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首个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来了!近日,全国首个“营养选择”分级标识在上海试行,引发全网热议。分级标识通过考量饮料在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等方面的含量和使用情况,基于综合判定将饮料分为ABCD四个评级,可有效提高消费者选择的便利性。记者获悉,首批参与饮料“营养选择”标识试点的奶茶饮料品牌企业有4家。
饮料“营养选择”的分级标识,有何意义?专业观点认为,作为城市管理新模式的探路者和时代的先行者,上海在饮料分级领域的探索,一方面印证了饮料健康化趋势的不可逆转,另一方面必将对市场上的饮料品牌企业产生重大影响,重新思考自身产品定位和发展战略或将成为很多饮料品牌接下来必须要重视的课题。
上海为何作此尝试?
日前,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启动“首批营养健康指导试点项目”,在这些试点项目中,就包括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试点。这是我国首次推出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综合反映饮料中的糖、脂肪等含量。
全国首个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为何“花落”上海?在上海市疾控中心危害监控所营养健康科主任臧嘉捷看来,这与上海新推出的政策以及市民越来越强的健康意识有关。《上海市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已于2023年11月1日起施行,其中就包括“鼓励食品生产者生产低盐、低脂、低糖食品,并在包装上做显著标识;鼓励食品经营者开设低盐、低脂、低糖食品专柜;鼓励餐饮服务提供者开发和提供低盐、低脂、低糖等健康食品,并对食品的热量和主要营养成分等进行标识”等内容要求。而另一方面,2023年上海市《含糖饮料健康提示标识制作样式与设置规范》意见征集中,分别有91.76%、81.48%、78.43%的上海市民希望在饮料外包装、奶茶店、线上售卖场所等重点区域设置标识,43%的开放性意见提及采用饮料包装正面分级标识。
“为了更好地指导本市消费者快速、简单地选择健康饮料,在上海市卫健委指导下,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制了饮料分级方法即‘营养选择’分级标识。可以说,营养成分表是营养信息披露的1.0版本,而营养标识是信息披露的2.0版本。”臧嘉捷介绍,“营养选择”分级标识是一种食品包装正面标识,通常以图形的形式呈现,是帮助消费者选购健康食品和规范食品企业生产行为的有效工具,已被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心脏病联盟等国际权威机构推荐为慢性病防控的有效策略之一,目前,全球已有几十个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包装正面标识。
记者获悉,启动首批评选于2023年12月启动,经过专家评审,于2024年3月底发布第一批试点名单。臧嘉捷表示,“营养选择”试点开始后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本次试点开始至今的调查数据显示:一方面消费者的调查和商家销量调查显示,AB类饮品已有较大的增幅;另一方面,企业会根据标准的规定进行配方的改进,“从目前初步的结果来看,总体来说无论是消费者端还是企业端都有积极的响应。”
AB阵营将成企业竞争焦点
饮料“营养选择”分级,究竟怎么分?记者获悉,根据饮料中“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等4种成分含量,评定等级从高至低,标识ABCD四级,推荐程度逐步递减。
其中,根据营养等级划分,不含任何代糖,以及含有适量代糖但整体非乳源性糖分每100ml处于0.5g~5g的饮料重点被划分在AB两个阵营。这两个阵营的产品均被视为健康程度更高的饮品,是优等生,成为消费市场更有竞争力的饮品类别。
业内观点认为,在这样的政策引导下,未来的饮料市场AB级别的产品势必更容易引起追求健康生活消费者的“选择性注意”,进而带来高糖饮料市场的逐步萎缩,以及兼具低糖与口感饮料的逐渐出清。
数据显示,中国无糖饮料行业市场规模已从2015年的22.6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996亿元,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或将达到7489亿元。无糖饮料市场规模的指数级增长更加毫无悬念的印证了饮料健康化战略正在国内市场“长驱直入”,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传统饮料企业、新势力品牌、跨界玩家纷纷入局健康赛道已屡见不鲜。
