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报讯(记者王萍)9月3日, 在2022北京餐饮品牌大会现场,《2022北京餐饮业观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显示,2016年以来,北京线上餐饮订单量逐年提升。今年6-7月,北京线上餐饮订单规模量高于线下餐饮订单规模。
《报告》由北京烹饪协会、北商研究院联合出品。《报告》显示,2016年以来,北京线上餐饮订单量逐年提升,虽然行业曾因疫情按下暂停键,但这期间布局线上成为不少餐饮企业采取的自救措施之一,其中不乏将外卖业务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企业。从商家数量来看,2020年北京线上商家数量高于2019年,从订单量来看,北京线上餐饮已逐步恢复,各个企业开始针对线上外卖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
今年7月,餐饮企业纷纷抓住暑期档进行营销,外加北京发放消费券等举措,起到了拉动消费、提振经济的作用。从订单量来看,今年6-7月北京线上餐饮订单规模量高于线下餐饮订单规模。
根据北京统计局数据显示, 2022年7月,北京餐饮收入924118万元,同比下降11.6%,降幅较6月份大幅收窄19.9个百分点,连续两月维持收窄态势,这也证明北京餐饮业在好转。
《报告》同时显示,截至8月24日,仅建行生活平台参与北京餐饮消费券商户中,正餐、轻餐占比分别约是80.84%和19.16%,累计线上外卖优惠券核销超80万张,涉及订单金额约占24.40%;累计线下堂食优惠券核销超100万笔,涉及订单金额约占75.60%。从线下受理商户来看,发放消费券期间,平台参与消费券活动商户品牌在平台交易笔数、金额均为正增长,正餐交易金额占比约65%。
编辑 王琳
校对 卢茜
新一波新冠疫情的影响下,5月1日起北京宣布全市餐饮经营单位暂停堂食,迄今已过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无论对于食客还是餐饮人而言,这都是一个不能忘怀的五月。暂停堂食期间,餐饮人们想方设法努力自救,诸如“老字号”摆地摊、“网红店”卖盒饭等新闻吸引着人们关注的目光。
< class="pgc-img">>6月6日,北京宣布取消对餐馆堂食的限制,对市民来说,这无异于长期压抑后的释放,对餐饮从业者来说,更是期盼已久的消息。不少人感叹“热闹的北京要回来了”、“北京的烟火气要回来了”。有饭店早早接受了预定,按外卖期间的两倍去备货,就为了在6日零点准时开门营业;有市民凌晨三四点上街排队,希望能享受久违的堂食感觉。
< class="pgc-img">>我叫大牛,是一名在北京求学生活的英国人。北京恢复堂食后,各餐馆面临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在这段时间内,北京的餐饮业都经历了什么?本期《近观中国》,就和我一起去看看吧。
传统小店遇新困难,口碑支撑坚守
离天坛北门不远,有一家门脸很小的豆汁店,尹三豆汁。
< class="pgc-img">>老板尹三是地道的老北京,在这开店已有20多年。在一些人看来味道“奇怪”的豆汁,对于很多北京人来说却早已成为从小到大的饮食习惯。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平日里,店门前的长队从清晨到午后从来就没有断过。
< class="pgc-img">>离天坛北门不远,有一家门脸很小的豆汁店,尹三豆汁。
< class="pgc-img">>老板尹三是地道的老北京,在这开店已有20多年。在一些人看来味道“奇怪”的豆汁,对于很多北京人来说却早已成为从小到大的饮食习惯。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平日里,店门前的长队从清晨到午后从来就没有断过。
< class="pgc-img">>北京宣布放开堂食的第三天,我来到尹老板的豆汁店,却意外地发现依然只提供外卖。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原来,即使开放了堂食,北京政府对于堂食就餐仍有严格的要求,如隔桌就餐,不举办宴席等。如何在顾客的需要和防控政策间寻找平衡,成了尹老板的难题。
尹老板:我怕人多,人多之后政府要规定,得间隔多远才能一个人吃,我做不到,所以我还往后推迟了,得做到疫情防控的标准。可是我要不开,在我这吃十几年的、好几年的顾客要特别失望,所以我也特别为难,确实不好解决这个问题。
< class="pgc-img">>虽然疫情期间豆汁可以外带,也有老顾客支持,但多少还是会给尹老板的生意带来些影响。比如,原来的河北供应商货进不来,得重新寻找京内的供应商,但新供应商不仅涨价50%,还需要自己运货。
< class="pgc-img">>好在还没等申请,政府先主动把房租减免了三个月,这给了尹老板很大的帮助和安慰。
