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各省份提出自己是中国第九大、第十大菜系,原先以八大菜系为格局的中国菜体系受到发生巨变,已然进入到蓬勃发展的地方菜时代。
在11月14日在浙江绍兴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地方菜发展大会上,全国28个省、4个直辖市、2个自治区、70多个城市的近200家地方菜企业,400多位餐饮人出席了本届大会。
《舌尖上的中国》美食顾问、中国国际食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烹饪协会特邀副会长王喜庆受邀出席本届大会,并发表了以《构建地方菜迈向中国菜的现代化桥梁》为题的主旨分享。
代不同了,旅游也变了。十多年前的旅游,是文艺青年的诗与远方,生活在别处的荷尔蒙之旅,宁浩拍了部电影叫《心花怒放》,那些年不管是大理、丽江、拉萨、成都,还是张家界,商家最喜欢用的宣传口号是——“艳遇”。
现在的旅游,是美食、打卡、多巴胺。长沙火了,大家认识到了长沙的各色湘菜馆和米粉、小吃,淄博火了,因为淄博烧烤,天水火了,也因为天水麻辣烫。为美食奔赴一座城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也成了常态。
高铁拉近了城市间距离,也改变了旅游的内涵。从湖南首府长沙到“名誉首府”深圳,最快不到3个小时,早上在长沙嗦一碗粉,中午就能在深圳吃上鹏城代表美食——海南椰子鸡或隆江猪脚饭。长沙这几年成为网红城市,有伟人故里、橘子洲头、岳麓书院这些写入教材典籍的IP影响,有湖南卫视对几代人的生活消遣的塑造,还有贯通南北的高铁网络带来的便捷,以及火遍大江南北的湘菜吸引。长沙作为旅游目的地,景点景区有限,胜在餐饮——“八大菜系”的概念虽然年轻,却深入人心,八大菜系里全国最多的餐厅,一是湘菜,一是川菜,都是热炒,物美价廉的一碗碗人间烟火。
什么地方适合拍照打卡,哪些当地特色馆子好吃,是旅行的两大命题。旅游是“吃喝玩乐”,“吃喝”在“玩乐”前面,很多人旅行也都是先在点评上搜笔记,看评价,做攻略,找“必吃榜”餐厅——大众点评2024年的“必吃榜”,新增的58座城市,有超过一半的都是“味蕾游”的热门城市。提起北京,会想到故宫长城天安门,也会想到北京烤鸭,提到广州嘛,自然有小蛮腰,当然,更多的还是一盅两件的老广早茶以及各种粤式美食。
旅游看人文历史,看地理山川,或者叫风土人情。横跨人文地理十字路口的旅游内容非美食莫属。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域文化特性,看服装,看方言,看饮食。服装嘛,我们已经现代化了,全国人民都跟上了潮流与时尚,衣装也是大同小异的现代化。在现代化媒介影响和塑造下,方言和饮食,虽然也有“趋同”,但还是有特色。古代行政划分讲山势水形,讲犬牙交错,但方言相近的地方,饮食习惯也大差不差。什么江西小炒,浙西餐饮,湘菜、川菜,还有云贵,说西南官话的地方,饮食相近,略有不同。
旅游从“上车睡觉,下车拍照”逐步转向“味蕾游”,大家带着手机留影拍vlog旅行,也带着舌尖旅行,主要原因是媒介的进步——互联网的发达,短视频的丰饶,让我们看到了更大的世界,美景可以看,故事可以听,但美食还是更注重实践,“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亲口吃一吃”。
