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新改版的10月“红餐指数百强榜”强势回归!本月起“红餐指数百强榜”将会把实力强劲的国外餐饮品牌纳入其中,将更全面的餐饮品牌发展动向呈现给大家。
下面,将为你详细剖析9月、10月餐饮行业产品上新风向、品牌开店情况、融资上市新动态、餐企大动作以及行业大事件等板块。
< class="pgc-img">>本文看点:
1.10月份“红餐指数百强榜”公布
2.茶饮、咖饮、面包烘焙、火锅品类9月、10月上新产品速览
3.9月、10月餐饮领域融资事件、餐企上市详情速览
4.9月、10月餐企大动作以及行业大事件
< class="pgc-img">>10月红餐指数百强榜发布:
国外品牌首度纳入榜单
在10月份的“红餐指数百强榜”中,肯德基(中国)、麦当劳(中国)、星巴克(中国)、必胜客(中国)、汉堡王(中国)、萨莉亚(中国)、达美乐(中国)这7个国外品牌凭借强大的实力和影响力进入榜单。其中,肯德基(中国)、麦当劳(中国)以及星巴克(中国)的排名更是进入前十。
从排名前十的品牌来看,肯德基(中国)、麦当劳(中国)、海底捞斩获前三,瑞幸咖啡、星巴克(中国)、蜜雪冰城紧随其后。
另外,从所属赛道来看,上榜品牌分别来自火锅、茶饮、饭食快餐、粉面、卤味、粤菜、本帮江浙菜等20个细分品类及11个细分菜系。其中火锅品类的上榜品牌较多,共有15个。紧随其后的是茶饮品类,共有11个品牌上榜。菜系方面,粤菜上榜品牌共有6个。其次是本帮江浙菜,共4个上榜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10月份“红餐指数百强榜”中多个已上市品牌所属的企业陆续发布第三季度财报。其中,萨莉亚、巴比食品、绝味食品、同庆楼、广州酒家、紫燕食品、全聚德等多家上市餐企在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了营利双增。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除此之外,其他上市餐企的业绩表现亦较为理想。比如在2023年前三季度,西安饮食的净利润亏损幅度收窄,煌上煌的净利润同比增长了19.40%。由此不难看出,2023年上市餐企表现持续向好。
< class="pgc-img">>产品上新:茶饮、咖饮上新节奏趋缓
在9月、10月这两个月间,红餐品牌研究院对茶饮、咖饮、面包烘焙、火锅这四个餐饮品类的头部品牌进行了新品上市情况监测,具体结果如下:
茶饮:9月茶饮新品数量大幅上涨,10月新品节奏略有放缓
2023年9月和10月,在红餐品牌研究院监测的连锁茶饮品牌中,有47个连锁茶饮品牌共推出了355款新品,其中9月新品数量高达194款,环比增长16.2%,10月新品数量回落至161款。从产品的细分种类来看,这两月茶饮新品涵盖的种类有奶茶类、水果茶类、纯茶类、酸奶/奶昔类、咖啡类及其他类。
其中,新品最多的细分种类为奶茶类,9月、10月共推出了128款新品,占近两月茶饮新品的36.1%;其次是水果茶,两月共推出了89款,占近两月茶饮新品总数的25.1%;纯茶类9月、10月共推出66款新品,占比达到了18.6%;而酸奶/奶昔类、咖啡类、其他类近两月新产品数量分别为25款、17款和30款。
< class="pgc-img">>从新品的元素来看,9月、10月上市的新品围绕当季时令花果展开。比如,花香元素中的桂花和果蔬元素当中的芋头,花期和丰收季节均是每年的9月、10月。基于此,多家茶饮品牌争相推出应季产品。据统计,在监测的茶饮品牌中,近两月含有桂花或芋泥元素的新茶饮产品总数均达到了50款。
随着茶饮品牌在挖掘小众水果方面卷到天际,茶饮品牌不得不调整策略,开拓新的创新思路。比如我国消费者一直以来都有“不时不食”的饮食习惯,在这种背景下,产品创新回归应季水果,顺应大自然的周期,或许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新策略。
咖饮:近两月产品上新节奏放缓,咖饮产品创新走向“野处”
2023年9月、10月,在红餐品牌研究院监测的连锁咖饮品牌中,有26个连锁咖饮品牌共推出了166款新品。其中9月咖饮上新产品共计103款,环比下降7.2%。10月新品数量下降幅度加大,当月咖饮新品仅有63款,环比下降了38.8%。从产品的细分种类来看,这两月咖饮新品涵盖的种类有拿铁类、美式咖啡类、摩卡类、冷萃类、非咖饮类等10个类型。
其中,拿铁类新品依旧数量较多,9月、10月共推出了83款,占近两月咖饮新品总量的一半。其次是水果茶、冰沙和气泡水等非咖啡饮品类新品,9月、10月份共推出32款,较8月份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另外,美式咖啡类产品上新18款,特调咖啡类上新10款、冷萃咖啡类上新了8款。此外,部分咖饮品牌也开始尝试推出酒咖和含酒精饮品。
