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日,下午两点刚过,宝藏女孩已经蠢蠢欲动了!听说日本黑帮都不收保护费,改开奶茶店啦,奶茶的魅力可见一斑。哼,垃圾分类什么的根本不会难倒本女孩,奶茶当然是要连着珍珠一起吃干净啊!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宝女我不仅对于奶茶品牌和口味如数家珍,关于奶茶的商标八卦,也绝不放过!
有媒体报道,鹿角巷正版店才145家,而山寨店已有7000多家,OMG,本女超担心的啊!没躲过假鲍师傅,难道也难逃假鹿角巷吗?(鲍师傅详见来自高仿鲍师傅的恶意 | 排一上午队买来的,你告诉我是假货?!)借着鹿角巷这事,今天的“商标小黑板”就来讲讲奶茶的商标八卦(及不负责任口味推荐)!
< class="pgc-img">>1.奶茶是奶?还是茶?
不要以为本女孩在搞笑!这还真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注册商标的时候该选择哪个类别。
根据咱多年消费经验,奶茶店卖的,不仅有奶,有茶,还有算不上奶也算不上茶的其他饮料。
翻开最新的《尼斯分类表》,第29类有咱中国特色商品C290069奶茶(以奶为主),选上;第32类也有咱中国特色商品C320008奶茶(非奶为主),emmmm,咱也可以勉强理解,少奶多茶的奶茶呗,选上!
除了这两个类别,奶茶店也卖水果茶、冰红茶啥的,第30类茶和茶饮料也都有的卖,选上!
那我只选了一个怎么办?也不用太害怕,这三个类别存在跨类保护的情况,可以联系我们来帮您把把关。
就选这些就够了吗?也不是,如果您打算开加盟店,建议把第35类也考虑进去;另外有些奶茶店也会提供除了奶茶以外的商品或者服务,还需要根据情况酌情考虑。
2.谁是正牌鹿角巷?
根据媒体报道,“鹿角巷”是从台湾起家,以黑糖珍珠鲜奶茶而闻名,最有记忆点的就是那个鹿头标志,鹿角巷创始人为台湾知名插画师邱茂庭,“鹿头”LOGO便是由他手绘。
可是,百度输入“鹿角巷”,每一个网址都是差不多的鹿头标记……网上还有教通过封口、店面设计、菜单、味道等来区别真假鹿角巷的方式。
< class="pgc-img">>天哪,我只是喝个奶茶而已,难道要当柯南吗!
< class="pgc-img">>分不清实体店铺是真是假,“鹿角巷”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商标注册也是纷繁复杂。
以“鹿角巷”为关键字在中国商标网一查,插画师邱茂庭先生虽然在45个类别都对“鹿角巷”进行了申请,但在第30、32类这两个关键类别,已经有两个商标抢先一步通过初步审查,却不是邱先生的商标,而是武汉渠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而且这两个鹿头简直一模一样啊!
除了这家公司之外,至少有几十家个人或企业还在不断申请注册“鹿角巷”、“The Alley”及鹿头图形,看来,要想定分止争,邱先生还要再费一番功夫。
< class="pgc-img">>武汉渠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鹿角巷”商标
< class="pgc-img">>邱先生手绘的“鹿角巷”商标
邱先生在官网https://www.thealleycn.com贴出了授权文件,网站也详细列出了加盟商地址,看来只有对照店铺地址,消费者才敢分辨谁是正牌鹿角巷!
