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拱墅核心区的小凤凰,对杭州拱宸桥一带的商业可以说是略有精通。最近,小凤凰发现一处沉寂了两年半之久的商场,似乎终于要开业了。
那就是位于小河路的商业综合体中童·巴比尼,新明集团当初表示要打造“杭州首个儿童主题综合商业综合体”。
2016年,该综合体进行了铺天盖地的宣传推广,在同年7月的项目招商会上,声称有近300家孕婴童企业、品牌商家参加。也有新闻报道该综合体将在2017年开业,但是,直至其酒店式公寓部分(绿城运河郡)交付,巴比尼依旧未开业。
最近,小凤凰听说巴比尼在今年10月1日终于要开业了。小凤凰一行人,在38度的下午,实探了中童·巴比尼。
现场的情况并未如2016年所说的,有许多儿童游乐项目、中高端餐饮品牌的入驻......
01
施工中,超市、购物中心依旧是毛坯
新明商业中心位于拱墅区小河路707号,分为商业部分和酒店式公寓。商业部分是中童·巴比尼,总体量约16万方,酒店式公寓共8万方,即绿城·运河郡。
综合体东面为京杭大运河景观,南面为运河游船码头,西邻小河路,北接运河城市景观带。除了周边1公里范围内未规划有地铁,地理位置和生态坏境十分优越。
中童巴比尼属于开放式商场,商场大部分还在施工中。
小凤凰到达现场时,看到商场方的施工人员,在对商场楼梯、地面进行施工,也有不少已招到商的店铺在施工。
从鹿角巷开的小门往里走,商场里还是一片毛坯的状态,杂乱地停了一些电瓶车,地面还有碎玻璃。
天花板上管道还外露着。中庭部分,地面上铺了一整道蜿蜒的瓷砖,瓷砖表面积满了灰。
走道里,堆积了施工残留的垃圾,墙边放了一些物料,表面也挤满了灰尘,像是被搁置了很久。
据了解,地下一层签约苏杭情超市,计划将于8月28日正式营业。
苏杭时代超市连锁有限公司,总部在江苏昆山,2008年5月成立,注册资金2100万元。
苏杭情连锁超市是以苏州区域乡镇市场发展为中心,开设“苏杭时代”综合性卖场、苏杭汇生活社区店等多品牌零售业态。
小凤凰来到地下一层,看到部分吊顶已经完善。
再往里走,可以看到有施工人员在施工,地面用麻布覆盖遮挡,安全出口的指示牌已经挂好。
02
招商陷困,人流缺少
从招商情况来说,商场四层基本没有招商,三层的招商也比较少。
此外,一层、二层位置相对较好的商铺也已经有商家入驻,如精锐教育、英孚青少儿英语、瑜伽、婴幼儿游泳馆、ABC国际亲子游泳、乐高编程启蒙、棒棒贝贝、少儿美术等。
零售则有进口零食零售、便利店,便利店侧面张贴了运河郡以及车位出租、出售等信息。
运河郡以及商场一层的商铺 摄/小贾
其他餐饮店,有日料店也有四川火锅,其他的都是相对接地气的餐饮,如东北盖浇饭、湘菜、小龙虾,永和豆浆、正新鸡排。
据小凤凰观察,所有商铺里,生意最好的要数正新鸡排了。
培训机构里,大部分在装修,有那些已经装修好的,还未开门营业,也有少部分已经开始营业了。
小凤凰采访了正新鸡排的商家,小哥表示,目前商场还未正式营业,现在开业都是不算房租的。
在小凤凰晃荡的一个下午,看到有零零星星几个家长带着小孩,从不同的培训机构里出来。
小凤凰做了随机采访,一位带着小女孩的妈妈表示:“如果是主打儿童的,我希望也能有妈妈们逛逛街买买衣服的服装店。”
另一位妈妈则表示:“这边目前人比较少,送来培训机构上班的小孩也少,所以老师辅导会相对有针对性,这个我们是高兴的。但是平时我们主要在拱宸桥一带活动,拱墅居民的生活习惯似乎比较喜欢待在运河广场那边。”
从小凤凰的走访来看,目前出租比例远小于待招商比例,一排并不显眼的商铺竟没有一个商家入驻,一整排都是全新的。
随处可见招商广告,包括商场招商以及孕婴童购物中心招商。
03
中童巴比尼能开起来吗
与巴比尼仅一条步行街之隔的运河七区,商场业态以儿童+餐饮+共享办公进行布局打造的,跟中童巴比尼有些相似。
小凤凰进行了走访。
