堡这边的火锅店随便拎一家出来都很能打。那要是四个开了二十几年的火锅店,老板合伙又开了一家,那味道简直不敢想象。
他们环境在后堡这边都是数一数二的,很喜欢这种老社区复古又很文艺的感觉。他们菜品也全都是摆在你面前现切现称的鲜货,真的都不是用半成品。预制菜这个毛肚都已经馋了我很久了,真的是刚刚才撕出来马上就上桌子了。它这个汁水真的好丰富,吃起来都是种咔嘣咔嘣的脆,都吃得出来很新鲜的感觉。
< class="pgc-img">>鹅肠也是现抓的,这个人字纹好舒服,真的特别饱满脆嫩又很多汁。他们腰片也是很拽实的那种,烫了之后都有我手板这么大,这个就一定要安排他们家这个干碟。巴满了胡辣壳真的闻到那个香味了,口感很嫩。而且干油碟真的巨香!
吊龙胸口油这些都当着你的面现切的,烫个十秒钟左右就好了,很有嚼劲都是那种咔嘣咔嘛的。还点了一个现挤的竹荪虾滑和现包的抄手,火锅煮抄手真的油滋滋的感觉哪个遭得住?而且这个是最能吃出他们家锅底的牛油特别香。他们家这个糊辣壳牛肉是必点的,煮了之后糊辣壳都没怎么掉。
< class="pgc-img">>最后再安排个他们家这个酸奶沙冰,里面都是这种真材实料的水果火锅解腻必备。
< class="pgc-img">>|王亚琪
编辑|斯问
成年人的困难,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不行,那就两顿。
曾经,海底捞用极致的服务打开了年轻人的市场。标准化的菜品、可复制的门店,搭配着漂亮小姐姐在线给你做美甲,原本非常区域化的火锅品类快速扩张到全国。但是疫情过后,聚餐的快乐被减少,海底捞股价“跌跌不休”,反而另一个火锅细分领域悄悄崛起。
和开火锅店的海底捞、呷哺呷哺不同,它做的是更上游的生意,卖的是火锅食材。
最近,锅圈食汇(以下简称锅圈)宣布完成D+轮融资,物美、多点和茅台成为该轮融资的新股东。有媒体预估,尽管还未上市,但目前锅圈的估值已达20亿美元。从2019年拿到第一笔融资算起,短短两年时间已经完成6轮融资,融资金额将近30个亿。
可以说,过去一年,像锅圈这样风光无限的投资标的,同等级别的,只有同样拿了多轮融资、金额达到46亿的兴盛优选。不过,和硝烟弥漫的社区团购行业比起来,锅圈从火锅食材的垂直类目切入市场,起初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
一家卖牛肉、毛肚、金针菇的火锅食材超市,在过去4年开出7000家门店,并悄悄进军社区团购,不仅推出“锅小圈优选”,还在大本营河南试点售卖水果、卤味等产品。
「电商在线」通过多方采访及门店走访发现,相较于资本市场上的一路高歌,有加盟商尚且还不能做到回本。在一个低频低毛利、价格相对透明的火锅食材赛道,到底能不能赚钱,什么时候能赚钱,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加盟商心里的一个问号。
火锅的新故事
想在家里吃火锅,曾经是个麻烦事。
金针菇、土豆片等蔬菜,只有从菜场买才最新鲜;羊肉卷、牛肉丸这些涮品,不想自己处理,就得去超市冰柜里,购买并不便宜的一大包;你还得从淘宝或京东加购一个煮火锅的电磁炉;如果是精致一点的讲究人,优质的火锅底料、食材蘸酱也必不可少......
