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以前,重庆江津地区渔民以打鱼为生,一个聪明的渔夫,无意间将酸菜和鲜鱼放在一起煮汤来食,没想到加入酸菜的鱼汤味道非常鲜美,于是,香传百里,吸引了众多南来北往的食客,酸菜鱼从此诞生并不断推广开来。
椒颜酸菜小鱼创始人杨森
酸菜鱼,作为一道传统的四川美食,在2017年大放异彩,一家又一家主营酸菜鱼的餐厅如雨后春笋般冒了起来。近日,商机盒子专访了在酸菜鱼“赛道”上衍生出的快餐化品牌——椒颜酸菜小鱼,创始人杨森从“大餐变快餐”角度,为我们讲述了酸菜鱼背后的经营哲学。
与黄焖鸡米饭一样,酸菜鱼走的是快餐的赛道,火起来的是整个品类。它们带来的启示是把大餐中火爆的菜品变成快餐的新思路。
大餐变快餐,改变传统的就餐理念
酸菜鱼品牌“椒颜”创始人杨森是个90后,与很多人的创业故事一样,都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剧情。2014年,他在四川旅游时,发现酸菜鱼在当地非常火爆,和火锅一样,在川菜馆中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品类,而且复购率很高,但都是大份,消费价格也很高,各家菜馆中还没有只供“一人食”的酸菜鱼。后来经过调研发现,北京市场也一样,于是,杨森就开始计划把酸菜鱼做成快餐,一人一份。
杨森说,椒颜要做的是改变传统:改变传统的就餐理念;改变传统的聚餐习惯;改变就餐消费时间。
对于传统的就餐理念,是指永远的大份制,足够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吃。而对于快餐,指的是相对单一的,足够一个人吃的餐品。酸菜鱼变成快餐消费结构后,可以用多种口味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同时改变以往的消费习惯。此外,椒颜提出的两分半出餐标准,解决了一人食消费时间的问题。
现在的椒颜酸菜小鱼已经开了60多家门店,以北京悠唐购物中心的门店为例,每天接待的客流在300人以上,翻台率能达到9轮,78平米的门店日流水可达14000元,纯利润在30%-35%之间,整体算下来月净利润可达15万。
顺势而为,看市场做产品
杨森告诉商机盒子,他在创业选品类时,会看市场做产品,而不是拿着产品做市场,只有好的市场前景才会去做相关的品类。现在尽管北京的酸菜鱼市场还未饱和,但发展的热度却已经下降了很多,因此,椒颜未来要向二三线城市扩张。对于酸菜鱼同质化的问题,他表示将继续采用大餐变快餐的思路,研发出更多产品,以持续吸引消费者。
根据杨森的判断,酸菜鱼行业将面临多轮洗牌,其中,第一轮洗牌,考验的是产品创新能力;第二轮洗牌,考验的是产品沉淀用户的能力,这时整个酸菜鱼市场会归于沉寂。
对此,椒颜的策略是门店升级和产品升级。杨森向商机盒子透漏,对于门店升级,椒颜将对新的加盟商全部应用最新的2.0版本场景;对于产品升级,将在酸菜鱼原有基础上进行口味创新,椒颜有自己强大的研发团队,所有产品都要自主研发,不断推出新口味,新小吃,甚至新品类,更多样化的满足用户需求。坚持标准化运营,所有产品做出标准化的料包,然后配送。
2018年椒颜将通过自媒体、电视媒体、美食节目不断打造椒颜品牌的知名度,希望更多人了解椒颜酸菜鱼。
做餐饮,选好搭档很重要
对酸菜鱼行业现状,杨森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由于品类火爆,导致盲目跟风者很多,于是专做酸菜鱼的新品牌、新门店层出不穷,加盟广告满天飞,可谓千军万马大混战,如果这样发展下去,这行肯定会被玩坏的。另外,对于有些加盟者,他们往往只看到品类的火爆,却不重视品牌到底好不好,即使产品不好,也会加盟,其导致的结果只能是被市场淘汰。因此,盲目跟风有风险,选对品牌、选对企业对于餐饮加盟者来说非常重要。
