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22日,大众点评正式发布2022年“必吃榜”,全国57城1482家优质餐厅脱颖而出。据悉,大众点评必吃榜已是第六年发布。
围绕“好吃不贵体验佳”的原则,2022年“必吃榜”从大众点评1400多万商户中遴选“消费者真觉得好吃”的餐厅——上榜餐厅平均星级4.7分,人均价格103元。在2022年必吃榜中,江苏省共有184家餐厅上榜,南京、苏州分别有49家餐厅上榜,餐厅数量与广州并列全国第六。其次是无锡,共有27家餐厅上榜。2022年必吃榜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在去年基础上,新增11座城市,其中徐州、南通、镇江位居其列,共有29家餐厅上榜。
▲2022大众点评必吃榜上榜餐厅数TOP10城市及菜系,数据来源:大众点评
江苏184家餐厅上榜,消费市场活力强
必吃榜代表了一座城市餐饮消费的真实底色。每一年的必吃榜里,都能发现过去一年好吃不贵体验佳的优质餐厅,看见城市升腾起的烟火气。
今年大众点评必吃榜共覆盖江苏省内8座城市的184家餐厅,平均客单价95元,符合消费者日常外出就餐的平均水平。其中,南京、苏州上榜49家、无锡27家、常州19家、徐州和扬州分别11家、南通及镇江分别9家。此外,小店达到104家,占比达到56%。在具体菜系上,面食小吃热度高涨,共计28家小店上榜,8座城市均全面覆盖。
从家门口的街边小店到远郊的农家饭馆,必吃榜追寻广大美食爱好者的足迹,在江苏广阔的餐饮市场里精选出万里挑一的美味餐厅。上榜餐厅中,既有常州本地人均10元的小馅肉香酥鸡烧饼,也有苏州观前街上老字号苏帮菜馆珍珠饭店,亦有扬州早茶店趣园茶社、丹阳正宗锅盖面,还有南京人气火爆的许阿姨糕团店,充分展示了江湖本地充满活力的餐饮消费市场。
南京49家餐厅上榜,人均60元以下的小店近2成
南京共上榜49家餐厅,其中23家为首次上榜。
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新一线城市,南京活跃着各色风味迥异的海内外菜系,给予了当地消费者丰富多彩的味蕾体验。本次上榜餐厅,在苏浙菜、小吃面食之外,还涵盖了川菜、粤菜、新疆菜、东南亚菜、日本菜等多元美食品类,包括了南山翁新概念川菜(花园路店)、啫一·古法粤菜(艾尚天地店)、弹拨尔(延龄巷店)、福·燒鳥酒場、普艾斯·泰 POETS·Thai泰国菜餐厅酒吧(金鹰店)等,为南京的本异地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此次榜单中,被誉为“中华第一商圈”的新街口成了最大赢家,共上榜21家餐厅,成为南京美食圈当之无愧的“CBD”,引领着南京餐饮消费新潮流。在新街口商圈,出现16家首次上榜的新鲜面孔,如ROOMMATE美式餐吧(新街口店)、冯三孃跷脚牛肉(新街口直营店)、廣東阿生魚撈·斑魚海鮮粥火鍋(新街口店)等。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必吃榜”中共有9家人均消费在60元以下的餐厅,给消费者提供了好吃不贵的美食选择。其中,有传承70多年的老字号汤包馆老鼓楼汤包(太平门店),以牛肉锅贴闻名遐迩的李记清真馆(打钉巷店)。
“消费者真觉得好吃”的餐厅上榜,助推中小商户加速复苏
历经多年,必吃榜已成为一份国民美食榜单,是消费者发现美食好去处的重要参考。据了解,从2017年首次发榜以来,已有6亿人次通过必吃榜探索城市美味,累计带动5000余家优质商户的发展,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贡献了“舌尖力量”。来自大众点评的数据,2022年必吃榜入围名单发布两周,餐厅线上订单量环比增长93%左右,进一步拉动城市消费复苏。
过去一年,大众点评必吃榜根据真实用户贡献的上亿条真实消费评价数据,在1400多万餐饮商户里优中选优。为了评选出消费者真正喜爱的餐厅,大众点评围绕上亿条海量评价,采用上百种评价模型,严格把控上榜商户的质量,“消费者真觉得好吃”是唯一的上榜要求。涉嫌刷评刷单等干扰评价秩序的违规商户,均不具备上榜资格。
在大众点评的连接下,越来越多优质餐厅通过必吃榜获得线上流量扶持,为线下实体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与此同时,榜单为消费者发现好餐厅好味道提供了便捷通路,上榜餐厅借此不断优化服务质量,提升经营水平,带动了整个餐饮消费市场的良性循环。
“必吃榜作为一份由消费者评选出来的餐饮榜单,我们希望发挥每一位食客的力量,让食客评价中真正认可的好餐厅脱颖而出,去服务更多大众,促进餐饮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大众点评相关负责人表示,借助科技的力量做好一份国民美食榜单,大众点评不仅要继续发挥连接器的角色,连接和服务平台海量的中小实体商户与广大食客,还要做消费复苏的助推器,加速中小商户重燃发展活力。