但是在锅圈,你能买到吃火锅要用的所有东西。它就像个火锅界的“美妆集合店”,从食材、调味品到锅具应有尽有。价格也并不贵,一个20cm的锅,售价36元,一份200克的一品肥牛,售价20元。根据记者的观察,肉类的产品一般会比商超里卖的便宜20%左右。店内90%以上的商品都带着“锅圈食汇“的logo,从官网介绍来看,属于上游ODM工厂合作的代工产品,总体数量达到500多个SKU。
店内产品丰富
>选址方面,一般都选在社区边。以记者走访的杭州闲林山水店为例,对面就是闲林木兰苑,周边紧挨着水果店、大药房、洗衣店,生活气息浓厚。记者咨询锅圈加盟信息,相关招商人员也证实了这一选址标准,“1公里内只开一家门店,优选覆盖3-4个小区的地方”。从走访来看,一家门店面积大约70平方米,店内至少配备两名工作人员,分别负责收银和后厨。其中,蔬菜每天从当地农贸市场采购,由后厨进行加工装盒,非蔬菜外的商品全部由总部配送,在店内完成刨肉、包装,一周大概进货两次。
同样做的是社区生意,锅圈从火锅入手,相较叮咚买菜、每日优选、钱大妈等社区生鲜生意,控制库存更为容易。它卖的生鲜并不多,主要还是冻品,短保类商品较少。换句话说,不像生鲜损耗率那么高,却一样长在社区里,离消费者很近,这才是资本一直看重它的原因。截止目前,锅圈已经曝光的融资金额已经将近30个亿,但和前几轮纯基金投资背景不同,新加入的物美、多点更偏实业,未来也会有更多业务上的合作。
比海底捞更快
去年一年,锅圈开出了约3300家新店,平均每天开9家新门店。截至去年年底,海底捞总计开了1298家门店。
无论是前端还是后端,锅圈都要比海底捞更快。
锅圈母公司的名字全称是“锅圈供应链(上海)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把供应链写进名字里的公司,锅圈在上海、成都、北海等地建立了4个食材研发中心,上游有500多家供应商合作,配备有17个现代化中心仓、30多个分仓冷配物料网络、1000多个冷冻前置仓。这意味着后端响应更快,工厂随时待命。因为卖的是火锅食材,不像火锅店是重运营,前端的投入相对低一些,运营起来更轻盈,扩张效率也更高。
说白了,锅圈在做的其实是整合供应链的事——这个做法曾经在快时尚行业被验证过。今年5月取代亚马逊成为美国安装量最大的购物应用,中国的快时尚平台SHEIN做的也是相同的事。另一个例子,海底捞早期也是依靠强供应链的优势,打造起一整套标准化的流程。提供火锅底料和调味品的颐海国际、提供食材加工及仓储的蜀海集团等,组成了海底捞的供应链体系,撑起了它的千亿市值。
但是对于火锅食材这个品类而言,整合供应链的目的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强供应链带来的优势会有两个:1、通过规模效应压缩成本,拉高利润;2、提升供给能力,快速扩张占领市场。但食材因为价格透明,规模效应的天花板是看得见的,压缩成本的空间很有限。更多是为了提高市占率——食材为了保证新鲜,进货频率往往较高,扩张更受地域距离的局限,和更多当地工厂合作意味着拿货渠道更多元,产品更丰富。
根据餐饮协会的数据统计,2020年,火锅食材超市门店从2018年的1000家上升到近5万家店,包括有懒熊火锅、锅奢、自然馋、川小兵、火锅物语等小有名气的品牌。甚至海底捞也开始卖起火锅食材,去年10月在北京朝阳区,开出了第一家面积150平方米左右的“海底捞火锅食材超市”。
有业内人士认为,“锅圈其实本质没什么行业壁垒。单就模式来说,很容易被复制。谁能把品牌打的更好,通过整合供应链给出更便宜的价格,谁就能脱颖而出。”山姆、盒马等商超往往都是做自有品牌,打造自己的品牌力来站稳市场。锅圈也在布局自己的子品牌,但目前声量并不大。
加盟商们赚到钱了吗
4年开了7000家店,靠的是传统的加盟模式。
加盟不收取加盟费,也不对营业额进行抽点,但是开一家锅圈的成本依然不低。「电商在线」记者致电锅圈了解加盟信息,一位项目经理介绍了大概的投入成本:
保证金2万,服务费2万,装修费5万,设备费用5万,首批食材采购费用8万,门店图纸设计费1800元,摄像头安装5000元,硬性投入就要226000元。其中,保证金在退出后可退还,服务费则是物流、运输费用,需要每年一交。
