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快报
作者:记者 林建安 摄影 江玥 视频 仲伟 编辑李师礼
滨江南部,越王城山北麓的白马湖,与西湖隔江相望,被称为“杭城双璧”。
每到夏秋两季,这里总是会因为动漫节和文博会而热闹非凡。跟着一起热闹起来的,还有白马湖畔的建国饭店。
现在,建国饭店开得风生水起,很多大会都在这里办。但说起“建国饭店”这块牌子,还得“追”到北京去。
北京建国饭店
新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饭店
现在的北京东长安街上,豪华酒店扎堆。不过,若你在这条街上逛一逛,依然能被北京建国饭店吸引。
北京建国饭店高9层,在这条繁华街上的众多酒店里,并不算高,往日京城独有的园林式风格,在今天看来,依然不落伍。
作家肖复兴在小说《四月的归来》里写到,“建国饭店同北京其它大饭店比,显得很矮,长长一溜,拱形而飞翘的屋檐,一扇扇咖啡色的玻璃,一面面迎风招展的旗子……”
倪健,白马湖建国饭店的总经理,1985年开始和酒店打交道,干这行已经有33年,在“建国”这个品牌下也做了16年。
在他的印象里,30多年前,中国的饭店大多是招待所式的。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引进外资的试点项目中,建国饭店赫然在列。
1982年4月28日,北京建国饭店开业后,中国才有了现代意义上的饭店。这家新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饭店,也随之成为中国饭店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北京建国饭店所在的东长安街,东起建国门内大街西端,原来叫“启明门”,后来改名为“建国门”。
建国门在长安街东二环路交叉处,现在,城门已经不在了,这里主要建筑有建国门桥、古观象台等。饭店建在建国门附近,所以才有了“建国”这个名字。
宁愿天花板漏水怎么办?
领班站在漏水处“以身接水”
刚开业那会儿,北京建国饭店主要是做外事接待。
1983年5月,时任法国总统的弗朗索瓦·密特朗来华访问,答谢宴会就安排在北京建国饭店。“在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个至今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故事。”倪健说。
当晚6点,受法国总统邀请的客人相继而来,就在这时,有服务员报告,通往宴会厅一处通道的天花板漏水了。
这可怎么办?中方人员一时着急,有说在下面放个脸盆接水的,有说弄块牌子,写上“请绕行”的……这时,外方经理当即吩咐一位身着白衬衣、黑外套,长相标志的领班站在漏水处,寸步不离,表面上是为客人们导路,实际上是“以身接水”。
作为新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饭店,当时的酒店有很多新的经营方式。
比方说,客人到店后,服务员会来告诉你这儿有毛巾、有矿泉水、有洗手间,然后就离开了,不再打扰。这样的服务方式,现在听起来,再平常不过,但以前的国营饭店可不是这样。一会儿敲门,给客人送毛巾来,一会儿敲门,给客人送热水来。虽然热情,却让客人觉得很不方便。
到上世纪90年代,北京建国饭店才变得大众化,普通老百姓也能住得起了。那时候,中国的饭店,也已经是雨后春笋。
2012年,白马湖畔开出建国饭店
动漫节、文博会都曾在那里举行
1984年7月,国务院发文号召全国学“建国”,把建国饭店的建设模式与管理经验向全国推广。
北京建国饭店开业30年后,“建国”这块牌子跨越1300多公里,来到杭州白马湖畔。
从2012年开业至今,杭州白马湖建国饭店已承载7年岁月。
7年里,杭州的很多“大事”,都和这家饭店有关:中国国际动漫节、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中国网络文学周……
7年里,杭州的建国饭店承接了超过6026场次的会议活动,共计接待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宾客75.6万多人次。
7年里,穿梭在白马湖畔的人流,也通过建国饭店这座杭州的标志性建筑,认识这座城市的风采。
其实,在北京建国饭店开业那一年,杭州的饭店也在全国有了创新性的举措。当年2月,杭州饭店、杭州华侨饭店率先在全国饭店业中,试行岗位责任制和浮动工资制,1983年,这两项制度向全国推广。
自北京始,“建国饭店”这个招牌目前已经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眼下,北京建国饭店这家中国第一家合资酒店的经营管理方法,已经在全国102家饭店中推广。建国饭店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酒店业的发展。
你认识“建国”吗?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杭州市网信办、都市快报联合开展“寻找身边的建国”网络主题寻访活动。“建国”可能是一个人的名字,也可能是一条路、一本书、一所学校、一家企业、一个商店……这个普普通通的词的背后,承载着太多的时代印记和家国情怀。 你认识“建国”吗?采访一个故事,记录一段历史!
