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即将过去,对餐饮人来说,过去的一年却是值得细品深思的。
这一年,海底捞火锅上市,市值达944.46亿港元,随后倾资1亿打造人工智能餐厅;瑞幸咖啡融资2亿美元,估值达10亿美;滴滴推出滴滴外卖,阿里收购饿了么,饿了么再与口碑合并,与美团点评正面KP,外卖市场正式进入两足鼎立状态……
为此,参某整理出了2018年餐饮行业的10大热点事件,和大家一起回顾过去一年的行业变化。
TOP1:
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8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治乱用重典”,被称为“史上最严”。
新法以建立科学、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为目标,较修订前有4方面明显的变化,一是对食品生产、销售、餐饮服务和食用农产品等各环节实施最严格的全过程管理。二是建立最严格的监管处罚制度,同时加重了对地方政府负责人和监管人员的问责。三是健全风险监测、评估和食品安全标准等制度。四是建立有奖举报和责任保险制度,发挥消费者、行业协会、媒体等监督作用,形成社会共治格局。操作性也更强,比如新法第六十二条、第一百三十一条专门作出规定,将网购食品纳入监管范围,并强化了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对商家的审查义务,规定了在网络购买食品的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时,如果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不能提供入网食品经营者的真实信息和有效联系方式的,则由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赔偿。简单来说,就是“网络交易出问题,第三方平台先负责”。
这一规定明确了网购平台的主体义务,对食客来说,今后再遇到网购纠纷时,就有法律武器可以运用。唯有让最严的《食品安全法》成为高压线,让违法者碰不得,民众方可吃得放心与安心。
TOP2:
海底捞港交所上市
随后联手松下推出智能餐厅
9月26日,随着海底捞董事长兼创始人之一张勇、首席运营官杨利娟在港交所敲响铜锣,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在联交所主板挂牌交易,发行价17.8港元,开盘价18.8港元,较发行价涨了5.6%,随后又飙至19.64/股。首日收盘价为17.82港元,较发行价上涨0.11%。海底捞市值亦突破120亿美元。
10月28日,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和日本松下电器公司联合打造的智能餐厅在北京开张。瀛海智能是海底捞与松下合资组建的子公司。这家智能餐厅依托松下的机器人技术和图像识别技术等,实现了后厨的全自动化运作。顾客用平板电脑等终端点餐后,自动菜品仓库能够自动组合盛放菜品的盘子,并将它们装入托盘。
TOP3:
瑞幸咖啡玩出“火箭速度”
1年破2000家门店
5月15日,瑞幸咖啡发布致星巴克公开信,直指对方涉嫌垄断,拟向法院提起诉讼。瑞幸咖啡表示,星巴克进入中国近20年来,在教育中国咖啡市场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和贡献,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已占据中国连锁咖啡市场50%以上的份额,一直以来都是瑞幸咖啡及中国咖啡行业所有从业企业学习的榜样。
小蓝杯以这种外界邰侃的“碰瓷式”公关和绝对压倒式的代言广告迅速进入公众视野。7月11日,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宣布完成A轮2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10亿美元。
12月12日,瑞幸咖啡宣布完成2亿美元B轮融资,投后估值22亿美元。愉悦资本、大钲资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中金公司等参与了本次融资;完成融资后,愉悦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刘二海进入公司董事会。
12月26日,瑞幸咖啡宣布提前完成全年2000家门店的开店计划。相比之下,1999年进入中国的星巴克20年时间才在中国开设3600多家门店。如此亮眼的成绩却是以净亏损8.57亿人民币作为代价,这种资本烧钱补贴式的玩法引起了外界热议!