< class="pgc-img">>从这两月上新的咖饮产品(不含非咖啡饮品)中可以看出,咖饮品牌的产品创新思路依旧围绕水果和花香进行。比如,水果方面的椰子,花香方面的桂花香,近两月推出的相关产品数量分别达到了12款和18款。此外,米乳、枸杞、核桃、麻酱等特色食材被纷纷挖掘出来,如9月份幸猫咖啡推出的米香乌龙拿铁、浓醇米乳拿铁,RUU COFFEE在10月份推出宁夏枸杞拿铁、鲜橙枸杞美式,M Stand在10月推出麻酱拿铁。
面包烘焙类:产品上新节奏加快,芝士成为烘焙产品创新元素的头牌
2023年9月、10月,在红餐品牌研究院监测的面包烘焙品牌中,有14个连锁面包烘焙品牌共推出了157款新品。其中,9月份上新的烘焙产品共计82款,环比上升95.2%,10月份新推出的烘焙产品也达到了75款。从产品的细分种类来看,这两月面包烘焙新品涵盖的种类较为丰富,有蛋糕、中式糕点、月饼、面包、泡芙等多种类型。
< class="pgc-img">>其中,蛋糕的新品数量最多,达到了53款,分别占近两月面包烘焙新品总数的33.8%。其次是中式糕点,9月、10月新品数量共计25款,占比达到15.9%。除此之外,9月份多个品牌如泸溪河、詹记桃酥、福气鲜活面包、KUMO KUMO、祥禾饽饽铺等相继推出了月饼和中秋节应节礼盒。
在这两月的面包烘焙新品中,芝士、榴莲、芋头、巧克力等食材成为面包烘焙新品的主流元素。
火锅类:产品上新聚焦配菜,牛肉成为10月配菜新品的主角
2023年9月、10月,在红餐品牌研究院监测的火锅品牌中,有8个连锁火锅品牌共推出了77款新品。其中,9月、10月分别推出了47款、30款新品,均较8月份的火锅新品数量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从产品的细分种类来看,这两月的火锅新品涵盖的种类有火锅锅底、饮品和配菜。
< class="pgc-img">>其中,配菜新品的数量依旧最多,共45款,占近两月火锅类新品总数的58.4%,其中海底捞在10月份推出牛腩、牛板腱、上脑肥牛等多款牛肉配菜。朱光玉火锅馆、大龙燚火锅、珮姐重庆火锅等品牌也相继推出牛肉相关产品。饮品类新品包括了水果茶、拿铁等产品。在锅底方面,呷哺呷哺连续推出三款火锅底料,分别是海鲜上汤火锅底料、珍鲜菌汤火锅底料以及鲜香清汤火锅底料。
< class="pgc-img">>推副牌、拓新城、卷海外
餐饮品牌动向频频
2023年9月、10月,部分餐饮品牌扩张动向频频,如九毛九、茶颜悦色积极推出子品牌,Cycle&Cycle、gaga持续开拓新城市,甜啦啦、茶理宜世等进攻海外市场等。具体拓店情况如下:
9月,九毛九新孵化的牛肉火锅品牌赏鲜悦木牛肉火锅首家门店亮相广州广粤天地。据了解,目前该品牌定位高档牛肉火锅,采取套餐制模式,共推出两个套餐,分别是每位368元的“牛肉大过瘾”套餐和每位568元的“牛肉海鲜”套餐。
9月19日,茶颜悦色旗下新中式柠檬茶饮品牌古德墨柠5店齐开。据了解,首发的5家门店主要集中在长沙五一商圈。另外,其售卖产品主要分为“青柠茶肆”和“青柠酒肆”两大类。
9月19日,杭州烘焙品牌Cycle&Cycle于深圳万象天地开出华南首店,这是其在杭州以外的第一家门店。据了解,Cycle&Cycle成立于2015年,定位社区精品烘焙品牌,其人均消费价位为44.75元。据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Cycle&Cycle共开出了11家门店。
9月21日,乐乐茶官方公众号发文称在10城齐开百店。据了解,新店分布于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地。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乐乐茶全国门店数超过了270家。
10月1日,甜啦啦海外首店落地印尼雅加达,6家门店同步开业。与此同时,甜啦啦预计今年年末在印度尼西亚开出60家门店,并逐步渗透整个东南亚市场。据了解,甜啦啦保守估计将在东南亚开出500家店。
10月12日,肯德基杭州良渚古城店正式开业,至此肯德基浙江门店数突破了1000家,并覆盖了浙江的11个地级市及其下属县市和乡镇。门店总数方面,据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肯德基内地的门店数已经超过了9500家。
10月13日,奈雪的茶正式推出新中式茶馆奈雪茶院,全国首店位于深圳。据了解,奈雪茶院定位以纯茶及原叶茶零售为主的茶饮生活空间,目前推出4大系列共22款产品,该茶馆将成为奈雪茶叶零售业务的主力店型,未来将在全国范围内铺开。
10月上旬,茶饮轻食连锁品牌gaga成都首店开业,据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gaga的门店共计70余家,分布于全国13座城市,且门店多选址在当地标杆性的购物中心。
10月中旬,海底捞全球首家校园店开在西安文理学院食堂二楼。据了解,该店当时还处于试运营状态,且仅面向校内大学生开放。
