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事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
如果有,那就两顿!
在吃货眼里
世界万物皆可涮…
昨晚(12日)开始,10月以来最强冷空气“倾巢南下”,多地气温遭“腰斩”。所以,我们为大家推出首个全国吃火锅抗寒地图,告诉你哪里将冷到瑟瑟发抖,急需火锅“续命”,并盘点全国六大派系火锅,看看你最爱哪一派?网友:“小孩子才做选择,我都喜欢”。
冷到瑟瑟发抖!东北华北等地急需火锅“续命”
“双十一”抢购狂欢刚刚落下帷幕,从西伯利亚“派送”的冷空气比衣服先“到货”,将席卷中东部并开启气温“打折满减”活动。
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分析师胡啸表示,今明天是这波冷空气影响最强烈时间段,东北、华北气温将集中创今年下半年来新低,北京发布今年下半年来首个寒潮蓝色预警。
今天开始,许多地方气温就顶不住了,冷到怀疑人生。像是长春、沈阳、呼和浩特、北京、石家庄等地,相比12日,今天最高温跌幅均在11℃以上,哈尔滨、长春、呼和浩特全面降温到冰点以下,从秋阳暖暖局面直接跌入“冰窖”,再加上大风肆虐,体感是嘎嘎冷,说抱着火锅跑也不为过,急需火锅来“续命”,东北多地还将飘雪,下雪天吃火锅简直是绝配;江南、黄淮、西南一带今天则有“透心凉”的赶脚,宜约上三五好友组团吃火锅,以免冷到发抖,来顿火锅可让体不寒。
值得注意的是,南方白天降温还不算太厉害,但早晚气温就像脱缰的野马,一路猛跌,杭州、南京早晚气温不到10℃,建议上述地区小伙伴可以来顿火锅抵抗冷空气。至于华南地区,这回冷空气虽然“包邮”,但华南依旧太“南”,抵达时已消耗大部分能量,降温实力一般,处于送清凉的水平。所以,未来三天华南气温相对较稳,天气舒适,华南小伙伴不需要抗寒,该吃啥就吃啥,不吃火锅也还行。
胡啸表示,15日此轮冷空气趋于结束,中东部多地开始回暖。但之后还有一股强冷空气再“发货”,预计15-18日影响我国大部地区,局地降温达8~12℃,届时气温0℃线将南压至沿淮一带。对于东北、华北一带来说,气温就此“一蹶不振”,东北最高温在冰点附近摆动,华北最高温维持在10℃上下。目前北方大部寒冷的冬天已经到来,火锅将成为取暖抗寒“标配”。
全国火锅“派系”大PK 你最爱哪一派?
“天冷穿秋裤,人冷吃火锅”,火锅这种神奇的食物,专治“莫名悲伤忧郁无聊心情不好病”,专治“朋友聚会不知道去哪里吃饭病”,作为长期傲居中国美食榜前列的食物,火锅在四川重庆习惯被称为“火锅”,在广东一带叫“打边炉”,宁夏直接叫“锅子”,江浙地区叫“暖锅”,北京被称为“涮锅”。每年冬天,全国各地小伙伴纷纷加入火锅大军。
据统计,目前我国火锅种类主要分为“六大派系”。北方冬天寒意十足,荤肉能更好补充热量,所以北方人的更偏爱羊肉、肥牛,则形成了以老北京火锅、肥牛火锅、羊蝎子火锅、东北白肉火锅等为代表的“北派”;四川、重庆一带湿气较重,口味偏辣,形成了以四川火锅、串串香火锅、重庆火锅和鱼头火锅为代表的“川渝派”;广东一带口味清淡,更喜欢吃海鲜火锅、潮汕牛肉火锅、豆捞火锅,形成了“粤系”火锅。
此外,还有以菊花暖锅、一品锅、三鲜火锅等为代表的“江浙派”,以菌菇火锅、酸汤鱼火锅等为代表的“云贵派”火锅,以及以海南椰子鸡火锅、湖北野味火锅等为代表的其他种类的火锅。啧啧,说了这么多,你最钟爱的哪款火锅?
吃火锅“防上火祛燥”指南
天气寒冷,热腾腾的火锅是家人、朋友聚餐的绝佳之选,但火锅是一种偏燥的吃法,吃后“上火”,出现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口腔溃疡、口唇干裂、爆痘等症状,那冬天吃火锅如何吃得既解馋又健康呢?