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各单位员工用餐,2月4日,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发布第一批南京市餐饮服务供餐外送企业名单,同时公布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服务热线:15240231848。
据了解,此次公布的南京市餐饮服务供餐外送企业服务对象和范围是:南京市范围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包括早餐、午餐和晚餐。订餐和外送方式为:实行单位团体订餐,由用餐需求单位统一与供餐企业提前以电话方式预订、外送方式包括单位派人自取、餐企送餐上门和第三方提供外送服务。价格和结算方式由订餐单位选择,并与供餐企业协商确定。
名单中企业承诺将严格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餐饮行业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倡议》和《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关于落实〈江苏省商务厅加强商业场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的相关要求,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确保用餐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南京市餐饮服务供餐外送企业名单(第一批)如下:
扬子晚报/ 紫牛新闻记者钱大勇
者 | 赵晓娟
编辑 | 牙韩翔
谢幸富把自己餐厅的名字改了。因为原来名字“老湖南大牌档”中的“大牌档”三个字,他被告了。因为餐厅品牌或名字中带有“大牌档”“大牌檔”三个字,目前已经有8家公司因此成为被告。
起诉者是连锁餐饮品牌“南京大牌档”的主体公司南京大惠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大惠”)。
裁判文书网的判决书显示,芜湖市镜湖区“孙大大排档”、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汕头大牌档小吃部”、嘉兴市海盐县武原笑猫咪餐厅均因侵权南京大牌档商标权已败诉。
广州市金湘悦餐饮有限公司、广州市花都区新华强富美食店两家同样因侵权南京大惠“大牌档”商标及不正当竞争,尚未有最终裁定结果。
此外,据澎湃新闻报道,2022年7月11日和8月31日,“安徽巢州大牌档饭店”和“合淝大牌档”两个餐饮企业,已经被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停止侵害原告南京大惠公司各注册商标专用权,同时要求被告停止在其企业名称中使用“大牌档”字样。
当地法院认为,南京大惠已经取得“大牌档”系列商标,他人使用“大牌档”即为侵权。此外,法院还认为,南京大惠“的大牌档”系列商标具有识别功能,是这家公司长期使用宣传的结果。
截至目前,南京大惠起诉的8家企业中共有5家败诉,3家正在上诉尚未最终裁定。
被起诉的餐厅多是南京之外的小饭馆
被起诉的8家餐厅中,大多数和南京大牌档丝毫没有关系,且不在南京当地多为独立的小饭店。
这多少让人难以理解南京大牌档起诉的动机,因为这些餐厅无论从地域市场、菜系细分和规模上,都不会直接与它造成竞争关系。
比如谢幸富的老湖南大牌档。
“他这个完全是乱告。”谢幸富说,他从2017年起,在广州经营“老湖南大牌档”餐厅。2021年,南京大牌档以商标侵害为由起诉了这家湖南菜,谢幸富立即将店名改为了“老湖南民间菜”。
“我们店是有‘大牌档’这三个字,其他全都不相似。你到现场来看,包括我们用的材料、这些装潢的灯笼都跟他不匹配。我的地域跟他都不一样,我是在广州开店,第二个是我的菜式跟他都不一样。”他对界面新闻说。
这起案件在2021年底开了两次庭,到目前为止判决尚未明确,但老湖南大牌档已经在2021年9月关闭转让。
“业内也对此事有些啼笑皆非。”餐饮行业分析师林岳对界面新闻说。
“首先是南京大牌档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并不算特别高,其次消费者对于‘大牌档’的字面理解并不算特指某家企业或品牌,含有相同叫法的企业其实在侵权和损害利益方面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厉害,所以南京大牌档的做法,是充分利用法律规定进行的维权。”他对界面新闻说。
林岳还认为,这个判决没有对错。“法律有法律的规定,民间有民间的理解,也算不上是商业手段,因为类似叫法的企业大多数不在南京大牌档的优势区域,所以也没有太直接的竞争关系。”
“南京大牌档的老板可能被一时的情绪裹挟了,可能是偶发行为。”另一位餐饮行业从业者这样对界面新闻分析说,“在消费者心智中,‘大牌档’是普遍性用语、通用词,概念不仅仅停留在“南京大牌档”,这个认知就是打一万场官司都不能改变。”
“大牌档”是不是通用名称?大家都很纠结
最让谢幸富纳闷的是,“大牌档是来自香港,也在广州最先出名的,为什么就变成了他的名字和他的商标?”