10月中旬,呷哺呷哺首度进军中国香港市场,首店坐落于香港繁华地段尖沙咀弥敦道的The ONE商场。据了解,今年1月,呷哺呷哺集团就已经成立了港澳台及国际事业部,并陆续于中国香港新开设了1家湊湊火锅,于中国台湾及新加坡新开设了2家呷哺呷哺。
10月,茶理宜世宣布启动出海计划,将于西班牙巴塞罗那开出海外首店。据了解,茶理宜世2015年于广州成立,定位新式江南鲜茶。据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茶理宜世在全国已有超过250家门店。
餐饮融资热度平稳
多家餐企传闻冲击IPO
2023年9月、10月份,餐饮领域融资事件数量较8月变化不大,但被曝出有上市相关新动态的餐饮相关企业相对较多。
融资方面,9月录得融资事件数14起,披露融资金额超过6.3亿元;10月录得融资事件数6起,披露融资金额超过1亿元。从细分领域来看,9月、10月获得融资的品牌或企业来自食品饮料、食材供应链、餐饮服务商、餐饮品牌等领域,融资事件数量分别是1起、2起、3起和14起。
其中,在这两月的14起餐饮品牌融资事件中,大多集中于小吃快餐和饮品品类,其中小吃快餐品牌融资事件共计7起、饮品5起。从品牌特征上不难看出,新中式餐饮仍是资本的重要关注点之一。
另外,从融资轮次上看,9月、10月餐饮相关领域的融资除去6起股权融资和1起战略融资,其余的融资事件大多发生在天使轮和A轮这样的早期融资阶段。
披露融资金额方面,9月、10月餐饮相关领域的融资事件中,亿元级别的大额融资事件较少,披露融资金额主要以百万元、千万元为主。此外,茶花絮、新梦想餐饮、解忧婆婆、汉唐序等品牌均获得了千万元级别的融资。
上市方面,9月、10月餐饮上中下游企业上市新动向频发,多个品牌传出冲击上市消息,而鲜美来、德州扒鸡终止IPO,具体资讯如下:
鲜美来终止上交所主板IPO
9月,上交所发布公告称,水产加工企业鲜美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鲜美来”)及其保荐人光大证券撤回了上市申请,上交所也随之终止了鲜美来发行上市的审核。针对此事,鲜美来方面称撤回材料的原因在于公司IPO上市战略有调整以及资本市场环境变化。未来是否还有上市计划,还不确定。
证监会要求茶百道补充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等材料
9月9日,证监会就茶百道境外发行上市备案提出补充材料要求。要求其补充说明个人信息保护、股权激励计划、新体系承接原体系业务等事项。
德州扒鸡终止IPO
9月25日,上交所表示,因德州扒鸡及其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上交所决定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据了解,2022年7月,德州扒鸡向证监会递交招股书,拟于沪市主板上市,并预计发行不超过3000万股,拟募资金额7.58亿元,主要用于新建食品加工项目、生产线建设以及营销网络、品牌升级建设项目等。
佳农集团重启A股IPO
10月11日,生鲜食品供应链服务提供商佳农食品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农集团”)同海通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计划登陆上交所主板。据了解,2019年,佳农集团曾向上交所递交过招股说明书,而随后并没有进一步的进展。而其此次是否能顺利冲击A股,仍有待观察。
蜜雪冰城计划明年赴港IPO,筹资10亿美元
10月,有消息称蜜雪冰城计划于明年在香港IPO,拟筹资约10亿美元,且已选择美国银行、高盛和瑞银作为保荐机构安排上市事宜。针对此事,蜜雪冰城方面表示不予置评。据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蜜雪冰城的全国门店数超过24000家。据《经济学人》报道,蜜雪冰城已是全球第五大连锁快餐品牌,仅次于麦当劳、赛百味、星巴克和肯德基。
茶颜悦色被传已开始筹备香港IPO事宜
10月,有消息称,茶颜悦色正在准备和投行接洽,就港股IPO事宜展开探讨。对此,茶颜悦色回应称,目前没有上市计划。
麻六记:考虑最早于2024年在香港IPO
10月,有市场消息称麻六记或最早于明年在香港上市,目前正与招银国际及华泰证券合作IPO事宜,有关IPO规模和公司估值等细节尚未确定,有关商讨正在进行,尚未就IPO计划作出最终决定。据红餐大数据显示,成立于2020年的麻六记,截至10月31日的全国门店数为30家。
锅圈食品11月2日正式挂牌上市
