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朋友,三点几,饮茶先啦!”
一位马来西亚大叔看似“平平无奇”的劝茶视频,却在网络上引起了打工人的共鸣,并引发二次创作的热潮。视频中,这位外形酷似“金刚狼”的大叔,手上拎着马来西亚常见的袋装奶茶,用无比纯正的粤语劝大家下午摸个鱼、喝杯茶,魔性话语直击每个人。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B站@建南兄
>事实上,“三点三饮茶”的传统来源于香港。据说,许多香港餐厅会在下午提供优惠,吸引顾客错峰就餐,而三行工人(木工、油漆、泥水)常在下午3点15分休息半小时,吃下午茶补充体力,即“三点三,叹茶餐”。
< class="pgc-img">得闲饮茶可不是一句客套话
>秉持“得闲饮茶”的传统,下午茶逐渐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休闲Time。而说到喝茶,作为港式下午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港式奶茶一向是通过品质醇厚、港式情怀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听说香港人每天要喝掉250万杯奶茶。其实,除了常见的“茶味重”、“丝袜奶茶”等关键词之外,它背后的学问也不少。
01 充满市井气的港式经典
说到港式奶茶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式下午茶。据传17世纪,贝德福公爵夫人安娜·玛利亚开始在下午饮用红茶和点心,并邀请友人共享。很快,这股下午茶的风潮就席卷了英国上流社会。18世纪中期以后,下午茶逐渐开始平民化,盛行于饭店和百货公司之间。
一般说来,英式下午茶的组成主要是点心+茶。点心是用三层瓷盘呈现,从下至上分别是三明治、司康、蛋糕和水果塔等;茶方面,早期的茶以中国的祁门红茶为主,后来慢慢地采用在印度及斯里兰卡种植的红茶,而斯里兰卡的锡兰红茶也是后来港式奶茶的重要原料之一。
< class="pgc-img">常见的英式下午茶
>1842年,英国殖民者将英式奶茶和下午茶文化带入香港。在香港被英国统治的年代,绝大多数香港人从事的是体力劳动,为了支撑其高强度的工作,他们对英式奶茶进行了本土化改良,所以香港人在英式奶茶的基础上,增加糖的用量以补充体力,提高茶的浓度以消除困意。最终,形成了偏重茶味、口感爽滑醇厚的“港式奶茶”。
可见,虽然港式奶茶源于英式奶茶,但味道、用料、制作方法已经大不相同。最具代表性的是创立于1952年的“港式奶茶始祖”兰芳园,创始人林木河先生首创了丝袜奶茶和鸳鸯奶茶,是香港人心目中地道的港式奶茶。而港式奶茶的流行,也让茶餐厅和冰室开遍寸土寸金的香港。
< class="pgc-img">港式奶茶始祖兰芳园
>1997年后,港式奶茶进入大陆。起初是茶餐厅中的“配角”,作为与餐食搭配的饮品选择。直到2011年,港式奶茶开始作为独立的茶饮门店而流行。桂源铺、米芝莲、广芳园、大通冰室等品牌纷纷以港式奶茶和小吃为核心产品线开办门店,浓浓的港式装修风格,不但树立了鲜明的品牌标识,也推动了港式奶茶这一品类被市场及消费者所接受。
< class="pgc-img">大通冰室、米芝莲等线下门店
>02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4年,港式奶茶冲制技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奶茶是否香浓滑口,奶茶师的配料和制作工艺至为关键。
做一杯好喝的港式奶茶,关键在于配好的茶和淡奶。
正宗的港式奶茶都是用锡兰红茶做的,而且不会只用单一的茶叶,奶茶师傅需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觉来进行“拼茶”。茶叶分为幼茶、中粗茶和粗茶:幼茶是用来提茶味的;粗茶是用来提香的;而中粗茶则两者兼容。师傅一般会根据不同的茶叶进行不同比例的搭配,这样不同比例茶叶冲出来的茶便也有所不同。
