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街上,我们可以看到不少装修豪华的茶叶店,店铺非常冷清,几乎没什么人光顾,但是开了很久,周围的商家都换好几轮了,只有那家茶叶店从来没换过。
这开茶叶店没有人流量,到底是怎么赚钱的?接下来笔者就给大家好好说道说道。
先说说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茶店是否如以往一样热闹喧嚣?
现在80、90后成为大众消费市场的主力军,他们对于消费的品质化、个性化有追求,从现在势头正旺的新兴茶饮来讲,在年轻化方面,传统茶叶店无论是门店装修还是产品,都是无法与之相较。
就如产品来说,传统茶店的饼茶、沱茶、砖茶等茶饼形态、棉纸包装与当前年轻一代崇尚的简约个性理念不相符,且传统茶文化在他们看来有一定历史厚重感,认为茶是年长一辈才会选择饮用的产品,使得现在的传统茶店几乎看不见年轻人进店。
当然,门店装修、营销策略等也是吸引主力消费人群的因素。每个地区都有其消费习惯及地域特色,如果在极具民族特色的西双版纳,开一家茶叶店,可想而知其进店人数能有多少。
那么传统茶店受到冲击,它真的就此没落了吗?真正的营销渠道又在哪里?
现在有很多茶叶店,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是单位团购批发。每一家茶叶店背后都有少则一两家,多则十多家的大单位在支持。
大单位常年的礼品用茶、招待用茶、会议用茶、福利用茶等,需求量很大,足够一家茶叶店赚得盆满钵满了,另外,还有一些较大的茶叶店会供应酒店和茶楼。
不管是利润高的产品还是利润低的产品,通过团购都能够让店铺每个月带来不少订单。
而团购的客户大多都是老客,在通信发达的时代,仅需通过电话或者微信下单,根本不需要亲自进店。
以销售礼品茶为主
中国人最讲究逢年过节送茶礼。有礼品茶需求的顾客一般都是选择价格较高,包装大气的茶叶,而这类茶叶利润空间也相对较大。
这类型的顾客进茶叶店带有很强目的性,一般就是找到想要的茶类,看看茶叶包装、价格是否合适,就拿货走人,不会多做停留。
每年光通过节假日对礼品茶的销售,茶叶店还是有利润可图,能够维持日常开销,自然茶店就能继续开下去。
线上线下相结合
大家都知道,现在仅依靠线下单一营销渠道是不太实在的,很多茶商都开始利用电商平台。
不论在某宝、某东、微信群,或是某团做团购品鉴活动,通过各种网络平台销售茶叶,每天只需要守着电脑,来单了就发货。线上商城与线下茶叶店同时运行,因此店里没人不代表没有生意。
茶叶因其产品的特殊性,消耗起来相对较慢,因此顾客进店购买次数不如普通消费品。但进店的人流量大小并不能代表生意的好坏,现在的传统茶店依靠多方渠道来进行营销,因而能在新茶饮的冲击下生存下去。(本文系说茶网原创文章,作者:小陈、说茶网思思)
<>说没人,买茶叶又不是买菜
利益相关:开茶叶店30多年。
以我们这个地方(江浙沪皖)的茶叶店为例,广东福建那边就不多说了哈!没有地域歧视!!!!江浙沪皖搞绿茶,福建搞功夫茶的。
1、茶叶店可以理解为快消店。过来买茶主要为自己喝和送礼。自己喝最多也是老板推荐什么茶,就喝什么茶。然后买的不多,喝的好的话会直接来在买多点。很少有在店里又泡又等的。又泡又等多数为新客户并且量大。称一两二两的买完回去喝就知道了。
2、聊天喝茶多数为晚上。一般晚上大家都有时间,客户有的会过来跟老板吹吹牛,上午和下午多数大家都在工作。白天买茶叶的也多数是做生意,抽空过来抓紧买的。
3、节假日是茶叶店旺季。节假日小地方人回流,大地方人过去旅游,送礼需求也大。所以在节假日茶叶店人还是多点的。
4、关系户。比如跟ZF、名企采购,有关系的茶叶店老板,开个店就是装个样子,散客来买就卖点。每年靠关系挣50多万轻轻松松。这种茶叶店的货是经不起市场考验的,爱喝茶的普通人去买过也不会再去了。利润也是出奇的吓人。
关于客户,客流
我以为的卖好茶的店从来不是靠散客生意的。我的店在二楼,之前统计过每天经过我店门口的散客不超过10个,再加上我的装修风格,一天能有一个人主动进来咨询就不错了。三年下来,我一共做了两单散客生意。
第一单客户,说是要送客户,买了半斤明前头采安吉白茶,首单嘛,有点小激动,加上礼盒钱我只收了1000元。这单我毛利只有160元,16%!房租水电人工再扣除的话,我算是在做善事了!