按照对方的说法,浙江地区锅圈门店的数量大约有300-400家,门店年平均营业额是180万左右。毛利率大约35%,净利率大约是20-25%。平均算下来,加盟商一年的净利润应该在36万。但记者走访下来,发现部分加盟商的数据距离平均水平仍有差距。一家开在余杭区农贸市场边上的锅圈,因为长期亏损,目前已经闭店。
另一位开了4家加盟店的加盟商陈海全告诉记者,“目前还在亏损,暂时还没法回本”。
他开的锅圈门店分别位于西溪北苑、五常等地,第一家是去年4月开业,第四家是去年10月开业,四家门店前期投入花了大约160多万,但目前只有一家店实现了盈利,其他三家都还在亏损。“淡季大概单店的日流水是2000-3000元,旺季能达到5000-6000元。基本在淡季,营收都无法覆盖成本。”陈海全说。
他所说的成本,并不仅仅指前文提到的开业成本,还包括门店开张后的运营成本。其中食材采购费用、人力和水电都是长期的成本。其门店店员透露,自己的月薪是底薪+绩效,底薪3510元,绩效以营业额来划分。目前来看,陈海全的四家门店基本都已经运营将近一年,说明回本周期至少在一年以上,与锅圈项目经理所说的“旺季六个月左右可回本”有差距。
陈海全表示,自己暂时不会再开第五家门店了。“其实锅圈在品控、管理上做的还是到位的,但问题是在家吃火锅这个需求,到底是不是那么高频,现在看来得打一个问号。”
锅圈转型的关键时刻
锅圈需要转型。
从火锅这样的垂直类目切入社区生意,是一个不错的开局,但没法拿到高利润。
《2019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火锅业实现收入8757亿元,占全国餐饮业收入的20.5%。2020年,火锅业市场已达万亿。庞大的市场下,制约也很多。长期以来,牛肉、丸子等食材的价格较透明,毛利只有约30%。而相较买菜,火锅食材又属于低频消费、复购周期较长,这都是行业本身存在的问题。
从锅圈近一年以来不断做出的新动作来看,它并非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
记者获悉,目前锅圈的发源地河南,已有部分门店开始售卖卤味、预制菜、自嗨锅,从今年9月开始,门店品类将增加水果。这些经过加工和包装的产品,相较于初级农产品食材,毛利更高,水果生鲜更为高频,可以补全锅圈的两个弱势。
锅圈官网公开数据
>记者梳理了锅圈的几个布局:
拓展丰富的销售渠道,入驻饿了么、美团等外卖平台,开天猫旗舰店。陈海全透露,外卖占比高的门店已经能达到60%;
推出一人食方便速食品牌“憨憨”,以自有品牌的创新产品拉高护城河,推出不到半年,就在京东、天猫等平台销量进入前3;
入局社区团购,上线“锅小圈优选”,加入生鲜品类,同期生鲜品类还正式加入锅圈 app。线下门店未来将向仓店一体转化;
和物美、多点投资关系更为密切,在物美超市开“店中店”,增强线下流量入口。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最新的布局,也意味着锅圈会面临社区团购的潜在竞争,对其供应链和冷链物流能力提出更大的挑战。此前,同程生活、食享会等社区团购的腰部玩家都已纷纷退出,其中也不乏估值超十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
在这个阶段重新入局一个新赛道,面临的问题更多。如何平衡原有的火锅食材业务和新业务,树立一个新的消费者认知,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点。记者在和锅圈项目经理的交谈过程中,对方不断强调锅圈是要做消费者的“中央厨房”,瞄准家庭餐桌,未来会推出更多产品。
计划特别美好,但落实并不容易。如何走进更多家庭的餐桌,目前来看,依然是条漫漫长征路。
< class="pgc-img">号所有文章已开通全网一键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
>- 首发|品牌官
- 作者|品牌官
引言:又一个达到千店规模的小火锅品牌来了,连号称平价小火锅之王的呷哺呷哺都要瑟瑟发抖?