“味蕾游”或者说“以美食为目的地”的出游,也是旅游“深度体验”和“情感链接”的趋向——通过一道菜认识一座城。
大众点评必吃榜,深圳有79家餐厅,其中火锅店里有三家“海南椰子鸡”为主打的火锅店,椰子是海南的,喜欢吃鸡是老广传统,海南椰子鸡成了鹏城代表美食,体现了它的包容和创新。其他餐厅则以粤菜为主,这粤菜中具体来说又是潮汕居多,然后才是客家菜、顺德菜,粤菜之外,靠前的还有川菜、湘菜了,这份餐厅分布背后也是深圳人口和经济结构的折射。
判断一个城市的经济好不好,城市是否包容度,也是看餐饮。上海、北京这种国际化大都市,上点评必吃榜的餐饮店无论南北,也不论中西,差异是,上海的国际化更多一点。武汉、长沙这样中部崛起的城市,体现在点评必吃榜上,是本地餐饮是大头,但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日本菜、东南亚菜之类餐厅。当然了,也有例外,比如说杭州。杭州在网络上被戏称为“美食荒漠”,大众点评必吃榜杭州却上榜了61家餐厅,挤进前十。杭州的必吃榜中本帮江浙菜有足足13家,充分体现了本地独特的美食文化,剩下的可谓包容万象,有火锅、西餐、面馆、川菜、小吃快餐,这也充分说明,“美食荒漠”名不副实——杭州是有美食的,只是杭州美食不是杭州的。杭州是个有包容性的区域性大都市。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众点评的必吃榜,也是城市经济的晴雨表。经济蓬勃发展中的城市,美食发展也就越快。有趣的是,这两年依靠美食声名鹊起的城市,越来越多来自三四线,比如淄博,比如天水。大城市的美食,讲究兼容并蓄的“礼”、“和”、“贵”,地方美食主打一个“特色”,市井长巷,地道美味。北京最好吃的是改良后的鲁菜、粤菜、浙菜、官府菜,上海好吃的有改良后的西餐、法餐、日餐,但淄博烧烤一定是淄博特色,天水麻辣烫也必须是天水特色。今年点评“必吃榜”新增了58座美食城市,入围的餐饮店,都从不同角度体现着各个城市不同的发展历程与文化气质。我们常说,“字如其人”,西方也说,“食如其人”——You are what you eat。
比如,广东清远是今年新发榜城市,上榜了10家店,有7家都是主打吃鸡,这其中一家名叫“翔仔农家菜·新鲜无花果浸鸡店”,光是这名字就足以让人垂涎三尺有余。老广常说,无鸡不成宴,若大广东就有清远鸡、湛江鸡闻名,如果算上此前也在广东序列的海南岛,那还有文昌鸡。
老广平时吃得很随意,碟头饭、肠粉、云吞面或是牛杂什么的,到了周末,有条件的不是一盅两件悠哉悠哉叹早茶,就是驱车跋山涉水到乡村结合处或是“山卡拉农庄”。如果去广东旅行,朋友请你饮早茶,是得体的基本操作,但如果请你去农庄吃,请一定记住也务必珍视你们的友谊,这是老广待客最诚挚也是最高的礼仪。老广吃饭,讲究时令和新鲜,要鸡有鸡味,菜有菜味,即便是在菜市场,蔬菜加上“本地”二字立刻身价翻倍。农庄有现杀的鱼,现劏的鸡,符合美食的“第一性原理”。大众点评“必吃榜”里很多广东美食,不是山庄,就是农庄。
食物是有阶层的,虽然对美食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大家都是一致的,但对美食的标准却是人与人有异,众说纷纭,众口难调。资讯丰饶,信息烟尘的今天,美食差不多还是最拥挤的内容赛道,短视频领域,素人探店,大V探店一度风靡,现在流行“特厨探店”,也一直流行“蔡澜死前必食清单”这样冠以名人主题的美食推荐。有时候我也会想,论“必吃榜”,我是应该信“蔡澜们”,还是大众点评?
