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带货有多火 ,“翻车”就有多频繁。
前段时间,
网红雪梨举办粉丝节,
本应该是宠粉福利,
回馈粉丝,
却被指“套路满满”。
来自河北石家庄的刘先生称自己在雪梨的直播间进行秒杀抢购,成功抢到了1分钱的电动牙刷和枕头。这本来是件幸运的事。但没想到刘先生下单后,一看订单却有点傻眼,这两个1分钱的东西,运费竟然高达999元。
参加电商平台低价秒杀活动
2分钱商品竟要999元运费
8月26日,知名主播雪梨举行粉丝节。但是,多位参加粉丝节的消费者向记者反映称,当天,为活跃活动人气,雪梨直播间多次上架低价秒杀活动。然而,部分秒到的低价商品,运费被设置为999元,这让消费者强烈不满,并引发集体投诉。
河北石家庄的刘先生告诉记者,他于8月26日晚上参加雪梨粉丝节活动,通过秒杀抢到1分钱的电动牙刷和1分钱的枕头。
令刘先生没有想到的是,这笔2分钱的订单,运费却高达999元。刘先生联系了雪梨店铺,客服先是称他所在的地区为不发货地区,随后又说邮费999元的订单是无法安排发货的,如果消费者需要该商品,那么支付999元邮费才能正常安排发货。
刘先生质疑称,他所在的石家庄是省会城市,并非偏远地区,为何支付999元高价邮费才能发货,这个运费实在太离谱了。
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看到,此次雪梨直播间999元运费一事,已经引起了集体投诉。多名投诉的网友表示,包括北上广在内的多个地区都要求支付999元运费。
雪梨公司的回应前后矛盾
拥有1400多万微博粉丝的雪梨,其认证为杭州宸帆电子商务公司董事长。
9月2日,记者致电杭州宸帆电子商务公司,工作人员称,“这个活动是限时秒杀,如果抢完了,运费就会显示为999元。”
记者质疑称,这是糊弄消费者的行为,如果秒杀完了该商品就会下架,无法拍到。该工作人员又解释称:“之所以运费设置为999元,是因为有些地区不支持发货。而省会城市是支持发货的。”
那么,为何来自省会城市石家庄的刘先生却反映无法发货?该工作人员表示,会让公司相关人员再次致电联系记者。但截至记者发稿时,尚未收到新的回复。
据了解,“雪梨直播售后小助理”在网友评论下称,消费者收到货确认后,可申请退运费999元。刘先生将“雪梨直播售后小助理”的截图发给雪梨店铺客服后,他的订单中的999元运费才被修改为“包邮”。
很多网友看到后,
纷纷表示:
“套路深,玩不起就别拿出来”
“一切都为了利益,
吃相未免也太难看”
“去实体店选购,
看得见摸得着,不香么”
带货产品出事
主播们该不该被问追责?
