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中平时爱穿黑色运动T恤,戴黑色帽子、黑框眼镜,爱抽雪茄。图片来源:叶茂中微博
2022年1月13日,中国著名营销策划专家和品牌管理专家,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创始人兼董事长叶茂中,因病在上海去世,年仅54岁。
圈外人可能对他的名字不熟悉,但是叶茂中创作出很多有记忆点的广告,一定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地球人都知道”、“一年逛两次海澜之家”,这些流行广告语正是出自叶茂中之手。
熟悉他的人说,叶茂中的奋斗经历,是典型的小镇青年奋斗史。对待创意,叶茂中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
在弟子程英奇的回忆里,叶茂中是个“灵感迸发型”的策划人。他思考创意时喜欢抽雪茄,会议室总是烟雾缭绕。他嘴里不停地念念有词,用手敲桌子,摇头晃脑的,拿支笔在纸上写写画画,突然迸发出一些念头和想法,创意就这样出来了。
叶茂中常年戴着一顶黑色鸭舌帽,帽子上一颗带火焰的红色五角星,火焰被风吹得旺盛。
国家广告研究院院长丁俊杰在“叶茂中线上追思会”回忆,“在中国广告界,爱他也好,恨他也好,但就是不能忽视他。”
与广告结缘
1968年端午节,叶茂中出生在江苏泰州一个渔民家庭,因为一出生就有10斤重,他的小名叫“十斤”。叶茂中和姐姐从小生活在渔船上,家境贫苦。
1989年,21岁的叶茂中在江苏泰州电视台当美工,负责画板报等杂活。
他的大弟子、叶茂中策划负责人丁士安说,他曾多次听师父讲过第一次接触广告的故事。叶茂中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拿到某空调广告项目,他找来专业的摄影师、服装师、化妆师和道具师,自己当导演,拍出“一杆进六球”的广告。当时社会上流行打台球,广告成功让观众对“球技高超”的印象和该空调品牌挂钩,再配上一句广告语:XX空调,高层次的追求。这家空调厂家看到成片后大为满意,连续在央视投放了五年。
叶茂中告诉丁士安,当时凭借这个广告片赚了1300元,他发现拍广告能赚钱,此后决定投身广告行业。
随后让叶茂中名声大噪的,是他系统学习广告知识,同时把自己的理论和实践写成了一本《广告人手记》。
提及叶茂中的出书经历,不得不提到文硕。
在熟悉叶茂中的人眼里,文硕是叶茂中的“伯乐”和“贵人”。文硕是知名的会计学者,品牌营销专家,1996年,文硕策划出版了三木广告丛书,并在书的最后留有征稿信息。有一天,他接到一个自称叶茂中的人的电话,电话里,对方说来投稿。
彼时,叶茂中写了《广告人手记》的书稿,到处找人出版,但处处碰壁。叶茂中当时在杭州的一家普通的广告公司做文员,没有出版社愿意为一个普通人出书。
电话沟通后,文硕请叶茂中把书稿寄到北京。“当时我一拿到手就被书稿的叙事风格所吸引,这套书经过我的包装后,发行一定没问题。”文硕说。他认为,叶茂中的《广告人手记》,是国内第一个以实例的方式,从实战的角度介绍广告策划知识的,而他有成熟的包装理念和销售渠道,他对这本书的市场有自信。
应文硕的邀请,叶茂中赴京为自己的第一本书的修订和出版奔走。文硕回忆,第一次见到叶茂中时,他谈吐直爽简洁,身材健壮,穿着一身徒步旅行套装,还戴着一顶棒球帽。“那时候他的帽子上还没有星星和火焰,但他已经知道包装自己,标签化自己的形象”。
在文硕的包装下,《广告人手记》顺利出版,文硕记得,这本书首版1.5万册,在半个月内售罄,此后又多次再版。
1997年前后,在文硕的帮助下,叶茂中出版的第一本书。受访者供图
在《广告人手记》里,叶茂中把自己称作广告鸭子,“鸭子这个东西,陆地上能跑,水里能游,逼急了还能扑腾两下。”
随后,两人又先后出版了叶茂中写的《转身看策划》和《圣象地板策划实录》。前后几本书的出版,让寂寂无名的叶茂中一下子广为人知。
