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陈女士在某网红店就餐,点餐前并无明确提示,结账时发现账单多了10元钱,细看之下才发现被加收了5元/人的餐位费。经过交涉,商家免除了餐位费。
但这种情况对于不知情或没细看账单的食客来说,是否合理呢?导报记者就此展开调查,发现厦门餐饮业中加收餐位费的店铺不在少数,每人少则1元,多则5元、8元。
针对“餐位费”,市民、网友展开了讨论,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观点。
不合理
所点菜品已包含餐位费
网友“是一条酸菜鱼吖”:上次去一家名为“蛙××”的餐饮店吃饭,发现被加收了5元/人的餐位费,就跟服务员说收餐位费是不合法的,哪知店员竟回复:“所有人都是这么收的。”难道现在收餐位费已经变得那么理所当然了吗?我们所点的食品已经包含了餐位费,所以加收餐位费肯定不合理也不合法。
网友“甜心教主”:前阵子,我在网上下单团购套餐后,来到金棕榈广场的“××椰子鸡”吃饭。饭后付款时被告知要多缴3元钱的餐位费,我感觉很不合理。就餐前不告知,就餐后才跟我说要另外收费。而且我是在网上团购他们家的套餐,上面没有提示需要另外收取餐位费。我怀疑这家餐厅有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服务员反驳说,这里环境好,大家都开始收餐位费了。我想,难道餐厅装修、环境好,不是餐厅吸引消费者的一个特色么?怎么来吃个饭,还要收餐位费呢?
合理
享受服务,为自己的消费买单
网友“达闻西”:既然是消费,就应该为每一份消费买单。既然是服务,就应该全方位提升用户体验。每个行业都有自己运行的规则,只要没有违反法律规定,都可以认定为符合行规的行为。餐饮店做的任何环节,我们都可以理解为提供用餐服务,顾客享受服务,为服务付费,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最终选择权还是在消费者手里,如果不想为这个服务买单,可以不接受服务。
网友“ian chiang”:为什么五星级酒店一罐可乐可以卖到二三十元,街边小店只是两三元呢?成本这个概念我相信不需要解释,既要求服务,又要求价格这个真的合理么?难道碗筷纸巾这些都不要成本吗?
律师说法
不能仅凭“告示”,强收茶位费
福建远大律师事务所律师何亮亮表示,所谓“餐位费”“茶位费”“茶水费”,虽在名义上有所区别,本质都是餐厅作为餐饮服务提供者,与食客作为消费者之间达成服务合同中的格式条款,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专门规定: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格式条款的,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价款或者费用等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并按照消费者的要求予以说明。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不得利用格式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内容的,其内容无效。
据此,餐厅应当在消费者下单时提醒将收取茶位费,并将服务内容明确告知消费者,而不能在事后仅以店内有告示为名强行收取茶位费。此外,餐厅向消费者提供达到国家卫生标准的餐具等,是餐饮过程中的配套服务项目,也是经营者的法定义务和附随义务。(海峡导报记者 朱海鑫)
海网5月2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孙春燕/文常海军/图)昨日,导报记者走访厦门市场发现,去年不断攀升的猪肉价格,终于进入下行行情,比三月初平均降幅两成左右,比如思明营平市场上的排骨,80天时间便宜了10元钱,而后续肉价可能还会降。
“最近肉价便宜好多,以前三四十元,现在20多块就能买到了。”昨天上午,家住莲前的洪阿姨,给孙子买了三斤排骨,说是“很久没这么豪气买猪肉了”。
厦门市发改委价格监测数据显示,受疫情压抑消费影响,厦门市场肉价下降明显,三月初至今平均降幅两成左右。
思明区营平市场上,肋条肉每斤售价昨天从三月初33元降到26.9元,排骨从48元降到38元,每斤便宜10元钱,降幅超过两成。槟榔市场上,带皮腿肉从30元降到24元,每斤便宜6元;精瘦肉从35元降到28元,降幅两成。
随着屠宰企业全面复产,产区销区之间运输恢复畅通,全国猪肉价格已连续11周下降,5月份第二周全国集贸市场猪肉价每斤24.13元,环比下降3.4%。
受疫情影响,今年很多猪没及时出栏,现在复工复产后扎堆出栏,价格下降比较多。除了集中出栏大体型猪外,不断增加的猪肉进口,也助推肉价走低。
至于肉价后市的走向,农信互联生猪分析师夏晨丰表示,疫情影响消费需求尤其是餐饮业,冻肉存货消化缓慢。现在餐饮消费规模仅恢复到去年同期70%左右。综合各种因素看,后期肉价仍会继续下降,不大可能再现大幅上涨的局面。
题:厦门物价现象解析:餐饮消费与收入比的失衡之谜
近期,厦门物价尤其是餐饮消费水平引起了广泛关注。有消费者反映,在厦门一顿饭的支出竟然高达两个月工资,令人咋舌。这一现象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经济和社会因素?本文将深入探讨厦门物价高涨的原因,以及这一现象对市民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厦门物价高涨的原因
地理位置与旅游资源丰富
厦门地处福建东南沿海,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旅游资源。鼓浪屿、南普陀寺、厦门大学等著名景点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旅游业的繁荣带动了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也推高了物价水平。
商业氛围浓厚
厦门作为经济特区,商业氛围浓厚,消费水平较高。高端商场、品牌专卖店遍布全市,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购物选择。这也使得厦门物价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商业氛围的影响。
供需关系失衡
在厦门,部分餐饮企业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失衡现象。一些热门商圈、景区周边的餐厅,因游客众多、需求旺盛,价格自然水涨船高。而部分消费者出于从众心理,愿意为所谓的“网红”餐厅、特色美食支付高额费用,进一步推高了物价水平。
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近年来,厦门房地产市场持续火爆,房价高企。房租成本的增加使得部分餐饮企业将成本压力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进一步推高了物价。
二、物价高涨对市民生活的影响
生活成本增加
物价高涨使得市民的生活成本不断增加。在收入水平没有相应提高的情况下,居民的生活压力加剧,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消费观念转变
面对高昂的物价,部分市民开始转变消费观念,更加注重理性消费。他们倾向于选择性价比高的商品和服务,以降低生活成本。
社会贫富差距加剧
物价高涨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一方面,高收入群体可以轻松承担高昂的消费支出;另一方面,低收入群体则面临着生活压力的加剧,生活质量下降。
三、应对物价高涨的策略
政府监管与调控
< class="pgc-img">>政府应加强对餐饮市场的监管,打击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同时,通过政策调控,引导餐饮企业合理定价,保障消费者权益。
提高收入水平
提高市民的收入水平是缓解物价压力的根本途径。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努力,推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劳动者收入。
培养消费者理性消费观念
社会各界应共同引导消费者树立理性消费观念,避免盲目追求高价、名牌商品和服务。消费者应学会比较、鉴别,选择性价比高的商品和服务。
发展多元化餐饮市场
鼓励发展多元化、特色化的餐饮市场,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通过市场竞争,促使餐饮企业提高服务质量,降低价格,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
总之,厦门物价高涨现象背后有着复杂的经济和社会因素。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应共同努力,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以实现物价水平的合理回归,保障市民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