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不用挑,就吃半天妖!
半天妖(注:济南半天妖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目前在申请注销)成立于2015年,8年开出了1000多家门店。
< class="pgc-img">>虽有明星加持 ,但半天妖还是出事了!
2023年3月,新京报记者进入合肥两家半天妖烤鱼门店卧底暗访,
发现后厨使用的鱼类食材都是冷冻产品,很多鱼解冻后存放过期,仍被端上餐桌,
甚至有门店负责人要求“只要不臭,都能继续用”。
在卧底暗访中,最让新京报记者震惊的一幕,是门店工作人员将已经倒入垃圾桶的涮肚捡回重新加工,再次端上顾客餐桌。
< class="pgc-img">>郑老师了解半天妖,源于其直营合伙模式,
特别是在合伙的对象上,半天妖比市面上的“喜家德合伙模式”、“百果园合伙模式”更进了一步,
即对房东、供应商等外部资源方采取众筹模式,让相关利益方力出一孔,利出一孔。
虽出事,但半天妖的合伙模式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1
合伙模式
半天妖的直营合伙模式=员工合伙+门店众筹。
工商资料显示,半天妖的创始人为万光涛与耿元善,而后者是华莱士早期的合伙人,
因此,他们在创办半天妖时,嫁接并创新了华莱士合伙模式(注:以后有机会,郑老师将分享下华莱士的门店合伙裂变模式)。
具体来说,半天妖门店的股权架构为:
1、开发部门投20%,主要负责门店选址,商品研发等;
2、营运部门投30%,其中店长至少投8%,负责门店的经营;
3、公司总部投20%,负责为门店提供品牌、供应链、物流、技术、原料、市场等支持;
4、众筹股占30%,以外部资源商为主,例如供应商、服务商、房东和一线员工。
通过这套合伙模式,半天妖把利益相关者都拉了进来,包括员工、店长以及外部供应商等,
通过形成利益共同体,
真正做到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把一次性合作变成长久性的合伙,
不仅获得了大量的外部资金,
同时减少了原材料涨价、租金涨价、装修费涨价的风险,降低开店成本。
可谓合伙360度无死角。
< class="pgc-img">>思考
门店工商登记注册为何种类型?这些合伙人都工商显名注册吗?
另外,半天妖总部对所有新门店收取品牌管理费:
在回本前,总部收取2%的品牌管理费,
回本后,这个比例会调整到3%。
而门店盈利后,各方就按照占股比例分红。
问题是,
既然半天妖实行了合伙模式,门店员工就是主人,不是为自己而干吗?
为何员工还使用过期食材、从垃圾桶中回收食材去提升毛利,确保自己可以获得更多收益?
表面看是增加利润,加大分红。
但本质问题是什么呢?
郑老师认为,半天妖至少有两个方面出了问题,
第一是合伙共识;
第二是配套机制。
2
合伙共识
何谓合伙人?
郑老师认为,那些具有共识、共担、共创、共享的奋斗者及创业者。
对照合伙人定义来看,半天妖在合伙模式上具有共担、共创、共享,
但恰恰缺少最重要的环节----共识。
对于餐饮行业,共识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服务上的共识。
例如提升客户满意度、上菜速度、客户体验等;
例如不得使用过期食材、回收食材重复利用、使用地沟油等。
二是经营上的共识。
有两个原则可以把握:
(1)门店赚钱,以不得损害客户的利益为原则;
(2)门店利润,不可赚那些可能影响企业声誉的收入,可谓取之有道。
总之,在服务及经营上要有底线、红线的意识。
三是人员上的共识。
尤其是合伙人选拔上的共识,人选错了努力没费。
例如要成为合伙人,门槛是认同企业文化及价值观,不得损害企业及客户的利益。
可以看出,价值观也是共识的一部分。
但在现实中,合伙人对价值观的认识是动态变化的,可以分为两种情形:
(1)有些合伙人看在钱的份上,表面认同价值观,本质上是排斥的,
如此三观不一致,现有不出事,以后一定会出事。
而门店的合伙人,必然会包括店长或厨师长。
假如他们三观不正,一切向钱看,
成为合伙人就是埋了一个定时炸弹,不知何时引爆?
但最核心的人不是合伙人,难道底下的员工成为合伙人吗?这样的合伙有多少意义?