在这些判决之中,作为原告,南京大惠在多个案件中提到了关键的证据信息,就是它自2003年起相继取得“大牌档”、“大牌檔”、“南京大牌档”、“南京大牌檔”注册商标——也是南京大惠获得胜诉的主要依据。
“南京大牌档”的主体公司南京大惠企业发展有限公司称,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南京大惠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自2003年起相继取得“大牌档”、“大牌檔”、“南京大牌档”、“南京大牌檔”注册商标
但争议的焦点仍然集中在,“大牌档”到底属不属于约定俗成的通用名称?
根据我国《商标审查与审理标准》的规定,通用名称是指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或者约定俗成的商品的名称,包括全称、简称、缩写、俗成。
事实上,“大牌档”在餐饮行业内被公众广泛使用,不具有区别不同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功能。工商部门登记在册含“大牌档”字样的餐饮企业有400余家。
而在上述案件开庭审理中,也有被告提及,“大牌档”起源于早期香港政府发给大牌档经营的牌照,它比当时发给一般小贩的大,并需悬挂在当眼地方,于是拥有这个大牌照的档,就被称为“大牌档”。
并且在《简明香港方言词典》《语言文字规范书册》《香港话普通话对照词典》《广州话词典》(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广州方言民俗图典》(语文出版社)当中有词条记载。
但原告则称,《通用规范汉字字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新华字典》这些中国大陆出版的权威字典、词典中无“大牌档”词条说明;在香港、台湾等使用繁体字的地区,“大牌档”也不是权威词典收录的通用名称。
不过,法院最终也没有在判决书中对“大牌档”是否为通用名称展开论证。
北京今是律师事务所主任吴萌向界面新闻分析,通用语在法律上的界定出现争议比较常见,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用语的地域化,某一用语可能在特定区域属于约定俗成,但超出特定区域就很陌生了(尤其是在方言地区产生的一些方言用语);
二是用语的时间性,例如一个三十年前被人熟知的名称,可能在当下已经很少人使用。
三是约定俗成的判断主体。例如一个“用语”在某种意义上既是被人熟知的,又是陌生的,这基于以普通人判断为准,还是行业从业者(尤其对于行业专门用语来说)标准为准,抑或是审查人员个人感觉为准。
但“南京大牌档”是一个商标整体,是由词组“南京”+词组“大牌档”组成,而其商标的独特性恰恰在于这种组合,因为无论从“南京”还是“大牌档”这两词组任一来看,都不具有足以区别的独特性。
所以,吴萌认为基于“大牌档”三字并非独创,且是通用语,仅仅在商标中包含“大牌档”三字,不应当构成商标侵权。“按照这样的逻辑,如果‘大牌档’能被注册,那么‘小卖部’三个字也可以注册了?”他说。
界面新闻也注意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对此也相当纠结。
在商标“大牌檔”(注册号:10887721)的注册详情中,该商标于2013年被注册成功,但被2014年进行无效宣告一次;此后的8年中,仍有多次无效宣告。这意味着这一商标在主张注册和主张宣布无效之间反复横跳,期间争议不断。
但最终在2022年9月13日,国家知识产权商标局公告中,该商标获得续展,有效期10年。
暨南大学的一位语言学教授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内地对“大牌档”有个逐步认识的过程,南京大惠公司刚注册商标时,商标局在审核时由于对该词认识不清而予以批准也是情有可原的。不过,按目前的情况看,南京大牌档是个弱商标,申请注销其有效性也是有可能成功的。
“大牌档”还能不能用了?
另外300多家还没有被起诉的餐厅,是否需要改名,取决于南京大牌档的维权意愿。
而行业人士认为,目前的判决对于餐饮行业的影响有限。
“因为普通老百姓来讲不会过多深入了解商标的问题,也不会更多关注“大牌档”与‘大排档’的区别。”林岳对界面新闻称,“不过,可能会影响餐饮企业更注意起名的规范,避免导致影响业务运作。”
他还称,整体来看名称涉及“大牌档”的餐饮企业不算特别多,影响还是可控的,因为这几个字更多代表的是一种业态、一个门店的形态和规模,并不会作为一个品牌名字被记忆。所以有涉及到不规范使用的,及时做一些品牌的优化迭代,还是可以减少对业务的影响。
类似“大牌档”的维权事实上也曾发生过。
去年12月,四川成都、遂宁、眉山等地多家餐饮企业,因店面招牌、菜谱、菜碟因为带有“青花椒”的字样,被“青花椒”商标拥有者上海万翠堂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起诉,同样引发热议。
知识产权法学专家、四川大学法学院原副院长李平等专家认为,“青花椒”作为第43类服务商标注册,维权中将其延伸到商品领域,甚至延伸到传统、普通的菜品表述上,已经涉嫌滥用权利。此后,万翠堂公司表示将撤回全部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