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就是优惠券,参加活动有奖品喔!
欢动食刻
风 味:串串火锅
拿手好菜:泡椒牛肉 牛肉香菜 特制牛板筋 鲜鸭血
人均消费:50元—90元
停 车:门口没有停车位
寻香路径:东城区天坛法华寺街91号餐饮街1-3号
综合评定:★★★★
四川火锅的“香”油里面有什么奥妙?在家吃火锅怎么处理料包才能跟在火锅店里吃的几乎一样麻辣鲜香?即日起至3月9日在中年大叔串串火锅用餐出示本微信,可享受九五折优惠(仅限一次不可与其它优惠共同使用)。将中年大叔串串火锅的汉语拼音缩写“znds+手机(号码)”发送给我们,中奖者将获得特色小料体验兑换短信。把“znds+qq(号码)”发送给我们,则将有机会获得腾讯微博提供100元q币充值。
店面视频
门头是酷酷的黑色,招牌上还有两行小字——“我有酒你有故事”,好玩。一进门就是吧台,墙上是色彩鲜艳的美式涂鸦,酷!绿植很多,只有散座没有包间,用了很有时代感的半人高的红砖墙作为隔断。易拉宝上一元一瓶的燕京啤酒和等你到三点的广告语颇具诱惑力。青笋、面筋、鲜百叶、猪脑花、北冰洋……四个超大的玻璃冷柜里,玲琅满目的食材和饮料,让人胃口大开。客人自助取食,连菜盆、酒杯甚至碗筷都是自取。
咬味嚼舌
中年大叔的食材主要是两类。一类是签串:有面筋、香菇、香肠、蟹肉棒、西兰花,林林总总不下三十多种。其中味道比较独特的有两种,一种是借鉴了铁板烧中牛肉卷的吃法的泡椒牛肉,用牛肉片包裹泡椒,辣而鲜,好吃。还有一种是卤肥肠,底味咸香,涮好之后香而不腻,过瘾。另外一类食材则是放在盘、碟和筐中,主要是鱼片、猪肚、百叶、鱼片、鸭舌和各色蔬菜,比较好吃的是鸭血,颜色鲜亮,味道甚佳。
门口无法停车,只能停到一百多米外的天雅珠宝商城的停车场。油碟配料丰富,看来店主对四川火锅了解颇深,除了易拉罐的专用香油和蒜泥,调料台上还准备了盐、葱花,花生碎、芝麻碎和芹菜碎,但是不知为什么,独独少了最具四川特色的榨菜碎,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唇边传说
去年六月在法华寺创办这家串串火锅的时候,刘建宏没想到几个月之后,中年大叔这个词居然会成为一个热门IP。
之所以叫作中年大叔,是因为刘建宏当时的心态。2008年之前,来自山西的他还是一名媒体工作者。或许因为工作时间不固定的缘故,经常在外用餐,他无意中尝到了当时在北京颇火的麻辣香锅。刘建宏灵机一动,为什么不在家乡试一下呢?买下了炒料的配方,他回到老家山西开起了麻辣香锅,居然开一家火一家,一下开了四十多家,挣下了第一桶金。
三十出头就成了千万富翁,刘建宏有些失焦和膨胀,开始一连串的盲目的投资:办儿童培训班、到动批投资商铺,甚至想进军娱乐业,结果短短三年功夫,赔掉了一千多万。2013年感觉到自己浮躁的刘建宏,急忙踩了刹车,痛定思痛,决定砍掉副业聚焦主业。他结束了所有生意,进军生鲜电商领域。三四年的功夫,他又投进去1000多万,虽然不怎么挣钱,但是形成了自己的小产业链,既有4000多亩的生产基地,也建立了自己的销售网络。
到了去年,刘建宏觉得自己的心态跟十年前第一次创业已经完全不同了,少了浮躁多了沉稳,这才开了中年大叔串串火锅。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从前文的描述中发现了,在中年大叔,除了结账和上锅底,全部是客人自主选材自助用餐,所有的食材都是后方基地配送。这种模式,就是年近中年的刘建宏苦心架构的去厨师化的新餐饮业态的火锅,很适合标准化管理和快速复制。
这家精致的小店,寄托了刘建宏的一个大理想,那就是员工的百万富翁成长计划。按照刘建宏的思路,法华寺的中年大叔是一家样板店,但未来的连锁不会采取加盟方式,而是分享型的合伙人制度。在每一家新店,中年大叔都要占股60%,合伙人占股40%,店铺开业半年后,合伙人可以申请退出,本金将在一年后获得偿付。如果是本店员工申请成为合伙人,公司还将为其进行培训,考试过关后,可以获得50%的创业贷款。
在实现了自己的财务自由之后,刘建宏希望人到中年的时候,能够成为一位造富者,帮助更多的人实现财务自由。
镇店宝
鸳鸯锅底,四川火锅的标志性符号。刘建宏费尽心思,终于搞出了两种甚有特色的汤料。
开店之前考察四川火锅的过程中,刘建宏发现,同是麻辣锅底,重庆的麻辣突出,但是味道过于霸道,四川的注重平衡,但对味蕾的刺激度稍弱。对于北方人而言,两种锅底似乎都有一点瑕疵。正在苦恼之时,刘建宏脑中灵光一现:为什么不能把两种风格的锅底混合在一起,寻求更深度的平衡呢?就这样,他经过上百次的试吃,终于掌握了一种将重庆风格的麻辣锅底与成都风格的麻辣锅底的搭配比例,按照这个配方,锅底麻辣鲜香的特点更加突出,但是辣而不呛喉,而且余味厚重。
喜欢四川火锅的人,未必人人都只涮辣锅。刘建宏走遍川渝,终于找到了一味独特的菌汤锅底。这种汤料主料是香菇和鸡汤,除了多种秘制的香辛料,还加入了天麻等药材,可是有药香却不掩菌香和汤鲜,口感鲜醇无比。
就这样,菌汤麻辣鸳鸯锅,成了中年大叔最受欢迎的汤底,特别是菌汤,时常售罄。
食材揭秘
大家都知道,吃四川火锅一般要使用香油底料,以便收到减辣、降温和润肠排湿之功效。但是真正的吃主,讲究用调和油,如果全都用香油的话,一来香油的香气浓郁,容易夺走和掩盖食材的香味;二来全是香油失之浓腻。跟香油配搭的植物油,各家有各家的配方,中年大叔的比较复杂一些,用的是菜籽油,而且是特优品级没有青气味的菜籽油,所用的香油也是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小磨香油,一种是榨出的香油。这三种油调和到一起,色泽金黄透亮,香气浓郁但口感不油腻,既有香油清热解毒的功效同时也增加了菜籽油软化血管之功效。这种被用于油碟的“香”油,全部是小易拉罐装,每罐油六十多毫升,随用随开,也就避免了大瓶油用不完芳香物质流失的问题。