11月2日,锅圈食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锅圈食品”)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据了解,锅圈拟全球发售6880.28万股H股,每股发售价为5.98港元。其中,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获约3.34倍超额认购,国际发售部分获约1.33倍超额认购。此外,恒顺醋业、欣鑫、牧原集团旗下锦鼎资本、中粮集团旗下COFCO Capital Fund等作为基石投资者参与本次发行。截至首日收盘,锅圈食品市值为163.78亿港元。
< class="pgc-img">>餐企大动作与行业大事件
红餐品牌研究院综合各个信息渠道,整理出9月、10月份值得关注的餐企动向以及行业大事件,详情如下:
中国经济回升向好,2023年9月市场需求持续扩大,餐饮市场表现良好,餐饮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23年1-9月餐饮收入37105亿元,同比增长18.7%。
有数据称2023年,加盟店数量的“爆炸式增长”逐渐放缓,吊、注销餐企数量增加。头部餐企纷纷开放加盟,餐饮加盟竞争激烈。与此同时,职业加盟商比重提高,与优质品牌之间逐渐形成了共生关系,加速了头部品牌的集中度。
9月29日,九毛九集团拟于上海松江建设中央厨房,用于食材采购、储存、加工和物流及派送,预计未来三年将产生3.2亿元资本支出。
茶颜悦色投资5.2亿元打造研发及生产基地,预计2025年试投产。
本宫的茶关联公司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此前其曾因偷税漏税被处罚,并且联合创始人胡海泉也已退出。近年来,明星背后的餐饮店虽然借助其流量光环开出了众多的加盟店实现短期获利,但是在持续经营方面面临不少问题。
西贝餐饮董事长贾国龙表示,进入2023年西贝业绩迎来爆发,预计今年西贝营收将突破62亿元,超越2019年。
茶颜悦色旗下中式咖啡品牌鸳央咖啡推出西式早餐,产品包括不钻牛角包、万事俱贝果、厚道吐司、无独有藕盒等,价格统一为8元一份。
10月18日,杨国福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金由1亿元减至3000万元。
10月23日,百胜中国苏南供应链运营中心项目在张家港保税区顺利奠基开工,项目建成后将满足江苏省内百胜中国旗下品牌和第三方品牌门店的城市配送需求。
10月23日,蜜雪冰城数字农业产地仓暨深加工项目一期工程全面竣工,该项目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将用于柠檬等鲜果加工、出口及销售。
10月24日,抖音生活服务联合巨量城市研究院、新榜发布《2023探店数据报告》,报告显示前三季度探店为中小商家带来了729亿元的经济收益,同比增长193%。在制作并发布探店内容的达人中,女性、24~50岁、二线及以下城市的人较多;从探店视频针对的行业类型来看,最多的是餐饮行业;探店达人一般通过直播、短视频两种形式探店。目前,达人探店正在成为中小微商家获得经济增量的重要途径。
10月26日,喜茶宣布将在行业内率先主动公开所有在售产品的配方原料、营养成分和真品质原料溯源信息。“配方公开”将成为喜茶所有产品的“标配”,这一举动推动了现制茶饮配方原料朝着透明化、健康化方向发展,开启了新茶饮行业的“配料表时代”。
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凌晨 西安报道
主板收紧态势明显,预制菜类企业扎堆撤单。
近日,上交所官网显示,想念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想念食品”)IPO处于终止状态。
上交所表示,因想念食品及其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六十三条的相关规定,决定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
想念食品冲A告败,再次引发市场对于食品类企业IPO撤单潮的关注。据21世纪经济记者不完全统计,三季度以来,已有近10家食品类企业先后终止IPO,包括试图冲刺“水产预制菜第一股”的鲜美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鲜美来)、从事中式快餐服务的老乡鸡、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大洋世家等。
集中撤单潮背后,主板收紧趋势明显,同时食品类包括细分领域预制菜类企业的业绩波动、利润下滑等问题频繁出现在监管部门问询中,这也是预制菜类企业IPO折戟的重要因素。
业绩隐忧
步入三季度,食品类相关企业IPO“降温”已至。