答案是,我是信点评的。
蔡澜搞“死前必食清单”,标题党惊悚,不符合他的才子盛名,并且,蔡澜的清单说的太笼统,太抽象,不涉及店铺,只有品类,不够具体,没有指导性。最重要的是,无论蔡澜如何名士风流,说到底美食是“适口者珍”,带着个人体验,审美趣味和滤镜与偏见。比如,可能因为吃不了辣的缘故,蔡澜就看不起川渝火锅,在一档节目里就信誓旦旦的说,他讨厌火锅,蔡澜认为,“火锅,它缺乏文化内涵,真希望能彻底湮灭于世”。我是火锅爱好者,喜欢北京涮羊肉,潮汕牛肉火锅,喜欢脆皖鱼打边炉,四川重庆的麻辣火锅,也喜欢老家过年时的猪脚火锅,所以,我对蔡澜对火锅的不以为然表示不以为然——庆幸的是,火锅类在大众点评的必吃榜中,也是独立的,并且是一个很重要的美食品类。吾道不孤。
大众点评的必吃榜,有八年历史,坚持下来很不容易。一位负责人说,必吃榜有三个坚持,一个是坚持“万里挑一”,一个是坚持基于当年用户真实评价评选,一个是坚持无人提名,是真正“由8亿用户吃出来”的榜单。换句话说,这个榜单是活动,流动的,不断更新迭代的,也是更具体的。大众点评的这份必吃榜是最大公约数。用户用自己的消费,真金白银,点评投票,是真实的“美食共识”。
提一句题外话,这两年信息流短视频平台的崛起,对电商、本地生活等平台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冲击。如今复盘来看,由历史沉淀的“美食共识”恰恰成为本地生活平台最强有力的运营壁垒和竞争防火墙——在众说纷纭,信息碎片化,人人都是美食家,人人都是自媒体的当下,共识、结构化的信息体系,才是真正稀缺的,也是大众所需要的。
烟尘信息,一锤定音——大众点评的必吃榜,对大众,对商家,对平台,都好,都有利。是正向循环。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作为一个中年小胖子,半枚吃货,我对大众点评必吃榜还是有点意见:我希望,必吃榜能够尽快覆盖更多的城市,尤其是地级市和县城。美食,一看食材处理和烹饪技术,一看食材原本的鲜度和地道。技术最好的在大城市、大都市,这里有顶级特级厨师,也有漂洋过海来的境外珍馐,要论食材的鲜度和地道,最好一定是原产地的田间地头,但乡村乡厨大都没有好的料理技术。保持技术和食材最好平衡的,在地级市或是县城,这里食材新鲜,厨师技术也可以。地级市或县城,一定是说方言的,地方特色的美食自然也就不在话下。我希望看到大众点评必吃榜县域篇的出版。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五味诗情,恰似百年尘世风雨。
售出门票近3万张,票房总收入2100万元。”8月3日晚,港人港夜第二季再造巅峰演唱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体育中心圆满落幕。主办方贵港麦田映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统计数据显示,本次演唱会门票售卖占比中市外观众达到78%,远远超出本市观演人数,一场演唱会带火一座城。
本次演唱会带来外地游客大量涌入,不仅兴旺了贵港市的餐饮住宿业,也带热了贵港市各景区景点及相关旅游产业,演唱会正成为推动贵港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平台。
港人港夜第二季再造巅峰演唱会现场。(首席摄影记者张庆杰摄)
3万人的浪漫狂欢
8月3日,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港人港夜第二季再造巅峰演唱会让贵港早早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本次演唱会邀请了毛不易、张靓颖、林峯、陈小春、张智霖5位重量级嘉宾,献唱广西限定的珍藏歌单。
晚上8时,演唱会在陈小春一首诙谐玩乐的《叱咤红人》中拉开帷幕。
“音乐才子”毛不易诚意满满,自带乐队为观众献唱《一程山路》;在娱乐圈被称为“海豚天后”的张靓颖动情演绎一曲《顺流而下》,现场炫技独特嗓音,全场观众沉浸其中;林峯一首《爱在记忆中找你》响起,瞬间拨动观众心弦的柔情;陈小春的《相依为命》《友情岁月》等歌曲高能集结,唤起观众对于经典影片的浪漫回忆;《恋上外星人》《现代爱情故事》等歌曲唱响,张智霖带领观众畅游关于爱的奇遇世界……
演唱会鸟瞰图。(贵港麦田映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供图)
演唱会现场,灯光与音响交织出梦幻般的场景,台上音浪与台下人潮交织,把演唱会气氛不断推向高潮。每一个歌手出场,观众以最热烈的呐喊声献给演唱者,他们挥舞荧光棒与歌手互动,组成贵港的璀璨夜空。此次演唱会舞美和灯光也是相当惊艳,全部采用法国LA的音响、1000平方米的舞台屏幕,现场特别打造的延伸台,为现场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听体验。来自玉林的歌迷、网友“好运连连”告诉记者:“我们现场点歌《画心》《天下无双》和《暗恋》,张靓颖直接清唱,那极具穿透力的高音如同一泓清泉,瞬间感觉值回票价,现场听真的太震撼了。”
精彩的舞台离不开幕后的匠心筹备,“港人港夜”第二季的配套硬件均达到个人演唱会级别。该演唱会邀请了专业舞团与现场乐队,优化观众的临场体验,加上主办方精心制作、热力全开的艺人表现,引发观众热烈回应。演唱会结束后,观众仍意犹未尽,集体欢呼第三季再相见!