不得不说,合伙人选拔挺难的。
理论说得容易,但实操当中会遇到不少的窘境及矛盾。
(2)有些合伙人现在认同企业,但随着职务的提升,在利益的利诱面前,丧失了初心,这种情况也比比皆是。
所以,培训、开会、宣导、考试应成为标配,
这点要向我党学习!
当然,更重要是把价值观量化,融入考核当中,让价值观深入骨髓,才是正道。
因为,员工只会做你所考核的事情。
3
配套机制
郑老师认为,合伙模式不是一合就灵的。
合伙模式要落地,配套机制不可少,例如激励机制、分配机制、约束机制及淘汰机制。
1、共识是共创的基础,光有共识不能解决能力的问题。
能力问题,要通过激励机制、分配机制解决。
最终形成员工为自己干的局面。
2、本着激励与约束对等的原则,设定底线及红线,
如果合伙人或员工一旦触犯,无论你功劳有多大,一律开除。
约束机制,其实更多是违反价值观,即违反共识的规定。
于是我们就得到了答案。
半天妖对于出事的门店,处理要及时,
一是门店整顿;
二是公开道歉;
三是开除门店所有合伙人;
四是通报全国其它门店。
真正有水平的老板是不惹事,不怕事。
3、对于业绩不达标的合伙人,果断淘汰,换人也许能盘活一家门店。
实操中,这类退出的对价,一般会溢价。
所谓,菩萨心肠,霹雳手段。
4
总结
1、合伙共识最重要,没有共识迟早要出事。
2、合伙共识表现为战略、产品(或服务)、经营、规则、选人上的共识。
3、合伙要顺人性,合伙本质就是在共识基础上,解决为谁干的问题。
4、合伙模式应服从于企业的战略及商业模式,不能为合伙而合伙,更不能跟风。
5、合伙目的有三个,一是保留现有核心员工,二是吸引外部人才;三是提升企业业绩。
6、合伙不是万金油,合伙不是一合就灵的,它应建立相应的配套机制,例如激励机制、分配机制、约束机制及淘汰机制。
END
开始干餐饮的时候,有个老前辈跟我说过,干餐饮,好的只会越来越好,差的也只会越来越差。因为我们店当时生意不是特别好,当时也比较年轻气盛,就得这句话太过绝对了,难道差的就不能干得好,然后越来越好吗?
< class="pgc-img">>后来我们那个生意不好的店,调整了很多次,也没有把生意做起来,最后也是关了。在餐饮干久了才能体会,不是餐饮差的店越干只会越差,而是很难干好。干餐饮,不是说你昨天干得不好,然后今天自己觉得自己已经干得非常好了,就会有生意,因为给你钱的,不是你自己,而是变化莫测的顾客。
< class="pgc-img">>有个干餐饮的同行,在他的观念里,干餐饮,只要去人流量多的地方,就一定会有生意。所以他就在广州一个人流量非常大的步行街去开了个螺蛳粉店,虽然这里已经有不少快餐和小吃店,包括汉堡,自选快餐,牛杂,鸡排等等的小吃,同时也已经有了几家面馆和米粉店,但都不影响他的决定。
< class="pgc-img">>可能是因为大部分人对于新店开业都会比较好奇,都喜欢尝鲜,所以他开业的时候都出现了排队,生意还是挺不错的,但很快,问题就开始出现了,一周之后,他店里的生意不仅没有了排队,反而是消费的顾客越来越少。
< class="pgc-img">>你可能觉得是大环境不好,或者是进入了淡季,但就在他对面的一家重庆小面,生意却是火爆得不行,这个重庆小面在这边开了都有两年多的时间,听说一开始生意非常糟糕,只是不知道后来是怎么回事,生意是越来越好。
< class="pgc-img">>有人说是他们家的分量足,而且好吃,所以口口相传,才会有今天现在的生意情况。而开螺蛳粉的这个同行,似乎却是相反的,产品上可能是出现了问题。导致顾客消费了之后就很难有复购,而这个时候来调整产品,似乎都已经有点晚了。
< class="pgc-img">>他开始做活动了,都没有太明显的效果,用它自己的话说就是,看着路上来来往往很多的顾客,都往别人家去了,就是没有多少进来他们家消费的。顾客从来都不是平均分配,尝鲜过后,顾客就已经知道,哪个是要避坑的,哪个才是适合他的。你们说呢?
