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消品讯)近日,第二十届中国饭店集团化发展大会在吉林长白山万达国际度假区举办。会上发布了《中国饭店管理公司(集团)2022年度发展报告》及2022年度中国饭店集团60强名单。
根据2022年度中国饭店集团60强名单,锦江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华住集团、北京首旅酒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居前三。客房数达到10万间以上的饭店集团10家。其中,4家饭店集团客房数超过30万间。
对比2021年度中国饭店集团60强名单,排名前十的饭店集团位次没有变化。第十位的上海亚朵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客房数从8.67万间跃升至10.80万间,客房数达到10万间以上的饭店集团多了一位新成员。2022年锦江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的饭店数突破1万家。
此外,《快消品》了解到,多张新面孔入围60强榜单,例如:中国融通旅业发展集团,以35886间客房位居第21位。仟那酒店集团以7524间客房位居第55位,深航物业酒店公司以6794间客房位居第60位。
本次大会由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主办,来自饭店集团、饭店管理公司、单体饭店的相关负责人以及行业咨询公司、旅游院校等单位的代表共同参加会议。
(Z)
024年6月15日,《中国企业报》集团连锁产业经营研究院与四川锦官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官巷”)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并举行现场签约仪式。此次合作标志着双方将携手共进,共同探索餐饮行业的新发展路径,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优质的用餐体验。出席本次签约仪式的有《中国企业报》集团连锁产业经营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冀阳、锦官巷董事长刘蒙霞、《中国企业报》集团连锁产业经营研究院品牌服务中心主任杨森、《中国企业报》集团连锁产业经营研究院培训中心主任常铭义等。
< class="pgc-img">>据悉,锦官巷成立于2021年,以鲜牛肉串串为主打,结合成都地道小吃,将成都味道与市井烟火进行传承。品牌秉承“只用鲜牛肉,拒绝冷冻肉”的经营理念,严把产品质量关,坚持“现切现串”,为消费者提供新鲜、健康、美味的菜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秉持真诚、务实、精进、利他的核心价值观,坚守长期主义,以初心铸就品牌,以品牌成就发展,致力于成为世界级的鲜牛肉串串火锅。此次与《中国企业报》集团的合作,是锦官巷在品牌发展道路上的一次重要里程碑。
《中国企业报》集团是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主管主办的中央级媒体,以企业和企业家为报道核心,致力于传递中国企业的声音,推动企业与产业的转型升级。集团现已形成独特的以“新闻公信力、大数据支撑力、行业聚集力、企业影响力”为基础的全球化、全媒体、全价值链的产业服务平台。集团连锁产业经营研究院作为中国产业界全生态产业链赋能平台,始终致力于为产业、企业品牌赋能,推动产业标准化进程、促进中国产业高质量发展、振兴区域经济,营造共创、共生、共享、共赢的院企合作新局面。
< class="pgc-img">>此次战略合作的达成,双方将在品牌宣传、市场推广、产业链整合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中国企业报》集团将利用其丰富的媒体资源和广泛的品牌影响力,为锦官巷的品牌宣传和市场推广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双方还将共同探索餐饮行业的创新模式,推动产业链的优化升级。
对于双方的此次合作,锦官巷董事长刘蒙霞表示,非常荣幸能够与《中国企业报》集团连锁产业经营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希望通过此次合作,依托《中国企业报》集团的势能以及连锁产业经营研究院的专业,能为锦官巷的连锁化道路和品牌发展带来更专业的指导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相信通过双方的紧密合作,能够充分挖掘彼此的优势,在连锁产业领域不断创新突破,不仅为锦官巷自身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也为行业的进步贡献力量。
《中国企业报》集团连锁产业经营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冀阳指出,《中国企业报》集团连锁产业经营研究院在推动连锁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探索创新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锦官巷作为一个在串串火锅领域充满潜力和特色的合作伙伴,与集团宗旨有着高度的契合。此次战略合作,研究院将充分发挥在行业研究、战略规划等方面的专业优势,与锦官巷展开紧密合作,共同打造具有影响力的连锁品牌,助力锦官巷实现更大的发展跨越。同时,双方将共同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和市场机会,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的餐饮体验,共同书写餐饮行业发展的新篇章,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天前,上海北外滩来福士开业,内参君前去探店,注意到了一家不太起眼的炸鸡店。
这家叫做“唐扬天才”的日式炸鸡店,其实是曾败走中国的知名日企和民重回中国的试水之作。
日料在中国始终是一个红红火火的赛道,而日企这次吃回头草,有多大胜算?
