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设备、用具有名、有家、有编号、有责任人。
所有工具、用具上墙,集中管理。 西宁食药监局供图。
小餐桌,大民生。能不能吃得好,吃得放心,与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息息相关。
对于现今越来越多的年轻男女,因为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快很少下厨去做饭,以及多数人也十分乐意在外面解决自己的一日三餐,这直接促进餐饮行业蓬勃发展,一家家大大小小的餐饮门店出现在大街小巷便足以证明。可是对于吃什么,有时候我们不但要求填饱肚子,还会追求更多。
原料新鲜吗?菜洗干净了吗?食用油安全吗?卫生状况怎么样?
出外吃饭的地方就犹如‘第三空间’,是个人的消遣地,社交聚会的好去处。除了品味菜肴,室内的设计、包装、品牌和服务都是品味的体现。而在食物方面,无污染,无害、干净,且让人吃着安心放心,更是大众关注度最高的地方。上周(5月23日),为推进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西宁市组织召开了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打造百姓“放心厨房”授牌暨现场观摩会。跟随着西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相关单位及75家餐饮企业单位代表,记者也进行了实地走访,了解一番省城市民最关心的“舌尖保障”问题。
抓源头,让吃更放心
记者在西宁海湖万达广场弄堂小馆看到,用餐区内干净整洁,客人们正在用餐,餐厅入口处的墙上悬挂着区域平面图,从卫生区域、负责人、监督人到卫生检查重点等都标注得很清楚。后厨内,从清洗间、毛菜间,到烹饪间、切备间,各角落干净整洁、摆放整齐,冰柜里生熟食分开,调味品加盖密封,走廊上的防火、灭火工具配备齐全,垃圾桶也整洁如新。各项台账、表格都有专门的挂放处,随手一翻就能看到详细的记录文字,墙上还有以图片形式展示的工作服穿戴规范标准。不少参观人员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不停地对细节之处拍照留存,以便回去之后更好地学习。
“‘放心厨房’特别好!就餐餐厅的饭菜是否干净、卫生、安全,厨房是第一道关口,厨房作业卫生、干净又看得见,大家吃得放心,也安心。”西宁市民刘凌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作为西宁市第一批“放心厨房”示范店之一的海湖万达广场乡巴佬店,记者看到,该餐饮店厨房内食品原料粗加工、切配、烹饪、凉菜制作和餐具消毒等场所的现场管理状况,厨房里每一件设备、用具有名、有家、有编号、有责任人专项负责,所有使用的工具、用具上墙,集中管理,以及食品加工制作过程,在后厨逐一向公众展示。
青海乡巴佬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长鸿告诉记者,按照“阳光厨房”建设标准,该店建立了4D食品安全现场管理体系”或称之为“四个到位食品安全现场管理体系”,即:整理到位、责任到位、培训到位、执行到位。这是一套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符合现代餐饮管理的先进、科学的管理模式,是“促安全防事故、降成本升利润”的一套标准。4D食品安全现场管理体系从监管部门、顾客、员工、企业实现了四赢的终极目标。最大限度地提升餐饮店食品安全自身管理水平,敦促全体员工自觉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与操作规范。
同时,为保证食材、原材料的绝对新鲜,所有原材料备货不超过1.5天的储存量,防止食品原材料发生霉变或出现过期食品。
“现在有了我的‘放心厨房’,生意比以前好很多。” 李长鸿高兴地说。
万达广场作为一个餐饮、游乐、购物一站式的商业中心,其中餐饮业态在广场整体经营中占重要地位。作为餐饮观摩示范店的载体,万达管理公司与西宁市城西区食品药品和市场监督管理局的食品安全责任,确定了“监管部门+管理公司+33家餐饮商户”(即:1+1+N)的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带动和督促商圈内餐饮单位打造了“食品安全示范街” ,餐饮食品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得到有效落实。
同时,万达广场成立了食品安全管控小组,每周对餐饮商户进行有关食品安全的抽查工作,抽查率不得低于30%,每日对餐饮商户进行食品安全抽查工作,抽查率不得低于20%,每日在现场对相关事项进行检查并填写检查记录,如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在现场立即解决整改。还专门定制了针对性的手机现场巡检软件,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线上管控,为食品安全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西宁万达广场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一直是西宁万达广场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公司将督促餐饮商户在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上台阶、提水平,确保广大市民群众吃上放心食品、健康食品、安全食品。
重监管,让吃更安全
“以前总害怕在外面吃饭不卫生,现在西宁市有了‘放心厨房’,源头食料,厨房卫生、厨师做饭都有了监管保障,心里就放心了。”26日,正在胜利路大连海鲜餐馆排队就餐的张女士这样对记者说。
这只是西宁市食药监局实施“放心厨房”工程的一个缩影。西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过属地监管所推荐及考核评定,评选并授予乡巴佬绿地公馆店等33家餐饮服务单位为西宁市第一批“放心厨房”示范店。