><>长队、朋友圈转发、种草已久、高颜值饮品……这款人气颇高的台湾茶饮品牌“鹿角巷”,似乎聚集了网红品牌的所有特质。
< class="pgc-img">>6月24日,茶饮品牌“鹿角戏”在广州举办品牌更名及战略升级发布会。会上,“鹿角戏”创始人Aaron宣布了更名消息,由原来的“鹿角巷”改为“鹿角戏”,并表示已经重金购买了“鹿角戏”商标,未来也将对鹿角戏进行全面升级。
然而自该改名事件发生没多久,“正牌”TheAlley鹿角巷在官微上澄清过,称鹿角巷并没有更名,该信息为不实信息,一切以官微为准,也就是说这个“鹿角戏”为山寨品牌。
< class="pgc-img">>随后,另一位“鹿角巷创始人”邱茂庭参加商业娱乐节目《当红辣子鸡》时。对于鹿角巷改名为鹿角戏这一假消息,邱茂庭表示:鹿角戏是山寨,我们依然叫鹿角巷!假货们“戏”太多。
The Alley鹿角巷2013年在桃园创立,短短四年迅速发展,相继进驻加拿大、马来西亚、日本、香港和澳门等多个市场,在全球开设近50家分店。
< class="pgc-img">>2017年9月,进军大陆市场,在上海开出首店,这也是它在大陆的第一家门店。今年3月,利用抖音短视频的宣传效应,打响了鹿角巷的名声,使其成为了一家当之无愧的网红店。
< class="pgc-img">>据悉,在走红之后,大范围的产品复制,山寨品牌的层出不穷。
< class="pgc-img">>从中国商标网查询可以发现,截止2018年7月2日,多个企业和个人一共申请了189件含有“鹿角巷”的商标,包含“鹿角巷”、“鹿角巷 THE ALLEY”等商标名。
< class="pgc-img">>注册类型大致分两大类,其一,商品项目,集中在第30类、第32类等两大类。其二,服务项目,为第43类。目前,这些商标都还处于申请阶段,均未注册成功。
< class="pgc-img">>经过检索发现,另一位“创始人”邱茂庭共申请了10件商标,包含“鹿角巷”、“鹿角巷 THE ALLEY”、“鹿角巷 THE ALLEY DA”等商标名。最早申请的日期为2017年08月01日,目前正处于驳回复审阶段,其余的为实质审查阶段。
< class="pgc-img">>到底谁才是正牌,到底谁才是创始人,小编也弄蒙了。不过,鹿角巷被山寨、仿冒、抄袭乱象频出是不争的事实。
如今,利用网红品牌的名气快速复制赚快钱已经成为餐饮行业的一个新套路。这也是为何在一些拥有明显易复制、开店门槛低特性的餐饮领域山寨风更加肆虐的原因。
而许多品牌创始之初,大多不会考虑商标注册和品牌维权的问题。在“爆红”之后,大批仿冒山寨品牌冒出,此时品牌再去考虑注册商标,就会面临商标被人抢先注册的窘迫境地。(图片来自网络)
>月16日,央视财经报道“网红奶茶花1个亿打假7000家山寨店”,受到多方关注,一度冲上热搜第一。
2月17日,报道中提到的奶茶品牌“鹿角巷”在其官方微博发布声明,表示“对商标注册细则不详,让假店钻了法律空档”,对此深表歉意。
赵羽喜欢喝奶茶,同时梦想开一家自己的奶茶店。2018年9月的一天,她点击了一个品牌加盟的弹窗,留下了联系方式,立刻有客服人员联系她。随后,赵羽先是交了30多万元的加盟费,然后又投资了60多万元,开了一家奶茶店。但奶茶的口味却被很多顾客质疑。
某奶茶加盟店店主 赵羽:好多粉丝来了之后在店里喝,会问口味怎么不一样呢?很多粉丝就不再来了。每天都是在煎熬当中边赔钱边做,当时房租每月28000元,再加上水电费每月大概是4000元,一直坚持到2019年12月份,大概赔了得有一百三四十万元。
开店一年多后,赵羽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
某奶茶加盟店店主 赵羽:在2019年12月底收到了这个电话,他说您开的是一家假店,我当时都蒙了,怎么可能是假店?受骗的加盟商还有很多,当时有7000多家跟我一样被骗的。后来正规品牌方把我叫到了公司,首先有商标注册证,等我尝了产品以后我才确定这才是真的。
随后,赵羽更换了设备和原材料,店铺的经营也扭亏为盈。
这家茶饮品牌的负责人告诉记者,2017年初开了第一家店后,品牌方在当年的9月份开始申请注册餐饮服务类商标。在这期间,山寨门店的开店速度远远大于正版店铺。