运河七区也是一家开放式综合体,一共四层,一层分布了一个西餐厅与一个酒吧,以及运河游客服务中心也在商场内。
二层和三层则分布了一些餐饮和培训机构,四层是WE+酷窝,这是一个共享办公空间。
小凤凰采访了一位在WE+设立了办事处的小哥,该小哥表示:“我们平时中午一般都是在商场里吃,也差不多吃了个遍。附近也很少有吃饭的地方。对面居民区楼下的商铺也很少有餐饮店。”
问及这家商场平时人多吗,小哥告诉我:“这边其实比较冷清,附近的居民都喜欢在拱宸桥那一带活动。也有散步的居民,喜欢从这边走一圈,再回到运河。真正来这里吃饭的挺少的。”
小凤凰之前在湖州街51号上学,也来过运河七区边上的比高电影院,但是大部分时候会选择运河上街,或者更远的城西银泰。(那个时候远洋乐堤港和大悦城还没开业)
当我问及小哥是否知道旁边的商场要开业时,小哥表示并不知情。只知道目前,那边的商场里只有一家永和豆浆是可以吃早饭的。跟我指了指永和豆浆的方位。
对比中童巴比尼的业态,不自觉有些相似,而且中童巴比尼并没有办公写字楼,能为商场输送消费力。
04
现有亲子商业体过得并不好
事实上,以亲子消费为主打的商业综合体在杭州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滨江板块的中南卡通城、城北板块的太阳城、古墩路沿线的同人广场,还有转型后的娃哈哈娃欧商场都是。
但这几家在儿童业态上花尽心思的“老前辈”的现状似乎更能说明儿童亲子并不是百试百灵的。
先从离中童巴比尼最近的商场太阳城说起,该商场门口有餐饮,儿童教育以及娱乐休闲。但是这里,许多商铺都关门了,除了地下一层的世纪联华超市,其他都显得人气不足。
滨江的中南卡通城,虽然在儿童、动漫主题方面有着同行没有的产业优势,地理位置优越,但是商场里人气并不旺。一楼的大部分游乐设施空无一人,一些工作人员坐在椅子上打盹。
古墩路沿线的同人广场最初招商时,也号称“全国首个儿童城”,将成为杭城家长一站式的早教、购物、餐饮、娱乐、休闲天地、儿童的欢乐体验中心。但也已经在近几年转型了,一楼沿街的店面是健身房,只有少部分儿童教育机构入驻。
其实,运营和打造儿童业态,差异化很重要。
在每家主打“儿童业态”的综合体,都捆绑餐饮和部分服务业态,比如超市、影院等。
关键在于这些业态的配比是否恰当,一方面通过儿童消费带动家庭消费,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成人消费,比如有特色的餐饮、轻食,联动儿童消费,形成良性循环,达到有善经营。
标题:海底捞、太二酸菜鱼、喜茶等中式餐饮品牌加速“走出去”——
熟悉的中国餐饮品牌把店开到了海外
近日,海底捞菲律宾马尼拉的门店前,消费者在排队等位。肖 海摄
小肥羊在柬埔寨的门店开业首日。白 笙摄
太二酸菜鱼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门店。王 明摄
担心在国外品尝不到“熟悉的味道”?如今,国内走红的不少中国餐饮品牌把店开到了海外:奶茶店落地迪拜、埃及,喜茶、蜜雪冰城等茶饮品牌把竞争从国内延伸到国外;火锅品牌进驻美国商场,海底捞、小肥羊赢得众多食客的喜爱。
中国餐饮品牌“出海”,体现了中国餐饮产业实力增强、品牌意识提高,也有助于更好地传播中国饮食文化。
“出海”提速,中餐品类更丰富
把现切的羊肉、红润的鸭血、嫩绿的叶菜一口气“扔”到冒着热气的锅里,几秒后捞出蘸上混着蒜末的麻酱,一场味蕾盛宴在火锅店里上演。“我经常不蘸料直接吃,鲜切羊肉超大片,特别满足。”美国人杰西在新泽西州读大学,是小肥羊火锅餐厅的常客,比起麻辣火锅,他更喜欢小肥羊的滋补原汤锅底,既香又不刺激。
火锅是最受外国“吃货”喜爱的中国美食之一。从“中国城”到大商场,越来越多的中国火锅品牌走到海外。截至今年3月底,特海国际在国际市场共经营119家海底捞火锅餐厅。呷哺呷哺2023年在新加坡开出海外呷哺呷哺火锅首店。朱光玉、蜀九香、谭鸭血等火锅品牌也在积极布局海外市场。