面临冲击逆势而上,只因享受社交饮食氛围
< class="pgc-img">>在中国,火锅不仅是一种广受欢迎的饮食方式,更是一种广受欢迎的社交方式。人们围坐在煮沸的大锅旁,品尝自己选择的调味品,边吃、边喝、边聊,这种轻松的氛围是很多人热爱火锅的原因。
< class="pgc-img">>然而,这也意味着,禁止堂食的防控政策会给火锅店带来更大的冲击。
< class="pgc-img">>70后的司明是王缸钵火锅店的老板,这是一家开在北京的地道重庆老火锅,“缸钵”在重庆话里是“朋友间相互吹牛”的意思。
< class="pgc-img">>司明在年轻的时候就曾涉猎餐饮行业,但后来失意后转了行。直到2011年在重庆遇到王缸钵,司明决定把它带回北京,以合伙人身份,从头开始。
2016年,王缸钵霄云路店在北京开张。6年时间过去,司明直言最难的还是“没有生意”。
司明:对于我们重庆火锅企业来讲,它90%以上的生意来源都是堂食,那么我们也是尝试了一些,比如像外卖,但是火锅确实不适合外卖,它不能补充堂食的损失。
< class="pgc-img">>疫情并没有打倒司明。虽然回归餐饮业的6年里有一半时间都要不断面对因为疫情而产生的种种困难,但他从未想过再次离开。甚至还在2021年逆势而上,在三里屯开了这家新店。每当被问“为什么”时,他的回答总是,“因为喜欢”。
< class="pgc-img">>开放堂食后,同事们在一起庆祝。
司明说,自己原来是个内向腼腆的人,但做餐饮总是要面对人来人往,可以接触到各行各业的人,这种热闹的氛围也帮助自己的性格有了很大改变,人际关系更丰富了。
< class="pgc-img">>而对于疫情的反复对餐饮业带来的不确定性,司明则表现得十分淡定。他表示,很多东西左右不了,自己只能做好自己该做的,百分百配合政府的防控政策,打好这场仗。
“帝都神店”创新求变,疫情停食不停工
胡大饭馆是北京簋街一家非常有名的饭店,被誉为“帝都排队神店”。
< class="pgc-img">>暂停堂食期间,主推小龙虾的胡大饭馆,将“北京加油”字样刻在小龙虾上作为特色套餐出售,火爆出圈。5日晚上11时开始,胡大饭馆门口就已经有顾客在排队等待。
< class="pgc-img">>创新,是这家二十余年的老店得以“长红”的秘籍。
< class="pgc-img">>簋街店的窦亚鹏店长告诉我,在禁止堂食期间,胡大团队仅用了一天时间,就开发出了可供顾客线上下单的微信小程序。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我跟着窦店长来到了门店的后厨。
< class="pgc-img">>胡大的后厨里热气腾腾,禁止堂食期间,厨师团队并没有真的休息,而是在琢磨着怎么能把只能外卖的小龙虾做得出彩。
< class="pgc-img">>厨师长:外卖的情况下,我们会选用相对比较嫩一点、年轻一点的虾,它的肉质更嫩、更有嚼头。
< class="pgc-img">>我观察到从后厨到餐厅还有一个传送带,厨师长介绍说,开放堂食后,传送带一方面可以减少人员的流动,提高安全性;另一方面,也减少员工的劳累强度,提高效率。
< class="pgc-img">>窦店长告诉我,在胡大工作给了自己收入和幸福感,疫情只是暂时的,自己一定会和这个大家庭一同去扛过去。
这两天,北京疫情又发生了波动,我不知道这会给餐饮业带来什么新的挑战。但是,这些人在面对所有这些逆境时表现出的难以置信的坚韧让我相信,只要坚持对生活和对未来的信心,一切都会变好。
< class="pgc-img">>编辑:陈欣怡
京餐饮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启动,推进“美食之都”建设。 北京市商务局供图
中新网北京9月4日电 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2022北京餐饮品牌大会举办,来自政府部门、餐饮上下游企业、驻华使节等共同探讨餐饮行业的未来发展。大会发布餐饮业观察报告,多维度对餐饮业进行深度剖析,记录北京餐饮向着多元化和国际化发展的轨迹。
北京餐饮品牌大会由北京市商务局指导,北京烹饪协会、北京商报社主办,以“未来餐饮破浪而来”为主题,聚焦餐饮企业数字化变革,探索新技术新模式带来的创新举措,促使北京餐饮与国际接轨,推动餐饮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北京建设国际美食之都。
2022北京餐饮优秀品牌出炉
2022北京餐饮品牌大会将上百个餐饮品牌优秀案例分为六组,呈现出最真实、多维度、多角度的北京餐饮矩阵,展现品牌力量。它们分别是:2022北京餐饮十大品牌、2022北京餐饮创新案例、2022北京餐饮社区保供案例、2022北京餐饮十大经济人物、2022北京餐饮十大工匠和建行生活京“橙”美食榜。
