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艾媒金榜发布了《2019中国便利店加盟品牌排行榜TOP10》,此榜单采用艾媒独有的iiMeval大数据评价模型,结合品牌实力、加盟店数量、发展范围、网络口碑、线上关注热度、分析师评分等多个维度针对品牌进行综合评价与排名。
便利店作为离消费者最近的零售业态,不管是居民区,还是写字楼、商业区,都少不了便利店的身影。而便利店的入驻,也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满足了人们随时购买的需求。
目前,艾媒金榜发布了《2019中国便利店加盟品牌排行榜TOP10》,此榜单采用艾媒独有的iiMeval大数据评价模型,结合品牌实力、加盟店数量、发展范围、网络口碑、线上关注热度、分析师评分等多个维度针对品牌进行综合评价与排名。
< class="pgc-img">>2019中国便利店加盟品牌排行榜TOP10:中国本土便利店表现亮眼
在《2019中国便利店加盟品牌排行榜TOP10》榜单上,711便利店、全家便利店、快客便利、美宜佳便利店、可的便利店、罗森便利店、天福便利店、喜士多便利店、十足便利店、见福便利店凭借综合实力上榜。值得注意的是,除了711便利店、全家便利店及罗森便利店来自日本外,另外7家便利店均属中国本土品牌。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一二线城市是便利店增长热点,但目前的连锁便利店大多为区域集中型企业,全国布局的便利店品牌尚未出现,和一些国外连锁便利店品牌相比,中国便利店行业盈利性依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 class="pgc-img">>互联网巨头入局便利店市场 智能零售成为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一步的发展,互联网企业的介入,传统便利店行业也面临着冲击,并尝试通过数字化转型挖掘新机会,例如移动支付、人脸识别、无人店等创新模式。
< class="pgc-img">>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和数字化工具在供应链的深入应用,中国无人零售产业迎来了发展机遇,在便利店市场上,逐渐出现无人货架、自动贩卖机、无人便利店等新的商业模式。继阿里巴巴推出无人商店“淘宝会员店”、京东“无人便利店”正式开门迎客后,传统便利店巨头7-11和全家也加入了战场,7-Eleven选择在台湾落地首个无人便利店“X-Store”,而全家在上海推出首台智能贩卖机和变形货架开启“全家+”智能便利店模式。
随着互联网巨头的入局和新兴企业的冲击,未来争便利店行业必将迎来新一轮激烈的竞争。而随着移动支付、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智能零售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无人便利店也会在资本的推动下得到广泛普及。
< class="tt-column-card" data-content='{"new_thumb_url": "http://p1.toutiaoimg.com/img/pgc-image/9807e3f6c28c4745822f524c4bdd4a10", "title": "\u4e2d\u56fd\u65b0\u96f6\u552e\u4ea7\u4e1a\u5546\u4e1a\u6295\u8d44\u5206\u6790\u62a5\u544a", "url": "", "price": 149, "column_id": "6713840939049156867", "content": "", "author_description": "\u827e\u5a92\u54a8\u8be2", "share_price": 35.76, "thumb_url": "http://p1.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9807e3f6c28c4745822f524c4bdd4a10", "sold": 4}'>>关注WX:艾媒报告中心,获取更多行业资讯,查看更多行业报告。
研究机构:艾媒咨询,全球知名的新经济产业第三方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广东省大数据骨干培育企业、广州市创新标杆企业、广州市首批人工智能入库企业、广州市建设国家级科技思想库研究课题等重大课题的承担单位;每年公开或定制发布新经济前沿报告超过2000份,覆盖了人工智能、新零售、电商、教育、视频、生物、医疗、音乐、出行、房产、营销、文娱、传媒、金融、环保与公共治理等领域。更多行业数据分析报告,请访问艾媒报告中心(https://report.iimedia.cn)
源:第一财经
天丝和华彬的红牛之争激战正酣,又一家企业被曝出遭遇类似的问题。日前有消息称,日本全家FamilyMart与中国的合作伙伴顶新集团关系破裂,对簿公堂,缘由是日本全家与顶新集团爆发经济纠纷,日本全家拟拆伙终止对顶新的品牌授权,并收回中国市场2500家全家便利商店的经营权。