8月底,排队一年多的老乡鸡主动撤回招股书,止步IPO;9月中下旬,鲜美来、德州扒鸡、龙江和牛先后撤单引发关注。时至11月,因保荐机构撤材料,主营新中式连锁快餐的老娘舅“被迫”终止IPO。仅一周之后,主营挂面的想念食品主动撤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综合梳理采访发现,“进入问询阶段随后主动撤单”已成为食品类企业终止IPO的常见形式。而在扎推撤单的背后,上述企业净利表现不佳、持续盈利能力存疑、食品安全品控等问题引发诸多质疑。
以老娘舅为例,该公司财务数据层面表现出较大波动。财报显示,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该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17.46万元、2070.75万元、6299.22万元、70.90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分别为1.48亿元、0.87亿元、3.18亿元、0.82亿元。
虽然过去三年受不可控因素影响,食品企业业绩普遍出现下滑情况。但在净利“跳崖”的背后,老娘舅加盟选址地域集中化、门店快速扩张、员工高流失率等情况进一步拉高经营成本,同时店均收入下滑、持续盈利能力存疑的情况亦不容忽视。
据老娘舅招股书,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间,该公司营业成本在总收入中持续占比超八成。与此相对的是该公司毛利率水平波动下滑,分别为17.76%、14.58%、16.4%、12.32%。
主打扒鸡、肉熟食卤味品的德州扒鸡也出现相似情况。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该公司净利均浮动在1亿元左右。而2022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断崖式下滑至3742亿元,不足2021年的五成。
从利润比对数据来看,德州扒鸡似乎已经掉队。2023年上半年,绝味食品实现净利2.42亿元。周黑鸭实现净利润1.02亿元。而去年上市的紫燕食品实现净利润1.80亿元。
资产负债方面,德州扒鸡2019—2021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38.74%、52.13%、56.44%,远超同行可比公司的平均值。同期,同行可比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平均水平仅为19.89%、24.92%、26.89%。
业绩大幅波动、高资产负债率、整体走低的毛利率、波动上升的经营成本,类似问题并不仅发生在上述两企业。并不乐观的财务数据也“困住”了冲刺“水产预制菜第一股”的鲜美来、主打农副食品加工业的龙江和牛、冲击“金枪鱼第一股”的大洋世家等。
也因此,食品类企业成为今年主板撤单的“重灾区”。
成色不足
“往往IPO收紧时,净利润和持续盈利能力都会成为上市的关键指标,但并非唯一指标。此外,企业研发投入、业务模式、成立年限和规模、技术壁垒、财务和法律风险都会影响IPO进程。”一资深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说道。
上述人士的说法在监管政策中得到印证。8月27日,为活跃资本市场,财政部、证监会和三大交易所联合出台系列政策,包括印花税减半、IPO与再融资收紧、规范减持、降低融资保证金比例等。其中提到经营业绩持续亏损、财务性投资比例偏高等情形的上市公司再融资,适当限制其融资间隔、融资规模。
具体到交易所来看,深交所发布《创业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2022年修订)》(以下简称《暂行规定》),从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研发投入金额等方面,设置符合准确把握创业板定位实际需要的具体衡量指标。
其中一条规则是,申报企业需满足“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不低于 15%,最近一年研发投入金额不低于 1000 万元,且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不低于 20%”,或“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金额不低于 5000 万元,且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不低于 20%”等。
“受行业属性影响,部分食品类企业往往还处在产业链中上游的传统加工环节,不涉及深加工或者避免深加工拉升成本的话,它们的研发投入往往很低。这是食品行业的普遍情况,并非一家孤例。”一位国内知名预制菜公司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
