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疫情防控措施持续优化,连日来,全国多地餐饮门店陆续恢复堂食,街头巷尾久违的烟火气又回来了。美团数据显示,12月7日,北京地区到店餐饮线上订单量相比上周增长超58%,其中,火锅堂食消费恢复明显快于其他品类,相关餐饮线上订单量增长超1倍。
专家表示,尽管受疫情影响,今年以来餐饮堂食暂停现象时有发生,但餐饮业逐渐适应疫情变化,主动求新求变,拓宽销售路径,线上外卖外送业务与线下堂食形成良性互补,线上线下“双主场”融合发展趋于常态。不过,眼下,要促进客流量回归正常、恢复活力,仍需多方共同努力。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行业稳步回暖,线上线下“双主场”有望实现双增长。
餐饮市场正在回暖
12月6日,北京多家商场、酒店宣布恢复堂食。接到恢复堂食的通知后,各大餐饮企业第一时间开始了迎客准备。
“当天中午接到商场开放堂食的通知后,我们立刻组织同事到门店打扫、消毒、查验备货,准备晚上正式开放堂食。”湊湊火锅北京合生汇店店长丁佳文介绍,下午4点左右,餐厅迎来了第一桌堂食客人,到5点半门店就迎来了第一波就餐小高峰。据悉,当天晚上湊湊火锅北京合生汇店一共接待客人72桌,总体销售情况基本恢复,与暂停堂食前基本持平。除了火锅,湊湊奶茶当晚销售将近300杯。
11月24日,2022(第七届)中国国际食品餐饮博览会,观众在品尝特色食品。陈思汗摄(新华社)
堂食消费需求逐步释放,线上订餐服务也十分繁忙。卢盼盼是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一带的外卖骑手。他说,这些天送往办公楼的外卖订单特别多,周边的餐饮商家基本都恢复了堂食,跟以往没什么区别。
“刚恢复堂食的那两天,到店用餐的客人并不太多,但外卖单量已经创下了新高。”龚印记牛庄·牛骨牛杂屋的负责人李榕仙告诉记者,以前客人到店堂食基本都要排大队,今年开始上线外卖服务后,原本排队等位的客人纷纷转为外卖下单。特别是堂食暂停期间,门店的外卖订单量翻了两番,外卖收入一度可以覆盖门店近半营收。
与此同时,以美团为代表的餐饮平台也在积极行动,推出预约自提等举措,帮助餐饮商家开拓新的经营模式,提升风险抵抗能力。据了解,北京已有近2000家餐厅通过美团上线到店自提服务。不少商家表示,到店自提套餐的上线,帮餐厅吸引了很多周边3公里范围的消费者前来门店取餐,与餐厅外卖外送服务形成互补,更好地兼顾了消费需求和门店的运营能力。
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吴颖表示,今年以来,全行业虽然面对多种不利因素,但各大餐饮企业仍然千方百计通过外卖、外带、预制菜、调整产品结构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自救,相关政策也在支持餐饮业复苏。目前,餐饮业正在逐步适应市场、适应消费者。
拓渠道成企业常态
受疫情影响,今年更多消费者的消费习惯逐渐从线下转移到线上。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也不断拓展销售渠道。
北京华天饮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贾飞跃介绍,近年来,北京华天积极发展私域平台,将经营重点向线上转移,先后推出华天线上会员商城和自营外卖小程序,同春园的“春园小邻”系列酱货、庆丰包子铺的“庆味丰”系列酱货、延吉餐厅的袋装冷面都是线上商城的网红产品,收到市场积极反馈。
除了转向线上,拓展线下消费场景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暂停堂食后,不少顾客选择到店外带自提,这对餐饮企业产品结构的要求骤然拔高——方便外带的手拿食、可以带回家自行烹饪的半成品、拥有更长保质期的预包装产品都成了当下市场的消费重点,能否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以适应消费者及市场的需求,是对餐饮企业的一大考验。
融合新业态新渠道,已经是老字号品牌的发展新思路。“我们从2020年7月开始发力外卖,新店选址在社区、大型写字楼周边,主攻本地居民和都市白领,菜单也进行了丰富,几乎涵盖了所有具有武汉特色的早餐,并设置了组合套餐。”蔡林记战略筹备中心总监袁中华介绍,粗略估算,2021年仅外卖这个渠道,蔡林记就卖出了至少400万碗热干面。
积极融合“线上下单、线下30分钟送达”的即时零售新业态,也是蔡林记发展的重要路径。美团数据显示,今年11月以来,蔡林记的即时零售销量环比增长27%,安徽、广州、北京等地销售增幅显著。