椒颜2018年将扩大自己的门店数量,为了更好的实现扩店目标,杨森选择与餐饮加盟经纪第一平台——商机盒子合作。
据了解,商机盒子专注于为创业者链接优质连锁项目。杨森说,他对商机盒子的品牌严选标准和团队的责任感非常认可,对其提供的配套服务也比较满意,因此,双方建立起了牢固的信任与合作基础,共同打造椒颜品牌的扩张能力。
结语
有观点认为,酸菜鱼的增长空间还有,但已经不多了,特别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大浪淘沙,剩者为王。也有观点认为,酸菜鱼市场红利正当时。
但不管怎样,酸菜鱼品牌要想在市场上留存更久,就得有足够差异化的产品和品牌辨识度,可实际情况是,挖掘酸菜鱼本身的创新空间并不容易,如今市面上出现的酸菜鱼+油条/面/米饭都未触及创新的根本。
商机盒子发现,原来一些以酸菜鱼为主营单品的门店悄然开始变脸,针对不确定的行业前景,在酸菜鱼之外增加其他品类,以酸菜鱼为尖刀产品、引流产品,再以大餐变快餐的思路,不断增添更火爆、更流行的菜品。
而这或许是一个可以抵御风险的方式。
·END·
><>丨职业餐饮网 王春玲
60平面积,月租金7万元,年租金84万元;
这就是宇宙中心——北京五道口最真实、最昂贵的写照。
因为自带高客流,又催生出了像西少爷、枣糕王、宇宙卷饼这样一批网红餐饮品牌,这也使得五道口成为了餐饮人进北京开店选址上的终极梦想,没来这里开店的削脑尖也要进来,已经进来的都梦想成为下一个“西少爷”。
今天我们分享的这个案例就和五道口有关。
他曾是奔驰公司前高管,放弃百万年薪跨界做餐饮,但在做餐饮的第10年却在五道口栽了一个大跟头,连着做两个餐饮业态都没能成功,最后竟然靠做酸菜鱼来了个大逆转,不仅能够盈利支付高额的房租,60平小店月流水60万,仅在外卖上就做到了月复购率50%,月销7000单,一年开出6家直营店,最关键的是还连续一年霸占北京川菜口味的第一名。
近日职业餐饮网记者采访到了千煲鲜寻创始人丁一。
(千煲鲜寻创始人丁一)
“开西餐厅赔了,开串串店也赔了,
我在五道口折了两次”
“清华MBA毕业生”
“奔驰前高管”
“放弃百万年薪跨界做餐饮”
“串亭创始人”……
提起丁一很多餐饮人并不会感到太陌生,因为在他身上实在是有着太多的标签,但人们对他了解最多的是他用居酒屋+烧烤的模式重新定义了烧烤店,他的串串店140平月入30万。
像很多餐饮人一样丁一也瞄准上了五道口这块“肥肉”,租下了一个60平米小店,月租金是7万元,一年光租金就要交84万元。
(内部环境)
丁一在五道口可可谓是历了两次劫,一次是因为看到经常有老外出没,想着做逼格开了家西餐厅,很快就发现消费频次跟不上,主动叫停。
叫停以后,丁一觉得西餐做不好可以理解,但做自己老本行串串总行吧,当时也正是串亭发展最好的时期,于是就做了串亭,可最后连保本都困难,无奈又叫停。
“从奔驰这样的企业放弃百万年薪跨界过来,又做了十年餐饮,难道就这样折在了五道口吗?”丁一显然是不甘心的,他必须找到高频消费的品类。
在2014~2015年前后,正是酸菜鱼大热的时候,有人将酸菜鱼从川菜中剥离出来开出单品店,像火遍苏州的有家酸菜鱼就属于这种;也有人将酸菜鱼做小、做成快餐,颠覆人们对酸菜鱼固有的认知,比如北京的渝是乎。
丁一通过反复观察市场,觉得酸菜鱼肯定会适合五道口,因为它有两个天然的优势:
1、门槛低、容易进入,好复制;
2、口味成瘾性。
做高频消费,产品本身必须自带成瘾性,口味成瘾辨识度就高,在产品上就能震慑住顾客,而在餐饮行业不是所有的产品都有口味成瘾性,比如烤串的成瘾性就不高。
