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总是不断地轮回,所以怀旧也变成了一种时尚。上海70后饭吧,整个装修设计上是时尚与复古相融的怀旧风格,让顾客得到视觉和精神上的享受。70后饭吧凭借其70后主题、菜品设计以及独特的装修环境,迅速占领商超市场,吸引了许多70后、80后和90后的顾客,都成为了饭吧的铁杆粉丝,甚至把70后饭吧当成了家一样,时刻不忘品尝“妈妈菜”,令粉丝如此崇拜70后饭吧,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70后饭吧主题餐厅
70后饭吧是一家以70后文化为主题的餐厅,人均消费65——75元,餐厅主要以江浙菜为主,单店面积在500——1000平方米,厨房占地面积达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单店员工人数在65——75人,现已有八家分店。70后饭吧店面选址以商超为主,都在繁华的商圈内,商超顾客流动性大,便于吸引大量的消费者,利于迅速扩大品牌效益。
70后饭吧一个店一个主题,因为70后饭吧有自己的装修团队,为每一个店打造不同的70后主题,主题形式有:汽车工业主题、自行车主题等。70后饭吧以其独特的主题形式,吸引了很多的消费群体,其中最多的是90后,他们就喜欢新颖时尚的餐厅。
70后饭吧,在这里,顾客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在这里,顾客可以自己盛饭、自己倒茶,随手翻阅书籍,玩一下儿时玩过的飞行棋和跳棋等,随意得好似在要好的朋友家做客;在这里,你可以喝茶、吃饭、交流。70后饭吧不仅吸引了一大群年轻人聚餐、聚会,更是小资和白领释放心情的好去处。
< class="pgc-img">>编辑点评:在主题餐厅如此盛行的时候,70后饭吧突出自身独特的优势,
成为了上海餐饮市场中发展最迅速的大众主题餐厅。店面以商超选址为主也是70后饭吧成功打入餐饮市场的又一有利因素,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忠实粉丝,坚定不移的守候70后饭吧。
70后饭吧菜品设计
70后饭吧分设有冷菜、热菜、招牌菜、汤羹、主食、粗粮、果汁、甜品等。其中,招牌菜会每两个月更换一次,招牌菜的由来是总结这两个月内各类别菜品点击率最高的,基本以热菜和主食为主,这样可以为顾客提供更便捷的选餐方式。70后饭吧菜品研发团队和店面厨师的职责是分开的,菜品研发团队只研究菜品和做顾客市场调研,而厨师只负责单店菜品制作的。研发团队每个月都会到店内进行暗访,做品尝师,以调查顾客市场,从而起到提高菜品更新的速度和质量的作用,以致研发出符合顾客口味的菜品。
70后饭吧也有其提出主题的特色菜品——“妈妈菜”。想当年,做法也很简单,用南瓜、花生、玉米、小芋艿和小紫薯做成,蒸熟即可。70后饭吧董事长梁晓黎说:“菜品不用复杂,简单独特有味道才适合当今大众人群的口味。”餐盘的设计以简易为主,餐盘只是一个辅助菜品的工具,只要菜品味道足以吸引人,就够满足顾客的需求。
70后饭吧菜品以江浙菜为主,菜单上有200多道美味的菜品,其中妈妈蛋蒸肉、想当年、石锅海鲜泡饭、农夫炖鱼等均成为了火卖菜。为了吃到70后饭吧的菜品,很多顾客不惜等待几个小时,只为在饭吧用餐。70后饭吧其中一个新店开业时,许多顾客等待了整整五个小时。
编辑点评:主题餐厅不管以何种方式来吸引顾客,最终让顾客不离不弃的始终是菜品,只有菜品质量好才能增加回头客的数量,进而提高翻台率。70后饭吧凭借其与众不同的江浙“妈妈菜”,吸引了无所的顾客,且成功进驻上海商超市场,稳坐商超餐厅的第一把交椅。
< class="pgc-img">>70后饭吧装修环境
还未进入70后饭吧,就能听见等位机叫号的声音“A35号,可以吃饭喽”,顾客并异常高兴的拿着自己的等位纸条进入餐厅用餐。在70后饭吧门口,就能感觉到浓浓的70后氛围,红砖、旧玻璃、彩喷,还有一辆最原始版的大众汽车作为叫号机,在进入餐厅的地方,还刻有一个古老的游戏跳房子,无不体现70后的主题。
餐厅里有着各式的古老装饰,连搪瓷杯子都是上个世纪的,上面还印着70后饭吧的名字。店面是黑白交相辉印的地砖,墙壁都是木板制成,刷上水泥,附上喷绘,瞬间就回到了70年代。窗户玻璃和窗框都是经过特殊处理,使其看上去像很久远的样子。在餐厅里,不管走到哪里,都能看见古老的物品,有黑白电视机、放电影用的录影带、旧书、录音机、老式拨号电话等,餐厅为了带给顾客用餐时的惬意,在每一个小桌上都设有一个悬挂式灯,看上去温馨浪漫。
餐厅内用餐分为四个区域:方桌区、高脚桌、圆桌区和包间。方桌区舒适,配备的都是沙发式的凳子,可供顾客休息小憩一下,和同事朋友一起用餐;高脚桌区浪漫,可供情侣单独用餐,且每一个高脚凳后的椅背上都刻画着一个旧上海的美女图像,每一个凳子上都不一样;圆桌区休闲,使用半封闭式木质沙发,另一半配备钢丝凳,可供全家人一起用餐;包间区安静,一个包间可坐12人左右,在70后饭吧只有两个单独包间,可供公司活动聚餐用。
编辑点评:70后饭吧以70后为主题,在餐厅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布着70后的文化,浓浓的文化氛围随时围绕在顾客的左右,使顾客被70后的文化感染,并被70后饭吧的文化所感染。这一个个古老装饰,都为70后饭吧带来了庞大的客户群体,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计师在做餐饮设计时,都会问客户,想要做什么样风格的餐厅,客户的答案会是:工业风,田园风,文艺范,怀旧复古......