中国奶茶品牌也从亚洲开到了大洋洲。2023年底,喜茶美国首店在纽约百老汇正式投入运营,开业首日销量超2500杯。2023年8月起,喜茶在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的核心商圈接连开出当地首店。同年,蜜雪冰城宣布进军日本和澳大利亚,悉尼首店开业第一天就实现了2.4万元的营业额;奈雪的茶在泰国开设了分店;茶百道首家海外门店落地韩国首尔。
“我在荷兰生活了6年,刚来这边的时候,既喝不到正宗的奶茶,也吃不到好吃的火锅。好在这几年荷兰的中国餐饮品牌越来越多了,尤其是火锅店多了,作为重庆妹子我可太高兴了!”在荷兰鹿特丹工作的罗女士说。
不少经常出国的人发现,国内走红的中国餐饮品牌开到了海外,在国外品尝地道中餐越来越方便。“我们刚从迪拜旅游回来,一共玩了5天,后面3天都在中餐厅吃的。”辽宁大连人小孙说,迪拜的中餐选择非常丰富,有海底捞、鼎泰丰等连锁店,就连奶茶店都有好几个熟悉的牌子可选。
出海中国餐饮品类更加多元化。正餐、快餐、休闲餐、小吃等细分业态的头部品牌都在积极布局海外,咖啡、新茶饮、火锅、烤鱼、麻辣烫等众多品类百花齐放。2023年,“鱼你在一起”宣布在纽约、迪拜等地布局加盟门店;正新鸡排海外签约新增34家门店,日本东京新店开业当天营业额超1.5万元。今年以来,先后有杭州餐饮品牌外婆家在美国纽约开出首店,主打台州菜的新荣记在日本东京开设第一家海外分店等,品牌品类愈加丰富,并向高端精品菜扩展。
从唐人街里的特色小吃,到高档中餐馆和连锁品牌,中国餐饮品牌不仅走出了中国,也走出了唐人街、中国城,更加融入了海外市场,让“中国味”飘得更远。
擦亮品牌,做有品质的中餐
中国餐饮品牌为何近年密集“出海”?
政策红利释放,让企业“走出去”更有底气。今年3月,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中餐“走出去”。支持餐饮经营主体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加强与重点国家和地区在检验检疫等领域合作,积极推动中餐厨师赴境外从业,支持餐饮原辅料等进入国际市场。
“‘出海’也是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对本报记者表示,2023年全国餐饮收入5.3万亿元,同比增长20.4%,同年新增餐饮注册量300多万家,形成一批“万店”品牌,市场竞争较为激烈。许多企业在门店布局方面已经达到了天花板,为进一步增加营收、提升利润,企业的“出海”需求愈发强烈。
品牌意识增强、产品实力提升,是中国餐饮品牌“出海”的坚实基础。近年来,海外的中国餐饮连锁店越来越多,这体现出中国餐饮企业的品牌意识在增强。九毛九集团旗下的太二酸菜鱼品牌已在亚洲、北美等多个地区开设门店,其有关负责人表示:“集团致力于在现有市场深度挖掘潜力,通过增加门店密度,深化品牌影响力,并与海外顶级品牌及供应链伙伴建立战略合作,共同探索新市场,推动品牌与当地文化的深度融合,如结合餐饮与零售、文化体验等创新业态,为品牌注入更多价值。”
专家指出,如今的中国餐饮品牌“出海”不仅指到海外开店,更要树立品牌,做有品质的中餐,擦亮中国餐饮品牌,借由中国味道传播中国文化。
