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行业做生意,有成功也有失败。当我们生意惨淡的时候,需要了解我们是否有做的不好的地方能够加以改正,或者选择加盟的方式有问题却可以得到解决。越是不懂就越是需要了解,渝中记忆老火锅有丰富的行业经验,也看到其它的火锅店刚开始生意红火然后慢慢变得惨淡起来。
< class="pgc-img">>1、选址有误
了解自己的目标人群,选择合适的位置,渝中记忆老火锅在提供选址建议的时候,都会选择合适加盟者的店面位置。火锅店的选址如果目标人群是年轻人的话,就选择热闹的地方,因为年轻人比较喜欢热闹,吃完火锅再去唱唱歌逛逛街就刚刚好。目标人群是社区人群,可以选择小区人群多,路程步行20分钟以内的就差不多,最好是上下班都会路过或看得见招牌的地方,吃完再慢慢散步回家。
< class="pgc-img">>2、装修布局不合理
店面的装修布局直接影响消费者的体验感,合理的布局可以增加消费者的翻台率。渝中记忆老火锅的布局让店员上菜方便,桌子之间的距离和舒适度也让消费者喜爱。厨房的空间合理运用,没有空间浪费,店面整个的设计布局给消费者温馨的感觉。
< class="pgc-img">>3、停车位不够
火锅店旁边有没有停车位,哪怕是要交一点停车费的车位都可以,现在出行的人基本上一群人里面都有一个人开车,想吃个饭,火锅都开始吃了可能车位都还没有找到,就算是我们自己遇到这种情况的话,下次也不会再来这家火锅店了。
< class="pgc-img">>4、服务不到位
餐饮行业就是服务行业,给消费者的用餐体验是优先重视的。只要是做生意的这个基本的都不会太大问题,都是有格局的人。渝中记忆老火锅能够这样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人性化的服务,在服务方面不断的找出问题,然后加以改善,赢得了大众的赞赏。
< class="pgc-img">>、海底捞开放加盟的伏笔
2、影响企业扩张的关键点是什么
3、一城一店、千人千味时代来临
第 1548 期
文 | 张冬
海底捞推出首个城市菜单
为加盟“埋伏笔”
这段时间,有关海底捞加盟的消息甚嚣尘上,各方声音都有,究竟放开加盟对不对,目前不好评价,唯有等加盟店开后,才能看出端倪。
一个品牌要跑出千店,需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企业的千店逻辑能否跑通;第二,组织力能否跟上。
打个比方,虽然都是千店,蜜雪冰城和华莱士肯定扩张逻辑不同,锅圈食汇与米村拌饭也有差异。
◎Hi,海底捞
海底捞无疑是跑通了千店逻辑,所以,短时间内增长,基本尚在掌控之中,至于后来会不会失控,那是后话。
然而,实际上,海底捞开放加盟,早有讯号放出。
不久前,海底捞在重庆推出首个城市菜单,包括扎实老肉片、薄脸皮泡泡豆干、汪实大刀腰片等特色菜品,受到山城吃货的喜欢,点击率近20%。
海底捞相关负责人告诉火锅餐见,为满足消费者对不同锅底的追求,重庆海底捞上线“定制锅底”,消费者可根据“滑动条”实现个人口味需求,例如加减麻度、辣度等,“自上线以来,锅底定制率达30%。”
◎不是所有城市菜单都相同的海底捞
可能你会有疑问,只是在一个城市上新一张菜单罢了,释放什么加盟信号了?
咱们理一下其中逻辑。
“标准化”
竟成火锅品牌扩张的拦路虎?
一个火锅店根本的竞争力是产品、服务和场景,这三点是“千店逻辑(开店逻辑)”的前提,企业无法回避和删除,我们称之“第一性原理”。
那么,一个品牌要开放加盟、去异地开花,让顾客喜爱、复购和转介绍,同样是依据在这个前提下。
但这里有个朴素的逻辑问题——同样的菜单和产品,你能否确定,它既让A城顾客喜欢,又能在B城大卖?