大厨传招
现在超市里四川的火锅锅底很容易买到,不过为了适应市场,这种商场里的火锅底料大都减量减辣。如果您的耐受力不错,想尝尝正宗四川火锅的滋味,那就在化兑锅底时,加倍使用底料。还有,不能简单的把底料投入水中烧开,而是要加上新鲜的花椒、麻椒、辣椒和葱段,香气和滋味会提升很多,才有可能跟在火锅店里吃得几乎一样的麻辣鲜香——中年大叔串串火锅创始人 刘建宏
鉴味人:程胜
编辑 王雅贤
>中华大地的西南一隅,四川方言以其独特的韵味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在这众多令人着迷的词汇中,“钵钵”这一词汇尤其引人注目。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名词,更是四川文化的一个缩影,承载着巴蜀人民的生活智慧和地域特色。今天,我们就来揭开“钵钵”这一四川方言背后的秘密,探究它在四川话中究竟指的是哪种器具,以及这一器具在四川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 class="pgc-img">>首先,让我们来解开“钵钵”之谜。在四川话中,“钵钵”通常指的是一种陶制的容器,这种容器在当地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它的形状类似于中国古代的瓮或罐,但体积较小,口径较宽,底部较为稳重。这种设计使得“钵钵”在使用过程中既方便取物,又能保持稳定。那么,“钵钵”究竟是瓦罐还是茶杯呢?答案是瓦罐。
瓦罐,作为一种古老的陶器形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在中国悠久的陶瓷发展史上,瓦罐因其实用性强、保存性好而成为民间广泛使用的容器。四川地区的瓦罐制作工艺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它们不仅用于日常生活,如储水、盛食、烹饪等,还在宗教仪式和节庆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四川的饮食文化中,“钵钵”尤为突出。四川人喜爱吃辣,火锅、串串香、麻辣烫等美食享誉全国,而这些食物的烹饪和享用往往离不开“钵钵”。在这些场合中,“钵钵”常被用来盛装调料或食材,其宽大的口沿方便食客夹取食物,而稳重的底部则确保了使用时的稳固性。此外,四川的传统小吃如钵钵鸡、钵钵糕等也离不开这种特有的容器。
除了在饮食领域的应用,“钵钵”在四川的家庭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农村地区,“钵钵”常用来储存粮食、泡制腌菜等。它的材质和形状有助于保持内部物品的干燥和通风,这对于潮湿的四川盆地来说尤为重要。在城市家庭中,“钵钵”则常作为花盆或装饰品出现在阳台和客厅中,既实用又增添了一份乡土气息。
“钵钵”在四川方言中还有着更为深层的文化意义。在四川人的日常生活中,“钵钵”常常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连。例如,当地人会在逢年过节时用“钵钵”装满节日食品,走亲访友时作为礼物相赠,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祝福和关怀。在婚礼等喜庆场合,“钵钵”也会作为吉祥的象征出现在仪式中。这些习俗反映了“钵钵”在当地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也展现了四川人民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随着时代的发展,四川的“钵钵”文化也在不断演变。现代设计师和工匠们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对“钵钵”进行了创新设计,使其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使用习惯。如今的“钵钵”不仅仅是一个实用的容器,更成为了一种时尚的生活艺术品,融入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总之,“钵钵”在四川话中指的是瓦罐,这种器具在四川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还是在传统节庆活动中的重要角色,“钵钵”都承载着四川人民的生活智慧和地域情感。通过对“钵钵”文化的探索,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四川方言的独特魅力,还能够感受到四川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我们一起珍惜和传承这份来自巴蜀大地的文化遗产,让“钵钵”的故事继续流传。
夏日生活打卡季#
“这是老成都麻辣烫大的味道!”