地大物博的河南,跑出来了两个万店品牌——蜜雪冰城、锅圈食汇。
与此同时,还有一批连锁翘楚在悄然安营扎寨,它们蓄势待发,在国内市场崭露头角。
其中就包括“围辣小火锅”品牌,这个从河南跑出来的黑马,目前已晋级千店品牌,今年计划再新开800家门店,以“中国平价小火锅大王”的身份出征其他市场,跃上2000店规模。
纵观蜜雪冰城和锅圈食汇,可以发现它们都是将一个品类的性价比做到极致,围辣小火锅也不例外,主打性价比,更是喊出了“锅底3元起,涮菜1元起”的口号。
始于2015年,9年的时间,其门店数就超过了曾经辉煌无比的小火锅巨头“呷哺呷哺”,取得了由沙利文认证的“全国旋转小火锅门店数量第一”的佳绩。
性价比仍是“杀手锏”
从2015年创立,到千店规模,围辣小火锅只用了9年时间。
9年,可能听起来没什么。
但是你要知道,老乡鸡达到千店规模,用了18年,乡村基用了24年。
围辣小火锅这个扩张的规模速度,赶上了米村拌饭这个新晋的网红快餐品牌。
门店数能够超过昔日的小火锅之王“呷哺呷哺”,围辣小火锅自然是有两把刷子的。
这其中就离不开一个“杀手锏”,那就是“性价比”。
这几年,但凡是搞餐饮的就没有不被“穷鬼套餐”卷到的。
这个从2022年口罩时期开始风靡起来的词语,起初只是年轻人自我调侃低价套餐的一个梗,结果如今已经发展到各大餐饮巨头的运营风向标和财富密码了。
不管是高端餐饮,还是连锁品牌,都在用“降价”谋取流量。
然而,和其他“穷鬼套餐”不同的是,小火锅自从诞生起,就自带“平价”的标签。
因此,在消费降级下,大众开始追求“性价比”,曾经被打入“冷宫”的小火锅,也在去年开始翻红起来。
据天眼查数据,2024年1月1日~2024年5月31日,新增“小火锅”相关企业1400余家。
2018年创立的围辣串串香在2023年一年便新开180多家门店。
很明显的一个迹象还有,就是餐饮巨头也开始入局小火锅的赛道。
比如在今年年初,海底捞就宣布将大力拓展单人食火锅品牌“下饭火锅菜”。
西少爷部分门店上新了35.8元小火锅,包含一盘羊肉,八九种涮菜可任选添加,锅底有两种。
南城香也上新了37.8元的自助小火锅,蔬菜不限量,肉在羊肉和牛肉中选一盘,靠着物美价廉的特性收获了满满的好评。
小火锅能够迎来春天,自然是离不开它的高性价比。
比如“旋转小火锅”这个品类,市面上大多数品牌的客单价都集中在30-60元之间,有的甚至将客单价“打”到了30元以下。
对比曾经的平价美食代表,如今跃升到30-40元的麻辣烫,大家能够花费更少的钱吃到一顿火锅,对打工人来说这简直是太友好了。
拿围辣小火锅来说,其有18款锅底可以选择,锅底2-3元一个,并且拥有自己的明星锅底,比如过瘾牛油辣、日光番茄、广式猪肚鸡等。
此外,还有多达20种小料,免费任选,上百种食材串选择,最低1元一串,最贵也就5元一串,荤素搭配,人均25元就能够吃得饱饱的,符合大家对于快餐的价格预期。
同样地,收获了市场良好反馈的南城香小火锅,也是死磕住了“性价比”,三款锅底的价格在22-33 元之间,仅需 12.9 元就可以畅吃所有菜品,还有免费的小料、米饭和水果可以选择。
可见, 本就平价的小火锅,也同样在卷价格和卷食材,强劲输出“质价比”的用餐体验,稳准狠地拿捏住了当下消费降级的人们。
靠“质价比”俘获受众
围辣小火锅在消费市场火热并非偶然,在口罩时期,围辣品牌的店面存活率依旧达到了98%以上,创造了加盟连锁品牌里的业内翘楚,可见实力不容小觑。
对于餐饮业来说,在这个内卷的赛道里,品牌想要开启快速增长的“阀门”,离不开“质价比”模式。
质价比,简单来说,就是好吃不贵,让消费者觉得“物超所值”。
而人均25元就能吃饱的围辣小火锅,显然就做到了这一点。
“25元就能吃饱,我舍友特别能吃45元也吃得饱饱的。”
“我每次25就够了,真的超级好吃,已经去过nnnnn次啦。”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消费者都表示围辣小火锅的性价比是真的高,“便宜又好吃”是绝大多数消费者给出的评价。
当前市场上的小火锅模式普遍相似,不管是产品还是模式都逐渐趋同,但是这种同质化的困境往往也隐藏着破局的契机。
比如围辣小火锅的突围就是在锅底上,其中几款创新的明星锅底都是品牌的特色,日光番茄汤选用新疆番茄、红袍牛油锅选用贵州花溪辣椒、野生山菌汤选用云贵高山野生菌......
