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20日,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消费者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消费者保护法研究中心联合发布《2023年餐饮行业消费维权舆情报告》。报告分析显示,在2023年餐饮舆情中,食品安全问题占比居首位;餐厅品牌中,消费维权舆情数据数量排名首位的为吉野家;饮品品牌中,蜜雪冰城排名第一。
报告在说明中指出,本报告首先对2023年全年资讯媒体有关餐饮行业消费维权舆情信息进行采集,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指标分类,从而得到餐饮行业舆情涉及的主要问题及其比例。在此基础上选取有代表性的餐饮连锁品牌进行舆情信息采集,并进一步细化分析涉及的问题。其将问题分类为,食品安全问题,价格问题,宣传问题,服务问题四大类。考虑到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广泛性,将其进一步细分为,涉及食品质量、食品贮存、食品加工、环境问题、卫生问题、员工培训问题、员工健康证明、经营管理问题八大类。共选取了83家餐饮连锁品牌作为分析对象。
<>>舆情数据显示,在2023年餐饮舆情中,食品安全问题占比80.99%,宣传问题占12.68%,价格问题占5.29%,服务问题占1.05%。食品安全问题高居第一位。在食品安全问题中,反映比较突出的有卫生问题、食品质量问题、经营管理问题、占比均超过10%,其他问题占比也均小于5%。
在餐厅方面,消费维权舆情数据数量排名前十的品牌分别为吉野家、海底捞、麦当劳、塔斯汀、张亮麻辣烫、巴奴毛肚火锅、西贝莜面村、肯德基、85度C、好利来;在饮品方面,消费维权舆情数据数量排名前十的品牌分别为蜜雪冰城、瑞幸咖啡、星巴克、益禾堂、沪上阿姨、茶百道、古茗、奈雪的茶、库迪咖啡、书亦烧仙草。
<>>在案例中,报告点名了去年被媒体报道的蜜雪冰城门店工作人员使用过期乳酸菌,并更改有效期;海底捞服务缩水;“超岛自选火锅”北京合生汇店高钙羊肉卷被检出鸭成分;85度C团购芝士蛋糕,广告视频宣传与实物不符,消费者拿到后只有巴掌大小等事件。同时,还点名了去年被市场监管部门通报的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商家。如: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管局通报,北京品聚缘和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招牌名称:沪上阿姨交通大学店)存在后厨环境不卫生,冰箱内半成品与未经清洗的水果混放,存放食品原料(预包装食材)的房间内同时煮芋头泥、制作酸奶(用酸奶机制作)、煮珍珠,食材与杂物混放问题;北京吉野家快餐有限公司昌平奥莱餐厅因违反食品安全法,其销售的“辣白菜猪肉双拼饭热卤套餐”混入1只蟑螂,而后在执法检查中再次发现43只蟑螂,存在环境消杀不彻底、不干净问题,被北京市昌平区市场监管局警告、罚款6.5万元等。
<>>针对餐饮行业消费维权舆情暴露出的食品安全、食品卫生、食品质量等问题,报告建议相关监管机构要进一步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市场监管部门,应掌握新形势下连锁餐饮企业经营活动的基本规律、经营特点等,采取具体实效的监管措施,加强连锁餐饮企业相关活动的监管,保证餐饮企业健康发展。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薇
编辑/崔毅飞
华社北京8月29日电(记者丁雅雯)滋滋作响的淄博烧烤、红润油亮的北京烤鸭、麻辣鲜爽的柳州螺蛳粉……美食承载着一个城市的烟火气息,是游客了解、亲近一座城市的窗口。
今年以来,多地餐饮消费不断升温,消费活力加速释放。越来越多的地方深挖美食背后的文化故事,推出丰富多彩的“夜经济”活动,适时发放餐饮消费券,培育餐饮消费新热点。
追寻“食”字文化根脉 培育消费新热点
栩栩如生的捏面人,形似花瓣的擀烧麦皮,精美绝伦的面点小吃……在“百味千店妙中轴”北京餐饮文化市集活动上,多家餐饮企业文化传承人向市民展示非遗技艺,追寻北京餐饮背后的“中轴文化”。
北京中轴线诞生于元代,形成、完善于明清两代。“中轴美食”承载着北京百年的历史文化,正成为北京地标美食名片和消费新热点。
图为游人在北京前门大栅栏参观老字号商铺 记者李欣 摄
“登上二楼把什刹海美景尽收眼底。”翻看鸦儿李记·涮肉(银锭桥店)在大众点评上的评价,“中轴景观”也是这家店的一大亮点。“不少消费者在点评的时候,会把银锭桥、什刹海等中轴线景色写进推荐理由,帮我们讲好美食背后的‘中轴文化’,也为我们带来更多关注和客流。”鸦儿李记·涮肉银锭桥店有关负责人说。
