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西安人的记忆里一定有这么一样美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想吃东大街一家饭店的虾肉包子总要大排长队,热乎乎的包子一口咬下去鲜美的汁水溢满全口,别提多香了,这道美食就是著名的“五一大包”,出自当时西安鼎鼎有名的饭店——“五一饭店”。
今年的【老字号】档案故事就从五一饭店讲起......
年代久远 曾名“锦江饭店”
< class="pgc-img">>作为“中华老字号”的五一饭店究竟老到什么年龄,恐怕老西安人也没几个能说上来。
1938年,一位姓龚的天津人来到西安,在钟楼东侧开了家“豫顺楼饭庄”,经营南北大菜,这便是五一饭店最早的根。那时候,西安城平平整整像个棋盘,没有什么高大的建筑,豫顺楼饭庄显得十分抢眼。
1945年,杜月笙出钱买下了豫顺楼饭庄,将其变为“通商银行西安分行”。三年之后,银行关门,这里又成了“北洋医院”。
1952年,当时享有盛名的久大酱油厂董事王同林将北洋医院买下,改为“百乐餐厅”经营中餐。两年后,餐厅又被民族资本家蔡鸿斌买下,蔡鸿斌为纪念先父在锦江因经营淮扬大菜而出名,便将餐厅重新命名为“锦江饭店”。牌匾为木制黑底金字,由书法家岳松林书写,很是气派,饭店也因经营淮扬菜而远近闻名。
几度更名 最终获名“五一饭店”
1955年,由于公私合营,锦江饭店被正式收归国有,取名“国营第一食堂”,1956年更名为“长安餐厅”。当时的长安餐厅门面是临街二层混凝土结构楼房,楼房后面有两处院房。门面设有辣味部和烟酒部,辣味部是西北地区第一家经营辣味品的部门。中间小院为西餐厅,后面小院为中餐厅。中餐由罗文涛、魏九江等大师主厨,西餐由杨德奎大师主厨,名菜主要有豆鱼腹、宰相蹄膀、连升三级、龙衣凤袍、三套鸭、松子酿方肉、油淋籽鸡等70余种。
1966年,长安餐厅因年久失修拆除重建,1969年5月1日,新楼建成开业,定名为“五一饭店”并沿用至今。上世纪70年代初,饭店的杨德江、杜五根等西餐厅师傅们曾制作过一个高1.5米、共5层的立体蛋糕,蛋糕上绘有钟楼,连亭台楼阁、花草栏杆、牌匾等细节都做得栩栩如生,成为古城一绝。正因有精美的菜肴和细致的服务,当时的五一饭店成了各界名流和商贾们聚餐、商贸洽谈的热门场所。
积极改革 收获口碑和荣誉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步伐,经过“五一”人的艰辛奋斗,1986年,五一饭店已发展成为拥有中餐部、外餐部、东小吃部、西小吃部、商品部等西安知名的商贸经营类高档饭店,特别是新建成共68间的标准客房楼,每日客源不断,年入住率接近100%。
< class="pgc-img">>取得这样的成绩与“五一”人精益求精的追求分不开,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我们是怎样办好社会主义饭店的》有着详细记录。
< class="pgc-img">>文件中提到:五一饭店会根据顾客的饮食需求、季节变换等改变供应品种,同时,饭店的领导班子还走访了全市乃至全国(馆藏其他档案佐证)百余家饭店学习先进经验,因地制宜进行改革,如今颇有口碑的“五一大包”就是那时打响名号的。最初,五一饭店根据顾客需要制作豆沙包子,由于包子经济实惠又好吃,一经推出,每天早上就有许多顾客排队购买,大家交口称赞,很受欢迎,那时光这一个品种每月收入就有7500元。上世纪80年代,五一饭店秉持“用提高饭菜和服务质量换群众满意”的理念,开展“创名牌、创名菜、创名小吃”的活动,西小吃部还专门就包子、饺子的配料和制作去当时最热门的解放路饺子馆进行学习。