“环境差了点,但是味道真的巴适!”
“每次来成都都要吃的串串,想念……”
“他家的火锅粉超好吃,天花板级别……”
据称是成都“第二好吃”的火锅粉,到底味道如何?
< class="pgc-img">>最近有几位美女粉丝朋友向我们“毛起吃”,强烈推荐了一家(来自川渝暴龙的恐吓+成都妹子的卖萌),
该店铺位于马路边上的手提串串香,店铺很小,而且几乎没有拿来坐客人,而是当做厨房!真正食客坐的地方,实际上是他家门口的街边……(也就是说,根本没有顾客专门坐的地方)
典型的成都苍蝇馆子风格,老板两口子倒是很热情,门口的小桌子几乎都是坐满了人,据一位店员介绍说,每天都是这样火爆,我们这一次还算是比较“冷清”了……
大致观察了下,顾客大多数都是成都本地人,其中还不乏回头客,从他们选菜的速度就不难看出……据说附近的居民还专门过来打包的。
< class="pgc-img">>“哎哟,闻起来都还是香哒……”
隔壁几个顾客在那嘀咕,牛油味整得重,大老远都能隐隐约约闻到这个味道。
< class="pgc-img">>菜品直接去选,选好之后就交给服务员,并且给你单独标注号码,等到老板煮好了就直接给你端过来。
这里先吐槽两个“毛病”,
大夏天坐在外面真的是热,热得一身都是汗……
其次是蚊子还有点多,咬得人心慌跑骚的,这里你可以喊老板娘给你点个蚊香……
< class="pgc-img">>一口方锅煮得热闹,香辣热气扑面而来,新鲜丰富的食材浸润于滚烫之中,一篮又一篮的菜被摁在锅底,再用夹子夹住在锅边上,稍等几分钟,在捞起来的一瞬间,那色香味顿时就有了具象……
< class="pgc-img">>“老板儿,这一盆是我们的吗?”
“不晓得哦,我只是闷到脑壳煮……你去问哈那个女的”说完用下巴朝着一个方向扬了扬,我们顺着望去,一个大姐正在一旁忙碌。
“大姐,这一盆是不是我们的?”
“不晓得哦,你们只管坐到等,莫东走西走的哈”
< class="pgc-img">>一家开了很多年的老店,汤底是很醇厚的麻辣烫味道,香辣味突出,牛油味很浓郁,闻起来就很有食欲!
菜品整体都很新鲜,而且素菜的分量特别多,荤菜主要是推荐牛肉,又嫩又好吃,唯一不足就是,牛肉稍微小了点,吃起来不“赶口”……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火锅粉是我们此次最重要的“目标”,有人曾评价说是“成都第二好吃”……
但客观地讲,火锅粉的味道还是算可以,但是蒜味实在太重了!
味道是小时候我们吃过的那种味道,介于牛油火锅和冒菜之间的味道,粉条软糯顺滑,豆芽也是清脆,整体还是不错的!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一家老成都的街边小店,坐满路边的食客,热闹又炎热的场景,环境简陋,属于老式的冷锅串串香,火锅粉中规中矩吧,价格也是一般,爱吃老式串串香的朋友,还是值得去告一盘!
一群专业的律师,半罐水的吃货,
不逐流、不清高,
探寻市井美味,畅聊平凡人生!
做有态度、有良心的媒体人!
欢迎关注@毛起吃,只想跟您交个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