与叶茂中共事后,文硕发现,除了策划天分,叶茂中非常勤奋。当时内地还没有出版广告类书籍,所有理论书籍大部分是台湾翻译欧美的,叶茂中几乎穷尽了所有的方式去海量地阅读,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策划和阅读上。
“文硕是我的贵人,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天。”功成名就后,叶茂中都是这样向友人介绍文硕。
1997年,叶茂中被一家杂志评选为“中国十大策划人”,使得在社会上已有一定知名度的叶茂中一跃跻身“一线策划人”。
“中国营销策划第一人”
1997年,叶茂中在北京创立了自己的广告公司。
叶茂中以简短有力、通俗易懂,抓住记忆点等自成一派的策划风格,推出众多成功的广告策划案例,开创了中国广告营销的新方式,被称为“中国营销策划第一人”。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地球人都知道”、“男人就应该对自己狠一点”、“洗洗更健康”、“恒源祥,羊羊羊”、 “海澜之家,男人的衣柜”、“蓝瓶的钙,好喝的钙”、“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等广告全都出自叶茂中的创意策划。
那些年,他创作的广告语,因为简单有趣、朗朗上口,很多成为了社会流行语。
叶茂中还通过营销包装带火了一批品牌。
真功夫是叶茂中策划最为经典的案例之一。2004年,这家小公司还叫“双种子”,他选用功夫的中国文化符号,改名为“真功夫”,与美国文化符号麦当劳叔叔和肯德基上校形成东西文化冲突。并定制“营养快餐”这一战略诉求,提出“营养还是蒸的好”正面刚麦当劳和肯德基。
产品上他建议公司果断砍掉油炸食品,专注中式营养快餐,并以这样的概念快速扩张。他助力“真功夫”快餐从东莞几家小店,6年推向全国直营店超过400家,成为本土快餐第一品牌。
不只是对企业进行策划包装,叶茂中在早年就懂得包装自己。他的个人标志是一个黑白人物剪影。剪影形象是一个戴着黑色帽子的男人,一道光从侧脸打下来,戴着黑框眼镜的眼睛隐藏在阴影里,神秘莫测。
黑色的帽子中间有个红色的五角星,星上的一个角被叶茂中改成一团随风而动的火。日常中的叶茂中也常年戴着这样一顶黑色帽子。
叶茂中曾向人解释过他戴黑色帽子的由来:第一,他崇拜红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二,他崇拜崔健,崔健演出时喜欢戴一顶白色帽子,帽子中间有颗红色的五角星。
叶茂中的个人标志是一个黑白人物剪影。剪影形象是一个戴着黑色帽子的男人,帽子中间有个五角星。一道光从侧脸打下来,戴着黑框眼镜的眼睛隐藏在阴影里。受访者供图
他最常穿的衣服是黑色T恤,175厘米左右的身高,黝黑健康的小麦色皮肤,一身健硕的肌肉,整个人很显精神。
“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就是玩命”
1998年,和叶茂中同乡的丁士安毛遂自荐,来到叶茂中在北京的工作室上班。
丁士安回忆,刚到公司,创意策划、开车、做饭、打扫卫生,什么杂活都干,四个初创员工租住在北京二里庄小区的三室一厅。四个人同吃同住,相比起公司,更像是家的感觉。
丁士安厨艺一般,有两个菜是叶茂中很爱吃的,辣椒炒猪耳和冬瓜排骨海带汤。
总做这两道菜,公司搬到上海后,每年过年丁士安都会在家把两道菜做好,带到叶茂中家去拜年。两个人两道菜就能喝一晚上。
多年的跟随,丁士安看到叶茂中身上对于创意近乎疯狂的痴迷和执着。叶茂中在演讲时曾说过,“你对自己残酷一点,世界就会对你好一点”,这是他信奉的奋斗格言。在工作中,叶茂中可以用“狠”来形容。
叶茂中的公司越做越大,项目越来越多,越做越有钱。但他有个习惯,在办公室里摆一张行军床。想策划和创意经常通宵达旦,叶茂中就直接睡在行军床上。回家休息是很奢侈的,他不愿意浪费时间。
工作室刚起步,大家工作都很拼命。白天跟客户访谈调研,连夜必须要把所有的访谈全部整理好。无论多晚,叶茂中全程陪着员工整理访谈信息,写成总结报告。
