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牛肉火锅,大家首先想到的一般都是潮汕牛肉火锅,其实我们福建龙岩的永定牛肉也是大名鼎鼎。“黄山归来不看山,永定归来不食牛”,足以见永定牛肉的魅力。
< class="pgc-img">>不食牛草根养生火锅是永定牛肉小吃半年粮的新品牌。作为半年粮多年的忠实粉丝,对他们家的品控一直很放心,这不天气刚微微有些秋意,便呼朋唤友用一顿养生火锅来开启秋冬的火锅季。
< class="pgc-img">>不食牛开在前埔北区一里旁的田厝路,虽然有点隐蔽,但靠的都是好口碑吸引的老客人。满墙的水墨画搭配草帽灯营造出整洁古朴的用餐环境,令人感觉轻松愉悦。店内有大堂也有包厢,小聚、宴请都是十分合适的。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永定靠山,除了牛肉的品质好,也孕育了许多山珍,入门口的玻璃罐子里保存的就是这些美味,一会就会加入到锅底里了。
< class="pgc-img">>店里的几款客家特色锅底,都是别家火锅店鲜少见到的。我们选的是牛奶根老鸭锅底,汤底配料丰富,口感清甜,还带着淡淡的奶香,而且久煮都不油腻,非常特别,这么棒的汤头当然是开涮之前得先喝上几碗才过瘾呀!
< class="pgc-img">>他们家的酱料台也提供非常多种酱料,我一般喜欢调两种口味。一是用沙茶酱搭配炸蒜,用来蘸牛肉堪称一绝,再调制一份蒜蓉酱,又是另一番风味。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店里的牛肉都是每天从永定新鲜运送来厦的,无论是嫩牛肉,还是吊龙,把盘子倒扣牛肉都纹丝不动,口感鲜嫩不柴,一入口就能感受到食材的好品质。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带皮牛肉,打开了味蕾新世界的大门,口感黏糯,满满的胶原蛋白,我可太喜欢了。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自制的牛脆丸名副其实,紧实弹牙,一口咬下还能爆汁,绝绝子。
< class="pgc-img">>胸口油爽脆劲道,肥而不腻,把牛油的整个香气都吃进嘴巴里,太满足了。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自制鲜鸭血,是用自家店里的老鸭做的鸭血,非常鲜嫩,没有膻味。
< class="pgc-img">>肉筋原来涮起来也是这么细嫩脆弹,还有牛肚尖,软嫩又不失嚼劲,而且都只需要稍微涮下即可了。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素菜也有不少选择,例如现炸豆皮还有霞浦海带苗,超鲜嫩的。手工面久煮不烂,口感劲道,是很不错的主食。
< class="pgc-img">>他们家的许多小吃也很不错。手工糍粑都是店里手工打的,来得巧的时候说不定还能看得到现场打制的过程。打好的糍粑裹上一层花生糖,Q弹软糯,大人小孩都喜欢。
< class="pgc-img">>手工仙草也是自家熬煮的,搭配蜂蜜水,清爽解腻。
< class="pgc-img">>边吃着火锅边就着香甜的客家米酒,再配点龙岩花生和卤味拼盘,和三五好友相谈甚欢,人生甚是惬意的时刻也不过如此。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家的价位真的很亲民,真正的物美价廉,非常值得特地来品尝一下。