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1982年,五一饭店成为陕西省第一批旅游涉外定点单位,餐饮生意异常红火,中外宾客有口皆碑。馆藏档案显示,一位法国的客人曾称赞道:“在五一饭店吃地方风味,是我在西安最精彩的节目之一,饭菜的花样和味道都是令人难忘的。品尝风味,我们更加感到古城西安的优美和历史的悠久以及你们人民的好客之情。”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馆藏档案:1987年《陕西省旅游局关于同意五一饭店客房部接待国外零散旅游客人的批复及报告》中对五一饭店接待外宾的条件给予肯定
1989年,五一饭店率先成为西安饮食公司第一个利润过百万的企业,当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先进企业”荣誉称号。1993年,饭店对客房楼进行装修改造,新增标准客房40间,于1994年4月开业。改造后新增客房、餐厅经营面积2000平方米,饭店当年实现利润230万元,较1989年利润翻了一番,并荣获“市级先进企业”“市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同年,西安饮食公司完成了股份制改革,成立了“西安饮食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股份公司全资附属企业的五一饭店,在当年获得了国内贸易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称号,踏着改革的步伐,翻开崭新的一页。
用心服务 努力回馈社会
五一饭店在西安老百姓的心里,不仅淮扬菜好吃,各种特色小吃也很出名。90年代以前,灌汤蒸饺、鸡丝馄饨、豆沙包子、小笼包子、西式糕点等是饭店日常销售排行榜居前十的品种,经常出现供不应求、顾客排队等候购买的场景。
改革开放给餐饮业带来了空前发展的大好机会。1995年,五一饭店投资700多万元,在原有东、西小吃部的基础上,仅用半年时间建成了西安首家最大的“长安中式快餐店”。这一工程被西安市政府列为1996年为群众所办的“十件好事”之一。
< class="pgc-img">>1996年9月,“五一饭店长安中式快餐店”正式对外营业,供应的100多个品种,风味突出、特色鲜明、雅俗兼备。由于适合了人们的消费需求,顺应了时代潮流,以其方便、快捷、经济、卫生等特点,加上就餐环境宽敞优雅,饭菜质量稳定,结算方式快捷,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原国家国内贸易部陈邦柱部长视察长安中式快餐后欣然题词:“长安快餐,服务于民”。1997年,“五一饭店长安中式快餐服务班”被团市委命名为“西安市青年文明号”。1998年被团省委命名为“陕西省青年文明号”,2006年被团中央、商务部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除此之外,五一饭店还收获了“中华餐饮名店”“国家特级酒家”等荣誉称号。
2001年,五一饭店响应江泽民同志“军队后勤保障特别是生活保障必须社会化”的要求,发挥长安中式快餐品牌优势和人力、技术、管理优势,成功开办了第一家社会化餐饮保障中心——解放军西安通信学院一期五一餐饮管理中心。2002年8月至2003年8月,五一饭店又相继成功开办了解放军西安通信学院二期、解放军第二炮兵学院、陆军学院、陕西省测绘局4家社会化餐饮管理中心,形成了部队院校和企业社区两个经营格局,开创了餐饮企业新的经营领域和发展业态。