容易口味成瘾的有四类:
1)咖啡因类;
2)脂肪类,比如喜茶的奶盖茶;
3)大麻类,也就是麻辣系的产品,酸菜鱼就属于这种;
4)添加剂类,比如卫龙辣条。
所以,在2016年9月丁一在五道口开出了第一家“千煲鲜寻”,解决了盈利问题。
月销7000单,做一条“不一样”的酸菜鱼
越是前期进入门槛低的,后期的厮杀越是惨烈,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酸菜鱼,为了让自己的千煲鲜寻有壁垒,形成差异化,丁一做了以下工作:
1
模式不一样
灵活经营:线上快餐+ 线下聚餐
现有的酸菜鱼品牌,大多在走两种路径,一种是像渝是乎、椒颜酸菜小鱼一样走快餐化路线,解决白领午餐问题;一种是像有家酸菜鱼一样,以聚餐场景为主,偏正式,多解决的是晚餐问题。
然而,无论是酸菜鱼快餐化,还是聚餐属性的酸菜鱼都有一个天然的bug,要不就是中午一餐卖的好,晚上一餐缺人流,要不就是晚上一餐卖的好,中午缺人流。
而如果走纯外卖模式,外卖本身又是一个坑,现有的吃外卖无非就是为了果腹,解决基层人民的需要,中国外卖还没有到品质外卖时代,杀价、吃划算才是对于顾客来说最重要的,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纯外卖店做酸菜鱼是不行的。
观察到这一点后,丁一采用了灵活的经营模式:线上快餐+线下聚餐,堂食不行的部分,让外卖来补充,从而让千煲鲜寻一天都不缺客流,具体做法有:
1
线上将酸菜鱼小份化
线上、线下产品基本相同,做快餐多以小份搭售米饭套餐为主,线下堂食的时候如果是1个人过来可以点小份,如果是2个以上来也可以点大份。
2
线上将酸菜鱼小份化
对于快餐来说人均40是它的上限,因此千煲鲜寻在线上设置的人均是35元,线下堂食聚餐是80元人均,对于线上的要求是多一分钱也是爱,但真正盈利还是要靠堂食。
所以,这是为什么要设置两种不同价格的原因,也是为什么千煲鲜寻能在房租如此之高的五道口存活下去的原因。
2
产品不一样
说起营销,丁一一直有一个心结,那就是串亭的第一家店、第二家店都是靠营销火起来的,营销在短期看来是好事,的确能拉客流,但长期来看绝对是负担,如果每家店像想创业一样,会累死,真正牛逼的店都是店往那一杵,顾客就会因为你的产品好吃进来,所以在做千煲鲜寻的时候丁一觉得要用产品本身去说话。
1
用三个主菜,拉升堂食人均
线上外卖人均35元以下,线下人均80,可怎么通过产品去实现呢?
和其它酸菜鱼品牌走单品线路不同,千煲鲜寻并没有将主菜锁定在一个酸菜鱼上,而是一个店里有酸菜鱼、牛蛙、牛蝎骨三大主菜。
(三大主菜之牛蛙)
对于为什么走这样的产品模式,丁一觉得:“首先在我看来酸菜鱼作为单品还不足以支撑起一个餐厅,有些单薄,两到三种是很好的补充。其次,单品的风险性太高,就比如说最近小龙虾价格三级跳就足以说明,一旦发生点负面新闻单品的抗风险能力是很低的,不能把整个餐厅的生死存亡都压在一个产品上,我们是以酸菜鱼作为突破口,让桌桌必点菜品从过去的一个主菜变成三个主菜,拉升人均的同时也更适合聚餐。”
(三大主菜之牛蝎骨)
2
做差异化,酸菜鱼里加柠檬
尽管丁一是餐饮行业里为数不多的高学历,懂运营、又懂产品的餐饮创始人,但面对如此激烈的酸菜鱼市场,他也必须在酸菜鱼上做差异化。
酸菜鱼是比较有烟火气、接地气的产品、也会有一些小油腻,那什么东西是看起来洋气又兼具解油腻呢?答案就是柠檬,在酸菜鱼里放柠檬以后不仅会对口味得到一些提升,从心里上也会让顾客有种清爽的好感。
(酸菜鱼里加柠檬)
3
副线产品极端化,让顾客形成记忆度
“我们做的东西给谁吃?”
“给90、95后”
“他们喜欢什么?”