征集要求:
1,与“建国”有关的任何线索。可以是一个人、一条街、一家店、一个小故事……
2,形式不限,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
3,必须为真实线索,有迹可循。
截止日期:2019年1月31日。
征集方式:
2.发送邮件至:kbshizheng@163.com;
3.在“杭州新闻”App首页“寻找身边的‘建国’专题中留言。记得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京建国饭店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央批准的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饭店。我奉命从1979年初起参与了谈判签约的全过程,又担任第一任董事长5年多,见证了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北京建国饭店的诞生和发展。
< class="pgc-img">>1982年,第一家中外合资饭店——位于北京建国门外的建国饭店正式营业。 新华社资料图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随着经济的复苏和发展,来京的海外旅游者与日俱增,从1976年接待不足2万人,到1980年接待了28万人。而当时北京能够接待海外旅游者设施较好的涉外饭店只有11家,客房不足5000间。这些饭店除北京饭店东楼外,都是上世纪50年代建造的,结构老化、设备陈旧,经常有20%的房间处于停用维修状态,实际上可出租的客房不足4000间。饭店短缺,驻外的使领馆给来华的外国人发放签证时,要先确认到北京的住房是否能落实。
即便是这样,因不可预知的因素,客人游览结束后进不了房间的情况时有发生,于是就调用专车或飞机把客人送到天津、南京等城市去过夜。实在是去不了外地的,就安排客人睡在餐厅或会议室里。客人们有意见:“我们想北京、盼北京,来到北京睡餐厅。”
饭店短缺,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为此国务院决定将旅游饭店列为首批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的行业之一,成立了由谷牧、陈慕华副总理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为组长的利用侨资、外资建设饭店领导小组。1979年1月至2月期间,我先后参与了与美国、日本、法国、菲律宾、新加坡和香港的10家公司进行的30多次谈判。当时我国还没有中外合资、合作的法律法规,又没有与外商合资办企业的经验,与外商谈判合资建饭店,既无法律可依,又无先例可循,犹如在激流中“摸着石头过河”。
1979年4月21日,国家旅游局以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的名义与美国陈宣远集团公司签订了在北京合资建造一座500间客房的中档饭店的《协议书》。6月12日,合资建造北京建国饭店的项目被批准。同年,北京市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以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北京分社的名义与美国陈宣远集团在香港注册的美中旅馆发展公司签订《合作建造和经营北京建国饭店合同》,我作为国旅北京分社的代表在合同上签字。1980年5月24日,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以外资1号核准北京建国饭店公司登记注册,北京建国饭店公司正式成立。我被任命为北京建国饭店董事长。
1980年6月27日,建国饭店举行奠基仪式,正式开工兴建。1982年4月28日,我国首家合资饭店建国饭店建成开业。引进国外先进饭店管理方法和技术,大胆聘请外国专业饭店管理公司,将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管理方法与中国国情、北京特点、“建国饭店”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一整套北京建国饭店的经营管理方法,运用于饭店经营管理之中,并在企业中建立党、团、工会组织,以持之以恒的思想政治工作铸造了“创新求实”的建国饭店精神。
北京建国饭店特色的建筑风格,现代的设施、设备,国外先进技术与国内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经营管理方法,细微、周到的优质服务,良好的经营业绩,引起了国际上的重视和赞誉。国际饭店组织相继授予北京建国饭店“金酒店奖”、“国际质量金奖”、“国际质量金星奖”。建国饭店成为我国饭店与国际饭店最早接轨的饭店。