丁士安说,在创意推进中,叶茂中不仅重视创意的文案,对于创意的脚本,包括现场拍摄、后期制作等都会深度参与。他和导演探讨拍摄角度,听取改进意见。有时几个片子一起拍到很晚,叶茂中就在片场的角落摆个行军床睡一晚,行军床睡坏过好几个。
那时还没有外卖,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丁士安经常去买桶装方便面,后来花销太大,改为去超市买促销装或者批发方便面。“师父的床头、我们办公室,到处都是方便面。现在我看到方便面就头大,再也不想吃了。”
10年的时间,叶茂中工作室从奥体两间加起来不到50平方米的办公室,扩充到到国贸财富中心一整层楼。
2022年1月24日,叶茂中位于上海桃江路的办公小楼和门前小院、雕塑。新京报记者 乔迟摄
叶茂中有句话,“人生某一阶段,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就是玩命。”在丁士安看来,沉浸在工作状态中的叶茂中是非常玩命的。
通宵熬夜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有次丁士安亲眼看到,叶茂中因为对创意不满意,使劲抽自己的耳光。丁士安吓坏了,赶紧上前制止,“叶总,不要对自己逼得那么急。”
叶茂中不光对自己狠,对员工也严格要求。
公司创业早期,叶茂中会让员工憋尿,员工抛一个创意,才被允许去上厕所。
2018年世界杯期间,叶茂中团队负责策划的马蜂窝旅游网需要临时改广告片。早上9点多,接到改动通知,如果一天内想不出新广告,客户将面临1亿多元的损失。
情况紧急,憋尿都没用了,叶茂中让员工开始跑步,想不到创意就一直跑。丁士安回忆,“这时候出创意就要快,再想不出就累死了。”最后,他们跑了半个多小时,用新创意摆脱了这场危机。
2022年1月19日,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在网上举办“叶茂中先生追思会”。国家广告研究院院长丁俊杰提到,他眼里的叶茂中是个足够勤奋的人。“写了那么多书不说,他阅读之勤奋,写作之勤奋是业内少有的。”
叶茂中的外甥邵昱程跟随他将近十年,他经常半夜两点多给邵昱程发微信,让邵上楼讨论一下方案。
邵昱程说,他们对客户提案都不紧张,但在内部跟叶总讨论提案很紧张,因为叶茂中对创意策划的要求比客户还高。如果没得到满意的提案,他直接发火。“公司所有人看到他都很紧张,我刚开始跟他在一起腿都抖。”丁士安说。
公司搬到上海后,因为年纪越来越大,叶茂中的性格越来越温和。
“要简单、重复、讲人话”
在弟子们看来,叶茂中的创意总是手到擒来,往往灵光一现,好的创意就出现了。
叶茂中说过,“做策划,80靠脚,20靠脑。”他不是只会关在办公室冥思苦想的策划人,相反,他的创意来源于生活中的点滴。
丁士安记得,无论在一线大城市还是小县城甚至农村,出差或是写生的路上,叶茂中每到一个地方,都有个习惯,跟陌生人交谈。
他问出租车司机,抽什么烟、为什么嚼槟榔、穿什么牌子衣服;问抱孩子的妈妈,给孩子买什么牌子的奶粉,用哪个牌子的儿童车;还会问年轻人平时用什么牌子的牙刷牙膏,为什么选这个牌子。
在叶茂中看来,每个擦肩而过的人都可能成为消费者,跟消费者沟通是至关重要的。这个习惯让他对各地市场和消费者有深入洞察,也让他的策划创意非常“接地气”。”
弟子程英奇观察到,在创意会议的头脑风暴时,叶茂中遵循着一套自己的逻辑方法。他毫不吝啬地传授创意的精髓,“要简单、重复、讲人话。”
简单是指创意的字数一定要少,减掉废话,越简单越清晰。同时,把产品卖点价值不断重复重复再重复,唯有重复才有深刻的印象和记忆。
讲人话就是要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表达,容易记忆,不能拗口,更不能书面化,讲人话才是最有效的传播。
叶茂中曾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说,“有效的传播必须满足两点:让人记住你是谁,让人记住你能干吗、能解决消费者什么冲突。”
程英奇回忆,叶茂中在与品牌对接时最喜欢问三句话,你的产品有什么特点?顾客为什么喜欢你的产品?你觉得顾客为什么要买你的产品?