“他们喜欢另类和极端”
喜欢研究顾客心理的丁一发现,现在的主要客群90、95后是喜欢另类和极端的一代,因此在产品设计上也一定要有几款极端产品,在千煲鲜寻除了三大主菜以外还有8~10款卤菜,这些菜品就非常极端化,几乎接近变态辣的程度,让顾客一吃就忘不掉。
(卤鸡爪)
3
运营不一样
如何让自己的餐厅在不花一分钱推广的情况下,能够在大众点评和各外卖平台上排名靠前,这是很多餐饮老板的一个梦想,丁一就算是这方面的高手,串亭以前是北京市第一热门餐厅,现在的千煲鲜寻曾做到过北京市川菜口味第一,综合评价第一。
那么,他是如何做的呢?
外卖上:每天电话回访顾客,求五星好评
在千煲鲜寻店里每天都有一个必做的动作,那就是店员要给点自己外卖的顾客做电话回访,为了能够得到真实的反馈信息,在送每个外卖的时候丁一都会送一份辣卤土豆片给顾客,每份成本才几毛钱却能够让整个沟通过程顺畅。
在沟通中有几个要点:
1、打电话的那个人应该是店长或管理层;
2、打电话的时段最好是下午15:00—16:00,顾客一般不会太忙;
3、时长控制在1分钟以内;
4、有一个明确的请求,比如请给一个五星好评。
堂食上:每天做10个客户满意度调查,将差评杀死在现场
“吃的不好才去评论”,这是大多数顾客去平台留言的主要原因。
但如果把不满杀死在餐厅中,会不会更好一点?
在千煲鲜寻丁一要求每家门店的店长,在不忙的时候每天要找10个客户做满意度调查,围绕着从哪个渠道过来、菜品、服务、环境如何、印象最深刻的菜品、是否愿意介绍新顾客等问题和顾客沟通。
别看每天10个,一年坚持下来可就是3650个,几家门店在一起就是企业的大数据了。
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一个是及时了解自己企业的信息,员工怎么讲没用,看数据说话,给自己的餐厅做诊断,看哪方面出了问题;另外一个就是询问的过程也是关怀的过程,如果哪里有不满直接现场解决,不让顾客带着不满离开,这样在平台上的分数自然是高。
小结:
像五道口这样的地段不在少数,看起来人流大、聚客能力强,但却是一个美丽的陷阱,你不一定能在这里赚到钱。哪怕就像丁一这样拥有高学历、在餐饮行业摸爬滚打十年的人也都做了三个业态才存活下来,做餐饮真的不容易。
就像丁一自己所说的那样:“在这个行业赚钱靠运气,不死靠努力。”
><>历史上,贵州被四川、重庆、和云南包围着,相比较于周围的其他省份和城市,贵州味道丰富又独特,却并未以“黔菜”之名扬名,除了它的菜色深受周边省份的影响,更是因为贵州菜没有发展出独一无二的烹饪技艺,也很难让外人想到什么标志性的美食。除了最近几年声名在外的酸汤鱼外,而大众所周知的宫保鸡丁到底是谁属于鲁菜、川菜、黔菜也是争论不断。“菜系”的核心和灵魂,是处理食材的烹饪方式,但不管怎么样,现在根据地域不同、菜系的不同出现不同的口味,我个人为只要是符合本地人饮习惯的就是好的。
事实上,位于西南边陲之地的贵州,也正因为贵州被周边的美食大食包围着,虽然本是烹调之技贫乏的地方,却恰被几个菜系大省环绕,川菜的麻辣鲜香、湘菜的烧腊劲爽,再加上本身贵阳就是一个移民的城市,不同时期的移民潮相互作用从根本上造就了“黔菜”的特质——融合,这是一种美味不问出处,口味海纳百川的特质。其实,黔菜主要是由黔中菜、黔北菜和民俗菜三部分组成,黔菜基本上是一个笼统的称呼,黔中菜主要是指贵阳,如今提起贵阳的味道的菜,我们贵阳本地人几乎没有这么叫的,不少老贵阳人随随便便就可列举出20多个菜,最初地道的贵阳菜只有15道。比如八宝饭和宫保鸡丁就属于这15道菜中的菜品。