总第 2786 期
餐企老板内参 王菁 | 文
疫情期间撤出中国
如今想吃“回头草”
“唐扬”在日语中就是“炸鸡”意思,以炸鸡搭配简单的主食饮料,形成小面积的快餐店,客单价在50元左右,在商业体的餐饮业态当中挺独特。在偶然看到外媒消息后,内参君才知道这家“唐扬天才”是什么来头。
< class="pgc-img">>相关报道称,疫情期间退出中国市场的日本知名餐饮企业和民,正在重新进入中国。这次和民以旗下的炸鸡的连锁加盟店“唐扬天才”打头阵,年内还可能拓展到烤肉业态。
据了解,此次和民重返内地市场,是由中国餐饮巨头国际天食集团拿下了主要特许经营权,一周前,唐扬天才首家店铺已经在上海北外滩来福士开业。据了解,此后“唐扬天才”将会持续开店,并开展加盟业务。
< class="pgc-img">>唐扬天才的品牌IP
根据此前的媒体报道,和民是首家因疫情退出中国的日本企业。它于2005年进入内地,陆续在上海、深圳等地开店,主打日式居酒屋业态。旗下的和民居酒屋、饗和民、內亭等品牌曾大受好评,2015年达到鼎盛时期,一度是内地日式居酒屋的第一品牌。
2017年后,本土日料创新品牌纷纷崛起,和民辉煌不再,门店数量一路走低,而疫情则带来了最后一击。
2020年2月份,和民集团发表声明表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其在中国的店铺营业时间缩短,来店顾客数量以及销售业绩都呈大幅下降趋势,加之对疫情平息时间无法预估,将在今春前退出中国市场。同年4月份,其位于大陆的门店全部关闭,一度引发行业热议。
国内市场增长无望
日本餐企争相越洋捞金
努力开拓中国市场的日本餐企并非和民一家。日本快餐连锁巨头泉盛控股(Zensho Holdings)2021年度的海外门店创历史新高,达到了388家店,旗下主要品牌“食其家”在中国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已深耕多年,目前开店速度加快。
< class="pgc-img">>食其家在上海等南方城市发展形势不错
另据报道,该集团的8成利润都由海外市场贡献。
日本经济新闻于今年5月下旬实施的调查显示,日本100家主要餐饮上市企业的2021年度海外新增开店至少达到730家,预计比2020年度增加2成以上。日本食品服务协会的数据则显示,日本国内的餐饮市场2020年萎缩15.1%。由于疫苗接种迟缓,新冠疫情长期持续,目前东京圈仍维持着餐厅缩时营业和酒类限制措施。
另一方面,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的餐饮市场规模在受到疫情影响的2020年,比2019年减少17%,但2021年1、2月比上年同期增长7成。分析人士认为,在日本国内复苏迟缓的背景下,到海外寻找增长空间的日本餐饮企业正在增加,中国正是他们的主要目的地。
日料在内地保持高速发展
但主角早已不再是日企
出于地缘和文化的优势,日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国内增长速度最快的外国菜系。有统计显示,2015年全国日料餐厅的门店数在2.3万家,如今这个数字或已突破8万。
在北京新开业的商业体丽泽天街,内参君注意到,整个商场的日式餐馆达到了6家,而西餐仅2家。6家日料店各自经营着不同的细分品类,有日式拉面、日式烤肉、日式快餐、居酒屋,还有寿司料理,除了味千拉面以外,全都是本土日料品牌。
丽泽天街日料店不少
而放在全国层面来看,日料品类的竞争格局也大致如此,区域性本土品牌层出不穷,不少品牌拓店十分凶猛,如北京的村上一屋、九本,湖北的仙隐小鹿、浙江的山葵家、河南的白石深夜食堂等等。而日本餐企的存在感并不高。
村上一屋导师、投资人郭晓东表示,品牌将自己定位为“国民日料”,这两年立足北京迈向全国,积极发展同时也注意节奏,懂得克制,以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为基石,稳定发展。
在曾旅居日本十几年的极十咨询创始人史远把日料品类的掘金潮分为大致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十年之前,日料品类被港台餐饮人带进内地。彼时日料还披着神秘的外衣,是高端餐饮业态的象征,强烈的差异化让他们很快赚得盆满钵满。日本餐企看到了如此机遇,随即来寻找机遇,在2013年至2018年前后大批入华,形成了日料的第二波风口,和民就是他们当中的典型代表。