北京建国饭店开业以后的良好社会效益和经营效益,在国际上引起了反响,许多对中国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政策持怀疑观望态度的外商,来京住在建国饭店进行考察了解。北京建国饭店以自己的成功实例,对外宣传了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为我国引进外资发挥了积极影响。1984年7月,国务院批转国家旅游局在全国旅游饭店业学习推广北京建国饭店经营管理模式,对内资饭店的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
本文作者侯锡九,1995年离休干部,今年89岁高龄。1945年参加革命,是抗战时期的儿童团长。改革开放后,成为我国第一家合资饭店的谈判代表,创办和参与管理了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饭店建国饭店,之后筹建了长城饭店、长富宫饭店、凯宾斯基饭店等高档饭店,先后担任了这几家饭店的董事长。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2046
>历史瞬间】
合资饭店 正式迎客
1982年4月28日,建外大街5号,一栋崭新的高楼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这一天,北京建国饭店正式迎接八方来客。
“中国第一家真正西方式的饭店在北京开张了”、“建国饭店一夜之间被誉为城市里最好的饭店”……这家北京首次与外国人合资、由外国人设计、有外国人参与管理、带有西方建筑风格的现代饭店,一时间引来外媒纷纷报道。
当时,北京建国饭店由两座楼和裙房组成,前低后高,既隔绝了来自大街的噪音,又照顾到客房的视野。共有房间467套(间),设置温馨舒适。饭店一营业就宾客盈门,第一年就实现了盈利。
1982年4月28日,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家中外合资饭店——北京建国饭店正式营业。
建国饭店
对外开放“样板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来京的海外旅游者与日俱增,从1976年接待不足2万人,到1980年接待了28万人。当时,北京设施较好的涉外饭店只有11家,客房不足5000间,驻外使领馆给来华的外国人发签证时,要先确认到北京的住所是否能落实。
而北京建国饭店的建设缘由也很明确:就是要缓解北京的“住店难”的。
当时,旅游饭店业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的行业之一。北京建国饭店最终确定由中方与美国陈宣远集团公司合资建造。建成后的北京建国饭店,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第一家经中央批准的中外合资酒店,成为生动展示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样板间”。而北京建国饭店的成长过程,堪称一部微缩的改革开放历史。
新建旅游饭店提上日程
1978年,刚从部队转业的安清凤还没在华侨饭店副总经理的位置上坐热,就成了北京建国饭店筹备组的一员,饭店开业后,正式担任党总支副书记,负责党、团、工会组织工作。
他回忆,上世纪70年代末,客人往往在北京游览结束后住不进饭店,只能调用专车或飞机把客人送到天津、南京等城市去过夜。实在是去不了外地的,饭店就安排客人睡在餐厅或会议室里。客人们怨声载道:“我们想北京、盼北京,来到北京睡餐厅。”
为了尽快解决北京因饭店严重不足而影响旅游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国务院成立了利用侨资、外资建设饭店领导小组。党中央、国务院要求,要把旅游饭店“建得快一些,建得好一些”。
当时我国还没有中外合资的法律法规,有外商直言:“等你们有了法律我们再来。”筹建组与外商谈判合资建酒店,既无法律可依,又无先例可循,犹如在激流中“摸着石头过河”。
1979年6月,16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审核批准了与美国陈宣远集团公司合资建造北京建国饭店的项目。7月,第一部外商投资法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公布。10月,由北京市旅游局所属“中国国际旅行社北京分社”与美国陈宣远集团在香港注册的“中美旅馆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合营合同》。
北京建国饭店从中外双方合作协议书的谈判、签字、批准到《合营合同》的起草、商谈、签订仅用了几个月时间,一举改变了我国过去饭店作为事业单位、实行行政管理的体制。“中国也能有高效率!”陈宣远在回忆文章中感慨。
经营管理权引发争议
今年89岁的安老提起当年饭店筹建经历,最难忘的是一场关于饭店经营管理权的争议。
在中方看来,建在北京的饭店当然得由中方管理,否则就会背上“卖国”的骂名。但外方不同意,甚至直言“中国没有饭店,你们管不好”。一开始中方并不理解,后来考察了国外酒店,才大开眼界:“原来饭店客房里就有澡堂啊!”