关于贵阳味道的描述,1942年3月贵阳文通书局出版的《贵阳市指南》有其其记载, 黔酒与黔菜乃天下一绝,书中对此亦着墨不少。“食”篇开头即言:“贵阳市即为西南各省交通之总汇,行旅频繁,饮食业发达,当为自然之理。过往行客,有谓‘贵阳为西南大饭店’者,亦有相当之理由也。”其后“黔味说略”云:“…黔人食辣,但食辣者不尽为黔人,而黔味亦不尽辣。若以食辛辣为黔省之特殊,抑何所见之不广?一般食辣原因,或言黔省水重性寒,然全国食辣之地甚广,不应其水皆重而性皆寒,食品之本身宜有以配合之耳。滨海之人,多不食辣,盖缘鱼虾易得,其味鲜美,足以刺激食欲。无须辛辣,山国之民则不然,地多硗确,得肉食不易,蔬食菜根,其味淡薄,故必以辛辣佐之,食欲始可旺畅。白菜豆腐,往往调以点滴之辣椒而益彰清隽之味,若蔬菜不足地方,人民更多将辛辣助餐,非得已也。”
特附录了一份当时贵阳平常宴席所用的宴席清单(见图),以证黔省烹调之法“凡有特殊鲜味者,如海味河鲜清炖红烧之品,均不加辣。”这是份难得一见的珍贵资料,即可见标准贵阳宴席式样,亦为贵阳饮食文化及风俗习惯的见证物。
当时的贵阳人对于怎么办这个问题还是颇有讲究,依据席单来看,喜事菜品丰富多样,餐前小零食都是四种,像花生米、松花豆等,都是带有美好的寓意的食材,并不是胡乱的拼凑而成。
由于受好食材的限制,贵阳菜很讲究粗料精制,以往在饭馆里厨师会花费心思把菜做得精致一些,其中的脆皮类、泡椒类、糟辣类的菜系都是贵阳家菜特色。
随着时代的演变,以往高高在上的宴席菜也走进寻常百姓家,比如席单里的宫保鸡。这说明贵阳味道家常菜的繁盛与贵阳“移民城市”的历史背景紧密相关。既然提到贵阳家常的味道,必须说到“柒食贵阳味”背后创始人的故事。正所谓:"一个地方一个味道,一个味道一个传承,一个传承一个人物。"
什以叫贵阳味?由于久居贵阳,常撑口腹之欲,习以为常。有时候要回答“贵阳味”与别处有何不同,一时间我还真有点说不清楚。反不如一些外地来的客人,上街一路逛吃,便能说出个幺二三来。
< class="pgc-img">>在柒食为贵阳人准备了一桌地道的家常菜
也是外地人来贵阳打卡的贵阳美食之一
我和柒食贵阳味的创始人燕鲲涛(我叫燕哥)认识,
是从认识他的菜开始的。
我经常在花果园购物中心吃饭,
好多次都被安排在三楼的柒食,
吃的次数多了,
慢慢的发现了些“异象”,比如
菜品用糟辣椒炒的多、用蘸水的少,
辣椒虽多但不算辣,外地人完全能接受,
最初的菜名很多带有家属名称,如外公的霸王腰花、外婆秘制盐酸板筋等,
来吃饭的多是家庭成员、老人、小孩多于其他店面,
既有传统意义上市的招牌菜,
又加入了不少改良的贵阳菜,
菜品虽然没有精致的摆盘,但是生意火爆......
< class="pgc-img">>带着好奇的心,我约访了燕哥(燕鲲涛,柒食贵阳味的创始人)。
我和燕哥聊了近4个小时,
他给我的印象是
人很憨厚实诚,话多不,
讲义气,很谦虚......
< class="pgc-img">>说到做餐饮的缘起,
他提到两点:
一是家庭的原因,
二是一个偶然的接触。
他家不算是本土的贵州人,
来贵州是因为祖辈从河北来贵州支援建设,
和很多支援三线建设的家庭一样,
后来全家都留在了贵阳,也就成了贵阳人,
操着满口地道的贵阳话定居于此、继续耕耘,
到现在都快70年了。
燕哥姓“燕”而不是“晏”,
燕姓大都发源于今河北北部并世居北方,
所以,他体型比较高大魁武、声音浑厚。
< class="pgc-img">>刚开始,祖辈来到贵阳,
觉得贵州菜又辣又香、无辣不欢,
但顿顿吃还是有些招架不住,
河北老家来的客人更是被辣得张口咋舌、大汗淋漓,
直喊受不了、不敢吃、不愉筷。
自然而然,这家离不开辣的河北人对辣椒做起了调整,
炒菜、拌饭、蘸水、泡坛,
不再单纯的只用较辣的遵义朝天椒和大方皱椒,
多融合一些花溪党武辣椒和百宜平面椒,
如此这般,他们的辣椒就变得
辣而不烈,香味有余,生津开胃,
干香浓郁,爽口合适,回味无穷,
顿顿都可以吃,什么菜都可以放点,
效果很不错,外来的客人也很愉筷了。
后来,这户河北人家和本土的贵州人一样,
家里也备上几口大坛子泡起了糟辣椒,
特别在那个贫乏的年代、凋零的冬季,
家里能有几坛糟辣椒和泡酸菜,简直美不可言啊!