< class="pgc-img">>锡兰红茶的不同分类
在香港,资深的奶茶师傅的拼茶配方都是无价之宝。不同师傅拼配出来的茶口味都不一样,每位师傅都有自己的Fans,大家都是冲着茶的口味去选择的,一旦认定某种口味,就会一直去喝这家。
淡奶,是把新鲜牛奶或羊奶经过消毒,蒸馏掉部分水分之后的牛奶,不论质地、口感、味道都比牛奶要浓稠得多,可以理解成“精华版牛奶”。它在港式奶茶里的作用主要是增加丝滑度。
< class="pgc-img">港式奶茶中常见的黑白淡奶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到港式奶茶的别称,也叫丝袜奶茶。而之所以叫丝袜奶茶,跟丝袜并没什么关系,主要是为了突出港式奶茶的特点——丝滑。用来过滤奶茶的网并不是丝袜做的,只是用了一个网比较细的布袋,新的时候是白色的,煮茶煮多了就变成丝袜的颜色了,而且以棉纱茶袋滤过的茶口感特别细滑,茶味更均匀。
< class="pgc-img">制作港式奶茶的滤茶布袋
>准备好茶和奶,接下来是时候展现真正的技术了。港式奶茶经典的六步技艺:拼茶、捞茶、煮茶、拉茶、焗茶、撞奶。除了已经提到的“拼茶”外,其中最有趣且引人注目的步骤就是“拉茶“了。
拉茶需要将壶中煮沸的茶汤从高处倒入另一个器皿中,在空中拉出一道奶茶弧线。过程中,布袋的高度和壶举起的高度都有讲究。特别是茶袋不能没入底下的容器中,这样茶香才能散出来,而不会被闷在壶里。拉茶的次数最好在6-7回左右,茶汤在布袋与茶壶之间反复穿梭、碰撞,且跟空气充分接触,这样茶才会更香浓,且不会太苦太涩。
< class="pgc-img">制作港式奶茶的拉茶步骤
>最后一步“撞奶”也就是将做好的茶跟奶加在一起的过程。先加奶,再倒茶,这样能保证茶和奶充分融合。而撞奶的比例一般是2:8或3:7,奶少茶多。很多香港人喜欢苦一些,有时候也会选择1:9的比例。
美味往往是理性与感性交互创造出来的,正是这样严谨加艺术的港式奶茶制作技艺,让我们品尝到一杯奶茶在味道上的平衡与独特。
03 我们有多久没喝过港式奶茶了?
2015年至2017年,港式奶茶品牌迅速崛起,排队盛况不亚于如今的喜茶,风头可见一斑。如今看来,火爆的原因一方面是港式奶茶极其讲究的用料和十分复杂的制作手法,让一杯奶茶的出品品质得到了保障,拥有了灵魂;另一方面,港片、TVB剧传达出的香港情怀,也让当时的消费主体80后更为喜爱。
但随着港式奶茶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其弱势也逐渐凸显出来。为了“控制成本”和“加快出茶速度”,地道的港式奶茶变得越来越不“正宗”,便宜的淡奶油替代了淡奶、制茶六步骤简化了一半,港式奶茶在产品标准化过程中渐渐放弃了真材实料,也失去了消费者。加上“台式奶茶”升级而来的新茶饮的冲击,让港式奶茶逐渐开始走下坡路。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港式奶茶和台式奶茶的区别。台式奶茶当然也不是横空出世,前文提到,香港是英式奶茶的延续,而台式奶茶据说受荷兰式奶茶影响颇深,不强调茶而看重奶。虽然没有港式奶茶悠久的历史,但以珍珠奶茶闻名的台式奶茶却在全球流行得更加广泛。
< class="pgc-img">常见的珍珠奶茶
>珍珠是一种木薯淀粉做成的糯米团子,大的叫波霸,作为奶茶小料非常受欢迎。而添加小料、口味多样也是台式奶茶区别于港式奶茶的最大特点。发展至新茶饮时代,这种特色尤为明显。茶底有绿茶、乌龙茶、红茶等,小料有布丁、仙草、椰子冻等,甚至连奶都分为牛奶、椰奶、燕麦奶等。
台式奶茶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使得产品稍显单一、工艺过于标准的港式奶茶市场受到挤压。广芳园创始人杨希龙曾说过:“扩张速度从高峰期的30-40%跌落至10%。”除此之外,年轻人更加偏爱高颜值、够新鲜的取向,也让港式奶茶逐渐失去了吸引力。
04 港奶品牌能抓住“复兴的稻草”吗?