TOP4:
新美大上市
阿里收购饿了么合并口碑
去年8月,饿了么以总共8亿美元的价格全资收购百度外卖。今年4月2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联合蚂蚁金服集团以95亿美元“饿了么”完成全资收购。
9月20日,美团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目前美团通过餐饮外卖、到店及酒旅、美团闪购、小象生鲜等新业务及其他三大业务板块实现了营业收入的增长,也完善了在本地生活领域的生态型布局。
10月12日,阿里巴巴突然放出重磅消息,旗下业务饿了么和口碑正式合并,同时成立一个全新的“本地生活服务公司”,旨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出色的覆盖“到家”、“到店”两大场景的一条龙服务。
至此,阿里美团在外卖O2O领域的竞争进一步升级,外卖市场形成两足鼎立之势。
TOP5:
雀巢“收购”星巴克,对手变盟友
5月7日下午,食品企业雀巢公司宣布已与咖啡连锁企业星巴克签署协议,正式收购星巴克旗下的零售和餐饮产品业务,雀巢向星巴克支付71.5亿美元,同时将永久拥有在全球咖啡店以外销售相关星巴克产品的权利。
根据雀巢方面公布的信息,雀巢收购的是星巴克的零售和餐饮产品业务,并不包括即饮型产品以及星巴克咖啡店内任何产品。作为此次交易的一部分,星巴克将出售每年销售额达20亿美元的业务,获得71.5亿美元的现金预付款。同时,大约500名星巴克员工将加入雀巢,为了保持现有业务的稳定,该业务的运营总部将继续放在美国西雅图。
TOP6:
奈雪的茶创始人怒“怼”喜茶抄袭
事件源于11月18日奈雪的茶创始人彭心发的一条朋友圈。在这条朋友圈中,彭心直接喊话喜茶创始人聂云宸,直言喜茶“除了当年芝士草莓是在奈雪上了四个月后上的,其他都是隔了一年跟着奈雪回归产品上,我都替你没意思了……”
随后,聂云宸针对此次喊话回应,指出奈雪对“市场竞争”、“抄袭”、“创新”这三个词的理解与其有巨大差异。强调“创新”不是抢时间占位,调侃“如果是这样我们可以把所有世界上的水果或者材料拼凑起来先出了,然后指责以后的人都在‘抄袭’自己,如果只是这样那创新真是太简单和幼稚了。聂云宸指出真正的创新的困难恰恰是要去发现裂缝与不足并提供更好的东西。对于这种言论,彭心继续开怼:“晚了一年上那就得比我们好喝才行呀……”
事件持续发酵,从是否属于抄袭,到同质化的餐饮业竞争,再到餐饮业的创新之痛,茶饮业再次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一度登上微博热搜/热话榜。
TOP7:
2017年度中华餐饮创新榜TOP100
榜单揭晓
3月28日,由餐饮界新媒体主办,联合200家媒体共同发起的“2017中华餐饮创新榜TOP100”在武汉“第六届创新餐饮风暴会”进行公开发布。
活动现场云集100+餐饮领袖企业、300+餐饮同行,围绕“创新”的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在现场餐饮人的共同见证下,2017中华餐饮创新榜正式公布,来自全国各地500多个项目参选,共130家餐饮企业/机构/个人分别登上创新品牌榜、创新服务榜以及创新领袖榜。
2018年10月,餐饮界新媒体再次携手全国200多个媒体和机构,再次启动第二届中华餐饮创新榜TOP100评选活动!
TOP8:
咖啡陪你败退中国
疯狂扩张引发体系之乱
昔日风靡的韩国咖啡连锁品牌咖啡陪你,2012年高调进入中国市场,在短短六年后以破产结局。曾经作为韩系咖啡代表的“咖啡陪你”如今在华全面溃败。
于11月29日前,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发布公告称,咖啡陪你(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咖啡陪你上海公司”)的债权人应在2018年11月9日前向咖啡陪你上海公司管理人申报债权。并定于11月16日下午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依法申报债权的债权人有权参加债权人会议。该公司已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黑名单,法定代表人也下落不明。
近年来,由于韩剧的文化输出,一度成功让“韩式咖啡厅”的印象植入不少年轻人心里,咖啡陪你也用短时间就将店面开到了中国的三四线城市。但是很快因“水土不服”,败落了下来。
TOP9:
抖音营销风靡餐饮界
答案茶一夜走红
2018年春节期间,抖音彻底火爆全国。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抖音增长了近3000万DAU,最高日活达到了6646万,呈现爆发式增长。
伴随抖音短视频的火爆,各行各业纷纷开始试水短视频营销,特别是海底捞“抖音吃法”走红,让这种病毒式、低成本的“抖音营销”迅速在整个餐饮行业引爆,西贝、巴奴、coco等多个品牌纷纷做起了抖音营销。
于是,在郑州,一款名为“答案茶”的茶饮品牌也因抖音迅速走红,短时间内收获上亿点击量,线下门店一度排队,引来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创业者加盟。