◎千篇一律的牛肉火锅
你无法确定。因为你自己也有好恶,也有喜欢吃的和讨厌吃的东西。当然,你也可以退一万步讲,同样的菜单和产品,顾客只需点自己喜欢吃的就好,一张桌的客人,不可能全点一遍菜单上的产品。
能涮火锅的产品无外乎肉类、菌菇、丸滑、蔬菜和主食,同质化严重,如果顾客次次都点白菜豆腐金针菇羊肉卷牛肉丸,那么,你的竞争力又在哪里?当然顾客肯定不会次次都点这些大路货,吃几回,没新意,很可能就不再复购了。
海底捞深谙此道,所以把重心放在服务上,去弥补产品的短板,推出“城市菜单”和“定制锅底”,也正是在尝试解决这个问题,意在试探加盟的可行性,而且摸到了其中的关键——不同地域的顾客,喜好不同,不能一刀切地使用同一个菜单,要想长期获客,必须根据当地饮食文化和结构进行调整。
◎很难走出广西的螺蛳粉火锅
火锅连锁化率高,市场份额大,根本原因在于其好复制、容易标准化,然而阻碍其扩张进程的,恰恰是“标准化”。
这个观点或许有些耸人听闻,但你一定会发现这么一个现象:
在A城极为火爆的火锅品牌,来到你的城市,是不是感觉——也就那样。
你可以理解为组织力、供应链、产品力不能打,也可以理解为水土不服,但根本原因只有一个,它没有切中当地顾客的消费需求。
像成都某火锅品牌到长沙后,不到两月就黯然收场;像重庆某火锅品牌去了西安后,也是生意平平,但这两个品牌在当地却极为火爆。
就连长沙人爱得无以复加文和友,到了广深之后,顾客不照样不买单?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就这么简单。
◎文和友
如果0到1能成功,那么,企业还需要找到1到10的复制逻辑,如果走到10,还需要找到10到100的复制逻辑,并以此类推。
企业绝不能因看到0到1、1到10的成功,而断定可复制到N。
市场一直在变,一套逻辑、模式怎么会永远成功?同样的“标准化”,如果不做动态调整,不会走长远——因为顾客在变。
很多供应链企业提倡“柔性定制化”,但绝大多数只关注了品牌需求,并未考虑当地顾客需求,供应链企业能够打造了品牌与品牌之间的产品差异,却很少打造出地域与地域之间的差异。
这是空白,也是机会。
一城一店,千人千味
或成品牌扩张的关键
品牌要理顺加盟扩张的逻辑,市场需求是根本。
过去,火锅店千人一面,所涮之物相差无几,彼时,市场需求并不旺盛,大众认知中,火锅店不外蔬菜菌菇肉类几种产品,直到火锅慢慢内卷,社交平台兴起,大众彰显个性的情绪喷薄而出,传统同质化的餐厅开始出现更替、迭代,而疫情下,大众囚步在家,以社交平台为乐,加重分享心态,则又加速了更迭进程。
◎破旧风火锅店
彰显个性的心态反映到市场需求上,则是各种“N价比”,诸如性价比、质价比、颜价比、心价比、鲜价比等等。
“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彻底结束,“一城一店、千人千味”的时代来临。
火锅标准化最大弊端是惊喜不足,顾客无复购欲望,所以,要维持高复购,餐厅必须经常上新,不断寻找好食材。
但这其中又会出现问题,即“市场教育”,很多食材当地人熟知,挪去外地,外地人毫无感觉,这就需要一遍遍地教育。
比如巴奴去年上的新菜乳山生蚝,大众并不知道乳山生蚝与菜市场的5元生蚝有何不同;今年春季上的天麻和儿菜,一般人也并无认知,没认知,就怕犯错,怕犯错,就有可能不点,这就需要企业反复教育,让顾客尝试。
◎乳山生蚝
反之,火锅店若用一些当地人熟知的东西,效果会更好。比如,武汉人喜欢热干面,有些火锅店就上热干面,有些北方地区喜欢花卷,火锅店就上花卷,瞬间拉近与顾客的距离。
某地某食材的特殊性,是融入了当地民俗文化的,当地人习惯吃某物,乃习惯、传承使然,再有品牌势能加持,更能俘获顾客的心。这就是“地域个性化”的好处。
这就好比,南方的打边炉北上,北方的铜锅涮南下,如果没有品牌势能推动,几乎没活路。
综上,我们不难得到一个结论,即品牌开放加盟要想跑得快,必须地域个性化,而非标准化;品牌要做的事只有两件,一,不断提升自身势能,为地域门店加持;二,把握好当地所用食材的品质,尤其是食品安全问题。
最后
火锅多为聚餐场景,具有强社交属性,它的标准化不同于快餐标准化,大众吃快餐,用的是生活费,吃饱吃好,实惠就行;大众吃火锅,用的是零花钱,购买二者的顾客的“心理账户”不同,不具类比性。
手里没余钱,谁也不肯社交,这就要求火锅有足够特殊性,快餐反倒越标准越好。
而杀死火锅社交属性的,正是“标准化”,因为它直接抹煞了顾客彰显个性的需求,试问,一帮人聚餐,谁不愿意去更具个性化的餐厅?