而且,旋转小火锅还具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高效率。
产品的标准化供应,以及高效的出餐速度,为围辣小火锅带来了极高的翻台率,高翻台率更是保证营收的重要途径,保证了品牌的利润。
此外,旋转模式更是能够减少前厅和后厨的用工需求,降低人工成本。
而且为了实现供应链的高效竞争和产品的高性价比,围辣小火锅还与华鼎冷链科技进行了深度合作,为合伙人实现冷链产品全国免费送货上门。
借助规模效应形成品牌效应,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品性价比,以及减少了后厨的人力成本,才能让大家吃到一份好吃不贵的小火锅。
只不过,尽管目前围辣小火锅已经覆盖18个省份,但是其对食材把控的能力还是非常有限。围辣两个品牌锅底和蘸料由总部负责,但食材则需要加盟商自行采购。
围辣的招商人员表示,总部仅有10款特色食材,牛羊肉供应链已经签约,正在推进,但目前只能满足河南本地的市场需求。
围辣小火锅在高速发展的道路上,品牌的系统管控能力、食品安全防控能力要求也要相应提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供应链能力,通过标准化、供应链压缩成本,并且也能保证更好的品质,真正做到让消费者信服的“质价比”。
成也低价,难也低价
虽然靠着极致性价比,小火锅赚到了一波又一波的流量。
但是其同样也是一个受到低价严重限制的赛道,在定价上,小火锅通常有60元的天花板。
在消费者的固有思维里,小火锅就是属于低价的品类,便宜的标签已经深深植入了消费者的心里,一旦超过60元,就很再难接受。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呷哺呷哺就是从涨价开始,被消费者抛弃的。
呷哺呷哺在北京的第一家店
>曾经的呷哺呷哺,30元吃饱,40元吃撑。
然而从2017年开始,呷哺呷哺上市成功,成为了小火锅市场的“一哥”,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低价”的初心不在了。
表现在客单价上,呷哺呷哺的客单价从2017年的 48.4 元涨到了2020年的62.3元。
涨价之后,消费者也不惯着了,呷哺呷哺的净利润连年下滑,从2021年开始,更是连续三年亏损,门店数也是越开越少,关掉了多地的门店。
因此,在新时代下,尽管小火锅行业重新回归了平价的定位,但是其也必然会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低客单价就会导致品牌的盈利空间受限,而这个空间在未来各类成本上涨、卫生标准提升之后,是否仍能够维持生存,是一个问题。
并且,当下的消费者在餐饮的需求上,和以往不同了,他们不止是追求性价比,更是追求质价比,要便宜又要好吃,要性价比又要品质,也就是既要又要。
这就使得品牌不得不被迫在食材上投入大量成本,这也同时让很多在一线商圈的小火锅品牌力不从心,毕竟它们要面临着高成本和低收入的尴尬处境。
因此,平价并不是安身立命之本,品牌还需要在成本端找到方法来控制成本,比如南城香的小火锅食材,就是中央工厂集中处理的。
因此,围辣小火锅想要在小火锅赛道站稳脚跟,达到2000店的目标,所面临的挑战依然存在,在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同时,还需寻找各种方法来控制成本,增加利润空间。
您吃过围辣小火锅吗?您认为它的性价比高不高?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头条创作挑战赛#
国内运营最早的财经自媒体,每日为您探索品牌秘密,读懂国内外消费市场!致力品牌营销、新科技、新消费,欢迎关注@品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