<>舌尖2》1分58秒的出境,没有门店全景,没有品牌露出,但这并不妨碍渝味晓宇——一个曾8个月败光全副身家的草根火锅,成为很多人心目中“重庆火锅”的标签之一,并借着东风,一年开出60余家分店,却因加盟准备不足,品牌遭到大量质疑,渝味晓宇果断降速求稳,试图将草根逆袭的故事说完整。
张平谈渝味晓宇23年的沉浮
枇杷山正街,横亘在最“正宗”的老重庆——渝中区腹地,曾是政要们修建官邸、公馆的地方。如今,这里依然保持着它窄小的模样,沿途绿树成荫,没有高楼大厦,没有车水马龙,老旧的楼房静静矗立,和远眺之处的城市风光有些许格格不入。
就在这城市中心却比城市“慢”一拍的地方,因为《舌尖2》上的1分58秒,有了自己的新地标——渝味晓宇。
▲渝味晓宇创始人张平
中午11点左右,渝味晓宇老店开始热闹起来,等位的凳子沿着不宽的街面一直延伸到远处,三间不大的民房改建的简陋门店里,传出阵阵辛辣的味道,裹挟着浓郁牛油的润滑感觉,把人笼罩其中,霸道地抢占了所有嗅觉感知。
午市的人还没走完,晚市的人又开始陆续赶来,屋内火锅沸腾,水汽从窗口散出,屋外老山城的空箱子越堆越高,排队的人像重庆的高温一样,热情高涨,这样的景象会一直持续到午夜时分。
重庆最不缺的就是火锅,特别是渝味晓宇这样的草根火锅店,但登上《舌尖》的,却是渝味晓宇,渝味晓宇也物尽其用,将登上《舌尖》打在了每家门店的宣传之上,大肆扩张。
乍看上去,渝味晓宇风光无限,但它也曾有过8个月败光所有积蓄的黑历史,而聊起因《舌尖》爆红,矮小、朴实的渝味晓宇创始人张平却说,这是一场美丽,却又有点残酷的意外。
1
北上8个月
败光14年打拼下的全副身家
渝味晓宇的故事要追溯到23年前。
1994年,二十出头的电车售票员张平下岗了,当时并不发达的餐饮业,以及重庆爬坡上坎的地形,让“高居山上”的人外出就餐十分不便,张平因为邻居们的一句话:“你弄个麻辣烫,我们就不到外面去吃了”,和妻子做起来晚市麻辣烫。
后来张平干脆租了房子,摆了7、8张桌子,把麻辣烫改成火锅,午市、晚市、宵夜一起做,取了妻子名字谐音做店名,晓宇火锅就这么开了起来。
▲渝味晓宇开了23年的枇杷山老店
晓宇在枇杷山服务着整条街及附近的街坊们,不温不火地开了14年。14年来,只有初中文化的张平,别说把连锁开到全国,连走出枇杷山都没想过,他和街面上所有草根餐饮人一样,只想维持生计。
2008年底,张平在北京的同学给他打来一通改变命运的电话,同学想拉张平到北京合伙开火锅店。
这通电话像一米阳光,让萦绕张平心头多年的种子有了发芽的迹象。
一直是“井底蛙”的张平,深藏着一颗飞翔的心,当一切遥不可及,这样的念头会被扼杀在摇篮里,但当机会如此触手可及,张平还是想“放飞”自己,“当时自己也是三十多岁的人了,老婆也是农村的,还是想用劳动去改造自己的生活”。
于是,张平盘掉枇杷山门店,带着14年来辛苦攒下的10多万元毅然北上,2009年初,到北京开起了火锅店。
但现实狠狠给了张平一记耳光。
由于选址有误,人均消费比其他火锅店低仍无法受到青睐,跌跌撞撞维持了几个月。然而问题又来了,和重庆40来度的三伏天仍人声鼎沸不同,北京才到6月,火锅就已经没人吃了,为了撑下去,张平什么都做,卤菜、早餐,“什么找钱我做什么”,依然没能把小店盘活。
仅仅8个月,张平就败光了14年攒下的全副身家,灰头土脸地被打回老家。
2
背水一战,
只为早点还完债
回到重庆,干了十多年火锅的张平,完全不知道自己离开火锅还能干什么。一片迷茫之际,之前盘给别人的枇杷山老店经营得也不理想,老板希望张平能把店盘回去。
此时的张平手中只有早年置下的一处房产,他开始琢磨卖房,做最后一搏。