近日,一名中国小伙在美国海底捞店内表演川剧变脸的视频在网络上走红。穿着川剧服饰的中国小伙邀请正在就餐的美国消费者碰一下自己的脸谱,瞬间变脸的精湛技艺令对方惊叹,成为文化交流的生动例证。在海底捞海外门店里,你还可以听到最热门的中国流行歌曲,欣赏到“甩面”表演。海底捞有关负责人说:“海底捞的品牌文化建设依托于川派文化的底蕴。通过川派火锅、温馨服务、川剧变脸以及融合中国功夫元素的捞面表演,海底捞不仅在味觉上,也在视觉上向国际社会传播了川派文化,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当前中国餐饮在海外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弗若斯特沙利文公司发布预测,到2026年,海外中式餐饮市场规模有望达到近3万亿元人民币,仅火锅品类就有望超过2000亿元。
中国餐饮品牌“出海”的脚步仍在加快。百胜中国中国餐饮品牌未来计划在欧洲和东南亚拓展尚未进入的国家,在北美进一步扩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杨国福集团德国团队计划在2024年完成德国20家门店的扩张,并延伸到欧洲多个地区。
挑战不小,但增长空间大
近年来,中国餐饮品牌“出海”速度加快,面临的挑战也不小。
众口难调是一大挑战。一方面,有中国留学生认为“味道还是比不上国内那么纯正”。另一方面,部分外国人不能接受太过辛辣或带有特殊味道的食物,如螺蛳粉等,中国常用的调味品如麻椒等被部分国家列为药材难以出口。
这就要求企业实施本土化策略。朱丹蓬分析,“出海”企业应根据所在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优化调整,根据当地饮食文化进行产品创新。“肯德基来中国卖起了豆浆油条,‘走出去’的中国餐饮品牌同样要根据当地人的饮食习惯做适当调整。”他说。
九毛九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口味偏好与饮食习惯,对菜品进行适应性改良,使之既能保持川菜的地道风味,又兼顾了各地消费者的口味偏好,实现了与当地市场的深度融合。”
人才短缺,是餐饮品牌“出海”面临的又一大挑战。
中餐连锁品牌相较于西式快餐品牌,对厨师、服务人员的需求量更大。据法国信息台消息,法国酒店餐饮业在各地有大量工作岗位需要填补,估计至少有20万至30万的岗位缺口,即便有餐饮企业提薪近20%、为员工每年提供7个星期的带薪年假,但仍然招不到足够的人手。这也是“出海”中国餐饮品牌遇到的共同难题。
不仅难招人,成本还高。据悉,在国内开店最大的成本是原材料及易耗品,在海外则是员工成本。餐饮服务业需要雇佣大量的服务人员,部分海外国家的人力成本比国内更高,这对企业的运营能力无疑是一大考验。
不过,近年来在国内运营良好的中餐连锁品牌对“出海”还是很有信心。有业内人士指出,尽管面临人工成本高、供应链建设难等问题,但海外门店客单价较高,只要品牌塑造得力、市场拓展有效,可以较好覆盖成本。总体而言,“出海”仍然具有较大增长空间。
专家指出,对中国餐饮品牌来说,海外华侨华人和留学生是其最大最稳固的客源。但要想进一步增强中国餐饮品牌影响力,需要吸引更多外国消费者。百胜中国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当前中国餐饮品牌标准化和品牌运营能力已有质的提升,经过长期市场培育,海外消费者对火锅已经形成了普遍的认知和接受度,以火锅作为领军品类使得中国餐饮品牌在海外客户中的推广具备了基础,国际中餐市场受众正逐步扩大。 (记者 徐佩玉)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海叔聊经济工作室】
“一条城中心的步行街,可以看到同一品牌两三家餐饮连锁店”
“热闹的商圈,品牌小吃店分布很密集
“去偏远地区出差、回到县城老家,发现熟悉的连锁店多起来了”
……
海妹和朋友聊天,发现大家有个普遍的感受,就是身边的连锁餐饮多了。
不查不知道,截至去年底,中国“餐饮品牌万店俱乐部”成员已增至6家,5000家店以上规模品牌门店数量稳定增长,更多企业在向万店规模进发。“万店”意味着啥?是如何实现的?