作为非遗的港式奶茶,其高标准制作技艺本应是吸引人的一大特点,但反过来看,经典却也成为其突破创新的一大阻碍。对于最新一代的00后来说,港式奶茶不过是“茶味重于奶味”的一杯普通奶茶罢了。产品创新受限,品牌自然会出现危机。为了突破这一困境,越来越多曾经贴有“港式奶茶”标签的茶饮品牌,开始变换赛道,寻求出路。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消费主体发生变化意味着需求转变。从80后、90后的香港情结,到Z世代对新鲜感、体验感的极致追求,品牌需要适当调整其产品及运营策略,例如“去香港化”。
成立于2014年的广芳园,在经历几代变革之后,通过升级视觉形象唤醒年轻人,去除了香港文化的场景和标签;小吃品类从15个锐减到5个;在饮品上,丝袜奶茶、冻柠茶保留,但主推款变成了桃桃小叫兽、绿宝石小叫兽等高颜值的融合茶饮。定位也随之从“香港潮饮店”变成了“杯杯皆欢乐”,更加符合年轻消费者喜好。
< class="pgc-img">广芳园升级店面(来源:咖门)
>发迹于上海的桂源铺,目前以鸡蛋仔和冻柠茶两大特色为主。他们的策略是在港式奶茶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改良,做精准的推送和产品投放,同时在港式的基础上再做创新。例如前一阵的“绿色”潮流,桂源铺就推出绿冻柠茶,即有港式传统特色,也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喜好。
< class="pgc-img">桂源铺推出的绿冻柠茶
>任何一种品类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但从品牌运营的角度而言,是否能在成熟期之后突破衰退期带来的下降才是重点。不过,对于一些港式奶茶品牌来讲,似乎已经窥得了其中的玄机。
毕竟,年轻消费者们需要的,就是一杯好喝、上镜的奶茶。
以上就是我们关于港式奶茶的介绍啦,喜欢本文请记得转发、收藏和点赞哦~顺便关注一波!
参考资料:
1.《为什么全世界都爱“三点饮茶”?》,中国国家地理
2.《波霸?丝袜!原来你是这样的奶茶》,企鹅吃喝指南
3.《港式奶茶,正在被年轻人抛弃?》,饮力学院
4.《一个茶饮品牌的转型:7年4次“折腾”,我让月营业额涨了50%》,咖门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作展示用
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发布的世界人口状况调查报告显示,香港人均寿命已达到85岁,是全球各国及地区人均寿命最高的城市,日本稳居第二,人均寿命84.3岁。众所周知,人寿命的长短和各种因素相关,其中就包括饮食方面,香港饮食文化为东方文化及西方文化的交汇所在,发展出了一个揉合中国菜,主要为粤菜和西餐的饮食习惯,因而被誉为“美食天堂”。下面就来看看香港家庭的一日三餐,顿顿爱吃肉,人均寿命居然85岁,原因何在?