1.要控制吃火锅的频率。火锅吃多了容易上火,即使再喜欢一周也不能超过一次,且每次最好控制在两小时以内。
2.清水或清汤锅底最好。锅底中加一点葱姜、香料,以及桂圆、枸杞、党参等滋补类中药,还可以加点莲子(不要去心),既能滋补营养,又能清心泻火。
3.多吃叶菜、菌类和豆制品。火锅是种偏燥的饮食,再加上鸡肉、羊肉、狗肉等都偏温,就“燥上加燥”,除了肉品,多吃菠菜、芹菜、红薯、青豆、老豆腐等新鲜天然的绿色食品。
4.搭配适宜饮品和水果“泻火”。有些人吃火锅时喜欢喝冰镇饮料,冰饮料加上滚烫的火锅,一冷一热的对肠胃刺激很大,可以搭配喝清茶、绿豆粥、豆浆之类的饮品。此外,吃完火锅隔半小时后,还是应该再吃点凉性的水果“泻火”,比如梨、橙子等。
小贴士
冬天吃完身上火锅味久久难散,给大家支个小妙招,洗完热水澡以后先不要着急开门通风,将带有火锅味的衣服挂放在热气腾腾的卫生间里,让热气与衣服充分接触,10分钟后待热气散去后将衣服拿出来了,再找个通风的地方将衣服挂起来晾晒几分钟,衣服晾干之后衣服上的火锅味也就没有了。
看到这里
你们的口水是不是已经流出来了
要不趁着降温说走就走
今天晚上火锅约起啊~
(来源:中国天气网微信公号)
至为始,以后每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数九”。1月9日进入“三九”天,一年中最冷9天来了。
一九,万叶枯萎,鸿雁南飞
二九,单衣觉寒,群鸟夜投高宿,鲤鱼游入深潭
三九,朔风凛冽,荒原地冻,水面结冰犹如冰桥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权威专家教你在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养出好身体。
受访专家
河南省中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医师 吕沛宛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医师 孙其伟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医师 何泽云
云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教授 王志红
三九天,护好身体4个部位
“数九寒天,冷在三九”,远离疾病,尤其要护好以下4个关键部位。
脚
脚掌远离心脏,血液供应少,表面脂肪薄,一旦受寒,可能引起上呼吸道局部体温下降和抵抗力减弱,患上感冒等多种疾病。
出门穿上厚鞋袜;每晚用热水泡脚,水要没过脚踝,温度保持在38~40摄氏度,每次15~20分钟。
颈
脖子是寒气入侵的主要位置,颈部受凉,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
出门围一条适合的围巾,即可避免颈部着凉。
膝
关节周围的末梢神经对温度和气压变化特别敏感,受凉后会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引发关节炎。
冬季要注意适度运动,保持膝关节温度,不轻易露出膝关节。
腹
上腹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甚至疼痛;下腹受凉对女性生殖健康伤害很大。
冬季穿个护肚子的小背心,晚上睡觉盖好被子,不要露出腹部。
中医5个“三九”关键词
中医认为,数九寒天是一年中阴气极盛而阳气始生的转折点,此时最容易吸收外来的营养,发挥滋补功效。
食宜温
温性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等,有助身体御寒;黑芝麻、黑木耳、黑豆等黑色食物是冬季养肾的首选。
睡宜早
为了顺应冬藏,人们的起居上应注意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清晨不妨赖床几分钟,伸伸懒腰,或者靠在床头坐三五分钟再起。
动宜慢
冬藏时节,锻炼要有节制,微微出汗就好,建议选择一些舒缓的运动,如慢跑、踢毽子、打拳、散步等。