主办方介绍,本着专业、公平、公正的原则,大会揭晓的众多品牌优秀案例,经历了企业自主申报、组委会初审、公众网络投票、专家评审等环节,再由组委会对餐饮品牌、带头餐饮人、优质餐厅等进行多维度考量,最终揭晓众多品牌优秀案例。
经过层层筛选,大董、胡大、麦当劳、紫光园、北京华天、肯德基、眉州东坡、东来顺、旺顺阁、永和大王脱颖而出,摘得“2022北京餐饮十大品牌”。“2022北京餐饮十大经济人物”和“2022北京餐饮十大工匠”,不仅传承和延续了北京餐饮品牌大会创办的初心,也向社会表彰这些餐饮带头人的坚守和创新。
2022年北京餐饮界经历不凡,北京市曾暂停堂食36天,期间,多家餐饮企业担负起了保供的工作。本次大会也特意设置了2022北京餐饮社区保供优秀案例。同时,“2022北京餐饮创新案例”也新鲜出炉,希望这些餐饮企业的亲身实践,为餐饮业转型提供新思路。
北京餐饮业的复苏离不开餐饮人的坚守和纾困政策的出台。作为首批“2022北京餐饮消费券”发放平台的建行生活,在大会上发布了建行生活京“橙”美食榜,好利来、呷哺呷哺、西贝、眉州东坡、紫光园、汉拿山、新辣道、莆田餐厅八家餐饮品牌均榜上有名。
围绕新变局探路未来
受疫情影响,北京餐饮企业不断寻找新方向:上线外卖业务、到店自提、直播带货……为探讨餐饮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今年北京餐饮品牌大会围绕提振餐饮消费、餐饮业新变局等热点话题,并针对餐饮业中小微企业如何化解难题进行现场解答。同时,本次大会特意设置“百秒秀”,邀请头部餐饮企业讲述企业的创新故事,为餐饮行业发展提供更多借鉴。
餐饮行业的入局者瞄准的市场更为广阔,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与餐饮业关联。今年大会设置了以“四万亿之外的大生意”为主题的对话环节,邀请餐饮业上下游企业精英进行巅峰对话,做大餐饮+市场。
启动餐饮人才培养 助力美食之都建设
对于餐饮业而言,加强餐饮行业青年人才培养更是对于促进行业升级迭代、增加就业机会以及稳定社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加快全市餐饮业发展,推进“美食之都”建设,北京餐饮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正式启动,旨在进一步提升整个餐饮行业人才质量。
北京餐饮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将充分发挥协会、媒体与金融机构作用,对接餐饮平台、职业院校与餐企,通过职业技能培训、优秀人才表彰、人才故事传播等立体化、多元化思路,提升餐饮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荣誉感,为推动首都餐饮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保障。
为了充分发挥餐饮行业品牌优势与资源,精准落实扶农助农,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本次大会还举行了餐饮企业与相关地区进行产业合作签约。紫光园、西部马华、眉州东坡、金丰餐饮集团与合作机构代表分别进行了现场合作签约,餐饮企业将向这些合作机构定期采购食材。
为扩大北京餐饮业消费,促进平台、企业、行业协同发展,助力企业多渠道拓展业务,北京烹饪协会、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以及餐饮代表就开展“北京餐饮业促消费”“北京餐饮业品质提升”等系列工作达成合作。
大数据剖析餐饮走向
本次大会独家发布的《2022北京餐饮业观察报告》,通过独家数据、消费者调查问卷、热词解读、餐饮企业大佬思考等多形式、多维度对餐饮业进行深度剖析,记录北京餐饮向着多元化和国际化发展的轨迹。
《报告》显示,2016年以来,北京线上餐饮订单量逐年提升,虽然行业曾因疫情按下暂停键,但这期间布局线上成为不少餐饮企业采取的自救措施之一,其中不乏将外卖业务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企业。从商家数量来看,2020年北京线上商家数量高于2019年,从订单量来看,北京线上餐饮已逐步恢复,各个企业开始针对线上外卖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
《报告》显示,在多项政策的助推之下,各品类门店依旧实现稳步增长,其中西餐门店开店数量排名第一,茶饮类紧随其后。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北京餐饮业态稳居首店第一,为提升北京消费影响力、提振经济增长作出了一份贡献。此外,北京餐饮依托数字化,打造了餐饮新模式,不仅提升了业务效率和消费体验,还带动餐饮行业走向新征程,为未来餐饮的雏形提供崭新思路与方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