TOP10:
网红餐厅Win House
14家门店全部关门
今年10月31日,长宁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接到了一则举报,反映辖区内的上海音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发生欠薪。
提及“音家餐饮”,知晓度或许不高,不过其旗下的“WinHouse”餐厅,却是申城白领圈中的网红餐厅,2014年开业后凭借“全日制早午餐”的噱头火爆一时,甚至还一度被部分美食公众号誉为“一定要去的魔都Brunch餐厅”。
根据劳动监察部门现场初步调查发现,该起欠薪案共涉及“音家餐饮”等4家公司,几家公司均由位于长宁的总部统一管理,其下属14家门店遍布浦东、闵行、静安、黄浦等区。公司因经营不善,于10月底突然集体关门停业,接案时实际经营人处于失联状态,导致共计拖欠总部及门店340余名员工9-10月工资约330万元。
目前,该餐厅实际经营人将被移交公安机关,欠薪入罪的同时还将列入“黑名单”。
原创声明:本文作者参某,由餐饮界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餐饮界(canyinj.com),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咖啡陪你败走中国,创始人自杀,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说今年,中国的咖啡市场像台风“山竹”的风眼一般,吸引了诸多国际咖啡品牌,比如 Tim Hortons(加拿大最大的咖啡品牌)、Java House(东非最大的咖啡品牌)、doutor(日本排名第一的咖啡品牌),那么,早先进入中国市场的韩系咖啡品牌“咖啡陪你”(韩国最大咖啡连锁品牌)就是被飓风连根拔起的一棵葱郁大树。
▲因为看中了中国市场,麦当劳推出麦咖啡,沃尔玛也推出精品咖啡mush-up
据界面新闻、铅笔道等许多媒体报道,今年 10 月 15 日,韩国最大的咖啡连锁店“咖啡陪你”(Caffe Bene)在华合资企业咖啡陪你(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遭遇债务危机多年,终致破产。该公司在中国市场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中韩股东分红不均,导致中方无心经营。
▲上一次“咖啡陪你”火遍朋友圈还是因为创始人姜勋自杀
值得关注的是,支撑“咖啡陪你”成为韩国最大咖啡连锁店的正是加盟。 截止目前,它在全球拥有 1200 余家连锁店,覆盖中国、美国、菲律宾等市场。甚至,在巅峰时期,“咖啡陪你”在中国的门店总数曾超过 600 家,曾创下过“单年开店 200 家”的纪录。
如此鲜明的前后对比,究竟韩系加盟神话崩塌的原因是...
成也加盟,败也加盟
“咖啡陪你”曾是韩国最大的咖啡连锁企业之一,其创始人姜勋被美誉为“咖啡王” ——在先后创立 Hollys Coffee(同他人共同创立)、咖啡陪你后,在业内最早实现 500 家加盟店,打破记录。
咖啡陪你曾邀请金秀贤做代言,以吸引年轻女性用户
在品牌创立后第四年,也就是 2012 年,“咖啡陪你”进入中国市场,在上海成立合资公司咖啡陪你管理有限公司,设七大区并迅速开设门店,在中国的一二三线城市布局,同韩国一样,咖啡陪你依靠加盟扩张: 公开信息显示,在韩国,2014 年,咖啡陪你的900多家门店中,只有 30 多家是品牌直营,其余均为加盟店;在中国,咖啡陪你的加盟方式分为 50% 对 50%、40% 对 60%,或加盟商 100% 的 3 种出资方式,品牌方负责为加盟商考察店面选址、经营培训等任务。
与韩国情况不同的是,“咖啡陪你”在中国遭遇了不同的发展问题。 在韩国,2016 年,咖啡陪你因为盲目扩张陷入资金危机,因此关店 60 家,2017 年 7 月公司向法院申请重组,创始人姜勋因不堪重负自杀。
▲在韩国,咖啡陪你门店数量曾超过星巴克
反观中国市场,创始人姜勋的自杀将咖啡陪你的衰败迹象推向高潮。 由于扩张过快、缺乏标准化管理、总部对加盟店疏于管理,咖啡陪你被加盟商反客为主——各地店铺的服务差异化大,比如咖啡和甜点口味不一,比如经营品种不一样,比如加盟商自行采购货物,甚至促销、团购各不相同,会员卡在各地不通用。
这种体验让顾客对“咖啡陪你”的品牌产生了极大的质疑,期间总部与加盟商的矛盾也不断升级,最后推动“咖啡陪你”走向末路。 据界面新闻统计,2014年,其门店被爆拖欠员工工资,同时还出现了因咖啡陪你给供应商回款时间过长,供应商停止供货造成的全国范围内的物流中断;2015 年,咖啡陪你管理有限公司(中国)执行总裁戚东公开辞职,自称已有 8 个月未领薪水,原本 1200 多名员工只剩下 500 多。同年,咖啡陪你被爆资金链断裂,69 个加盟商前往咖啡陪你北京、上海总部,发现早已人去楼空,向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报案,希望要回加盟意向金。
牛X的加盟模式长啥样?
既然“咖啡陪你”的加盟模式存在如此大的问题,那么牛X的加盟模式是什么样子呢?