答案无疑是肯定的。《网络直播营销行为规范》即规定,“网络直播营销活动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依法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主播在直播活动中,应当保证信息真实、合法,不得对商品和服务进行虚假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
直播经济是“注意力经济”“流量经济”,更是“诚信经济”“信任经济”。一些直播间人气长盛不衰,时常出现“秒光”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消费者对主播的信任。
呵护信任至关重要,但信任的建立非一日之功,维持稳固的信任关系更是殊为不易,一两次的质量问题就有可能动摇信任的根基。这提醒带货主播,要不断提升职业操守、提高业务水平、健全操作流程,审慎选择推荐的商品,并且时刻关注商品出售之后的口碑和用户反馈。
特别是对头部主播来说,更大的流量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在选品质量、风险管理上应有更高要求,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维护消费者权益上应有更多作为。
综合:极目新闻、新闻晨报等
来源: 齐鲁晚报
者:左雨晴
热水泡开的方便面,再加上一根火腿肠,曾是很多人心目中便宜又美味的经典搭配。不管是在路途中辛劳奔波,还是在深夜里加班或是学习,泡面的香气总能让人们找到一种简单的慰藉。
然而,随着原材料成本的不断上升,方便面企业纷纷开始涨价了。
时隔11年,方便面“鼻祖”宣布涨价
近日,日本即食食品巨头、有方便面“鼻祖”之称的日清食品宣布,将自2022年3月1日起上调其主要即食面产品在中国内地的出厂价格。受影响的产品包括:合味道杯面、出前一丁(包装、杯装及碗装面)、日清意面、拉王等。
日清食品之前,去年8月,辛拉面等多个韩国知名方便面品牌价格已大幅上涨。据媒体报道,去年10月,韩国方便面价格同比上涨11%,为2009年2月以来的最大涨幅。
超市里的方便面。中新网 左雨晴 摄
对于为何涨价,日清食品解释是原材料供应的不稳定及价格飙升带来的压力。“日清食品上一次调整中国内地即食面产品价格是在十一年前的2011年。”日清食品在通知中特别指出。
国内方便面龙头企业康师傅在2021年中报也表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给产业链带来压力,并称受毛利润同比下降及分销成本率同比上升影响,公司股东应占溢利同比衰退14.5%。
据美银证券近日发布的报告,康师傅旗下主要的方便面产品在农历新年后出厂价上涨超过10%,而统一主要的方便面在更换新包装后,其产品零售价格亦上调约12%。
有媒体报道称,某超市康师傅桶装方便面已由4元上调至4.5元,涨幅约12%。
某超市货架上的方便面。中新网 左雨晴 摄
不过对于涨价的信息,统一客服表示没有相关情况。中新财经注意到,因为市场端的方便面定价不一,不少商超的方便面并未显示涨价。
在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方便面企业成本上升是全方位多维度的,原材料价格、人力成本、管理费用等。“从整个产业端结合消费端看,这次涨价应该是良性的,10%左右的涨幅也是在合理区间内,不会对营销量造成影响。”
方便面为何不那么香了?
对于方便面价格上涨的消息,不少网友留言“面饼早就变小了,也有网友表示“不在乎”。消费者小杨(化名)这样向中新财经表示,好久没吃方便面了,“去年年初买了一袋五连包的红烧牛肉面,等再想起来时,已经过期了。”
自上世纪90年代风靡国内的方便面用香浓的味道征服了当时人们的胃,绿皮火车上的泡面香就此成为无数人难忘的回忆。在方便面流行的年代,红烧牛肉面成为方便面行业中最经典口味,老坛酸菜牛肉面也成为不少消费者的心头好,但随着消费升级不断,方便面巨头们似乎没能继续抓住消费者们的胃。
“以前觉得热气腾腾的泡面确实很香,但吃多了后总觉得油腻。”小杨表示,除了口感外,交通方式的改变也影响了她的选择。“现在高铁比绿皮火车快得多,在火车上泡方便面已经不是必需的了。”
某超市货架上的方便面。中新网 左雨晴 摄
