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都知道中国上市的餐饮公司吗?目前中国上市餐饮公司有十多家,说出其中几个啊,全聚德、呷哺呷哺、西安饮食、豫园商城,大家都了解几个?不了解没关系,这不是重点。那这些中国上市餐饮公司有没有钱,相对于未上市的中小企业来说?算是有钱,对吧。
< class="pgc-img">>那大家想过一个问题没有,为什么这些上市的餐饮公司,很少见到他们做的广告,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上市餐饮公司,我们都不是很熟悉的原因之一。回归正题,大家想下,为什么这些餐饮公司很少做广告?那大家带着这个问题,我再说几家餐饮公司,大家听听。肯德基、麦当劳、汉堡王、真功夫,都听过吗?
< class="pgc-img">>这些餐饮公司都做广告吗?大家发现问题在哪了吗?一样的上市公司,一样的产品体系,一样的刚需和市场客户群体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别?是因为战略需要?当然不是。原因就是业务模式导致的。
我们想一下,广告的目的是什么,无非就是宣传曝光,继而产生购买。
但是,我们前面说的那些餐饮公司做了广告之后,你产生了购买欲后,能立马获得吗?不能!为什么?因为这些店的数量,位置都不能满足。同时,不能满足的还有它的味道是不固定的。
< class="pgc-img">>中国的餐饮公司,最大的特色就是个性化定制,靠的是经验,我们仔细想想,中国的大厨一般用的常用语就是差不多、少许、些许、火候等,都不可量化;且同一个菜品、同一个师傅、同样食材,味道也会大不相同。而反观肯德基、麦当劳这些店,他们的食材、味道,包含油炸的时间,甚至出餐的时间都是量化标准的。你在上海吃的肯德基和北京、山东吃的味道基本上都是一样的。但是,中餐做不到。
< class="pgc-img">>同时,从成本来说,中餐备料、储备、库存这些都是要多样化的,而且不可提前估量,但是后者可以根据当月或者往期的销售情况进行统一备货,且内容固定,节省成本。这就是商业基因:即业务模式决定的。
那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是什么?
没有标准可复制的业务模式,就注定了没法快速量产、快速复制,同时在追求个性化定制的同时,模式不可逆,这就导致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过高,加之市场情况波动,经营稍有不善,企业很快就会陷入停滞不前阶段。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需要“标准可复制化的业务”?并不一定。
什么样的企业不需要标准可复制化的业务?
比如小而精、专注资源整合、专属私人定制的企业就不需要。听到这里有的很多企业老板就会说,那我的企业整个流程太繁琐了、太复杂了,没法标准化。其实并不然,世界上万事万物皆可标准化,手机的零部件工程多吗?服装加工成品流程繁琐不?航空飞机组装复杂不?
< class="pgc-img">>所谓的“标准可复制化的业务”指的是关键工序可控,节点可控制,继而保证业务模型SOP越来越顺畅,成本越来越低,企业经营效率越来越高,实现降本增效,业绩翻倍。
而复制的意思就是把前一个经营模式全部用于后一个经营模式,一般是根据企业当地情况,企业制度等方面进行决定,如专卖店、连锁店,一些分店有时也可以复制总店的管理经营模式,但规模不同可能会有所不同。中国每年有100万多家公司注册,但是每年也有70万公司死亡,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创办公司很容易,但是经公司管理好,经营好很难。企业经营追求大道至简,一切太复杂的商业模式都是成功不了的,一切不可以复制的生意都没法做大。公司的成长是从0到1的过程,是在考验和验证创业者的商业模式。而从1到10的过程,就是要依靠创业者的团队将商业模式放大,不断复制扩张,形成竞争优势和领导地位的过程。
京报记者梳理国内13家上市餐饮企业2020年半年报发现,受新冠疫情影响,整个行业遭遇“黑天鹅”。上半年12家餐企营收净利双下滑,仅有百胜中国和广州酒家2家餐企实现盈利,剩余11家均处在亏损状态。
新京报记者 欧阳晓娟 王萍
编辑 王琳 制图 许骁 校对 柳宝庆
哺集团旗下湊湊火锅前CEO张振纬自创的火锅品牌谢谢锅将在上海同时开4家门店。而一个月前,谢谢锅已在广州天河城店、深圳皇庭广场店同时开业。
新京报记者日前在谢谢锅深圳市皇庭广场店体验时注意到,谢谢锅沿袭了湊湊“火锅+茶饮”的多元素融合模式,同时扩充烧烤、酒饮、茶饮、甜点等餐饮业态,还有音乐演出。尽管从名字看仍是火锅,但几乎是全时段营业,食客不再单纯是来吃火锅,全天不同时段这里会变成小酒馆或音乐现场,似乎要“出圈”。