日本餐企凭借更加专业、正统的产品,赢得了一时风光,但是日企普遍管理模式传统,决策机制不灵活,产品和品牌不能很好地适应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很快,第三批日料餐饮人迎着风口入局了。
史远说,当下活跃在中国餐饮市场的日料餐饮人,很多并没有长期的日本旅居经历,而是在日本人开的餐厅里工作过。他们既掌握了日料的产品和运营体系,又对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有着天然的敏感,成为了当下日料品类的创新主力。
日料品类受众两极分化加剧
品牌机遇蕴藏其中
在2017年的《中国餐饮报告》中就可以看出,日料在中国餐饮市场的营业额位列第八名,市场占有率高达4.5%,高于除了川菜以外的中国七大菜系。在随后的几年里,日料的增长速度始终很可观,据一位业内人士估计,如果不是因为疫情,国内日料的体量已经超过了8000亿。
体量庞大,巨头不多,这让日料成了一个创新活跃度极强的领域。正因为此,行业人士普遍不太看好日本餐企这次进军中国市场的前途。
作为一个外来品类,日本的日料品牌,在国内的认知程度大多较浅,消费者并不迷信“外来和尚”,相对于品牌,他们更看重产品和综合体验。这两年,全国各级市场的日料消费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趋势。
一线城市做细分
一线城市的消费者早已对日料的概念司空见惯,如同对于中餐的需求一样,细分、专业,甚至小众的日料品类更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兴趣。日式烤肉店需要有专业的肉品和火热的氛围,自助和牛火锅店里菜品少而精,日式拉面则以复杂的汤底展示着自己的专业性,日式居酒屋则需要热情而机灵的店员。
日料的专业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供应链,北京知名日料店大德酒场创始人刘钢表示,疫情的两年让日料品类伤筋动骨,痛定思痛后,他们把精力转移到出品和供应链上,已经走出困境。
“疫情带来的影响是全球化的,那么应对的机制也一定是全球化的。我们会从以日本为主的供应链体系,进化到以全球供应链为基础的采购体系。更广泛,更追求品质和安全性,也更有趣。”刘钢说。
同时,日料店在一线城市也是高端餐饮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单价一再刷新记录,如今有的日料店客单价已高达5000元一位。一位上海的高端日料店负责人对内参君表示,近两年来他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尽管店内的人均消费高昂,却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把这里当“食堂”。
他们不追求什么仪式感,一个人进店不拍照不直播,默默打开手机刷着视频吃完一顿昂贵的晚餐。这样的年轻富裕人群,对于高端餐饮的需求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下沉市场做体验
而在下沉市场,细分常常被视为单调。二三线城市的消费者到日料店仍然是为了追求一种与众不同的异域体验。北上广红极一时的“一人食拉面”等网红日料模式被带到下沉市场后很快偃旗息鼓。
寿司店和居酒屋仍是下沉市场日料店的主角,只是这届消费者已经不再满足于“形似神不似”的日料店,而需要原汁原味的沉浸式场景。白石深夜食堂的创始人窦效谦介绍道,自己的品牌发源于洛阳,为了还原真实的日本街头风情,他反复去日本和上海探店,搜罗海报、挂旗、灯笼,连卫生间都挂满了海报和写真。
充沛的场景细节,结合丰富而有性价比的日料产品,一批像白石这样的本土日料品牌在下沉市场畅行无阻。窦效谦表示,今年底白石的门店将会破百,未来他希望带着在下沉市场磨练出的运营能力,上行到一线城市去试试身手。
小结
日料具有丰富的产品、门店形态,还拥有从几十元到数千元的超宽价格带,堪称餐饮创新的宝库。近几年,日料虽然没有形成如同烤肉、咖啡这样关注度极高的风口,但是其品牌分散、连锁化率低的特性,始终吸引着大量餐饮人入局。
只是从当下中国餐饮行业的活跃程度和对市场敏感度的要求来看,日料当中的创新机遇,将会更多地属于中国餐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