配得上这个称号,非麦当劳莫属。 在全球,麦当劳一共拥有 37000 多家,其中加盟店的比例达到 90%。根据麦当劳 2017 年的年报,直营店全年收入 127.19 亿美元,加盟店为 101.01 亿美元,虽然直营店收入高于加盟店,但直营店的成本高达 104.09 亿美元,加盟店的成本只有 17.90 亿美元。不考虑销售、财务、广告等费用,我们粗略的计算一下麦当劳的利润构成,来自直营店的 22.01 亿美元,来自加盟店的 73.34 亿美元,加盟店带来的利润远高于直营店。根据 2016 年财报分析,麦当劳 50% 的运营利润来自地产出租,如果情况没有发生颠覆性的改变,也就是说,2017 年地产租金带来了近 47 亿美元的利润 。
虽然麦当劳被业内外戏谑成“地产商”,每年都从加盟商缴纳的地产租金中攫取不菲收益,但麦当劳对加盟商的筛选十分严格。 加盟者在加盟之初需要支付给麦当劳一定比例的特许权使用费,之后每年则只需支付以每月营业额为计算基础的服务费和房屋租金,服务费费率大约是 5%,租金为营业额的 9% - 11%。同为拥有特许经营权的加盟店,在加盟之初缴纳的特许权使用费也是有区别的。如果麦当劳把一家直营店卖给加盟者,加盟者需要预先支付餐厅成本 25% 的现金;如果加盟者选择在麦当劳还未涉足的地区新建一家麦当劳餐厅,就得提前支付更高比例(基本上是 40%)。
▲在中国大陆与香港,麦当劳的特许经营权被授权给中信股份、中信资本控股与美国私募股权基金凯雷投资集团
说完麦当劳,那么肯德基就不远了。百科显示,肯德基于1987 年来到中国,在北京前门开出中国第一家餐厅,到 2010 年 6 月,肯德基在上海开出了第 3000 家餐厅,2012 年 9月,在大连开出了第 4000 家餐厅,开店数字翻了三倍。
支持肯德基在中国如此扩张速度的是它的“不从零开始”的加盟策略。 据公开信息整理,肯德基在中国内地开放的特许加盟业务,目前仅采用一种方式--餐厅转让,即挑选一些合适的肯德基餐厅,选择合格的加盟商进行转售:一经授权,加盟商可以购买一家或同时购买同一地区的二至三家餐厅,将来在同一地区可开设新的肯德基餐厅。目前可以进行转让的餐厅基本分布在消费水平较高的小型城市,这是肯德基的母公司百胜集团中国区特许加盟部总监何志中在日前结束的“中国特许经营大会”上吆喝的加盟条件——800 万元“不从零开始”经营10年,对此,何志中介绍说,原因在于降低投资者的风险和培育中国市场。
▲肯德基是世界第二大速食以及最大炸鸡连锁品牌
反观国内品牌,“水饺现包才好吃”的喜家德在 2015 年 1 月关停加盟之后,时隔 45 个月,终于开始开放招募合伙人。 这次,喜家德采用单店投资合伙人的模式,条件通过可拥有8%或20%份额。
相比餐饮,由于销售标品,零售依靠加盟扩张的效果更为明显。“零售之王”7-11在日本拥有超过 2 万家便利店,依靠的方式就是加盟——90% 以上的日本门店是加盟店。7-11 依靠的 A 型加盟条件(特许经营)和D型加盟条件(委托加盟); 在中国,由于封闭式社区的原因,便利店的扩张速度以及覆盖范围受到限制,它们选择接入外卖去提升自身营业额度。
▲一图看懂7-11的两种加盟模式。图片来源:零售信息
反观国内零售行业,最值得一提的莫过于“男人的衣柜”海澜之家。据媒体报道,截止今年 7 月,海澜之家拥有近 5000 家门店。 在这近 5000 家门店的背后,海澜之家依靠的同样是加盟。在 2016 年,服装电商的兴起、服装行业销售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海澜之家在 2016 年前三季度新增了 972 家门店,疯狂进行渠道扩张,其中 99.8% 为合作店。当然,疯狂扩张的背后也存在别人的质疑:海澜之家没有一家自己的工厂,它同几百家上游供应商合作,后者根据公司设计中心的方案生产出产品。
▲一图看懂海澜之家的加盟合同。(详情戳大图。)信息来源:阿里巴巴生意经
总的来说,不同的企业竞争优势不同,只要搭配好适合的招商加盟模式,实现加盟扩张的脚步就会比同行快许多。
更多饮品资讯,欢迎访问中国饮品网或者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点网讯:11月16日消息,M Stand昆明首店将于11月18日正式开业,分别位于昆明同德广场和昆明顺城购物中心。
据了解,昆明同德广场店装修为东方美学风格,色调以黑金为主,采用描金壁纸与墨黑金漆传统窗柱。昆明顺城购物中心店同样是东方美学主题,使用深浅明暗的错落、不同质感的竖列塑造门店风格。
资料显示,M Stand 创立于2017年,是一家精品连锁咖啡品牌,为上海艾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品牌。
本文源自观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