< class="pgc-img">>后来,这户河北人家和更多的贵州人一样,
喜欢上辣、爱上了辣、研究起辣,
家里成员齐动手,
你借鉴我参考,你操作我研究......
糟辣椒、糊辣椒、扑辣椒、糍粑辣椒、豆豉辣椒、鱼鳅辣椒、姜丝肉辣椒、辣椒脆......辣戏连台!
油辣椒、阴辣椒、烤青椒、泡辣椒......椒颜百变!
酸辣味、麻辣味、甜辣味、纯辣味......味味精道!
加肉沫、加鸡肉、加芝麻、加脆哨......无所不加!
炒菜用、蘸水用、拌饭用、烧烤用......无处不用!
< class="pgc-img">>反正在贵阳,辣椒是万能的!
沿海人说:我们有海鲜!
贵阳人说:拿来用辣椒炒!
山西人说:我们出羊肉!
贵阳人说:拿来用辣椒煮!
西藏人说:我们养牦牛!
贵阳人说:拿来用辣椒腌!
云南人说:我们有米线!
贵阳人说:拿来用辣椒拌!
< class="pgc-img">>我想,这些应该就是为什么柒食贵阳味店里炒菜用糟辣椒的多、虽多但不辣、菜名多带家属名、加入了不少外省菜的原因了吧!
虽然有家庭对辣椒的痴爱及影响,
但其实燕哥正式做餐饮是一次偶然。
< class="pgc-img">>他从技术院校毕业之后,
最开始在工厂上班,
按部就班的日子过了2年多,
工厂的繁忙依然掩盖不住那颗不安分的心。
他就出来和朋友做工程,
坑里坡里走,风里雨里跑,
这一晃就过的十来年里,
让这个原本毛糙的北方汉子,
不仅变得细腻、沉静,
更为他积攒了一些初始资金。
同时,他也明白到:
做工程不是办法,得求长远、业务聚焦......
而做餐饮才是他一直的夙愿。
< class="pgc-img">>一个偶然机会,在2005年,燕哥参与了河滨茶馆的经营管理,
而河滨茶馆装修比较的陈旧,经营着老贵阳味道的家常菜,
每天这里的生意都是爆满,
这里的食客多数是一些老贵阳人,也只有本地人才能找到
另外茶馆里还配有简餐,
这算是他踏进餐饮业的第一小步,
也因此对餐饮有了初步的感觉。
越来越想全身心投入餐饮的他,
直接加盟了一家菜馆,
名叫“7号菜”,
川菜和黔菜混搭,生意很一般。
后来又在鸿通城负一楼开了一个更大的店面,
因为位置不出彩、菜品不突出、团队不成熟,
不到十个月就亏了100多万,
大半股东纷纷撤股,
燕哥为此忧心忡忡、苦苦探索。
基于几年的餐饮摸索,
他直接将“七号菜”升级为“柒食贵阳味”,
并形成唯一品牌运营。
以黔菜为体系,以贵阳的家常菜为核心,
加入贵州人家常的糟辣、宫爆手法与原料,
有传承有创新,
专注于“食材新鲜、健康平价”的贵阳家常菜,
初步效果明显,
可谓是“贵阳辣一家,柒食贵阳味”!
< class="pgc-img">>几年前,特别是在贵阳花果园社区尚不成熟,
人流远不如现在的情况下,
大胆的在购物中心3楼开了个大店面,
开业到现在,一直很火爆。
到后来的南国花锦店(南国花锦购物中心7楼)、
海纳广场店(贵阳市小河海纳广场1楼美食区)、
亨特店(亨特国际广场3楼美食汇),
每个店都很成功,天天爆满排队,
终于让这个对餐饮一直心有夙愿、
十多年苦苦摸索的北方汉子松了一口气。
升级后的柒食贵阳味,
为什么会成为贵阳人超喜欢、外地人必打卡的家常菜馆?
