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y Walk到City Warm,当代年轻人不仅能在夏日的城市漫步中“潮”起来,也能在冬季的宅家消费中“燥”起来。大雪节气过后,除了滑雪、温泉等传统户外消费项目兴起,以火锅、烧烤、麻辣烫、暖饮等为代表的外卖“暖消费”也在各地相继升温。凛冬时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与三五好友宅在家里“围炉煮茶”,品尝“外卖小火锅”,宅家消费已然成为冬季的消费新潮流。
冬日“暖外卖”受到消费者欢迎 宋伟 摄
来自美团外卖的数据显示,12月以来,南京的火锅、麻辣烫、烧烤、暖饮等品类的外卖点单量持续攀升,售卖“冬日美食”外卖餐品的商家也不断增多。其中,线上售卖火锅外卖餐品的商家数量,同比去年增长了17%,特别是近期降雪后,火锅、麻辣烫等外卖销量大增,相比降雪前分别增长40%和20%。晚9点之后的夜宵时段,成为冬日点外卖的黄金时间。
骑手配冬日美食送夜宵 宋伟 摄
为持续促进冬日外卖“暖消费”,外卖平台开始推出“冬日美食”特惠活动。据介绍,在2023年12月8日-2024年1月14日活动期间,用户进入美团App“外卖频道”或者美团外卖App,通过搜索关键词“冬日美食”,即可进入线上活动会场,在顶部美食到家频道领取39-10元大额红包,火锅到家频道抢100-50元大额红包。
外卖平台推出“冬日美食”特惠活动
本次消费券适用于全品类,以及火锅、奶茶、烧烤、小吃等餐饮外卖,消费者在线上领券后,消费券会自动放入用户账户。
餐饮商家冬日应季餐品销量增长 宋伟 摄
伴随社交媒体和数字化生活的深入发展,除了消费者冬季宅家消费能直观感受到的便利性、时效性外,连接餐饮商家及消费者的外卖“暖经济”,也为城市注入消费新活力。业内专家表示,冷空气带旺“暖经济”,维持消费市场热度,既要满足当下需求,又要培育更多消费热点。随着气温降低,火锅、热饮等餐饮消费需求会增加,此时外卖平台联合商家,针对这些消费领域适时推出优质商品和服务,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并带动餐饮商家售卖增长,促进消费市场繁荣。
专家指出,“冬日消费”是阶段性消费热潮,随着冬去春来、气温回暖,人们的消费需求又会有新的变化。对于维持消费市场热度,要多维度发力,培育更多消费热点。进一步创新线上线下消费场景,更好地激发消费意愿。进一步优化消费供给,不断丰富产品品类,提高产品与服务质量。
通讯员 多多
视网消息:随着冷空气来临,多地气温持续走低,御寒用品、取暖设备的销量一路飙升,来看记者在北京市场的走访。
在北京多家大型超市和家电卖场,御寒用品、取暖设备都进入热销期,这家家电卖场的工作人员介绍,上一周,店里取暖设备的销量环比增长50%以上。
记者了解到,今年的取暖设备更加多元化、细分化,有专门针对脖颈的发热围脖,有取暖桌、暖菜板、暖鞋器等特色产品,颇受年轻消费者青睐。不过,传统的油汀、暖风机、电热毯等仍是当前热销的主流产品。
数据显示,11月份以来,某家电卖场全国线下暖风机销量环比增长410%,踢脚线取暖器销量环比增长525%,油汀取暖器销量环比增长670%。此外,某电商平台上,暖鞋器、发热围脖、水暖毯、电暖桌等新型取暖设备的销售额环比增长超过一倍。
北京:火锅、温泉消费受青睐
除了御寒用品热销外,火锅店、汗蒸馆、温泉等场所也迎来了消费热潮,继续来看记者的探访。
记者在北京一家火锅店看到,很多顾客正在排位等号,自从上周气温骤降,这样的排号场景司空见惯,一般下午五点以后就需要排队,就餐人数较上个月至少增长一倍以上。
除了火锅店,汗蒸馆、温泉等场所也受到消费者青睐,特别是一些能提供餐饮、儿童游乐项目、影音设施的温泉场所以及室外温泉更抢手。
北京某温泉酒店总经理刘玉婷:年轻家庭占我们整个客群体的70%,日均客流量差不多500(人次)。
数据显示,11月份以来,全国火锅堂食相关订单量同比增长超150%,“温泉酒店”的相关搜索量同比增长120%,其中北京地区汗蒸馆订单量同比增长158%。
浙江义乌:取暖产品海外订单大增
不仅国内的“暖消费”快速升温,在浙江义乌,取暖产品的海外订单也大幅增长,迎来国外客商的集中采购潮。
在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家主营暖手袋的店铺里,来自约旦的采购商弗阿德正在采购一批插电的暖手袋。这些均价10元—20元的产品在中东市场非常受欢迎。