企业方回答问题时,他会思考,嘴里不停地念念有词半个多小时。他用手敲桌子,一边抽着雪茄,摇头晃脑的,拿支笔在纸上写写画画,都是关于品牌的关键词或是别人看不懂的符号。突然迸发出一些念头和想法,创意就这样出来了。
程英奇回忆,一次做某无硅油洗头水创意时,企业简单介绍完产品的情况后,叶茂中不断自言自语去念着创意的语句,洗了一辈子头发,你洗过头皮吗?头皮好,头发才好,某某洗头水,无硅油,不刺激。
叶茂中(图右)和弟子程英奇(图左)。受访者供图
程英奇提出建议,洗了一辈子头发,这句话太俗气。另外,无硅油,不刺激,后面应该加一句养头皮,让消费者对产品优势更清晰。
叶茂中直接打断:“我不是告诉过你,要简单、重复、讲人话吗?洗了一辈子头发就是生活中的人话,无硅油不刺激后面不要再加养头皮,这样太啰嗦了,记不住。”
最终,会议只开了半小时,就确定了洗头水的创意,后续传播中,叶茂中的创意在现实中被证明,该洗发水成为了非常成功的中国洗护品牌。
创意与争议
叶茂中的广告创意也被很多人吐槽草根,洗脑,缺乏格调和美感。
“经验告诉我,好的广告从来都不让别人喜欢,招人烦是广告的特性。”叶茂中曾直言不讳地说。
叶茂中的创意被总结为三段,一个朗朗上口的叶茂中式口号,再请一个大明星,然后去央视重复重复再重复。
2018年世界杯期间,叶茂中策划了知乎和马蜂窝的广告,两个广告随之成为吐槽的重灾区。
马蜂窝的广告是代言人黄轩与唐僧的对话“旅游之前,为什么要先上马蜂窝”,重复了三遍。这种反复口播台词的营销方式,惹来了不少舆论的质疑,有人说它洗脑庸俗,聒噪扰民,毫无创意与美感。还有不少同行都在指责他拉低了中国广告的低俗下线。
面对行业内外的抨击,叶茂中很淡然。他曾回应:“广告投入到世界杯的舞台,最害怕的就是没有任何冲突和波澜的完美主义。”
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4年一见的世界杯热点面前,我们必须干扰人们的注意力,让他们记住我们,记住我们的产品,我们不能甘于只是做正常的广告。”
他曾对程英奇说,“你只要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就去坚持。至于别人,不管你怎么做都会有人议论的。”
邵昱程说,有客户曾发微信给叶总,表示越有人抨击越开心,说明广告才有效。做一个广告花去几个亿的投放,如果都没人议论,那才是失败的。“有些广告拍出来很唯美,有创意、有调性,但卖不出货就没有用。”
虽然叶茂中的创意在行业内毁誉参半,但是,传播效果却总是令人望尘莫及。
站着赚钱
在弟子程英奇看来,叶茂中是个有情怀的人。2013年,某洗发水找到叶茂中谈合作时,外国洗护公司占据国内洗发水市场超过70%的份额。
本土的洗发水企业想要在外国品牌的夹击下做起来是非常困难的。
这家洗发水老板找到叶茂中,他说自己的梦想就是把国货洗发水企业做起来,让中国品牌洗发水在市场有一席之地。
叶茂中听到后说,“你这个想法好,立意高,我一定帮你把这个事做成。”
叶茂中曾对程英奇说,我们都是脑力劳动者,脑力劳动者最重要的不是钱包舒服,是脑袋舒服。第一,我们靠脑力能够帮助更多企业成功,这是很舒服的。第二,我们通过帮助更多企业成功,来实现自己的成功。
程英奇说,叶茂中还是一个有原则的人。一些减肥美容、保健壮阳的企业,产品通过做伪概念来包装,有欺骗消费者的嫌疑。这类“坑蒙拐骗”的企业叶茂中一概不做。