头宜暖
零下10℃时,3/4的热量从头部“跑掉”。天冷出门,戴一顶保暖性较好的帽子,以毛线、毛呢等材质为佳。
心宜平
注意积极调节心态,节制喜怒,多听音乐,参加娱乐活动。还要多晒太阳,接受“光合作用”,静心等待寒冷过后的春色。
冬补食单,因地制宜
1
东北要热补
中医上讲干冷需要“热补”,三九进补最好选择羊肉、鹿肉等温热之品。
天冷人们出汗少,不妨做菜时加点生姜,有助发汗散寒。
2
西北先去燥
西北地区的冬季更添一分燥气,三九天热补的同时还应加强“润补”,蜂蜜、百合、杏仁、白果都是不错的选择。
3
东南重去湿
东南地区的冬季阴冷潮湿,消化系统疾病高发。
可多吃薏仁、芋头、赤小豆等健脾利湿的食物。在寒冷的时候,比平时多吃一些,可以有效御寒。
4
中部主清补
中南地区人们喜食油腻、辛辣、厚味之品,脾胃功能和运化体内水湿的能力通常不太好。
三九天饮食应该以清补为主,如莲子红枣大米粥。
5
岭南防湿热
岭南的气候全年以湿热为主,要注意防止湿气伤身,冬季大可不必额外进补。
冬季宜多吃大葱,大葱补气温阳通便,与羊肉、萝卜一同煲汤最好。
6
西南要滋阴
西南地区早晚温差大,易出现“寒于外,热于内”的体质。可多吃百合、藕、银耳、蜂蜜等滋阴食物。
羊肉火锅也是一道非常好的冬季食补菜,羊肉性温能补阳,火锅中的调料辣椒、花椒,性味辛温,有驱寒除湿的功效。
大家都在看
“80后白发干部”晋升了!
这些事儿,我差点就信了!
2019年不宜嫁娶?天文专家有话说
责编:翟巧红 | 编辑:蔡静
国天气网讯 2020年岁末,寒潮诠释了冬季寒冷本色,全国从北到南急速“冰冻”。今天(12月31日)寒潮逐渐远离,但寒冷还要陪我们跨年,2021年伊始全国“冻感”依旧,中国天气网统计了元旦当天各大城市最低气温排行,看看你家新年第一天有多冷?
今天早晨,我国中东部多地的气温继续刷新低,最低气温0℃线已经达到江南南部,华南多地最低气温也不足5℃,寒冷感觉继续升级。今天白天,虽然寒潮影响逐渐收尾,但气温并无太大起色,全国大部气温仍在偏低水平,这一状态也将维持到元旦期间。
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张娟介绍,2021年元旦期间没有明显冷空气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以晴或多云天气为主,气温小幅缓慢回升,但中东部大部分地区气温仍偏低,北方以干冷为主;南方江淮江南一带最高气温会回升到同期水平,但是最低气温仍偏低,湿冷感明显,像是江汉、江淮、江南、华南等地的大部分地区都将感受近15年来最冷的元旦早晨。
寒潮过后,中东部雨雪收敛减退,元旦三天全国雨雪稀少,只有新疆北部有小到中雪,西南地区东部偶有分散性的雨雪出现。
冷空气活动弱,华北南部、黄淮一带雾和霾天气又将见缝插针的出现,当地朋友外出需及时关注空气质量情况并适当采取防护措施。
元旦期间虽然白天气温有所回升,但最低气温依然偏低。尤其是新年的第一天,当我们迎接清晨第一缕阳光时,也将感受寒潮的余威。
在北方,哈尔滨、长春、呼和浩特是妥妥的最冷大城市前三名,当然也是全国最冷的前三强。低于-20℃的气温,实力演绎什么叫天寒地冻。紧随其后的银川、太原以-20℃的低温将东北的沈阳挤出了前五名。
北京也以-11℃的最低气温跻身最冷大城市前十。预计元旦期间北京天气晴到多云为主,白天最高气温也仅为0℃至1℃,寒冷依旧。
在南方,多地将感受2005年来最冷的元旦早晨。合肥、南京以-6℃的最低气温并列南方寒冷组第一,武汉、上海-5℃紧随其后。广州、福州3℃虽然是榜单上少有的零上,对于当地来说也是寒冷难耐了。
好在南方大部分城市白天最高气温都有所回升,阳光晴好可以趁机晒晒被。
为防范疫情,今年许多城市取消了传统的跨年或新年活动,有出行计划的朋友们一定提前了解相关景区的公告,避免跑空。
其实在寒冷的冬日,窝在沙发里看一部大片,宅在家里吃一顿暖暖的火锅,也是不错的选择。三天时间在家充电,元气满满迎接新一年。(策划:冯玮 数据支持:张娟 设计:张莉)
来源: 中国天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