以前,我们会说,怀旧那是上了年纪的人干的事情。但是现在,怀旧却成为了年轻人的专利。搪瓷缸、老照片、老爷车、黑白电视机、唱片机……当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事物穿越时光到来,是否倍感亲切?“70后饭吧”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怀旧与文艺范的存在。它用70后的怀旧,引来了80/90后的追捧。
70后饭吧创始人在创业之初,就有一个理念:要开一家与众不同具有差异化的餐厅,所以,70后饭吧里面无论是装修的环境、摆放的餐具还是挂画都是当时餐饮行业所没有的。在开张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因为独特的布局,极具年代感和回忆感,这家店开始每天排起长龙。70后饭吧在上海大众点评的热门餐厅排行榜上一直占据着前十的席位。即使是现在,70后饭吧依然没有掉出热门餐厅前十的位置。
在餐饮行业,走常规路线的太多。70后饭吧主打的是怀旧主题,一家餐厅,只有定位定准了才能成功。他们根据不同的定位对餐厅进行装修设计。除了国内的元素,他们将美国、德国、香港等的历史元素融入到餐厅中。如香港70年代的大型巴士车、双层巴士、德国大众汽车1960年发行的旧车等,重新组装装饰,力求做到差异化。当客人来到70后饭吧,都会忍不住拍照分享,这无形中就为70后饭吧做了免费的宣传。
在餐厅的整体运作中,菜品是非常关键的,如果菜式站不住脚,那么很难有回头率。如70后饭吧点菜率超高的妈妈蛋蒸肉这道小时候大家常吃的绍兴菜式。为了保证原汁原味,酱油等材料都来自绍兴。70后饭吧很多菜式都是在江浙一带流行的,但是总有十多道菜式在上海餐厅是没有的,既有传统菜,又有创意菜,这也是他们成功的关键之一。
一个企业的文化就是一个老板的文化。一家餐厅的成功总会有他的道理在。当年我的成功可能是因为当时没有人做,所以成功得比较容易。现在如果再走70后饭吧的模式,没有主题,没有灵魂,成功会比较难。不难看出他们的理念是要做就要做到极致。
他们为了打造差异化,几乎每家70后饭吧的装修风格都不一样。有70年代的中式小学堂风格、乌篷船式的江南水乡风格,也有历史感浓厚的隋唐风格。为了吸引时尚年轻一族,70后饭吧还会走时尚现代“工业风”,比如把大摆锤、德国收回来的大众T1和T2、香港70年代的大型巴士车、酷炫的跑车等摆放在店门口展示……
70后饭吧虽是主题餐厅,但也渐渐意识到顾客的舒适度是最重要的,并不全以打造主题为中心。以上海一家分店为例,里面有三部分区域:一部分沙发式桌椅区,专供逛街劳累的顾客休息,一个面积较大的板凳式区域,适合公司活动包场;另一个是圆桌区域,墙壁布满70后的回忆图画和挂饰,专门针对想体验主题及家庭式聚会的消费者。
70后饭吧除了打造主题服务的体验外,也会增加一些其他特色服务体验。比如消费者在店里要自己盛取米饭,自助倒茶水等,增强在家吃饭的体验感。他们还会暗访大众点评上给餐厅中差评的网友,请他们到店里,针对提出的意见不断更正完善。
由此可见,一家餐厅,一个餐饮企业,如果要走怀旧和情怀路线,那就走到极致,走出自己的特色,兼顾定位,爆品打造。怀旧风格餐厅的设计更是重要,餐厅的怀旧感做好了就是成功,做不好就影响盈利,风格定位就在一定程度上选好了消费群体。所以,在设计时适合自己的业态,才是最重要。
>013年1月28日11点30分,从徐家汇地铁站12号口出来,沿着熟悉的漕溪路往南,不一会就来到了几度未曾谋面的徐家汇天主教堂。
忘记了开放时间,慌忙中也没有百度,一路祈祷着今天能够一睹真容。
很不巧,站在肃穆的教堂门口,发现过了10:30——早晨的开门放时间。下午的开放时间是13点,我打算就地徘徊,体会等待的美好!