我想是这几个原因吧
< class="pgc-img">>菜品的对位
柒食重点聚焦在贵阳人日常生活的家常,贵阳菜不一定等同于贵州菜,贵阳这种城市因其特有的地域综合性和“三线建设人群”融合,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味道记忆。有别于更多泛泛的贵州菜,柒食贵阳家常菜的属性更多的是老贵阳的口味,俨然已成为贵阳人的回忆杀和待客厅。
柒食的菜将糟辣椒发挥得出神入化和精彩纷呈,在柒食可以吃齐80%糟辣炒菜,还有很下饭的宫爆系列菜(宫爆鸡丁、宫爆腰花等),超有特色的盗汗鸡和辣子鸡,这对视辣椒为生命、视糟辣椒为空气的贵州人来说简直是无法自拔。
贵阳人无辣不欢,其实这也是一个错误的理解,在老贵阳的味道里有我们从小吃到大而且是不辣的菜,贵阳味也可以做到“无辣也欢”.比如:盐菜肉、糖醋排骨、红烧肉、酸汤面、脆皮八宝饭、酸菜土豆汤等没有辣椒的菜。这些不辣的菜更适合一家人去吃饭,特别是家里有老人和小孩的情况下。因而,柒食更适合是贵阳人家庭聚餐的好去处
< class="pgc-img">>02 食材的讲究
柒食对食材的采用极近严苛,要么是有自己的基地,要么是专项供应。就以辣椒和盗汗鸡来说,辣椒必须用企业自己在乌当区百宜镇种的无农药辣椒,再与花溪党务辣椒、大方鸡爪辣椒、遵义虾子辣椒综合运用,辣味特别而适中;盗汗鸡必须用黔西南山里的土鸡,坚决不用集中饲养鸡,且盗汗鸡汤汁原滋原味,不加水,食材方面的用心在食客嘴里是有反应的。
盗汗鸡是贵州的名菜,柒食为了做好这道菜,还特地跑到了盗汗鸡的发源地贞丰去购买盗汗锅,力求做出最原汁原味的盗汗鸡
< class="pgc-img">>盗汗鸡每天都要从清早开始蒸五六个小时,所以鸡肉轻轻一扯就可以骨肉分离,哪怕牙口不好的老年人也能轻松吃下它。
< class="pgc-img">>03价格的实在
柒食的菜品虽然没有华丽的外表、炫目的摆盘,但分量实在、价格实惠,都是常见的家常菜、家里的味道,所以会吸引很多家庭聚餐。贵阳的家常菜陪伴着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我们长大,或许没有精致时尚的摆盘,但那种怀念家的味道就是贵阳人记忆最深的味道。
< class="pgc-img">>04特色的视角
这是由燕哥家庭带来的影响,这家河北人从接触辣味、研究辣味、改良辣味到离不开辣味的近70年里,视角和手法也是和本地人、外地人都不一样的,所以即使是他们的“全辣宴”、糟辣全席外地人也能接受就不足为奇了。
< class="pgc-img">>我和燕哥聊完,我也深有感触。
柒食从初步的不顺利到现在的火爆,
既是彷徨探索的过程,也是信心回归的过程:
相信在花样百出的餐饮业,地道的家常菜也能有市场;
相信在黔菜大品类下的贵阳菜,也能有发挥的空间;
相信燕家多年对辣椒的理解和手法,也能受到欢迎;
相信对食材和味道的用心,匆忙的顾客也能体会得到。
回望燕哥40多年的人生路,
折腾摸索,兜兜转转,
最终实现夙愿,
并将家里私享的美味心得发扬光大。
燕鲲涛,从事并爱上餐饮,
是必然中的偶然,偶然中的必然,
因为,爱吃的人都会走上餐饮的“不归路”……
人生在世,要将生活嚼的有滋有味,把日子过的活色生香,往往靠的不只是嘴巴,还要有一颗侵透人间烟火的心。于一粥一饭中,读人生百态。一汤一菜间,悟世情冷暖!
一座城,一道美食,一份气味。我们在品味贵阳这座城市的美食同时也在感受这座城市带给我们的独家“气味”。如提到重庆就会想到火锅,提到四川就会想到川菜,提到昆明就会想到过桥米线,这是每个城市独有的气味和文化标志,带不走是留在深处的味道记忆,这种记忆能留得住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