近年来,线上与线下呈现一体化发展趋势,餐饮经营者在堂食模式和外卖模式的融合发展中,逐渐探索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的“双主场”经营模式。“餐饮商家同时拥有线下和线上两个主场,在经营堂食的同时深耕线上外卖主场,让客户在线、门店在线、管理在线、服务在线,线上化能力的提升正助力餐饮业突破不确定性。”美团新餐饮研究院院长白秀峰说。
多方协力提振消费信心
2022年,阶段性疫情防控对餐饮业发展冲击巨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份至10月份全国餐饮收入35348亿元,下降5%。10月份,餐饮收入4099亿元,下降8.1%,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为978亿元,下降7.7%。
“当前餐饮行业最大的困难在于疫情引发的市场消极因素叠加,导致经营效益断崖式下滑。”贾飞跃认为,此前受疫情影响,堂食暂停,客流大幅度减少,市场消费动力不足。同时,原材料、人工、租金、水电燃气等成本居高不下,给很多餐饮企业经营带来了负担。此外,招工难、留人难也是行业不可回避的困难。
12月11日,海南澄迈县一咖啡厂,工作人员在烘焙咖啡。张丽芸摄(新华社)
记者采访发现,尽管全国多地堂食陆续开放,但不少消费者出于对自身健康的考虑,外出就餐的信心尚未恢复。这也是目前影响餐饮行业复苏的最大因素。
“堂食的开放会进一步释放积极信号,但要促进客流量回归正常、恢复活力,仍需多方共同努力。”吴颖表示,各地政府与协会、知名餐企可以通过联合举办各种美食节、购物节、发放餐饮消费券等活动带动人气。
以北京为例,今年7月,北京面向全市消费者发放“重逢美好”餐饮消费券,由政府和提供餐饮类服务的平台企业共同出资,推出外卖类、到店类、养老助残类三种消费券累计1亿元。消费券的发放,大大激发了市民的消费热情。前三季度,北京市实现餐饮收入752.4亿元,同比下降11.6%,降幅较上半年收窄4.8个百分点。
当前,人们的餐饮消费需求与优质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也十分突出。从餐饮企业来看,更应考虑在数字化经营、社区化渗透、零售化发展方面做一些新的尝试,进一步使企业适应环境、市场以及消费者的变化。
白秀峰认为,餐饮行业要实现数字化改造,可以利用互联网外卖平台,通过技术创新与信息交换,补齐数字化短板,加强餐饮行业经营者数字化意识和能力建设,提升餐饮业数字化运营效率,从而更好地抵御风险,提升供给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
总的来看,餐饮业是一个具备长期韧性的行业。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12月1日,2022年国内餐饮相关企业共新注册308万家。“相信在多方协力下,行业必将勇毅前行,稳步回暖,在为餐饮人注入发展信心的基础上,实现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吴颖说。
(记者吉蕾蕾),原标题《餐饮业发力“双主场”》
来源: 经济日报
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韩利明
9月28日,叙福楼(01978.HK)发布2022年中期业绩报告,因手绘财报封面引发关注。
这份中期报告以白色为封面背景,用黑色和红色笔迹手绘企业名称、企业标志、证券代码、中报标题等信息。除封面和目录上方的企业标志有手绘痕迹外,财报的其余部分都是常见的格式。
封面上标注着“上半年盈利下降,成本控制很重要(包括封面设计)”字样,解释了手绘财报封面的原因。
叙福楼中期业绩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收4亿港元,下降约5.4%;实现利润680万港元,大幅下降73.5%。
图片来源:叙福楼中报截图
叙福楼表示,2022年初中国香港当地实施严格的堂食限制及社交距离措施,导致餐厅暂停营业,加上市场情绪疲软,对集团的业务产生影响,报告期内营收和利润纷纷下滑。
查阅叙福楼往年中报和年报,封面以色彩鲜艳的卡通动物形象为主,包括奶牛、粉色小猪和黄色小鸡等,同时设计不同场景。相比于A股上市公司常规格式的财报,港股上市公司披露的财报往往更具个性和设计感,在财报封面、配图、排版等细节上花费心思,不可避免增加费用支出。
图片来源:叙福楼中报截图
叙福楼是一家全服务、多品牌餐厅集团,在中国香港专注供应亚洲菜(特别是日本料理)及粤菜,2018年5月30日,登陆港股市场。据招股说明书,叙福楼计划将筹集的资金用于扩张门店,2020年年底之前计划开设8间自有品牌餐厅和19间特许经营品牌餐厅。