< class="pgc-img">>1、早餐
香港家庭的早餐可以说是丰富多样,一般家庭在外面吃会选择茶餐厅吃,早餐一般有煎双蛋、通粉、餐包,也有速食面或者三明治,饮品为咖啡或茶。 常吃的早餐是牛油餐包、西煎双蛋、火腿粉、咖啡或茶。白粥和油条也是香港人早餐爱吃的,香港人把油条称为油炸鬼。
< class="pgc-img">>在家吃早餐的一般都在煲粥,从简易的白粥、到老火粥、艇仔粥等。香港的粥一大碗,有千变万化的搭配,鱼云、鱼腩、鱼骨、鲮鱼球、猪肉丸、粉肠、猪肚、鸡肉、牛肉和皮蛋。可叫一碟生鱼片,渌入烫热的粥中成为半生熟,味道绝美。早起一碗粥,唤醒肠胃的活力。
< class="pgc-img">>香港家庭的早餐桌上总会配上一两款小点心,港式点心中,菠萝油、奶油猪仔包、榴莲酥、虾饺、叉烧包、肠粉、双皮奶、蛋挞、西多士居多,配以粥一起食用,也能饱肚。在香港人的早餐组合中,自然也少不了一杯地道的港式奶茶。此外,还有鸳鸯、西洋菜蜜、阿华田、好立克、冻柠茶等等。
< class="pgc-img">>2、午餐
香港家庭的午餐一般都是在外面吃,因为多数人都在工作,在香港60多岁的人还在工作非常普遍,香港是全世界工作时间数量最长的地方。他们午餐爱吃烧味饭,在香港,到处都可以找到烧味。叉烧、烧肉、乳猪、烧鸭,还有以酱料烹煮的白斩鸡、酱油鸡、熏蹄等,配一碟白饭或是一碗粉面,几条菜心,烧味饭以乳猪饭最美味。香港的烧味是甜咸口,香港人非常喜爱这种甜中带咸的味道。香港人口中的“烧味饭”其实就是广东烧腊饭,再通俗一点就是烧鸡、烧鹅、叉烧饭。
< class="pgc-img">>午餐也有选择带便当,一般是米饭加上肉类和蔬菜及水果,因为午餐时间少,好多人都是吃一些三明治或面包,加上些午餐肉罐头就解决了。面类也是香港人午餐常吃的,像是虾仔面、牛腩面、公仔面、云吞面、车仔面、卤肉面、叉烧面、拉面等等,拉面里面有卤蛋还有必不可少的肉类。除了这些,如干炒牛河、福建炒饭、星洲炒米这些也是香港人午餐常吃的。
< class="pgc-img">>3、晚餐
香港家庭的晚餐比较丰富,因为午餐吃得比较随意,就非常重视晚餐的享受,香港人不分季节的爱吃火锅,冬天吃,夏天也吃,以两种类型的火锅为主,鸡煲和打边炉,大部分都是自助餐形式。鸡煲,鲜鸡加入紫洋葱、姜、蒜和辣椒等调料焖煮,鸡煲吃完后加火锅汤底,自由选择火锅配菜,如肉丸、鱼丸、饺子、蔬菜等等;打边炉,多数为海鲜火锅,虾、蟹、鱼、螺等等海鲜,配上各种火锅配菜。
< class="pgc-img">>香港人晚餐还爱吃日本料理,铜锣湾、尖沙咀、旺角等商业旺区楼上铺开满了日式放题,价位在100多-300多不等,是晚间朋友聚餐,特别是人数较多时主要选择之一,菜式由刺身、寿司、串烧、炸物、小食、甜品等等组成。香港人超级喜欢吃三文鱼,据统计每家几乎两周最少会吃一次。香港人喜欢日本料理从去日本的次数就能看出来,日本旅游局做了一次统计,2018年香港人去日本旅游达到了223万人次,相当于每三个人就有一个人前往日本旅游,这个比例可以说是相当高了。
< class="pgc-img">>香家庭晚上聚餐时爱吃盆菜,盆菜是颇具特色的传统食物,起源于新界围村,是一种杂烩菜式,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盆菜,顾名思义,将丰富的食材一层层叠在盆内,滋味融合在一起,味道馥郁而香浓, 能带来多重味觉享受。“盆菜宴”也成为了香港的一项传统饮食文化。晚餐还少不了汤,香港人非常喜欢煲汤,一般都是晚上时间充裕时候做,如莲藕排汤、枸杞叶猪汤、芹菜清福热汤等。长期饮用这些健康汤不仅可以消除湿热,而且对身体也有许多好处。
< class="pgc-img">>香港人顿顿爱吃肉为何还长寿?