市场上情况大多如此。以鲜美来为例,招股书提到报告期内该公司的研发支出分别为52.62万元、69.51万元和148.54万元,占营收的比例尚且不足0.2%,分别仅有0.06%、0.08%和0.16%。大洋世家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0.21%、0.35%、0.32%、0.23%。
在业内人士看来,全面注册制下,主板要求突出大盘蓝筹特色,重点支持业务模式成熟、经营业绩稳定、规模较大、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优质企业上市,部分IPO项目出现了板块定位错配等问题。而食品餐饮类企业往往竞争壁垒较低、传统行业前景有限,并非主板重点关注领域。
上述人士指出,伴随着“深改19条”和各项配套措施的出台,A股IPO政策阶段性收紧的背景下,若公司财务数据并不理想,主动撤回具备一定的合理性。但并不意味着上述企业会就此止步,转战其他适合自己的板块或主观避避风头不失为佳选。
路径转向
值得注意的是,自证监会官宣IPO节奏性收紧、“深改19条”发布以来,企业“转道”案例明显增多。
包括十月稻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十月稻田”)、火锅预制菜企业锅圈食汇等在内的多家消费企业进一步推进港股上市进程,而贵州南方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南方乳业”)等另一部分食品类企业,则转道北交所。
南方乳业原本的目标市场曾是主板。今年6月南方乳业曾在官网中发布《上市申报服务报价谈判公告》。
“据公司上市发展需要,拟向主板证券交易所或证监会申报上市工作,现聘请上市申报服务机构负责我公司IPO过程中全流程申报文件咨询、制作、核对等服务,并向上市审批监管部门提交符合申报要求格式的申报文件。”南方乳业指出。
三季度至今,食品类企业先后“弃考”。几乎同时,11月16日,南方乳业申请挂牌新三板基础层,并采取直联机制计划挂牌18个月内向北交所递交IPO申报材料。
“公司已与中信证券、大华会计师和德恒律师签订北交所发行上市服务协议,拟于挂牌后18个月内向北交所提交发行上市申请文件。”南方乳业指出。
为何北交所会成为食品类企业新选择?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主板撤回案例激增的同时,今年10月13日骑士乳业(832786.BJ)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成“北交所乳业第一股”。
“北交所正在高质量扩容、改善流动性方面快速迈进。转板制度也让投资人有了更灵活的退出选择和保障。同时,北交所对发行上市包容度相对较高、审核速度快,相较主板阶段性收紧,北交所或将成为食品类企业上市的新赛道。”前述业内人士说道。
此外,据港交所官网显示,火锅类预制菜企业锅圈食汇已通过港交所聆讯,预计将于2023年11月2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冲击港股“预制菜”第一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年内至今,港股更新招股书数据并仍在排队上市的消费类公司超10家,包括澜沧古茶、新茶饮品牌茶百道、预制燕窝品牌燕之屋、主打中式快餐连锁的乡村基等。
相比沪深主板的阶段性收紧,北交所、港交所或成食品类企业IPO新路径选择。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报记者 许礼清 北京报道
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县城已然成为了牵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在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当中,“县域”一词出现了13次,与“县”相关的描述更是有35处。显然,县域经济的发展站上了新高度。
近日,商务部对外表示,将实施“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到2025年,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县乡村商业网络体系。
国家全力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给消费品牌发展带来了新的土壤。记者注意到,在消费品的各个领域,不少企业都将下沉市场作为重点发力的方向。
Co-Found智库秘书长张新原表示:“针对县域市场的特点,县域市场欢迎一些具备品牌效应、高品质商品和中高端消费属性的品牌,以及在价格上走差异化路线,能够满足县域城乡居民购买力的厂商。此外,拥有强大供应链、营销网络供给能力的消费品企业也适合布局县域市场。”