又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虽然晚起时,喝了一大杯浓浓的coffee,吃了一整盒薯片,胃里还饱饱的,没有饥饿的感觉,但贪恋美食的坏习惯还是决定FB一哈。
就在漕溪路边上的台塑王品牛排,离的最近,可是没有勾起任何欲望。望着街对面的美罗百脑汇的必胜客,就像与老朋友亲昵的打了招呼,并没有要拜访的意思。
去哪里呢?
进了路边的东方商厦,没有餐厅;过了红绿灯,进了路北的港汇恒隆广场依然没有餐厅。
吃什么呢?
无奈,穿过港汇广场的天桥,来到了东方商厦,还是没有餐厅。
找家心仪的餐厅好难哦!
实在不行,就去美罗吃必胜客吧!
上了六百的过街天桥,醒目的70后饭吧的巨大广告吸引了我的眼球。名字好特别,有种怀旧的味道----嘿嘿,是属于我的味道!
< class="pgc-img">>就去汇金百货7F的70后饭吧!
< class="pgc-img">>灰色调的门头,颓废的近乎虚假,让你想起旧上海十里洋场的奢靡,又勾起你对老北京四合院的回味。
< class="pgc-img">>门口的美女给了排号单,望着长长的舒适的等座黑色皮面长条凳和搁在高出座位的茶几上的一摞各色杂志,我被饭吧的文化氛围打败了!
< class="pgc-img">>安静的等候,怀着美好的期待。
终于叫到A--05号了,我优雅的步入。
< class="pgc-img">>服务员亲切的京腔,古典怀旧的餐椅之间由超迷恋的古铜色雕花栏杆相隔,形成了隔而未隔,界而未界的个人空间,终于明了饭吧的由来。
别致的点餐单,分类明确,价码由低向高排列,还不算太离谱!
看着不知所云的菜品名,有种莫名的亲切。譬如,自然三色,面包的诱惑,妈妈家的冬瓜,神马浮云,土豆泥70版,土豆泥90版,随便,操蛋,如此纠结........如若可能,真想把这一道道稀奇古怪的美味一一品尝!
只顾东张西望了,没有听见发小闺蜜温梅的信息,在这样的午后,在异乡,坐在这样的饭吧里,与近在咫尺的闺蜜发着信息,感觉好温馨!
< class="pgc-img">>京腔与上海软调交错的服务生,怀旧金曲与强劲摇滚混杂,揉合南北元素的文化氛围,融餐厅、酒吧、咖啡厅于一体的就餐环境,总会让你有身在何处的错觉与困惑!
< class="pgc-img">>精心挑选了京葱牛仔粒和妈妈家冬瓜,品尝后发现,京葱牛仔粒是地道的北方口味,而妈妈的冬瓜则是标准的上海特色。
自己亲手盛饭的自助式米饭,从走到转角处的碗蓝里取出淡蓝色小陶瓷碗,到掀开电饭煲随意盛出热汽腾腾的米饭,真的自在又亲切,让你有种回家的错觉。
幽深的望不到尽头的饭吧,四通八达。你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大,耳畔低沉的怀旧英文金曲,又将你的混乱思绪拉回到杯盘之间的舌尖诱惑。
不远处,若隐若现的邻桌的闲聊,一点点勾起你窥探他人隐私的好奇。隔壁不相识的朋友,你的故事我并不陌生;只是我的,你一定不晓得了!
"为什么总把你们的行程安排在我的世界里?"年轻气盛的咆哮,此时又在耳畔回响。
是啊,我们的世界,总会不时插播别人的广告;而别人的世界里,常常会播放我的专场。
我们总是在别人的过去时,谁又会是他自己的进行时?
谁会是我的将来时!
长久以来,都醉心于走在路上的感觉。走在路上,无论是在荒远的山间奔波,还是在钢筋水泥丛林里穿越,总是想要抚慰一下绷得太久的神经,总想体验异域的风情,还想品尝各色的美味。
我喜欢这走在路上的感觉 ,喜欢在迷惘徘徊间与惊喜意外撞个满怀。这就是我喜欢上海的原因之一。
胡椒大葱爆炒的牛柳好咸;用豆薣甜面酱勾芡出的冬瓜好甜;瓶装纯净水好清冽;午后的FB时间跑的好快。
墙角旮旯里不断闪现出的老式双铃铛的闹钟,双卡的收录机,台式的收音机,顶着白色图案灯罩的台灯,还有仿佛根根烛台环绕的吊灯,都渲染出了主人想要传递给你的古典怀旧主题。
我真想,就这样沦陷在70后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