这时候老丈人看不过去了,在老人心中,什么都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房。于是老人卖着自己的老脸,帮张平借到了七、八万元,低价把店盘了回来。张平心里清楚,这次恐怕是自己最后的机会了。
2009年9月,晓宇再次开张。
但再上路的张平却不同了,8个月的北京之行,用全副身家交的学费,像为曾“蜗居”枇杷山一隅的张平,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以前真的就像一个井底蛙,只看到枇杷山那个小地方,不要说全国,都没想到重庆还有这么大地方,太局限了”。
“见过大世面”的张平学会了反思,发现除了选址、营销,自己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口味,“以前为了节约成本,食材能省则省,比如以前花椒用差了,火锅的尾子就是苦的”。
选址、营销,没钱的张平没得选,唯一的路就是改良口味。张平豁出去了,把剩下的钱,全洒在了食材上,“辣椒、花椒、牛油,全都用最好的,反正也只有这么一博了”。
背水一战的张平每天凌晨打烊后开始为第二天的营业炒料,要忙到天蒙蒙亮,菜品全由妻子当天到市场采购。老主顾告诉两口子,泸州有家毛肚好,张平就请人把毛肚发到重庆,自己再去提货,“只要有人给我介绍什么好,我就第一时间去找,不考虑什么成本了,怎么好怎么来”。
张平的最后一搏,成了。
“第一天就卖了2000多,之前从来没有过”,第一个月营业额六万多,那是原来一年半载才能做得到的。
之后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张平也看到了希望,但背着债过日子的张平,想的仍不是做品牌、做连锁,而是怎么把借来的钱早点还完。
随着成都合伙门店的火爆,晓宇渐渐在川渝地区有了名气,慕名而来的除了食客,还有《舌尖2》的导演,《舌尖》正是看中张平夫妇跌宕的草根创业史,于是有了晓宇在《舌尖2》上1分58秒的镜头,没有门头,没有品牌露出,但立刻有饕客扒出来,这就是枇杷山上那个晓宇。
▲就是这么简单的镜头,捧红了渝味晓宇
2014年,晓宇重开的第5个年头,门口排队的队伍越来越长,连带着店旁唯一的车库也涨价了,每天下午3、4点,推着三轮卖凉糕的小贩就向晓宇汇集,5块钱一碗,一晚上怎么也要卖出七八十碗。为了不影响街坊休息,到了午夜,张平常常要限制营业。
那时张平才意识到,《舌尖》有多火,晓宇有多火。
3
《舌尖》的荣耀背后,
是疯狂加盟带来的残酷
随荣耀而来的还有无数想加盟的人,“他就把我们堵在店里,你不让他做他都要做,他都不跟你谈价格,就是要做,挡也挡不住啊”。
不喜欢拂人面子的张平,实在拗不过“死缠烂打”的加盟商,在加盟系统、管理体系、供应链什么都没有的时候,被迫而无奈地放开了加盟。
张平没想到,口子一开,加盟商更来势汹汹,每天要接二三十个加盟电话,加盟经理最多的时候,一周要飞八万公里,2015年一年就开了60多家加盟店。
然而一切“来得太快了”,没做好爆红准备的张平,自然没做好迎接残酷的准备,但命运已然把张平架在了那儿。
“当时也没维护品牌的概念”、“供应链是什么都不知道”、“没什么管理,你拿钱来就可以做”……这是张平对开放加盟初期的描述。
由于管控跟不上,各地加盟店的口碑越来越差,“晓宇上《舌尖》徒有虚名”的评论也开始钻入张平的耳朵,张平急了,加盟店亏了是其次,这样下去迟早砸了自家好不容易立下的招牌。
开始混迹餐饮圈的张平,也听到一些建议,决心改变做单店的思维,加强品牌、加盟管理,降速求稳。
2016年开始,对内,张平到北京找来专业打造连锁品牌的企业,帮晓宇做加盟规范,还在重庆招来一批火锅界的连锁、品牌管理人才。
对待加盟商,张平也不管什么面子了,“你要是一味地要去找利润,不顾及这个品牌,坚决不做”。