在安清凤看来,北京建国饭店大胆聘请香港半岛饭店集团作为外方委派的管理队伍,与中方团队合作,开创了我国饭店业直接引进国际化经营管理的先例,又符合我国实际,形成了独特的科学管理办法。
自打北京建国饭店项目筹备的第一天起,内部冲突和外界质疑就没断过,也带来了新旧观念的碰撞。饭店开业后,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中方通过备忘录等合法形式,督促外方批准建立了职工食堂、更衣室、浴室,还推动建立党、团、工会组织。起初,外方经理不理解党团组织还要开会,一见到安清凤就喊“no meeting(不开会)”。
在安清凤等人的推动下,工会为中外方员工组织多场体育比赛、旅游、联欢会等活动,中外方形成了互相学习的良好气氛,合力提升饭店的运营管理水平。
来自澳大利亚旅行团的客人提出想在十三陵吃一次野餐,为了满足他们的需求,饭店用五辆卡车把130多套餐具、酒具、桌椅和食品拉到了十三陵,客人们对饭店的周到服务表示惊叹,感慨这次住店经历“终生难忘”。
开业第一年实现盈利
声名鹊起的北京建国饭店,在开业头一年就赚了150多万元,接待了外国旅游者1208.58人次,大大缓解外国旅游客人在北京“住店难”的问题。第二年更是赚到400多万元,仅用4年就连本带息还清了银行的全部贷款。
尽管已经退休28年,安清凤仍愿意隔三差五回来给年轻人讲讲古:“就用了10年,我们累计创汇2.3亿美元,赚回了7.6个建国饭店!”
北京建国饭店还成为一所人才学校,不断培养、造就、输出了饭店各类优秀人才,多年来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人才,为中国酒店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北京建国饭店的成功,直接击破了引进外资的“卖国主义”论调,也印证了“外方能赚钱,我们会赚得更多”的合资合作模式的盈利预期。
1984年7月9日,国家旅游局上书国务院,提出在全国推广建国饭店经营管理方法。此后,全国试点建国饭店现代化经营管理方法的饭店达到了102家,有力推动了国内饭店经营管理的改革进程。
如今,长安街上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建国门外成了北京最繁华的区域之一,而北京建国饭店仍然保持着低调和优雅,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北京建国饭店,陈设温馨舒适。
【记者手记】
旅游饭店业率先开放
旅游饭店业成为改革开放的先导产业。1980年4月,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审批三家中外合资企业,其中两家是旅游饭店,北京建国饭店为外资审字(1980)第二号,北京长城饭店为外资审字(1980)第三号,第一号为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其中,北京长城饭店于1981年动工,1983年最终建成。
位于北京东三环繁华地段的兆龙饭店,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第一家由港商捐资建立的饭店,同样也是现代中国吸引外资、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
1981年7月6日,邓小平出席建设兆龙饭店签字仪式,亲手接过香港著名实业家包玉刚先生给予的捐款,同意包先生希望以父亲“包兆龙”的名字命名该饭店的愿望;1983年9月5日,邓小平同志为筹备中的兆龙饭店题写店名;1985年10月25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兆龙饭店开业典礼,既体现了对利用侨资、外资建造旅游饭店的支持,也展示了坚持改革开放政策的决心和信心。
1983年,国内其他利用侨资、外资建造的旅游饭店如金陵饭店、白天鹅饭店等建成开业的喜讯相继传来。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合资饭店在引进外资的同时,也建立起现代企业模式,对我国旅游饭店经营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