为一场演唱会奔赴一座城
一场演唱会让人流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也带火了贵港的旅游、餐饮、住宿、交通等周边产业。据悉,此次演唱会上座率超过90%,观众人数超3万人。“这样的数据在拼盘演唱会中是非常不错的,甚至在演唱会现场,明星们也不止一次感叹‘人好多’。”主办方贵港麦田映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演唱会的消息传出后,酒店、宾馆等服务业成为最早赢家。市区内各大酒店宾馆等客房全部爆满,有些游客提前2个月预订房间。维多利亚酒店营销部总监刘水金介绍,通过这次演唱会,大大提升了该酒店的住房率,尤其3号那天的住房率达到100%,外地游客对该酒店住房评价也特别高。
8月3日晚,港人港夜第二季再造巅峰演唱会在市体育中心举行,吸引超3万名观众前来观演。图为演出现场。(首席摄影记者张庆杰摄)
贵港市商务局统计数据显示,演唱会举办当日,港北区在库的21家酒店入住人数3253人,酒店入住率为76.65%,对比上周六入住率增长了113%。借着演唱会的闲余时间,很多游客选择“打卡”贵港的网红景点、特色美食,对酒店、餐饮、交通、旅游景区等产业链轮式带动,呈现出文化消费的新场景、新模式。来自四川德阳的歌迷邓超买了6张票,夫妻俩带着父母还有孩子跨越1300多公里来到贵港看演唱会。邓超告诉记者,他们第一次来贵港,感觉这里的人特别善良和热情,他们一家吃得过瘾、玩得也开心!
记者走访了解到,演唱会期间,贵港市体育中心周边餐饮业、酒店、商超的客流量明显有所上升,尤其位于贵港市体育中心旁边的中森文化广场,也尝到了一波“流量”红利。“演唱会当天,广场客流量在7万人(次)左右,是平时的2倍还多。”中森文化广场招商总监陆龙彪向记者介绍,希望这样的演唱会多来几场,到时他们将推出凭演唱会门票一周内在该广场消费5折优惠活动。
如今,为一场演唱会奔赴一座城,已成为年轻消费者的旅游新选择。“港人港夜”演唱会带来数以万计的消费人群和真金白银的经济效益,更成为擦亮城市名片的“流量密码”,成为贵港展示荷城文化魅力的窗口。
如何把“流量”变成“留量”
演唱会带来的声量让人惊叹。港人港夜第二季再造巅峰演唱会在抖音发布相关视频超2000条,播放量超9000万次;小红书发布相关帖子约2700个,阅读量超465万次;公众号发布相关文章107篇,总阅读量158万次。从6月起,5位明星在新浪微博发布关于“港人港夜”第二季演唱会的内容13条,平均每条留言近万条,微博产生相关帖子约6.8万个,阅读量超1800万次,“港人港夜”相关话题2次冲榜微博热搜。贵港、演唱会等话题不断“上分”。
从淄博烧烤到哈尔滨爆火,越来越多的城市凭借“天赋异禀”或“独门秘籍”,将城市文化符号化、形象化,纷纷打造出“能为自己代言”的城市IP(城市个性化形象的营造),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港人港夜”第二季演唱会的成功举办,让城市形象和营商环境实现双提升,为贵港吸引了人气、争取了流量,也开启贵港“音乐+旅游”文旅形式的新路径。
如何把“流量”变“留量”?记者采访了相关单位负责人和社会关注人士。
作为本次演唱会专题内容策划者,贵港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陆兴艺认为,抓住大型演唱会举办、外地人口大量流入的契机,我市可以探索大型演唱会门票的二次使用,推出平天山、九凌湖等景区门票和酒店、旅馆等消费折扣券等福利,对到来的游客进行全方位的二次“留住”,吸引他们到景区景点,将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等串珠成链,接下这“泼天的富贵”,将演唱会、音乐节带来的短期流量变为可持续的长期文旅“留量”,推动我市文旅消费持续发展。
覃塘区叁袋茶乡村旅游区运营经理韦国贵认为,在演唱会前,可以开展“宠粉行动”,如在接站时向外地游客赠送荷文化商品、文创礼品和旅行攻略,公示餐厅信息,方便游客就餐;同时开通旅游专线,为歌迷的出行提供充分保障;各大景区联动,把握引客留客的“流量密码”,以真心、诚心待客,以宾至如归的优质服务,接住这“泼天的富贵”。
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美玲表示,市商务局将致力把演艺文化与商贸流通有效衔接整合,探索开发“贵港消费礼遇卡”,集餐饮、住宿、购物、文娱、交通、景点等便利服务于一体,引导更多观众、消费者到我市重点打造的自治区级绿色商场吾悦广场、万达广场,自治区级步行街吾悦广场香江印巷步行街、特色夜市街区半岛夜市、荧光夜市、大学城夜市等品牌消费场所实现“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服务,让更多外地旅客“来贵、留贵、旅贵”消费,助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评论
接住“泼天的富贵” 打造“港人港夜”城市新名片