据了解,为进一步健全西宁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基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确保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到实处,西宁市在全市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站建设工作,搭建政府、企业和第三方组织三方共治的平台,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优化资源配置,节约行政成本,提升监管效能,在缓解基层监管力量薄弱的同时,实现西宁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的整体提升。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站监管模式是指建立第三方组织管理机制,依托餐饮服务集中区(内部餐饮企业数达到15家以上的相对独立区域,包括商业综合体、特色餐饮集中街区、旅游窗口地区等)现有的管理机构或管理公司,设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站,通过监管部门共同监管企业、服务企业、联系企业,实现对餐饮企业的长效、常态管理。工作站实行“统一架构、统一挂牌、统一职责、统一台账”管理。
通过开展工作站建设,加强对餐饮企业自前期筹建至后期运营阶段的指导和服务,加强周边餐饮企业间的交流,共同促进区域内餐饮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使得第三方管理机构既节约管理成本,又实现对区域内餐饮企业更为专业权威的管理;既维护区域内餐饮企业的社会声誉和品牌效应,吸引更多的品牌企业入驻,又大大提振区域内餐饮企业的责任意识和维护食品安全的信心。
“放心厨房”创建观摩会介绍的监管经验,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可操作性,为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指引了新路子、树立了新标杆、灌输了新理念,对提升全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餐饮企业代表潘婷表示:“通过参加‘放心厨房’观摩学习,回去后要把细节做得更细化一些,把责任落实到人,打造‘放心厨房’,确保食品安全。”
作者: 谭 梅 来源:青海日报
片来源于百度网
小餐桌,大民生。能不能吃得好,吃得放心,与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息息相关。
对于现今越来越多的年轻男女,因为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快很少下厨去做饭,以及多数人也十分乐意在外面解决自己的一日三餐,这直接促进餐饮行业蓬勃发展,一家家大大小小的餐饮门店出现在大街小巷便足以证明。可是对于吃什么,有时候我们不但要求填饱肚子,还会追求更多。
原料新鲜吗?菜洗干净了吗?食用油安全吗?卫生状况怎么样?
出外吃饭的地方就犹如‘第三空间’,是个人的消遣地,社交聚会的好去处。除了品味菜肴,室内的设计、包装、品牌和服务都是品味的体现。而在食物方面,无污染,无害、干净,且让人吃着安心放心,更是大众关注度最高的地方。上周(5月23日),为推进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西宁市组织召开了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打造百姓“放心厨房”授牌暨现场观摩会。跟随着西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相关单位及75家餐饮企业单位代表,记者也进行了实地走访,了解一番省城市民最关心的“舌尖保障”问题。
抓源头,让吃更放心
记者在西宁海湖万达广场弄堂小馆看到,用餐区内干净整洁,客人们正在用餐,餐厅入口处的墙上悬挂着区域平面图,从卫生区域、负责人、监督人到卫生检查重点等都标注得很清楚。后厨内,从清洗间、毛菜间,到烹饪间、切备间,各角落干净整洁、摆放整齐,冰柜里生熟食分开,调味品加盖密封,走廊上的防火、灭火工具配备齐全,垃圾桶也整洁如新。各项台账、表格都有专门的挂放处,随手一翻就能看到详细的记录文字,墙上还有以图片形式展示的工作服穿戴规范标准。不少参观人员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不停地对细节之处拍照留存,以便回去之后更好地学习。
“‘放心厨房’特别好!就餐餐厅的饭菜是否干净、卫生、安全,厨房是第一道关口,厨房作业卫生、干净又看得见,大家吃得放心,也安心。”西宁市民刘凌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作为西宁市第一批“放心厨房”示范店之一的海湖万达广场乡巴佬店,记者看到,该餐饮店厨房内食品原料粗加工、切配、烹饪、凉菜制作和餐具消毒等场所的现场管理状况,厨房里每一件设备、用具有名、有家、有编号、有责任人专项负责,所有使用的工具、用具上墙,集中管理,以及食品加工制作过程,在后厨逐一向公众展示。
青海乡巴佬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长鸿告诉记者,按照“阳光厨房”建设标准,该店建立了4D食品安全现场管理体系”或称之为“四个到位食品安全现场管理体系”,即:整理到位、责任到位、培训到位、执行到位。这是一套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符合现代餐饮管理的先进、科学的管理模式,是“促安全防事故、降成本升利润”的一套标准。4D食品安全现场管理体系从监管部门、顾客、员工、企业实现了四赢的终极目标。最大限度地提升餐饮店食品安全自身管理水平,敦促全体员工自觉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与操作规范。
同时,为保证食材、原材料的绝对新鲜,所有原材料备货不超过1.5天的储存量,防止食品原材料发生霉变或出现过期食品。
“现在有了我的‘放心厨房’,生意比以前好很多。”李长鸿高兴地说。万达广场作为一个餐饮、游乐、购物一站式的商业中心,其中餐饮业态在广场整体经营中占重要地位。作为餐饮观摩示范店的载体,万达管理公司与西宁市城西区食品药品和市场监督管理局的食品安全责任,确定了“监管部门+管理公司+33家餐饮商户”(即:1+1+N)的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带动和督促商圈内餐饮单位打造了“食品安全示范街”,餐饮食品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得到有效落实。