同时,晓宇要求加盟店必须使用统一的系统,每天的营业额、出了哪些菜品、底料用了多少,总部都可以监控,避免了之前常出现的加盟商私自更换底料、菜品的问题,用张平给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能把他锁得住”,制度实行后,就有加盟商因为擅自更换底料,被张平直接关停。
在对外形象上,晓宇的品牌名因为已经有人注册,而全部改成渝味晓宇。因为出了名,各种山寨晓宇也层出不穷,张平就把“登上《舌尖》”打在每家门店的招牌之上,有人说,渝味晓宇真是把《舌尖》利用到了极致,张平却说,这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你能仿我的名,但你没上过《舌尖》啊,我们就通过这个来打假”。
经过一系列动作,渝味晓宇的品牌、加盟、管理、培训体系正在日臻成熟,最薄弱的供应链,也在渐渐跟上发展的脚步。
现在,降速的渝味晓宇以每年40家的开店数量,以及90%左右的开店存活率,进入火锅品牌的第一集团军,张平未来3~5年的目标,是拥有20家直营店,300家加盟店。张平和他草根逆袭的故事,未完待续……
结语
多少草根逆袭的案例,都像王子公主的童话,只写到“经过重重阻碍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却总难到达白头偕老的彼岸,因为在一起只是开始,草根爆红也不过是个开始。
大多数草根爆红不久便会归于平静,很少有能借此大肆开店、开启连锁加盟,不管是拉面小哥,还是阿大葱油饼,他们开启连锁会如何?谁都不敢说。张平和他的渝味晓宇至少开始上道了,有模有样。
时间是最大的敌人,也是最好的朋友,也许现在的渝味晓宇并不尽如人意,但我们或许该给渝味晓宇一点时间,给张平一点时间,从一个亏本门店,到一个优秀连锁品牌,把草根逆袭的故事,写完整。
——————
记者:陈南,本文由红餐网记者原创,转载请注明。红餐网,头号餐饮新媒体,百万级订阅量。趋势、实战、菜谱,你们关注的,我们都提供。
><>吃这个问题上,比起环境价格都过分惊艳的高“逼格”餐厅,妖艳儿的成都人们,要更偏爱卡卡角角头的,那些“踏破铁鞋无觅处”的小区美食。
像那些名字不起眼、位置也不起眼、环境更不咋不起眼的市井小店,基本吃一次就让人无法自拔!
现在看来,建于上世纪的成都老小区,不光充满了浓烈老旧的气息,更多的是藏了好吃嘴儿爱的那一口。
这些老小区头的好味道,都是朋友带过去,然后口口相传,有开了十多年的,也有才开了一两年的,味道都自成一派,但,每天生意都很好……
今天!团长“祭”出自己的私藏了!给你们安利4家藏在老小区的好味道火锅儿,请各位吃货宝宝们收下。
成都草根火锅里的扛把子,朴实又低调
这家称得上成都草根火锅里的扛把子,跟其他的低调小火锅一样,位于老小区的一楼, 用住宅改造的铺面。
感觉记忆里的火锅就该是这个样子。味道好、不排队、不等位、不打挤,没得好高级的装修,老板也没得啥子排场,也没啥子架子。
如遇夏天,随便穿个背心,sha个拖鞋下楼就可以吃个火锅,舒舒服服的,不受拘束。
这家在双林小区头,空间不大,但干净舒服接地气,我自己很喜欢这种朴实、低调、味道又好的居民区的火锅。
因为是用小区的居民房改进的,所以也没有改墙再进行装修,布局就是套二的房子,随意摆了几张桌子!
一般路边也会摆些许座位,上了台阶里面有两个房间,房间头有座位也有空调。
屋子尽头出去下到院子头还有座位,是真的幽深,不过还是挺安静的。
房间头的桌子不多,四张!也不挤,边吃饭边聊天也不会被旁桌的人声吵到。
没得装饰,只是在墙上挂了个招牌跟几个特色菜品的菜名牌牌!
