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年8月31日的一个上午,同事告知我有个群体的劳动仲裁案件,问我接不接,我沟通了基本案情后了解到,这个劳动仲裁案件有六个劳动者,公司拖欠了他们一到两个月的工资,案件标的小,处理起来会比较繁琐,也存在品牌方公司与实际运营公司之间谁是工资支付主体的潜在争议。考虑了一会儿,在案源的焦虑及锻炼自己处理实务案件面前,我还是决定接下这个案子,拿到相应律师代理费,帮助员工拿到拖欠的工资。
案情简介
这个案件的争议焦点是餐饮行业品牌方公司、投资加盟公司之间谁应当支付员工劳动报酬。起因是今年因为疫情和经营的原因,导致投资加盟公司经营不善,未及时发放员工工资。餐饮门店的实际用工单位是投资加盟方公司。为了节省社保费用,员工又是和一家外省的劳务外包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那么,这之中便存在4个主体,品牌方公司、投资加盟方公司、劳务外包公司、员工。这个案件是品牌方公司联系的我们,他们帮助员工向加盟方公司讨要工资无果后,向我们律师寻求帮助。我的目的就是帮助员工向投资加盟方公司、劳务外包公司主张劳动报酬,并且避免品牌方公司承担工资支付责任。所以,这之间的关系是有些微妙的。
前期准备
因为品牌方公司帮助投资加盟方公司管理员工,并统计员工工资,掌握员工的劳动合同及劳务派遣协等书面材料,所以,这一点对于后续劳动仲裁是有很大帮助的。因为,无论是劳动仲裁还是诉讼,都是证据为王。从8月31日起,我就与品牌方公司的联系人开始沟通案情,到了9月中旬,正式确定了委托关系。在沟通案情以及考量证据的证明力时,我和联系人反复沟通了好几回。中间也因为我的其他案件的原因,联系人个人原因,一直到10月下旬,在事务所另一同事的帮助下,我们将6套总共18份劳动仲裁申请书准备妥当。
三地立案
6个员工,分别两两两在三家门店,而这三家门店又在上海三个不同的区,因此,根据《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第21条的规定,得去三个不同的区进行劳动仲裁的立案。
11月2日下午,我去了浦东新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立了两个案,立案还是比较顺利的,浦东新区不论是仲裁院还是法院,给人的感觉就是办事快,高效便民,比较务实。顺利的递交了两套材料后,我拿到了先调解的通知书。
11月4日下午,我去了徐汇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立了两个案,因为去的时间比较接近4点了,正好是立案仲裁员快下班的时间。立案的负责人看了我的材料后,认为我们不能将用工单位和用人单位一起告,要分开,他的理由是用人单位和用工单位签订的外包协议,不是劳务派遣。我和立案负责人说理,虽然这个协议上写的是劳务外包,但事实上是一个劳务派遣的关系,且根据《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第二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以承揽、外包等名义,按劳务派遣用工形式使用劳动者的,按照本规定处理。立案只是形式审查,不是实体审查。但没办法,有时候不禁吐槽劳动仲裁委员会,不像法院立案,能和立案法官讲道理,讲法律基础,和劳动仲裁委的工作人员连道理都讲不通。这样来来回回,搞了快半个小时,还是一样的结果。我后面说,你先给我调解吧,我也不要求立案了。反反复复,先做了调解的登记。
11月6日上午9点左右,我到了闵行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立两个员工的案件,闵行区劳动劳动仲裁委员会没有审查所谓外包不能同时告用工单位和外包单位的问题,只是指出了我的仲裁申请书上送达地址要补齐。
立案插曲
这里还是有个插曲,因为这个插曲也推进了整个案件的进度。在我补填写劳动仲裁申请书上的送达地址时,来了一位仲裁立案的当事人,年纪50来岁,上海人,是上海某厂里的职工。他将仲裁材料递交给仲裁老师时,仲裁老师指出了他的仲裁申请中申请事项和地址有问题,也许立案老师的口气有点生硬,我想这也可以理解,因为他们每天都在解答免费的法律咨询,手把手教劳动者如何立案。无偿的为别人的事情操心,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值得尊重的事情。可是,这个中年人却认为自己受到了委屈,开始不依不饶地和仲裁老师理论起来,到后期还有言语胁迫的味道,语音语调也越来越大声。一开始,保安过来劝和,用上海话和他好好说,他停下来了之后,没过多久又开始向那个仲裁老师发作了,仲裁的老师还很年轻,二十几岁的样子,是一个女生,她已经被这个中年上海人连说带威胁得不敢出声了。在旁边的我,一开始还觉得这个当事人还可以,能指出仲裁立案老师态度不是很好。但后期就觉得这个人有点过度了,语言也不停的威胁仲裁老师,有一句话至今让我难以忘记“你是不知道我是谁,你信不信我让你的饭碗丢了……”
我听不太下去了,头向右转向他,告诉他,“差不多了,大家都不容易”。他对我回了一句“你闭嘴”。我站起来,走到他面前,靠得很近,告诉他,“你不要用手指着对我说话,欺负一个小姑娘有什么意思”。他只好眼睛直直地看着我,坐在他的位置上不敢再多说话。保安、立案庭负责人都过来了,劝了几句,我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经过这回之后,他终于安分了起来,仲裁庭也换了一个老师接待他,直到立案结束,这个人也没有说一句过分的话。