为了拓展海外市场,一些商户在产品设计上进行了细化,比如这款卡通造型加上厚实的仿兔绒,使得产品兼具可爱和保暖性。还有这款电加热暖手桌垫,今年新增了数控屏显、调节控温等技术,能实现高效恒温发热,一经推出就成为爆款,企业订单已经排到了元旦。
浙江省义乌市商务局统计,今年1—10月,义乌市出口取暖机、烘干机、暖手袋、热水袋、电热毯等取暖用品共5.2亿元,同比增长30.4%。
江苏连云港:降温带热菌类火锅食材消费
冬日的餐桌少不了火锅,涮点香菇、蘑菇等菌类,暖胃也暖心。随着气温持续走低,江苏各地食用菌市场迎来了一年中的销售旺季。
在江苏连云港这家农贸市场的摊位上,香菇、白蘑菇、海鲜菇等菌菇应有尽有。11月以来,不少菌菇的价格也有所上浮。
记者在市场走访时发现,近年来,消费者口味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以前冬季食用菌消费中,杏鲍菇等品种占比较大,今年海鲜菇、茶树菇等品种销量也不小,虽然价格有所上涨,但消费者仍然抵挡不住食用菌的美味。
江苏连云港灌南县年产鲜菇总产量达60万吨,种植了杏鲍菇、双孢菇、金针菇等10余个食用菌品种,每天有1000多吨新鲜的食用菌销往全国各地。
来源: 央视网
视网消息:随着冷空气来临,多地气温持续走低,御寒用品、取暖设备的销量一路飙升,来看记者在北京市场的走访。
在北京多家大型超市和家电卖场,御寒用品、取暖设备都进入热销期,这家家电卖场的工作人员介绍,上一周,店里取暖设备的销量环比增长50%以上。
记者了解到,今年的取暖设备更加多元化、细分化,有专门针对脖颈的发热围脖,有取暖桌、暖菜板、暖鞋器等特色产品,颇受年轻消费者青睐。不过,传统的油汀、暖风机、电热毯等仍是当前热销的主流产品。
数据显示,11月份以来,某家电卖场全国线下暖风机销量环比增长410%,踢脚线取暖器销量环比增长525%,油汀取暖器销量环比增长670%。此外,某电商平台上,暖鞋器、发热围脖、水暖毯、电暖桌等新型取暖设备的销售额环比增长超过一倍。
北京:火锅、温泉消费受青睐
除了御寒用品热销外,火锅店、汗蒸馆、温泉等场所也迎来了消费热潮,继续来看记者的探访。
记者在北京一家火锅店看到,很多顾客正在排位等号,自从上周气温骤降,这样的排号场景司空见惯,一般下午五点以后就需要排队,就餐人数较上个月至少增长一倍以上。
除了火锅店,汗蒸馆、温泉等场所也受到消费者青睐,特别是一些能提供餐饮、儿童游乐项目、影音设施的温泉场所以及室外温泉更抢手。
北京某温泉酒店总经理 刘玉婷:年轻家庭占我们整个客群体的70%,日均客流量差不多500(人次)。
数据显示,11月份以来,全国火锅堂食相关订单量同比增长超150%,“温泉酒店”的相关搜索量同比增长120%,其中北京地区汗蒸馆订单量同比增长158%。
浙江义乌:取暖产品海外订单大增
不仅国内的“暖消费”快速升温,在浙江义乌,取暖产品的海外订单也大幅增长,迎来国外客商的集中采购潮。
在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家主营暖手袋的店铺里,来自约旦的采购商弗阿德正在采购一批插电的暖手袋。这些均价10元—20元的产品在中东市场非常受欢迎。
为了拓展海外市场,一些商户在产品设计上进行了细化,比如这款卡通造型加上厚实的仿兔绒,使得产品兼具可爱和保暖性。还有这款电加热暖手桌垫,今年新增了数控屏显、调节控温等技术,能实现高效恒温发热,一经推出就成为爆款,企业订单已经排到了元旦。
浙江省义乌市商务局统计,今年1—10月,义乌市出口取暖机、烘干机、暖手袋、热水袋、电热毯等取暖用品共5.2亿元,同比增长30.4%。
江苏连云港:降温带热菌类火锅食材消费
冬日的餐桌少不了火锅,涮点香菇、蘑菇等菌类,暖胃也暖心。随着气温持续走低,江苏各地食用菌市场迎来了一年中的销售旺季。
在江苏连云港这家农贸市场的摊位上,香菇、白蘑菇、海鲜菇等菌菇应有尽有。11月以来,不少菌菇的价格也有所上浮。
记者在市场走访时发现,近年来,消费者口味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以前冬季食用菌消费中,杏鲍菇等品种占比较大,今年海鲜菇、茶树菇等品种销量也不小,虽然价格有所上涨,但消费者仍然抵挡不住食用菌的美味。
江苏连云港灌南县年产鲜菇总产量达60万吨,种植了杏鲍菇、双孢菇、金针菇等10余个食用菌品种,每天有1000多吨新鲜的食用菌销往全国各地。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