真的是藏得太深,来这吃的大多是周围的街坊邻居,因是在住宅区,吃饭时聊天的声音真的不能大了,老板还会贴心提示,以免扰到楼上邻居。
既然大部分都是熟客的话,那菜品啥子的应该差不到哪里去,毕竟都是楼上楼下天天打照面的人,真有哪点儿没对,那传出去老板还咋个做生意喃。
所以!放心大胆吃嘛。
菜都是装在非常朴素的土碗里的,没得啥子烟雾缭绕的摆盘跟装饰,都是看得见的新鲜……
鸭血是特色。
我建议到店就先点两盘鸭血多!这家的鸭血对得很,货真价实。
一定要是冷锅的时候就煮下去,飘上来就可开吃,晃悠悠的,嫩得不得了,基本只能靠漏勺来捞。
麻辣牛肉也是必点菜,切得很薄,不要直接甩下去煮,最好是像烫鹅肠那种,用筷子夹起烫,不然很容易就老。
因为肉本身就码了料的,丢火锅头煮两下,味道刚刚好。
来它家吃火锅,就不要点啥子嫩豆腐跟豆腐皮了,井水牛皮干很卖座。
细长细长的,很紧实,压得实实在在的,吃起很有嚼劲,还有浓浓的豆香味儿。
因为店没有开在当街的铺面,所以只能靠大家口口相传招揽新顾客。
面积也有限,里外算完也就十多张桌子吧。即使是晚饭饭点过去也不得咋个等,去了就能吃得上,这点很讨喜。
是不是有种发现新大陆的喜悦感?下班就去拔草呗。
一周要来两三次,这家火锅吃起碰香
顺到建材路站的公交站台一直往前走,哈儿就看到招牌了,再顺到拐进居民区的巷子,这家老火锅就在推拉门的后头。
算半新的店,开了一年不久,吸引了不少的回头客哦。
都说可以用“碰香”二字来形容它家的味道,一周吃个两三次不为过。
一个棚棚搭起,坐在外头,有几分像蒙古包,比较通透,吃完身上不得留啥子味道。
来吃的人不会很多,总是三三两两的携伴前来,让用餐很有条理。老板自己在管事,态度也好,很热情,还会来问你它家的火锅是不是符合你的口味!
可能是为了要照顾外地人,锅底的辣度都比较适中!
如果两个人的话,选个小锅就合适了,20元一小锅,价钱亲民。吃起来也比好多火锅店来得温柔~
牛油醇香,锅里的二荆条跟鸡心海椒炒出的红油珠珠儿直冒,这两天吃正合适。辣口不辣胃,吃到最后不发苦发咸,嘴巴头还有股回甜呢……
不得上火,肠胃不大好的也不用担心吃完会长痘、拉肚子啥的。
它家的很多菜很讲究,老板提前进行了处理,可以让菜本身的味儿发挥到极致。
麻辣牛肉专门用牛腿的肉来切片,提前用清水泡了2个小时才慢慢码料的,师傅很细心,还用蛋清去除了腥味儿,裹上满满的干海椒面和花椒面,香~
千层肚跟毛肚是团长的最爱,也是店里的特色菜。千层肚提前在高压锅里加秘制调料压了好几个小时才得上桌的。
丢牛油锅里一烫,蘸油碟或者干碟都巴适,入口怎一个鲜香哦。
像这种特制的千层肚在成都其他火锅店难找到第二家哦,吃的就是这份诚意。
其他素菜也讲究,海白菜跟笋子吃起脆脆的,沉淀的是久违的资格老成都火锅味儿。
这周围的火锅店不少,但说实话,它家的味道是正儿八经的巴适!必须墙裂安利给你们!
80、90后都来这里找回忆了
我一直觉得用“美食聚居地”来定义水碾河最好不过,那里真的聚集了各种“味道”,水碾河南二街里面更藏了不少小众食品。
这家同样在水碾河的一个小区头,既然能扎根于此,味道必然不差!
还是居民楼一楼带院坝那种,谈不上有啥子环境,走的是复古怀旧风。
墙面是用干草和白浆糊的,有一种毛躁感……给人无限想象。
早这之前团长就想给你们安利这家火锅,当时就被它家的米酒给吸引了。
说它是怀旧风真不差,门口那个复古的小卖部,分分钟勾起你的童年记忆……
妥妥的,全是80、90后的爱。
不过,这些都是不卖的,老板说只是作为装饰,都过期了,不能吃。(有点小遗憾)
墙面的“老成都方言”很有趣……
进店就看到桌子上摆着多口铁锅,每个锅里都有料,都不是现炒的,老板事先按份量分装好,就放进锅里的,即使如此,仍觉得新鲜。
锅底是全牛油的,花椒和海椒几乎快铺满整个锅咯,扎实!