哥干餐饮这些年,经历过合伙人的分道扬镳,也见过身边朋友和合伙人反目成仇的闹剧,但我始终认为,在餐饮行业合伙做生意本身没有错,想把生意做大、做成规模也必须要学会和别人合伙。
而合伙的难点在于能否找到合适的合伙人、以及合伙之后如何相互约束。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在我认知里合伙要注意的六点,这六点都做好后,起码能保证你合伙不吃大亏。
合伙人要“臭味相投”
顾名思义,“臭味相投”指的是合伙人之间思想、观念都合得来,我觉得这点是决定两个人或几个人能否合伙干餐饮的最最重要因素。
因为餐饮行业的合伙人基本每天都呆在一起,经营中有大量的问题需要互相讨论,在这过程当中,如果合伙人的价值观不一样、沟通不同频,那么必会出问题。
所以在合伙做生意前,就要先考察你的合伙人和你思想是否统一,起码要在你们讨论生意大方向时,相互间沟通顺畅,且没有特别大的争论。
所有合伙人必须都出钱
关于这点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但凡合伙做生意,就要有利益上的绑架,只有大家都出钱了,才可能都对这个生意上心。
否则的话,某个人不付出任何成本就拿到股份,那他在生意遇到困难时,随时可能编个理由开溜,千万别信合伙人在合伙前期那些“甜言蜜语”,要知道生意一旦出点问题,人性根本经受不住考验。
另外也提醒大家一下,在餐饮行业的合伙,就不要搞什么技术入股、资源入股,因为那些所谓的技术、资源,本来就是每个人能合伙做这件事的必要条件,你细想想,一个人如果技能和人脉啥啥都没有,那他凭啥跟你合伙?既然是必要条件,那就没有理由把它作为股份的谈资。
合伙人之间要互补
所谓的互补包括能力互补,比如一个人擅长产品研发、一个人擅长餐饮营销、另一个人擅长店面管理;也包括性格互补,比如一个人注重战略、另一个人注重细节等等。
这样互补型的合伙人,是能相互之间弥补对方短板的,在生意上互相造就,才有合伙价值。而有的合伙,在我看来真的不如自己单干,举个例子,我见过最离谱的合伙是两个厨师从饭店出来后一起做生意,两个人都疯狂迷信于产品,每天把90%的精力就花在研究产品口味上面,别的啥都不懂,店面营销、服务都交给别人来把关,那这种合伙有什么意义呢?
合伙前必须签合作协议
亲兄弟明算账,这点大家一定要切记,只要想合伙,就要先签合作协议。而且合作协议里必须包括几个要素:(1)出资比例,(2)分工,(3)分红比例,(4)亏损承担比例,(5)退出机制,(6)店面资产分配,因为谁也不能保证店面一定赚钱,丑话都要在合作协议里写清。
关于合作协议,前期绝对不能图省事就搞个什么口头协议,我见过太多前期不签协议,后期扯皮的案例了,大家如果不会写合作协议可以和我沟通,我这边帮大家提供下模版。
要分开资金股和人力股
资金股很好理解,就是花钱买了股份,这里重点给大家解释下人力股。几个人合伙搞餐饮,肯定是有个人要在店里盯着的,否则大家都只出钱不出力然后店长外边请个,生意可能做好吗?既然有人在店里盯着,那他自然要比其他人多拿些股份,因为他比别人辛苦得多,这就是所谓的人力股,关于人力股怎么算、以及定多少合适,我给大家一个换算机制:
好比三个人合伙,两个人分别出资40%,一个人出资20%,而出资20%那个人每天负责盯店,其他两个人只负责店面的外卖运营和营销。那么就可以把股份里30%拿出来作为人力股,盯店那个人获得人力股的80%,另外两个人分别获得人力股的10%。最终盯店那个人股份为20%*(1-30%)+80%*30%=38%,另外两个人股份为40%*(1-30%)+10%*30%=31%。
但注意一下,人力股的分红一定要在投资全部收回后再开始,否则的话,很可能会因为合伙人回本周期不一致而扯皮。
全是餐饮小白,就不要合伙
这点我最后来说,主要是给那些有着满腔热血、想在餐饮行业成就一番大事业的小白们泼冷水的。
大家要清楚,搞餐饮创业,基本是9死1生,而夹缝中能生存的,都是行业里摸爬滚打多年的老炮。对于餐饮小白来说,创业就是10死0生,所以这里真的提醒餐饮小白们,亏钱自己亏就好了,当买个教训,拉着自己身边的小白朋友一起合伙创业,很可能最后不止亏了钱,还丢了朋友。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这些,后面会继续给大家分享餐饮营销、外卖运营、及行业分析方面的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