对此,顶新集团方面5月15日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有关情况均应以事实及合同为准,基于合同保密原则,不便多做评论或说明,但是对中国全家的经营前景充满信心与决心。
授权经营本是一种双赢的方式,但在近期频频发生商业纠纷,反倒让这一方式成了“高危”模式,在业界看来,背后的利益之争是引发纠纷的根本原因。
涉2500家授权门店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公开资料并多方采访了解到,全家品牌源自日本,自1972年成立32年以来,已成为亚洲市场最大的国际连锁便利店之一,其网点遍及日本、韩国、中国、泰国、美国等,店数超过12000店。日本全家FamilyMart株式会社与顶新集团在2000年左右签署了为期20年的品牌授权合作,共同在中国市场开设全家便利店。顶新集团持有中国大陆全家59.65%股权,中国台湾全家持有中国大陆全家18.3%股权,其余股权由日本全家、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FMCH(FamilyMart China Holding)持有。
有接近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日本全家与顶新方面其实此前已有矛盾,很可能是双方授权合作方面的经济利益等问题。
有消息称,日本全家已经做出终止合作,并状告顶新的决定,并称顶新已经7个月未缴纳授权费,并试图谈判将授权费比例从销售额的1%降到0.3%,并拒绝向全家提供营业数据。
“即便日本全家和顶新集团不对簿公堂,也会面临合约即将到期的问题。20年左右的品牌授权已经接近尾声,双方是否继续合作本来就是个问题。”资深零售业分析人士沈军指出。
不论最后是双方通过司法途径结束合作,还是合约到期自然终止合作,顶新都会面临未来中国市场的全家门店如何经营、品牌是否会更名以及股权层面的变化等问题。
对于上述纠纷,顶新集团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全家2004年在上海开设第一家门店, 目前已有 2500 家门店。便利店和零售事业为顶新集团核心事业,顶新对中国全家的经营前景充满信心与决心。对于报道的有关情况均应以事实及合同为准,基于合同保密原则,不便多做评论或说明。”
利益引发的系列纠纷
双方合作多年,缘何如今爆发这么大的纷争?
“说到底还是利益。实体零售业这几年并不好做,超商和百货的收益和利润都有所下滑,然而‘小而美’的便利店因其成本相对低,地理位置灵活和消费者需求的增长而越来越受欢迎,便利店可谓是逆势增长。但便利店的最初运作和精细化管理并不容易,因此需要一段时间的经营才能进入盈利。所以在最初合作的几年,双方还在培育阶段,成果还不明显。现在便利店行业崛起了,相比罗森、快客等其他品牌,全家在中国市场的规模和实力都有明显优势,于是大家都想获得更多利益,纠纷自然出现。”沈军分析。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近期发布的“2018年中国连锁百强”报告显示,2018年销售额和门店数出现下降的百强企业中,以百货店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占到一半。2018年,百强百货店总销售额同比增长3.5%,门店数同比增长3.9%,线上销售增长46.1%,均低于百强平均水平。毛利率17.4%,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虽然整体业绩平平,但便利店增速遥遥领先。2018年,便利店百强企业销售规模同比增长21.1%,门店数量增长18.0%,新增门店11944家,占百强新增门店总数的62.5%。加盟是便利店门店拓展扩张的主要方式。2018年百强新增门店的加盟店占比超过三分之二,加盟店的平均投资回报期23.3个月,比上年略有缩短。
公开资料显示,就中国市场业务而言,罗森表示有望于2019年盈利,7-11整体则处于亏损阶段,相比之下,全家的经营算是良好。便利店行业的崛起让资本也涌入市场,比如邻几便利店完成3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由今日资本领投,老股东源码资本加码跟投。一切事实表明,便利店尤其是全家在中国市场颇有前景。
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日本便利店市场日薄西山,而中国便利店市场才刚入佳境,也不排除日本全家想要借机“摘桃子”的可能。而如果双方决裂,对于双方而言则是双输的结果,日本全家可能将失去中国市场的大量门店,而顶新可能则面临要变成“山寨”品牌的风险,多年的投入受到损失。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近年来类似这样的情况频频发生,目前正在激战的天丝和华彬红牛之争、南北稻香村之争以及今年爆发的江小白商标之争都是类似的情况,授权经营本来是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较快的速度和较低的风险,实现授权和被授权方企业快速发展的商业模式,但没想到竟然变成了“高危”模式。
近期进入第二阶段的红牛之争的情况最为明显,1995年,华彬集团创始人严彬与泰国红牛、泰国天丝在中国合资成立了中国红牛,泰国红牛创始人许书标提供品牌授权,严彬负责生产销售。经过双方多年的深耕,红牛在中国获得成功,华彬集团饮品板块2018年销售226.8亿,同比增长12.8%,红牛收入占绝大多数。