数据统计,当前百事、可口可乐等传统饮料企业都在含糖饮料之外开辟无糖赛道,饮品新势力元气森林从品牌创立之初就开始布局无糖赛道,在行业内占据了先发优势,目前其无糖产品在整个产品矩阵中占比已达70%以上,无糖饮品更覆盖无糖茶、无糖气泡水、无糖功能性饮料等细分赛道。
“企业在饮料健康化转型方面的自觉,为此次上海饮料营养分级政策落地提供了土壤”,一位不具姓名的业内人士指出,“不过我们也看到,事实上尽管低糖、无糖饮料引起了很多企业的注意,但对很多传统饮料企业来说依然发力不足,高糖饮料依然占据其产品矩阵的核心地位”。
“赛道转型依然任重道远”,该分析人士指出,“这其中的阻力除了重新制定产品战略、打出品牌口碑、更新销售渠道等带来的巨大成本之外,产品的研发成本同样不容小觑。”以代糖“赤藓糖醇”为例,这是一种可应用于食品饮料加工领域,对人体安全系数更高的天然代糖,但同时其成本相比此前饮料企业习惯使用的安赛蜜、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等都更加昂贵。据了解,在以元气森林为代表的饮品企业将该代糖应用到饮料添加之后,正在有更多追随者将其作为饮料增甜的更优方案。
“这肯定会带来饮料行业转型的阵痛,但赛道一旦转换完成将会是一片新的天地”,对于此次饮料分级举措,该分析人士依然表示乐观。
进一步试点在积极推进中
目前,很多上海市民已经可以在一些饮品的售卖页面、产品包装、货柜等场景看到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据了解,首批参与分级的饮料企业目前已经评审完毕并公布,进一步的试点也在积极筹备中。臧嘉捷表示,从提报情况来看,第二轮意向参与的相关企业很多,有意者仍可以提交产品资料进行申请,在营养分级标准进行更新完善之前,所有的分级依然参照现行标准。
据了解,作为无糖健康化饮料的主要参与者,元气森林也在积极准备提请产品资料,加入到这次饮料分级行动中。元气森林相关产品负责人表示,饮料分级制度将为消费者提更加具象的消费参考,元气森林将积极参与并以此为契机,继续强化产品创新,通过自上而下的革新为企业的长远发展锚定发力点。
臧嘉捷表示,目前还在持续收集来自各方面的多元化建议和意见,后续将在综合考虑各相关方建议的基础上持续完善“营养”分级标识标准。
另据了解,目前广东省也在积极完善健康促进与教育活动的政府规章,近日披露的《广州市健康促进与教育规定》已被列为2024年度广州市政府规章制定计划年内审议项目,为全社会形成健康生活理念提供规范指引。
一位独立茶饮分析师表示,尽管此次饮料分级政策的落地让传统饮料行业“几家欢喜几家忧”,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政策的推行是符合民意,“建议全国推广”是很多消费者的一致心声。这种趋势下,对企业来说,拒绝迟疑、奋起直追,努力将产品打入AB阵营或许才能使企业更快“回血”,赢得市场主动权。
几天,网友们纷纷晒出“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但网上也一直流传着“一杯奶茶的咖啡因相当于7罐红牛”“一杯奶茶咖啡因含量等于4杯咖啡”“奶茶会导致失眠”“一杯奶茶清醒到天亮”等说法,引起消费者担忧。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近日公布的《中国消费者咖啡因认知及态度调查(2023)》显示,52.15%的人不知道茶中含有咖啡因。对此,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表示,茶和咖啡同是世界范围内流行的咖啡因饮品。出于望文生义的原因,说起咖啡因,消费者很容易联想到咖啡,但“喝茶提神”也是咖啡因的作用。实际上,茶、奶茶中也都含有咖啡因,但由于大家对中国传统咖啡因饮品还缺乏全面认识,导致对“奶茶含咖啡因”这种知识性认知屡上热搜。
调查显示,消费者对咖啡因最期待的作用是提神醒脑(91.56%),其次分别是提高运动表现(45.47%)、提高反应速度(38.75%)及提高认知功能(36.12%)。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刘爱玲研究员告诉记者,咖啡因可以对人体产生多种影响,例如,可以促进神经递质释放,增强神经元活性,从而增加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警觉性、注意力等,但摄入过量也可能导致心悸、紧张、失眠、胃肠道不适等症状,因此在食用时要注意适量。