最近很多研究发现,吃肉并没有什么问题。根据《国家地理杂志》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官方杂志的报道,世界上肉类消费量最高的地区是中国香港,香港的肉类消费量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无论是热量还是重量,香港人每天的肉类摄入量为695g,比位居第二的新西兰多60%。世界人均猪肉消费量第一的也是中国香港,平均约66~67kg/人,然后是白俄罗斯和欧盟,中国大陆为38.3kg/人,人均消费量世界第四,牛肉也同上。
< class="pgc-img">>如果“吃肉不健康”的理论是正确的,那么香港人患心脑血管疾病的数量应该数不清才对,但是并没有。香港人均寿命是世界最长寿的。再来看一组数据,印度人均肉类消费量是世界倒数第一,印度是素食者的天堂,他们对肉食弃而远之,按理说,即便不是人人活到一百岁,也应该活到人均预期寿命吧?然而,印度的预期寿命为68.1岁,是世界上肥胖和糖尿病等“富贵病”患者人数排名第一的国家。
< class="pgc-img">>一个是顿顿吃肉的香港,一个是不怎么吃肉的印度。如果肉类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原因,那么印度似乎不太可能有这么高的慢性病发病率,香港也不可能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地区。研究发现,各种慢性病的主要原因来自香烟、久坐、植物油、糖和精制碳水化合物。
< class="pgc-img">>还有一组数据显示香港人的吸烟率不到8%,印度吸烟率为22%,饮食结构上,印度食物以米饭、面食为主,这些都是精制碳水化合物,同时印度人饮食上摄入了更多的加工食品、糖、植物油,导致肥胖的上升。所以,这也足以证明吃肉并不可怕,而且实际上,肉类是健康的,就像饱和脂肪一样,导致目前健康现状和肥胖的罪魁祸首,是米、面、糖等精制碳水化合物。
< class="pgc-img">>当然不能忽略的还有香港发达的医疗条件,由于经济发达,有更多的医疗资源来协助居民进行医疗检查和疾病治疗,在一定程度上,他们可以预先发现疾病,将许多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还有香港相对应的社会福利制度,各种保障让人们没有后顾之忧。多种因素相加,让香港人成为长寿的地区。
< class="pgc-img">>以上就是香港家庭的一日三餐,同时为何香港人长寿的原因。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针对此事你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喜欢的朋友记得关注下,涛哥每天都会分享不一样的趣闻,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祝大家在2021年里好运连连,财源滚滚,再见!
德华可以说是我国家喻户晓的明星了,好多人都是看着他的电影长大,媒体点评他是品行兼优正能量品质于一身,堪称娱乐圈艺人的典范。在娱乐圈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铁打的刘德华,流水的明星!”能够成为“不老男神”,“常青树”,除了工作努力认真之外,刘德华更是非常注意自己饮食健康,下面就来看看刘德华的一日三餐,顿顿爱吃谷类,难怪香港人均寿命世界第一。
1、早餐
由于刘德华工作比较忙,早餐一般吃的也是比较随意,刘德华透露自己每天早上都是吃酸奶拌麦片,已经坚持了30年。早上除了吃麦片之外,还会喝一杯温热的牛奶,用来补充营养。
拍戏时早餐刘德华会吃一份丰富的酒店全套早餐,以便有足够的营养应付一天工作量。闲时早上喝一杯热咖啡,一份麦片粥是他的轻量早餐。以前刘德华早餐还爱喝奶茶,自小便在钻石山长大的刘德华,孩提时代便在父亲的茶档当起童工,在长期的帮忙之下,对港式奶茶情有独钟。后来因为健康原因就很少喝了。
2、午餐
刘德华曾经在采访中透露,自己午餐一般都是吃谷类主食,还是以粗粮为主,还会搭配少量的白煮鸡肉,和各种不同的蔬菜。刘德华的饮食遵循着少盐少油的科学方式,由于刘德华的妻子和女儿都是素食主义者,虽然家人没有要求他也要吃素,但是刘德华为了家人,也慢慢的变成了一个素食主义者,全年吃素,几乎顿顿都是素菜,只是偶尔为了补充营养,需要吃一点点鸡肉。