对方便面冲击更大的是飞速发展的外卖行业以及更加多元化的速食产品。如,一年就卖出500多亿元的螺蛳粉便凭借极具个性化的味道成为了2021年度“爆款”。
相比之下,方便面巨头们的成绩较为“惨淡”。2021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康师傅方便面收益同比衰退14.67%;统一以方便面为核心的食品业务收益同比减少了近5亿元。
尽管两家企业均将原因归结为“因疫情缓和消费需求回归常态”。但自2013年起,方便面行业难掩需求下滑的整体趋势。
面对挑战,康师傅和统一已采取多价格战略,逐步强化高端产品布局,力图以多口味、多规格满足多元化消费。同时,两者也更注重营销策略,频频牵手知名IP,并通过新媒体宣传“创意料理”,以求拉拢年轻消费者。
“随着整个新生代人口红利不断的叠加,其消费思维跟消费行为在倒逼着产业端的创新升级以及迭代。”朱丹蓬称。
你多久没吃泡面了?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以前一个晚上可以卖上百根,最近二十根都卖不出去。”最近,淀粉肠风波还在持续发酵,淀粉肠摊主们苦不堪言。
今年3·15期间,有媒体曝光了部分商家生产淀粉肠用鸡骨泥代替鸡肉、以次充好、脂肪含量越来越高、无专门国标等乱象。某淀粉肠生产厂家表示,配料有肉但很少,大多采用鸡肉和鸡骨泥或鸭肉。
该报道发出后,引发社会关注热议。#没想到淀粉肠也有塌房的一天##淀粉肠塌房的48小时##淀粉肠你伤了小孩哥的心#等话题轮番登上热搜榜。霎时间,消费者、小摊贩、经销商、带货主播、生产厂商,人人自危。
近日,羊城晚报记者走访调查了淀粉肠摊贩、电商商家等,一探“塌房风波”下的淀粉肠产业链现况。
有线下摊贩销量腰斩
作为淀粉肠的忠实粉丝,把淀粉肠视为“童年回忆”的王芳在2022年花费400元购入了一个双板烤肠机,开启了她的淀粉肠创业之路。
王芳日常的驻点在广州黄埔区至泰广场附近,毗邻宝能国际体育演艺中心。她说,平常的淀粉肠主要卖给晚上在附近散步的市民,一个晚上可以卖几十根。如果遇上有大热的歌手开演唱会,一个晚上甚至可以卖出上百根,供不应求时价格最高可以卖到8元/根。
“自从3·15之后,明显感觉销量下滑,最少的时候一个晚上才卖了几根,销量腰斩。”说到这里,王芳略显焦虑,她告诉记者,她从经销商手里进货,95克装的淀粉肠一般批发成本价在1元/根上下。在3·15之前,她刚屯下了1000根淀粉肠,“没想到就爆了这个新闻。”
但眼下淀粉肠的“危机”似乎尚未在下沉市场发酵。在一个粤东县城夜市摆摊卖淀粉肠的摊主林跃向记者表示,销量未受到太大影响,每到周末,摊位上还是要排队。
除了线下摆摊的商贩,记者还注意到,售卖淀粉肠的电商也受到了影响。在各电商平台的淀粉肠商品页面,有不少消费者咨询产品是否含有鸡骨泥。记者私信了多个淀粉肠商家,客服人员向记者发来配料表,表示产品不含骨泥。
与此同时,在电商平台上,不少淀粉肠商家已在封面图片上用显眼文字注明“承诺无骨泥”“未添加骨泥”等。
“淀粉肠”尚无国家标准
身处市场最前线的淀粉肠摊贩是淀粉肠这条产业链上最接近消费者的一端,往上一层是经销商,再往上,才是生产厂商。
记者走访了解到,目前市场上售卖较为热门的淀粉肠品牌有芮源、夫宇、双润、双汇等,大多位于中原地区。
此前有媒体在报道中也提及购买了目前市面上销售量较高的五种品牌淀粉肠,并晒出了品牌名、生产厂家和配料表等信息。随后,所涉厂家纷纷发表声明,与鸡骨泥撇清关系。
山东夫宇食品有限公司发布食品安全声明书并公开生产流程。声明称:“2024年3月15日下午,枣庄市、区、镇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我公司现场进行突击检查,检查中我公司生产的食品未使用各种骨泥等原料,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17日,该公司发布通知称:如受网络传闻影响,无法销售的客户,请联系当地拿货代理进行退货,费用由公司承担。
河南省开开食品有限公司声明称,3月15日夜,驻马店市和遂平县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该公司进行突击检查,检查中该公司使用的原料和成品均未使用各种骨泥等原料,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该公司称,所有原材料购进均由大厂正规企业购入,每批材料均有合格证和质量认证,供货厂家十几年不变,严格按照国家和企业标准执行。他们的经销商80%以上的都具有15年的供销关系。