全聚德集团在北京前门开设了“全聚德·中轴食礼”新京式文化体验店,并推出了“宫廷范儿”十足的下午茶套餐和京式点心伴手礼,店内经常一座难求,高峰期需排队两三个小时。
“美食已成为不可替代的城市名片。”北京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说,北京餐饮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离不开传承与创新。讲好餐饮故事是打造国际美食之都、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应有之义。
越来越多的地方培育地标美食消费新热点。继淄博烧烤“出圈”后,今年8月,淄博市举办了为期10天的“传齐·淄博2023青岛啤酒节”,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组团“打卡”。“传齐·淄博2023青岛啤酒节”也带动了淄博烧烤相关消费的走热。美团数据显示,8月1日至今,平台上售卖淄博烧烤相关菜品的商家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300%,相关菜品销量增长370%。
“美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在老百姓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近几年,诸如柳州螺蛳粉、北京烤鸭等地方代表美食对文旅消费的拉动作用愈发显现。越来越多的地方追寻‘食’字文化根脉,着力培养消费新热点。”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说。
多举措激发餐饮“夜经济”潜力
“夜经济”是今年餐饮消费的另一亮点。不少城市推出了丰富多彩的“夜经济”活动,适时发放餐饮消费券,培育餐饮“夜经济”新热点。
图为市民在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上乘船游览 记者鞠焕宗 摄
晚7点,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的首钢园已热闹起来,消费者们在灯光下穿梭于琳琅满目的摊位之间,品尝各类小吃。据悉,首钢园今年承办活动超200场,涉及“夜经济”活动超过50场。
8月12日,北京市延庆区四海镇花海山谷旅游季正式启动。据介绍,四海镇将首次举办花海夜市、花海乐园,点亮东部山区“夜经济”。
记者在北京多个商区走访时发现,有不少餐厅从开始营业直至打烊,顾客都络绎不绝。零点,北京簋街上的胡大饭馆依旧门庭若市,叫号声此起彼伏,一派烟火升腾的景象。“今年夜间餐饮消费格外火爆,夜里11点、12点属于用餐小高峰,排队等位情况经常会持续至凌晨1、2点。”胡大饭馆簋街总店有关负责人说。
“年轻一代消费方式的变化、旅游经济的爆发增长,以及今年夏季高温天气是‘夜经济’不断升温的重要原因。预计今年餐饮消费恢复向好态势有望持续。”吴丽云说。
美团高级副总裁张川指出,今年以来,餐饮“夜经济”十分火爆,我国餐饮消费呈现加快恢复态势。
此外,地方餐饮、文旅消费券的发放,也进一步提振了城市烟火气。
今年以来,北京、重庆、大连、海口、岳阳等城市相继发放了餐饮、文旅消费券。“据美团统计,地方消费券发放期间,餐饮商户单店日均交易额和单店日均消费频次较此前两周分别增长33.1%和23.3%;消费券活动结束后两周,餐饮商户单店日均交易额和单店日均消费频次较活动前两周分别增长14.6%和11.2%。这表明,消费券发放不仅能在活动期内激发人们的消费意愿并使商户增收,在活动后,商户及所在商圈的消费热度仍会持续一段时间。”美团研究院有关负责人说。
“受益于一系列促消费政策以及线下消费场景的恢复,餐饮行业持续回暖。”北京烹饪协会有关负责人说。
年的儿童节恰逢周末,全家出动吃一顿大餐成为很多家庭欢度“六一”的必选项。6月1日当天,记者在北京金源燕莎MALL、长安天街等商圈看到,各餐饮品牌紧抓童趣经济,不仅推出趣萌可爱的儿童套餐,还跨界送出各种联名款玩具、提供编小辫等多元化服务,有的品牌为了吸引家庭消费甚至推出了营养丰富的儿童餐让客户免费享用,带动了餐饮消费红火出圈。
免费儿童餐吸引家庭客群
既然是儿童节,推出儿童餐就是最常规的动作。记者看到,不少商家都潜心制作了多款儿童餐,价格从10元至30多元不等,可以满足多种就餐需求。比如,西贝专业儿童餐推出了全新番茄鹰嘴豆牛仔骨套餐并新增爱心小厨奶糕、虾仁鸡蛋羹等单品;海底捞推出39.9元的“熊出没嗨嗨儿童餐”,包括主食、甜品、小吃和饮料;太二酸菜鱼9.9元一份儿童餐,里面有虾肉饺、玉米胡萝卜、西兰花西红柿、鸡翅。
为了体现餐厅的诚意、吸引家庭客群前来消费,一些品牌甚至推出了免费儿童餐。记者在长安天街看到,湘菜品牌兰湘子直接向到店就餐的家庭送上免费的儿童餐,套餐内包含了肉肠海苔饭、虾仁鸡蛋羹、蔓越莓甜糕、水果、乳酸菌饮料等,还有宝宝专享的餐具礼盒四件套奉上;有三小馆则提供免费的奶香馒头套餐,表示没有小孩的客人点餐也会免费提供。