刘德华早前曾在节目中透露,自己已经吃素多年。因为老婆朱丽倩长年茹素影响女儿,自己也因此改变饮食习惯。并透露他30多年没喝过冰水和冰饮品,连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也只喝热饮。
以前年轻时刘德华在饮食上很难做到规律,非常随便,拍戏吃盒饭,开工盒饭是刘德华多年来吃不厌的午餐,叉烧鸡饭、烧肉饭他都爱吃。不拍戏时,中午喝一杯热咖啡,一份吐司就算,简单得连三明治就打发了,约人应酬则什么都吃。后来这种饮食习惯就慢慢改变了。
德华对烧腊也有很大情意结,主因不外乎都是小时替老父打理茶档而起。叉烧和烧鹅都是他的至爱,吃遍香港很多的烧腊,他还是觉得由父亲亲手烧的最好吃,当然现在是没有机会吃到了,还有因为胆固醇过高关系,每每叫了一碟,都只吃一、两嘴,其余的都给助手抢走,没法子了,注重身体健康还是最重要。
3、晚餐
刘德华一天下来最注意的一顿是晚饭,尽量回家吃,喜欢吃的煎鱼、蔬菜,搭配少许肉食,近年刘天王已戒牛肉。他的晚餐一定安排在一天工作完毕才吃,即使拍戏忙时,他也等收工才吃晚饭,这一顿之后,就不再吃宵夜。
刘德华晚餐爱吃粗米饭,是用糙米和粗粮一起蒸的,并不是普通的白米饭,众所周知粗粮的营养更高,但是粗粮的口感并不是很好,一般可能会感觉难以下咽。虽然菜品很简单,但是刘德华却吃得津津有味,姿态也非常的儒雅,这份晚餐的搭配,完全符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标准,搭配的都是五颜六色的蔬菜,品种多,分量少,更加能够让人体得到营养的补充。
刘天王平时不喝冷饮,咖啡、奶茶必须是热的,也不爱无味的清水,每天会喝混合果汁如苹果汁加红萝卜汁补充水分。晚餐后会在家中做健身,家中健身房设备基本齐全。开演唱会前会保持跑步练气,拍戏时会利用空挡举哑铃,刘德华每天有适量运动。靠着强大的自律能力,刘德华的体型一直都保持得很好,自律又勤奋,人品德行又很好,让刘德华不仅仅成为了普通人的偶像,更是成为了一批明星的偶像。
香港人均寿命为何能全球第一?
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发布的世界人口状况调查报告显示,香港人均寿命已达到85岁,是全球各国及地区人均寿命最高的城市,众多研究显示,一个地区人均GDP和人均预期寿命呈正相关,即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人们的寿命越长。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信息显示,影响人的健康长寿主要有5大因素:遗传占10%,自然环境占5%,社会状况占10%,医疗条件占25%,生活条件占50%。
我们熟悉的好多香港艺人都很长寿,只不过名气不大。比如谢贤,就是谢霆锋他老爸。增江,成龙警察故事3里的豺霸。罗兰,演过好多鬼片人称龙婆,古峰,陈小春版鹿鼎记的海公公。李香琴,梁朝伟屠龙记灭绝师太。 周聪,吴启华版屠龙记张三丰。刘兆明,张国荣版倩女幽魂里的姥姥。胡枫,周润发版纵横四海里的保管。夏萍,九品芝麻官包龙星他老妈。刘江,黄日华版天龙八部的带头大哥。演了一辈子坏人的石坚,还有挺多的艺人都活到了90多岁。
当然不能忽略的还有香港发达的医疗条件,由于经济发达,有更多的医疗资源来协助居民进行医疗检查和疾病治疗,在一定程度上,他们可以预先发现疾病,将许多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还有香港相对应的社会福利制度,各种保障让人们没有后顾之忧。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针对此事你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喜欢的朋友记得关注下,涛哥每天都会分享不一样的趣闻,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祝大家在2021年里好运连连,财源滚滚,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