2016年,红牛在中国市场结束了漫长的市场培育期,开始变成下金蛋的鸡之后,许书标的后人许馨雄突然向华彬集团发难,不但指责华彬未进行分红,并起诉多家城市分公司侵害注册商标专用权及不正当竞争,还将严彬逐出董事会,并发布《关于不同意延续红牛公司合资经营期限的声明函》,宣布2018年9月29日终止中国红牛经营。2018年,严彬曾公开怒斥天丝是想“摘桃子”,而双方的官司一直持续至今尚无结论,但日前,天丝版红牛安奈吉已经在华东部分地区上架销售,导致市场出现两个“真”红牛的尴尬局面。
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多起授权纠纷的背后,核心就是利益之争。近年来,中国市场的旺盛发展和消费升级,让很多业态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这也导致当年签订的交易条件不再能够让授权方满意,而这样的情况还会越来越多。
在朱丹蓬看来,出现这样的局面,双方都有责任,授权方看到中国的市场机会急于收割;而对于被授权方来说,虽然在合作之初很难预测最终的生意规模,在签约条款上肯定会有所保留,但在顶层设计上考虑不足,导致合约缺少有效的保护,而在漫长的运营过程中,也没有注意及时调整,最终遭遇尴尬。
K集团因为旗下平台售假,被判“退一赔十”。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近日公布的一份判决书显示,KK集团注册公司广东快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快客电子”)于2020年7月在“K+会员”平台(下称“K+”)售出的20支Dior迪奥口红被认定为赝品。
7月7日,KK集团对红星资本局解释,“K+”并非KK集团旗下品牌。红星资本局注意到,“K+”项目在2020年完成从广东快客向腾客网络的迁移。但由于上述案件发生在迁移过程中,法院判决广东快客承担相应责任。
除了被认定售假之外,KK集团还要操心其港股IPO申请材料已经失效的问题。
广东东莞的KKV生活集合店
KK集团旗下“K+”被认定售假
广东省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份民事判决书显示,快客电子被判向某消费者退还货款5180元,并赔偿51800元,该案件为消费者于2020年7月在“K+”平台购买20支Dior迪奥口红被认定为赝品所致。
7月7日,KK集团对红星资本局解释,“K+”并非KK集团旗下品牌,亦与线下实体店品牌“KK馆”、“KKV”无关。“K+”是KK集团前员工在2020年开展的创业项目,因其前身为“KK馆电子商城”,因此易被误解为与KK集团有关。2020年5月“KK馆电子商城”更名为“K+”之后,实际运营主体为广东腾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腾客网络”),KK集团未参与实际运营,与其无业务往来。
工商信息显示,2020年6月29日,“K+”获得来自KK集团的数千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
腾客网络负责人江煜辉此前对北京商报表示,“K+会员”项目为腾客网络团队运营的平台,他自2020年初离开KK集团后创办了腾客网络,后与KK集团协商,希望接手KK集团的“KK馆电子商城”。由于KK集团的主要精力在线下门店运营,也基于双方的信任,遂达成合作。合作达成后,腾客网络决定在2020年5月将“KK馆电子商城”升级为“K+”,并同步启动了迁移工作。
据江煜辉提供的迁移资料显示,2020年6月微信小程序即完成了从广东快客向腾客网络迁移的申请及审批,但由于平台的整体迁移涉及内容、技术、程序等较多环节,因此直到8月份才正式完成移交。因运营效果未达预期,“K+”已于2021年关停。
不过,由于售假发生在2020年7月,也就是“K+”从广东快客向腾客网络的迁移过程中,法院判决广东快客承担相应责任。
港交所IPO申请材料已经失效尚未更新
在2020年底逆势开店的KK集团,在2022年需要操心的除了被认定售假之外,还要担心港交所IPO申请材料已经失效。(KK集团IPO详情请见链接:《越卖越赔3年半亏70亿,加盟商正逃离,KK集团是颠覆者还是泡沫》)
KK集团回复红星资本局,IPO事项正稳步推进,目前一切正常。
2021年11月4日,KK集团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6个月后,其上市申请材料失效。港交所规定,拟上市公司若无法在6个月内完成聆讯或上市流程,招股书及其他材料自动失效,3个月内补充最新财务报告可重新启动上市流程。
截至7月7日,KK集团尚未更新招股书,这距其能够继续推进上市流程倒计时已不足一个月。
虽然KK集团招股资料目前已失效,但其中称“通过全方位的措施大幅增加线上销售”,是KK集团正需要努力的方向。
KK集团告诉红星资本局,旗下品牌的线上运营一方面通过O2O同城配送(包括京东到家、美团、饿了么)来打通线上线下,另一方面旗下美妆品牌调色师、潮玩品牌X11推出小程序、小红书开线上商城。同时,KKV、调色师、X11已入驻京东开设旗舰店。
红星新闻记者 俞瑶 实习记者 程璐洋
责编 任志江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