来个竹筒米酒,喝起来冰冰涼,刚好可以抑制住辣。
吃过的人都说它家有一股清流,就是红糖糍粑,亲测!真的是火锅店少有的好味道!
趁热吃,嚼两下就晓得它家的糍粑炸的火候掌握的有多好了,外面酥脆里面软糯,点儿都不得粘牙。
外面裹满红糖汁、黄豆粉、白芝麻,咬进嘴巴里不时还会发出咔滋咔滋的声音。
一口一口幸福感。
菜品都很新鲜,一份份的,全部用碗分装,有情调。
麻辣小排提前码了料,吃起很爽,就是分量偏少,下面豆芽垫的稍微多了些,老板可以改进下咯。
油碟虽是火锅必备,它家的干碟可以来一份,海椒面磨的很粗,跟土豆片简直是绝配。
现炸酥肉同样是其他地方没!法!比!的!
建议不要下锅,直接吃最好嘛,空口吃,我一个人能吃一盘,酥肉肥瘦均匀,里面加了花椒,真的很香不腻!
放冷了也不影响口感。
旁边还挨着青年火锅,所以这一转很热闹。
6点以后停车就有点恼火了哈,想停进小区就要收费哈,所以最好还是赶早嘛。
典型的家庭式火锅,安安静静适合聊天
导航到了红光路制药五厂的老小区,老远就看到小区外面立了一个明晃晃的灯箱,再径直走进院坝就可以“近距离接触”了,一家典型的家庭式火锅。
小区紧靠着河边,特别有老成都的氛围,颇具年代感。
还别说,位置是真心偏,不过因为味道实在是好,大家口口相传,现在很有些名气了。
不管工作日还是周末,只要一到晚上,楼梯狭窄的过道就坐满了等待的人,每逢有车开进来,大家就起身让车,车过了再坐下,很有默契。
中午过来的人会少些,可以安安静静吃吃火锅聊聊天。
同样在小区一楼,约3间房,每个屋子搭了三五张桌子。
空间不大,倒也干净、整洁、紧凑。
特色的要说墙面的装饰壁画了。
白描手绘,都是老重庆风格,仿佛自己就置身在山城生活里,满满的江湖范儿…
厨房是开放的,在看得见的位置。孃孃们忙碌碌在里头备菜,嘎嘎些、蔬菜啊,所有菜品的装盘过程都可以看得到,完全不得虚。
扎扎实实的五斤牛油让锅底很火辣,锅底虽不燥,但因为是重庆火锅,会越煮越辣,最好不要切“冒险”,点微辣就很!好!
微辣比较适合大众口味。
“藕遇小鲜肉”,名字虽妖艳,但也必须极力推荐,藕片脆甜脆甜的,里面夹了香菜圆子馅儿,第一次觉得藕片跟肉居然是黄金搭档。
吃起层次感也丰富,而且久煮不散,也是real神奇……
秘制牛肉上也全是料哦,肉上的粉子成了棉而不黏的衬托,吃起更是实打实的“肉感"。
单看颜色,真的超有食欲,Q弹软香。
感觉它几乎是混到热气咬几下就“溜”进食道的,耙糯糯的相当安逸。
之前最常见的干花菜吃法就是拿来炒腊肉,腊肉的油浸满花菜,是真香~
它家居然是用干花菜来涮火锅,很辣很脆很香,重口味最爱,也是其他店难以见到的吃法哦,新鲜。
还有翡翠笋,听说是重庆火锅的经典菜式,也难怪团长吃了那么多年的成都火锅都没见到过着道菜。
长得有几分像水草,七上八下就可以吃了,脆脆的,很清爽,感觉多吃两次真的会上瘾的伐!
豹皮豆腐,名字很酷哎,是个噱头,冲到这个名字都要点一盘试试。豆腐皮的各个空隙夹杂汁水儿,混合油碟里的蒜香葱香,是意外的美味。
回复:“市井火锅”获取地址
天儿更凉了,
干净火锅约起来!
文 | 昔又白
图 | 部分源网络,在此致谢
如有冒犯请后台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