截至2022年6月30日,叙福楼以五个自有品牌(“牛涮锅”、“和平饭店”、“永华日常”、“煲仔王”、“好呷台湾火锅”)经营16间餐厅,并以五个特许经营品牌(“牛角”、“牛角次男坊”、“温野菜”、“柳氏家”、“The Matcha Tokyo”)经营34间餐厅。
其中,特许经营品牌是叙福楼营业收入的主要支柱。2022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得益于特许经营品牌餐厅数量的增加,实现收入2.94亿港元,同比微降3.4%,占总收入73.4%。自有品牌实现收入1.03亿港元,同比下降11.4%。
叙福楼表示,随着持续适应新市场常态,及在顾客支持下,公司自2022年4月下旬起,社交距离措施开始放宽的月份中,充分展现出强劲的恢复力,营业额迅速恢复,叠加上半年的政府补助,不但抵消了首季度的亏损,也使报告期内整体实现盈利。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叙福楼曾公告表示,自2022年2月28日起,暂停旗下所有餐厅的运营。直至3月28日,公司再发公告,称旗下餐厅已局部恢复有限度营业。
叙福楼期望下半年消费情绪进一步回暖,预计第二季的消费情绪改善带动的营业额增长动力延续至下半年。策略上,叙福楼将积极通过现有品牌活化、打造及引入新品牌、增加店铺数量、加强数位营销和持续的产品创新来增强定价能力,以及进一步巩固在市场上的地位。
京报讯(记者 王春蕊)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餐饮消费场景也在不断变化,餐饮营销也逐渐成为餐饮行业发展的重头戏。近日,美团联合新京报共同发起“国内大循环新格局,餐饮行业繁荣新策略”共商会,邀请多方专家与餐饮代表,共同探讨餐饮行业的“数字营销”。
平台大数据助力餐饮业精准营销
吉祥馄饨创始人张彪指出,近几年餐饮行业竞争激烈,为了能够更加精准地营销,餐饮业更需要数字化营销手段。
张彪表示,如果投放一个大屏广告,不确定谁会从那儿走过并且看到,不能保证广告让特定的消费群体看到。然而,借助大平台的大数据优势,对消费数据进行分析,对特定消费群体采取相应的消费策略,这样数字化的营销方式可以大大提高营销精准性。
张彪介绍,在疫情期间,吉祥馄饨就通过平台精准地给一些老顾客和价格敏感的顾客发放指定的团购券,进而刺激他们的消费。
作为烘焙行业的代表,味多美又是如何促进餐饮营销呢?味多美副总裁李明洋表示,虽然对于烘焙行业来说,消费者可能更喜欢能亲自看到、闻到、摸到的产品,但味多美仍然坚持线上和线下的结合。
通过平台的大数据,可以获取一些精准数据,还可以对数据进行专业分析,为消费群体打标签,运用一些平台的创新营销玩法,增加引流,来吸引更多的消费客户。
过去,用户通过平台搜索店铺,商户处于被动状态,无法主动将自己展示到精准的用户面前。而美团可以通过大数据,根据消费者偏好数据、店铺评价数据、店铺优惠活动等维度,将店铺推介给精准的用户群,有效提升商户的线上获客效率。
最近,美团又推出“百万商户成长计划”,通过帮助餐饮行业商户实现线上化转型,一年内助力100万优质商户实现线上化营收增长30%。
消费习惯的改变加速餐饮业参与数字化营销
山东凯瑞商业集团董事长赵孝国指出,随着时代的进步,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逐渐改变,现在消费者就餐之前,都习惯于在大众点评、美团等体验分享型平台搜索店铺,获取店铺评价、菜品推荐等信息。因此,现在餐饮商家都争先恐后地参与线上化营销,来获取公域流量。
赵孝国表示,有了平台的广告效应,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提升服务品质,这样才能增强顾客黏性,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口碑,转换成属于自己的私域流量。
香守?花胶鸡海鲜火锅总经理王坤认为,平台的完善评价机制,给用户更多的窗口了解未知的品牌和产品。通过线上,用户可以更便捷地对比产品品质和价格,选择更适合的商家。因此,对于竞争激烈的餐饮业来说,增强自身产品品质,通过线上拓宽更多销售渠道和优质的营销方式,都不可或缺。
对于餐饮营销主战场的选择,外婆家创始人吴国平认为,对于餐饮行业而言,毕竟涉及到店的体验,纯外卖也是非常难。所以一方面做好到店体验,另一方面做好在线服务,外婆家去年开始做这方面,已经得到了数据的验证。
编辑:柯锐 校对: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