地域个性化,是“品牌个性化”的一种细分,所以,“品牌势能+地域个性”,才是企业扩张的关口。
< class="pgc-img">>近,火锅餐见采访了一个曾经专跑餐饮加盟、如今已离开行业的业务员,披露了一些行业内部消息,餐见将其叙述录成文章,以警醒更多创业者。
第 1610期
文 |张冬
他们说,收割的时候
镰刀要快,下手要狠
小马在进入这家快餐公司的时候,做过几年房产和汽车的销售。
因为有销售经验、年轻,加上公司急招人,培训两天后,就由“师父”领着,“上了战场”。
这家快餐公司主营米饭快餐业务,直营店有十几家,且生意不错,所以,你一进总部,到处都能看到业务员们或坐或站、慷慨激昂地打电话。
那天,有一对中年夫妻过来看加盟,师父接待,小马旁听,这是一对下岗职工夫妻,因为在学校门口摆地摊卖馅饼,攒下些钱,考察到总部的快餐生意不错,也想搞个店。
◎图源网络,与文无关
师父态度诚恳地告诉他们,总部会帮助他们选址、做店面设计、提供标准化的产品、根据当地消费者需求做一些活动,一般来讲,三个月就能回本,因为总共下来,也就四五万块钱。
交谈中,小马得知,这对夫妻还有两个上学的孩子,一个读大学,一个读高中,双方父母都还健在,需要赡养。
这对夫妻很犹豫,但师父说可以申请个特价,加盟费打个88折,只要今天交5000元定金。
两口子商量半晌,终于交了钱,接下来就是选址装修,购买设备和原料,随后开业等等。
晚上,师父心情大好,邀请小马去喝酒撸串,觥筹交错间,小马说,咱们公司还挺好,去做市场调研,各种帮扶……
师父却是醉眼朦胧,冷笑说,谁有那功夫。
细问之下,小马才得知,所谓的调研就是找几个人随便看看,各种帮扶就是不断卖给他们东西,食材,设备及原料。
小马暗自心惊,那对夫妻本就不富裕,这么乱搞一通,万一他们不挣钱,这跟“抢劫”有什么分别,这几万元,可能是他们的全部身家。
随着小马对业务的了解,越深入,越恐惧,这家公司就是要收割穷人的钱,虽然不多,但几万元,可能就是一家人的所有积蓄,而且总部经营的十几家店,大多数都在赔钱,所谓的排队,只是花钱买来的假象。
小马将想法告诉同事,得到的答案却是,必须要挣穷人的钱,富人们个顶个的精明,根本没机会,即便是跨行来的富人,也能从业务员的只言片语中,听出蹊跷。
总部告诉小马,割草的时候,“收一收你的同情心”,镰刀要快,下手要狠,况且,万一他们成功了,回本指日可待。
◎图源网络,与文无关
慢慢地,小马也开始开单,话术说得很溜,且眼睛不眨。
直到有一天,小马看到公司楼下,有个女人打出条幅,大骂公司黑心,还我血汗钱云云。
后来,这名女子被保安驱逐,再也没有来过。
小马不知道那个女人来自哪里,也不知道她为此赔多少钱,但他隐隐觉得,“自己这样做,不积德”。再后来,小马就离开了。
这是2018年的事。
找几个“伙伴”
良心就没这么痛了
因为提成高,小马很“怀念”这种加盟公司,换了几份工作后,小马去到了一家火锅企业,做招商业务员。
在摸清其中规则后,小马心中稍安,因为总部一般不直面加盟散户,而是只跟“区域伙伴联动”,即是,总部只收区域伙伴的加盟费,然后再由这些散落各地的区域伙伴,收取当地散户的加盟费。
如果找上门来的散户,所在区域并无总部的“伙伴”,总部将会评估其实力,继而发展成伙伴,如果此人不合适,总部就会直接拒绝,再寻伙伴。
用总部的话说,这叫“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图源网络,与文无关
总部主打的是重庆火锅,小马吃过直营店的产品,味道很一般,装修看起来倒是不便宜。
在出差过程中,小马曾暗自探访过一些加盟店,有好有差,整体看下来,差的多,好的少。
由于没直接接触加盟散户,小马的良心稍安,每次去区域伙伴哪里拜访,对方都是好酒好菜招待。
加盟商生意差,难免会有一些负面声音,公司就会请相关团队过来帮忙做点活动、搞点策划,“压一压”。