县域经济崛起
“赶集市”变成“逛超市”,这种情形正在很多地方县域、乡镇发生着。
在江西省高安市石脑镇,新建了占地面积30亩的农贸市场,打造出了一个设施完善、干净有序、便民惠民的商贸中心。商贸中心被有序地划分为肉类区、水产区、蔬菜区、水果区、商铺区,周边还吸引了多家超市入驻。
像这样的乡镇商贸中心,正在全国范围内遍地开花。日前,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表示,2022年,全国建设改造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983个、乡镇商贸中心3941个。
许多企业都将下沉市场,作为未来的重点布局进行发力。以新茶饮品牌古茗为例,其品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古茗起源于浙江南部小镇“大溪”,全国门店数量接近7000家,2023年预计会新增3000多家门店,或将成为下个万店茶饮品牌,重点拓展山东、广西、贵州和安徽四个省份。
此前,肯德基也开出了小镇店,并宣布将会加大在河南开设小镇模式店的力度。据了解,肯德基在产品定价、市场推广上针对县域市场提供了更个性化的思路,以贴近县域消费者的需求。
对于县域市场的消费潜力,茶百道公共事务总裁古计林告诉记者,四通八达的客货流区域交通,触达各个街区的即时零售配送能力,加上短视频种草、直播购物等互联网化生活方式也在被越来越多的县域消费者所接受。未来的县城消费潜力大、活力足、空间广。
古计林表示,现制茶饮作为创新型的消费场景不断涌现,也代表了新业态、新商品、新服务在不断扎根县城,形成了在县域经济范围内以优质供给带动新消费需求,以当地居民加盟创业带动当地群众家门口就业的良性循环,让县城居民有事业、愿消费、能消费。
另外,县域商业在物流、电子商务、农产品流通效能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根据近日商务部发布的信息,2022年,全国支持建设改造县级物流配送中心506个,乡镇快递物流站点650个;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17万亿元,同比增长3.6%。
此外,2022年全国支持升级改造878家农产品零售市场,建设12家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新增冷库库容96万吨;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5313.8亿元,同比增长9.2%。“骨干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农产品电商”的多层次农产品流通格局不断完善。
食品行业营销专家于润洁对此有着切身感受,他表示:“过去的县域商业体系,基本上是由县城的一栋百货大楼,加上乡镇的乡村大集构成的。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和县域经济的发展,目前县域商业体系在形式上与城市相差不多,专卖店、连锁超市、便利店、电商与物流配送体系等俱全。”
张新原认为,全面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在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促进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增加城乡居民就业机会,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
商务部研究院电商所副研究员洪勇表示:“在当下的大环境,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有助于落实双循环战略,畅通国内大循环,扩大内需。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是促进农村消费、拉动内需、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对于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提质增效是主旋律
实际上,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也面临着一定的难点。
洪勇表示,我国农村商业仍处于初级阶段,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面临一些问题,包括:底数摸排不清、数据流动不畅、供给标准化不强、冷链设施不足、流通效率不高等。