西安的老百姓心里惦记着五一饭店的菜品和点心是有原因的,经过饭店师带徒的传统,手艺就这么一代代传了下来。一般来说,饭店获奖很常见,除了饭店本身获得的荣誉,五一饭店出品的菜肴、点心更是拿奖无数:“五一饭店新中华甜食店”的黑芝麻元宵曾获国内贸易部“金鼎奖” 称号;五一大包系列、五一腊汁肉夹馍、五一灌汤蒸饺、泡泡油糕、油酥饼、小碗粉蒸肉、韭黄肉丝春卷被中国烹饪协会评定为“中华名小吃”称号;五一锅贴、五一生煎包、玉米糕被陕西烹饪协会评定为“陕西名小吃”称号;五一风味鸡、松子酿方肉、麻辣羊血被国家国内贸易部认定为“名菜名点”称号;2006年10月,在中国第二届餐饮博览会上,五一饭店制作的“大唐盛宴”一举摘取“金鼎奖”,并同时荣获“名宴奖”,“华岳棋子酥”“葵花夺宝”荣获面点类金奖,“御品双味虾”荣获热菜类银奖,同批参展的“金蒜牛柳”还荣获2008年北京奥运会推荐菜品。
< class="pgc-img">>2006年10月,五一饭店被商务部认定为首批“中华老字号”餐饮企业。
2021年,五一饭店在易俗社文化街区焕新开业,排队买包子、点心的场景还跟早年一样......(文/贺瑾)
日,位于华亭镇双塘村的浏岛党群服务中心(我嘉·邻里中心)“我嘉餐厅”正式营业。环境如何,菜品味道灵不灵?小嘉带你一探究竟↓
昨天(3月6日),临近饭点,陆续有村民前来餐厅就餐。“红烧肉、油豆腐炒杭白菜、炒花菜,再加一个番茄蛋汤,一共12元,分量很足。”双塘村村民陈同明向小嘉展示着当天的饭菜。
据了解,餐厅面积115平方米,设有自选菜区、堂食区以及打包区,面向全年龄段开放。餐厅菜品主要以本帮菜为主,均选用新鲜食材现炒现做,后续还会根据季节推出时令小菜和点心,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在这里用餐的老人还可根据年龄、经济状况等条件享受1-5元不等的助老餐补贴。“为方便大家申请助餐卡,村委会在餐厅对面的华亭镇浏岛党群服务中心(我嘉·邻里中心)设置了办卡点。”华亭镇双塘村党总支书记、主任朱晓燕说。
通讯员:陆蓓蓓
编辑:杨玉洁
喜欢就点个“赞”和“在看”吧~↓
源:红餐网
作者:周沫
下半年,包子市场异常热闹,有品牌登上2020中国餐饮(细分品类)三甲品牌榜单,有品牌即将A股上市。
在北京,还有一间面积仅有60余平米的小笼包餐厅也在大放异彩,开张仅3个多月,日均售卖单量就超过了800单,日均销售额更高达1.5万元。
这家新店是如何迅速在京城打开一片天地的?我们一起看看。
< class="pgc-img">>包子,作为国民传统食品之一,一直深受大众喜爱,而近期的包子市场也甚是热闹。
8月13日,“2020中国餐饮营销力峰会”, 重磅揭晓的“2020中国餐饮(品类)十大品牌”“2020中国餐饮(细分品类)三甲品牌”两大奖项中,包子品类赫然在列。
而在更早之前的8月7日,已经开出了2000多家门店的“巴比馒头”通过了上市申请,顺利敲开了资本市场的大门。
在北京,一家叫做“凤起小笼”的主打杭州小笼包的餐厅,同样吸引了业内人士的关注。
这家只有60余平米的小笼包店,自7月底开业起,每天大排长队,日均售卖单量达到800单,日均营业额更是高达1.5万元,堪称包子界的黑马品牌。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一间开业只有一个多月的新店,为何如此受欢迎?这个叫“凤起小笼”的小笼包品牌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1
60平米小店,
日单量800以上,日均营业额高达1.5万元
在全国的大多数城市,杭州小笼包的门店并不少见。但纵观国内餐饮市场,能叫得出名的小笼包品牌并不多,除了定位高端的鼎泰丰之外,其余的大都是一些以夫妻店为主的,没有品牌名字的街边小店。
空白市场即商机,凤起小笼创始团队看中了杭州小笼包的市场缺口,经过大半年的市场调研,凤起小笼诞生了。
一开始,他们便对凤起小笼作出了精准定位,那就是基于目前国内小笼包市场的差异化,把凤起小笼打造成杭州小笼包标准的制定者和行业的引领者,并且把复兴杭州小笼包作为品牌长远战略目标。