据《贵港日报》报道,8月3日晚,港人港夜第二季再造巅峰演唱会在贵港市体育中心举行,毛不易、张靓颖、林峯、陈小春、张智霖5位明星联袂献唱,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听盛宴。此次演唱会共售出门票近3万张,票房总收入2100万元,外地游客门票占比高达78%,为贵港带来前所未有的人气和关注度。贵港这座拥有2200多年悠久历史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正迎来一场文化盛宴带来的“泼天的富贵”。
一场演唱会带火一座城。演唱会作为文化的桥梁纽带,让贵港以音乐为媒,与世界进行了一场深情的对话,也向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展现了贵港的独特人文风情与开放包容的城市形象。同时,演唱会激发了贵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与追求,为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演唱会不仅是一场文化的盛宴,更是经济的催化剂。短期内,它带动了餐饮、住宿、交通、购物等多行业的井喷式增长,为贵港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更重要的是,这场演唱会为贵港留下了宝贵的“长尾效应”,其持续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吸引力将吸引更多投资、旅游与人才资源的汇聚,为贵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面对这份突如其来的“泼天的富贵”,贵港应如何承接并转化为持续的发展动力?笔者认为,需精准定位城市特色,打造独一无二的城市IP。借鉴哈尔滨冰雪文化与淄博烧烤文化成功“出圈”的经验,贵港应深入挖掘并传承本土文化精髓,将文化底蕴、旅游资源、美食特色等融入城市IP的塑造中,形成独特的品牌形象。
“港人港夜”演唱会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作为贵港文化品牌的“新生代力量”,已初具规模与影响力。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文化与音乐的深度融合,不断丰富“港人港夜”品牌内涵,提升辨识度与吸引力。可以将本地文化元素融入演唱会及周边活动中,如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本地美食、举办艺术展览等,让游客在享受音乐盛宴的同时,也能深度体验贵港的独特文化魅力。
围绕演唱会这一核心,贵港可以顺势而为,积极探索多元化产业链的发展。除了文化旅游、餐饮住宿、交通物流等传统产业的增长外,更应关注音乐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领域的发展机遇。比如推出演唱会纪念品、开发音乐产品、举办音乐节等,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拓展新的增长点。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贵港需加强交通疏导、提升住宿接待能力、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等,确保能够承载演唱会等大型活动带来的人流和物流压力,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体验。同时,加强行业监管,汲取个别城市因欺诈、宰客及虚假宣传导致的负面教训,确保旅游市场的健康有序运行,维护游客权益与市场信誉。
在营销宣传方面,贵港可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力量,发布城市旅游资讯、旅游攻略、游客体验等内容,吸引更多游客的关注与参与。同时,举办特色活动吸引游客互动参与,进一步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此外,积极与周边城市及国内外知名城市开展合作,共同打造旅游线路与产品,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进一步拓宽旅游市场,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以一场演唱会为起点,贵港成功对外展示了其独特的城市魅力与蓬勃活力。过往的辉煌仅为序章,未来征途宽广且充满挑战。贵港需乘胜追击,继续将“港人港夜”品牌打造得更加丰富多彩、深入人心,让它成为贵港城市形象的金字招牌。惟有如此,方能将演唱会带来的短暂流量转化为长期的发展动力,推动城市持续繁荣与发展。(木子)
(来源:贵港新闻网)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