第二单客户,一个穿着朴素的小年轻,怯生生的进门想买茶叶(哪天周末我到店很早,其他店都没开门,要不然估计他都不会进我的门),问他要什么茶,说不知,只说不要超过500一斤,送未来丈人的。这样的预算让我很为难啊,别家店应该能给他提供很多选择,可我这里这个价位的茶还真没有,过程不说了,最后给他整了半斤安溪铁观音,8克一包,32包装一个礼盒里,小伙挺满意,最后收了他400块。这单毛利120块。
三年两单,记忆还是比较深刻的。
多数情况碰到散客,进来问下价格就走了,因为我没法给他们提供几百一斤的安吉白茶,几百一斤的龙井,几百一斤的金骏眉。对茶叶价格认知这么低的路人刚好也不是我的目标客户。
当然也有不少店是做这类散客生意的,客户说想买金骏眉,能够一下子拿出四五百一斤,八九百一斤,一千多一斤三个档次的来。我也只能在店里喝着几百一两的金骏眉羡慕着。这类客户会慢慢的被他们慢慢培养,开始知道茶叶有好多种类和档次的,什么茶叶什么季节出,慢慢的他们也就不会在非产茶季到茶城逛街了。
在茶城逛的有几类人:
1.退休老人,闲的没事瞎逛,到各个店瞎聊蹭茶,你让他多消费也不现实,经常逛总会忍不住买个几两,几两茶够喝一段时间呢
2.临时有送礼需求的人,这类人反正我遇到后肯定会把他们发展成熟客,有需求微信告知,整备好送货上门,也就茶季会因我的邀请才会再出现吧
3.对茶感兴趣的,这类人对茶很好奇,有求知欲,想到茶城来见见世面学习学习,会主动进门咨询、品茶,你跟他聊半天,给他普及了很多专业知识,他也不好意思不消费呀,买个二两茶交点学费。我就是这类人,很多茶相关的知识就是在逛茶城学的,后来还报班学了,还开了茶叶店。
4.茶店老板的朋友们,他们到茶城来基本是冲着朋友来的,应邀或者找朋友买点茶,茶喝多了去厕所路上顺便附近店里逛逛那种,他们又不会随意更换供应商!
一段时间下来你会发现茶城里主要就是1和4这两类人。这类人数也有限,所以茶城普遍冷清。当然,产茶季另说。
我的客户有哪些呢
我的朋友们,他们告诉我他们需要什么茶,然后我依托我的圈子资源去各个茶产地询茶,最终找到让自己让朋友满意的茶。喊他们到店里试喝,或者直接寄他们家,觉得满意再下单。刚好我的朋友里做业务的有不少,逢年过节需求不少,量也就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保证。
关于茶叶价格和利润,我就反问几个问题
你觉得西湖核心产区明前头采龙井,进价3800一斤,且只拿到5斤(想多拿没有),我该卖什么价格?4500?毛利15%?
你们忍心吗?算人工房租水电,你说30%毛利合理吧?!
一斤明前头采安吉白茶,我卖你2000,毛利10~25%,你平时喝茶2g泡一杯,还能续两次水,茶叶成本8块,比你喝杯奶茶或者咖啡划算多了吧?还健康,茶多酚了解下,EGCG了解下,清除体内自由基,抗老化哦!而且你喝的还是最好的安吉白茶,工作日办公室泡一泡,一斤你可以喝一年,贵吗?
一个茶友我一年只有一次两次做他生意的机会,一单生意百十块净利润,容易嘛我!