那么,咖啡因究竟存在于哪些植物里?专家指出,咖啡因天然存在于多种植物中,如咖啡豆、茶叶、可可豆、瓜拉纳、巴拉圭茶等。调查显示,消费者对“咖啡豆提取物”的知晓率最高,为89.10%,但对其他含咖啡因配料的识别率都较低。比如,51.79%的消费者不知道“红茶浓缩粉”中含咖啡因,63.42%的消费者不知道“巴拉圭茶提取物”中含咖啡因,76.05%的消费者不知道“瓜拉纳提取物”中含咖啡因。
《中国居民膳食咖啡因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在我国成年消费者中,咖啡因摄入贡献率依次为茶叶、茶饮料、奶茶和咖啡;茶叶对我国消费者咖啡因摄入的贡献率为74.80%,远高于其他类别。而未成年人咖啡因摄入贡献率则依次为奶茶、茶饮料、茶叶和巧克力。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总工程师李宇认为,我国目前仅允许咖啡因用于部分保健食品和可乐型碳酸饮料,但咖啡粉、茶粉、瓜拉纳提取物等含咖啡因配料也可以带入咖啡因。这些含咖啡因配料本身都是允许使用的,安全性也不是问题,但消费者的识别率却较低。可以考虑在科学证据的基础上规范咖啡因的使用和标识,顺应消费市场的需求,让企业明明白白地加,消费者明明白白地选择。
根据《咖啡与健康的相关科学共识》,健康成年人每天摄入不超过400毫克咖啡因是安全的,这大约相当于4杯(标准杯)咖啡。为了方便消费者把控咖啡因摄入量,不少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欧盟、澳新等,要求含有咖啡因的食品饮料明确标识咖啡因含量。调查显示,88.41%的中国消费者也希望知晓食品饮料中的咖啡因含量。此外,75.66%的消费者认为既需要控制产品中咖啡因的添加量,也应控制自己的咖啡因摄入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认为,从调查数据来看,很多消费者已经具备了自我控制的意识,这很好。可以进一步加强消费者教育,让大家学会通过标签信息合理规划咖啡因摄入,既达到提神醒脑的目的,又避免过度摄入带来健康风险。
来源: 经济日报
当今饮品市场的风云变幻中,奶茶行业犹如璀璨星河,众多品牌争奇斗艳。以下为整理的各大奶茶品牌,及简单的品牌点评。
1. 喜茶
作为新茶饮的领军者,喜茶以其创新的口味和独特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从芝士茗茶到当季水果茶饮,每一款产品都展现出对品质和口感的极致追求。其门店装修时尚,服务贴心,吸引了众多年轻消费者。然而,相对较高的价格也让部分消费者望而却步。
2. 奈雪的茶
奈雪的茶以“茶饮+软欧包”的创新模式打开市场。其茶饮注重茶的原味与水果的新鲜搭配,软欧包种类丰富,口感独特。品牌强调品质与生活方式的融合,门店环境优雅,但在产品更新速度上有待提高。
3. 蜜雪冰城
以低价和广泛的市场覆盖著称,蜜雪冰城是大众消费的热门选择。产品多样,价格亲民,让消费者能轻松享受奶茶的美味。但其在原材料的品质和品牌形象的高端化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4. 古茗
古茗凭借稳定的品质和不断的产品创新,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其经典奶茶口感醇厚,新品也能紧跟潮流,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在品牌营销和特色打造上,还可以更加突出。
5. 茶颜悦色
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茶颜悦色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茶饮相结合,打造出独特的品牌风格。产品口味独特,包装精美,但目前的市场覆盖面相对较窄。
6. 茶百道
茶百道以丰富的产品线和不断推陈出新的特点吸引消费者。其招牌饮品如豆乳玉麒麟等备受好评,但在品牌差异化方面需要进一步强化。
7. 沪上阿姨
沪上阿姨的血糯米奶茶是其经典之作,以谷物与奶茶的巧妙结合赢得消费者青睐。品牌在健康与美味的平衡上表现出色,但在品牌形象的年轻化方面可以加大力度。
8. CoCo
作为老牌奶茶品牌,CoCo 拥有广泛的消费群体。产品种类繁多,价格适中,但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需要更多的创新亮点。
9. 书亦烧仙草
书亦烧仙草以料足、实惠为特点,烧仙草系列产品深受欢迎。但在口味的独特性和品牌的高端化发展上还面临挑战。
10. 霸王茶姬
霸王茶姬凭借优质的茶叶和独特的国风形象,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其产品口感清新,但在市场推广和门店扩张方面仍有较大潜力。
国内奶茶市场竞争激烈,每个品牌都有其优势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