< class="pgc-img">>红餐网(ID:hongcan18)观察发现,与市面上其他的小笼包餐厅对比,凤起小笼具备着以下几大方面的特色和亮点:
1 定位的差异化,瞄准消费者的“一日三餐”
考虑到传统小笼包的局限性主要体现是经营时段上,大部分夫妻店都只是做早餐,这样一来,不仅在客单价上无法提升,还白白“浪费”掉中午和晚上两个饭市。但在凤起小笼餐厅,卖的不仅是杭州小笼包,而是通过“小笼包+粥+小菜”的产品组合方式,满足消费者对“一日三餐”的丰富需求。
考虑到不同地域的消费者口味的不一致性,凤起小笼产品团队还有针对性的进行了不同类别的产品搭配和组合。
比如主打产品杭州小笼包,凤起小笼就有3款,除了肉包、素包等经典小笼包产品,还有猪肉韭菜馅的外婆香脆包。同时,为了照顾北方顾客的口味,还搭配了猪肉白菜馅的饺子等。
而粥和小菜同样沿用了丰俭由人的产品搭配逻辑。如粥包括八宝粥、金瓜小米粥、绿豆银耳冰粥、翡翠皮蛋粥、西湖牛肉羹5种,咸与甜、冷与热搭配,尽可能满足消费者的口味;而小菜则有8种之多,更讲究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 class="pgc-img">>此外,凤起小笼还会根据季节性食材推出一些新产品,消费者可以限时段即点。比如夏天的时候,凤起小笼就推出了香菇油菜素包。
总的而言,凤起小笼菜单结构看似简单,但菜品的选择却非常丰富,不但可以满足不同地域消费者的需求,而且对于门店在不同地域的扩张布局也有很大的助益。
2 人均15~20元,性价比极高
凤起小笼餐厅的产品搭配虽然丰富,但定价却非常接地气、平民化。
据了解,凤起小笼采取的3/6/9的定价模式,即:粥类3元,小菜6元,小笼包9元起。
< class="pgc-img">>而且粥类和小菜都是采取自助形式,粥品是无限量供应,5种口味,咸甜均有,顾客可以任意续碗,而小菜则采用了半自助的方式,8种荤素菜品可以随意搭配。像一些饭量比较小的女生,3元就能解决一顿早餐。而午餐,即便是粥+小菜+小笼包的“豪华套餐”,人均消费的价格也不过在15~20元之间,性价比非常高。
3 就餐环境简约时尚,就餐体验舒适度高
这几年,大家都在强调消费升级,这并非是指大众的消费水平提高,而是人们对于产品、服务、体验感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传统的街边小笼包店,虽然价格便宜,但出品和口味难以一致,而且大多情况下,门店的服务和环境体验都跟不上,已然无法满足当下年轻人的消费需求。
而凤起小笼则打破街边店脏乱差的服务和用餐体验,对餐厅的整体环境进行了全面的升级,门店环境明亮,灯光暖黄,Tiffany蓝的软装色调和原木色的桌椅相互搭配,让人看起来赏心悦目。
< class="pgc-img">>除此之外,凤起小笼还沿用了当下众多大型连锁餐企都在使用的明档厨房,通过可视化的方式,消费者可以看得到师傅现场制作小笼包的全过程,可以说是看得安心,吃得放心。
丰富的菜品选择、极致性价比的定价以及优质的服务和环境体验,使得凤起小笼在北京丰台宋家庄路的首店,开业就一炮而红。
据了解,自7月底开业至今,每到饭点,该餐厅就开始大排长队,日均单量在800单以上,日均营业额高达1.5万以上。
2
一个新品牌,何以“乘风破浪”?
在国际大都市北京,从来不缺特色餐厅和网红餐厅,大品牌同样多不胜数。对于凤起小笼这样的新店,在开业不到一个月就顺利在大牌云集的京城打响第一炮,让人不禁好奇它究竟有何来头。
事实上,这与凤起小笼创始团队的综合实力不无关系。据了解,在创立凤起小笼之前,他们已经在餐饮行业深耕10多年,曾开过川菜馆和麻辣烫,还做过面馆和卤味工厂。至于,为什么最终锁定了面食品类?