靠朋友自己喝的一年一两斤茶的销量,活不下来啊!主要还是依靠朋友的大量的送礼需求,把销量提上来,但我这边毛利率真心不算高。
可能几百一斤的龙井和金骏眉利润高吧,但是我自己都喝不下去的茶,让我进货卖出去?办不到啊!我这依托兴趣爱好的生意,容不得这一星半点的不负责任。
我相信那些平时门可罗雀的茶店能生存下来也是因为如此吧。
>湾码头一商场商户投诉运营管理混乱;分析认为,同质化竞争激烈、多元化不足也是人气冷淡的原因之一
近日,长沙渔湾码头5巷素MALL,商场内的餐饮小吃门店基本没什么顾客。图/潇湘晨报记者 丁蓉
近日,有市民在微博爆料“长沙渔湾码头5巷素商家苦不堪言,中午饭点时间商场都没人……”
位于长沙湘江西岸银盆岭大桥附近的渔湾码头,是远近闻名的商业街,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近日,潇湘晨报记者展开调查。
现场直击商场无暖气,顾客三三两两
据网友在微博上爆料,“长沙岳麓区渔湾码头5巷素商业广场团队,招商时隐瞒超市经营发生重大变故情况,并且存在夸大招商、欺骗招商,收取同地段2倍的租金。中午饭点时间商场都没人,作为一个商场,冬天无暖气,还收取超额电费”。
近日,记者来到长沙渔湾码头5巷素MALL看到,室内虽然装潢一新,但本该温暖如春的商场,却连空调都没开。
中午时分,商场内顾客不多。凤凰姑娘、泡面小食堂、聚丸、pancakememormy、喵石卫门咖饮等多家餐饮小吃门店内,除了营业员,几乎没有顾客。商场内只有少数几个餐厅坐着一两位客人。超市区占据了商场的大片区域,不过,超市收银机都已经被布罩起来,货架也空了。商场零售区,大部分首饰店里只有一个营业员,服装店里也只有三三两两的顾客在挑选衣服。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在这里经营了几年的超市近几个月因经营问题停业了。而5巷素其他商铺大多数都是2018年10月开业的,商场去年改装升级,本是希望能增加人气,但重装开业几个月,客流并不多。
商户投诉运营管理混乱,夸大招商
“没想到生意会这样惨淡。”泡面小食堂的负责人刘先生介绍,“一般中午只有10多个客人光顾,营收300元左右。而门店租金每平米300多元,加上水电人工费,每个月保持2万多元的亏损,前期装修已投入数十万。同样的门店,位于中山亭附近的背街巷子里,客人要比这里多几倍。”
刘先生提出了商场运营方面的一些问题。“一是商场所收的电费相当于每度1.5元,远远高于规定标准。二是商场关门时间很随意,有时10点,有时9点多甚至8点多就关门了。与商场运营方长沙润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签的合同里,并没体现关门时间等约定。商场里空调冬天没有暖风,这点签约前也从没告知过我。”
商场一眼镜店负责人何女士认为,商场还存在夸大招商、欺骗招商。“招商的时候说会有像文和友那种自带流量的大型餐饮品牌,结果却没招到。另外,他们口头承诺外部停车场将会规划为外摆区,入驻品牌可在外摆区设点引流,还承诺在公交车身进行宣传,这些都没兑现。”
何女士补充,她进入商场时,并没有了解过商场之前的经营情况,只听招商人员介绍说这里有成熟的客流,进场之后才知道之前经营状况并不好。
是否与商管协调过?何女士表示,“当时负责把我招商进来的工作人员,现在离职了。这里的商管负责人频繁变更,真不知该找谁解决问题。”
运营方回应人流锐减我们都是受害者
对于商户的说法,渔湾码头5巷素MALL运营方相关工作人员苏经理一一作了回应。
为什么没有兑现把外部停车场规划为外摆区?他表示,“招商这块不是我负责,我还不是很清楚。”
为什么没有兑现在公交车身上做广告?他表示,“没听说过有这种说法,没有这方面计划。”
作为新商场,为什么没有培育期的免租等优惠?他说,“我们这里不是新商场,已经运营了6年时间,这次属于升级改造。”
为什么电费高达1.5元,远远高于标准?他称,“正向物业反映。如果确实高于规定标准,将会对收费进行调整。”
商场为什么没开空调,其表示,“商场属于超市外卖店,空调是和超市共用的,超市里面有生鲜等产品,是不能开热风的,只有冷风。”
苏经理还表示,“超市现在停业了,人流锐减,我们也是受害者,运营遇到困难,我们也希望超市早点恢复营业。”
记者手记
旺铺遇“冷”多因管理不善、运营乏力
城市黄金地段的商业街,人气却做不起来,这一现象并不鲜见。
长沙东塘商圈大都市商业街、解放西路临街商业弥敦道、黄兴南路商业步行街时尚莱迪购物广场及长沙小吃街都是先例。记者发现,它们多因管理不善、运营乏力等因素,旺铺遇“冷”,经营惨淡。
近年来,一批实力雄厚、拥有优秀运营团队的大型购物中心、社区MALL、商业街在城市的落地开花,商业竞争的加剧,考验着运营团队的专业水平。事实上,商管负责人频繁变更、商户投诉无门的状态,是部分出现经营问题的商业体的通病。
不断变化的消费者、多维度竞争困境、严峻的同质化竞争和外部环境的冲击,运营管理者必须做出更适合自身项目的判断与部署,提高运营实效。
据了解,渔湾码头5巷素MALL升级之前也人气不佳。“之前这层几乎没有餐饮,大部分都是鞋服之类的。”一商户介绍,升级改造之后,虽然加入了餐饮业态,揽客效果不佳,招商同质化严重。
何女士分析,在一层空间,奶茶饮品店就有7家,小型珠宝首饰店就有4家,同质化竞争激烈,多元化不足也是商场人气冷淡的原因之一。
业内人士提醒,对于新进场的经营者来说,在面对新场地的招商时,如何慧眼识珠,需要睁大眼睛,避免投资失误。
潇湘晨报记者 丁蓉 实习生 张文可 长沙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