某奶茶品牌首席执行官 赵越超:最夸张的时候我们全国只有114家直营店,假的店有7000多家。当取得商标以后,进行一个打假和拆除招牌的行动。经济成本的话,就达到了一个亿左右。
据了解,商标共有45大类,需要分类别进行注册和保护。这家茶饮品牌企业介绍,一开始,他们只注册了第43类餐饮服务商标,而忽略了第30类方便食品与第32类啤酒饮料的注册。在清理了7000多家山寨门店后,市场上却又出现了大量的山寨冲泡类奶茶。
某奶茶品牌法务部经理 金文博:这些冲泡类的产品一般都在超市里面,维权的过程跟门店类其实是相似的。诉讼维权的时间周期基本上是在半年到一年之间。
业内专家表示,商标的注册与保护,直接关系到连锁品牌的健康发展。而大量假冒的山寨版品牌加盟,也需要仔细去辨别。
打假不能光靠企业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虽然新闻一开始没有明确说明,是哪家奶茶品牌被山寨逼成这样,但让人哑然失笑的是,评论区出现了众多品牌的名字,其中不少都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品牌。
有网友说,看到过某个牌子的山寨店,有网友说,喝过某个品牌的假货,最夸张的是,有网友提名一家著名连锁奶茶品牌,在上海街头常常能看到,似乎有一百多家分店,但上官网一查,一家真的都没有。
除了原模原样造假的,还有靠“高仿”打擦边球的,可以说,在网红品牌这个领域,山寨造假已经成为市场上非常普遍的现象。
尤其在茶饮领域,类似赵羽遭遇的这种事,一般业内称为“快招陷阱”,就是有一批专门山寨各类品牌的皮包公司,疯狂地到处营销做广告,哄骗想要开奶茶店的人来加盟,收取高额的加盟费然后基本不提供什么服务,一旦钱到手,或是正规品牌开始维权,这些公司立刻卷钱跑路,徒留一地烂摊子,很多加盟者损失惨重,维权更是困难重重。
而山寨品牌不仅仅是坑了加盟商,对于正规品牌的声誉也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山寨品牌往往只能山寨名头,却无法复制口味和质量,所以常常会出现味道难喝、货不对板、服务参差不齐的现象,给正规品牌的声誉带来负面影响。
而消费者相当于花了买正版的钱买到了盗版,合法权益也受到了损害。
所以,揭露这里面的套路,对于各方都是很重要的提醒。
对于加盟商来说,当然是非常深刻的教训。
加盟不是小事,创业不能只靠热情,加盟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相关信息,看清楚对方的相关资质,对自身的经营前景做出详细的规划,三思而后行。
仅仅因为爱喝奶茶,或是看到奶茶店排队人多,就觉得一定可以赚钱,激情加盟,还是有些太轻率了。
而对于品牌而言,也是上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一课。报道所涉品牌鹿角巷,就是因为没有及时注册商标,导致假店在短时间内泛滥成灾,品牌还专门发声明道歉,称因为自身的疏忽,导致消费者喝到了假货,并且造成了市场混乱。
而这一品牌的遭遇,对于整个行业来说都有借鉴意义,品牌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仅仅是为了保护自己,也是对给予支持的消费者负责任。
山寨店充塞市场,说明当下的知识产权保护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比如,山寨店的存在,很多消费者都知道,很明显构成欺骗行为,却没有得到及时查处;再比如,一些无良企业专门抢注崭露头角的新品牌商标,用以开山寨店铺或是敲诈企业,这样抢注行为也没有在源头得到遏制。
打击山寨,维护商誉,企业要长记性,要下成本,各个环节的监管也需要发力,严厉打击恶意注册行为,积极听取消费者的投诉和意见,并且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不要让山寨继续成为司空见惯的怪象,让大家花正版的钱,就能喝到正版的奶茶。
来源:央视财经、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