“面食有群众基础,而且生命周期长,是一个长久的生意。”凤起小笼的创始人说道。
而在凤起小笼之前,他们已经在北京创建了一个叫做“凤起龙游”的包子品牌。
< class="pgc-img">>该创始团队在一次江南寻味之旅中发现老面发酵工艺制作成的包子,这种源自儿时老味道的包子口感独特,但是已经很少人做了。于是他们决定要将这种老味道传承下来。
在瞄准了“老面包子”的细分品类赛道后,他们开始根据当下年轻消费者的需求,对传统的包子进行了一系列的大刀阔斧的创新:认定“老面包子”的细分品类赛道;打破大众对包子只在早餐时段消费、只开在街边小巷的传统认知和痛点,瞄准“一日三餐”,并把包子店开在商场里;研发“开口包子”的创新吃法……
这一系列的变革,不但让凤起龙游收获了大批忠实消费者,同时也吸引了资本的青睐。2018年,凤起龙游获得了近千万元的A轮融资。
之后随着凤起龙游消费者口碑的步步攀升,其扩张速度也越来越快。自2017年成立至今,经历了三年多的发展和沉淀,凤起龙游已经在创始地北京扎下了根,并在北京及周边城市开出了近百家门店,成为包子领域当之无愧的细分品类黑马。
< class="pgc-img">>在加速布局狂奔的同时,凤起龙游创始团队也不忘对后端综合实力进行夯实,比如构建标准化体系、设立中央工厂、完善人才架构等。在摸透门店的运营模式之后,凤起龙游顺理成章地于2019年下半年放开加盟。
而凤起龙游的成功,给了团队很大的信心,基于强大品牌力和团队综合实力,新品牌凤起小笼出现开业即火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据了解,凤起小笼就是借鉴了凤起龙游的成功经验打磨的。
1 严选食材,打下坚实的产品根基;
凤起小笼创始团队始终认为,好的产品离不开好食材、好原料的支撑。
所以在餐饮创业的这几年里,他们始终把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这一理念放在第一位,对每一样原料和食材进行层层筛选、严格把关。
< class="pgc-img">>比如凤起龙游的主打产品老面土猪肉包子,选用的是正宗土猪肉,因为这样的猪肉做出来的包子没有腥臊味;而凤起小笼对于食材的筛选同样很严格,油、面粉、猪肉都是和大型的行业头部品牌进行深度合作。比如油,采用的是金龙鱼优质大豆油,经国际化现代工艺精炼而成,营养健康,品质也有所保障。
2 传承老面工艺,攻克出品的不稳定性;
凤起小笼和凤起龙游一样,同样是采取了老面的手工艺,小笼包的包子都是在门店现场制作。
手工现包虽然让品牌更有体验感,但同时也要承担相应“风险”。那就是解决馅料的品质以及老面发酵不稳定的难题。
季节、温度、配送环境等,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无法保证馅料的统一和稳定,而老面的发酵同样对时间、发酵温度、水温等有一定的考究,传统的老面发酵并没有标准,极其依赖丰富经验的揉面老师傅,这并不利于出品的稳定以及品牌的连锁扩张。
< class="pgc-img">>为了攻克这一难关,凤起龙游专门建立起了研发工厂,总部研发团队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去反复测试,进行了季节、温度的配送环境测试,保证馅料送到门店里的品质,最后也顺利把老面发酵的标准制定了下来。
如今,凤起龙游的包子以及凤起小笼的小笼包馅料都是由工厂统一调制好,统一配送,而门店则按照标准进行老面发酵即可。即使是刚入门的学徒,也可以做出味道一致,好吃的产品。
3 专业的培训团队,为加盟商输出专业人才。
一个品牌,想要做加盟连锁,对加盟店的管控力度必不可少。
在凤起龙游品牌开放加盟之前,便对总部的人才架构进行完善,比如目前仅加盟商培训团队就有30余人。
据了解,凤起龙游和凤起小笼都是采取加盟托管运营的方式,总部提供的是“保姆式”的帮扶举措,从门店选址到整店输出,从品牌形象到免费培训,从媒体广告到跟踪服务,从市场运营到区域保护等,总部全程“陪跑”,为加盟商提供专业的策划服务和技术指导,让加盟商更省心省力。
< class="pgc-img">>据了解,自2019年下半年开放加盟之后,凤起龙游共开出了50余家加盟分店。
如今看来,凤起小笼在短短一个多月就获得的这番成绩,不过是一个在经历了多年创业沉淀以及后端实力的厚积薄发。
“凤起龙游一开始的定位就是中高端品牌,而且选址大多在商场,这对于全国的扩张布局有一定的局限性。相比之下,更大众化、平民化,对选址的要求不太严格的凤起小笼,则更容易去打开知名度,抢占市场份额。”
两个品牌不同的定位,不同的打法,相辅相成。
据透露,凤起小笼郑州的第一家分店已于9月18日开业,郑州二店将在本月下旬开业。未来凤起小笼创始团队还将逐渐完善供应链,并且融入当地食材,让口味本地化,争取将凤起小笼带向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