河南双润食品有限公司也发表声明称,公司各环节完全遵照食品行业标准规范操作,并承诺主要材料为精选优质淀粉和精选鸡肉,从未购进和使用各种骨泥、鸭肉等原材料。
除了上述在报道中被提及的企业,还有其他的淀粉肠生产厂家也纷纷发表声明,称产品不含鸡骨泥。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生产厂家在发布声明时也附上了产品的检测报告。但由于淀粉肠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各企业在送检时都是采用的企业标准,检测中所依据的企业标准也各不相同,并且很多检测报告都只显示外观、色泽、组织状态、亚硝酸盐、菌落总数等项目,没有具体的营养成分。
举例来说,山东夫宇食品有限公司的产品送检时,采用的是《鸡肉熏烤粉肠》(Q/ZZFY 0004S-2022)这一标准,检验结果有外观、色泽、组织状态、风味、亚硝酸盐、菌落总数、大肠菌群7项;河南开开食品有限公司采用的是《蒸煮淀粉肉肠》(Q/SKS 0001S-2023)、河南双润食品有限公司采用的是《风味烤肉粉肠》(Q/HSS 0001S-2023),采用的标准各不相同。
全国肉禽蛋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相关工作人员曾于3月16日表示,该标委会主要负责实施商品名带“肉”的食品标准化工作,所以过去没有制定“淀粉肠”国标。但考虑到淀粉肠配料表中标注的主要配料是肉类,此次媒体报道也引发了广泛关注,因此肉禽蛋标委将会再次开会研究要不要做“淀粉肠”国家标准。
3月20日,羊城晚报记者致电全国肉禽蛋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了解最新进展,接听电话工作人员表示近日将有对口工作人员联系记者,记者将持续关注。
电商平台“骨泥”多为宠物食用
人人恐之避之的骨泥究竟是什么?
记者以“骨泥”为关键词在电商平台搜索看到,大部分鸡骨泥产品关联的关键词都为“边角料”“宠物”“狗粮”“大中小型犬”等,点开产品评价内容,大部分消费者购买骨泥也都用于宠物食用,高频的评价为“狗子很爱吃”。
这是否意味着骨泥并不适合人类食用?记者检索知网数据库发现,1994年汪丽明、高敏等曾在北大核心期刊《食品科学》发表论文《骨泥肉营养成分及其系列食品》,对骨泥肉及其系列食品进行了营养成分的分析,并与猪肉、大米、牛奶作比较,结果表明:骨泥肉中含有丰富的钙、磷、铁、锌和一定量的蛋白质和维生素,骨泥肉食品能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随后关于骨泥在食品加工领域的各类研究持续至今。
食品工程博士、资深食品研发人员、食品健康科普作家云无心指出,鸡骨泥中并没有“有毒有害”成分,其所含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也是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从这个意义上说,鸡骨泥是可以给人吃的。不过,现实中的‘商品鸡骨泥’是否可以做食品,还需要考虑其加工过程是否满足食品标准。”
和淀粉肠类似,此次公众关注的“骨泥”本身也缺少相应的标准。2021年,全国屠宰加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曾颁布《机械分离肉》的国家推荐标准,要求从鸡骨加工而来的“鸡肉糜”,蛋白含量不低于12%,脂肪不超过20%,骨渣含量不超过0.15%,而骨渣颗粒不超过3毫米。
对此,云无心解释称,骨泥肉与机械分离肉存在一定关联性,二者都是以肉制品加工过程中,经深入分割后被当作“边角料”的骨头为原料。技术层面看,二者的差别在于“机械分离”设备不需要把骨头粉碎磨细,加工难度小,而“骨泥”加工设备通过多级粉碎研磨,让骨渣细小到“成泥”,从而成为“骨泥”。两者差别在于骨渣含量的不同,鸡肉糜中只留下了很少的骨渣,而鸡骨泥中则保留了所有的骨渣。
文字 | 记者 孙绮曼
来源: 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