正带着女儿在餐厅吃饭的蒋先生对记者说:“我来这家餐厅吃饭就是因为他们提供儿童餐,食材也是专门为孩子准备的。这样既提高了孩子吃饭的趣味性,也提高了食物的安全性。”
相关数据显示,儿童餐订单量增长迅猛,北京、重庆、成都、武汉的儿童餐堂食消费位居全国前列,46%的家庭在点餐时会选择大人、孩子分开点。多家餐饮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如今餐饮行业更看重家庭客群,尤其80后、90后的宝爸宝妈们希望解放双手,也比较注重营养与健康,因此带动了儿童餐消费的潮流。
“商家其实不太愿意做儿童餐,就怕出力不讨好。因为给孩子吃的东西既要干净安全有营养,不能出差错,还得符合儿童审美,价格也不能太高,但为了吸引客户,就不得不在儿童餐上多下功夫。”一位餐饮从业者对记者表示,餐饮门店若想真正吸引住高黏性、高复购率的忠实客户,需要对儿童餐进行深度研究与开发,推出类型更多、趣味性更强、营养搭配更均衡的儿童套餐,才能准确瞄准家庭用餐市场。
亲子体验活动丰富多元
餐饮是强体验场景,除了高质量的产品之外,有特色的多元化服务也成为吸引亲子家庭的“高招儿”。美团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餐饮行业25岁至35岁亲子消费人群占比近六成,年轻家长更青睐具有高质量陪伴效果的“沉浸式遛娃”新体验。
“六一”当天,记者在金源燕莎MALL看到,正值午饭时刻,到5楼吃饭的消费者络绎不绝,各个店里基本都满座,有的餐厅门口还坐着不少等位的顾客。
“问孩子去哪里吃饭,娃二话没说就要来编小辫。”在金源燕莎MALL的小放牛餐厅,宝妈方女士对记者表示,吃饭前到这儿先找客服小姐姐编小辫,几乎成了她家的保留项目,已经“吃”成了这家餐厅的VIP。在店里,记者看到三四个服务员手脚麻利地忙活着,但排队等着编小辫的小朋友还有四五位,有的小朋友晃着编好小辫的小脑袋手舞足蹈,让爸爸妈妈拍照“打卡”。
记者发现,类似这样靠特色活动出圈的餐饮品牌还有不少,各家餐厅为了给家庭客户带来更好的互动体验,“卷”起了丰富多元的亲子活动:气球玩具、DIY风筝、串彩珠、益智拼图、画脸谱等。“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玩不到”,给小朋友和家长们提供了亲子共娱的美好感受。
联名款玩具火爆出圈
要赢得小朋友们的眼球,当然离不开孩子们喜欢的玩具,尤其是餐饮品牌推出的一些联名款IP玩具,不仅迷倒了很多小朋友,甚至让不少大朋友也纷纷“上头”。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六一”至少有肯德基、麦当劳、塔斯汀、华莱士等9个连锁快餐品牌推出了儿童节联名款及主题周边玩具。比如,海底捞联名“熊出没”推出不倒翁、滑板玩具等;德克士与加菲猫联名,推出加菲猫汉堡发声捏捏乐玩具;麦当劳推出的玩具“麦麦对讲机”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热议,网友直呼“根本抢不到”,“麦当劳对讲机被炒到300元”还登上了微博热搜。
“在餐饮市场上玩IP联名已经成为最常见的营销手段,因其易操作、可控制,还能提高转化率、拉动销售额,因此成为品牌最受欢迎的营销方式。那些颜值高、可玩性强、有广泛IP影响力的玩具,不仅小朋友们喜欢,也能让成年人有秒回童年的愉悦感。”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对记者表示。
不过,火爆的玩具背后也引发了不少烦恼。有网友热议称海底捞儿童节玩具并非联名产品,而是其自己采购的。另外,海底捞推出的一项新的玩具领取规则也引起了不少争议。根据规定,14岁以下小朋友可免费领取玩具,14岁以上的顾客如果想要得到玩具,则需要通过捞币兑换或以9.9元购买的方式获取。这一举措被众多网友吐槽,有网友表示:“说实话,大学生被海底捞吸引的一个原因是他们提供了小玩具,如果不给的话真的很失望。”还有的网友表示“玩具有时也能带来乐趣,并无不可”“成年人也不想长大、想要过儿童节”,部分网友还质疑海底捞顾客福利存在缩水的嫌疑。
对此,海底捞客服人员回应称:“这项新规定正在试点,我们将为14岁以下的小朋友提供一个礼物。如果成年人需要这些物品,可以通过捞币兑换或购买的方式获取,也可以通过参加门店的活动来获得。”
菁财资本创始人葛贤通对记者表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童趣经济仍然是为数不多具有确定性的增长动力。瞄准儿童人群,吸引家长以及整个家庭等相关客群,对餐饮品牌而言可谓是非常明智的举措。但随着各种玩法和设计层出不穷,消费者的心动阈值可能也会越来越高。餐饮品牌如何推陈出新展现亮点、真正戳中家庭客群,还是需要不断深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