“小吃小喝”撑起连锁门店半边天
从特色小吃、中西快餐到休闲饮品、面包甜点、火锅烧烤……出门逛个街,会发现连锁餐饮门店星罗棋布。
“餐饮品牌万店俱乐部”成员有哪些?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美团发布的《2024年中国餐饮加盟行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去年,肯德基和瑞幸咖啡门店数量破万,截至去年底,“餐饮万店俱乐部”共有正新鸡排、绝味鸭脖、蜜雪冰城、华莱士、肯德基、瑞幸咖啡6大成员。
除了6 家万店连锁品牌之外,更多企业在向万店规模进发。截至去年底,门店数在6000 家以上的有古茗、茶百道、沪上阿姨鲜果茶、书亦烧仙草、益禾堂、甜啦啦、塔斯汀、紫燕百味鸡、杨国福麻辣烫、张亮麻辣烫等品牌,进击万店连锁的第二梯队呼之欲出。
看主营类别——“餐饮品牌万店俱乐部”的6大品牌主要分布在小吃、快餐和饮品类别。《白皮书》显示,2023年,主要餐饮品类连锁化率位列前三的依次为饮品店、面包甜点和国际美食,分别为49%、30%、28%。可以说,“小吃小喝”撑起连锁门店半边天。
看空间分布——2023年,55%的连锁餐饮门店布局在一线和二线城市,44%的门店布局在三四五线城市。与2021年相比,三四五线城市相应提高了1.7个百分点。“随着餐饮品牌市场扩张步伐加快,会有越来越多连锁门店布局中小城市,三四五线城市为餐饮品牌提供了广阔的增长空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名誉会长裴亮说。
“抢身位”,连锁化率稳步提升
去年12月15 ,肯德基在中国的第1万家门店——京杭大运河餐厅在浙江杭州正式开业。仅去年一年,肯德基中国门店净增长1200多家——这相当于平均每不到8个小时,就有一家肯德基新店在中国开出。
“品牌一直在不断加快开店的速度,净新增店数过去5年平均年增长达到22%,未来几年我们都会保持在1200家以上。”百胜中国相关负责人介绍。
餐饮万店,究竟意味着什么?
这首先要放在餐饮行业大盘中来看。
2023年,中国餐饮业总收入同比增长20.4%,达到5.29万亿元,首次突破5万亿元大关。同时,餐饮业连锁化率达到21%,比上一年提高2个百分点。“如果说20%的收入增长凸显了餐饮市场景气的回暖,21%的连锁化率则折射出行业发展质量的提高。”裴亮说。
对餐饮企业来说,万店规模,则意味着品牌影响力与竞争实力。在食品安全、运营效率、产品和服务创新、科技与数字化应用等诸多方面,连锁企业依托规模经营,比单体门店具备更多优势。目前,一批餐饮品牌正向万店目标迈进。例如,有茶饮品牌门店数量超过9000家,距离万店仅“一步之遥”;不少餐饮企业提出明确的开店目标,有的直接打出“万店计划”,不断抢占市场。
分析认为, 当前餐饮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已经来到了“抢身位”的阶段,不少餐饮企业正试图通过规模化扩张来巩固市场地位。
加码市场,品牌“各显神通”
那么,“万店”是如何实现的?换句话说,为什么能开这么多店?
一方面,中国大市场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近年来,中国餐饮行业快速发展。2006年,餐饮业收入突破1 万亿元,此后的2011年、2015 年、2018 年、2023 年分别迈上新的万亿元台阶,如今已经突破5 万亿元。随着行业发展,餐饮门店也快速落地生根,从一二线城市到县城小镇,各式餐饮店成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连锁品牌“各显神通”,不断赢得市场。
——有开放的合作模式。越来越多餐饮品牌选择协作面更大、资金成本压力更小、发展速度更快的加盟模式,加速了开店的步伐。
——有灵活的运营策略。旗舰店、精选店、迷你店、快闪店,同一个品牌的连锁店可能有多副面孔。丰富的店铺种类,正是品牌灵活运营策略的体现。比如一些品牌会通过独立的品牌卫星店,专做外卖生意,降低规模化扩张中经营选址的压力。
总的来看,万店是中国餐饮行业高度发展的产物,对品牌来说也意味着新的起点。“以‘万为始,希望到2026年,能让肯德基的美食和服务覆盖中国超7亿消费者,人群规模实现50%以上的增长。”百胜中国首席执行官屈翠容说,肯德基中国跑出万店规模、锚定更大目标的背后,是品牌长期加码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海妹就聊到这里,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内容,欢迎关注2024年7月2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期编辑:白天亮、聂传清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海叔聊经济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