12月17日,谢谢锅创始人张振纬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称,其布局计划既会重点发力一线、准一线城市,也将下沉到二三线城市,预计明年开设50+家门店。
国内火锅行业近期经历诸多变化,作为新品牌的谢谢锅密集布局以及资本加持,备受业内关注。不过专家也指出,谢谢锅的运营模式新颖,但也具有明显的发展难点。
全时段运营、社交属性引关注
与呷哺呷哺、湊湊等传统火锅品牌不同的是,谢谢锅具有浓厚的社交属性,在产品种类、运营模式上与前两者形成明显差异。
新京报记者体验发现,谢谢锅在湊湊“火锅+茶饮”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扩张,营业时间从上午11时至次日清晨6时,几乎全时段运营。门店不仅供应火锅,还有烧烤、甜点、茶饮、酒饮产品以及音乐演出。
据谢谢锅深圳皇庭店内的工作人员说,为吸引流量,消费者在18时进店后可免费续酒,58元的酒品套餐可免费续至次日清晨6时,有8款酒品可供选择。此外,谢谢锅在店外开设了饮品窗口,出售大红袍奶茶、谢谢锅自有饮料等。
12月17日,谢谢锅创始人张振纬对新京报记者介绍,谢谢锅锁定的消费者是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热衷社交分享的年轻人,以20岁至35岁为主,这群消费者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大部分为“斜杠青年”、自由工作者,与传统白领不同,他们的工作时间更加弹性且不固定,因此确定全时段运营模式。
在门店布局方面,张振纬表示,谢谢锅首先将以北上广深一线与准一线城市为布局重点,随后在华东、华南地区下沉至二三线城市布局,预计明年开设50+家谢谢锅门店。
创始人经验受资本青睐
据天眼查App信息显示,谢谢锅为上海谢谢锅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所有,法定代表人为湊湊火锅前CEO张振纬,公司注册资本为1500万美元,成立于2021年5月19日。而在今年4月,张振纬从湊湊火锅离职。
大和证券曾发布研报称,张振纬离职后,呷哺集团股价跌约35%,主要原因是投资者担心湊湊前景,认为张振纬在湊湊门店拓展方面有重大影响。有报道显示,谢谢锅成立初期获得1.5亿元天使投资,投资方包括红杉资本等。
12月16日,和弘咨询总经理、和君咨询连锁经营专家文志宏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从产品、运营模式上,张振纬明显并不满足火锅运营时段的局限,将消费场景、品类扩充至接近24小时,以此提高门店的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张振纬是湊湊火锅品牌的创始人之一,对消费者的需求有清晰的洞察,而这也是谢谢锅受到红杉资本投资的原因所在。
从谢谢锅目前门店布局来看,其更侧重在南方拓展门店,避免与湊湊在北方市场的竞争,对初创品牌来说是正确的选择。也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谢谢锅力求全时段运营,或是由张振纬在湊湊的运营经验得来的,若继续扩张布局,将是湊湊等火锅品牌的劲敌。
更多成本支出面临考验
事实上,国内火锅行业正在经历诸多变化。近半年来,约35亿元融资涌入火锅赛道,巴奴、朝天门、锅圈食汇等火锅相关品牌接连获得上亿元的融资助力,成为仅次于茶饮的热点投资领域。另一边,应对国内火锅市场的变化,市场存量品牌相继向下垂直进行战略调整,暂停扩张脚步,火锅竞争渐入瓶颈阶段。
2021年8月,呷哺呷哺宣布因严重选址错误,关闭200家亏损门店。11月,海底捞关闭300家门店并开启“啄木鸟计划”。而区域型火锅品牌也在寻找新的盈利空间,一位经营四川连锁火锅品牌的火锅店经理告诉新京报记者,仅靠中午、晚间的火锅翻台来支撑门店经营有些吃力,为了增加营收,中午火锅店同时开放团餐,吸引周围上班族消费。
文志宏认为,相较于湊湊等传统火锅品牌,谢谢锅的新运营模式有自身的竞争优势,但也因自身浓厚社交属性具有明显的发展难点。难点在于社交属性使品牌年轻化程度较高,更适合在一线城市拓展。而“一线城市对门店租金、人力成本门槛要求较高,尤其是谢谢锅这种多品类、全时段运营,会比其他传统火锅付出更多的成本支出,这对谢谢锅的品牌管理能力、盈利能力有了更高的考验和挑战。”
新京报记者 于桂桂
编辑 王琳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