“不比稿、一口价、一次性全部付款到位后开工。”这个规矩从叶茂中还没做大时就定下了。某知名策划人在社交媒体发文悼念叶茂中说,“叶茂中为人充满傲气和洒脱,他从来都是站着赚钱,他没有一丝广告人的‘软骨病’,他站立的身影,始终是行业的标杆。”
工作中雷厉风行,但在生活里,丁士安眼中的叶茂中是个宅男,不是在家就是在公司,或是健身房。他的爱好就是抽雪茄、健身、喝茶 、画画。他不喜欢去应酬喝酒,只和员工一起吃盒饭。“不管客户签多少钱,让叶老师陪你吃个饭,这是不可能的事。”
2015年夏天,叶茂中一改往日吃盒饭的习惯,主动提出和程英奇一起出去吃火锅。叶茂中一股脑儿点了20多盘菜,居然有8盘都是猪脑。“我最喜欢吃猪脑了,我们脑力劳动者,应该多吃脑,吃什么补什么。”
程英奇觉得好玩,就顺口开玩笑,吃猪脑会不会补成猪脑子?叶茂中听了笑着打了程一拳说,“你这样说话,确实应该补补脑子了。”那天,二人喝了很多啤酒,非常畅快尽兴。
2017年,叶茂中到广州出差顺便看望程英奇,看到弟子工作遇到瓶颈而不顺心,他耐心听程英奇发牢骚和吐槽。
叶茂中没有说话,现场写下两幅字,“气傲皆因经历少”,“心平只为折磨多”。
2018年左右,叶茂中给弟子程英奇题字。受访者供图
程英奇把两幅字挂在家里楼道中间。每一次经过,都会认真看一下,他知道师父是在用字教弟子在面对挫折时,应有怎样的格局和态度。
收藏家,画家
除了众所周知的广告人身份,叶茂中也是中国艺术品市场上重量级的收藏家。
他收藏了大量近现代名家作品和当代油画。包括中国近现代大师齐白石、傅抱石、徐悲鸿、黄宾虹、赵无极等以及蔡国强、李象群等人的作品。
丁士安说,“他这么成功了,但是他生活中是节俭的。从挥霍享乐的角度来看,就是买画。”
叶茂中本人也是一位画家。
叶茂中在自述中提到,他与画的缘分来源于父亲。四岁时,叶父在香烟壳背面画了一条船,“只是几根线,船就出现了,扬着帆,在水上漂着,我觉得很神奇。”
2022年1月24日,叶茂中上海办公小楼前台,挂着叶茂中的画。新京报记者 乔迟 摄
叶父随手一画,却影响了他的一生。叶茂中拿着笔照着画,一画就是几十年。小学拿到母亲的零花钱,他都攒起来买连环画,临摹连环画上的人物。
叶茂中在自述中提到,中学毕业后,他晚上去轮船码头候船室画等船的游客。一年四季都去,“在昏暗的灯光下,夹着画板在旁若无人地拼命画着,画自己未来的命运。”
叶茂中后考进当地文化馆,师从老师吴骏圣,他是国画大师傅抱石的学生。18岁时,他考进江苏省戏剧学校舞台美术专业,他的书画老师邰启佑也是傅抱石的学生。
艺术史评论家汤哲明曾评价:“老叶是泰州人,江苏水墨画自新中国成立后受傅抱石影响极大,特别是山水画家,老叶也不例外,在藏界他非但以收藏傅画知名,画上自然也于抱石皴心印极深。
2019年6月,查出癌症晚期后,叶茂中的家人“谨遵医嘱”,不让叶茂中继续工作。这期间,叶茂中经常在外云游写生,广西的梯田、杭州的美景,叶茂中“寄情于山水书画之间,寻找内心的平静”。
2020年12月8日,叶茂中首次以艺术家的身份亮相拍场,在这场专场拍卖会上,他的16件作品最终以238.625万元成交,其中最高价作品《横岭苍松有人家》成交额为44.85万元,最终拍卖所得全部捐助公益项目。
2021年12月11日,叶茂中发了最后一条朋友圈,他写道,“很为因此得到救助的孩子们高兴!”