同时,万达广场成立了食品安全管控小组,每周对餐饮商户进行有关食品安全的抽查工作,抽查率不得低于30%,每日对餐饮商户进行食品安全抽查工作,抽查率不得低于20%,每日在现场对相关事项进行检查并填写检查记录,如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在现场立即解决整改。还专门定制了针对性的手机现场巡检软件,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线上管控,为食品安全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西宁万达广场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一直是西宁万达广场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公司将督促餐饮商户在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上台阶、提水平,确保广大市民群众吃上放心食品、健康食品、安全食品。
重监管,让吃更安全
“以前总害怕在外面吃饭不卫生,现在西宁市有了‘放心厨房’,源头食料,厨房卫生、厨师做饭都有了监管保障,心里就放心了。”26日,正在胜利路大连海鲜餐馆排队就餐的张女士这样对记者说。
这只是西宁市食药监局实施“放心厨房”工程的一个缩影。西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过属地监管所推荐及考核评定,评选并授予乡巴佬绿地公馆店等33家餐饮服务单位为西宁市第一批“放心厨房”示范店。
据了解,为进一步健全西宁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基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确保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到实处,西宁市在全市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站建设工作,搭建政府、企业和第三方组织三方共治的平台,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优化资源配置,节约行政成本,提升监管效能,在缓解基层监管力量薄弱的同时,实现西宁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的整体提升。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站监管模式是指建立第三方组织管理机制,依托餐饮服务集中区(内部餐饮企业数达到15家以上的相对独立区域,包括商业综合体、特色餐饮集中街区、旅游窗口地区等)现有的管理机构或管理公司,设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站,通过监管部门共同监管企业、服务企业、联系企业,实现对餐饮企业的长效、常态管理。工作站实行“统一架构、统一挂牌、统一职责、统一台账”管理。
通过开展工作站建设,加强对餐饮企业自前期筹建至后期运营阶段的指导和服务,加强周边餐饮企业间的交流,共同促进区域内餐饮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使得第三方管理机构既节约管理成本,又实现对区域内餐饮企业更为专业权威的管理;既维护区域内餐饮企业的社会声誉和品牌效应,吸引更多的品牌企业入驻,又大大提振区域内餐饮企业的责任意识和维护食品安全的信心。
“放心厨房”创建观摩会介绍的监管经验,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可操作性,为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指引了新路子、树立了新标杆、灌输了新理念,对提升全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餐饮企业代表潘婷表示:“通过参加‘放心厨房’观摩学习,回去后要把细节做得更细化一些,把责任落实到人,打造‘放心厨房’,确保食品安全。”(青海日报)
乐趣的环境能滋养创意
没有人工作只是为了好玩
但并不意味工作不能变得有趣
微笑
服务工作是需要一件深耕的工作
她们都是一群普通的姑娘
却在各自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情
您在乡巴佬餐饮享受的每一次优质服务
都是这些乡巴佬人背后的默默付出
她们不需要过多华丽的辞藻来歌颂
看到他们青春的脸上洋溢是幸福的微笑
这就是最好的乡巴佬品牌
由心而发 微笑服务
乡巴佬餐饮日常晨会
每个人都激情澎湃,元气满满的开启新一天
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的
乡巴佬人始终如一的简直把细节做到极致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晚上十一点,或许您已休息
可是我们的工作还没结束
细节问题都在这些坚持中
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
厨艺无人比 怀有凌云志
后厨烟火袅袅,这些可口美味的美食
都是出自这些大厨的手中
南菜,北菜,粤菜无不精通
坚决执行到底 疫情防控
疫情防控期间 口罩也是大家的日常和必须佩戴
在你使用餐具时
其实背后我们已经抽查了无数次
确保干净、卫生、消毒
层层检查之后确定没丝毫问题
才会上桌给大家使用
早上来上班的第一件事情
公共区域消毒
测量每位员工的体温是否正常
体温正常者登记才予以放行上班
顾客也同样需要测量体温
才予以进入
这些都是乡巴佬餐饮的日常琐碎
或许大家看不到
但是我想让大家知道
她(他)们背后所有的默默付出
都只是为了让来用餐的客人
有一个良好、安全的就餐环境
一滴水,如何才能不干涸?唯有把它放到江河中,这恰如企业和员工的关系。
青海乡巴佬餐饮旗下每个店面都关注着每一滴在浩渺江海里的温暖和力量,也还予他们奇迹和壮观。
乡巴佬旗下各门店门头照实景
一生没有宴饮,就像一条长路没有旅店一样
——(古希腊哲学家)德溪克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