让这个行业发展得更好。
长期主义不是三年五年,更是几代人的有生之年。
创业之路注定不可能一帆风顺。
如果一个创业者在创业的过程中,没有感受到痛苦的话,那他就不是真正的创业者。
< class="pgc-img">>图|受访者提供
有时候我回头看整个创业的过程,会感受到骨头缝里噼里啪啦的生长的疼、那种拔尖的疼。我一直都是创业者,这种疼对我来说,一是习惯,二是上瘾,疼是一种瘾。接下来我要亲自带队,协同供应链去开拓海外市场,也是从0开始。
*转发或引用须表明来源于餐观局,否则将追究侵权责任
品:创业最前线
长沙真是茶饮创业之都,这里不仅诞生了古茗奶茶、茶颜悦色等一批知名奶茶品牌,另外也有新兴的茶饮品类出现,比如在着力打造柠檬茶品牌的柠季。
柠季的联合创始人谭力甚至将柠檬茶称为“咖啡、奶茶、可乐”之外的第四个品类。
柠季主打手打柠檬茶,他们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品牌,诞生于2021年2月,隶属于湖南三发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注册于2020年12月份,创始人名叫傅傅,她出生于1998年,今年才24岁。
据公开报道显示,傅傅在16岁时就开始创业了,她创办过新派长沙菜馆“服南”,如今做柠季已经是她的第三个创业项目了。
< class="pgc-img">>傅傅的父母是湖南长沙传统餐饮店“红旗大食堂”的老板,因此当她放弃求学之路选择创业时,自然而然地选择了餐饮和茶饮行业。
但服南菜馆与柠季的发展路径完全不同,服南没有走连锁扩张,而柠季却在第一家门店落地之后的14个月里,已经开出了347家门店,签约门店在2022年4月份已经突破500家。
柠季在2022年的目标是占领华中市场,目前他们已经将门店扩张到了上海、江苏、四川、重庆等城市。傅傅及其管理团队还计划2023年在华中和华东地区开店3000家。如此高速的狂奔,不知道年轻的傅傅能否驾驭团队的快速扩张。
据傅傅的朋友圈显示,他们在2021年2月8日开始创业时,只有5个人,而同年7月23日团队规模就扩张到了135人,到2022年6月底,他们公司的员工数量是428人,这还不包含门店员工。
在门店和团队快速扩张的同时,柠季也吸引了投资机构的注意力。2021年7月,字节跳动和顺为资本给柠季投了数千万人民币的A轮;2022年1月份,柠季还吸引了腾讯的投资,腾讯与字节跳动、顺位资本一起给了柠季数亿元A+轮融资。
< class="pgc-img">>柠季在2022年也喊出了全国门店数量再翻3番的目标。2022年5月份,柠季又全资控股投资了RUU咖啡品牌,进入了咖啡消费市场。看来24岁的傅傅,第三次创业的“野心”挺大的。
在经营过程中,柠季也遇到过一些挑战,比如在2021年9月份,他们曾被用户指责“发券套路用户”,当时有用户在网上领到的优惠券无法兑现,柠季方面的回应是后台系统遭到攻击,导致领券的二维码被恶意泄露,进而出现门店集中挤兑。这件事最终以柠季道歉并送给用户一张“心意券”结束。
另外据柠季联合创始人谭力透露,疫情期间,柠季的经营遭遇了至暗时刻,他们的营业额出现腰斩,“甚至回到了比冬天最冷的时候还低的情况,合作门店受影响赚不到钱”,当然,为了扭转局势他们也推出了一些复苏计划。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不知柠季的快速扩张计划是否有受到影响。从谭力的描述来看,他们的扩张计划会是“比较有节奏”的,前期不会大量地开店,会以每个城市先开一两家店,按他的说法这是先“积累势能”。而在外界看来,这应该也可以理解为“小规模的试水”吧?
总而言之,柠季还是一个十分年轻但很有冲劲的茶饮品牌,他们试图通过打造新品类,快速扩张实现对一个区域的占领。但创业背后的风险也需要警惕,除了疫情和竞争对手带来的外部环境变化外,团队的快速扩张是否会带来更多管理挑战,也值得傅傅、谭力等高管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