新京报记者 乔迟 吴小飞 编辑 胡杰 校对 刘越
个假期,为了抗击疫情,大家不得不长时间“宅”在家中,人们时常憧憬着疫情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疫情结束后的愿望清单”“疫情结束后你最想做什么”频频登上热搜,成为网友们热议的话题。
微博截图
摘下口罩后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呢?有网友曾发起投票,其中,“吃火锅”夺得最高票选。
微博截图
疫情虽阻挡了大家去火锅店涮肉的步伐,但“等不了”的网友们,已经通过小程序,开始跟小伙伴们吃上“云火锅”啦。
资料图
除了吃火锅,关于疫情后的小心愿,大家都有很多话想说。
有数据显示,除了吃美食,理发、聚会、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等,都位居“疫情结束后想做的第一件事情”排行榜前列。
图片来自微博
一名战疫一线工作人员的小心愿,是快点回家陪陪儿子和家人,给儿子做一份迟来的年夜饭。
视频截图
想快点回家,扑到爸爸妈妈的怀里大哭一场,和家人补一顿团圆饭,在开满樱花的武汉街头,吃一碗热乎乎香喷喷的热干面,大家都平平安安的,相互拥抱……这些,同样是在抗疫前线工作人员们在疫情结束后,第一件想做的事情。
资料图
当然,也有网友调侃:“疫情结束后,我要去买N95口罩,看看它到底长什么样子!”
部分网友的恋人正在抗疫一线奋战,对于她们而言,疫情结束后,要“见他,给他一个深深的拥抱,告诉他,这次疫情你辛苦了!”
有网友列出了疫情结束后的计划清单,不知有几条在你的清单之列呢?
微博截图
看了这些愿望清单,沸腾君(xjb-feiteng)也忍不住,想要快点摘下口罩,去店里点上一份牛油火锅,而且,第一筷子就是要烫一块嫩牛肉!
疫情期间,虽然很多人都宅在家中,无法像往常一样度过精彩的假期。不过,也许正是这些平凡却又无法立即完成的事情,让我们更懂得珍惜生活中渺小而重要的瞬间。沸腾君(xjb-feiteng)也相信,总有一天,我们能摘下口罩,把愿望清单上一个个愿望重重划掉!
编辑:狄宣亚 实习生:张晓雨 校对:翟永军
文作者:
杜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性病科主治医师
刘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性病科医师
审核专家:
蒋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医师
“肯定是最近吃了几盘火锅,辣的整多了所以痘痘直冒!”
“目前没有确切的科学研究表明,吃辣会导致长痘!”
痘痘,其实就是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它的发生、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雄激素水平、皮脂分泌、毛囊角化、细菌定植、炎症反应与免疫等。同时,痘痘的发生还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除了睡眠、压力等原因外,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饮食在痤疮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到底什么食物吃多了会长痘?吃辣和长痘有关系吗?
健康时报图
3类食物吃多了,真的会长痘!