过了会儿,那个二十多岁的仲裁老师让我去她的窗口立案,很快就给我出了立案先调解。让我吃惊的是,调解的时间是11月10日。我从来没见过有哪个法院、哪个仲裁委能在立案后四天内组织调解的。我想,这或许是对我前面行为的一种感谢。我并不是鼓励通过武力的手段解决问题,但是这个世界上确实有人讲道理是讲不通的,而且他们会欺软怕硬,得势不饶人。
< class="pgc-img">>律师介绍:洪志峰律师,北京市中闻(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
联系方式:15867169848
代理案件:
1、主办一起人身侵权案件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并在CCTV1《今日说法》栏目“突然冲撞”、CCTV12《法治深壹度》栏目“追三轮车追出的十级伤残”播出。
2、张某危险驾驶案,审查起诉阶段检察院退回补充侦查,公安超过两年没有移送检察院,等于没有到审判阶段的无罪案例;
3、张某某盗窃案,从法理的角度上成功说服检察官将罪名从盗窃罪改为职务侵占罪,将原本三到五年的刑期直接降成九个月。
4、陆某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非吸金额达到2.1个亿,法院阶段与审判长反复沟通,退赔等方式本案陆某某获得缓刑。
5、郭某某盗窃案,在检察院批捕阶段,提交法律意见书,认为本案证据不足,郭某某未被逮捕。因本案证据不足,本案未再启动任何刑事程序,等于公安撤案。
6、群体性案件,代理普陀某小区156户业主诉开发商支付违约金,最终本案156户业主全部获赔。
业务领域:公司纠纷、劳动纠纷、传统民事纠纷、刑事案件
<>有人会去清洗一辆租来的车,成为合伙人的梦想是一种无与伦比的激励力量,也是吸引最优秀人才的巨大利器。
4月18~19日,北京,《餐企股权设计 · 激励密训营》第三期,开课倒计时9天!
餐饮老板内参 大鱼君 /文
上周末,有几位老板前来咨询,并提出了他们现在遇到的股权问题。我挑选了3个最典型的案例与大家分享。
1.合伙人找我要工资,我要不要给?
< class="pgc-img">>小结
对于刚刚创业的公司,一定要判断出这个股东是把自己当成一位“雇员”,还是一名“合伙人”。
因为这两种身份在公司做事的态度是不同的,雇员做事相对被动,很在意工资;合伙人多以主人翁态度做事,愿意主动承担经济上的风险。
2.想给员工分股,为什么没人愿意买
< class="pgc-img">>小结
在给员工做股权激励时要考虑以下几点:
1、股权激励的时间是否合适?
2、你想要激励的员工是否愿意在企业入股?
3、企业财务是否愿意公开?
4、你设定的股权购买方案,员工是否可以承受?一般企业估值大概在年利润的2~3倍左右。
5、最后思考自己的格局。因为能把股权做成功的老板,都不会太计较个人利益的得失。
3.三人合伙开店,两人投钱
一人既投钱又运营,利润怎么分?
< class="pgc-img">>小结
由于“均分股权”所引发的合伙人决裂案例,屡见不鲜。
最后分享给大家一种“同股不同利”股权方案,可以帮你调节“均分股权”的问题:
首先要设定餐厅的经营战略和目标,并围绕目标,合伙人进行分工,营销、管理、厨房、资金等工作落实到每一个人,之后对个人工作进行阶段性考核。
如果考核不合格,尽管你享有之前约定的股权,但也没办法分到预期的利益。这就是所谓的“同股不同利”,避免了吃大锅饭的现象。
4月18日,北京,《餐企股权设计 · 激励密训营》
第三期,开课倒计时9天
课程内容重磅更新!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扫码报名,小班授课,名额有限
>两天线下集训,237页PPT,教你学会:
>如何分配合伙人股权
>股权激励对象如何选择?股权激励的方式有哪些?
>股权激励后如何考核?如何设定退出机制?
>如何吸引投资,但又不会失去控制权
>企业估值问题
>如何撰写股权合同、融资方案
>如何用股权激励,开出更多的门店,留住更多的人才
........
< class="pgc-img">◎股权合同、激励方案等模板群内共享
>< class="pgc-img">◎ 学员评价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往期课程现场
>主题:如何对已经入股的员工进行考核?
开课倒计时9天
开课时间:2019年4月18~19日
地点:北京(具体地址开课一周前通知)
课程单价:6980元/人
课程咨询:18577346601(微信同号)
· end ·
>cript src="https://lf6-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眼下正值节前消费旺季,餐饮、外卖订单量出现井喷,但随着不少服务员、骑手返乡过节,这些行业出现了较大的用工缺口,不少餐厅和外卖平台也开启了“留人”模式。
成都市一家火锅店的餐厅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客流量的大幅度回升,餐厅用工迎来较大缺口。为“抢占先机”,从去年11月开始,该店就通过多种渠道招工留人。
与餐饮人同样忙碌的,还有外卖配送员,刘德平做这行已经五年了,本来也想回家看看,但随着订单量的增多,公司的补助也多了起来,他选择继续留岗。
李家胜是一名刚刚入职十天的外卖小哥,2022年12月底他听说北京外卖配送运力紧张,了解到骑手的薪资待遇还不错,他也加入了骑手行列。
某外卖平台北京地区城市经理 左申平:今年返乡的骑手比较多,从12月份开始加大了新骑手的招聘,北京从12月份到现在,新注册5万名骑手,部分站点,春节期间补贴可以拿到五千元到六千元左右。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编辑 彭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