区域经济专家、科创中国高丞乡创服务团团长孙文华告诉记者,县域包括县城、乡镇的镇区等区域,由于人口分布不均,很多镇域的商业能级较低,加上物流、快递等配送能力不足,商业发展难以满足县域人口及外来人口日益增长的商业消费需求。
因此,洪勇认为:“要通过建立县域商业体系来挖掘县乡消费,就必须加快农村寄递物流站点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增加农村市场的有效供给,激发农村消费市场更大的发展活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而对于企业来讲,上海蓝狙策划公司董事长刘大贺表示:“与一二线城市相比,县域市场竞争相对小。很多商业上不成熟,配套的服务体系没有一二线城市完整。因此,企业布局县域市场,一是要考虑本地的配套设施,有可能装修、设计、包装材质等环节达不到足够的标准。二是人才的能力和整体素养上,可能与一二线城市相比,企业很难大批量获得达标人才,部分核心技术人员无法在短期适配到位。”
此时,本地企业的优势就得以凸显。记者了解到,在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的山东高青华盛商贸公司,以百货商厦为牵引,以独立的县城配送为手段,开发独立的APP和小程序,打造成了健全的县域商业生态平台——华盛配送平台;德州市庆云县的澳城超市,在大城市的连锁商业机构尚未布局县域市场时,就已将触角深入到乡镇市场,编织成庆云县的商业体系,包括购物广场、超市、便利店、生鲜店等。
而对于上述问题,也终将得到解决方案。束珏婷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各相关部门加强政策协同,推动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提质增效。将实施“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到2025年,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县乡村商业网络体系。
新机遇
国家大力发展县域商业体系的同时,县域市场已经成为了消费品牌发展的新“土壤”,更是推进经济发展的新“土壤”。近年来,新消费品牌涌入下沉市场,也为县域商业体系的发展建设提供了助力。
2021年,河北省辖县级市任丘迎来了万达广场的入驻,这里汇聚了信誉楼百货、蕾莎·汇生活、悦都汇等多个消费集中地。记者走访发现,这些商场密集,万达广场与信誉楼只有一条马路之隔,蕾莎·汇生活与悦都汇则在十字路口的两角。此外,星巴克、瑞幸咖啡、屈臣氏、必胜客、名创优品等品牌纷纷在此布局。
连锁品牌加大下沉势能。古计林表示,茶百道逐渐建立起覆盖全层级城市的品牌势能和遍布全国的数字化供应链,这些核心优势的积累,都在快速助推茶百道饮品不断进入更多县城消费者的“种草”清单。目前,已在县城及以下市场有超过3000家门店。
实际上,不同于城市商业体系,县域市场有着自身的独特性,这使得品牌进入该市场时需要因地制宜。
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认为,县域市场最大的特点在于人口众多,市场规模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同时优质供给相对欠缺,居民消费需求仍未被有效满足。
“从人群画像来说,县域市场消费者主要具备三大属性:熟人社会属性;价格敏感属性;闲暇娱乐属性。”付一夫认为,基于这三大属性,商家未来在开拓县域市场时,可以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快速获客,并在满足其需求的同时实现相关业务的增长。
张新原也认为,与一二线城市相比,县域市场消费层次和频次不够高,消费观念有待加强,消费能力有限,同时县域市场的物流仓储、供应链和营销等方面存在挑战,企业布局县域市场时,要深入地下沉市场,充分做好市场调研,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产品和营销策略。
谈及供应链管理等问题,古茗方面表示,公司供应链一直在做精细化升级。比如配送频次在门店较为密集的区域,提升至一天一配。另外,在古茗内部,有智能化的订货配送软件,实现了“订货+定制物流方案”的一键式操作等。
针对区域差异化,古计林表示,各地消费习惯存在不同偏好和差异,茶百道从季节限定、品牌联名、区域特色、美学价值等方面,通过不断的经典重构和口味创新,推出更加贴近消费者需求的茶饮产品。
“此外,要做好县域市场的公共关系维护,加强与当地政府和商家的合作,充分利用政府招商引资等政策支持和合作商家的资源关系,做好县域市场的布局和发展;建立完备的供应链集采体系和物流仓储收配货网络,提高供应商品的流通效率和市场覆盖面。”张新原建议。
(编辑:于海霞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