1. 高糖食物
所有饮食因素对痤疮的影响中,血糖的影响是最大的,目前已经有明确研究结果表明,高糖饮食与痤疮的发生率有关。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高的食物进入胃肠后消化吸收快,葡萄糖迅速入血,胰岛素水平升高得又快又陡,高胰岛素水平会刺激雄激素的分泌,无法结合更多的游离雄性激素睾酮,睾酮可能会转化成双氢睾酮,导致皮脂腺分泌亢进,增加皮脂产生,导致皮肤出现问题如痤疮。
哪些算是高糖的食物呢?比如蛋糕、饼干、碳酸饮料、糖果等,都会导致胰岛素水平升高,促进皮脂腺分泌皮脂,出现或加重痤疮。
2. 高脂食物
经常吃油炸、动物内脏、奶酪等高脂肪食物也会刺激皮脂分泌,诱发痤疮。这是因为进食高脂饮食后血中甘油三酯会升高,人类皮脂中的主要成分甘油三酯(约占40%-60%),可在痤疮丙酸杆菌的作用下释放游离脂肪酸,这也是痤疮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除了上面提到的高脂食物以外,大家不要忘了,我们很多菜烹饪方式油多、盐多,即使用的食材并不“高脂”,但一样属于高脂饮食的范畴,比如火锅,油焖、爆炒的菜。
3. 牛奶
牛奶到底能不能让痤疮发生或者使痤疮加重,也一直是大家讨论和研究的热点。其实,两者是有一定关系的,也就是说,牛奶尤其是脱脂牛奶对痤疮的产生有促进作用。
牛奶中含有类固醇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及许多活性雄激素前体,激素在痤疮中起重要作用,因为皮脂产生可能受雄激素、激素调节剂如性激素结合球蛋白 (SHBG)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 等影响,可能与痤疮发生有关。
但并不是说每个人喝了牛奶都会长痘痘,有的人就是天选之子(女)吃什么都不长痘痘,但有的人就是易长痘体质,那这部分人就要特别注意。
吃辣和长痘没直接关系
和很多人想象的,或者从小到大接触到的“老辈子理论”不同,现在多项科学研究结果表明,辛辣食物跟直接引起痤疮之间还缺乏相关证据。
有学者在2015年就研究过辛辣食物的饮食摄入量与痤疮的发作、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之间的关系。①
他们对200名痤疮患者和200名年龄性别都匹配的普通人来对照研究,发现辛辣食物与痤疮的持续时间或严重程度没有关系。
考虑到实际情况,如果非要说吃辣对痘痘有影响,那么也不是辣椒直接引起的,主要有这两方面的原因:
1、吃了辣之后易出汗体温升高,导致皮脂腺分泌增加,从而引起皮肤毛孔容易堵塞,分泌到皮肤表面的油脂也多了,容易长痘痘。
但这也不是辣椒的专利,比如有的人夏天更容易长痘痘,就是跟气温高有关系。
2、没有哪个人吃辣是单纯吃辣椒,多数都是通过火锅、烧烤、串串来满足自己的口感,但火锅、烧烤、串串要使用那么多油,要吃那么多高热量高脂的内脏和肉类,还要喝点冰可乐,来碗冰粉、冰沙……这样一顿下来,高糖、高脂饮食统统满足了,怎么会不长痘痘。
想要不长痘,这样来吃!
1、少吃高GI食物,多选择低GI的食物。高GI食物有红薯、西瓜、糯米饭、馒头、大米饭、土豆等;可以多吃点相对低血糖指数、天然且未加工的食物,比如消化能力没问题的人可以在米饭中加入部分粗粮(荞麦、黑米等),降低血糖反应。
2、含糖量高的食物要控制,比如各种甜水水、蛋糕点心、饼干、糖果等,都要管住嘴。
3、尽量低脂饮食,油炸食品、动物内脏,过于油腻的菜、肉汤等都建议尽量少吃。适当增加补充ω-3脂肪酸,可以减少炎症,通过抑制皮脂的产生来改善皮肤外观,促进水合作用,预防痤疮的发生。
4、如果确定喝了牛奶会引发痤疮,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选择豆浆来代替。
5、注意主食粗细搭配、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本文来自: 2024-08-12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一冒痘痘就怪吃了火锅/串串/烧烤?你们真是冤枉死辣椒了!》,内容有删减,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参考资料:①Salty and spicy food; are they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cne vulgaris? A case controlled study.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2015.
来源: 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