由于区域伙伴越来越多,且频繁进货,小马一年赚了之前几年的钱。
沉浸在赚钱的喜悦中没几个月,疫情来了,餐饮大肆倒闭,加盟商日子十分难过,而一些聪明的加盟商积极自救,开始脱离总部,自己干,有的竟还做得风生水起。
烈火炼真金,谁聪明谁愚蠢,在极端的情况下,看得最真。
疫情一来,餐饮受创,小马本以为收入会减少,哪知加盟者变得更多,且多是跨行而来的财大气粗者,有教培行业、房产行业、珠宝行业、汽车行业,还有医疗行业的人员——挣钱太多太快,做点副业玩玩。
这些做火锅的加盟者,手中有余钱,开个火锅店,不至于掏空家底。想到这儿,小马就会心安很多。
做生意嘛,有赔有赚,赔是常态,赚是意外,二八原则就在那儿放着,谁也跑不掉。
◎图源网络,与文无关
小马逐渐抓住了这些创业者的心态——越是迷茫,越要给他们希望,越是清醒,越要给他们制造焦虑;对于总部的信仰者,要给利,买货打个折,多来总部参加培训(洗脑);对于总部的质疑者,要施压,以“摘牌将失去客流”为由,说服他们听从指挥。
而那些实在难以为继的火锅店,总部会跟区域伙伴打配合,告知他们换门头,因为总部又打造出一个新品牌,新产品、新模式、新场景,届时,门头一摘,焕然一新,重启人生。
伙伴还是原来的伙伴,加盟商还是那波加盟商,只不过他们在原址上从A品牌换成了B品牌。
小马说,不可否认,刚开始时,新店是会赚一波钱的,总部拿来大肆宣传,以争取更多加盟商过来。
但小马还是不太理解,在消费下行的局面下,如果盈利状况持续时间太短,会不会露出马脚?
直到有一次,一次小范围饭局上,负责供应链的经理说漏了嘴:
“现在,总部都是在做贴钱买卖呀!”
贴什么钱,听者心知肚明,为了维护这种顾客盈门的假象,为了收割更多的加盟商,总部以低于市场价数倍的价格发货给加盟商,以确保流量,再说,总部有供应链企业兜底,贴的这点钱,又算得了什么。
这是2023年的事。
赌徒心态,让他们意识不到
沉没成本的存在
对于招商加盟,小马看得很清楚,总部永远在收割,更荒唐的是,大多时候,割的还是同一茬。
◎图源网络,与文无关
小马不明白,光天化日之下,平坦的大路中央挖了个坑,还会有人视而不见地跳进去,还前赴后继,且出来之后,继续跳。
想了很久,小马终于明白,是“贪欲”在作怪,想用“搭便车”的方式,去完成自己的目标;而那个万丈深渊,也被总部包装成“滑下去,就是鹏程万里”。
总部也正是抓住了人性的弱点,扯了一大圈的优势,同时也含糊不清地说了些无关紧要的风险,然后再由加盟商自己选择。
盈利,是总部教导有方;赔钱,是你学艺不精。两头堵人,总能圆过去。
聪明人早看透了这些把戏,一发现生意下滑,立马掉头就走;而一些不那么灵光的加盟商,则不断往其中砸钱。
试图挽回昔日繁华的赌徒心态,让其意识不到沉没成本的存在——那些沉到海底的钱,再也回不来了。
小马介绍,一旦总部想“烘”哪个品类,就会用尽全力在社交平台上传播,营造大流量氛围,广泛种草,各路达人探店,各式专家分析背书,全面攻占创业者及准创业者的心智。
◎图源网络,与文无关
小马说,这其中有个很简单的逻辑,当所有平台都在推的时候,这么火,你再入局,你觉得,你还能搭上这班车吗?
从快招公司离开后,小马偶尔也会关注餐饮加盟,他发现,很多品牌确实在为加盟商着想,也确实想把品牌做好,无奈经济下行,为自保而不得不举起“死神的镰刀”。
在如此环境下,那些坚持直营的餐企,让小马真心佩服,他觉得,这是“硬桥硬马的真功夫”,这样品牌一定会走得长远,可能目前走得慢,但会一直向前。
同时,他也察觉到,大众在逐渐觉醒,虽然说不清是因为“意识到是坑”而不跳,还是因为穷而按兵不动,小马希望受骗的人越少越好,这对于社会来说是好事,否则,社会的发展会不良性。
在这场弥天加盟局里,小马又算什么呢?是骗子,还是棋子?是旁观者,还是参与者?
小马说不上来。
就像那些赔钱的加盟商,说不上来要恨谁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